登陆注册
49206500000028

第28章 辞旧迎新过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就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一直到正月十五乃至正月十八才算过完年,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首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既是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安定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过年的习俗得以传承,并不断地丰富,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春节文化。

“小年”一过,经过紧张的筹备,一眨眼就到了大年三十。俗语说:“一年忙到头,腊月三十(或二十九)也不得闲”。这是因为到了大年三十有许多事情要干:贴对联、贴门神、请先人(坐纸)、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还要挂上新熏的板檐子等等。

对联由宋代时极盛的桃符演化而来,至清代时桃符渐被对联取代。贴了对联,年的气氛就显露出来了。对联红字书写,凸显喜庆之意,处于三年大孝间的人家,则用蓝色纸书写。

早晨起来放了炮,就赶着贴对联,在农村,能写对联的人不多,一个庄上也就那么一两个人,家家户户早起就打发孩子拿着纸,顺便也带一点自家置办的年货,去写对子,写对联的人因为有了各家的年货,也就不厌其烦,从清早一直写到午后。写好后再嘱咐一番,哪是大门的,哪是厅房门的,灶房门的等,是万不能错的。

门神是赶集时现买的,左秦琼、右敬德,一白一黑,人常说:“你黑得像敬德一样”,可见其黑了。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到了唐朝,唐太宗晚上睡觉尽做噩梦,就叫秦琼和敬德于晚间分守在门外,太宗才能安睡,后来将二人的画像挂到门上,太宗也能安睡,于是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门神。

大年三十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接先人,先人在天之灵也要来和家人团聚。方法是把白纸折成16开,用半圆形纸凿打破,两个半圆相对就相当于一枚硬币了,打纸必须是“四路八钱”,即打四行,每行八个钱币,打三沓,由家中年纪最长或辈分最高的男性手执盘子,里面放上打成的纸,香、表,茶、酒等一应祭祀用品,率全家(或一个家族)的男子到离家门百米之外的地方迎请先人,首先焚三炷香,插到眼前,再烧表和纸票子,奠茶酒,由小孩放鞭炮,大家一起磕头,磕头也讲究“人一神三鬼四”。接到大门口,再转过身子向着门外重复一次前面的动作,接到厅房事先摆好的桌子上,恭恭敬敬地将端进来的纸靠后墙立好,再摆上香炉,茶、酒等,这一切结束了就开始“上献饭”,由领头的吩咐其他人从厨房里端献饭,七碟子八碗,果品,年糕等,由两个德高望重的呈对称状上饭,每端一对,两人都要一起鞠躬作揖,神色庄重,虔诚,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不敢稍有造次。上好了饭就开始行跪拜礼了,拜了先人,再给家中年长的行跪拜礼,互相之间寒暄一阵,说一些祝福之类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坐纸”,整个过程充满着凝重、肃穆的气氛,一般家庭坐纸不过夜,当天晚上就送了,但不出三年的新纸必须要到初三才能送。忙完了这些,就到另外坐纸的本家去拜祭先人,给长辈拜年。

在名门望族还设有祠堂(也叫家主堂),里面供奉着本家亡人的牌位,在厅房正中的桌子上供着。拜先人的仪式就更隆重。

同时,大年三十被认为是“三不管”的一天,即天神、土地、山神都不管,因此,这天可以干土活,泥炕,盘槽等,因为神们都上天去见玉帝了,没时间管,等诸神归位时事情已经过了,也就不追究责任了。

大年三十最隆重的莫过于吃团圆饭。本地有“三十晚上一根折筷子也要归家”,意思是家人一年之中无论怎么在外奔波,到了年三十必须赶回家吃年夜饭,寓在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吃年夜饭前预先蒸小馒头,有白有黑,取黑白各一个,扔给狗吃,狗如果先吃了黑的说明来年秋粮丰收,先吃白的说明夏粮丰收。

年夜饭尽一家之最好的年货,七大碟子八大碗,丰盛空前。饺子,臊子面一起上。煮熟了饺子,下好了臊子面必须先在事先准备好的专门供献饭的碗内盛上少许,分别献给先人、天地、灶神,每到一处,献饭、焚香化表、奠茶酒、行跪拜礼,礼节繁琐,行礼之人一丝不苟,肃穆而虔诚。行完了礼之后全家人才能进餐。饺子中包一枚硬币,谁吃到了,来年一定好运,引得孩子们抢吃饺子,希望自己能吃到硬币。吃完了年夜饭,小孩子就到院子里放爆竹,五颜六色的爆竹在空中绽开了一朵朵艳丽的花,预示着吉祥美好。

孩子们最期望的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接了“压岁钱”,孩子得跪拜表示谢意。除夕夜还有守夜的习俗,通常是一个家族的聚在一起,或猜拳喝酒,或打牌下棋,其乐融融。

农历正月初一就是传统的春节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年”,这过年是有很多的讲究的,事儿也特别的多:首先是到庙里烧香、除夕守夜到子时(晚11时到凌晨1时)一过,就算到春节了,人们便开始到庙里抢烧头香,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

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上“出门见喜”;重复除夕用狗吃馍验证秋夏庄稼的收成;接着分别给先人、上天、灶爷、牲口圈、粮仓等处烧香化表,奠茶酒,磕头、上供品(过年的前三天及初七至初九、正月十五都要如此),给长辈们拜年。

正月初一的公众活动是迎喜神,一个庄子上的男女老少都要迎喜神,抬着农具,赶着牲口,在领头的(是一个庄子上公认的德高望重的人)带领下面向喜神所在方向,焚香、化表,放炮,领头的口中念念有词,大致为“公元××××年,×(十二属相中的年份)年行,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狼来锁嘴,贼来迷路,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如果村庄居住分散,也可分成三四个组分别迎喜神。迎喜神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所以特别的隆重,所有参与者都十分虔诚。%%%%%接下来就要到同一庄子上所有坐纸的人家去拜纸,拜纸时不需要带礼品,只拿香表就行了,同庄人去拜纸是主人的荣耀,说明其在庄子上人缘好,所以主人很热情,都要拿酒肉招待。现在的接待方式也有了转变,主人让一支烟,碰上饭了就吃一点,不吃饭也无所谓。

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初二当天,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如果丈人本家户数多,不论亲疏都得去拜年,所以女婿在动身前必须备足了礼物,一路拜来吃喝一路。也有走完了丈人本家没吃到饭的情况发生。新女婿拜年丈人家是要给彩钱的,也不在多少,图个情意,图个吉利。

初三一般去向舅父拜年,从初四开始就走亲访友,磕头拜年,也是亲疏有间,越往后,越次要。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拜完了年。除了亲戚外,路遇熟人也要互相拜年,年少的(或晚辈)向年长的(或长辈)行跪拜礼。年过后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要互相问候“年过得跷千(方言,好,平安的意思)”,现多用“年过得好吗(吧)”作为年后第一次见的问候语。近年来兴起打电话、发短信拜年,但未成俗。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因为新年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而称,据说财神玄坛真君也会在此日巡视人间。“破五”的习俗活动主要是“送穷”,各地称谓不一,诸如“送五穷”、“送穷土”、“送穷灰”、“赶五穷”、“送穷媳妇出门”等。韩愈的《送穷文》中说“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这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也有“邪、怪、灾、病、贫”为“五穷”之说。《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所谓“穷”,也就是正月初一以来所积存的垃圾(那时的垃圾是不能倒的,由此可以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到初五,这些垃圾不能不倒出去,于是就变成了“穷土”。由于这一天承载了人们太多的希望与憧憬,因此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安定传统习俗:有“正月初五杨公忌,你娘叫你你甭去”的民谚,也就是说初五这天女孩子是不能出去串门走亲戚的,过门的姑娘也不能“转娘家”,等初五洗“五穷”或“缠五穷”完了,才能出门。另外,正月十五前,女人不能下窑拾洋芋、取菜等。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本地习俗有“三三见九,三五一十五”的说法,除了初一到初三,初七至初九相对来说又是比较重要的日子,这三天也要分别在天、地、人等处烧香化表,祈求平安。俗称“人七地八天九”。也有“七不出、八不入”的说法,即初七不宜出门,而出门在外的也不宜在初八回家。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同时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本地习俗: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同时,把一天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对应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早晨天气晴好,则预示青年人一年健康,平安,中午天气晴好,则预示中年人健康平顺,傍晚天气晴好,则预示老年人健康平顺。若整天阴晦,则主灾。

正月初八为“地”的一天,这一天天气晴朗,则土地爷佳,预示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若阴则主灾。民俗活动中这天要祭土地神,不能动土。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初九当天,天气晴朗,则主一年平安,反之则主凶。同时,初九当天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

正月十三杨公忌,关于杨公忌,《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辩方书》卷三十六《辩伪》,第811-1019页的《杨公忌》词条有:“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次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杨公忌。不论月之大小,二十八日一周,每月递退二日。故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以至七月初一、二十九而终于十二月十九。凡十三日,夫以宿值日亦如用甲子纪日未必始于大挠,而其来已久,每日一宿,自然顺序,不用安排。以论趋避,犹可说也。然亦未闻室宿值日有所避忌。今并非值日之宿而强以角宿起元旦,每年另起不能轮转,固不通矣。且若正月小,则二月十一日乃是危宿,二月再小,则三月初九日乃是虚宿,又安得强指为室火猪乎!《晋志》曰:‘营室为元宫,又名清庙,必非凶曜。’《诗》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尔雅》曰:‘营室谓之定。’盖古者视营室中而兴土功,未当以为忌也。将以其为火,与尾、室、觜、翼皆火宿也,何独忌于室耶?将以其为猪,与星系宫像,不系肖形,顾可实指为猪耶。邪说诬民,莫此为甚。彼杨公者不知为何须人,其说殆与密日,同出西域,彼俗恶猪,闻声辄厌,故并忌之。然岂可用于中国耶!”

本地习俗有十三“净庄”,镇子上“净街”,尤其以内官营的“净街”场面最为壮观,也最为隆重。出嫁的年轻女子禁忌回娘家。

正月十五也是一个大节,又称元夜、灯节,因为在传统观念上十五这一天要吃元宵,所以又叫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民间都会有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本地有新婚妇女避灯之说,凡成婚的年青女性,十五这天要去娘家避灯,十六才能回婆家。十五当夜,家家户户门前要点燃一堆柴火,大人小孩在柴堆上争相跳跃,以驱灾避邪,保一年平安。“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傍晚下一场雪,则含“瑞雪兆丰年”之意。也有十五临近掌灯时分,天气晴朗、树静无风,则当年的胡麻一定丰收之说。近年来本地时兴在元宵节放花炮、放孔明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正月十六游百病,据传,此俗源于明代。清人甘熙也在《白下琐言》中写道:“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萧鼓爆竹之声,远‘走百病’。”按现代解释:春节饱食美味佳肴后,登高望远,漫步散心,确能帮助消化,去病免疫,所以才“爬城头走百病”。

正月十七断(方言追、赶)瘟神,白天秧歌断瘟神,选一个机灵的青年人装“孙大圣”在前面开路,意寓降魔除妖。头人领着秧歌队,后面还有一个“毛神子”,即俗称“毛鬼神”,背一个背斗,只要看见谁家的好东西就装到背斗中,主人也没话可说,也有些人家专门在显眼处放酒菜,被“毛神子”顺了去,落得大家高兴。每到一家,所有的房间包括猪圈马厩都得断瘟,主人也提前扫四方五地(庄墙四角,室内四角及房顶正中)的灰尘,包一纸包放到灶台锅盖上,由专人收走,集中到一地烧掉,烧瘟神时整个秧歌队齐喊“噢……”,锣鼓连敲,“孙大圣”舞着“法杖”,“毛身子”跳来跳去,场面热烈。断完了瘟神,秧歌队的人集体享用背斗里的东西。晚上烧秧歌,即使不烧,这天的秧歌不出庄,称作“卧庄”,所以叫“黑十七”。

至此,热热闹闹的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春节才算正式告一段落,而春节的喜庆之气还留有浓厚的氛围,人们在节后第一次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相互问候“年过得好吧!”,既是问候也是祝福。这种问候与祝福将持续至农历二月二前后才始淡定。

而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现代的春节,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并且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不只是传统意义的喜庆节日,更多的体现了假日经济的特点,春节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商家高度祈盼的特殊阶段。用生意人的话说:一年当中就好这几天。意思是一年来就只指望春节前一段时间多挣些钱。

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同类推荐
  • 历代诗歌(下)

    历代诗歌(下)

    与词、曲相比,中国的诗歌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它兴起得早,且经久不衰,青春长在。
  • 棒喝中国

    棒喝中国

    满纸疯狂言,一颗赤子心。都说我偏激,且听话外音。关于王绍璠:蒙古族。旅美台湾学者,现代禅文化的倡导者,零项修炼的创始人。王先生师从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深得先生的心传,自20世纪80年代回国后,历年举办传统“禅七”及在北大、清华等院校举办系列中国文化讲座。王先生在传承千百年中国文化及禅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零项修炼”课程,该项修炼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禅七”,使现代学人都能够多、快、好、省地引爆激情、顿开智慧,令学人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眼,充实自性之美,进而传承中国及禅文化的精蕴,引领人类,和谐社会。
  • 文学名著(上)

    文学名著(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浙江省武义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闯入了笔者的眼帘,刻入了笔者的脑中。笔者在为武义的惊人变化感到震撼之时,认定这就是笔者心中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提升为武义模式,其结构大而分之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关联在协调中平衡,人与人的关联在沟通中和谐两大基本元素。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热门推荐
  • 老板,求放过

    老板,求放过

    如果有一个人,天天瞪你凶你,还像使唤狗一样地使唤你,你该怎么做?唐优雅: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了!如果他不仅挑你毛病,还扣你工资,搅黄了你的相亲,你该怎么做?唐优雅:继续忍!如果他变本加厉,不仅强吻你,还要睡你,你还要忍嘛?唐优雅:奶奶的你给我过来!不娶了我就别想走!
  • 神陨九重天

    神陨九重天

    她本是九重天上受尽万千荣宠的石头公主,却为他陷入十世轮回,他本是中州界的统治者,实力强悍让三界闻风丧胆,却偏偏为她展露笑颜。一寻千年,当神女回归,失去记忆的她会如何面对痴情不改的他呢?
  • 唐家十三少

    唐家十三少

    唐小川,唐门十三少、有穷国国主义子,在洞房之夜惨遭兵变,沦为奴隶,被梅山七怪欺凌。为报家仇国恨,唐小川拜入药王谷门下,阴差阳错获得千年前鬼族第一帝九幽大帝神识,习得鬼、道两门绝学,然而被封印千年的阴界恶魔也因此得已出世,为祸三界。娶妖妻、纳鬼妾、收服群妖组建七杀宫。唐小川凭一己之力搅动三界,为匡扶正义,不惜与道家四大门派以及阴界五族为敌,重振当年后羿大神雄威,登上鬼帝宝座,开始了他的逆天之旅。
  • 云栖法汇

    云栖法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源,青春有你

    王源,青春有你

    王源,青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凝结着那个时空最美的故事。华丽的舞台剧终究落幕了,曲终人散,是否完美的没有缺陷?放很多年后,你回味起来,还会想到那舞台剧,不完美的青春才是青春的意义吧,也许,那时候的我们是叛逆的,却总是有着一个清醒的你,不会忘记那年盛夏的相遇,因为那是青春的味道。不管过了多少年,我们之间那份感情永存。
  • 做你的公主

    做你的公主

    樱花,浪漫而唯美。可是,在美丽的背后呢?它又隐藏着怎样的残酷?樱花下的故事,会是怎样的惊心动魄?亦或是唯美悲伤?一个喜欢樱花,淡然冷漠,美如精灵的女子,因为热爱音乐,进入了演艺圈,她的淡然,她的美丽,她的妖娆,她的特别,另三个男子为之疯狂,想要永远留在她身边,却似乎只是妄想。三个人,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一个温柔帅气,一个绝美霸道,一个邪气,却是和她一样热爱着音乐的男孩。悲伤的言语,淡淡的哀愁,唯美的故事,正在演绎。她----就是天之骄子白霓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舞洪荒

    鬼舞洪荒

    一个执着的舞者,穿越到了洪荒,在那个巫师纵横的时代,一支舞可以降妖,一支舞可以伏魔,舞者通过自己的勇敢智慧练到极致的降神舞,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鬼舞大巫师传奇!
  • 重生热雪绯腾

    重生热雪绯腾

    王雪双眼微弯:摸小手,三阶丹药一枚!宗苍龙:…王雪笑的很甜:香一个,三阶丹药一瓶!宗苍龙:…王雪色眯眯:亲小嘴,四阶丹药一枚!宗苍龙:…眼见宗苍龙沉默,王雪一时急了,激动的大声吼道:双修!丹药管够!宗苍龙这回有反应了,他的脸红了,转过身向后转,然后,头也不回的跑了!王雪大怒:还敢跑!你给我等着!…………王雪:重生假的?宗苍龙双眼微弯:恩!王雪:穿越也是假的?宗苍龙笑的很甜:恩!王雪:什么是真的?宗苍龙色眯眯:你猜!眼见宗苍龙这样,王雪一时急了,激动的大声吼道:宗苍龙,你怎么不去死!宗苍龙这回有反应了,他拉起王雪,催动法术准备和王雪好好“聊聊”。王雪大怒:放开我,你这个骗子!流氓!变态!放开我!
  • 大佬她苏醒了

    大佬她苏醒了

    震惊!在医院躺了三年的闻家大小姐苏醒了!众女咬牙愤恨道:“就算她苏醒了又怎么样?侯爷是不会娶那个废物的!”闻归:我是废物???咦,那个男人是怎么回事?侯谨:“阿归,他们欺负我,我怕。”“阿归,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阿归,你个大猪蹄子!”闻归:“......”众人:我是谁?我在哪里?说好的不近女色,高冷霸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