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4600000009

第9章 学术论文阅读的准备性分析:学术论文文本论(2)

2、图示和图例

如果说引用和引证已成功地为作者的论文筑起了第一层掩体的话,那么图示和图例就是更进一步的一层掩体。因为,此时,如果一个持异议者要对作者的论文发起攻击的话,他就不仅要面对作者的意见,而且要面对所引用的文本的意见——当然,它们通常并不在场,即作者并没有将那些发表在其他各种各样杂志上的论文同时“实际地”呈现在持异议者的面前,但是,如果作者用了图示和图例的话,它的效果就是“实际地”呈现在持异议者的面前,此时,论文的说服力已明显不一样了。持异议者在这里处于什么境地呢?拉图尔描写道:“你怎么可能否认这个陈述呢?那你就看看这个波峰吧!你怀疑图示的意义?那好,你就读一读图例吧。你只需要相信你亲眼看到的证据。这已经不是一个是否相信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有关视力的问题。”因此,此时的不相信将不只意味着要与成堆的引证勇敢地搏斗,它还意味着要勇敢地把联结着仪器、图示和文本的层出不穷的新联系一一拆开。

甚至更糟,持异议者将不能把文本置于外在于它的真实世界的对立面,因为文本声称它把真实的世界引入了自身之内,它“就在这里”。

持异议者的确将被孤立起来而陷入孤独,因为所指(一般指谈话时候提到的不在场的事物)本身已经走进了作者的阵营。

3、设计和操控

为了保护自己的论文免受攻击,上面的两种策略还并不足够,因为,作为作者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论文将被谁和以怎样的方式阅读。

否则,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就会发生。换句话说,你在兜售论文这个商品时还要巧妙地给它塞上一张使用说明书。这里可以用的第一个技巧是,仔细地预先设想一下读者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就可以说:“我知道你会反对这一点,但是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这就是我的回答。”显然,由于有了这个步骤,论文就被小心谨慎地校准了方向,因为预先耗尽了所有潜在的反对意见,那么自己的论文就有可能成功地使读者哑口无言。第二个技巧则是去引导读者阅读,使他感到自己是在自由阅读,但并不知道他走的路线正是你精心挖好的一条深沟。拉图尔形象地将这种技巧比喻为修建一座水坝。他说,对于一个水坝工程师来说,假定水将会如其所愿地免于泛滥,或者客客气气地从底部流向顶端,那将是愚蠢的。相反,任何一个工程师都应当从如下原则出发,即如果水能够渗漏的话,它就会渗漏。读者差不多也是这样。如果你试图迫使他们逆流而上,他们根本就不会这么干。因此,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保证读者总是能够自由地流动,然而却是在一条足够深的沟堑里!这样,你就要在掘土、挖沟和筑坝时用上一系列技巧,如:“所有的例子都是从人所熟知的陈述移动到人们知之甚少的陈述,所有的讨论也都是以不易争辩的断言开始,而以易于遭到争议的陈述结束。每一个争论都是以通过转换否定模态和肯定模态从而改变流向为目标。”

总之,作为学术论文的写作,我们已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笔法并不是平铺直叙式的散文化的写作方法,而总是采用一种“层积化”

的写作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作者们处心积虑地将论文用众多的引用和引证、图示和图例,并经过设计和操控来层层地堆积组织起来,以此用来保护自己的论文不易受反驳。

这些修辞现象,在论文修改阶段还会特别突出。因为论文的写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旨在使论文作出“贡献”的创构期,它需要的是能够发现自然、反映自然,此时的作者是一个崇尚创造的“工程师”;二是旨在使论文能够得到科学共同体“接受”的修改期,此时的作者则是一个“修补者”、“美容师”或者说是“谈判和沟通的大师”。修补的技巧主要有两类:一是使自己的论文和以前的论文、其他人的论文建立联系,手法是取材、依赖于以前的论文、其他人的论文,特别是那些经典文献、名作者的论文。这种策略的深层假设是,前人的学术论文是后人写作的基础和参照,同时又起着规范和筛选的作用,即那些更多地吸收和解释了以前论文的论文将被视为是更好的论文。这样,你要使人相信你的论文是在“模仿自然”,即“反映自然”,那么,你首先要“模仿作者”,即证明你早已了解了同行们的工作。在这里,“模仿自然”中的“模仿”其意思恰是“独创”,“模仿作者”中的“模仿”才是真正的“模仿”。第二种策略是尽量使你的论文让读者们感到易读,易于被接受,而巧妙地引导读者顺着你的写作思路去思考。这些策略包括字词、语句的重新推敲,篇章结构的重新安排,观点的进一步提炼,材料的进一步核查,等等。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形成机制:互文性理论

所谓论文的形成机制,讲得简单一点,就是探讨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这其实就涉及了写作理论。而写作理论显然又是一个和阅读同样复杂而庞大的体系——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它的复杂程度还远胜过阅读,因此要在这里作一个全方位的考察显然是不可能的,比较可行的路径是单从某一方面来看。

对于文章的写作方法,目前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两个:一是从作家或者说作者的视角,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写作经验来看文章的写作,如怎么积累素材,怎么构思,怎么开头和结尾,怎样写细节描述等等;第二个视角则是编辑的视角,特别是学术论文的写作问题,他们往往会从怎样为论文起题目、怎样署名、怎样写摘要、怎样写引言、怎样写正文、插图与表格如何规范化、计量单位和数学公式如何使用、文后的参考文献如何着录、关键词如何选取、中图分类号如何编制、附录如何安排、致谢如何写法,以及如何注意政治问题和保密问题等方面向作者提出很好的建议。当然,还有一些研究则从教育类学术论文如何写、管理类学术论文如何写等角度向你提供某门学科的学术论文写法,也有的则围绕某一类文体来介绍,如专门介绍综述类学术论文的写法、商榷类学术论文的写法,等等。这些在此不再多赘述。

下面,我们想从文章或论文中出现的互文现象这一个新的视角出发,来深化对论文形成机制的研究。

一、古代汉语中的互文修辞

“互文”一词,在我国原来是指古代汉语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叫互文见义、互见、互体、互备、参互,意思是指上下文意彼此隐含渗透,相互呼应补充,必须前后参互理解方能显示出完备的意义。

对于这种修辞方式,古人很早就有明确揭示。如《礼记·坊记》中有一句:“君子约言,小人先言。”郑玄注:“约与先互言耳,君子约则小人多,小人先则君子后矣。”“互言”就是互文见义,“君子约言”暗示“小人多言”,同样,“小人先言”隐含“君子后言”。

互文可以出现在一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对句中和上下文中。互文的好处是语意蕴含丰富,行文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和重复。一般说来,诗歌韵文等对字数限制越紧的文体中,使用互文修辞的也会多一些。在古文中,互文现象可以说是很多的,但是,如果不专门学习过这种修辞方式,大多数人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不容易。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而不能按字面将“秦”、“汉”孤立地去理解,以为“月”专属于秦,而“关”专属于汉。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侣鱼虾而友麋鹿”是指以鱼虾麋鹿为侣,以鱼虾麋鹿为友,即和鱼虾麋鹿为伴为友。《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和“对镜”同在一个地方,意思是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再如杜甫《客至》中有这样两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其意思是指: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多加留意的。

但笔者在下面要用的“互文”一词的含义却不是表示上面作为一种古代汉语修辞方式时表示的意思,而是作为一种产生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的文本理论。

二、互文性理论的诞生及其含义

我们下面要讲的互文性的概念,原本产生的背景是西方的解构主义和文本创作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的理论手段,旨在把文学言语建筑在一种专门和特定的语言基础之上,其目的一方面是建立一种文学的“科学”,另一方面则为了开辟一片独立的研究领域,把文学从它过去从属的领域(历史、社会学、心理学……)中分离出来。也就是把文本从其背景中独立出来进行直观的审视,而不参考任何外在的内容或界定因素,即把文本作为方法论领域来进行科学的研究。因此,产生于这个背景下的互文性最初是一个语言学的抽象概念,是转换分析的一部分(语言次序的重新分配和代码的转换),以期将社会和历史考虑在内。

“互文性”一词最早由法国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特娃(Julia Kristeva)提出。1966-1968年间,她先后在《词、对话、小说》、《封闭的文本》和《文本的结构化问题》三篇论文中使用了一个由她自己根据几个最常用的法语词缀和词根拼合而成的新词——互文性(interextlité),并以多种方式说明了互文性的定义:“任何文本的构成仿佛都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已有和现有表述的易位……”等。随后,这个概念迅速地被文论界所接受,并被各种理论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调整、扩展、修改和再阐述。到现在,“互文性”一词已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概念,有人甚至认为,因为“互文性”一词如此多地被使用、被定义和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以至于它现在已成为文学言论中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但简单说来,这些变化、迁徙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解构批评和文化研究,另一个是诗学和修辞学。其中前一个方向趋向于对互文性概念作宽泛而模糊的解释,把它变为一个批判武器,学术界一般将它称为广义互文性。因为它用互文性来定义文学或文学性,把互文性当作一切(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和普遍原则,又由于某些理论家对“文本”一词的广义使用,因此广义互文性一般是指文学作品和社会历史(文本)的互动作用,这一方向的代表是美国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后一个方向趋向于对互文性作越来越精密的界定,使它成为一个可操作的描述工具,即用互文性来指称一个具体文本与其他具体文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有本可依的引用、套用、影射、抄袭、重写等关系,所以学术界称它为“狭义互文性”。这一方向的代表是法国的诗学理论家热奈特和新文体学家里法泰尔。

在本书中,我们将主要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互文性的含义。它的意思是指文本之间存在的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文”与“他文”之间所维系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可指文本间的共存关系——甲文在乙文中切实地出现,手法为引用、参考、暗示、抄袭、剽窃,各种各样的照搬照用,强调的是两者的联系功能,表现特点是横向地将其他文献剪贴、拼凑、组合、罗列于文本中;也可指文本间的派生关系——乙文从甲文中派生出来,但甲文并不切实地出现在乙文中,手法为延伸、模仿或戏拟,强调的是两者间的转换功能,表现特点是纵向地从已有的文本中派生、映射、模仿出一篇新的文本来,这种新的文本也可称为超文本。

三、互文性的原因

对于文本中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互文,其理由一般有:

1、批判和发展原文。即通过重写来反对、超越或摈弃原文。

2、激发原文的新意。即通过转换的办法使老生常谈重放新辉。

3、加固和渲染。即通过不断的引用来达到加强某种效果的目的。

4、前后连接。即通过直接引用或节略、改写,来使作者快速地建立起自己文本的主题时空,这样也便于读者在阅读时很快地进入与这篇文章相同的主题时空中。事实上,这已是大多数作者在写作学术论文开头部分的常用技巧。

5、传递。即通过引用和阐释、译介来传递和继承古代的经典名着与国外名着,传递此时起到了疏通传播渠道、帮助受众利用文献的作用。“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在这里,“被传递的文字”的生命往往要比“传递它的文字”的生命长得多,但在文字篇幅上,“传递它的文字”又往往比“被传递的文字”多得多。

6、扩容。即让读者可以直接地暂时阅读到其他众多的文本,这不仅为作者增添了文字的长度,而且也增加了文本的信息量。只要作者擅长于裁剪、粘贴和穿引,那么,外面的世界,只要是精彩而适当的,哪怕是片断,哪怕是异类,也都可走入文本中来。

从作者主观方面看,还有两个原因:

(1)当作家对于如实反映世界感到困难的时候,包括写作材料的不足、文字组织能力的不足时,就会求助于书本,即引用他人的作品,这是一种在虚构和可接受的经验参照之间取得折中的解决方法。这种引用的好处是,当作者明显地在翻版书面资料的时候,它可以避免重述;当作者只能逐字逐句地再写的时候,它又可使作者避免自己组织文字。不难看出,这种情况是因为欠缺才用互文性来表现外部世界的,同时作者承认自己无法对客观世界进行再现。

同类推荐
  • 小鸟来的那天

    小鸟来的那天

    本书为日本《每日新闻》周末版人气作家平松洋子的作品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走过猫咪队伍的庭院、吃袜子的鞋、文库本 沉到浴缸里了、小鸟来的那天。共收录随笔72篇。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庭院里的花花草草,海外旅行体验,散步路上遇到人物风景,幼时的幸福时光……作者文笔细腻,以独特的视角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作者怡然自在的生活态度融入字里行间,且书中文章篇幅较短,文风轻松愉悦,易于阅读。
  • 寒灰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寒灰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在感情表达上细腻而又深沉,在脉络节奏上婉曲而又缓慢,在语言色彩上哀艳而又清丽,在吐字音响上又往往表现为低抑而又沉郁。故其言景物则如笼晓雾,抒感怀则如在梦境;以喻声音,常似有似无,不绝如缕,以比色相,则有如镜中之花,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 乡韵沃土(彭阳)

    乡韵沃土(彭阳)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热门推荐
  • 一问乾坤卷

    一问乾坤卷

    陆惟安班上有个学生,虽然平常成绩就不好打架旷课样样都行,最近上课却总是昏昏欲睡,一问周围的人就听说是去玩游戏。为了让误入歧途的该生重归正道...陆惟安毅然决然地选择进入游戏,自走出白云村,向乾坤书院迈去时,刹那间,江湖天地变色...
  • 女尊之小户人家

    女尊之小户人家

    已停更,抱歉高考后,考场失意。想用游戏泄愤一下。没有想到回去的路上遭遇车祸!我没有想不通想自杀,是司机超速驾驶。这算不算高考失败自杀的案例?谁知道一朝穿越,小户人家,温饱过日!但是有谁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可以是男生子?不仅是世界观受到了颠覆,而且人生观也不一样了!(大哭)但是老天还是有补偿,空间啊!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我只是?想好好种田!赚点小钱养“夫郎”其实我只想当小女人的,但是没办法的要撑起家人的天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江湖恩仇论

    江湖恩仇论

    因为权势,所以有厮杀。因为厮杀,所以才会有流离之人。流离之人总会寻归处,江湖才是流离之人的家。
  • 主仆系统佣兵天下

    主仆系统佣兵天下

    刘法禹,现代普通人,意外获得穿梭能力,并且开启了主仆系统,0级给了俩个1级仆人可以随着大禹升级而晋级,每次升级还会奖励一名高于自己不超过三级仆人随机,杀敌还会升级,掉落物品,刚说完,啥掉落了一个帝国时代基地,又在其他世界,系统真会玩,又掉落一个红警基地,在现代过着山庄生活,异界过着佣兵升级生活,还会没事开启其他世界空间,真是爽的忍不住来几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乙安侠客录

    乙安侠客录

    镇北司乙字上使,未及弱冠,偶然间发现十六年前惨案所牵扯的惊天阴谋,不得已被逼入江湖……南苍枪、北尘剑,六年风云变幻,江湖暗潮涌动,侠客尽出,真相浮出水面。内忧外患,外族虎视眈眈,西有吐蕃,北有鲜卑、契丹、突厥,二十万北定军群龙无首。苍阳泣血,漠北荒地,八万江湖人自愿北上抗胡,埋骨大漠。西蜀刀王、金陵秀手、南域苍枪、清宗凡尘子、北尘剑客、唐门云娇……,皆在这乙安侠客录里。一副江湖画卷徐徐展开,且为客官温一壶酒,细细看来可好?
  • 享受快乐

    享受快乐

    世人找快乐,如同酒醉的人,找不到家。其实,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真正的快乐,不是依赖任何外在的人或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与平静的状态。快乐的开关,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上。本书将与你分享赢得快乐的秘诀,让你重新发觉日常生活当中俯拾皆是的快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守护甜心之逆天之女

    守护甜心之逆天之女

    静静地听--用我们的心,那悠悠的琴声里有春、夏、秋、冬的馨香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