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34500000012

第12章 “正邪两赋之人”

第一节贾雨村郊游遇冷子兴

<贾雨村郊游>

【原著第二回: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

此段原文,描述的是贾敏死亡前后林家和贾雨村的状况,有三处要点。

第一,此时,贾雨村在林如海家给黛玉做教师已经一年了。在原著中,贾雨村入林家的时候黛玉5岁,此时黛玉已经6岁。

第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刚刚病故。林黛玉在母亲死前侍汤奉药,死后守丧尽哀,再加上她自身也体弱多病,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上学。贾雨村因此长时间无事可做,曾提出过辞馆,但被林如海挽留下了。贾雨村提出辞馆的原因,必然是不好意思白拿薪酬,这体现出此刻的他还顾忌着读书人的脸面。林如海留贾雨村是有伏笔的,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贾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从贾雨村如此悠闲的状态来看,这段时间的天气很好,应该在春秋之间的夏季。

<智通寺遇老僧>

【原著第二回: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此段原文有四处要点。

第一,我们要对“这日”的时间做一个大致的判断。作者描写贾雨村“这日”走到一个“茂林深竹之处”。茂,指的是草木繁盛的样子。深,是幽深的意思。“茂林深竹”,是形容树木和竹子长势十分旺盛,繁茂幽深。而一年中,植物长势最旺的时期,一定是光照时间最长的那段时期。这个光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就是“夏至”前后,也就是农历的五月中旬前后。有读者会说,这段时间不是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吗?很难遇到郊游的好天气啊?关于这一点,镜主在前文中已经阐明观点:就是不能处处与现实世界挂钩,我们必须要认清作者给读者呈现的是一个虚幻的虚拟环境,我们必须适应作者的写作手法。而且在上文中,作者也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贾雨村“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也就是说,贾雨村是在雨水多的一段时间中,每当遇到“风日晴和”时,就外出散步的。因此,“这日”也就必然是个晴好的天气。那么,“这日”的具体时间是那一天呢?我们往下看。

第二,贾雨村在茂林深竹之处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这座庙宇的破败景象,与周围自然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毫无疑问,作者的带有寓意的隐藏笔墨又要来了。

第三,这座寺庙的名为“智通寺”,“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智通,是智慧通达的意思。这就意味着寺庙的主人,是为极具智慧,通晓一切的高僧。门旁对联意思的是,本来已经拥有到死都用不完的财富,还不停的伸手索取,直到眼前无路的时候才想到回头后悔。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这副对联要表达的寓意,就是本书第一部分三组词汇中的一个词汇,“贪婪”。

第四,贾雨村也知道门旁的对联有所指,欲进入寺庙请教一二。但是,庙中只有一个煮粥的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我们分析一下原著中的这段描述,既然庙中只有一个老僧,那他一定是庙的主人,也就是那位智慧通达之人。那么,为什么贾雨村觉得老僧既聋且昏,答非所问呢?其实,也不要老僧去回答什么,门上的对联的寓意已经很明显了。以贾雨村的学识,不问也能明白。作者此处的描写,寓意贾雨村正在茫茫迷途之中,贪欲迷惑了他的内心。或者说,他宁愿沉浸在贪婪索取的进程中,也不愿清醒的认识到未来走投无路的困境。而老僧是位智慧通达之人,他知道针对此时的贾雨村,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不如装聋作哑,什么都不说。

智通寺的这幅对联,不单是贾雨村一生的写照,也是书中很多人物一生的写照。我们后文详细论述。

<遇冷子兴>

【原著第二回: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于是款步行来。将入肆门,只见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来,口内说:“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贸易的号冷子兴者,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此段贾雨村别老僧、遇冷子兴的文字,有三处要点。

第一,贾雨村对老僧的不耐烦,表明他自己也在抗拒清醒。这是处在贪欲之中的所有人的通病,无法自拔。

第二,贾云村在酒肆中遇到了冷子兴。请读者们一定要注意一个细节,贾雨村与冷子兴相遇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相遇的地点是扬州城的郊外,就是离林家府邸的不远的地方。这个细节很重要,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二人是在京城的旧相识。贾雨村在京城的时间不长,就是春闱会试前后的那段时间。等到中了进士后,贾雨村便被选入了外班,然后就去外地上任了。所以,这二人相识相交的时间一定是在贾雨村获赠银赴京后,到第二年去外地上任之前的那段时间。在那段时间内,贾雨村还不是官员,手头没钱。而冷子兴是一个古董商人,没地位,但是有钱。所以,二人相交各有所图。贾雨村图钱,冷子兴图名。请读者们注意,贾雨村与冷子兴在京城相识相交的时间,是一个细节,也是一处藏笔,有它的作用。我们马上就会讲到。

第二节冷子兴说贾府

<说偶遇>

【原著第二回:雨村忙笑问道:“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今日偶遇,真奇缘也。”子兴道:“去年岁底到家,今因还要入都,从此顺路找个敝友说一句话,承他之情,留我多住两日。我也无紧事,且盘桓两日,待月半时也就起身了。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闲步至此,且歇歇脚,不期这样巧遇!”】

此处的“说偶遇”,有两处要点

第一,当贾雨村问冷子兴如何到此时,冷子兴说他去年年底就到家了,现在想进京,到这里找个朋友说话,就耽搁在这了。那么,冷子兴的家在哪?根据原著后文的描述我们知道,冷子兴是荣国府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而贾府和王府的老家都在金陵,所以推测冷子兴的老家在南京附近。根据前文的分析,此时的时间“夏至”前后,也就是五月中旬左右。冷子兴去年年底到家,至五月来扬州,只是顺路看朋友吗?这是一处伏笔,我们后文详解。

第二,冷子兴说,“且盘桓两日,待月半时也就起身了”。如果这个“月半”是当月15日的话,那么此日就是13日。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二人相遇的“这天”就是5月13日,更准确的说是林黛玉6岁之年的5月13日。

<说新闻>

【原著第二回: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么?”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贾雨村已经多年不在京城,对京城现在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他才问有什么新闻。

第二,此段原文从侧面说明了贾府门第之高。贾雨村已经当过知府,又与贾府同宗同姓,仍然觉得贾府高高在上,遥不可攀。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冷子兴说,如今的宁荣两府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风光。贾雨村不信,说他去年曾路到过宁荣二府的金陵老宅,〔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像不同。”〕

此段原著情节的描述,有两处要点。

第一,在贾雨村眼中,宁荣二府的老宅院气势恢宏,还是一个兴旺之家。但是,贾雨村看到的毕竟是表,他不知道里。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以表断里,以貌取人,都是要不得的事。

第二,对于贾雨村的观点,冷子兴的回答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说贾府毕竟摊子大、根基深,虽然濒临衰落,但外人看不出来。冷子兴的判断,源自于他是贾府核心奴才的亲戚身份,来自于他对贾府内部信息的了解。所以,无论针对任何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始终是对的。

<贾府的弊病>

冷子兴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此处,冷子兴述说了贾府的弊病,可以分为三处要点。

第一,贾府人多,事多。人多,张嘴吃饭的就多,消耗的费用就大。事多,管理者的工作就繁累,就照顾不过来。

第二,贾府众人“安富尊荣”,无“运筹谋画者”。这就是说,贾府主仆上下都贪图享受,没有人谋划未来。这就形成了坐吃山空的局面。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贾府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因为原著中贾府的世袭爵位是降级世袭,就是袭一代一降,所以爵位会越来越低。如果子孙中没有走仕途之路的做官之人,那么贾府注定要没落下去。这就是所谓一代不如一代,所指的是子孙后代中没有能振兴贾府的人。

<贾府的情况(略)>

当贾雨村问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时,冷子兴介绍了贾家宁荣两府的情况。这一内容,我们将在后文逐步展开。

第三节“正邪两赋之人”

<贾宝玉的出生>

【原著第二回: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此段文字有一处错误,就是元春出生后,“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熟悉原著的读者都知道,这个“次年”生宝玉明显是一处错误。那么,作者安排此处错误的用意是什么呢?首先,这是作者在故意混淆读者们对宝玉和元春年龄的认知,是作者故意设置的藏笔。其次,那个含玉出生的人就是贾宝玉。这是在提醒读者,原著中的主人公有着落了,大石头变成的“通灵宝玉”也有着落了。最后,错误的前后文中提到的四个人,分别是贾政、贾珠、贾元春、贾宝玉,他们都是有隐藏故事的人。他们的故事,我们将在后文中逐步展开。

第二,从原文中贾雨村的惊讶可以得知,这是他第一次听说有贾宝玉的存在。从原著后文的故事情节来看,贾宝玉含玉而生的状况,应该说是轰动京城的。在后文中,忠顺王府的长史官知道宝玉衔玉而生,袭人家中的姊妹也常议论这块“通灵宝玉”,连北静王都要看看这块玉的样子。可以说在京城中,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冷子兴这样的商贾百姓,都知道这段故事。但是,贾雨村并不知道这件事。这表明,在贾宝玉出生的时候,贾雨村已经不在京城了。

笔者在前文分析过,宝钗、袭人、晴雯三人同龄,比宝玉大2岁,黛玉和湘云比宝玉小1岁。所以,这“风流公案”中的六个人出生前后差了三年。我们论证过,甄士隐见一僧一道时,宝钗同龄的三人刚出生,两年后宝玉才出生。

甄士隐在见僧道的当年中秋节,赠贾雨村银两衣物,贾雨村进京参加春围会试。次年会试中了进士后,贾雨村放了外任。春围一般在二三月份,从贾雨村中进士后选入外班,到最后放实缺去外地任职,必然又经历了数月的时间。根据本书前文给出的时间表,贾宝玉的生日是3月15日。所以,如果贾宝玉出生的时候贾雨村在京城,那他一定听说过这个“衔玉而生”的奇事,不必此时如此惊讶。

因此,我们在这里又得出个结论:在贾雨村在京的时间内,宝玉还没有降生。也就是说,在甄士隐见僧道的当年及第二年,贾宝玉还没有出生。这样看来,宝玉是在贾雨村去外地任职后的次年3月出生的。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之前对于“三劫”,以及宝黛爱情线上六人出生时间的结论是正确的。

<贾政之怒>

贾政之怒

【原著第二回: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贾母对宝玉的喜爱非同一般,“先爱如珍宝”就是比所有人都爱的早,比所有人都爱的深。

第二,在宝玉周岁抓周时,抓的都是些“脂粉钗环”。这段描写是有寓意的,暗示宝玉天然的爱亲近女孩。

第三,贾政大怒了,说宝玉“将来酒色之徒耳”!小儿的举动,信则有,不信则无。贾政生气可以理解,但此处的贾政是大怒。贾政的大怒只是因为宝玉抓了“脂粉钗环”吗?会不会有更深层次从的原因呢?我们后文详解。

<贾雨村的喝止>

【原著第二回: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此段贾雨村的话,有两处要点

第一,听到冷子兴的话,贾雨村“罕然厉色”的制止了他。贾雨村的这个神态表情太过突兀,与此前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轻松氛围反差极大。这是作者发出的一个信号,表明原著中重要的隐藏线索又要出现了。

第二,贾雨村说贾政不了解宝玉的来历,错看了宝玉。而且想要认清宝玉的品性,还要具备很苛刻的条件,“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这个要求很高。既然贾雨村的语气神态如此郑重,我们就看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正邪两赋之人”>

“正邪两赋之人”

贾雨村说,〔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如今正气正盛,邪气都被压制。偶尔有邪气显露出来,遇到正气,二气水火不容,互相争斗。〔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秦少游,近日之、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此段是原著中的重点段落,对理解原著故事有极为特殊的作用。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贾雨村说,世界上的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大仁之人,大恶之人和普通人。大仁之人,都是圣人明君。大恶之人,都是暴君奸佞。而绝大多数人,就是普通人。

第二,贾雨村说,世界上还有第四种人,就是“秉正邪二气之人”。这种人有两个特点:其一,这种人向上不能成为大仁之人,向下也不能成为大恶之人。其二,拿这种人和普通人一比较,“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僻邪谬不近人情”在万万人之下。打个比喻,如果把人群的划分标刻在一个天平的横杆上的话,可以把中间的支点定义为普通人,把一边尽头定义为大仁,把另一边尽头定义为大恶。“正邪两赋之人”就是游弋在天平横杆上左右滑动的滑动器。这个滑动器有个特性,它可以无限接近两端,但到都不了头,又不会停留在中间。所以,这是一种兼有正邪之气的特殊人群,非大仁,非大恶,亦非常人。

第三,作者还对历史上的“正邪两赋之人”举例说明。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作者借“贾雨村言”罗列出来的这份名单: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等人有德有才,但厌恶仕途,情愿归隐;王谢二族屹立数百年,上不去改朝换代,下没有被随朝代更替而湮灭;顾虎头画绝、文绝和痴绝,但沉醉于艺术,淡泊名利;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都是君主,也都沉醉于文学艺术,没有治理好国家;刘庭芝、温飞卿,有艺术才华,但作品多偏向闺情;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倪云林与秦少游、唐伯虎、祝枝山等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不是性格怪异,就是仕途坎坷;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都是在声乐方面有造诣的梨园艺术家;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等女子虽然各有特点,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勇于最求爱情。

第四,这个“正邪两赋之人”,是普通人眼中的一类特殊人群。这里的普通人,指的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的普通人。他们的观念,也是封建社会下的道德观念。所以,要读懂原著中的“正邪两赋之人”,就要用原著赋予的社会视角去阅读理解。我们切不可仅以当代的视角去审视这类““正邪两赋之人”,那样是读不懂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归纳起来,“正邪两赋之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有德行;有才华;有个性;淡泊名利;厌倦仕途;追求爱情;追求自我;与常人反差极大。

<说甄宝玉>

【原著第二回: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

此段中,作者借贾雨村之口,介绍了甄家的一些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处要点。

第一,这是贾雨村第一次说出他被罢官后的另一个去处,就是他曾经到金陵甄家坐馆教书。甄家很“显贵”,“富而好礼”,这和林家的情况差不多。

第二,贾雨村介绍了甄宝玉的情况,让我们拿他与贾家宝玉作个对比。

首先,甄宝玉去老师处读书的时候,需要两个女儿陪伴。从后文的情节看,宝玉同秦钟上府外家塾时并没有这个要求。宝玉初见秦钟时曾说,他的老师“上年回家去了”。看来贾府也单独为贾宝玉请过老师坐馆,那么贾宝玉是否如甄宝玉一样,“读书要两个女儿陪伴”呢?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

其次,甄宝玉曾对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贾宝玉也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言论。贾宝玉与甄宝玉相比,二人在这方面的认识差别不大,都是尊“女儿”贬“男子”,只是贾宝玉没有甄宝玉这么极致,那么暴力。

再次,甄宝玉一挨父亲打,就嘴上‘姐姐’‘妹妹’乱叫起来。贾宝玉于后文中被父亲暴打时,嘴被堵了起来。看来贾宝玉在这点上可能与甄宝玉很像,所以才会被贾政堵嘴。

最后,甄宝玉的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贾雨村自报,自己就是因此离开的甄家。那么,贾母是否会因孙辱师呢?原著中没有论述。但是给贾宝玉坐馆的那位老师的确是一去不还,所以大概贾母也有类似的行为。那么,贾母是否会因孙责子呢?在贾宝玉挨贾政暴打时,贾母确实因宝玉而责骂过贾政。看来,这个“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双方的祖母大体一样。

经过简单的对比,在后三点上,甄宝玉与贾宝玉情况大体一致,只是程度稍有差异。那么,根据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推论:贾宝玉早年读书时也是要女孩陪伴的。所以,贾宝玉和甄宝玉幼年时的情况大体是一致的。通过贾雨村对甄宝玉的描述,我们就可以探知贾宝玉早年的生活状况。

第三,贾雨村说甄宝玉有什么用意呢?贾雨村想通过对比甄宝玉和贾宝玉表明一个观点:这世界上还有和贾宝玉一样的,甚至行为举止更怪异的人。如果甄宝玉都在“正邪两赋”之中,不算个恶人的话,那贾宝玉就也是这种人特殊人群中的一员,而且更平和一些。

第四,很多读者认为作者描述的甄家才是原著的核心,甄家不会影射贾家。真相是这样吗?我们后文详解。

<四位“正邪两赋之人”>

在冷子兴说到贾敏和林黛玉时,〔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可伤上月竟亡故了。”〕在谈到贾赦之儿女时,冷子兴说:〔“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雨村听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谬。你我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

此段原著情节的描述,有三处要点。

第一,在谈到林黛玉时,贾雨村说林黛玉的母亲上月亡故了。我们已在前文中得出结论,二人见面当天是5月13日。因此,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贾敏的死亡时间是4月。

第二,从贾雨村对林黛玉和她母亲的评价来看,贾雨村对这对儿母女是颇为欣赏的。

第三,此段最后,贾雨村说,“你我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这几个人”指的是谁呢?根据原文的情节,在此之前双方重点谈论的人只有四个人,分别是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所以,这四人是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认定的“正邪两赋之人”。

第四节原著中的“正邪两赋之人”

<衡量的标准>

一,“正邪两赋之人”的概念

“正邪两赋之人”,就是秉正邪二气出生之人,他们既不是大仁之人,也不是大恶之人,更不是普通人;他们某些性格近于大仁,某些性格近于大恶,为常人所不解。

二、作者描述了不同家庭背景的“正邪两赋之人”的特点

【原著第二回: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原文叙述了三种家庭,分别是“公侯富贵之家”,“诗书清贫之族”和“薄祚寒门”之家,它们对应的分别是“情痴情种”、“逸士高人”和“奇优名倡”。即便是出身“薄祚寒门”之家“正邪两赋之人”,也不愿意做别人的奴仆,不愿意让庸人左右。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中的一个“纵”字,强调了“正邪两赋之人”都具有一种“自由平等”的意识。

三、“正邪两赋之人”的特点

归纳起来,“正邪两赋之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有德行;有才华;有个性;淡泊名利;厌倦仕途;追求爱情;追求自我;与常人反差极大。其中,男子突出的表现就是淡泊名利,厌倦仕途;女子的突出表现就是追求爱情,追求自我。这些人共同具备的一个显著特性:他(她)们都是常人眼中的另类。

<原著中的“正邪两赋之人”>

一,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的“正邪两赋之人”

1、作者直接肯定的四人

作者通过贾雨村之口,直接肯定的四人分别是: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王熙凤

2、贾府中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的“正邪两赋之人”

■主子部分:

①探春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探春作为女子,追求自我价值,有鲜明的个性;在管理才能上不输凤姐;口齿伶俐,嫉恶如仇,具有反抗精神。

②惜春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惜春“孤介太过”,喜欢独处,撵贴身丫头时毫不留情,敢于与亲哥嫂断绝联系,最后出家。

③妙玉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妙玉腹有诗书,口齿伶俐,“为人孤癖,不合时宜”,孤高自诩至比黛玉更甚,为世间常人所恶。(妙玉居住在大观园,也由贾府派驻的下人们服侍,所以也算在主子里)

■丫鬟部分:

晴雯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晴雯既有黛玉的影子,也有凤姐的影子,具有“平等”的意识和反抗的精神。

■小戏子部分:

在12个小戏子中,以下五位是明显的“正邪两赋之人”:

①龄官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龄官不畏权贵,敢于大胆最求爱情,有黛玉的影子。

②芳官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芳官具有平等意识,不畏权贵,口齿伶俐,敢于顶撞王夫人,敢与赵姨娘对骂对打,与宝玉一起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

③蕊官和藕官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这两个小戏子的行为,为世人难于理解。由此推断,死去的菂官(药官)也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

3、贾府外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的“正邪两赋之人”

①柳湘莲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柳湘莲不向往功名,散淡不羁,喜欢客串戏文,恶生打人,善生救人。

②尤三姐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尤三姐前期顶着淫的名声,但能守住淫乱底线,任性时肆意耍弄贾、珍贾琏。在定情后,她始终专一,被疑后当场自刎。

③蒋玉涵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蒋玉涵虽为倡优,但重情谊,有“平等”意识,一见宝玉便互送信物。物品(汗巾)虽贵重,但不抵一见之情。

④甄士隐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原著第一回描写,甄士隐是一名乡宦。乡宦大意是泛指退休回到家乡的官宦之人。书中的甄士隐年纪是五十岁左右(“年已半百”),不可能是退休的官员,应该是辞官回乡之人。书中又描写,“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从甄士隐赠送贾雨村钱物时的表现来看,他是个不重钱财的人。所以,甄士隐必然是“正邪两赋之人”。

二、能够推导出的“正邪两赋之人”

1、推导的原理

根据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及以上得出结论的“正邪两赋之人”,我们发现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正邪两赋之人”互相间,有着天然的吸引关系。无论他(她)们与其他人关系如何,这些人之间关系都非常好。

至于原著中龄官不理宝玉的描写,是作者在突出生病的龄官身心都在贾蔷的一种状态。这体现的是爱情主题,并不具备普遍的意义。

2、可推导出的“正邪两赋之人”

①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推出第一个人物,贾母。贾母对宝玉、黛玉非常之好,贾母十分喜欢凤姐,贾母不讨厌妙玉,贾母把晴雯送给宝玉将来做姨娘,贾母十分喜欢看家里小戏子的戏。所以,贾母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

②如果贾母是这类人,那么她最爱的女儿,黛玉的生母贾敏,也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而且黛玉的一部分性格特点必来自其母,所以贾敏是“正邪两赋之人”。

③如果贾母是这类人,那她的大丫鬟鸳鸯也必然是“正邪两赋之人”。贾母对鸳鸯喜爱异常,离了她饭也吃不下,为了鸳鸯不惜与大儿子闹翻。鸳鸯本身有鲜明的个性,有管理才能,口齿伶俐,具有反抗精神,情愿以自己未来为赌注抗拒贾赦的求娶。

④秦可卿与凤姐关系极好,也是贾母极度喜欢的重孙媳妇,宝玉也对她颇有好感。所以,秦可卿也一定是“正邪两赋之人”。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推导出的“正邪两赋之人”是贾母、贾敏、鸳鸯、秦可卿。

三、需要排除的“正邪两赋之人”

需要排除的“正邪两赋之人”有两位,他们都与宝玉的关系极好,分别是:北静王和秦钟。

为什么要排除这两个人呢?因为正邪两赋的男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淡泊名利,厌倦仕途。北静王是教导宝玉上进的,要宝玉未来建功立业。秦钟临死前说自己一生误了,要宝玉以功名为念。另外,秦钟在“正邪两赋”的姐姐秦可卿病重期间没有关心的表现,死后也没有十分哀痛。所以,这两个人都不是“正邪两赋之人”。

那么,这二人是哪类人呢?他们是常人中颇具“正邪两赋”个性的人,他们可以与“正邪两赋之人”有很亲密的关系。

四,原著中的“正邪两赋之人”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就得出了原著中的“正邪两赋之人”,他们是:贾宝玉、甄宝玉、柳湘莲、林黛玉、王熙凤、贾探春、贾惜春、妙玉、甄士隐、尤三姐、晴雯、龄官、芳官、蕊官、藕官、贾母、鸳鸯,还有死去的贾敏、秦可卿。

<揭秘“正邪两赋之人”的意义>

正确认识“正邪两赋之人”,是阅读原著隐藏内容的一把重要的具体钥匙。揭秘“正邪两赋之人”,具有以下四点意义。

一、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人物关系,他们相互之间天然亲近吸引。

二、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读者们注意,““正邪两赋之人””是以原著社会环境下普通人的视角来定义的。也就是说,他们这类人异于书中常人。

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正邪两赋之人”中包含着原著中的重点人物,而作者要歌颂的人正在这一群人当中。

四、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是怎样的性格,作者一定也是此类性格之人。

<贾雨村是贾宝玉的知音吗?>

许多读者持有这样一种观念,由于贾雨村说出了“正邪两赋之人”的特点,就表明他对贾宝玉非常的了解,他必然是贾宝玉的知音。实际上,这是极端错误的一种观念。贾雨村不可能是贾宝玉的知音,我们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一、贾雨村对“正邪两赋之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贾雨村知道有“正邪两赋”这样一类人,却并不真正了解这类人。

我们仔细品读贾雨村说甄宝玉的那番话,他指出了甄宝玉的种种怪异言行,但他的视角仍然是常人的视角,他觉得与甄宝玉相处“劳神”费劲,他觉得甄宝玉的行为“可笑”。正因如此,贾雨村才会与甄宝玉相处的不好,甄家祖母才会常常因孙辱师,他才会离开甄府。所以,贾雨村并不了解甄宝玉。

我们再仔细品读贾雨村论述“正邪两赋之人”的那段话,他指出了正邪两赋之人的来历,但并不表明他就一定了解这类人的内心。因此,贾雨村能说出“正邪两赋之人”,但却无法和甄宝玉融洽相处。既然贾雨村都不是相处一段时间的甄宝玉的知音,又何谈是接触极少的贾宝玉的知音呢?

二、贾雨村并不了解宝玉对他的厌恶,何谈他是宝玉的知音?

根据原著的描述,贾雨村每到贾府拜访贾政时,都要求见宝玉。贾雨村见宝玉的原因很简单,贾府是他依靠的大树,宝玉是贾府的未来,那宝玉就是他的未来,这里面渗透着功利心。

那贾宝玉喜欢见他吗?根据原著的描述,贾宝玉极度反感与他见面。宝玉认为贾雨村之类的人是“禄蠹”,就是拿着俸禄的蛀虫,他非常反感与贾雨村见面。

因此,如果贾雨村是宝玉的知音,他必然了解宝玉的喜好。但从贾雨村不断的加深宝玉对他反感而不自知来看,他不可能是宝玉的知音。

三、二人基本性格的反差极大,一个追求名利,一个厌恶仕途。

依据前文得出的结论,“正邪两赋之人”大都厌恶仕途,淡泊名利。我们在前文中系统的分析过贾雨村的性格,他对“权”与“利”的追求几近疯狂,彻底撕掉了戴在脸上的各种面具。而宝玉的性格正相反,他讨厌仕途经济,不愿追求功名。

我们于前文分析过,“正邪两赋之人”的一大特点,就是这类人之间天然的相互亲近吸引。所以,“正邪两赋之人”互相间相处的十分融洽,可以互为知音。这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贾雨村根本不是“正邪两赋之人”,他怎么可能是宝玉的知音?

四、贾雨村是作者批判之人,贾宝玉是作者弘扬之人,他们不可能成为知音。

关于这一点,我们后文详解。

综上所述,贾雨村不可能是宝玉的知音。

同类推荐
  • 灵异录之骗子小天师

    灵异录之骗子小天师

    我祖爷爷是个农村老骗子,靠着一身神棍本事把我养大;在我和别人眼里,我和祖爷爷就是一个封建老骗子带着一个小骗子招摇撞骗;一个电话,让本以为开始新生活的沈倾倾,重新认识了祖爷爷,重头开始审视这个世界,也对自己一直坚信的人生观有了改变,一些列诡异的事情在她身边接踵而生……祖爷爷的离奇失踪,让我逐渐卷入了一个有一个谜团……
  • 一寄沉客

    一寄沉客

    退役军人顾祁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一次冒险之旅,石林中的古老族人,沙漠上的奇幻过往……向前的步伐一步步推进,生死徘徊之间,一个隐世家族的兴衰历史慢慢展现,一个近千年的谜团慢慢揭开。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 死亡前兆

    死亡前兆

    我能看见别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死亡,但天机不可泄露,冥冥之中自有什么安排!当我违背天机救下一个女孩的时候,我身上突然发生了怪事!
  • 奇梦之年

    奇梦之年

    我叫莫锵裘我脸上有一个会说话的兔子在吃老虎我一点也不慌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着清晰的思维和完整的记忆,但是我一定是在做梦,毕竟谁家兔子会喷火烤肉呢说我穿越了?不不不,你看,我都用手拉它耳朵,捏它脸了它不是也氵
  • 地狱都害怕的男人

    地狱都害怕的男人

    他,所到之处,鸡飞狗跳。罗凡:“原来,坑爹到一定地步,万界无敌!”
热门推荐
  • 唯闻落花语

    唯闻落花语

    唯闻落花语,默念飘叶情。蓦然回首之后才发现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那么多,不得不承认的是,要想长大就必须付出代价。女孩儿成长为女人,就像是凤凰涅磐后的重生。罗默语想过如果没有遇到许唯落,她会不会就能简简单单的和个傻子一样的生活,如果没有再遇到许唯落,是不是她就能平平淡淡的过完余生?不过,如果现在让她再一次的失去许唯落,她会死。
  • 重返不一样的学院

    重返不一样的学院

    被老师誉为状元之才的幕少安,高考成绩被人顶替,面对非富即的贵掠夺者,让他一个贫苦小子如何去争如何去斗。他陷入绝境,此生与校园绝缘终身禁考,他失去了前途。当那个深爱着自己,自己切亏欠良多女孩安祥的闭上双目,他失去了爱他的人。当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母亲时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双眼在无法掩藏的恨意,推着他走向灭亡。本以为拉着这些肮脏的人坠入地狱便是此生的终点。可是当我在次睁眼时,切回到了刚进高中时,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这一切都将重新来过吗?可是曾经的校园为何变得如此光怪陆离,自己同桌三年的沐雪竟是一条大白蛇。时常与她不对盘的莫小林切是个半调子的捉妖师。自己更是与恶魔签定了生死契约我突然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 我遇见过一个小小姐

    我遇见过一个小小姐

    古风的文,大概就是一个小姐和她记性不太好的青梅竹马书生……就是一个言情小故事,有一点点悲伤。
  • 诡谈

    诡谈

    七月七,景湖畔。前尘往事,今日再来寻你。铜镜、镇尺、王陵、诅咒、胭脂等等一切谜团。终究在我抽丝剥茧的探索下,展露出曾经的真相。
  • 武下

    武下

    一个新兵的转世成长
  • 白无夜传

    白无夜传

    我只想写一些故事,写一些没人听的故事!假如真的有这样漂泊无根的我们,是否真的会一梦江湖?
  • 命运游侠

    命运游侠

    赵龙是个孤儿,在新出的游戏《盘古》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他的运气特别好,不过也没什么卵用。。。
  • 我在时光深处守护你

    我在时光深处守护你

    那年他们在繁星密布的夏夜里相识,彼此带着试探,好奇慢慢进入对方的心,融入彼此的生命,惊动了那未曾心动过的两颗心;那年他们在西风落叶临近萧索寒冷的秋冬里分离,不知哭红了谁的双眼;那年他们在春暖花开的春天里重逢,不知惊喜了谁的心跳…夏夜星晨遇辰星,未来再也不会有一颗星晨为辰星照亮他内心黑暗的一角,也再也不会有一颗辰星令星辰疯狂追逐二十年了...我以为我们相识多年,你理应爱我,我携着满天星赠与你,却发现你从未爱过…后来西风吹过,春暖花开后又是一次繁星密布的夏夜,可惜那个夏夜里缺少了你…
  • 大神一笑很倾城

    大神一笑很倾城

    “被”一夜脱单。绯闻对象还是那个人设爆炸,光环闪耀,万人仰慕的高岭之花——顾校草?!白远宁同学表示这锅咱,背不起。好不容易发了一则澄清帖子,竟然被校草本尊回复无聊?而且素闻校草大人有洁癖,收个女生发的传单都要洗上三次手。那为何一而再再而三,树咚壁咚沙发咚她?唔……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你在撩我?
  • 星星落在深渊的怀抱中

    星星落在深渊的怀抱中

    嘿,当一位可甜可甜的少女和现在当红又帅的歌手在一起时,这是不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狗仔队在抢着拍新闻,可歌手一点也不在乎,当街抱住少女吻了一下,惹得迷妹们大叫。Sos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