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78500000023

第23章 說解與涵詠(3)

鄭樵所指的這種“必欲以實迹驗之”方法與黃震所說的“以《春秋》說詩”相同,即爲以史說詩。這集中體現爲漢儒的美刺說,即某詩美某事而作,某詩刺某事而作。爲使對《詩經》的解釋合符孔子的“思無邪”的論斷,而不得不對詩意進行穿鑿附會地解釋。鄭樵這裏所指的是“言詩”的“未嘗費辭而理自明”,主要是解說《詩經》的言簡意該,他又在《六經奧論》卷三《解經不可牽強》說:“橫渠張先生曰:置心平易始知詩。余謂讀六經之書皆然,如《書》曰:‘刑故無小,宥過無大’。諸家解用十數句,解不盡。曾見作者說曰:‘刑故無刑小,宥過無宥大’,只添二字而辭意明白,不用解經而理自明,孟子謂‘民之秉彜’句亦如此。”顯然他是將置心平易作爲闡釋的一般原則用來指導對《詩經》的闡釋。也應看到他的平易品鑒論是針對“必欲以實跡驗之”的穿鑿風氣而發的。

反對漢儒的的穿鑿說詩法,宋人表現出相當的普遍性。朱熹在《答潘恭叔》中說:

只且白直依文解義,旣免得紛紜枉費心力,而六義又都有用處,不爲虛設。蓋使讀詩者知是,此義便作此義,推求極爲省力。今人說詩空有無限道理,而無一點意味,只爲不暁此意耳。{《朱文公全集》卷五〇}

表示“白直依文解義”,也是指以平易解詩。楊簡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在《慈湖詩傳》卷二《羔羊》:

惟見舒遲雍容,雖無義之可尋,而庸常即道,無邪即道,故曰中庸,又曰“王道平平”,又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學者率舍常而求奇,舍近而求遠,故曰:用其道而不自知。文王之化,鵲巢之功,豈曰無之,惟不明是詩之道而旁求外取,爲害道甚,《毛傳》亦無《序》意。

表示詩義本平易,不必旁求穿鑿。他表示:“蓋乎衛宏不知庸常無邪之即道,故穿鑿其義。”也是對漢儒的以史說詩,多有穿鑿的弊端進行批評。劉克莊《答惠州曾使君韻》其二:“先賢平易以觀詩,不曉尖新與崛奇,若似後儒穿鑿說,古人字字總堪疑”, {《後村先生大全集》卷八}也表示相類似的觀點。

以上雖然談的多是對《詩經》的闡釋,但由於《詩經》爲詩歌的典範之作,所以他們的所論是可以涵括其他詩作的,我們可以將這一原則視作宋代中和詩觀品鑒論的體現。

第三節 諷味涵詠

宋代詩歌之美的理想範式是平易簡淡而餘味無窮,由於對餘意、餘趣、餘味、餘韻的重視,所以宋代詩學論詩多反對拘滯於形色、言語,而追尋形色、言語之外的韻味。蘇軾《書鄢陵王主薄所畫折枝二首》“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蘇軾詩集》卷二十九}即反對論詩以拘滯。惠洪《冷齋夜話》卷四“詩忌”

詩者,妙觀逸想之所寓也,豈可限以繩墨哉!如王維作畫雪中芭蕉,自法眼觀之,知其神情寄寓於物,俗論則譏以爲不知寒暑。荊公方大拜,賀客盈門,忽點墨畫其壁曰:“霜筠雪竹鍾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坡在儋耳作詩曰:“平生萬事足,所欠惟一死。”豈可與世俗論哉!予嘗與客論至此,而客不然予論,予作詩自誌,其略曰:“東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餘萬丈光,雪裏芭蕉失寒暑,眼中騏驥略玄黃”云云。

惠洪正是著眼於形色之外的餘韻、餘味,所以論畫不以形似,相馬不以玄黃。張九成《橫浦心傳》卷上:“每憶與刁文叔夏夜清坐僧室,風竹泠泠然有聲,遂詠前人避暑詩。文叔笑云:詩在言外,意與物遇,則詩已形於吾前。予不覺發笑,時此趣最難得。予觀其言詩論及言外趣,真有作者風味,又何必於言語間求之。”{《橫浦文集》附}其言外之趣,也是著眼於言語之外的餘趣。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五所引東坡 “荔枝似江珧柱”;杜範《清獻集》卷一十七《跋戴君玉詩藁後》:“見其斫辭抉意,嚴而舒,瘠而腴,時有饋西湖霜螯者,風味近是,爲之命酒長吟,浩然一醉,恨坡公嘗江洮柱而未嘗此也。”皆表示重在取味。

宋代詩歌的理想範式爲平淡而餘味無窮,它們表現爲韻外之致,味外之味,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聲色臭味、言語文字之外,對於這些語言、聲色之外的韻味,正如《論語》:“子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品味得到的,這就緣於這樣的品味有相當的難度。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五一《毛詩解義序》謂:

然而登孔子之門者,其徒三千,以言詩見取於聖人者,商賜二人。商列於文學之科,賜之達,可以從政,孔子姑許之以“可以言詩爾”。其他蓋未有所聞焉,則詩之說又何難明如此,必謂學必始於詩,則自幼學之時,固已習之矣,奈何後之學者,雖專門之學,終身玩其辭,而白首不能窺其奧,何哉?孔子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表示要真正理解詩之意味,還真有很大的難度。那麽讀者應該以什麽樣的方式才能感受到呢?當然得慢慢體味才行。俞文豹《吹劍錄》有謂:“看人文字,須平心定氣,反覆推詳,豈可輕下雌黃。”“平心定氣”即品鑒的心理准備,與上節所說的置心平易可以相發,而“反復推詳”則表示體會詩之意味所應持有的態度與方法。

一、涵詠諷味

宋人講求對詩歌的涵詠與諷味,認爲這是獲得詩歌之餘味、餘韻、餘意的基本途逕。歐陽修《水谷夜行寄子羙聖俞》曰:“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歐陽文忠公集》卷二}指出品梅聖俞詩當如品橄欖,久方知其真味。邵雍《首尾吟》: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自得時。風露清時収翠潤,山川秀處摘新竒,揄揚物性多存體,拂掠人情薄用辭,遺味正冝涵泳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其“遺味正宜涵泳”也是就餘味當涵泳方得而言的。可見涵泳方得餘味是宋人普遍的認識。

理學家們一般認爲讀詩以涵泳諷味,方能使人有得。比如《呂氏家塾讀詩記》卷第一引謝氏曰:

詩湏諷味以得之。古詩即今之歌曲,今之歌曲,徃徃能使人感動,至學詩卻無感動興起處,只爲泥章句故也。明道先生善言詩,未甞章解句釋,但優遊玩味,吟哦上下,使人有得處。

認爲讀詩不可拘泥章句,須諷味以得之,所謂“優遊玩味,吟哦上下”,使人自然有得。陳淳《答陳伯藻問詩》:“然詩人之情,本甚坦易明白,和平溫厚,絕無一點磽確。讀詩者,須從容涵泳以會其大旨,不比他書須逐字究索,便拘礙滯而不通也。” {《北溪大全集》卷四二}更爲明確地表示不可拘泥於章句,詩意本“坦易明白”、“和平溫厚”,也就是平易的意思。只須從容涵泳,“以會其大旨”也即體會其本意。

他們普遍認爲這是一種心性修養的方法。呂祖謙表示“看詩且須諷詠,此最治心之法。”{《麗澤論說集錄》卷三《門人所記詩說拾遺》}他還說:

大抵人看《詩》,不比諸經,須是諷詠詩人之言,觀其氣象,凡不妬忌,則自有和平樂易氣象。才說妬忌,無非乖爭陵犯。試以妬忌者看,則見不妬忌者盡在和氣中。{同上}

認爲諷詠詩人之言,觀其氣象,而得和平樂易氣象,此當然爲治心之法、修身之道。他們雖然就《詩經》而言,但亦可概詩歌而言之。黃震《黃氏日抄》卷三十七《讀本朝諸儒理學書·晦庵語類·毛詩》“詩只熟讀涵詠,自然和氣從胸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也指熟讀涵泳而得性情中和。

二、熟讀體會

(一)熟讀

熟讀是檢測詩歌是否有味的方式,因爲詩歌不能看第一印象,正如陸遊(1125-1210)《渭南文集》卷三十九《何君墓表》:“一卷之詩有淳漓,一篇之詩有善病,至於一聨一句而有可玩者,有可疵者,有一讀再讀至十百讀乃見其妙者,有初悅可人意,熟味之使人不滿者。”表示某些詩初讀可人,而熟讀則無味,某些詩則初讀不佳,但熟讀方知妙處。特別是對於平淡而有餘味之詩,其妙處不能初讀可見,必須熟讀才能得知,李復(1052?-?)《潏水集》卷九《讀陶淵明詩》“初若不相屬,再味意方見”。王直方(1069-1109)《王直方詩話》“東坡論淵明詩”:“東坡曰: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讀有奇趣。”惠洪《石門文字禪》卷四《十六夜示超然》:“此詩若散緩,熟讀有竒趣。便覺陶淵明,彷彿見眉宇。”又卷二十五《題徹公石刻》:“徹人上詩,初若散緩,熟味之有奇趣。字雖不工,有勝韻。想其風度,清散如北山松下見永道人耳。”皆表示只有熟讀才能得其餘趣。

而對於初見即好的詩反而不可輕信,吳可《藏海詩話》有謂:“凡裝點者好在外,初讀之似好,再三讀之則無味。要當以意爲主,輔之以華麗,則中邊皆甜也。裝點者外腴而中枯故也,或曰:‘秀而不實’。晚唐詩失之太巧,只務外華,而氣弱格卑,流爲詞體耳。又子由《敘陶》詩‘外枯中膏,質而實綺,臒而實腴’,乃是敘意在內者也。”所以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謂:“予嘗聞前輩誦其詩,每得佳句妙語,反復數四,乃識其所謂,信乎表聖之言,美在鹹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歎也。”{《蘇軾文集》卷六十七}要求反復誦讀。即使對前輩已經定論的詩作,反覆讀之,亦可有不同的看法,張嵲《紫微集》卷三十三《讀梅生聖俞詩》:“聖俞以詩鳴,本朝歐陽永叔尤推尊之,余讀之數過,不敢妄肆譏評。至反覆味之,然後始判然於胸中不疑。聖俞詩長於敘事,雄健不足而雅淡有餘,然其淡而少味,令人無一唱三歎之意,蓋有愧古人矣。”可見詩之真有味否,必須得熟讀反覆體會,才能認定。

(二)體會

所謂的熟讀不僅是消極的多讀,還得細心體會,才得其要領。楊時《龜山先生語録》卷三:

仲素問:“詩如何看?”曰:“詩極難卒說。大抵湏要人體會,不在推尋文義。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者,情之所發也。今觀是詩之言,則必先觀是詩之情如何。不知其情,則雖精窮文義,謂之不知詩可也。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盻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孔子以謂‘可與言詩’。如此全要體會。”“何謂體會?”“且如《關雎》之詩,詩人以興後妃之德,蓋如此也。須當想象雎鳩爲何物,知雎鳩爲摯而有別之禽。則又想象關關爲何聲,知關關之聲爲和而通。則又想象在河之洲是何所在,知河之洲爲幽閑逺人之地,則知如是之禽,其鳴聲如是,而又居幽間(案當爲閑)逺人之地,則後妃之德可以意曉矣,是之謂體會。惟體會得,故看詩有味。至於有味,則詩之用在我矣。”

楊時認爲觀《詩》當先觀其情,而對詩之義與詩之味則需要體會。體會則爲想象其情其景,而後知詩之義,而後知詩之味,“惟體會得,故看詩有味,至於有味,則詩之用在我矣”,與陳埴 “百篇之義不在《詩》而在我”可以相發。{《木鍾集》卷二《孟子》}這賦予了讀者之得味這一接受效果以極重要的地位。可見讀詩不是消極的多讀,而是讀者的積極參與。

(三)玩味

當這樣的體味超越了功利的目的,而成爲一種欣賞活動,也就是一種賞玩把玩。汪應辰(1118-1176)《文定集》卷一〇《跋張魏公釣臺詩》謂“玩味其意趣於言語之表,想見其風采於翰墨之餘”,認爲對於言語之表、翰墨之餘的意趣風采須玩味想見方得。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一一《張文學詩卷》:“惟君篇什,簡質涵蓄,不現光恠,徐玩味之,悠然深長,寕不足於辭,而有餘扵意。”對於簡質含蓄的平淡而餘味無窮之作,須“徐玩味之”而得其餘意。

二、深入品味

宋人認爲詩味必須隨著體味的逐步加深而深入,所以這樣的咀嚼、體味、玩味,不僅是獲取詩味的方式,而且也是對詩味的深入品味的必要途逕。謝薖《竹友集》卷一《讀呂居仁詩》:“淺詩中甜蜜,中邊本無二,好詩初無奇,把玩久彌麗,有如菴摩勒,苦盡得甘味”,謂“把玩久彌麗”,即認爲詩味隨著把玩時間的加長而加深。范溫論韻時也提及“至於識者遇之,則暗然心服,油然神會。測之而益深,究之而益來,其是之謂矣。”意爲韻味會越追尋而越深。這種耐尋味的特點也是詩歌有餘味的相應要求,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之六“命意”引“隱居詩”謂“凡爲詩,當使挹之而源不窮,咀之而味愈長。”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餘味無窮,無窮當然就要耐追尋,味當愈咀嚼而愈悠長。

三、品詩者所應具備的條件

由於對詩歌的品味有很大的難度,如劉辰翁《韋蘇州詩序》:“詩難評,觀詩亦復未易。”{《劉辰翁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卷六}表示詩歌理解與評價有相當的難度。所以對味的體會,除有品味方式的要求,品詩者自身還得具備一定的條件。

首先是人生體驗,黃庭堅《山谷外集》卷九《書陶淵明詩後寄王吉老》:“血氣方剛時,讀此詩如嚼枯木,及綿歷世事,如決定無所用智,每觀此詩,如渴飲水,如欲寐得啜茗,如饑啖湯餅。今人亦有能同味者乎?但恐嚼不破耳。”他表示只有“綿曆世事”,知“無所用智”之理,觀陶詩才能得其味。徐鹿卿《清正存稿》卷五《跋黃瀛父適意集》“余幼讀少陵詩,知其辭而未知其義,少長知其義,而未知其味,迨今則略知其味矣”,也間接地表示了人生經歷對體會詩之味的促進作用。

其次是博識,何夢桂《潛齋集》卷五《侄煜之詩序》“詩不易作,亦不易談也。……蓋讀詩,古今視爲難事,……汝以年少學詩,當如前輩所謂熟讀三百篇,及楚詞至漢魏間詩人好處,以博其識,而後約而歸諸理,殆庶幾乎。”認爲“博其識”,“約而歸諸理”,方得學詩之法門。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四《裴夣得注歐陽公詩集序》:

余亦雅好歐公詩,簡易明暢,若出諸肆筆脫口者,今披味裴釋,益知公貫融古今,所以蓄德者甚弘。而非及卿博見強志,精思而篤踐焉,亦不足以發之也。

這裏雖然談的是注釋詩歌,但注釋也是對詩作的理解,也可視爲對詩作的品味,他認爲博見強識、精思篤踐爲品詩之重要條件。

這種博識正是通過學習得到,其中當然也包括對詩歌經典的學習,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五《侯氏少陵詩注序》:

黃公魯直嘗謂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之意。夫無意而意巳至,非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闖然入其門邪?故使後生輩自求之,則得之深矣。

認爲能得子美無意之意,正在於廣泛閱讀《詩經》《楚辭》等詩歌經典,而對詩歌用意有深切的體會才能體會杜甫詩中的深意。

這樣的廣泛閱讀也是一個品評詩作公允可靠與否的必要條件,方岳(1252年前後在世)《深雪偶談》有謂:“坡公本不以詩專門,使非上下漢魏晉唐,出入蘇李曹劉、陶諷李杜,潛窺沉翫,實領懸悟,能自信其折衷如是之的乎?醫和之目,無復遁疚,理固然也,如天成、如自得、如超然,則夫詩之□□□,坡公所評,亦宜窺翫領悟,毋忽焉可也。”正在於他對前代的詩歌作品進行過廣泛的賞玩品味,“潛窺沈翫,實領懸悟”, 他的品評才能得其關鍵處。

再次是人生修養,舒岳祥(1219-1298)《俞宜民詩序》有曰:“作詩難,評詩尤難也,必具真識而後評之當,必全真氣而後評之公。”{《閬風集》卷十}他認爲評價詩歌比作詩更難,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做到評價公允恰當。他所謂的條件即“具真識”、“全真氣”,屬人生修養。

宋代詩學重視言語、形色之外的餘味、餘韻,而對於這樣的韻味只能慢慢地品味,所以對詩味、詩韻的體認,多要求涵詠諷誦、熟讀賞玩,反復推詳,這種方式的要求可視爲對詩歌平淡而又餘味無窮的詩美在品鑒論層面的回應。

本章我們主要討論宋代中和詩學在品鑒層面的表現,思無邪在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貫通,是“詩者,所以發性情之和”在品鑒論的回歸;置心平易爲表達平易與效果平淡的對應;而涵泳諷誦則爲對餘味無窮的體味方式。這樣我們看到中和原則在宋代詩學從本質論、主體論(包括創作者與品鑒者)、表達論、品鑒論諸方面終於達到了一貫與完滿。

同类推荐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 遥想飞天——魏志锋诗选

    遥想飞天——魏志锋诗选

    当我们以某种方式感受诗歌的时候,我们情愿它居于山顶和废墟之上,兀立于雪崩之中,筑巢在风暴里,而不愿它向永恒的春天逃避”。在市声拍窗、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大潮中,有多少诗爱者在陷入困惑和迷茫的同时,开始比较官、财的命运是否比诗歌更有益惑力?作为纯美的诗歌艺术,当它的信仰者逐渐流失的时候,又有这样一些人,睁大他们智慧的双眼从纷繁琐碎的现实世界中发现真善美的身影,并将它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呈现给世人一种清新的视野,一种真切的感悟。
  • 国旗阿玛拉

    国旗阿玛拉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我在等你的时候老去

    我在等你的时候老去

    每个人都会遇到被孤独啃噬、无以为伴的时刻。何以解忧?读首诗吧。本书精选58首英文孤独诗,收入雪莱、华兹华斯、惠特曼、卡尔·桑德堡等著名诗人的代表诗篇,配以优美的人声朗诵和别有意境的内涵设计。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热门推荐
  • 九尾狐重生

    九尾狐重生

    九尾狐界经历了世界大战,只有她——九尾狐界法力最高的仙狐舞寇存活下来,但因狐界水晶破裂,舞寇仅存法力不多,且受了重伤,只能用尽全力附在一具死尸上。
  • 我的老师是天道

    我的老师是天道

    (新书:从收租开始当大佬,希望大家关注)重生归来,获得天道系统,开局竟然是要干掉天道?……惹不起惹不起。还是先到女子学院当个体育老师混口饭吃吧,顺便教一群生龙活虎的徒弟!
  • 人如游戏

    人如游戏

    游戏一直存在,而参与者却接连更替,听说这一届的玩家是最难带的?居然挑战到了游戏管理者!
  • 在黑暗中发光

    在黑暗中发光

    本书讲的是一对青梅竹马从小相识,相知到相爱故事,在读这段故事里,他们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
  • 女帝的第二人格

    女帝的第二人格

    迷糊醒来,手中拿着一张画像,微风拂过,一阵岁月静好。她不知怎么来到这地方的,仿佛就是一觉醒来莫名其妙就到了这里。不知为何,所有人见到她都一副见鬼的表情,仿若她就是洪水猛兽。稍微靠近,就让人浑身颤抖。她不想这样,只能选择尽量去改变别人的印象。然而,她越是去帮助他们,他们就越是诧异和恐慌。更令她奇怪的是,她总是间接性失忆,每次清醒都莫名其妙的待在另一个地方。她怒了,她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她开始设计计策。就此,一幕幕沉重的回忆开始由此揭开。
  • 沙雕总裁马甲又作妖

    沙雕总裁马甲又作妖

    曲直爽,作为一个,又正又直的五好青年。竟然被一个总裁“沙雕”系统绑定了。穿越到了,写实派的总裁文。每天必须从几百平的大床上起来,骑着自行车去上厕所。还要被迫装着几十万现金去冲饭卡……还要承受哑巴总裁,大喊为什么这样的痛。但是曲直爽还不得不忍。因为,她竟然想拯救这个沙雕……1V1,非常沙雕,齁甜。危险提示:请勿在吃饭吃观看,避免有生命危险。
  • 网游之寻道之旅

    网游之寻道之旅

    20年前,一场意外让他误入游戏世界;20年后,一个威武霸气的英雄傲然群雄!游戏里他结拜兄弟,寻获法宝,杀尽妖魔;江湖中他升级练功,提升能力,坐拥美人!势力、江山、天下!金钱、美女、修为!为了争夺,为了抢占,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拉开序幕,而这个从无为到齐天的玩家,又能否力克劲敌,创出个未来……
  • 悦取心声

    悦取心声

    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这些你是否会有共鸣呢?(版权所有,翻版必究)(所发章节无错字换换读音就好)
  • 足球狂想家

    足球狂想家

    “什么我真的死了吗?”“我艹,老子可是小说里的主角啊!”“什么新任老婆居然是我的旧情人?”“原来人死了,强烈的梦想可以让人重生?”
  • 真爱如血Shaman

    真爱如血Shaman

    “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附子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本故事围绕狼人、女巫、猎人三方恩怨展开路线。狼人安迪和同伴、家人被马尔罗部落“流放”到密西根州贝城云杉镇--这个偏僻的小镇上执行任务,他们来回在底特律和贝城两个城市之间奔波,只为了搜查失踪狼人的下落。安迪父母则是以投资家的身份潜入底特律的融创企业总部(MixedProductEnterprise)调查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融创多年研究的疫苗和跨物种基因移植项目居然与狼人的血清和DNA线粒体有关。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可是令安迪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任务,让他跟她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相见。互相倾心的两人,在爱情与危险之间动荡不安。他们尝过爱情的甜头,接下来面临的就会是万丈深渊。他拥有迷人的外表,白皙的肤色,栗色的头发,超人一般的能力。而她仅是拥有猎人基因的普通人,基因觉醒时,她将会变强壮、狠毒、喜怒无常。在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她曾通过嗑药来麻醉自己的神经。如果说他是超人,那么她就是路易斯.莱恩。可他摧毁了她所拥有的一切:亲人、家庭、金钱。她决心同女巫一起合作,对狼人展开激烈报复。两人的世界真的存在交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