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4600000011

第11章 学术论文阅读的准备性分析:学术论文文本论(4)

当然,如果单从“文中有文”的角度去对论文作出评价的话,我们也可以将文后参考文献的质量作为评价学术论文的参考性标准,即如果这些引文具有“近期率高、涉及的相关专业面和研究领域宽、经典名着和核心期刊的比例高、外文文献多以及有适当的自引文献”等特征的话,我们也可以初步地认为作者的论文有较高的质量。因为,参考文献的近期率高,可以表明作者获取科技新信息的能力强,了解科研上的最新动态;参考文献涉及的面广泛可以表明作者的知识面宽,学术功底扎实;参考文献中来自于经典名着和核心期刊的比例高可以表明作者引用的资料可靠性较高,能为新论点和论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外文文献多可以表明作者的视野开阔,了解国外科研进展情况,整体研究水平起点高;参考文献中有适当的自引文献则表明作者对此一专题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积累,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有了新的进展。

第四节 学术论文的评价机制

上节我们从互文性理论出发,分析了文本的形成机制及对阅读的启示,也提及了文本的评价机制问题。下面我们再详细谈谈这个问题。

对于文本的评价问题,相关的着述已汗牛充栋,精辟之论俯拾即是。如《文镜秘府论·定位》中说,文章布局要遵循四条原则:“一者分理务周,二者叙事以次,三者义须相接,四者势必相依。”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则说:“文有七戒,曰: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更是一部不朽名着,基本上概括了我国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评论了200多个作家,总结了35种文体,相当全面地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艺术方法,并建立了体大虑周的理论体系,这在古代文学批评着作中是空前绝后的。但总体看,我国历代来大都是文章和文学不分,所以说,所谓对文章的评价理论,大都是关于文学评价的理论,而并不等同于本书要说的文章,特别是学术论文的评价问题。当然,这并不妨碍从已有的理论中努力去筛选、剥离出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将它借鉴到目前的学术文本的评价中来。

对于学术文本的评价,相关的论述也有一些,尽管并不系统。如着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Krugman)教授曾把经济学的书(或文章)分为三类:希腊文式、无所定见式和候机厅式。所谓希腊文式的经济学书籍,是指“经济学界跑江湖的大力丸作品”,复杂艰涩,读书如食蜡。所谓无所定见式,是指“跟着感觉走的文章”,今天读起来头头是道,明天再看它通通是胡诌。至于候机厅式的书,则是纯为打发时间而用的书,诸如股市崩盘、公司兴衰之类,看后一扔了之。

奥地利华人经济学者陶在朴则认为,一本好书至少应满足两项标准:一曰高复制性;二曰回答时代的大哉之问。其中好书的高复制性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有形的,例如一版,再版,广为流行;另一层含义是指无形的,即作为思想和观念的一传十,十传百。

下面主要围绕学术论文的评价来讨论。

论文评价由于论文性质的不一、评价目的的不一,决定了论文评价视角的多样性。如就一般分类标准而论,可以将论文评价的方法分为定量的和定性的、同行评价和引文评价等。从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看,则大致地分为三类:一类是管理部门为了考核、奖励而进行的评价,比较看重理论价值、实用价值,一般采用定量评价方式;第二类是期刊编辑部门对论文是否能录用的评价;第三类是其他评价。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管理部门角度的评价方法、刊物编辑和审稿人角度的评价方法、科学图角度的评价方法以及研究方法角度的评价方法。

一、管理部门角度的评价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中最常见的产品,是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科技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一面镜子。发表科技论文是对科技进步的一种贡献。为了激励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管理部门和学术机构常常通过定量评价的方式对论文进行评价,对优秀论文给予奖励。如表2是某部门制定的论文评价指标的参考体系,表3是各指标因子的参考设定,这样通过加权计算的办法计算出论文的总分,从而判别论文的价值。

二、刊物编辑和审稿人角度的评价

学术论文的质量如何,能否发表,刊物编辑和审稿人角度的评价往往是第一关。反过来,以刊物编辑和审稿人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论文,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以下是两例分别摘自国内外不同学术刊物编辑部的审稿书和国内刊物编辑对用稿的一般观点。

三、科学图角度的评价

从科学图的角度来研究科学文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方法、新动态。对这方面的介绍,国内的文献还很少,下面主要参考潜伟的《学科硬度测量:FGA方法的应用》(《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5期)、《基于FGA方法的科学图形计量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10期)和蔡荣海的《科学图与两类科学划界》(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进行介绍。

在过去,科学计量学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科学的发展进行定量研究,这些方法包括论文数分析、共词分析、合着关系分析以及引用分析等。比如,有人对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一生的论文标题作过词频分析,结果发现,爱因斯坦共用过1207个词,而普朗克只用过777个词,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的科学兴趣要比普朗克广泛得多。

显然,它们是以作者及作者群和文献及文献群作为分析单元,即多以知识载体作为研究对象,更多地是通过科学家数量变化、论文数以及引用关系等来研究科学共同体内存在的社会关系、科学共同体创造成果的分布,其主要功能是揭示了科学交流的规律和模式。这种传统的科学计量学研究,很少关注认知结构,而科学图方法则通过对文献中使用的科学图形进行分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知识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成果,可以看成是以某种有形物为载体的文字、符号、图形、声音或图像表示的静态的客观存在。

事实上,科学图形作为科学计量的基础之一,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识和重视。布鲁诺·拉图尔(Buruno Latour)和斯蒂夫·武尔加(Steve Woolgar)将科学图形视作科学知识建构和传播的重要组件,甚至认为其是区别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志。

在本书中,科学图泛指科学论文、着作中所使用的各种图,特别是指那些具有坐标位置关系并且能够传达定量信息的图。

有的研究认为,虽然历史上很早以前就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坐标图,但总体看,图(graph)在17世纪以前是极少见的,而是一直到笛卡儿和费马创立了解析几何之后,才慢慢推动了图的使用。1765年,德国哲学家、科学家兰伯特(Johann HeinrichLambert)(18世纪唯一大量使用图的科学家)提出了当时很激进的观点:比起表格图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1830年,爱丁堡大学教授福布斯(J.D.Forbes)开始在实验分析中大量使用图的方法,此后图开始在科学与其他领域扎根。

1850年之后图的方法得到了持续使用。

1兴起的背景

随着20世纪70年代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兴起,科学研究的兴趣已从早期的全球性的理论研究转移到对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的诸如建立、讨论、联系和发表科学观点的语境研究上来。实验室的使用、传输和分析数据的共享技术、专业术语的发展,这些科学建构的社会环境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被布鲁诺·拉图尔和斯蒂夫·武尔加认为是科学的“内在组件”(inion devices)。其中的一个标志性组件,就是科学图形(graph)的使用。他们提出科学图形主义(gra-phism)的主张,分析科学的体系结构,并应用FGA(fractional graph area)方法对学科硬度进行测量。

他们认为,那些高度发达的完善的“硬科学”比尚未发展完善的“软科学”具有更高的图形使用频率,这种现象也应该在不同学科的分支之间见到。更硬的科学应该比更软的科学具有更高的共同性,图形用来解释科学现象也应更准确、更平稳。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由慢到快的转变,就是由可变到不可变的“内在组件”的转变。通过科学图的计量,有助于将那些高度发达的、高度共同性的学科与未完全发展的、低共同性的学科区别开来。

2图的特征和表现力

首先,图形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将一些不可见的现象(如夸克、细胞、地形、离子泵、国内生产总值等)变为容易理解的图标;其次,可以对图形进行添加和比较,从而有助于将表面没有联系的现象并列起来,显示出新的联系,并在经验和理论之间建立起联系;第三,图形具有可移动性,便于照搬照抄、移用和携带,它们可以从一个实验室到另一个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学术会议,从实验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场所;第四,图形具有内容上的不变性,不论是在科学现象的归纳总结还是在不同语境中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第五,图是科学家在学术辩论中使用的最具有说服力的工具,在很多科学家的眼中看来,正是当科学家脱离自然界而进入铭文世界时,科学才真正开始。

总之,图在稳定事实和联系数据与处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理论整合”作用,它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分析能力;另外,因为图往往和几何学密切结合,这也使得它在分析力上获得了质的飞跃,这使得图往往能凸现隐藏的规律,而具有特别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还有一些研究者指出,图形在知识的建构和传播中具有非常核心的地位。一个完善的科学图形,经过了整理、概括、抽象、过滤、建构、修改和讨论的千锤百炼后,就会使得研究对象更加呈现出一般化的倾向,从而也使得数学分析和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更加易于进行。近代科学能够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科学图形的使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测量方法

威廉·克利夫兰(William Cleveland)考察了1980-1981年在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学论文,提出了FGA(fractional graph area)方法,可译为“图形面积比例”方法。他采用图形面积占整个文章的页面面积的比例作为考察指标,用来衡量学科的软硬程度。科学图形的标题和说明不被计为图形面积,所以FGA值实际上就是文章中图形替代文字的比例。这些都是在一个普遍认同的前提下进行的:所有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版面都非常紧张,这使得作者和编辑都尽可能地考虑到编排图形比例大小的价值。这里的“科学图形”定义为那些具有坐标尺度并能表现定量信息的图形,包括散点图、曲线图、时间序列图、点阵图、直方图等,具有统计意义的地图(比如人口分布图)也包括在内,而那些仅仅表示地理位置的地图不被列入,设备装置图、理论图线、流程图等将不被视作考察的图形。他对七个学科进行FGA分析,得出自然科学有比社会科学高得多的FGA值。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FGA值的大小与每幅图形的大小关系不大,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图形的多少。FGA值不仅仅反映了文章中数据的多少关系,而且反映了数据的表现形式。社会科学中也不乏数据多者,但是多用表格而鲜见图形的使用。劳伦斯·史密斯(LaurenceD.Smith)等进一步考察了图形使用与学科硬度的关系,利用克利夫兰的数据,结合对美国缅因州大学的36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一些学科的相对硬度进行了排序,并对影响学科硬度的21个因素进行了因次分析,认为学术期刊的拒稿率和发表文章的浓缩度与FGA值表示的学科硬度关系最大。换言之,从一定意义上说,FGA值的大小能在总体上反映学术文本的质量。

在国内,潜伟等利用这种方法,对2000-2001年的主要中国学术期刊进行过FGA统计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探讨过中国学科硬度测量的问题,并比较国外有关研究结果,定量地考察了中国学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经过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期刊进行FGA值计算,按数据结果大小排序依次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四、研究方法角度的评价

随着学界对“规范性陈述”和“研究方法”在知识积累及创新中的作用的日益关注,现在对规范性的陈述和研究方法的详细介绍已被视为是科学研究论文的必备条件,是其结论成立的前提和依据,也是研究者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体现。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研究者的研究行为,同时也可以使读者和同行切实地了解作者所得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普遍性和适用性。因此,从“规范性陈述”和“研究方法”的视角去评价论文,已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

同类推荐
  •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

    慧极必伤,一言道不尽纳兰心思;情深不寿,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词清丽婉约,独具特色。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说“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草叶集:惠特曼诞辰200周年纪念版诗全集

    草叶集:惠特曼诞辰200周年纪念版诗全集

    完美复刻1855版草叶集原版,古朴精美、别具匠心;20幅美国插画大师罗克韦尔·肯特亲笔画作,诗画合璧,相得益彰;译者邹仲之又对之前的译稿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与打磨,使得这个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备受好评的译本更趋完美。《草叶集》是一部奇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在它之前美国诗人们遵循的欧洲诗歌的创作模式,而且是有意识的颠覆。尽管它从问世至今饱受争议褒贬,但却被尊崇为地道的美国诗歌的诞生标志,是19世纪世界文学史中最重要的诗集之一。书的内容如此浩繁,从中史学家看到了19世纪的美国历史,思想家看到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美国式表达,哲学家看到了万物皆有灵和灵魂不朽的信念,旅行者看到了美国野性旷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沸腾的城市景象,青年人读出了对肉体和性的赞美,老年人看到了对死亡的坦然无惧……惠特曼在美国与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 与洞庭书

    与洞庭书

    《与洞庭书》是一本关于洞庭湖湿地的植物和动物的风物集,作者潘刚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岳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政协湖南省岳阳市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承担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与江豚保护等课题,他生于斯长于斯,和植物动物的各种交集让美好与动容同存;同时此地也是从屈原、杜甫流传文脉至今的文昌之地,作者也写到了对几千年来长存于此的文化源流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多角度描写,文字朴素、美好而真切动人,以具有平视特色的视角,记录了堤垸楼岛、湖草鱼鸟之间的亲密对话,打开水生精灵的诗意册页。
  •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索隐》虽非鸿篇巨制,但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流派索隐派的最后一部重要论著。虽然索隐派随着新红学的兴起而日渐式微,但正是此文引发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的诞生。作者在书中逐条分析了《石头记》中人事物等的影射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娶个皇后不争宠

    娶个皇后不争宠

    争宠?!争争争……争个屁!给娶进宫已经够倒霉了,还要和上千的女人争一个种马男人?开玩笑,她虽然本性不是什么贞节烈女,也是来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未来绝对要一世一双人滴,所以她明哲保身,在宫中混吃混喝,坐吃等——皇上下旨废后出宫!至于皇上嘛?偶尔气气有益健康。
  • 乱尘谋

    乱尘谋

    更改别人的命运,拥有扫把星体质的改命师。她一笑倾城引王者疯狂,她一颦百媚生逗邪尊下黄泉,她一跺脚仙子匍匐裙下拔腿毛。她一梦,他九世遗忘她,秃驴欲成仙?-不妥!谁谋命运化谁劫,渡此劫生新欲。谁掌黄泉轮回门,此因此果剪中断。人性凉薄我暖人性,地狱无情我收地狱,仙人无爱砸了他个仙人板板。我不狂,只是任性。
  • 我愿意永远陪着你

    我愿意永远陪着你

    天文与露予两人在高中三年间的酸甜苦辣,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一对不可思议的情侣······
  • 圣战九天

    圣战九天

    万年前,腾龙大陆就被分割两处,一处坐落在龙头,一处坐落在龙尾。龙头一方被人称之为龙源神州,这里大多居住着靠劳作、经商和畜牧为生的平民,可当中也不乏一些想要依靠修炼达到永生不死的修行者,因为在传说中,但凡修行者能够承受最后的天罚考验,便可御剑腾空并拥有永生不死的躯体。不仅如此,更能穿越腾龙之躯横跨整个大洋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就是腾龙大陆另一端龙尾处,紫灵圣地!也正是有了这一群修行者的存在,才为龙源神州带来了多许色彩,但也隐隐充斥着腥风血雨的争斗。故事的开篇,就在这强者为尊的龙源神州拉开帷幕……
  • 邪帝独宠妻:神皇帝后很狂很嚣张

    邪帝独宠妻:神皇帝后很狂很嚣张

    三百年轮回,三百年等待。三百年守护,三百年暗恋。三世为人,一颗心为谁而倾?三千青丝,墨发只为谁而绾?
  • 你从我身边路过

    你从我身边路过

    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喜欢是何种难过,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何种痛苦。最爱人的欺骗,最好朋友的背叛。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女神经别闹

    女神经别闹

    总是这么冒冒失失神经兮兮的她,渴望着独立,渴望着成功。当她迷茫的时候,目睹身边的人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开始,她平凡无奇的人生轨迹开始脱轨……
  • 尊佑帝

    尊佑帝

    天地之能无所无止,世间生灵是那极之密,灵魂附身是那秘之锻造,可怜的大毛二燕没有了身体相连,通向极乐之门将存于细物,些许会有那亿月的连尘还于真身,身体包万千灵魂,到那时这极乐之门将会敞向万千,又是哪一个的主宰?世间的短暂,梦由心生,强大的意境只留给命久之人,他们走完了心所想,梦所有,通向那极乐可任由变换,无群的乐意将流传于上今。为了能够让人间延续下去,灵和雨用亲身的体验诞下了一对双胞胎,为此子民效仿,以示留恋。此刻间见有一心雨飘落,五彩光后瞬灭,其依依贪玩将其用一锦线穿而挂于脖,其物乃仙界掌使雨花雪之灵气,时而久乃引雨还魂天界之用。神间发生了动乱神主之女依依逃离,千年后成了“佑帝”连手天之子……
  • 海皇弑天记

    海皇弑天记

    大道三千妙无形,天地于法心自明。修得无上通天法,千劫万难今始行!海族小小半妖流浪到古龙大陆,捡到人类弃婴一个,兄妹俩乞儿相依为命,不料小妹却被人掳走……凭借着机缘巧合得到的九转炼妖塔,收服各种凶妖,碾压走狗神兽,魔兽妖兽齐现,重现煌煌海族的荣耀……
  • 盗玉迷踪

    盗玉迷踪

    ~~~~~~盗墓需要科学,寻宝需要知识,盗墓不是你想盗,想盗就能盗,要想盗墓盗的好,请你先出示执照。墓中机关多,该如何是好?挡得住就挡,挡不住就跑。遇见鬼怪怎么搞?学习宋定伯,啐成羊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