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4600000010

第10章 学术论文阅读的准备性分析:学术论文文本论(3)

(2)为了使文本获得一种开放性的效果。即通过文本的互文性,使读者可以透过文本特性来多角度、整体性和间接地看到外部世界的表征:这些表征不是直接参照,但它们反映着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和社会。可以使读者容易地透过文本特性感受作者想描绘但又感到很难简单描绘的那个目标。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话语的社会互动关系。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往往可以听到来自别处的众多声音,那些间接的回声,在理想的状态下可以使我们追溯到被参照的表述,哪怕只是遥遥相对、隐隐相闻,而且因为有了被借用表述的记载(书册等),向它所参照的现实中的客体开放。比如,我们有时看到这样一些论文,它们的结构,有的简直就像是一个洋葱头,当你想层层分解它的时候,你会发觉在最后什么都没有剩下,但在整体上,你又能感受到它的勃勃生气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四、互文性的分类

对于文学作品中互文性的分类,洛朗·坚尼(Laurent Jenny)曾根据修辞格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叠音连用,即取一段文字的谐音,但词形不同。

2、省略,即断取已有的文本。

3、发挥,即通过增加潜在的词义转化原文。

4、夸张,即通过夸大语言形式转化原文。

5、语序倒置,就是颠倒被重复或引用的句子成分。

6、改变词义深度,就是重复使用一个词,同时使词义的深度在新的背景下得到改变(例如,单从字面去理解一段原来有象征或隐喻意义的文字,或反之亦然)。

阿拉斯代尔·格雷(Alasdaire Gray)则从区分借用手段的角度对互文进行了分类:①整段式:他人的作品在排版中就以鲜明的形式被印刷出来;②镶嵌式:被偷用的词隐藏在主体叙述内部;③发散式:小说里的景物、人物、动作或理念被窃取,但并不使用原文的描述。

五、学术论文中的互文性

虽然互文性是文学批评话语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文本中出现的拼凑、掉书袋、旁征博引、人言己用、对话这类“文中有文”的现象。但笔者认为,其实不仅文学理论中有互文性,从某种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是文本,就具有互文性,小说如此,学术论文如此,一切文本皆如此。

所以,我们不仅可以说学术论文中存在着互文性,进一步地,我们甚至还应该说互文性就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机制。

1为什么学术论文中也必然存在互文性

我们说学术论文中也必然地存在着互文性,其原因,除了前面列举的原因继续适用外,我们还要说,从特殊性方面看,它在本质上还是由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传播的规律自身所决定的。一方面,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但这并不是说它的研究过程可以离开继承性。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促进科学的传播,也要求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方面采取互文性的策略。这种互文性的手法之一是我们所熟悉的论文中的引用,其作用也已得到了大量研究,如可以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和论着的起点和深度,有利于方便地区分出论着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便于审阅人、编者和读者对其水平和价值给出正确的评价,有利于节省文章篇幅,有助于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能起到索引作用等。但显然这些还只是学术论文中存在互文性的部分原因。从整体看,其原因主要还有:

(1)从认识论角度讲,学术研究不可能从无开始,学术的进步主要在于对先前知识的修改,在试探和淘汰中接近合适的东西。而且,学术研究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公共性,它是前人多年来共同创造的。按照荣格的观点,就是每个个体的心灵中,都存在着“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指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这种遗存既包括了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也包括了文化历史上的文明的沉积。因此,现在学术上的新发现都离不开前人知识的积累。在某种意义上说,论文作者不过是一个前人知识集成到一定程度后爆发的引爆者,从论文的“新”中总可以隐约听到“旧”的回响。

(2)学术论文组织与表达中的客观需要。学术论文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泛论;探讨和商榷;比较;介绍国外某一思潮;综述或概述某一问题;考证;新发现史料等。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新观点、报告一种新发现、解决一个新问题。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几乎都会涉及前人的研究,而不太可能凭空生出一个孤立的文本来。如果说到极端的话,最起码是要用到大量的学术用语,而这些学术用语往往带有它原来固有的某种意义。所以,一篇学术论文总要或多或少地和其他的论文发生联系。

(3)为了促进科学传播的需要。科学研究并不单纯是一个个体的领地,而是一个包括讨论会、学术期刊、社会属性和目标在内的共同体。所以,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科学论着是否被接受就要受三种主要因素的影响:论着本身的属性、论着作者的属性和其他社会性因素。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学术论文的作者就必须针对这三项因素,通过有效的写作策略来使科学期刊相信你的研究成果是正确的,至少是富有启示意义的。这些策略就应包括:①要认真地、尽量多地引证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其他研究,以证实研究的基本前提及表明你完全熟悉所有的背景材料。②要尽量多地利用公共的成果和核心的知识,借助于科学共同体和社会提供的文化资源,利用与自身相接近的论述,构建适应学术界和社会倾向的辩护形式,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补与结合,形成某种外部因素和客观条件,使自己的论文被视为指示器而被采纳。

(4)互文性与独创性的关系。最后一点,学术论文中之所以出现大量的互文性,本质上还和互文性与独创性的关系有关。这两者的关系是,互文性的价值主要并不在于“同”而在于“异”,互文性并不一定会妨碍独创性。因为重要的是文本的结构、关系,而不仅仅是要素和材料。所以,一个好的作者,并不会害怕因为互文性而可能会使人家质疑他的文本的独创性,恰恰相反,他要的是让互文性来保证文本的独创性。在这里,互文性恰恰已是一种“反逆性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穷极资料就不仅不会妨碍它的独创性,而且还更便于建立起它的独创性。

2文学中的互文性和学术论文中的互文性的异同

由于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在互文性上也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主要表现为小说中的景物、人物、动作、对话或理念等被移用,而在学术论文中,除文字外,各种各样的表格、图形、曲线更易于被引用。因为,相比而言,图表更便于被阅读、移用和记忆。约翰·齐曼认为:“这主要与人具有接受主体际性的模式识别能力有关,这种能力在科学实践和理论中都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像植物学、地质学和解剖学,如果不能通过一些形式复制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而这些信息只能用视觉的形式才能再现。”而且,它们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论文的硬度。

(2)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可以有更大的变体,而在学术论文中,则要求尽量地忠实于原着,并准确地提供出处,因为它反映着科学奖励制度的内在要求。所以,我们也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称为积极的互文性,而将学术论文中的互文性称为消极的互文性。

(3)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一般不会排斥来自于多角度、多方位、超时代的那些声音,甚至于要力求得到那些声音。典型的如散文中的“形散而神不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天说地,浮想联翩。但学术论文中的互文性,虽然也提倡跨学科的研究,但在写作方面,其总体倾向是,它的声音逐渐被限制,即引用的资料来源大多数越来越被限制在同一个学科之内,而且这个学科越发达,写作方式上就必须越专业。换言之,现在学术论文的写作已越来越失去了“博物学”的传统,在学科分化日益严重、学科壁垒日益森严的今天,过多的跨学科声音,可能会被理解为“异国口音”而被视为外行,会被指责为“猜测成分太多而论证成分太少”。

(4)由于学术论文格式的单一化,所以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即使是在形式结构上模仿了其他的论文,也将不会留下太多痕迹和引起读者的过多注意,甚至被认为是必要的,因此,互文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引用、派生(主要指同一主题的深化、发展),而文学作品中的互文形式主要是三种:引用、派生和模仿。

应该进一步指出的是,学术论文中类似上述手法的采用,其理由可能是正当的,也可能是违反学术规范的。比如,对于作者来说,如果出于私利而故意断章取义,或是引用他人成果而不作任何说明,或是在参考文献中冒写根本未看过的文献,或是剽窃、抄袭他人和自我抄袭等,就是学术不端行为。显然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简单地被划定,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作者的道德自律。因为,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引用往往遵循着“引用——变异地引用——消失”这样一种规律。正如拉图尔所言:“一个陈述,即使在后来被大量的文本持续不断地借用,陈述也并不是始终如一地保持不变的,而是也将被侵蚀得失去了原样,被节略、压缩成了越来越异质的陈述;以致它在最后变得如此熟悉和常规化,成为了习惯性实践的一部分,从而就消失到了人们的注意力之外。”“当一个作者写下水的分子式H2O的时候,谁还会去引证拉瓦锡的论文呢?”

六、互文性理论的启示

互文性源自于文本理论,这也决定了它是一个文本接受理论中的一个概念,继而为我们对学术文本形成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和评价方法,乃至学术规范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野。这种新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和评价方法,其关键点是要把握文中的互文性现象,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新文本离不开对旧文本的使用,即新文本往往隐含着各种旧文本;从形成过程看,形成的手法为各种引用手段及其变体。

1、对阅读的启示

互文性理论认为,所有论文几乎都是“文有他文”,即新文本往往隐含着各种旧文本。这就提示我们,为了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在阅读时也要注意把当前文本中出现的其他文本当成是本体文本的参考对象来阅读,比如要重视对参考文献的阅读和研究。而且,它还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即对论文的阅读,读者能理解多少,一是在于作者写作的技巧;二是也在于读者本身具有的知识量,即读者的先见,因此读者必须要读得多,懂得多,才能读得更多,懂得更多。其三,它还启示我们不仅可以整体读,也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点”来读,将它扩展阅读成“球”。其四,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分开读。如可以把重点放在内容的理解上,也可以放在对文本形成机制的破解上。其中前者的任务是为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服务,而后者的任务则是为以后自己的文本写作(创造)提供服务。所以,也可以将它们称为“为了内容的阅读”和“为了形式的阅读”两种。其中,前者是一种传统的、直观的、下载的、表层语句的阅读,一种围绕着作者意愿、预设了作者权威的阅读;而后者则是一种为了获得“语句后的隐形逻辑”的阅读,一种建构的、非直观的、寻觅的、穿透文字语句的阅读,一种放弃和消解阐释中心和作者权威的阅读。这种形式性的阅读是要在“可见的读”中去实现“读不可见”,即在阅读中透过“表层的文字语句”去发掘出背后隐藏的“沉默的表达式”。所以,它也提示我们不仅应该多读那些有关的书,而且也可以精选一些在别人看来是“无关”的书来阅读,因为,这样的书恰恰在“理论的构造术”方面为我们提供深层的知识。可以说,对形式的阅读是本书样例式阅读和类比式阅读的一大任务,文本理论本身也是对文本的形式进行研究的结果,它独立于文本的内容和背景。

2、对论文评价的启示

从客观的角度上说,互文性本身是一种文本形成机制。特别是对于学术论文来说,为了增强论文的生命力,就必须将它和背后的众多其他文献联系在一起,但这种联系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规范的引用外,互文性还有很多的其他手法。如何合理采用这些手法,不仅关系到对作者学术道德的评价,也关系到论文本身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只有深入、全面地理解了互文性,才能更好地区分规范的引用和抄袭、剽窃等行为的区别。

如果按照互文的重点是着重于“内容上的移植”还是“形式上的借鉴”的不同,那么它给论文评价的启示是,我们可以按照“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将学术论文分为贫乏型、专业型、启发型、精品型和普通型五大类。

专业型的论文是指论文在内容方面很有进展,启发型的论文则是指论文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全正确的,可能也有问题,但在观点上或思路上可能富有创意,你读了以后总会觉得文章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忍不住要去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去思考。此时,你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去细究论文的内容是否正确,而是想找出作者的思维方法。

同类推荐
  • 大道朝天:全国私营经济迅猛发展

    大道朝天:全国私营经济迅猛发展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
  •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

    《家·国·天下: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国卷。本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用文字见证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七十年来大时代的变迁。本书的文字,都是梁晓声精心整理出来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本书主要收录了梁晓声老师精心梳理出来的从当知青开始到现在的伴随着共和国历史成长的七旬人生轨迹,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自身成长过程的感慨、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欣慰之情。
  • 喊山

    喊山

    本书包括八篇儿童文学作品,分别为《喊山》《八十六颗星星》《熄灭》《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我是你的朋友》《善的教育》《达·芬奇的故事》。以定善为主旋律,由一系列动人的小故事串连而成,每一个小故事就是一个讲善扬善的文章,让读者感到真善美。不仅对少年儿童有益,也能滋润在现实中陷于浮躁焦虑的成人的心灵。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月是故乡明(上)

    月是故乡明(上)

    不知是自己整日生活在匆匆与忙碌间,忘记了今昔是何年,还是对短少的休息日已经麻木
热门推荐
  • 生活中的那些小事

    生活中的那些小事

    记录和吐槽一下生活中那些令人尴尬或者难以忘记的小事。
  • 品牌拜物教

    品牌拜物教

    本书共10章,开篇讲述了拜物的历史和人们的拜物心理。破除妖魔化、神秘化的色彩,科学系统地分析了拜物教本身的可解释性以及与品牌宗教现象的关联性。从第三章开始通过品牌名称、品牌logo、品牌领袖、品牌slogn、品牌历史、品牌转型等,与宗教名称、教徽、教主、教义、教史、宗教改革等进行比附分析,提出建立品牌拜物教的可执行方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高调风华转校生:倾城绝代

    高调风华转校生:倾城绝代

    S市顶顶大名的白馆高校,你知道不?听说最近来个风华绝代的转校生。什么?转校生?那个被称作‘怪才’的少女?听说她很叼,开学跑天台上告白?对象还是个女的?听说她很叼,从树上掉下来都能摔进白馆温柔会长怀里?听说她很叼,刚转学就刷新了白馆的风云排名榜?听说她很叼,扑倒挑衅了被称作‘视觉系美少年’的邪气太子爷?听说她很叼,有传言黑馆高校男神会长特别关照她?听说她很叼,竟然成为唯一一个进入白馆特别班级的女生?“倾城,不管你是谁你只是我的专属。”“倾倾,别忘了我还在你身后等着你。”“阿倾,别哭,我只想保护你一辈子。”霸道的宣言,守护的承诺,生世的牵绊:“伊琉倾,把手给我,我带你走可好?”
  • 609协会

    609协会

    沈岳是609酒吧的老板。他有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睛,还拥有可以去另一个世界的能力……请问,是谁在你所在的房间里来回踱步?是谁藏匿在卫生间的镜子里?客厅里的娃娃又在看着什么……灵魂,就在你的脚底下。当心!他会来报复你!因为……你一直踩着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何丧心病狂地谈恋爱

    如何丧心病狂地谈恋爱

    【快穿1V1】从前,宁彩是个恋爱渣,倒追男神一千次都没谈上一场恋爱。现在么,呵,男神太多,不好选啊!系统:那个谁又来跟你求婚了!宁彩:啊!求放过!系统,我申请紧急救助福利!系统:哦,为了和谐而奋斗,加油。宁彩:……这就是福利?系统:是的。宁彩: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
  • 重生之我不要做明星

    重生之我不要做明星

    重生回98年,陈飞扬站在奔流呼啸而过的嘉陵江边。祖国的南方,一场不见硝烟的金融战争一触即发。而陈飞扬,只能站在嘉陵江边看着兜里的两块五毛钱发呆!本想上个轻松一些的大学,却总被人推着进入娱乐圈。本想做个幕后隐藏的富豪,却一步一步迈上了华夏巅峰。让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他三十万。(本书超级慢热,略日常。不喜勿喷!)
  • 花月良缘

    花月良缘

    一个是北魏不羁的七皇子,一个是南宋聪慧的三公主,一把折扇,穿越南北,牵出一对欢喜冤家。一面灵镜,连通过往,演绎一场倾世绝恋。雪月黄昏,疏影横斜,前世,愿化为一缕暗香萦绕在你的袖间。今生,只求能在万树梅花间再看一眼你离去的背影……“你是谁?竟然敢对我这般无礼!还瞪什么瞪,小心亮瞎你的狗眼!”“你是谁?我好端端地走路,你怎么就从天上掉下来,掉下来还要占我便宜,你是不是看上我了?不好意思,姑娘,我对母夜叉没兴趣。”到底是镜花水月叹无缘,还是冥冥之中结良缘?南北之争,权利、阴谋的漩涡,爱情、亲情的决断,他们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