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78500000022

第22章 說解與涵詠(2)

其次是感發人之善心。楊簡《慈湖詩傳》卷一《自序》“迨夫動乎意而昬,昬而困,困而學。學者取三百篇中之詩,而歌之詠之,其本有之善心亦未始不興起也。”他認爲學詩可感發讀詩者本有之善心。所謂“本有之善心”即相當於“未發之中”,顯然讀詩以修德,也是必須順因其本性而進行的。真德秀《問興立成》謂:

三百篇詩,惟其皆合正理,故聞者莫不興起,其良心趍於善而去於惡,故曰興於詩。禮樂之原,出於天地自然之理。《樂記》曰“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學者誠能以荘敬治其身,和樂養其心,則於禮樂之本得之矣。是亦足以立身而成徳也。三百篇之詩,雖云難曉,今諸老先生發明,其義了然可知,如能反復涵泳,直可以感發其性情,則所謂興於詩者,亦未嘗不存也。{《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

不論其讀詩方法或涵詠或攷證;不論其學派源流屬程朱還是象山,皆主張讀《詩》以得性情之正,其原因就在於宋人認爲《詩經》簡直就是性情之正的結晶。陽枋《字溪集》卷三《誨誼儒姪書》“《國風》雖是變,而人心醇厚至正,開口絕無忿戾怨訕,可以見當時人心。而因以知先王之澤,淪肌浹髓。當初是幾多涵養,漸陶以至於此,非只取其詞章而已也。”那是在“先王之澤論肌浹髓”,幾多涵養漸陶以至於此,所以讀此《詩經》“夙興夜寐,吟哦上下,得性情之正,便有永歌長言之不足的氣象” {同上}

這些雖然都講的是《詩經》,但既然《詩經》爲詩歌的典範,當然也可移論當時的詩歌。陳文蔚(1154-1247)《克齋集》卷四《九月十一日拜朱先生書》謂:

近於讀書之暇,或吟哦諷誦康節詩。見得此老,雖若疎放,至其用功處,未嘗不密,抑能使入於人情物理間,練之漸熟,處之漸安。文蔚謂閒時暇日優遊於此,是亦去物累,養性情之一助也。

這裏認爲邵雍之詩疎放而密抑,使人入於人情物理間,自是性情中和之詩,優遊於此,則可去物累,養性情,即謂讀邵雍詩而得性情之正。歐陽守道《又題李雲卿詩卷》謂:

其《冬至》一詩,盎然大有生意,爲吟諷數過,是日盡卷讀之,能使予心寬舒恬愉,如得美食甘寢,信乎詩有發於人,而雲卿胸次可想也。{《巽齋文集》卷一一}

謂讀其詩而得心寬舒恬愉,如得美食甘寢,也即是說讀其詩而得性情之正。

我們討論了性情中和在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貫通,宋代詩學不僅要求讀者之思無邪與作者思無邪的一致,更以讀者的“思無邪”來超越作者的“思有邪”,這是宋代中和詩觀注重接受者心性中和積極作用的表現。

第二節 置心平易

我們在第四章已經討論了表達的平易與效果的平淡,對這樣的平淡之詩,就讀者而言,當然也應該用一種平易的心理方式去接受才能與作者溝通。如黃仲元(1231-1312)《姚野庵詩解序》所謂:“談詩只消如此平易。” {《四如集》卷三}宋代詩學還得將這種平淡的原則貫徹到品鑒論。

一、以意逆志

我們已經提到宋代人極爲關心詩中所承載的中和性情,他們認爲詩歌是原作者的心靈的映射,也就是“志”。對於作者之“志”,接受者怎樣才能盡可能地靠作者更近,以更爲准確地了解作者之“志”。我們知道《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提出了“說詩者”理解闡釋詩歌的一個原則,即“以意逆志”。由於詩以言志,指的是創作者一方,詩一旦創作完成,則成爲相對穩定的形式。對於這個相對穩定的形式,要進行解讀,體會其中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其中的“志”,讀詩者、解詩者、說詩者、學詩者們應該以一種什麽樣的態度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靠近原作者,聆聽作者的心之流泉,這是宋代詩學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所謂以意逆志,趙岐注云:“意,學者之心意也,”,“人情不遠,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爲得其意也。”即接受者以己之意去推測作者之意。但這種推測並不是徑以己意來推測作者之意,而是植根于深厚的儒家哲學背景,也就是趙岐所說的“人情不遠”,“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因爲這樣的“理”“義”有著“心之所同然”的特點,即人心雖異,其心中的“理”“義”則同,這種逆必須以“理”“義”爲大原則,所以也就避免了一己之意說詩的弊端。但單純說“以意逆志”,這樣的“逆”其可靠性仍值得懷疑,所以宋代詩學還是對之進行了規定。

二、置心平易

宋代對於詩歌的理解當然也要從孟子那裏找到依據,宋代人普遍認爲“以意逆志”即爲以讀者之意來逆作者之志,朱熹認爲“當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孟子集注》卷九《萬章章句上》}可爲代表。那麽就必然要對讀者之意進行規定,呂祖謙《麗澤論說集錄》卷三《門人所記詩說拾遺》)“凡觀詩須先識聖賢所說大條例,如孟子言‘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又大序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又橫渠言‘置心平易始知詩’之類皆是。”指出觀詩應該知道觀詩的方法與原則,對一己之意的規定即爲宋代中和詩觀品鑒論的重要內容。

以讀者之意去逆作者之志,可以分解成兩個要素,一是工具方式意義的“意”,一是行爲意義的“逆”,但是對行爲的控制多是從方式方面來進行的,那麽說到底了也就是對逆的方式的限定。張載《雜詩*題解詩後》:

置心平易始知詩,逆志從容自解頤,文害可嗟高叟固,十年聊用勉經師。{《張子全書》卷一十三}

提出詩學品鑒論的重要命題“置心平易始知詩”,可謂確立了宋代詩學品鑒論的基本原則。

(一)性情平易

那麽最爲重要就是讀者之意的問題了,宋代詩學對讀者之意當然地要進行規範。張載的置心平易論對於宋代詩學品鑒論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致心平易知詩”:“呂與叔嘗作詩云‘文如元凱徒成癖,賦似相如只類俳,惟有孔門無事事,止傳顔子得心齋’,楊中立云‘知此詩則可以讀三百篇矣。’橫渠《讀詩詩》云‘致心平易始知詩。’”這裏的“心齋”“置心平易”皆就品鑒所應具備的心理而言。《莊子·人間世》引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這裏的心齋顯然就是指虛心以納萬物的內心修養,楊時謂“知此詩則可以讀三百篇”,即指具此心境則可以讀《詩經》,與張載之“置心平易始知詩”正好相互發明。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第一引張載語:

張氏曰:求詩者貴平易,不要﨑嶇。求合詩人之情,溫厚、平易、老成,今以﨑嶇求之,其心先狹隘,無由可見。詩人之情本樂易,只爲時事拂其樂易之性,故以詩道其志。

認爲對作者之平易之性情,必須以平易之心才能體會得到。呂祖謙於下又注曰

又曰求詩貴平易,不要﨑嶇,求合又患泥文,如烝然來思,湛湛露斯,思、斯,何必泥字。遐不作人,德音不瑕之類,不可以辭害,君子至止,樂只君子,只、止,何必拘。又曰詩全是人之情性,湏先得詩人之心,然後觀玩易入,凢書皆然。大抵聖人語言,盡由德性中出,故湏先得其心,則詠其言,易以入也。又曰詩人之志至平易,故無艱險之言,以平易求之,則思逺以廣,愈艱險則愈淺近矣。大率所言皆目前事而義理存乎其中矣

呂祖謙認爲求詩之平易之心正是與作詩之平易相應的。作詩之平易正是由作詩者之德性,也就是平易之志決定的,所以爲得詩人之心,必須先具平易之心以讀詩,才能得詩人平易之志。這裏顯然就是以意逆志的模式。他還在《門人所記詩說拾遺》說道:“看詩須是以情體之,如看《關雎》詩,須識得正心,一毫過之,便是私心,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此樂也,過之則不淫,‘求之不得,輾轉反側’,此哀也,過之則爲傷。天生蒸民,有物必有則,自有凖則在人心,不可過也。”{《麗澤論說集錄》卷三}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平易之心也就是中和之心,道理其實簡單,因爲中和之心不偏不倚,即爲平易之心,也就是張載所說的不崎嶇之心。{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第一引}

這一觀念得到了廣泛的接受。輔廣《詩傳綱領》:“蓋詩人之情性溫厚,平易老成,今以崎嶇求之,其心先狹隘,無由可見,溫厚、平易、老成,此六字說盡詩人之情性,溫厚謂和而不流,怨而不怒,平易,謂所言者,大抵是眼前事,老成謂憂思深遠,此等意思,唯平易氣以逆之,則可以有得。”{《詩童子問》卷首}這裏也是認爲作者之情性本來是溫厚、平易、老成的,而所謂的溫厚、平易、老成,據輔廣的解釋,溫厚謂和而不流,怨而不怒,也就是所謂的性情中和;平易謂所言者大抵眼前事,指直書所見,也就是自然真實,老成謂憂思深遠,也就是深沈。這些都正好是中和的表現,對詩作的中和,讀者必須以平易之氣去理解,才能得其真髓。他還說 “故愚嘗竊以爲《詩》出乎志者也,然則志者,詩之本,樂者,其末也,末雖亡,而不害本存,患學者不能平心和氣,從容諷詠,以求情性之中耳。”{輔廣《詩童子問》《師友粹言》} “置心平易始知詩,又云:詩人之意至平易,不必以艱險求之,此固不易之論”。 {輔廣《詩童子問》《詩傳綱領·有杕之杜》}我們可以發現孟子的以意逆志觀念已經被賦予了以中和平易之“意”逆中和平易之“志” 的新內涵。

這裏已經很清楚,以意逆志之所以可能,就在於作者與讀者性情的相通,即謂作者與讀者有相同的性情。這一點姚勉《詩意序》有更爲明確的論說。

孟子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爲得之。”文之爲言,字也;辭之爲言,句也;意者,詩之所以爲詩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詩者,志之所之也。《書》曰“詩言志”,其此之謂乎?古今人殊,而人之所以爲心則同也,心同,志斯同矣,是故以學詩者今日之意逆作詩者昔日之志。吾意如此,則詩之志必如此矣。詩雖三百,其志則一也。{《雪坡集》卷三七}

姚勉認爲“學詩者今日之意逆作詩者昔日之志”之所以可能,正在於“古今人殊,而人之所以爲心,則同也,心同,志斯同矣”,這使我們想起陳藻《樂軒集》卷六《詩》:“詩,情性也。情性,古今一也。以今之情性求古之情性,則奚有諸家之異同哉?”認爲古今之詩所以能相通,即在於情性的相通。但姚勉這裏不僅認爲性情可以穿透古今時間的間隔,“詩雖三百,其志則一也”,性情可以穿透空間的距離,“學詩者今日之意逆作詩者昔日之志”還可以穿透作者與讀者的隔閡。他緊接著說:

雖然,不可以私意逆之也。橫渠張先生曰‘置心平易始知詩’,夫惟置心於此則可以逆志矣,不然,鑿吾意以求詩,果詩矣乎?

他必須指出古今同一的性情是“不可以私意逆之”的,顯然他所指的性情是中正之性情,而不是“私”之性情。{這可以與第一節所說的以無邪之思讀之相發。}

(二)反對穿鑿

置心平易除了要求性情平易外,還有方式的要求,姚勉這裏表示了對“舍平常而求深遠,舍我所自有而求諸彼”,和“鑿吾意以求詩”的反對,可視爲這一要求的表現。同樣這一觀念也體現在呂祖謙《門人所記詩說拾遺》中。“看詩者欲懲穿鑿之弊,欲只以平易觀之,惟平易則易。看若有意,要平易便不平易。”{《麗澤論說集錄》卷三}前引輔廣《詩傳綱領·有杕之杜》:“置心平易始知詩,又云:詩人之意至平易,不必以艱險求之,此固不易之論。”皆要求平易以觀詩,反對穿鑿。

平易以觀詩的方式可以對穿鑿之弊起到針砭的作用。黃震《黃氏日抄》卷四十《讀本朝諸儒理學書·東萊先生集·詩說》

首句云“《詩》者,人之性情而已,只以平易觀之”。此深得說《詩》之法。然皆其門人所錄,語亦有未瑩。如《漢廣》“秣其馬”、“秣其駒”,此正思以禮,而云“欲念數起”……其他別生意義,皆平易之反,先生本說未必如此。至《將仲子》一詩,謂莊公待其弟之惡稔,此卻是先生以《春秋》說詩,用法太深處。

他認爲觀詩“只以平易觀之”,不必穿鑿,亦反對用法太深,可以結合他在《黃氏日抄》卷三十七《讀本朝諸儒理學書·晦庵語類·毛詩》所說:

今人不以《詩》說《詩》,卻以《序》解詩。大率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性情,幾時盡是譏刺作人?只緣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將詩人意思盡穿鑿壞了。鄭衛詩正是淫昏相戲之辭,豈有刺人之惡而反自陷於流蕩?《子矜》詞意輕儇,亦豈刺學校之辭?《有女同車》等作,皆以刺忽。考之於忽,所謂淫昏暴惡,皆無其實。至目爲狡童,豈詩人愛君之義?……盡滌舊說,詩意方活。

他所說是以《毛詩》爲代表的“以詩爲史”的一種闡釋觀念,這樣的說《詩》方法表現爲對於《詩經》的解釋總要去攷證當時的史事,以求得此詩爲美刺何事而作的證據。《毛詩》以美刺爲說《詩》之基本方法,不免穿鑿,但這一方法卻在詩歌品鑒中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至宋代仍然餘波未歇。詩歌與史傳畢竟不同,品鑒詩歌得注意詩歌的獨特思維方式。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見鄭樵《讀詩法》所論。

夫文章之體有二,有史傳之文,有歌詠之文。史傳之文,以實錄爲主,秋豪之善,不私假人;歌詠之文,揚其善而隱其惡,大其美而張其功。後世欲求歌詠之文太過,直以史視之,則非矣。{《六經奧論》卷三《讀詩法》}

鄭樵將史傳之文與歌詠之文進行了區分,指出各自不同的特點,認爲史傳必須忠實,以實錄爲主,而詩歌可以有誇張和委婉。隨後他對觀詩、論詩、學詩、引詩進行了區分。

蓋嘗論之,善觀詩者,當推詩外之意,如孔子、子思;善論詩者,當達詩中之理,如子貢、子夏;善學詩者,當取一二言爲立身之本,如南容、子路。善引詩者,不必分別所作之人、所采之詩,如諸經所舉之詩可也。

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觀詩、論詩、學詩、引詩,都不可將詩視同於史傳之文,不心去攷證詩所記述的史實。他對“必欲以實跡驗之”的讀詩方法表示否定。鄭樵又說:

不然“周餘黎民,靡有孑遺”矣,“崧高維嶽,峻極於天”,信其爲極矣,必欲以實跡驗之,則不可以言詩。善乎,孟子之言詩,可謂長於詩者,詩曰“民之秉彜,好是懿德”,孟子從而釋之曰“民之秉彜也,故好是懿德而已”,未嘗費辭而理自明,故橫渠有詩曰‘置心平易始知詩’,楊中立見之曰:“知此詩者,可以讀三百篇矣”,信哉言乎?

同类推荐
  • 祖先图腾故事

    祖先图腾故事

    远古时候,世界混浊一片,没有天,没有地。那时候,只有创世主——迦萨甘。迦萨甘四肢兼具,五官齐全,长相和人差不多,有耳能听,有眼会看,有舌头可以讲话。迦萨甘先创造了天和地。最初,天只有圆镜那般大,地只像马蹄一样小。迦萨甘把天地做成三层:地下层、地面层和天空层。后来,天和地各增长为七层,而且在慢慢地长大。
  • 城乡大裂变

    城乡大裂变

    报告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辛勤地建设了城市,并促使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乡创业,有效调整了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 有间文库:准风月谈

    有间文库:准风月谈

    《准风月谈》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六十四篇。包括《夜颂》,《“吃白相饭”》,《晨凉漫记》,《秋夜纪游》,《四库全书珍本》,《男人的进化》,《电影的教训》,《关于翻译(上)》,《喝茶》,《外国也有》等。
  • 大师讲堂:梁启超讲清代学术

    大师讲堂:梁启超讲清代学术

    本书是有关清代学术的第一部专著。它系统评述了明末至梁启超以来200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就有清一代的哲学、经学、史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全面论列,把每一时代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探讨起因,分析点,剖析衰落之根源,并对各个时代、各学科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详尽阐述。《儒家哲学》是1927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讲义,其中全面论述了儒家哲学的内涵、沿革、代表人物和研究方法。
  • 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为马南邨的散杂文集,精选其经典散杂文作品五十余篇,内容既关照社会现实,又旁征古今中外的史事。其文风犀利、直刺现实,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读之不但发人深省,且有益于增长见闻,是当代散杂文作品的典范。其中,《不求甚解》一文被选入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
热门推荐
  • 再见的高三10

    再见的高三10

    36天之后的高考,成功还是失败,就看这些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孽妹妹:我的全系魔法师哥哥

    妖孽妹妹:我的全系魔法师哥哥

    她: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北婼玥,被人人惧怕,却不知八年前她为了她的哥哥甘愿与黑暗为伍,与光明对抗,他:绿眸金发全系魔法少年——北墨寒,八年前宠他的妹妹宠的入骨,却不知他对她早已情根深种,更因为他宠的入骨的妹妹失踪,他因此一蹶不振;再次相见,他是整个魔夏帝都的王者,她——是被人人惧怕甚至听到名字都要跑回家把门窗关的紧紧的女魔头,他们的相恋究竟是一副感动上苍的美好画卷,还是……一首哀歌戚戚的虐恋情殇
  • 魔尊的独宠小妖妃

    魔尊的独宠小妖妃

    穿越之初居然是个一无是处的奴隶?什么鬼?!瘦弱不堪?开什么玩笑,看我分分钟化身体术高手!感知不了灵力不能修习魔法?别闹了,吸收魔法分分钟成就绝世高手!不过谁能告诉她,身后的这几条尾巴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腹黑霸道的高冷王爷那是什么眼神……
  • 在早晨醒来第一眼看见的是什么

    在早晨醒来第一眼看见的是什么

    你醒来第一眼是什么?一个二次元妹子躺在你旁边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二次元女友的故事有感情,有战斗,有亲情每周五~六~天更新
  • 异界科技革命

    异界科技革命

    什么?你说阵法要绝对严谨?我直接输数据可不可以?什么?你说炼金要绝对的专注和精确?我机械化全自动的可不可以?什么?你说你说掌控信息就占据了先机?我全世界联网怎么样?穿越成蛇的叶世晴带着脑中的知识在异界掀起了狂热的一场科技革命……
  • 影蛟

    影蛟

    李家,一个庞大的家族,一夜间,被人烧杀殆尽,除了一个幼小的五岁男童,在护卫的保护下,被送入了一辆防弹悍马中,向着远方的陆家开去。。。。。。
  • 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下)

    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下)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来自某幻灵大陆的光系亡灵法师

    来自某幻灵大陆的光系亡灵法师

    系统听说过没?与众不同的是,金手指一般的系统安装到了配角的身上?还好还好,主角光环还在,天生自带万年难遇的光暗兼容体质的他,终会带着拥有系统的“配角”,登上成神之路。不要慌,问题不大。
  • 最强妖孽

    最强妖孽

    绝艳狐仙穿越现世,小记者偶得神秘手机系统,陈默的平凡人生从此平步青云。没钱花?我有【软妹币兑换器】!分分钟兑换大把红票子!想干架?我有【健身管家】!力拔千钧不在话下!【神奇相机】【心声探测器】各种牛叉app,有流量任我下载!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你想不到的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