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65800000009

第9章 顽童露天机

明代成化年间,山东滕县有一沈姓人家,户主名叫沈仁,祖上虽然没有当过官,却也是以勤劳致富,置下许多房产、地产,到沈仁继承门户时,已经是家有良田千亩、房屋百间,成为地主、房产主,靠租金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常言道:有子万事足。沈仁生有一子,取名沈时彦,已经18岁了。这个年纪在当时,早就该娶妻生子了。因为沈家是个土财主,上门说亲的不少,而沈家总希望能门当户对,当然是挑三拣四,最终选定邻县王财主家的女儿定了亲。孩子就要成家了,沈仁心中高兴,便将家事逐渐交给儿子沈时彦,要他前往各处去收房租、地租,熟悉自家产业所在。沈时彦也很认真,整天四处奔跑,乐此不疲。看到儿子如此尽心,沈仁不由得心中暗喜,以为是家业有继了,却不想乐极生悲。

成化十八年(1482)的某天,沈时彦天不亮就出门收租去了,眼见天快黑了,沈仁在门首眺望,哪里见儿子的身影?一直等到深夜,也没有见儿子回来。沈仁自我安慰,心想儿子因为讨债,直至天晚,想必住在佃户之家,等明早再回来。虽然如此,但心里还是不安,直到拂晓才和衣而睡。刚刚入睡不久,就听到有人敲门,沈仁从梦中惊醒,打开门来看,乃是本地里长。

沈仁虽然为土财主,但从来不拖欠国税,大清早里长敲门,能有什么事呢?只见里长说:“在半山亭发现沈时彦的尸体,不知道是何人所为,请你速去察看。”沈仁乍然听闻,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再询问时,得知儿子已经死了,顿时痛哭失声,昏死过去。里长等人掐人中、弯手臂,好不容易将其救醒,然后带着他来到案发现场。

沈仁等人来到半山亭,但见沈时彦倒在血泊之中,头颅有明显的斧劈痕迹。沈仁伏在尸体上痛哭,而里长等人不断劝说。这时候有人发现地上有血脚印,急忙要里长与沈仁观看。里长见血脚印的方向是朝着山下的村落,便与众人一起顺着脚印寻找,一直来到木匠徐荣的家,发现他家的门槛尚有血迹。死者乃是斧劈所致,徐荣身为木匠,斧子乃是必用工具,其家门槛又有血迹,显然是他杀了沈时彦,所以里长不由分说地让人把徐荣捆了起来,与沈仁一起来到县衙呈告。

这时候的滕县知县是进士出身的刘缨,接到呈告以后,当即发出传票,缉捕徐荣到堂听审,而里长与邻佑早就将徐荣捆缚在县衙之外。徐荣被衙役带到大堂,看着大堂之上严肃的知县,两旁威武的衙役,后面愤怒的乡亲,徐荣又紧张又不解,呆呆地愣在那里。刘知县审视徐荣,只见他30岁左右,生得五大三粗,一身短打扮。问明年纪、住址,做何营生,得知他是个木匠,便要其交代杀人经过。徐荣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杀人,更说自己并不知道曾经发生过杀人之事。看着徐荣一脸无辜的样子,刘知县也没有动刑,而是要左邻右舍们指证,结果众口一词,都说是徐荣杀人。原因是死者被斧子劈死,而在他家又发现了血迹。在这种情况下,刘知县很难裁断真伪,便决定亲自前往现场勘验。

刘知县带领衙役、仵作,来到龙山,只见死者沈时彦是死在半山的亭子内,浑身是血。经过仵作检验报告:死者头颅有利斧劈过的痕迹,深入颅骨,显然是一斧毙命。死者流血甚多,有一大摊流到亭外,上面有脚踏的痕迹,而带血的脚印有数十个,方向朝山下村庄。顺着血迹寻找,来到徐荣的家,其家门槛上也有血痕,查出徐荣当时所穿之鞋,比对脚印,确信这些脚印乃是徐荣所留。再检验徐荣的工具箱,发现箱内斧锯没有血迹,更无血腥之气,因此可以确定箱内的斧锯等工具都不是凶器。徐荣家里被搜了个底朝天,没有发现其他可疑物品,只有二两银子。

刘知县要徐荣交代鞋上的血迹从何而来?徐荣讲自己那天要到外村为别人打造家具,因此天不亮便出了门,走到龙山的半山亭,却发现一具死尸,仔细一看,浑身是血,所以连呼晦气。心想:“今天早晨出门,遇到这样不好的彩头,真是晦气。昨日也没有看黄历,看来今日不宜出门,更忌讳伐木、造作,不如回家,等明日再去不迟。”因此转身回家,由于天黑,也没敢往前去看死者是谁,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脚已经踩到死者所流之血,所以一路上都有血迹。

徐荣发现死尸而没有报案,在当时已经是违法了。按照《大明律·刑律·贼盗·发冢》条规定:“若地界内有死人,里长、地邻不申报官司检验”,就要被杖八十。徐荣发现死尸,应该立即报告到里长之处,才能够免去责任,要不然就该被杖八十,但他没有告知里长,也难怪人们会怀疑是他谋财害命了。

天亮以后,有人发现尸体,知道是沈时彦,便立即通知其父沈仁和里长一起前来验看。沈仁见到儿子惨死,顿时哭昏倒地,而里长发现地上有血脚印,便率领众人沿着脚印来到山下村庄,发现徐荣家的门槛上有血迹。进门以后,发现徐荣鞋上尚有血迹,就将其捆了起来。因为徐荣是木匠,死者又是被斧子所劈,所以众人都相信杀人者定是徐荣,就让沈仁赶紧书写控状,然后与他一起把徐荣押赴县衙,要官府审讯勘验。

因为凶器不是徐荣工具箱内的斧子,也就不能断定是否就是徐荣所杀。沈仁及邻里都是事后才赶赴现场,并没有亲眼目睹杀人,而是循着血脚印找到徐荣,也不能确信徐荣是不是路过时才脚踏血迹的。从案情来看,如果徐荣用斧子杀人,就应该注意到脚上的血迹,不应该明目张胆地一路走回家中,在门槛上留有血迹,而带血之鞋也没有更换,显然不符合情理。不过,也没有证据可以确认不是徐荣所杀,他是个木匠,斧子也不可能就这一把,如果其将杀人之斧深藏,则很难寻找。再说了,徐荣在县衙说其不知道曾经有人被杀,如今在检验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又说自己知道有人被杀死,而且还走近观看,想必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交代。那么徐荣家的二两银子则成为重点,因为控状内讲沈时彦前往外庄去收地租,身上带有银两,这二两银子是否是赃银?如果能够确认是赃银,徐荣则难脱干系。于是刘知县派人传沈时彦收租的欠户,得知欠户交银17两,经过辨认,不是欠户所交之银,赃银的线索也就中断了。

鉴于证据不足,刘知县也不好进行裁断。毕竟徐荣是被告,在其家还发现血迹,也不能够认定其就是无罪,所以把他带回县衙关押起来,等候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寻找新的证据。

如何展开调查呢?又从何处入手呢?此案的证人是事后才到现场,没有目睹杀人,只是依据血迹推测是徐荣杀人,因此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各种证据都对徐荣有利,应该是无辜的,虽然脱离不了嫌疑,但也无法找到别的证据。刘知县反复思量,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而此案的嫌疑人仅有徐荣,所以还要从徐荣身上打开缺口。刘知县每天提审徐荣,再将其押回监狱,让手下查明都是何人给徐荣送饭食?有无人打探此案的情况?期望案件能够有新的突破。

有人会问,犯人关在监狱要吃牢饭,为什么这里是家属送饭呢?按照《大明律·刑律·断狱·狱囚衣粮》的条例规定:只有那些没有家属及死罪重囚,官府才能够每天给仓米一升,冬给絮衣一件,其余的囚犯都要自筹衣粮。徐荣还没有定罪,当然不在官给衣粮之列,所以每日的饭食,要由其家属送到监狱。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灭亡,直到民国才予以废除。

最初几天,都是徐荣的妻子前来送饭,狱卒们也没有发现其妻子与徐荣有什么串供之事。后来曾经有一个幼童前来送饭,并且打听徐荣是否已经被定罪。狱卒把这个情况向刘知县汇报。刘知县认为这个幼童与徐荣非亲非故,不应该由他来送饭,况且还打听案情,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令亲信火速将那个幼童带到后衙问话。

幼童被带来,也就是六七岁的年纪。刘知县以糖果招待幼童,然后询问是谁要他送饭和打探案情。俗话说:“童言无欺。”幼童哪里知道隐瞒?便直接讲:“我今天中午在东街玩耍,看到有两个叔叔在酒店吃酒,他们向我招手,让我到他们身边来,我就过去了。其中有一个叔叔给了我一钱银子,要我买果子吃。另外一个叔叔给我一包饭食,让我给一个名叫徐荣的犯人送去,然后让我问狱卒一句话,就是徐荣今天是否招认了?再让我把回话带回去,并嘱咐我这事谁也不能告诉。至于徐荣是谁,我也不认识。”

刘知县说:“好孩子,本官相信你所讲都是实话,你能够带领公差去找那两个叔叔吗?这里有二两银子给你,能够买好多好多的果子。”

幼童很爽快地答应了,刘知县便派4名公差跟随幼童前往。那两个人还在酒店等候幼童带回消息,却没有想到幼童把公差带来,如何能够躲避呢?只好束手就擒,被公差押往县衙。

刘知县苦苦寻找的案犯终于有了眉目,所以当即开堂审讯,得知这两个人名叫姚升、姚礼,乃是亲兄弟,然后突然发问:“你二人抢劫杀人,为什么还要连累他人替你们偿命?速速从实招来,免得本官大刑伺候!”

只见姚升说:“小人兄弟二人乃是挑夫,一直靠给别人挑担为生,家道清贫,也还可以度日,不可能干那抢劫杀人之事。如今大老爷无缘无故地把我兄弟二人捉来审问,真是半天下雨——不知来头,简直是冤枉死了。”

见到兄弟二人不肯招认,刘知县便把幼童叫来,让其把之前所讲之话重复一遍,然后再问兄弟二人为什么要打探案情。姚氏兄弟还是推三阻四,刘知县只好用了大刑,姚礼熬不住刑,便承认杀人是实,并且交代作案经过。

姚升、姚礼兄弟以挑担为生,每天累得要死,挣不了几个钱。两人干的是力气活,身上总带着汗臭味儿,在人前经过时,时常会有人捂着口鼻躲开,还有一些人会说些难听的话。不但屡遭人白眼,而且还会遭人打骂。一天,兄弟俩挑担行路,不小心碰了一个行人,对方依仗人多势众,开口便骂:“臭苦力!瞎了眼了!还不快滚!小心挨打。”哥哥姚升因为气不过,上前与对方理论,结果被对方群起殴打,在家歇了好几天。当挑夫累不说,还让人看不起,挣不到钱,连个媳妇都娶不上。

兄弟俩挨打之后,自怨自艾,觉得就是因为没有钱,才会受人欺辱,所以商议如何发财。他们认为做买卖可以挣到钱。可是,要做买卖,必须要有本钱,而这本钱从何而来呢?兄弟二人想到龙山村的富户沈仁,曾经是他们发小的朋友,便来到龙山村向沈仁借钱。他们找到沈仁,把自己要做的生意情况讲明,说先将这里的干果运到苏州,销路一定很好,然后再从苏州采买丝绸运回来卖,所以一定能够赚到大钱。只是缺少本钱,希望能够借一些本钱,并且声明将来要是赚到钱,就连本带利一并归还。

沈仁是个土财主,靠收地租房租为生,多年来收入稳定,不用担风险,对于贩运之事并不关心,而且听说长途贩卖的风险很大,平日听人闲谈,不是某处某客商被人打劫了,就是某处某客商被人杀死了,要不就是客商贩运物品销售不出去而倾家荡产,所以从来不敢想从事此行业,怕弄不好来一个人财两空。既然看不上贩运买卖,也就不愿意借钱,更怕这兄弟俩携带本钱远走高飞,到时候就是血本无回,所以便借故推托不借。说什么自己看上去家大业大,但房屋土地都出租,不到年关,也很难收回租金,自己如今没有什么剩余的钱可以出借,所以恕难从命。

姚氏兄弟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告辞回家,而心生愤恨,所以总想实施报复。姚升打探到沈仁的儿子沈时彦常常到外面的村庄去讨债,兄弟俩就想路上打劫,因为路上人多,不好下手,也就作罢了。也可能是天赐他们良机,沈时彦前去讨债,那些欠户总要好酒好菜招待,结果沈时彦喝得醉醺醺地回家,走到龙山的半山亭,便醉卧在亭子里的石凳上昏睡不醒。

约莫黄昏时分,姚氏兄弟挑担路过半山亭,看到沈时彦醉卧在那里,想到沈仁不顾旧交,不肯借钱给他们,其怨恨直透头顶。姚礼心想:“如今我们把他儿子杀了,让他绝后,看他留下那么多的钱财给谁!”于是,姚礼从腰间抽出板斧,上前就劈,直中头颅,沈时彦就这样毫无知觉地命丧黄泉了。兄弟二人搜身,发现沈时彦身上有刚收回来的租银17两,就席卷而去。

开始的时候,兄弟俩还提心吊胆,唯恐事情败露,所以不敢露财,打算以这些银子做买卖。后来听说徐荣被沈仁告到县衙,邻里们都作证是徐荣杀人,兄弟俩暗自庆幸。因为没有确认徐荣是否承认罪行,更不知道县太爷是如何判决的,所以兄弟俩总是有些放心不下,便来到县衙附近打听。接连几天,总见县太爷提审徐荣,却打听不出什么消息。兄弟俩想找狱卒打探,又怕暴露身份,所以想到找这个幼童替他们入狱打探,却不想这个幼童把公差引来了。

案情大白,刘知县火速派人前往姚氏兄弟住所,彻底搜查凶器及赃银。果然找到了行凶的板斧,经仵作检验,板斧宽窄与死者伤痕吻合,而板斧也有血腥之气,确认是凶器无疑。搜到赃银16两,传集欠户前来识认银两记号,确认是他们所交的租银,也就算是证据确凿了。

按照《大明律·刑律·人命·谋杀人》条规定:谋杀人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皆斩。因此刘知县将姚氏兄弟拟为斩刑,申报各级上司核准,然后予以执行。按照《大明律·刑律·贼盗·强盗》条例规定:强盗得财,只能够追回正赃给主,如今17两赃银仅剩余16两,再变卖姚氏兄弟的财产予以补足,应该将17两银子给还沈仁。问题是沈仁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诬告了徐荣,使其身陷大狱,饱受酷刑,按照《大明律·刑律·诉讼·诬告》条规定:诬告人死罪未决者,应该是杖一百、流三千里。沈仁的罪责很重,不过他不明真相,而儿子确实是被人杀死,算是事出有因,所以予以薄惩,从赃银之中分出10两给徐荣,然后将徐荣释放回家。这正是:

存亡就里机关巧,倚伏从中仔细论。

这个案件如果找不到新的线索,徐荣可能永远也脱不了干系。按照当时的司法制度,案件不告破,嫌疑人就要被一直关押下去,徐荣有可能会因此命丧监狱。姚家兄弟从被人歧视的苦娃子,转瞬之间成为凶恶的杀人犯,不仅让人痛恨,也让人痛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想发财致富,就应该正大光明去努力,而不是挖空心思去害人,害人者迟早要受到惩罚的。希望人们能够记住,采取非法手段获得利益,只会使自己的命运变得更加悲惨。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出强调了维护社会治安要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处罚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过罚相当的原则等这些都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处罚法定的原则和“过罚相当”的原则,更符合法治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我们约请立法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的专家对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作提纲挈领的说明,重点提示适用重点、难点。
  • 公安行政法原理与实务

    公安行政法原理与实务

    在我国,公安与警察两词经常混用,且都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公安(警察)机关;二是表示公安(警察)人员。但二者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
  •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损害赔偿的三种损害赔偿类型之一,也是司法事务中引人关注的损害赔偿。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在《民法通则》中确立下来的。在这个制度建立之初,尽管提出了人身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在采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问题上,还是极为慎重的。2001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以精神损害赔偿对人身权进行保护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

    本书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英美国家的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法律、社会及文化环境下应该有的生命力。本书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信托法的原理,更从实务角度分析了信托的运作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及其解决办法,既介绍了英美国家的案例,也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有关信托纠纷的案例,尤其提供了信托文件的文本,并详细分析其重要条款,给信托司法介入提供了便利。本书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了民事信托在我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及其可能实施的广阔空间,鲜明地提出和反复论证了民事信托就是商事信托的基础、商事信托的原则大都是从民事信托原则发展起来的观点。
  • 土地专项管理法律法规

    土地专项管理法律法规

    本书精选了最新的、权威的和全面的。但有部分法律法规有些条款不适应当下情况了,却没有颁布新的,我们又不能擅自改动,只得保留原有条款,但附录却有相应的补充修改意见或通知等。众多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内容和受众特点,经过归类组合,优化配套。整套普法读本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学习性、实用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用于广大农村和城乡普法学习教育与实践指导。总之,是全社会“七五”普法的良好读本。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男人香

    男人香

    香——不只是女人的专利,也有可能是男人最有利的武器......戴文竹在漫长而匆忙的旅途中吃力的笑着生活,尽管那些男人散发出的香味截然不同,但都如此这般吸入她的鼻腔、渗入她的身体、浸蚀她的骨髓。她热爱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升职,及时充电,全力以赴;她衷于爱情,却掌控不了情感路上太多变数,只好见招拆招,挺身迎战;她坚守仁义,深信仁义会让她过的心安理得,当旧时好友怀揣一桩杀人案跑来投奔她时,又将如何抉择?
  • 十年之约,相见

    十年之约,相见

    她们处于不同的地区,却在网络QQ上相识,立下誓言,十年后要去找对方。然而十年后,这誓言能否实现?敬请期待。
  • 快穿之拯救星座男神

    快穿之拯救星座男神

    作为一名资深恋爱小白以及气死恋人冠军,沈波波为了弥补自己的恋爱不足,想在每个世界都遇见一个人,谈一场恋爱。结果..沈波波:“我不需要你了,我认为我已经掌握了各种恋爱技巧和撩汉手段了,我要找其他小乖乖了。”“你说什么?”“我...”没等她说完,某人欺身而上...
  • 赶大营

    赶大营

    《赶大营》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天津商人安文忠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励志故事,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赶大营”,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清朝末期,侵略者阿古柏占领新疆。清政府派出重兵击败阿古柏,打破了他的侵略梦。在这个过程中,天津杨柳青人安文忠随军做货郎,走上了古丝绸之路,遭遇土匪命悬一线,粮船倾覆家当尽失,商场争斗尔虞我诈。几经坎坷,终于带领杨柳青人在新疆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 寻石少年

    寻石少年

    翻山越岭,拔剑相对,只为信里的一句话。这是一位少年寻石的故事。
  • 无边境域

    无边境域

    一颗混沌之源给凯德大陆上生存着的人类带来了灭顶的灾难,幸存者埃尔科斯手握混沌之源,穿越到境域之中,以顽强的意志迈入了众神的殿堂。然而,此时他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切的开端。。。。。。
  • 可以相爱不能终老

    可以相爱不能终老

    我是一个在工厂打工的人,今天晚上,不,可以说每天晚上我都会想一个人,即使已经分开很久了,但是我还是忘不了他,爱情是老天爷管的,我爱她她爱我,可是。。。。
  •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中,作为对中美经贸关系领域的权威专家,扎切里·卡拉贝尔在书中追溯了中美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中国进行了积极的经济改革,吸引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经营。书中讲述了像联邦快递、肯德基、雅芳和沃尔玛这样的美国企业在华发展的历程,《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讲述了它们对于中国经济成功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讲述了中国为它们提供的发展机遇。
  • 虎落平洋被马妻

    虎落平洋被马妻

    本书讲述的是一只流落南太平洋的华南虎和一匹黑马的奇幻爱情故事,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做过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