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9000000037

第37章 结论: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1)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美剧迷,也就是说本研究是考察人的,而这些人不是普通的电视观众,他们是一群钟爱美剧,并且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来实现自己这一喜好的能动的迷,因此归根结底本书进行的是一项有关“能动的迷”的受众研究。正如导论中论述过的,英国传播学大师麦奎尔将受众研究区分为三种不同的传统或途径,即“结构的”、“行为的”和“社会文化的”,本研究属于第三种研究范畴。与“结构的”和“行为的”途径扎根于社会科学不同,“社会文化的”途径源于人文科学,源于批判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而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中国美剧网上迷群的文化作为,因此毫无疑问居于文化研究的行列。文化研究对受众研究影响最大的是它关于受众在媒介使用中“意义主权”的论述,在这一点上,文化研究又受到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符号学派的影响,符号学派侧重于研究意义的产生与交换、文本在文化中的地位,它将传播视为一种产生意义的互动行为。

因此,受众研究的“社会文化途径”抛弃了“文本的权力”,它强调受众是主动而积极的,“意义”是在受众与“文本”的对话、协商中产生的;它还把媒介使用视作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个重要成分,视作一套只有联系特定社会环境和其他经验才能理解的经验,强调应把受众当做一批具有独特经验的人,当做他们自己生活的“主人”来研究。由此看来,“意义”对于本书的对象——美剧网上迷群的研究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从表象看来,美剧迷群从事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但仔细分析其背后的“意义”所在,迷群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而进行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便呈现了出来。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本研究虽然属于“社会文化的”受众研究,但通过研究发现,美剧迷群不仅通过与“文本”发生关系而产生意义,他们还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来促进身份认同建构这个意义的生成;第二,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在论证媒介如何通过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为受众建构一种媒介想要的身份认同,他们强调的是媒介强大的传播效果,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却将受众积极、能动的一面给忽略甚至抹杀掉了,因为无论是从美剧迷抵抗式地解读带有传播者意识形态的电视文本而言,还是从美剧迷群积极调动一切可能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媒介消费而言,受众的主体性在各个层面都表露无遗,而本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所在也正是将此积极、主动的生产意义的过程通过考察和分析完整呈现出来。

第一节迷群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

为了更详尽、更贴切和更实际地对中国美剧网上迷群做最真实的观照,本书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研究个案,以观察法和深度访谈的质化研究方法对这群特殊的媒介受众进行了深入探究。经过本研究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后,笔者发现迷群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与以往受众单一的媒介使用有所不同,它是一种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传统意义上,受众的媒介使用方式取决于他们能够接触到什么样的媒介形态,另外还取决于他们喜爱什么样的媒介内容。例如,一部分受众对阅读文字比较习惯,因为他觉得这样有助于自己的思考,而恰好报纸的价格又在其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因此他平时最常见的媒介使用行为便是看报纸;又如还有部分受众对影像的获取比较青睐,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电视机已经不再是生活奢侈品,因此他们平时最常见的媒介使用行为便是看电视。

一直以来,电视媒体所制作和传播的媒介内容如娱乐节目、新闻节目和影视剧等都是通过电视这个媒介渠道到达受众那里的,而在中国美剧迷群这类受众里,这种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被完全颠覆了。首先,从客观原因的层面看,美剧这样一个媒介产品无论是因为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抑或是意识形态因素都没有被中国电视媒体所接纳,偶有几部尝试性的播出,也因其小众化传播的特质,缺乏受众基础而夭折了,因此无奈之下的美剧迷们只能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支撑来满足自己消费这类媒介产品的愿望;其次,从主观原因的层面看,中国的美剧迷年龄主要集中在18—40岁之间,基本属于青年的年龄层次,这类人群的媒介使用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呈现出主要以使用网络媒介为主的特征,他们在网上看电视、看小说、购物、交友等,而对原先主流媒介形态,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消费行为却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基本不涉及了。部分美剧迷在接受笔者访谈中表示,他们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太看电视,因为觉得自由选择的空间太小,而且媒介内容质量又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因此,无论是因为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中国美剧迷群由于喜爱美剧而引发的媒介使用呈现出了“通过使用网络媒介达到对电视文本消费”的模式,这与以往单一的方式不同,它是一种混合型的媒介使用,横跨了电视、网络两种媒介形态,并且由此引发了美剧网上迷群的形成和迷群网上实践活动的展开。正因为如此,中国美剧迷群的若干特征体现出新媒体网络技术的重大作用,它使得原有的迷群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利用网络社区这一平台消解了传统迷群受到的时空局限,并且赋予美剧迷群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式和新特征,这些都是本书研究中国美剧网上迷群的所获。

此外,正因为这种“跨媒介”的特性,使得美剧迷群的媒介使用方式还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首先,由于美剧迷是通过网络媒介获取自己所喜爱的媒介产品,这个通道便逐渐成为大家聚集并且讨论的主要场所,慢慢被一些积极主动的美剧迷们建设成为了一个网络社区,也正是这个网络社区为广大美剧迷搭建了一个互换美剧相关信息的平台、提供了美剧迷们得以交流的“茶馆式”功能、创造了美剧迷们寻找志同道合朋友的人际交往机会,还为不少美剧迷架构了一个精神寄托和寻找归属感的空间,从而成就了中国美剧网上迷群的形成,这些都是美剧迷们积极使用网络媒介的结果;其次,尽管美剧网上迷群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网络空间中完成,貌似都是网络媒介使用行为的成果,但就其进行媒介产品消费的核心“美剧”而言,它仍然是一种电视产品,所以对于电视文本的解读也是美剧网上迷群的另一种媒介使用行为。文化研究对于受众的探讨侧重于文本与解读之间的关系。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霍尔在他的《编码解码》一文中运用语言、符号学的模式对大众传播进行了分析,他借用学者特尔尼的观点指出,“解读不仅是指鉴别并且解码一定数量的符号的能力,而且指这样一种主观的能力——将这些符号放入它们之间及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中,而我们是在与‘主观能力’的观念争论中,好比电视话语的指称对象是一个客观事实,而阐释层次却是一个个体化的、私人的事情”。

霍尔的这段论述充分说明了“解读”这个动词的主观性和能动性,而中国的美剧迷们对承载美国文化价值观和美国意识形态的“美剧”文本的解读也是积极主动的,其中既有对文本原有意图的顺从解码,也有略带抵抗的协商式解读,还有对文本原有意识形态的批判与颠覆。除了这三种霍尔分析的解码方式外,有些美剧迷还会进行与美剧迷群中大部分常规解读方式不同的另类解读,这些都是美剧迷群解读电视文本的媒介使用行为;第三,美剧迷群作为电视迷,区别于一般电视受众的非常显著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创造性和生产性,它体现在美剧迷群媒介使用行为上的并不是前面所提到的解读文本,而是对于原有电视文本的改造、加工和创作。

传统的电视收视行为由于单一的媒介使用方式、单向传播的特性以及媒介技术的局限,不可能对媒介文本进行创造性的生产,而美剧迷群跨媒介的媒介使用方式使得美剧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社会文化经验和思维方式对美剧文本进行加工和改造,美剧翻译小组和制作小组等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美剧迷,否则他们绝对不会不求任何回报费时费力地为大家翻译和制作美剧,他们通过网络从世界性的视频分享网站获取美剧资源,再根据自己对美国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理解进行字幕翻译工作,并且利用自身具备的媒介素养和媒介业务能力制作视频文件,最后再凭借网络技术如BT下载等通过网络媒介渠道传播给其他美剧迷们。此外,在网络社区中开设专门的美剧电台和美剧杂志也是美剧迷群创造性的生产活动,他们与前面各类生产性活动一样,都是体现中国美剧网上迷群多元化媒介使用的最好证明。

综上所述,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对美剧这种媒介产品的消费是一种“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电视媒介消费”的跨媒介使用行为,也正因为这种跨媒介使用行为,使得“搭建、管理和维护成就美剧网上迷群的网络社区”、“顺从、协商和抵抗式的电视文本解读”以及“对电视文本进行创造性生产活动”等多元化媒介使用得以实现。

第二节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中国美剧网上迷群作为电视受众的一分子,其特殊性在于:一是其“迷”的身份,它对于所接受的媒介产品的投入程度与一般的电视受众大不相同,根据“迷”概念的定义,美剧迷们都专注且投入地着迷于美剧,并且对于美剧的剧情、演员、对白,甚至音乐等信息都了如指掌,这些过程都是通过网络媒介这个渠道完成的;二是虽然有学者认为“媒介迷们的行为延伸了媒介事件,因此迷现象本身已经成为媒介生产的一种元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媒介制造了迷,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笔者通过考察和分析发现,正因为美剧迷们对所迷对象——美剧的那份专注和投入使得美剧迷群相对于一般电视受众而言有更多更主动的媒介使用行为,他们不是被动地被媒介所操控和左右的,而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媒介使用行为生产属于自己的意义——身份认同建构,本研究有关中国美剧网上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是从“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两个层面展开论述的。

这里笔者必须要说明:虽然本研究将身份认同分为“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但并不表示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就是割裂的,因为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认同建构发生在美剧迷群中的“美剧迷”自我范畴之内,解决的是“我是谁”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同时也是离不开“美剧迷群”这个群体概念的范畴,因为自我认同就是自我反思和与他者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而“群体认同”指的是美剧迷群作为一个整体的身份认同建构,解决的是“我们是谁”的问题,但离开了具体行动者的单个美剧迷,整个认同建构过程也就因失去了施动者而不复存在了,因此之所以这么划分完全是出于论述方便和清楚的需要。另外,本研究对于无论是“美剧迷”还是“美剧迷群”所进行的身份认同建构更多关注的是建构的过程,即试图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考察和分析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这正如许多人文学科进行文化研究时特别在意展现过程、解决“如何”这个问题一样,因此“过程”是本研究重点打造的部分,也是论述和分析得最详细、最丰富的部分。而由于篇幅和时间关系,建构的结果是好或是坏、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并不是本研究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这也许是今后有待发展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

通过对美剧网上迷群“自我认同建构”层面的考察和分析,本研究发现美剧迷们凭借各种媒介使用行为、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我认同建构。

同类推荐
  •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红色同心

    红色同心

    本书设了“聚焦西征”、“西征文献”、“往事回顾”、“人物春秋”、“艺文论坛”、“历史遗存”等栏目。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本书从四个方面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
热门推荐
  • 混世小魔女:BOSS你有毒

    混世小魔女:BOSS你有毒

    她原本只是一个炸着星球玩的十二岁小学生,谁知道一朝穿越,却变成了一个草包,额,也幸好只是草包,所以除了被欺负也没啥了,但是······呵呵哒,还是头一次听见穿越还带着夫妻CP这种属性的,等等!她一点都不想跟大天蝎组CP啊!“卧槽,这什么鬼?!”“送你的啊,不喜欢?”“喜欢,喜欢个鬼啊!食人花这种东西是家里放的吗?!养不起啊!”“没事,你养它,本尊养你就是了。”“滚!”(本文一对一,宠文一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神焚天传

    火神焚天传

    天生资质为火,灵力乃五行中最强,后生因伟绩,焚尽天下火。自此,世人也称之我为,火神焚天!
  • 特特特别强的系统

    特特特别强的系统

    简介:一个叫陈楚轩的高中生意外获得了系统,从此他的人生一片无悔!(有好的建议欢迎进书群20015561)
  • 无限之我为征服

    无限之我为征服

    一个残破的位面系统,一群为生存而战的人类,面对无数强大的位面系统他们将何去何从?主神空间、梦魇世界、超神系统…如同一座座大山横贯在无尽位面之中,反抗?还是逃跑?不!我来,我征服!
  • 漫长的异地恋

    漫长的异地恋

    一对青梅竹马,从小到大男主一直保护着女主只因在初中时期见了一面从此在脑海刻下深深地记忆,可是女主对此浑然不知,直到五年后男主终于鼓起勇气对女主告白了,可是他们也要开始漫长的异地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神经质上帝

    我的神经质上帝

    徐奇是黑龙部队神秘的特种兵"收割者",帮助上帝(叶哥)回归神界,上帝为了回报他,帮助他开始了非同一般撩妹人生......
  • 犬夜叉:旷世绝恋

    犬夜叉:旷世绝恋

    【犬桔恋】命运,是上天让有缘人相遇的。他,因半妖的身份遭到人类与妖怪的嫌弃。他决心变强,成为真正的妖怪。她,战国最强的巫女。因巫女的使命不能像正常女子一样谈场恋爱。他们因为命运而相遇,因四魂之玉而结缘,因了解而相爱,因相爱而分离,但他们还始终爱着对方。她,从五十年后穿越而来,做为桔梗的转世来再次和犬夜叉相见。但犬夜叉爱的是桔梗,并不是转世而来的戈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