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4500000027

第27章 音乐与戏曲(3)

形成于北方,又称北杂剧。它与宋杂剧、金院本有着直接继承关系。北杂剧的兴盛和繁荣,标志着中国戏曲开始进入黄金时代。元杂剧最负盛名的剧作家首推关汉卿,其代表剧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号称“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重要作品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

南戏

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盛行于南宋的戏剧形式。当时或称戏文,或称永嘉杂剧,后又称为南曲戏文。南戏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它所使用的曲调原全为南曲,后吸收了一些北曲曲调,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但仍以南曲为主。南宋末期出现的《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元末明初由高则诚加工而成的《琵琶记》代表着南戏的最高水平。此外,合称为“荆”、“刘”、“杀”、“拜”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号称“四大南戏”。南戏为明清传奇的兴盛和四大声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花部乱弹

乾隆年间(1736-1795),除昆腔以外的地方戏被称为“花部”或“乱弹”,包含梆子、皮黄、弦索等新兴剧种。“花”与雅相对。当时奉昆曲为正声,为雅。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指地方戏的声腔杂而不纯,多为野调俗曲。花部乱弹在组织戏剧冲突和塑造舞台形象方面,都有相当的优势。花部戏的兴盛显示:以剧本文学为中心的戏曲创作正朝着以舞台艺术为中心的方向转移。清地方戏作品主要靠梨园抄本流传或艺人口传心授,保存至今能看到早期面貌的剧本,只有乾隆年间(1736-1795)刊刻的戏曲选本《缀白裘》。

五戏曲剧种

戏曲是还活着的中国戏剧形式,如今还有多种地方剧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虽然由于受到现代新媒体的冲击,它们都不再有过去的繁盛景象,如今,仍然有舞台表演的剧种数量已远不及上列数字。但作为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综合表演艺术,戏曲仍然受到部分人士的喜爱。

要说明的是:各种地方戏,能作为一个剧种存在而与其他剧种相区别的首要因素,是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昆剧

号称“百戏之祖”。南戏发展至明初,在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昆山腔。明嘉靖间(1522-1566),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之后,梁辰鱼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他编写的昆腔传奇《浣纱记》成功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在传入北京后,又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昆曲唱腔轻柔婉转、优美动听,角色表演艺术精美绝伦,融唱、做、念、打为一体,运用手、眼、身、法、步等表演技巧塑造舞台形象,载歌载舞,雅致精湛。此外,昆曲在近代还影响、推动了数以百计的剧种的成长与发展,被誉为“百戏之祖”。2003年,昆曲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

有国粹之誉。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历史上还有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在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至今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京剧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扩展

【四大名旦】指中国京剧历史上曾经涌现出的四位表演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四大名旦中,梅派的梅兰芳先生因德艺双馨而最负盛名。

评剧

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地方戏。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先后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说唱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清末形成为评剧。评剧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演现代生活。着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等,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等。

粤剧

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居住于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也十分喜爱粤剧。明清时代,中国的许多剧种流传到了广东,这些剧种的声腔与广东音乐、民间曲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粤剧。粤剧用广东方言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着名演员有红线女、马师曾等,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越剧

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在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越剧形成于清末,最初全部由男演员演出,20世纪30年代又发展成全部由女演员演出。越剧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抒情优美,现已成为仅次于京剧的一个大剧种。着名演员有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豫剧

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豫剧的声腔,有的高亢活泼,有的悲凉缠绵,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有650多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着名演员有常香玉、牛得草等,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和《朝阳沟》等。

黄梅戏

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后,又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发展形成了这个剧种。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着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等,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等。

秦腔

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等地,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很古老的剧种。清康熙时,已发展至成熟。乾隆年间(1736-1795),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而细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秦腔经改革后,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晋剧

即山西梆子。一般指中路梆子,也是山西省流行的中路、北路、蒲州、上党四大梆子的统称。中路梆子源起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1851-1861)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等地。有《打金枝》、《卖画劈门》、《杀官》等剧目。北路梆子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等地,较中路梆子音调更高亢,富有塞外山野风味。有《王宝钏》、《血手印》等剧目。蒲州梆子即蒲剧,约形成于明代末年,尤以耍帽翅、甩发等见长。演出剧目以《窦娥冤》、《薛刚反唐》等影响较大。中路、北路以及上党梆子都由蒲剧所派生。上党梆子也叫东路梆子,明末清初源起于今晋城一带,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地区。音调高亢活泼,表演风格粗犷、刚健。代表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川剧

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各地声腔,逐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剧种,清末时称川戏,后改称川剧。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唱、做、念、打齐全,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在国内外广泛流传。

同类推荐
  • 克己为人

    克己为人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
热门推荐
  • 快穿反派快到碗里来

    快穿反派快到碗里来

    莫名其妙绑了一个攻略反派系统,笑果CP踏上征程。人家宿主和系统都是相亲相爱,我家宿主和系统就是相爱相杀。――高能采访爆笑来袭某水:“果果大人,请问您可以说出您的宿主的三个优点吗?”果果淡笑:“她没有优点。”某水汗:“……那缺点呢?”果果笑得温和:“除了优点全是缺点。”某水:“……”这采访做不下去了,掀桌嘤嘤嘤!!!洛小落大叫:“啊啊啊那个反派好变态,银家不想攻略他啊啊!”果果:“叫爸爸!”洛小落权衡之下,咬牙切齿:“爸爸!!”果果一脸温和:“那就听爸爸的话,快去攻略他吧!”洛小落:“……”掀桌!今日不拆了他的机器她洛小落的名字倒着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一班之为爱而来

    终极一班之为爱而来

    主人公汪凌羽,本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人,却因为一场车祸,穿越到了终极世界,而凌清是他二十一世纪的女朋友,两人非常相爱,因为一次机遇也来到了终极一班,看两人如何在终极世界闯荡。我把书名改了,不过封面是一开始设计好的,无法改了,大家不要介意啊。
  • 若黎明重归黑暗

    若黎明重归黑暗

    灵异家族的覆灭造就她的今天。进入艾尔寻找灭族仇人的她,获得了爱情,亲情,还有友情。当她以为可以放心离开时,一切都真相大白,原来,这些都是梦,,,,都是敷衍,,,
  • 绵雨似辰阳

    绵雨似辰阳

    是一个原生家庭不好,成绩不好,性格冷漠别扭的女主。
  • 神隐默示录

    神隐默示录

    如果结局无法避免,又怎样抒写过往?神灵低吟地浅唱,将自身的罪孽播洒向了人间。又有什么逃得过毁灭的结局?终焉的彼方你究竟看到了些什么?少年啊,不要迷茫,现在脚下的是命运!
  • 微夏隐倾心

    微夏隐倾心

    林微夏是夏洛蒂斯大学艺术系的系花,长相甜美,冰雪聪明,因为一张身穿着碎花裙,吃着冰棍的照片在网络上瞬间爆红,人称“清凉妹妹”,之后进军娱乐圈,即将要在第一次出演的电影《谁说要你来爱我》中扮演女一号刘越言,并且在电影发布会上认识了星娱经济公司的CEO的继承人徐邵洋,徐邵洋的女友是林微夏的死对头,徐邵洋为了满足女友的演员梦,动用关系抢了微夏的角色,微夏因此不甘心找徐邵洋理论,却因此与星娱公司闹了别扭而被封杀,在她最失落的时候认识了沈恒.......
  • 盛夏光景

    盛夏光景

    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状态,让我的生活因有了你而不在单一!
  • 兽灵之途

    兽灵之途

    神秘降世的孤儿,王者口中的预言之子,究竟会对这个大陆带来多大的影响,兽灵之途,一起踏上兽灵的成长之途!
  • 我的系统爱搞怪

    我的系统爱搞怪

    重生高二,遇到一个说河南话的系统。亲校花,打老师,考试作弊,当班长,上重点大学……做前世不敢做之事,爱前世错过之人,只为——青春无悔(每天2更,上午10点,晚上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