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28200000029

第29章 编导手记(3)

第二天去红场拍摄,刚下车,就见一位年轻高挑的俄罗斯姑娘不停地四处张望,看见我们肩扛手提的一堆人,立马向我们走过来。有过前面的事,俄罗斯国家新闻局专门派出了工作人员陪同,这应该是我们使馆经过协调后的结果。姑娘刚作完自我介绍,一个体魄健壮的中年男人,长得很像施瓦辛格,穿一身便衣,站到了她的身边,姑娘说他是克格勃的。摄制组立马紧张起来,但中年男人脸上一丝微笑,表明了友好。我们在红场被允许拍摄一小时,这期间,这对壮男靓女始终保持着警惕,紧紧地跟随着我们。当红场拍摄接近尾声的时候,“施瓦辛格”居然提出让我们进入禁区拍摄列宁墓,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把我们领进紧贴着红场红墙的一个地方,向门口一位持枪的岗哨做了交代,就见那个岗哨“啪”的一个军礼,然后打开铁栏,让我们进去拍摄。这里,除列宁墓外,埋葬着逝去了的苏俄高官,都是政治局常委以上的人物。“施瓦辛格”介绍说,这里还有两位中国人,一位姓张,一位姓王,但是他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接着他又提议我们拍摄“长明火”,这是俄罗斯民众悼念无名英雄的一个地方。我们从列宁墓出来,经过一个安检口,一拐弯,就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正向无名烈士墓献花。一层层的鲜花围绕着“长明火”,非常壮观。伊戈尔说这些花都是俄罗斯百姓自愿献上的,每天都有人来,所以花永远是艳丽的。我不禁对俄罗斯民众产生了深切的敬意,同时对“施瓦辛格”的举动稍有困惑,因为从斯大林别墅的冷峻到红场的热情,毕竟是个大转弯,我又想到这一定是我们使领馆的功劳。

有趣的伊戈尔,在俄罗斯拍摄的外景所涉及的时间和区域跨度都很大。王稼祥在俄罗斯的历史,最早的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在我们寻访中,很多地址有的更名有的搬迁,这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拍摄难度。细心的老朱为我们特地找了一位俄罗斯司机,他就是伊戈尔,莫斯科人,今年50多岁。第一次见到伊戈尔时,他正认真地低头看地图,而事实上,他自己几乎就是莫斯科的一张活地图。他指指胸前的徽章对我们说:“我是老布尔什维克,选我当司机,算你们找对了人。但在莫斯科,谁也不敢说,自己认识莫斯科,因为莫斯科实在太大了。”他拿起地图说:“这个小圆圈代表城市的中心点,一圈有16公里。这个大一点的圆圈,代表城市,一圈要走60公里,你能说自己认识莫斯科吗?”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得意。

伊戈尔甚至知道克里姆林宫的最佳拍摄角度,哪座桥最适合拍摄莫斯科河,哪里有典型的俄罗斯建筑,哪里能拍到莫斯科全景,哪里的夜景最美。即便是王稼祥1925年就读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1928年就读的红色教授学院,伊戈尔也会毫不费力地帮你查找到。但当我问到原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办公地,他却一脸茫然,说无论作为“老布”还是“老莫”,他均未听说过这个地方。言外之意,要么拆了,要么你们搞错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但这在我们片子的历史还原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面包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说话的是随行的翻译小李,这是个热情而又机灵的小伙子,5年前来莫斯科留学,主修俄罗斯历史,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对我们这次拍摄,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了翻译之外,也帮助我们查寻资料。见大家开始犯难了,小李马上拿起手机,拨通了他的导师——知名的俄罗斯汉学家的电话。汉学家只知道当年的办公地还在,但确切的位置无法提供。一个星期以后,伊戈尔开车带我们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一幢三层的办公楼前停下来,然后神秘地笑着,大家十分诧异,他手一指:“微笑吧,这就是共产国际的办公地。”欢呼声随之而起。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罗高寿,“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是前驻华大使、着名汉学家罗高寿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采访罗高寿的地点是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的会客厅。这位中苏外交史上的传奇人物,有40余年的外交生涯,本名叫伊戈尔·罗加乔夫,连续出任驻华大使达13年之久,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中国。

罗高寿第一次到中国是1932年,那时他才出生1个月。他父亲老罗高寿在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工作,也是汉学家,曾翻译过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以及鲁迅和老舍的作品,这对罗高寿选择研究中国问题和学习中文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包括他的中文名字罗高寿也是父亲传下来的。

提起亲身经历的中俄关系史,罗高寿谈兴特别浓。他说,自他1992年担任驻华大使以来,他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亲身参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起草。“我同中国同行多次讨论过这个条约的构想。在得到两国领导人的批准之后,我们在谈判桌上谈了很长时间,认真起草每一个条款。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他清晰地道出条约的签署日:2001年7月16日。

罗高寿告诉我:“我永远记得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的外交事件。回忆过去就会明白,如果多一些克制、善意和忍让,少一些教条主义,60年代初发生的许多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两国关系蓬勃发展的时候,在各种会晤、访问的繁忙工作中,只要时间许可,我就会努力去感受中国的变化。我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是我百看不厌的,最喜欢的是《三岔口》。”

谈起第一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罗高寿说:“王稼祥在中苏双边关系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任大使时,毛泽东也来了,他参加了所有斯大林与毛泽东、周恩来,还有其他领导人的会见、谈话。王稼祥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

毛泽东的手很宽阔很柔软——季塔连科,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博士是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全俄汉学家协会主席和俄中友协主席。采访放在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远东所季塔连科办公室。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中国字画,其中一幅“俄中友谊,源远流长”的书法,最为醒目。会议桌上摆放着中国的工艺品,有景泰蓝花瓶、青铜编钟和兵马俑以及各种玉雕、瓷器和双面绣猫,还有赴俄罗斯访问的中国代表团赠送的纪念章和徽章。

季塔连科能说流利的汉语,尽管其中常常要夹杂俄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交流。他告诉我们,他出生在距莫斯科约五六千公里远的一个叫做阿带的农村。在小学六年级时,也就是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季塔连科买了一张“世界政治地图”,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的城市用红铅笔标出来,并把苏联广播和报刊的有关报道搜集起来,向同学们作介绍,于是就被称为“年轻的中国问题专家”。季塔连科谦虚地说:“这并不是我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苏联了不起。

我们从小就受到了系统的国际主义教育,所以一般老百姓对于国际问题都很重视的,中国革命是苏联人民最重视、最敬佩的事情。”

让季塔连科引以为豪的是,1957年和毛泽东握手的情景。当时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率领苏联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欢迎宴会,也邀请了苏联留学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和他们一一握手。季塔连科清晰地记得,毛泽东的手宽大柔软,周恩来的手握得很紧,刘少奇握手非常用劲,就像一把钳子那样,很有力量。说到这里,季塔连科不禁笑了起来:“回到宿舍,我们用毛巾把手包了起来,舍不得洗。”

“你是掌柜的”——齐赫文斯基,齐赫文斯基是世界上着名的汉学家,在俄罗斯有“学术教父”之称。初次见到他,也是在季塔连科的办公室。一件风衣让他显得很飘逸,手持一根拐杖,又显得十分精干。当老朱介绍我是《中国大使·王稼祥》的导演时,齐老冷不丁地用汉语说了句:“掌柜的。”

第二天,我们到齐老家采访。齐老住在莫斯科市中心的高知楼里,那是一座斯大林时期的建筑,看上去非常坚实,像这样的大楼,包括莫斯科大学和外交部大楼,整个莫斯科只有7幢。齐老住在9层,150平方米的房子齐老一个人住着,他的妻子和子女共8位亲人都相继去世了。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博物馆,收藏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最多的还是中国工艺品。正当我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些艺术品时,齐老又冷不丁地说:“你是女人,你要招待客人。”我只好给每位来客斟上茶水。接着他又说:“现在我们可以开始采访了。”好像我是他们家的女儿,这种吩咐有种说不出的亲切。在齐老的回忆中,中苏建交时的细节和过程历历展现,我们像听大书一样听那些遥远而又陌生的故事,尤其是1949年10月1日他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苏联承认新中国的全过程。那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表述、简练的语言,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是个93岁高龄的人。

“我是你们的朋友”——列多夫斯基,和齐老一样,列多夫斯基也迈过了93岁的门槛。根据我们的采访提纲,列多夫斯基竟然认真地准备了整整10页的稿纸。采访那天,他还特意穿上他当大使时的服装,胸前挂满了各种勋章,并且对我说,他要作一个发言,结束后你觉得有什么不明白的再提问。

列多夫斯基是三四十年代苏联派驻中国的外交官。他亲历了解放后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递交国书的全过程。

1949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担任一秘的列多夫斯基正从北平赶到南京。“5月24日,解放军过江,我们赶到江边,手中拿着小红旗,去欢迎解放军。我们非常高兴,我们的同志到南京来了,我们的中国同志。当时,他们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苏联人,就发生了误会,骂我洋鬼子(他做了一个滚出去的动作)。他们的敌人是美国人,所以看见白人都认为是美国人,洋鬼子,滚出去!”列多夫斯基笑起来:“我不是洋鬼子,我是苏联人,我是你们的朋友。”

莫斯科不仅是王稼祥心中的“赤都”,它在我们采访到的那些老布尔什维克们的心中也永远是“赤都”。时过境迁,往事如烟,打开被时间尘封的历史,追寻王稼祥当年足迹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俄罗斯。

送走俄罗斯摄制组,韩蕾突然找我,说吴建民办公室来电话,一星期后吴建民去法国参加国际展览局的一个会,她必须随行,要不就没有时间跟踪采访这位“国际飞人”。韩蕾面有难色,她知道,在一周之内要完成新闻采访所有的出国手续,这是不可能的。她说她问过外交部帮我们联络的官员,得到是同样的回答。怎么办?我和主编崔予缨直接冲到省外办主任那里,求他现场办公,竟然通过,又冲到外宣办如法炮制,竟然又通过,一关关,都是一盏盏绿灯。在出发的当天,韩蕾拿到了签证和机票,看了半天不相信。我说走吧,她还问真的假的。所以我真的觉得《中国大使》的如期完成是因为有很多部门和很多人的支持。

一周要办妥所有的因公签证,连外交部都说“没有过先例”,我就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了。当时我正在广州,没想到亚妮动用了所有“非常规应急预案”;崔予缨每天西装领带,鲜亮得跟新郎官儿似的,出没于政府各处室之间;做行政的陈大姐骑着自行车东一趟西一趟……奇迹就这么产生了!这四个字死活要送给亚妮:“神通广大”。

脸也没洗就去拍大使了

到戴高乐机场是当地时间凌晨5点,来接我们的司机小曲一看到我们就傻眼了,这么多设备!在机场门前大动干戈了好一阵子,终于把我们连人带设备像沙丁鱼一样罐进了他的罗孚车,把门顶牢。从大巴黎到小巴黎再到十三区,整个巴黎还在沉睡。我们先在酒店对面的“早点铺”里吃牛角面包,等着酒店的工作人员开工,因为我们到来的时间还太早。

这家酒店在中国可是大大的有名,Holidayinn(假日酒店),都是四星、五星的,可是在巴黎却很小很旧,还没有我们台对面的“银星”大;电梯很小,每次停时使劲一顿,我都差一点跪下去。为什么一进中国“档次”就高了?

终于等到服务员出现在小小的柜台后面,一问,要等到中午12点才能办入住手续,现在还不到8点!看着天边开始透出鱼肚白,我们决定先把不用的东西寄存,马上开工,去拍“巴黎的早晨”。

小曲把我们送到最近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刚刚露出头的太阳映照着哥特式的钟楼,塞纳河沐浴在晨光中,天空澄碧如洗,肥硕的鸽子悠哉地迈着绅士步,旁若无人地到处溜达,旁边就是着名的“左岸”……拍完这一组镜头,我们才突然感到特别冷,巴黎的早晨还是有一些凛冽的。

9点钟,我们到了位于乔治第五大道的中国大使馆,跟大使秘书和新闻处参赞落实好采访日程后,一问,赵进军大使正在楼上办公,便询问可不可以拍大使工作的镜头。新闻处的黄参赞感到很意外,因为知道我们刚到巴黎还没住下,没有采访安排。我说:“闲着也是闲着。”其实一天一夜了,我脸都没洗。

同类推荐
  •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图说世界名人: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介绍了,艾萨克·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血染的王冠

    血染的王冠

    本书围绕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过程中发生的争斗乃至血腥屠杀,叙写了齐恒公、秦始皇、李世民、朱棣、慈禧太后等人登上帝王宝座的血色过程,充分展示了帝王厚黑学的荒诞、嗜血、无情与黑暗。
  • 那一世的风情

    那一世的风情

    本书记述了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四位民国才子的爱情故事和生平事迹。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热门推荐
  • 鬼医废柴妃

    鬼医废柴妃

    阎九重活一世,这一世,宁她负尽天下人,也绝不让天下人负她。但预言说,活人修鬼道,天下将灭,阎九却从不信这预言,何况,即便预言是真又如何,只要天下不负她,她便也不负这天下,但若这天下负了她,那灭了又如何!
  • 快穿之我真不想做女主

    快穿之我真不想做女主

    我的系统总是让我做女主肿么破!!!言萤表示很慌张一言一行都被天道监视,不得不开挂打怪升级女配那么可爱!!我却不得不虐她!!!简直惨无人道!创世神还时不时过来监工,我太难了!喂!喂喂!监工就监工,别动手动脚的!
  • 有生之年,我只爱你

    有生之年,我只爱你

    沈倾颜,我在等你,等一个诺言的实现。——林淼林淼,我在等你,等一个可以和你相守白头的理由。——沈倾颜九年后的相遇,林淼一声“颜颜”让人心酸。而沈倾颜的固执的倔强却让人心疼。如果可以重来,我可不可以不放开你的手走到最后?如果可以重来,我可不可以不轻言许下诺言等你来?我们都曾爱过,我们都曾被爱过。我们都曾哭过,我们都曾笑过。我们都曾伤过,我们都曾痛过。我们都曾在一起过。
  • 现实的电影世界

    现实的电影世界

    一个人,一个系统,无数的世界铺面而来,生而为人,应该努力的抓住每一个所有遇到的机会,现在周弈改变人生的机会来了,我们坐看下去!
  • 沧浪神君

    沧浪神君

    当无法适应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改变自己,但卜凡却选择了改变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小说。这本书以书信体说理小说,书名人物为主人公的一个虚构了的自传性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土著人。由于当天是星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星期五”。在经历了野人、俘虏之后,在岛上以总督自居,成为荒岛的统治者。后协助经过荒岛的英国航船平定叛乱水手,并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在进入文明社会后,鲁滨逊依靠巴西种植园的收入成为富翁,并娶妻生子,过起安定的生活。
  • 姻缘仙之寻缘

    姻缘仙之寻缘

    她本是守护姻缘树的姻缘仙,五百年前因为与狐王幼子玩闹烧了姻缘树,被下令前去凡间寻找被烧毁姻缘结的主人,让他们重新结缘,方可重回天庭,下凡时,月老对她说,在凡间她可遇见她的良人小剧场:"月老,听说你的那个小徒弟在凡间开了青楼""哦,我听说是乐坊""月老,你的小徒弟不是说欢喜你,怎得还开了男馆""焱仙君怎么如此闲暇,竟有时间来管我月老阁的事了""闲置着,就想管管别家的事,月老你说,你的小徒弟能不能找到她的良人""这个,要看天意"
  • New Poems

    New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葡萄种植新技术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葡萄种植新技术

    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