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1500000020

第20章 游伊塞克湖(5)

海外华人的成功,许多与土地、不动产的投资有关。我认识的马来西亚企业家李金友在中亚曾讲过,要“富”,就要有土地,因为根据汉字,“富”字的下面,需要田地,所以他是靠地发家的,并说他在澳洲也拥有不少土地。而东干人世世代代在田地上耕耘,到今天的发展更加证实了自古到今,以土为本的理论。

我没有一寸土地。

可能真的是一无所有吧!

在卡拉奥什卡邂逅老乡

在我几次去中亚探访东干人期间,有件事颇使我难以忘怀,那就是碰到我的几位同乡,那确是意料之外的事。

我知道这里有我的老乡,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一次,我去距离托克马克市西边不远的伊万洛夫卡镇子,到一位叫尔利的东干朋友家做客,碰到了一位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青年回民,他留有长胡须,经文念得很好。他问我从哪里来,我便告知他我老家是甘肃张家川,西北的回民应该对张家川很熟悉,因为那里是回民聚居区。结果,他告诉我,这里也有张家川人,是4个老汉,家口又很大。当时天已经晚了,而新疆青年人说那几个张家川人住在不远的卡拉奥什卡(红渠)镇,我便嘱咐那位青年新疆人,晚上去通知几位老乡,明天早晨,我去拜访他们。

第二天早上,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和东干朋友来到了卡拉奥什卡村镇。

卡拉什奥什卡是介于托克马克与首都比什凯克正中间的一个大村镇,住有1500多东干人。其实,从托克马克往西走,一直到比什凯克,有七八个大的村镇,其中卡不隆、米秋里、伊满洛夫卡、坎特、红渠这5个大村镇都住有大量东干人,其中坎特是个小型城市,有2000东干人。从托克马克到比什凯克宽敞的公路恰好穿过这些村镇。

在一个大院子里,住着老乡罗志友一家。罗志友的经名叫“古班”,年纪在4个老人中是最小的,57岁,他在家里接待了我和陪行的其他东干朋友。我出去在罗志友家大院里观察了一下,院子很宽大,房子后也和东干人一样,都有一块空地,位置是属于秋河流域的大平原的中间。从院子里向南眺望,巍峨壮丽的天山清晰可见,风景极佳。

其余3位老乡是罗志成(罗志友之兄)和他们的姑舅马志万(舅舅的儿子),他们3位是张家川县背武人,还有一位老人已67岁了,叫糟万有,经名“尔弟”,有12个孩子,其中一位还是在张家川出生的。四位老人,都家口大,生下的孩子也多,其中罗志友和糟万有都有12名子女,住在村子不同的地方。

这几位老人的家境看上去并不太好,他们用土豆炒羊肉的凉面招待了我和其他的东干朋友。中午时分,陪行的东干朋友都走了,留下我和4位老人闲扯。其中几位老人又分别宴请我。同一日,我接受几家请客,肚子实在招架不住,只好大概挑拣些好的吃些。

4位老人很热情,说来到这里40多年了,没有见过来自家乡的人。我给他们说了一些家乡的轶事和地名以及一些笑话,勾起了几位老人的极大兴致。罗志友老人说:“几十年了,这些地名已经都忘了。你现在一提,又记起来了,你为什么记得这样清楚?”

在马志万老乡家,我们从闲谈中才知,他最早是从张家川出去打工的,按他的话说已走遍了半个中国,曾到东北工厂做过工。20世纪60年代初,回到老家,恰好是灾难时期,受不了苦,在外面闯荡惯了,跑到新疆,看见新疆比较宽松,人少地多,能吃饱饭,就写信给姑舅哥罗志成和妹夫糟万有,介绍新疆的情况,就吸引了其他3个人。

接着,兄长罗志成讲了当时所受的难和他们离开家乡的事。他说:“1958年后,那是灾难时期,地里种了粮食,但队上又经常开会,不让去收割粮食,慢慢都没有了粮食,饿死了好多人。我家没办法,吃的不够,把兄弟(罗志友)就送给了陕西凤翔的一个汉民家,换了些粮食。父母把兄弟送给陕西汉民,因为那里粮食多,这件事被舅舅家和邻居们骂了几次,说把回民的娃娃送给汉民,长大成了汉民,不怕报应吗?父母听了,又害怕,打发我去陕西寻找。我当时20多岁,翻了关山,路途关卡又要查手续,吃了很多苦。到了凤翔,按地址找到汉人家,把兄弟接了回来。”

当我问起他们为何逃难离开老家的事,老大罗志成说:“那时,你没出世,你不知道,我的老家背武庄里,实在太苦了,吃的不够,白天让你去修梯田,晚上又要开会,折腾得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兄弟和姐夫商量,去新疆找姑舅。姐夫一家是从住的马园村跑来的,不能给人说,家里又没啥值钱东西,晚上开会,我们还是去了,害怕人来查。我们出发的日期是1961年11月16号,那天晚上张家川还下了小雪。半夜我们几家人就从张板梁上的山路朝清水走去。走得早,好让下的小雪埋了我们的脚印,以免人追上来。到了天水北道火车站,就搭上了去新疆的火车。走了三天三夜,才到达新疆乌鲁木齐。”

他们到了新疆,就准备去塔城。他们中最小的兄弟罗志友讲道:“那时去塔城,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车票,因为塔城是中国的边界城市,需要证明信。我们是农民,哪里去找证明信,没有办法,在火车站的轨道上闲转,突然看到车轨旁边有一份空的证明信,就随便写了我的名字在上面,结果,还买上了票,到了塔城。”

从乌鲁木齐到塔城,他们也受了不少苦,糟万有讲述道:“那时我们坐的是大敞车,坐了两天两夜。新疆下大雪,差点要了命。那时候的人真怪,那么说,我抱的大儿子,他才几岁,都没有哭叫过,到了塔城,是晚上,哪里去找人,几家人睡在坟墓旁的一间没有门窗的破烂小屋子里,第二天天亮去找,马志万原来他就在附近住。”

他们恰好是在1962年5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塔城事件”中跑到苏联的。当我问起那过程时,念过几年书的罗志友讲:“当时是中国的‘五一’放假,听当地哈萨克、维吾尔族人讲,边界开了,好多人跑过去了。霍城县城里人少了,我们也就跟着跑过来了。”糟万友说:“过来时边界线上没人看,就跑过来了。几天后,关卡又被封了,再没有人来。记得跑过来后,要登记我的姓名、籍贯,登记的人问我怎么来的,有什么手续?我说:‘跑过来的,哪里有手续,你要啥手续?’我记得旁边还有个讲普通话的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一位女翻译,听到我这样讲,她还笑了。”

我后来得知,他们跑过来时,也碰到另外一位姓李的家乡人,他们被苏联政府安排在技术学校学习开拖拉机、收割机。此后,他们被分在哈萨克人居多的农庄中。听说托克马克这里有很多回民,他们又迁移到这里来。而李姓老乡,则和当地俄罗斯人住在一起,并娶了个俄罗斯女人,职业是出租车司机。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缓和时,李姓老乡还带着女人和孩子,回了老家一趟,当时影响很大。他回来就去世了。根据马志友讲,那家已搬到了北方的贝加尔湖附近住,娃娃都不会讲东干话了。

他们搬到东干人占多数的新渠后住了两年,又搬到这里。我便问为什么不住在陕西人居多的东干老村?他们说,因为背武的人老家也是陕西,都讲陕西话。罗志友讲到:“当时我们刚从中国过来,都是穷人,穿得不好,没有房子,曾住在用油毡纸做成的房子里,碰见那些新渠的东干人,说我们是从‘清国’来的‘清国人’。人家住久了,房子又大又好,我们受不了那种气,最后,就搬到了这里。”

罗志友还讲过一件有趣的事,“苏联的克格勃真厉害,我们从阿拉木图迁移到这里好多年了,1970年的一天,突然有位穿呢子的克格勃来找我们,问我们为什么搬到这里来?我们讲了理由,那克格勃的人看了我们的住房,还和我们住了一晚。第二天什么都没再说,还给我们给了些礼物就走了。我不明白,我们搬离多少年了,他们还知道我们在哪里。”

此后几天里,热情的老乡几乎每家都宰了一只羊招待我。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破费他们不少,因为他们住在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不好的地方。在红渠,我又拜访了其他一些东干人,以及公路旁的东干清真寺,发现这里的东干人有来自新疆的、宁夏的、青海的,还有甘肃河州(临夏)的,都属于“八号”,即1962年后从中国过来的新的东干人。

在拜访红渠的四位故乡老人家后,我觉得在走访红渠中除了探望老乡外,还有两个收获。

第一,红渠是东干几十个村镇中以新来的回民居多的村庄。他们是1962年从中国新迁移过来的回民,而且来自西北不同的省份,既然都是新来的,就不存在歧视问题,大家都一样。但这里牵涉到新旧移民的关系,这是海外华人中存在的一种共同现象。笔者记得,前几年去过香港,在商店购物,我讲普通话,店员却不招呼我,因他们见我是大陆人。看香港报纸上把大陆的男的招呼为“表叔”“阿粲”,都含有歧视之意。这次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机场转机室,也碰到一批从美国来的旅行团,其中有几位华侨要去中亚伊塞克湖,所以在塔什干转机,都在转机室里等着。我们在一起聊时旅行团的一位老华侨得知我是大陆出来的,便大声说,美国这几年来了好多大陆人,尤其是学生,呆着不走,要拿绿卡,成为美国人,修养不好,坏了华侨的形象。旅行团都是老华侨,我给老华侨用华语慢慢说了这样一段话:

“亏你们在美国住了这么多年。我是回民,我相信整个大地都是真主造化的,每个人都有在大地上任何角落生存的权利,况且白人政府都可以让大陆人居住,你们却对同胞有意见。新来的大陆人不是和当年你的爷爷、父亲一样,从大陆去美洲找生活吗?中国人在美洲还是少数,才几百万人,而美国仅西班牙人就3000万人。韩国一个小国都有200万人,加勒比海的古巴人、巴拿马人和墨西哥人都想方设法到美国,他们在美国的人这么多,你们为什么不吭声呢?大陆人在美国增多,不是更好吗?”笔者说完一席话,那些老华侨再没有话说。所以,在红渠考察后,使人惊奇的是,东干人中也有这种现象。

第二,笔者碰到的4位老乡都是农民,生活条件并不太好,房子都破旧,罗家连大门都是应付的,旁边开。他们都没念过书,后一代人也都是“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马志万老乡在家门口的公路旁,摆的是卖扫帚的小摊子,家里存放了一房子扫帚。我想以此为背景照个相,他不肯,说“太害羞了,以前从中国出来时,是做扫帚的,40年后,我还是在卖扫帚。若你照了相,老家的人都笑话哩”。几十年的迁离,他们的生活并没多大变化,和老家的农民情况差不多。他们很想去老家看一下亲人(他们都有兄弟姐妹在老家),但没有路费,都在做思乡梦。我体会到,除了吉尔吉斯斯坦外,他们的经济环境不好,都是勤苦的人,家里有打好的堆起来的小麦堆,但价钱太低。我想,教育是最关键的,没有良好的教育,再好的环境也好不了,下一辈人也要受苦。

漂泊,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以前就有的现象,多少文人骚士描绘了人间悲欢离合之情,犹如早在宋代流传的一首诗: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喜几家愁。

多少夫妇同罗帐,

多少游子飘外头。

纳戎城见闻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时情。

野鸟闲关难联语,山花烂漫不知情。

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盃塞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洋院鹧鸪声。

这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诗人耶律楚材描绘西域边城情景的诗,我以为,用它来形容纳戎山城,是很适宜的。

纳戎山城是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最东部的山城,距离中国的边界近,有关白彦虎的资料都提到纳戎。它是白彦虎1877年12月翻越天山进入俄境的第一个歇息处。

从托克马克去纳戎大约270公里。我在第四次走访东干人时,便慕名启程前往早已在书本上熟悉的纳戎城。

纳戎是一个被天山群峰环绕的山城。在接近纳戎城的高原公路上,我向下面的山脉和草原上眺望,眼前是一片开满山野的金黄色的葱属植物,在中国古书上,正是由于这种植物,中国人才把天山的中央部分称为“葱岭”。

我来到了纳戎城,看到这里是一条狭长的河谷形成的城市,城的西端是湍急而又浑浊的纳戎河。我详细观察纳戎城的四周,使我惊讶的是,它东边的山脉是翠绿的,长满了矗立挺拔的松叶林带,而西边的山上则是一草不长的黄土堆积的山脉,恰如我在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遇到的情形一样。居住在纳戎城里的人给我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西边山脉上的雪也会被迅速融化掉,不会留住雪层。我想,刚才看到的纳戎河的浑浊,是不是由于两边没有长草木的黄土山而冲刷造成的?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中的精彩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中的精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国学常识

    本书共分为“国学常识综述”、“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以及“国学常识500问”三篇,内容涵盖了《中庸》、《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几十部经典著作。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有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谓,篇篇在讲鬼狐仙怪,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这部《狐鬼启示录》是梁晓声先生解读《聊斋志异》的文化随笔新作。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仅从《聊斋志异》的文本特点、文艺价值、人物及故事特色等方面进行评析,更是从这部作品隐约显露的文字和内容线索中,透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摹画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悲喜哀愁、在人性与道德之间纠结与碰撞,以及埋藏在他们内心最深处的野望。可以说是一部从微观视角切入,品评中国文化特点极富意趣而又有人文关怀和思考深度的作品。另外本书附有多篇作者创作的仿“《聊斋》体”的小说,再现了现代版《聊斋》故事的魅力和现实的荒诞奇诡,以求能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不同事件的发展走向去臧否社会、反思现实。
  • 传说哈密

    传说哈密

    由中共哈密地委宣传部、哈密地区文联组织编纂的“哈密文库”第一辑七册著作包括《红色哈密》《甜蜜哈密》《亲情哈密》《大美哈密》《传说哈密》《名人与哈密》《创业哈密》《援疆干部看哈密》,这套书为广大读者认识哈密、热爱哈密打开了一扇窗。
  •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嫡贵君轻

    嫡贵君轻

    高墙里庭院中,有美人兮婷婷袅袅,白清韵眉目如画,斜倚桃树,沉眸望着树下面目狰狞的白莲。“你看什么看,爷知道自己好看”清韵展颜一笑,又啃了一口手里的桃子,“你在爷这装屁个委屈,自己做了什么事自己知道,别以为爷是个傻子。”通宵吐槽言情小说的白小姐一朝穿越成恶毒女配,发现原著女主真真是朵白莲花,从此走上斩白莲,泡美男的人生巅峰(我太难了,定好小说封面发现作品名重了,于是加上了我最喜欢的颜文字qwq)
  • 论喜欢上国民弟弟的后果

    论喜欢上国民弟弟的后果

    蓝可:逆袭的导演系少女;王子凌:年少成名的“国民弟弟”;论喜欢上国名弟弟的后果:王子凌现在的粉丝有一个亿左右,里面超过三分之二是“女友粉”,剩下的是“妈妈团”,也就是说,蓝可需要打败八千万的情敌和通过两千万位“婆婆”的考核,她想了一下,觉得革命任务有点艰巨啊,不过,既然有见色起意的胆子就得有配得上的努力,还是接着奋斗吧!王师兄表示那我这边也没有落下!双向暗恋,双向奋斗,有点甜。
  • 乱世仙踪

    乱世仙踪

    末世仙缘,神土之争,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三个少年不同的命运,再回首命运总是背道而驰,回首往昔,相逢何必曾相识,灾难来临,少年们还会归来吗?那最终的谜团究竟隐藏着什么。谁可以放下一切,此生不入仙门,只为守护那一片净土。
  • 有你每天都很暖

    有你每天都很暖

    “兮兮,你真是好命,遇到厉峻这么专一又多金的丈夫,简直是大大的肉馅饼砸到你咯。”在以表姐墨欣欣的言论主导下,兮兮所有女性亲戚对厉峻的赞美犹如滔滔江河说不尽。墨兮兮用余光看向坐在爸爸以及伯伯中的厉峻,不由得窃喜自己得天独厚的眼光…与此同时,厉峻瞄到兮兮痴笑的模样,在光束的映射下,是那么的甜美,让他情不自禁,丝丝的窃笑映在他的脸上……
  • 豪情霸爱:梦里记得我爱你

    豪情霸爱:梦里记得我爱你

    东方百合:御天,为什么我总觉得我们曾经就相爱过!司徒御天:也许上一世,我是你的旧爱。今生你是来弥补我!龙尊寒:爱让我们纠葛。百合,前世我失去了你。今生我亦不会放过!一段前世今生爱恨纠葛的豪门恋就此展开。新欢?旧爱?百合如何追寻自己的内心,一方的幸福注定了另一方的困苦。美丽的爱情往往不是因为幸福而让人铭记……有时只是因为求而不得的缺憾才能刻骨!!
  • 总会有人喜欢着你

    总会有人喜欢着你

    黑暗的尽头总有一丝微光,那是独一无二的喜欢。暖心治愈甜文
  • 青纱泪

    青纱泪

    被迫入宫,她毫无心机且懦弱无比阴谋碰撞,只有坚强才能获得生机当乌云渐渐密布后宫她如何从一枚棋子,变成执棋之手**********************************************************哎呀呀,哎呀呀,好吧,那就下部吧~~~本来作者名都没弄好,换个作者名写的,结果,还是凑活着用这个名字吧,反正是看文,又不是看名字~~八月十号,下部第一张,会在本专栏发布啦~~
  • 他的小野鹤

    他的小野鹤

    施小鹤这辈子就栽在野嘉树手上了。不管她跑到哪里,平平无奇的校园还是富有神秘的独立岛影堂,是年级万年老二的校花还是最后众人敬仰的影堂圣女。他,都跟定了。**野嘉树:我承认我一开始遇见她就根本管不住自己了......
  • 我能抽取英雄联盟技能

    我能抽取英雄联盟技能

    一个嘻哈稻草人开的摊位,有六种颜色的商品全都不要钱,你会选择哪一个?“绿色:延长你两百年的寿命。蓝色:可以拥有在水中呼吸的能力。黑色:可以随时隐身。红色:十亿美金。紫色:随意穿越时间的能力。橙色:可以让你拥有英雄联盟里的英雄技能。”作为英雄联盟的爱好者,唐小池选了最后一个。……蓦然,世界都改变了。……荒凉古宅中,唐小池面对一群魑魅魍魉,大声问道:“我唐某人今天有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各位。”“那就是你们这些小身板,能不能抗住我一个Q。”“汲魂痛击!!”
  • 我挺好

    我挺好

    一场车祸,改变了洛珏婩的一切。她自己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但也幸好,在自己最困难艰苦的日子里,她的好姐妹苏玖帮助了自己,苏善也一直陪陪伴着自己。在苏玖的帮助下,自己也找到了工作。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本以为这一生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直到她遇到了一直追梦的吴桐,性格豪放的袁秋雅。谢谢他们让自己再一次充满对生活的希望,让自己重新站起来。谢谢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陪伴着自己。人生没有一路顺风,洛珏婩只期望自己变成最美的自己。遇到过黑暗,跌入过谷底,不管怎么样,但她相信自己依然拥有了光明,阳光总在风雨后。(本故事依照真实故事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