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34500000011

第11章 贾雨村与“葫芦案”

导言

作者在原著(通行本)开篇自云的一段叙述中,除了描写“将真事隐去”外,也描写了“假语村言”,更有“‘甄士隐’云云”和“‘贾雨村’云云”的说法。我们在前文中论述过,“真事隐”(甄士隐)和“假语存”(贾雨村)与“假作真时真亦假”一样,正是作者一种藏的写作手法。

在原著第一回中,作者于写实层次中最初刻画的两位成年男子,也恰恰就是甄士隐和贾雨村。所以,“甄士隐”和“贾雨村”不仅是一种写作手法,也成为了书中角色的人名。作者通过这种特殊的设定,既向读者表明了这两位人物的重要性,也在提醒读者,作者在这两个角色身上隐藏了许多的故事。

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重点论述贾雨村其人其事,并通过对隐藏故事的挖掘,来探讨作者设计这个角色的初衷。

第一节贾雨村其人

<仕宦之族仪表堂堂>

贾雨村的身世

【原著第一回: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字表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原著中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甄士隐与贾雨村见面时的情景。这里介绍了贾雨村的出身和当时的生活状况,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贾雨村出生于诗书仕宦之族。也就是说,他有一个好出身。

第二,贾雨村生不逢时。他出生在家族末世,根基已尽,只剩得一身一口。

第三,贾雨村有抱负。他要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第四,贾雨村暂时受困,安身在庙中,以卖字作文为生。

需要指出的是,这段文字中有一处错误,就是“字表”二字,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表字”。那么,作者故意设置的这一错误,有哪些隐藏的用意呢?主要的用意有三点:其一,暗示贾雨村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是有隐藏故事的人。本章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在揭示他身上的一部分隐藏故事。进一步说,原著人物的描述中出现的错误,都有暗示人物复杂性的作用。其二,贾雨村表字“时飞”,这个“时飞”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后文详解。其三,我们曾论述过,错误本身或者前后文中,都可能藏有线索。本段原文中的“葫芦庙”是有暗喻的,我们后文详解。

贾雨村的样貌

【原著第一回: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

原著中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甄家丫鬟娇杏眼中贾雨村的外貌形象,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贾雨村的相貌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可以用仪表堂堂来形容。

其次,贾雨村的衣着虽然是“敝巾旧服”、衣衫褴褛,但看上去很“雄壮”。这说明,贾雨村虽然暂时困窘,但他这个人的内心很自信。

<才华横溢志向远大>

【原著第一回: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原著第一回: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以上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贾雨村于中秋节大展才华的场景。

第一段原文,是描写贾雨村于中秋节间既想念娇杏,又感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时,随口吟诵的一首五律诗和一副对联。其中,五律诗表达他对娇杏的爱慕相思之情,对联则表达了他无法实现抱负的苦闷。

第二段原文,是描写在受邀与甄士隐饮酒时,贾雨村借酒兴而口号的一首七绝。他以月拟人,展示自己一定要让百姓仰头观看的雄心壮志。

诗和对联,都是贾雨村有感而发,随口而出。作者通过此处的描写,展示了贾雨村具有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特点。

请读者们注意,在与甄士隐于中秋之夜饮酒时,贾雨村是自己主动吟诗的。贾雨村的主动吟诗,只是为了抒发情感吗?或者说,只是为了展示才华吗?他有没有更现实的目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接受馈赠急奔前程>

接受馈赠

【原著第一回: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原著中此段文字中的重点,在于甄士隐与贾雨村二人对“义利”的看法,以及赠银时二人的表现。所谓“义利”二字,源于《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义”,指的是道义;“利”,指的是利益、功利。重义轻利,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美德。

在探讨二人对“义利”看法之前,我们紧接前文看看在贾雨村吟诗后,甄士隐的反应。甄士隐大赞贾雨村有志向,说他“飞腾之兆已见”。贾雨村便接着甄士隐的话,说自己本事足够强,就是没有赴京科考的路费。于是,甄士隐便表示自己对“义利”二字是识得的,并赠送了冬衣银两。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二人对“义利”的看法。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甄士隐赠送冬衣银两的行为,他为的是“义”还是“利”呢?在此段故事情节之前,作者曾对甄士隐这个人有过这样一段描述:甄士隐是一个“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的人,而且甄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从作者对甄士隐的性格、家庭出身和家族地位的描写来看,他禀性恬淡,既不看重钱财与功名,又是当地望族,衣食无忧。所以,他不是一个逐利之人。因此,甄士隐的馈赠行为就是图的“义”,是“重义轻利”的一种表现。甄士隐的馈赠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帮助贾雨村实现飞黄腾达的抱负。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贾雨村接受馈赠时的表现。“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礼物分量很重。但是,“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作者的这段描写是不是表明,贾雨村也是“重义轻利”之人呢?或者说,既然甄士隐待自己“重义”,自己也“重义”以待甄士隐呢?笔者说,这是可以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为什么呢?我们分析一下贾雨村此时的处境。依据原著的描述,贾雨村原是前年就要去赴京赶考的,路过此地时由于没有盘费就暂居庙中,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才华横溢的贾雨村之所以没有实现抱负,就是受困于身无分文的窘境。因此,钱对他来说太重要了。钱就是功名!钱就是抱负!所以,此时贾雨村的表现,有些不符合他的急切心情。

那么,贾雨村此时表现出来的“重义轻利”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急奔前程

【原著第一回: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此段原文中的重点,仍在于二人对“义利”二字的真实看法。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甄士隐的表现。在上一段落中,甄士隐为贾雨村选中的黄道吉日是十九日。正因如此,甄士隐在中秋节第二天一起来,就想再帮贾雨村写两封推荐信。所以,甄士隐的“重义轻利”做的是非常好的,他帮人帮到底。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贾雨村的表现。中秋节当晚还在与甄士隐饮酒的贾雨村,第二天还没亮的五鼓便动身进京了。这说明,贾雨村是真的急,急到连睡觉都不要了,回房收拾东西就走。贾雨村为什么这样急?因为有钱了,可以进京了实现抱负了。由此来看,他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一定是钱。所以,从贾雨村星夜急奔前程的举动来看,他面对甄士隐馈赠时的表现,就是一种隐藏的行为。内心的狂喜能被表面的不漏声色压制住,这说明贾雨村的城府很深。所以,作者笔下贾雨村表现出来的“重义轻利”,是要加上虚假二字的。作者在这里使用了藏笔,“假作真时真亦假”,贾雨村真实的内心与假装的淡漠正好相反!

再次,我们既然有了贾雨村内心“重利轻义”的结论,那么他在中秋节自己主动吟诗的目的也就有了答案了。贾雨村的主动吟诗,就是要引出甄士隐的赞美,然后借机说出自己盘费不足的现状,并期盼得到甄士隐的帮助。

最后,虽然贾雨村此时的真实内心是“重利轻义”,但仍掩盖不了其它方面的闪光点。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此时的贾雨村仍然是一个正常的读书人形象。

第二节做官罢官

<做官>

【原著第二回: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通过原文的描述我们知道,贾雨村果然才华出众,考试、仕途一路顺利,很快便升任了知府。

<娶娇杏>

“还礼”

【原著第二回:封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

此段原文描写的是甄士隐岳父封肃见到贾雨村后,回家叙述二人交谈的经过,以及贾雨村馈赠的答谢礼。有以下三处要点。

第一,由前文的结论我们知道,从甄士隐与贾雨村中秋分别,到甄士隐出家为止,经过了三年的时间。依据原著第二回的描述,贾雨村见封肃时,甄士隐又已经出家“一二年了”,但此时的贾雨村却对甄家的情况一无所知。也就是说,在二人分别后的四五年时间里,贾雨村步步高升,却从来没有去打听过甄士隐的消息。

第二,贾雨村是见到娇杏后,才派人登门的。在原著第一回中,作者对贾雨村见娇杏的情节有过描写。娇杏因未见过贾雨村,又被贾雨村的形象所吸引,对他“一看两回头”。自那时起,贾雨村便认为娇杏对她有意,中秋节还为自己对娇杏的相思之情赋诗一首。所以,贾雨村对娇杏印象很深,认她为自己的知己。此刻贾雨村见到娇杏后,便派人登门拜访,他到底意在甄士隐还是意在娇杏?背后的深意,读者可以慢慢体会。

第三,既然贾雨村与封肃见了面,问明了情况,他对当初甄士隐馈赠的还礼还是要送的。“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看上去不少。但是拿甄家当下的落魄程度,与贾雨村因受馈赠而赴京科举,进而晋升的知府官位相对照来看,又实在不多。

娶娇杏做二房

【原著第二回: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贾雨村娶娇杏的心情是迫不及待的。娶到娇杏后,即送来厚礼,百金之外,还有价值不菲的各种礼物。也就是说,娶娇杏的酬谢,可能比答谢甄士隐馈赠的谢礼还要多。

第二,贾雨村娶娇杏做的是“二房”。请读者们要对这个词汇有敏感度,这是原著中的一个重要词汇。

娇杏扶正

【原著第二回: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娇杏这个“二房”,最后被扶正了。所以,“二房”在原著中是有特殊地位的。请读者们一定要尊重原著作者对故事环境的设计,不要处处与现实世界挂钩。

第二,娇杏的名字,意味着“侥幸”。她是原著年轻女性中,从丫鬟到诰命夫人的唯一。

<罢官>

【原著第二回: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此段文字描述了贾雨村此时做官的特点,自身极有才干,但贪婪、残酷,又看不起上级,当然也就更看不起同僚和下级。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领会出,贾雨村之所以能一路高升,主要是依靠他自己非凡的才干。他在官场中的人缘并不好,既不会讨好上级,也不会和同僚下级融洽相处。

需要指出的是,贾雨村此时的贪婪,是古代官场的通病,并非他个人独有。十年寒窗,无非为的就是功名利禄。在当时大多数读书人心中,当官要是没有钱,那还当什么官?

第二,就是因为人缘不好,所以上级给他安上了罪名,上奏了朝廷。从参奏的内容来看,加在贾雨村身上的罪名很重,所以皇帝即批革职。贾雨村就这样丢了官,而他治下的官员却都很高兴。由此看来,这时的贾雨村根本不懂古代官场的“为官之道”。

第三,对于被罢官一事,贾雨村在表面上又表现出潇洒的一面。但我们再仔细研读一下作者对他的描写,“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原来,他心中是“十分惭恨”的。这就是说,他既为这样丢官而羞愧,又悔恨自己做事不够周全。但是,他又像之前面对甄士隐时的虚假“重义轻利”一样,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三节教书与复职

<入林家教书>

【原著第二回:雨村正值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一因身体劳倦,二因盘费不继,也正欲寻个合式之处,暂且歇下。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根据前文的描述,贾雨村被罢官后,“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这看似十分的逍遥自在,好像贾雨村便从此与世无争。事实是这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此段原文中,贾雨村到了扬州城,得了病,养了一个月。养好病但钱不够用了,听说鹾政要聘请家庭教师,贾雨村便托人进入了鹾政之家,教一个女学生。读者们都知道,这个鹾政之家就是林如海家,这个女学生就是林黛玉。

巧合的是,在原著中贾雨村谋求进入林家教书的时候,正值林如海“到任方一月有馀”。而贾雨村的病也刚好养了一个月。都是一个月!这就是说林如海一到任,贾雨村恰巧也就病在当地了。这只是巧合吗?读者可以自己去细细品味作者的笔下之意。

那么这个林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家呢?一句话,可以用家世显赫来形容。具体细节,我们后文论述。

<得知“起复旧员”>

在贾雨村为林黛玉授课一年左右的时候,林黛玉的母亲去世了。林黛玉不仅要侍奉卧病在床的母亲,还要在母亲亡故后守孝,所以贾雨村暂停授课。一天,贾雨村郊游遇见了旧时在都城相识的古董商人冷子兴,二人谈论了贾门宁荣二府的状况。临天黑回城时,贾雨村遇到了以前的被革同僚张如圭,得到了朝廷要“起复旧员”的信息。于是,冷子兴劝贾雨村求林如海帮忙去转向京城求助于贾政。

请读者们注意,在贾雨村与冷子兴交谈的过程中,他提到在入林府当教师前,曾去过金陵甄家当过教师。这个甄家的家世如何呢?依据原著第五十七回描述,在宝玉眼中,“见其家中形景,自与荣宁不甚差别,或有一二稍盛者”。也就是说,甄家似乎比贾府还要富贵。这样看来,贾雨村先后到过两个富贵人家当家庭教师。因此我们回头再去读一读作者描述贾雨村罢官后的状态,“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是不是有一种违和感呢?所以,作者的藏笔无处不在!

<官复知府>

林如海的谋划

当贾雨村面见林如海,谈起复职之事时,林如海表示,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而且林如海说林黛玉也要进京入贾府,他让贾雨村与黛玉顺路一起进京,由贾政帮忙复职。于是,贾雨村与林黛玉一起走水路前往都城。

贾政的热情接待

【原著第三回: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贾雨村到京城,竟然直接拿了一个“宗侄的名帖”投入贾府。要知道贾雨村从没有见过贾府的人,而连宗这样的事是要对方同意的。所以,贾雨村这个“宗侄的名帖”藏有玄机,我们后文详解。

第二,贾政是个贵族,他初见贾雨村的印象就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欣赏。这就表明,除了妹夫的极力推荐外,此时的贾雨村仍然保留着文人士大夫的气质,很让贾政欣赏。

第三,由于林如海的推荐,贾政对贾雨村更加另眼相看。所以,在贾雨村复职的事上,贾政极力帮忙。

官复知府

【原著第三回: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有了权贵的帮助,复职的事很轻松,两个月就重新被任命了知府。

第二,如此轻松的复职过程,一定让贾雨村对官场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贾雨村做知府的地点,是“金陵应天府”。这个地点是有内涵的,我们后文详解。

第四节葫芦案

<下马案至>

【原著第四回: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此段原文有四处要点。

第一,贾雨村“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案件如此紧急,好像就是在等他到来一样,连片刻休息的时间都不给。作者这样的描写,是有特殊用意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这个官司是人命官司,被告是薛家。

第三,这个官司拖了一年没有解决,其中必有缘故。

第四,我们分析一下接到案件后,贾雨村的表现。贾雨村大怒,一边骂人,一边要拿人。我们在前文中分析过,贾雨村上一次做官之所以连连高升,靠的就是自己出众的才华。因为贾雨村对官场的上下级和同僚都看不上,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在里面。虽然贾雨村当时贪酷,一定也操纵过冤假错案,但肯定也有“秉持正义,刚正不阿”的一面。此时贾雨村接到报案后的反应,就是“刚正”的表现。

<门子阻拦>

【原著第四回: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门子敢于向新任知府使眼色,这里面一定有文章。门子是差役,知府是高官。二人初见,他如何敢使眼色干预知府行权?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贾雨村看到门子使眼色后,竟然不发签拿人了。根据前文的描述,依照贾雨村此前的脾气,他连上级都看不上,何况一个如此低微的差役?那他此时的行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个原因就是,早在上次被革职时,贾雨村就已经“惭恨”了。贾雨村知道自己被革职的原因不是能力问题,是因为没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懂官场的人情世故。所以,他这次复职后便开始小心起来,看到门子使眼色,立刻觉得有隐情,马上停止发签拿人。

第三,贾雨村为了弄清情况,竟然去了密室单独询问门子。这说明,贾雨村开始重视官场规则了。

<护官符>

门子自报家门,竟然是出身葫芦庙的和尚,这让贾雨村十分震惊。接下来,贾雨村对门子变得很客气,让门子坐下。然后,门子便给贾雨村讲解“护官符”的事,并告诉贾雨村如果得罪了“护官符”上面的人家,不但官爵,连性命都可能不保。门子拿出一张“护官符”给贾雨村看,上面前四家正是贾、史、王、薛四家。

此段原著情节的描述,有三处要点。

第一,门子出身于葫芦庙。葫芦庙这个地方,在原著中已经多次出现了。我们在前文中提示过,葫芦庙是有暗喻的。葫芦庙的暗喻,不在于庙,在于葫芦。一提到葫芦,很容易就会想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民间谚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里的葫芦可以引申为,葫芦里面有文章,有故事,有隐藏的东西。“葫芦”一词在原著中实在是太过重要了,正确理解了它,就可以正确理解原著中许多隐藏的内容。

“葫芦”是解读原著隐藏内容的一把具体钥匙,它的具体作用将在后文中阐述。

第二,当门子报出家门时,贾雨村十分震惊。贾雨村的震惊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贾雨村震惊于在陌生地遇到了故交。其二,贾雨村震惊于遇到的故交,正是自己最落魄时期的见证人。当时贾雨村受困借住在葫芦庙,以卖字写文为生,生活十分窘迫。这些事情,门子一清二楚。也就是说,门子是对贾雨村知根知底的人,这对贾雨村来说是个威胁。当然,由于门子之前就认识贾雨村,所以他才有胆量阻止贾雨村发签拿人。

第三,门子给贾雨村讲述了护官符的事,又拿出了一张护官符。门子之所以如此卖力,目的是想亲近贾雨村,从而获得提拔。贾雨村呢?他在细心聆听门子讲述官场中的门道。

<王老爷来拜>

【原著第四回: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传点,人报:“王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

在此段原文中,正当贾雨村聆听“护身符”秘密的关键时候,王老爷来拜。贾雨村一听,就慌忙接出去了,而且双方交谈的时间还比较长,有吃一顿饭的功夫。那么,这个王老爷身上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门子说案情>

贾雨村回来后,门子说薛家是大家族,是拿不到人的。〔雨村听如此说,便笑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门子说,他不但知道凶犯的去处,也知道案件的经过。原来拐子卖一个女孩子,先被公子冯渊看上,付了钱,约定三日后迎娶。拐子又将女孩子卖给了薛家。两个买家知道后,争抢女孩子。薛蟠指使下人打死了冯渊,抢走了女孩子。如今,薛蟠也没有躲藏,而是按预定的时间进京了。门子接着说,他还知道被卖的女孩子是谁,〔“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雨村罕然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

此段原著情节的描述,有三处要点。

第一,在原著中,贾雨村见过王老爷后,没有再问“护官符”和四大家族的事,而是笑着问门子怎么结案?问他是不是知道凶犯的去处?这说明,贾雨村此时已经不关心“护官符”这件大事了。而且,当下的贾雨村人也变得很轻松,笑着的问门子话,还颇具调侃戏弄的意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当门子说案情的时候,贾雨村并没有主动打断提问,只是静静的听着。这说明,他对案情本身已经不关心了。

第三,当门子说出女孩子是贾雨村的恩人之后时,贾雨村又一次吃惊。贾雨村这次的吃惊与门子自报家门的吃惊略有不同。这里吃惊的原因,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贾雨村是吃惊于这个案件涉及到了恩人之后;其二,贾雨村必须要做对不起恩人的事,这让自己很为难。

<问如何断案>

门子描述完甄英莲的情况后,〔雨村听了,亦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然后问门子如何断案?〔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了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此段原著情节的描述,有三处要点。

第一,听了门子对甄英莲遭遇的描述后,贾雨村先是一叹,然后说“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接着,贾雨村又解释了一通他对甄英莲嫁入冯家和薛家的看法。贾雨村在此处的言论,已经不是在说一件严肃的行凶案件了,很像一个旁观者在闲谈。他既然说出了甄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就表明他不会去搭救这个恩人之女了。

第二,贾雨村问门子如何断案?门子让他送人情给贾府和王府,这是二人对话中第一次提到了王府。那么这个王府和刚才的王老爷有关系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三,贾雨村心中的主意并没有表露出来,嘴上还是用冠冕堂皇的言语来敷衍,同时还在不停的问门子,让门子说出办法。至于贾雨村心中的主意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门子的方案>

〔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说出了一个方案。〔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

此处,贾雨村还是在问门子怎么办?当门子说出方案时,又被贾雨村否了。这说明,贾雨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判断葫芦案>

【原著第四回: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贾雨村第二天的断案非常果断,顺利。这表明,他对如何处理案情早已心中有数。

第二,根据本文的描述,前任知府之所以不能结案,就是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不愿意支付烧埋费。但是在贾雨村断案时,薛家并没有任何异议。这表明,薛家支持贾雨村的这个判法。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吗?我们往下看。

<修书表功>

【原著第四回: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请读者们注意这段原文的描述,贾雨村徇私枉法判了案后,急忙的,迫不及待的在第一时间就给贾政和王子腾写了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薛蟠的案件已结,让他们放心。这是一封表功劳的信,也是表忠心的信。事情发展到这里,案件的幕后推手似乎现身了。我们继续往下看。

<充发门子>

【原著第四回: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此处,作者描写贾雨村充发门子的理由伏有藏笔。贾雨村怕门子说出贫贱时的事情,这个理由是对的。贾雨村怕门子说出他忘恩负义,没有保护甄英莲,这个理由也是有的。但是,说断案一事都是由门子所出,这就是错的。原著中的这句话是作者的一处藏笔,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对这处藏笔进行分析阐述。

第二,贾雨村也是住过葫芦庙的人,也是会隐藏的人。贾雨村表面上对门子处处依靠,背地却下定主意要赶走他。贾雨村的做法是拿了个错,拟个罪名,远远的充发了门子。

第五节复职背后的故事

<复职背后的故事>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贾雨村判断葫芦案的前后,门子似乎不是起主导作用的人。那么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人是谁呢?我们现在进行揭秘。

原著第三回中的主体文字,是描写黛玉初入荣国府的情况。在这回文字的结尾,作者描写了林黛玉入府第二天见王夫人的情形。当时,王夫人正在和凤姐看金陵的来信,信中便提到了薛蟠打死人命的事件。这个看信的时间,是黛玉入荣国府的第二天,也是贾雨村投奔贾府的第二天。

贾雨村在京城等待了两个月左右,就当上了知府。这个知府的上任地点,正好是金陵应天府,是薛蟠打死人命的地方。这表明,快速复职与履职应天府,二者根本不是什么巧合。依据原著中门子的话,这是贾府和王府合力促成贾雨村去应天府任职的。所以,在帮助贾雨村复职的权贵中,多了一个王家。

根据原著第四回的描述,我们判断贾雨村一开始并不知道让他任职应天府的真实原因。因此,他一下马接到案子就要拿人。门子的阻拦,让事件暂停了一会儿。接下来,还没等门子和贾雨村谈完,王老爷就来拜访了。

这个王老爷重要吗?我们给读者多讲述一个阅读方法,就是做类比。在原著第一回中,甄士隐曾请贾雨村到家中做客,二人交谈中下人报“阎老爷”来拜,甄士隐便向贾雨村告罪忙去见“阎老爷”。后来甄士隐又留“阎老爷”吃饭,贾雨村便自行离开。所以,“阎老爷”一来,贾雨村就不重要了。这次王老爷一来,作者也提到了“饭”,是“有顿饭工夫”,就是贾雨村和王老爷交谈了一顿饭的时间。那么,王老爷来拜后,门子是不是也一样不重要了呢?

我们回到当时的故事中,贾雨村见王老爷用了一顿饭的时间,回来后面对门子的神情语气都有变化。由此看来,这个王老爷必定是王子腾家的人。而王老爷与贾雨村所谈之事,必定就是薛蟠的案情该如何处理。所以,在贾雨村与王老爷谈完后,门子的话便都不重要了。

贾雨村断案之所以异常顺利,也必定是王家和薛家过了话,让薛家拿钱了事。而之前的知府,必定不是贾家、王家和薛家的亲近之人,所以薛家不肯出钱。

由此可知,贾雨村如此迅速当上金陵知府的真正原因,是薛蟠打死人命的案件很棘手,王家和贾家合力调走了前任知府,特意安排他来了解此事。

所以不难看出,葫芦案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人就是王家的王子腾。

<贾雨村的人性特点与变迁>

一、贾雨村深层次的性格特点

1、善于隐藏真实的想法。

从接受甄士隐馈赠银两衣物时表现出来的虚假“重义轻利”;从被革职时内心“惭恨”,却展现出的嬉笑自若,一身轻松的神情;从与王老爷交谈后,本已胸有成竹,却又不停的请教门子的言行来看,贾雨村身上这种隐藏真实想法的性格特点十分明显。这个特点,就是我们时常说的城府。

2、善于选择靠山,认人很准

从贾雨村困在葫芦庙时,积极与当地望族甄士隐交往;从他被革职后,名义上游山玩水,却主动投奔金陵甄家和林家做家庭教师;从他投奔贾政,并愿意徇情枉法以讨好贾王两家来看,他每次的靠山都选的很准。

在认人方面,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神仙一流人品”,是真正的重义轻利之人。林如海出身“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林如海这个名字,寓意森林像大海一样广阔,那是多么的浩瀚。所以,顾名思义,林如海在原著中滋养了太多的人(这一话题我们后文再说)。所以,贾雨村在认人方面很有一套,也很有运气,这些人都帮到了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贾雨村善于隐藏的性格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3、生性贪婪,缺什么就狠贪什么

贾雨村困在葫芦庙的时候,体会到了钱的作用,于是做官后就开始大肆贪财;被罢官后,知道了靠山的作用,于是利用游览的借口投奔权贵,先后到了金陵甄家和林家,最后投奔贾家和王家;断案时,知道同僚下属都可能影响仕途,于是在门子的眼色下停止发签拿人;听门子说到“护身符”,便倾心细听其中的奥秘;与王老爷交谈完毕,知道自己为什么当上的知府后,便徇情枉法,胡乱断案,以讨好王子腾和贾政,紧紧拥抱权贵大腿。至此,贾雨村逐步建立起一套关系网,并且逐渐深谙官场之道,开始飞黄腾达。

4、逐渐撕掉了伪装的面具,完成了走向堕落的蜕变。

贾雨村的人生,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官员的典型人生,经历了读书,做官,罢官,复职,高官的完整历程。贾雨村的一生是钻营的一生,他结交甄士隐,攀附甄家和林家,最终依靠贾府和王府步步高升。

贾雨村如此钻营为了什么?无非为了权和利。他觊觎官场,官场也改变了他。贾雨村走过的路,完整体现了古代社会由一个读书人向势力小人的转变过程,在他们步步高升的同时,变得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在后文为贾赦抢夺扇子的案件中,贾雨村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魔。

二、读懂贾雨村人生变迁的意义

1、作者用贾雨村的人生变迁,展示了书中官场环境的阴暗,也体现了作者所处社会的阴暗,这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

2、贾雨村的性格转变,有被客观环境逼迫的因素,比如他在葫芦庙时的缺钱;有人为逼迫的因素,比如他在官场上的沉浮等。但贾雨村性格转变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源自于他对“权利”追求的欲望。

故事结局中的重要人物

关于贾雨村这个人物,我们暂时谈到这里。但他的故事并没有完,他是原著中的重要人物,在原著结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他接下来的其它故事,我们将在后文中逐步详解。

同类推荐
  • CPE事件簿

    CPE事件簿

    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超自然事件,有这样一个组织专职于处理这些常人不敢接触的奇事,这个组织被称为——CPE
  • 梦魇生花:繁花落幕

    梦魇生花:繁花落幕

    是谁在那个小角落里哭泣?那满是泪痕的人,是我们还是那些精致的木偶?门外的那块招牌早已破烂不堪,屋内那顶斗篷下的脸曾经是否年轻阳光过?橱窗里的我们风格迥异,破碎的身体似乎在诉说着我们的经历。月光洒下,四下一片静谧,我们无形的呜咽着,好想是痛了,又好像是累了……
  • 农门之神棍小娇妻

    农门之神棍小娇妻

    在这片乡村的山坳里,好的鬼魂不少,坏的鬼也挺多,打架是常事,打架打得屋顶都被掀掉那更是常理之事。大家邻里和睦,白天睡觉,夜里出来寻欢作乐。枯瘦的老鬼,整天提着杀猪刀的凶悍婆娘,吃得肥圆的小胖墩......“哎,咱们又多了一位新邻居了。”“老头,看来她准备住你旁边,你多衬着点儿。我要等我的姑娘去了。”“小伙子,看你能等到几时,谁家姑娘能这么短命让你捡到?”“这不就等来了嘛。”张灵灵被迫随着张修齐游历在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满足人们生前的愿望,平息鬼魂的怨气。执着、贪婪、迷茫、爱而不得各种人生,让她也知道应该如何走自己的路。
  • 跃龙门一

    跃龙门一

    柳源和小冰同根同源,一起在DYY教育机构成长。小冰的母亲竟于2018年9月31日一睡不醒,小冰也随后不知去向。柳源急于找回小冰,却发现DYY新校长滢妹和随后到来的男校长刚哥关系匪浅。蓝澜这时也来到了DYY。随着在DYY学习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一些秘密……地下城内部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紧跟主人公们的脚步,去小说中寻找答案吧!
  • 谜梦追凶

    谜梦追凶

    都市人,都市病,现如今哪个人心里还没点心理疾病!当一个有着被害妄想症的懵懂少年,他的妄想变成一桩桩正在发生的残忍杀虐!是巧合还是人为?究竟是人性的冷漠还是道德的丧失……是视若无睹,还是一查究竟?而他,该怎么办?本书绝对不会太监,一天保证在一到两更。不是全职请理解。书友交流群:129214849
热门推荐
  • 罪恶王冠:神的游戏

    罪恶王冠:神的游戏

    我是怪物也无所谓。即使假的感情,我要保护集。因为我就是我。哪怕是假的,但是对我来说那就是唯一的真实!《罪恶王冠:神的游戏》续写于《罪恶王冠》,楪祈对集的爱值得被永恒歌唱,而我愿意当这摆渡人。希望动漫《罪恶王冠》的粉丝能喜欢并重新回味当初观看的情感。
  • 大道上

    大道上

    命运视万物为刍狗,那我便打破这命运,你们说命运是大道,你们说命运无法超越,你们说人的一生早已被事先规划好,那我便超越这大道,踏在“大道上”
  • 苍灵纪元

    苍灵纪元

    乌恒,能随意变化形态,由工匠大师所制造,第一使用人而取名,其制造的初衷是为了便民而用,不过被第一使用人发现其真正的用法。哟!各位观众,欢迎观看我主人的第一部作品,我是这个世界的管理者,你们可以叫我......克洛斯。我按照主人的要求随机选择一位文明程度完全不同的人前往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我叫它苍灵。————本作轻松,搞怪,还有一些各式各样的元素,喜欢这部作品的朋友欢迎点下收藏,谢谢支持。
  • 信仰诸天

    信仰诸天

    凡人世界,他是韩跑跑手中一具诡异的傀儡;我欲封天中,他是孟浩又敬又怕的师叔;仙逆世界,他是与王林把酒言欢的生死之交;盘龙世界,他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光明教皇;遮天世界,他是狠人女帝不愿成仙只为在红尘中等他归来的哥哥......穿越诸天位面,吸收信仰,点燃神火,凝聚神格,托举神国,成为诸天中那永恒的剑之君主!p.s.已有百万字完本老书《无限之史上最强主神》,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书友群:200595054新书《漫漫诸天》已经发布,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找个像他的人嫁了

    找个像他的人嫁了

    横跨两个时代,环境与社会的进步变革,女音乐制作人鉴证父亲罹患肺癌,传授自己励志家教,让她在无论遇见任何磨难时时刻谨记,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 娱乐之bug系统

    娱乐之bug系统

    李禹因为游戏手表破裂而浸水穿越到游戏《自由世界》里,此游戏与现实一模一样,再加上浸水而遇到BUG?一起来看主角如何从一个腹黑少年成长成为一位酷炫的明星,看主角如何追到他梦寐以求的女明星吧!
  • 代号始源

    代号始源

    一次突然袭来的巨变,一次毁灭世界的灾难,人类的明天在哪?命运的旅途究竟通往何方?
  • 情深几许执拗总裁追妻难

    情深几许执拗总裁追妻难

    她与他,年少相遇,一眼定情。她,知他名,知他姓,知他爱,为爱他,甘愿付出一切。他,误会了她,爱上了她的妹妹,并伤害一心一意爱着他的她。她,付出得无怨无悔,纵然身残,数次进医院,差点挺不过来……终于,她坚持不下去了,放弃了所有,与他离婚。此时,他痛不欲生,满世界的找她,却找不回……终于,有一天她回来了,他高兴不已,然,她的身边却有个深情款款又保护着她的男人。他的心好疼,好疼,终究,是他对不住她。但是这又如何呢?认定了就一定要追回来!
  • 网游之异世记

    网游之异世记

    我有一个庄园梦——每天早晨起来我要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闻着院子里种的花香,吃着农田里种的食物,玩着庄园里养的宠物,最好最好再来几个俊俏美艳的男女佣人们,那真的是太幸福了!“醒醒,快醒醒,你这个懒女人,小爷我饿了,快拿果子来!”“是,鸟大爷,您稍等……”哎,翻家做主的日子结束的也忒快了些,为什么夜晚的时间就这么短,为什么白天这么长,都不够时间做梦的!
  • 我以青春是回应你

    我以青春是回应你

    宋冉在16岁暗恋秦淮。秦淮在16岁遇见这个爱笑的姑娘。他们之间,似友情,似爱情。没有表白,不会表白。他们的心意,对方都不知道。或许他们都认为自己说单恋。没有在一起,但是已经是最久的陪伴。双方都在各自努力。努力争取配得上对方。青春校园暗恋小说。互相暗恋五年之久。时光荏苒,你不亡,我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