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05900000004

第4章 在干旱底本上书写丰登

——壶关县农委主任赵保忠素描

本文之所以取这么个标题,是因为曾读过赵保忠写的那篇题为《希望的田野》的散文。那篇不足千字的散文,笔调清新,语言朴实,义理深刻,联想丰富,因而在记忆里印象颇深。现在翻出来看,这篇散文仍然意味深长。此文开头是这样写的:“老家西崖上是一垛一垛的梯田,那里曾有我家过去耕种过的一块自留地……三十多年前我曾跟着母亲去地里摘过豆角,掰过玉米;稍大一些后往地里挑过茅粪,往家担过玉茭。戊子年农历四月底的周末,我又来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西崖上……”在生动鲜活地描述了所见所闻之后,文章结尾写道:“西崖上之行,使我重新认识了壶关农业;西崖上之行,使我重新认识了壶关农民。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我坚信,勤劳智慧、吃苦肯干的壶关农民,一定会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篇章。”这希望的田野自然是指十年九旱的壶关大地,富裕、美好的篇章,当然就是收获丰登了。

我初读这篇散文时,大约是保忠担任县农委主任、农业局局长刚满两年之际。于是在赞赏他的文笔的同时,不禁就联想到了他在此之前发表于多家媒体的论文,如《关于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壶关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等,心中的感叹油然而生:好个赵保忠!这个虚心好学、干啥都要尽力干好的年轻人!2006年4月他调任农业局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局里的各位前任领导为师,诚挚地向老领导们请教、问计,同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征询各类工作建议,使自己的脚步踏在了前后相承、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随之他便挨次走乡串村,到田间查看,进农家访谈。经过二年来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有目的的外出考察比对,不仅对本县的“三农”情状有了独到的认知,而且对本县农业的发展勾勒了科学可行的方略,这就是:立足于版图面积的综合开发;立足于产业化格局的尽快形成;立足于大农业领域的统筹发展;立足于劳动力资源的全面激活。同时谋划了实施这一方略的路径:人才兴农;项目强农;政策促农。

然而,有了这样的方略,有了这样的路径,壶关农业就能迈出跨越发展的步伐吗?

伟大的造山运动在隆起800里太行山的时候,吝啬地将黄土填充于东南山脊一段大大小小的皱折,形成花花搭搭的土地,衍生、演化了壶关这个十年九旱、产业单一的农业县份。几千年来,不管这里产生过多少美妙的故事与耀眼的光环,也不论进行过多少次耕种技术革新、种子品类更换,虽成效屡见,但投入与收益却往往相去甚远。这是因为,十年九旱的枷锁未被彻底打碎,大自然迫使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无奈中看天种地、靠天打粮,并由此形成了顽执的惯性。

所以,壶关农业要真正迈开跨越发展的步子,无论如何绕不过、破不开老天爷写下的这个“旱”字,任你设想得怎样鼓舞人心,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不承想,赵保忠偏就是接着前任,决意把大面积种植旱地西红柿这篇文章做大,和“旱”字对着干上了!

西红柿,以“洋柿子”的名称在壶关县城菜铺出现,只有半个世纪;在农村比较普遍的食用,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至于种植西红柿,在农村就更少见,直至十几年前,才有那些喜好时新、取水较为方便的人家,在院里种养一些,当花卉观赏,当珍果品尝。因为大家都知道,那天生是地平水浅、经营菜园子的地方长的东西,咱这声名远播的干旱山区,种不得,长不成。所以要在短时期内把旱地种植西红柿大面积推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赵保忠,他有这个能耐吗?

赵保忠是个很理性的人,他永不会说自己有什么能耐。但只要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干出个名堂。就此事而言,他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在担任店上镇党委书记时,就受县上产业结构调整启示和农业局具体指导,着手本镇要做的大文章,况且他已经在一个村子里亲身做了试验。从驾驭号称壶关“中原”的大镇,到统领全县农业生产的大局,他觉得这样的舞台转换,并非角色的转变,自己依然唱的是“三农”的戏,只是本头大小不同而已。因而他是经过深思熟虑,把自己重新掂量了一番,才决意要唱起这本大戏的。于是乎,他在调查研究半年多的基础上,在同道的大力支持下,踏着2007年的春风,义无反顾地敲响了旱地大面积种植西红柿的开台锣鼓——

他致力作为,接连向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打报告,递请示,并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旱地种植西红柿的科学依据和经济效益,以及本县既有的几个村的成功经验。

他主动倡言,精心配合,组织县、乡领导和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由县长带领,到可比、可鉴的地方参观考察,以借他山之石攻我之玉。

他乘势而上,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锣密鼓地深入下去,一乡一镇规划面积,一村一户落实地块。而后带领全体技术人员,送物资到田间,手把手教技术……这一年,全县旱地西红柿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1万余亩,使灰褐的壶关大地铺展了片片相接、层层迭现、银光闪烁、绿影婆娑的宏丽大观。

他身体力行,经常深入各处的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一道从事定苗、扎杆、疏秧、施肥等劳作,从中了解各种情况,随地总结所得经验,并尽可能地随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他率先垂范,亲手培养起3个大村典型,以鲜活的样板,渲染这一产业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发展的可观前景。

他应时推进,在大片大片旱地西红柿开始成熟,走向市场,广受消费者“果实大、色泽鲜、口感好、味道正”的赞誉之时,由农业局组织、县主要领导带领、各乡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队伍,分别到天池、乌集头、清流、绍良等村观摩调研,鼓劲加力。

他放眼市场,致力于使种植、营销融为一体,经走访、研习,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集店乡组建了首家旱地西红柿种植协会,注册了“紫团”牌商标。使作为战略品牌的旱地西红柿,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运作的轨道迈进。

他上下奔走,左右求证,在既有基础上,促成了国家“标准委”专家组对本县旱地西红柿标准化示范区的验收,为做优、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他力推典型,在组织观摩之时,他手提扩音器走在最前头,既是领路人又是讲解员。每到一处,他都要谙熟地向观摩者进行介绍,使样板作用发挥得鲜活生动、立竿见影。如在清流村观摩点,当他站在西红柿秧架中指点着实地实物,讲到“尽管少得一场雨,但1亩地也能产近2万斤,收入至少在6000元”时,议论之声哗然而发。那议论声中含蕴着叹服,蕴含着动力。

……

这一年,赵保忠忙得急风火燎,走的却是一步一个脚印。

到来年,赵保忠用的是素描笔法,写出的却是泼墨奇效——

2008年,全县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猛增到了2万多亩,比上年多了一倍。一进初秋,十几个省的西红柿收购商,便凭着灵敏的嗅觉,纷至沓来,每天约有200万斤的鲜美西红柿被装上几十辆大卡车,运往全国各地。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可增收5600万元……

大捷之慰,使赵保忠越加头脑清醒,冷静思考。为充分利用本县种植西红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把这项产业科学持续地做大做强,尽力把壶关县打造成“中国北方旱地西红柿之乡”,他对既做工作做了及时梳理,详密分析,客观评介,专题总结,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写出了题为《增收的乐章》的纪实文章,分别在省、市、县各级媒体刊载,力求使舆论导向发挥强劲的推力。

注重总结经验,善于运笔作文,使工作有声有色,这是赵保忠工作方法的一大特点。近年来他撰写发表调查研究、经验总结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散文、诗词30多篇,近10万字,好几篇有新意、有分量的文章,如《关于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壶关“三农”工作科学发展之我见》《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特色”之路》《增收的乐章》《希望的田野》《眷恋故乡》等,除在县报发表,还分别被《中华新闻报》《山西日报》《人民政协报》《山西农业》《长治日报》等多家报刊刊登、转载。这是兴趣吗?是喜好吗?他不写,这局长就不能当了吗?他写了,就得到什么好处了吗?对此,或许什么样的看法、想法、说法都有,也或许什么都没有。但笔者却觉得,既具才气,有又生气,善聚人气,能接地气,这是一种颇值重视与思考的“赵保忠现象”!有这样的认真刻苦精神与工作艺术,能为决策层在决策前主动参谋,于决策后争先践行的任职者,不正是社会所需、百姓所期吗?

当然,保忠从没想过别的,他就天生这品性,他只愿、只想这样干,只愿、只想尽可能地大干,多干。

今年4月12日的《长治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原腊苗与特约记者王月红的长篇报道,题为《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特色之路”》。文中这样写道:“近年来,壶关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迅猛,成为该县转型跨越发展的一枝‘报春花’。……2011年,壶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16元,农产品‘513’工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6.09亿元,全市排名第二位。”文章指出,“凭借清醒认识和主动出击,壶关县农业产业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跨越发展路径。如今,一个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大菜篮子’,正在壶关县大地高高托起。”这其中,一个“报春花”,一个“大菜篮子”,形象地描述了壶关跨越发展的特色农业势头。

笔者引用上述几句话,绝然无意为保忠表功,更不是为他贴金,因为农业是一个农业县的主体,抓农业发展,是各个部门形式不同、程度不同都要做的事。但总不能不说保忠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吧——他作为县农业系统党委书记、农业委员会主任、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除了直接、具体地抓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事,还统辖林业、水利、国土、农机、气象、畜牧、扶贫、农经、供水、良种等十来个单位。尽管这些单位的工作都是独立自主,不受其统辖领导的左右,但作为系统领导,总得有所“系”有所“统”——对所辖各单位的底子,你得有所了解吧;对各家每个阶段所做的工作,你得大体掌握吧;对需要统一进行的活动,你得牵头组织吧;对系统集中举办的事项,你得召集、策划、安排吧;对相互间需要协调的关系,你得出面去做吧;对上级系统来考察调研的汇报,你得把各家情况收集归拢一番吧……俗话说,多画一个道道多蘸一笔墨。你头上既戴着这么大的帽子,插着这么花哨的翅子,无论谁唱了这个角色,都不会不多操几份心,何况是做事不甘守旧,勇于争先创新的赵保忠!

做事不甘守旧,勇于争先创新,这是保忠的个性。这不是吗?为拓展壶关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今年他又出了新招:一是户均3亩高产田;二是户均1亩蔬菜园;三是户均1座设施棚;四是户均3亩经济林;五是户均百头(只)畜和禽;六是户均一个务工人。叫做“构筑农民增收致富六大平台”。为推动六大平台因地制宜科学搭建,大地尚未解冻,保忠自己就同3户尚未完全脱贫的农家结了对子,将6只种羊分别送上家门,安顿户主说:“大爷,大娘,我给你个钱,那是死的,花了就没了。今天我不给你钱,就赠你这两只活物,顶给你搭了个小台子,戏就由你唱了。只要把它们操心养好,它们就会把钱给你越生越多,你家光景就不会再比别人家差。”……

做事不甘守旧,勇于争先创新,了解保忠工作历程的人都会有这种评价。前不久,笔者又翻阅了《山西经济日报》记者闫红兵2002年9月写的,发表在该报“农业周刊’的长篇通讯《山坳上的事业》。通讯客观全面地介绍了店上镇在两年多时间里发生巨变的情况,还把他们的经验提炼出来,画龙点睛般地放在正文之前,以标示它的重要性。这篇通讯的发表,无疑对全省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笔者记得,保忠是1999年春天到店上镇担任镇长的,那年他36岁。这篇通讯发表时他已升任了书记,离不惑之年还差着两载。店上古来就是本县要冲大镇,有着小中原之称。到那里担任要职者,组织上自然是经过左挑右选的。一个首次从县上机关到大镇做二把手的年轻人,能当好“辅弼大臣”吗?那可是工作门类齐全、时常诸事麇集的一级政府啊!然而保忠既有着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的争先创新精神,更有着谦谨配合的老成持重修养。在店上8年间,他同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诚挚相处,同心合力,将共绘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现代化城镇的现实,被树做了全县乃至全市、全省、全国小城镇建设的标杆。这其中,建设的项目是哪些?各项工程量是多大?投入的大量资金从何筹措而来?若把这些数字分列一个清单,必定会使人看得眼花缭乱。其实,老百姓是不求看那些摸不着、拿不准的数字的,你喊得数字越大,人们的质疑越多。老百姓要的是看得见、用得上的真真切切的实事。这期间,既是蓝图绘制者、又是实践指挥者的一镇之主赵保忠,他熬过多少不眠之夜,费过什么样的周折,耗了多少心血,做出过怎样的牺牲?他本人不说,别人也不知道。但老百姓那最直观、最笼统的话语,却是最客观最真实的评价:“赵书记在店上可干得喧哩,不说镇上市场和各村整治后的变化有多大,也不说恢复县直二中高中教学老百姓多么高兴,就眼照着新建的240多里村通水泥路、18座交通大坝、30多个标准化小学校,那铺的是多大的摊场!那费的是多大的操劳!为改变店上镇的面貌,赵书记黑啦,瘦啦!”

是啊,到店上镇去看一看听一听,不用打问,一波一波感动的浪头就会涌进你的心田。

保忠是黑啦,瘦啦。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因为他在担任环保局副局长时,曾跟着王兰亭局长到过敝舍。那时我对他还不熟悉,只知道他曾在县政府给领导当过秘书,也听到风传县里要提拔一批年轻人下乡镇当领导,其中就有赵保忠。在敝人看来,这个标致稳重、文质彬彬、一身书生气的小伙子,天生是给首长挟包包、端茶杯的角儿,被他那一茬人称做“帅哥”倒没说的,可“帅哥”与“帅才”那是大相径庭啊,他能挑得动乡镇主要领导的担子?

岂知我太“形而上学”了!不承想保忠到了店上镇,竟大刀阔斧、稳扎稳打、一桩接一桩地干了恁多造福百姓的实事。他黑了,瘦了,这其中隐含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与五味杂陈的内容?笔者出于职业习惯,几经探访,总算得到了一些端由——贫寒困顿,苦痛遭际,给他的人生历程打上了坚韧不拔、发奋向上的底色。

保忠出生在龙泉镇三家村。在20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他出生的那是最穷困的一家。因而他落地的呱呱欢呼,并没在父母亲脸上震荡出一丝喜悦,只是那沉重的心弦微微弹动了一下,就用破旧的小褥子将他包住,搁到了土炕墙根。那是1963年的农历闰四月,庄稼人正置“汗滴禾下土”的辛劳苦作,又处在“早上糠糊糊,晌午糊糊糠,黑来碗里捞月亮”的特殊历史时期。身心交瘁的父母已经有了5个子女,又添下这个男孩,自然又多了一份负担。他就是玉雕的、银铸的,总归也是个拖累人的吃货。大人都吃不上几颗粮食,哪来的奶水喂孩子啊!可是,不管怎愁怎忧,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养不起也得养!奶水只能甜甜嘴,活命就靠米汤水吧。给孩子起下个名儿,能不能成了人,全看小东西的命数和造化了。如此这般,保忠就喝着能数清米颗儿的米汤水,不仅顽强地活下来,长大了,而且还有种鬼精鬼灵、百折不挠的性子。父亲的早亡,更促使了他心地早熟。11岁时他就想着怎样挣工分为母亲分忧。于是,从割蒿积肥到撒种点圊,从春播夏管到秋收秋耕……到15岁时,全套农活在他做来已是驾轻就熟,心手相应了。三伏酷暑,他能把160斤重的蒿草从5里地外扛回村上交队里记工。严寒时节,他敢赶着毛驴车到60里外的火车站去送队里产的陶缸……那些苦,那些累,那些难,那些痛,犹如一记记重锤,不顾他的幼弱稚嫩,无情地锻打着他的心智与毅力……

人们都知道保忠干工作是不怕苦累不要命,但也有人别有看法,认为那是喜出风头,好登榜首。其实人们哪里晓得,保忠这种外在品行的动力之源,是来自于从小以艰辛痛苦争得的珍贵资本的积累!

今年元宵节,县上举办“壶关秧歌大赛”,保忠亲自坐镇编排的农委演出的小戏夺了第一名。笔者当时心里就打了个闪念:这个赵保忠!大小事情都要争第一。是小家子气,还是过于认真?我得往深处探探他的底。

一个偶然机会,与保忠在一起聊了一会儿,结果,我想得到的东西没从正面得到,却因一个不经意的歪打正着,获得了中意的东西。

当时我也不知怎么就撂出了这样的话:“恕我直言,你小赵局长干什么都想争第一。你争第一,是图了名气、前程?还是……”保忠淡然笑道:“甚也不图。就图个心安理得,心里幸福。”我随口说:“好,幸福二字曾一度凸显,特别是对幸福指数讨论得很热闹。那就说说你对幸福怎么看吧。”保忠脸上掠过不屑置辩的神情,说:“对于人们讨论的幸福,我没那方面的理论,也没探讨的兴趣。不过我对自己经历的许多感受,至今想起来心里都觉得很美、很欣慰。我说不准那是否叫幸福,可我总好当作美好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说。今天也给你说道一些,你看该叫什么。”接着他就说一件小事,加一个问号,说道:

“刚进小学念书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正是粮食大缺的时候。那时有句谚语叫‘本地粮食达刚要,吃的河南猪饲料’,那真说得不差。每天吃的是大队从河南统一买来分配的红薯片蒸疙瘩,配的白开水,有时候也配碗小粉汤。说是红薯片,其实多是红薯渣。所以常常干结得屙不出,必须用小棒子抠才行。秋后哥哥从长治拾回点白菜帮子,母亲给煮上菜汤,一顿能喝三大碗。狠狠灌上几顿,肚子松动了,润和了,那个痛快劲儿,真没法说!你说,那叫甚?

“13岁那年夏天搞割蒿积粪,晌午扛着百多斤重一捆蒿回村,走到半路饥困交加就要晕倒的时候,后边过来一辆送粪的车。赶车的大爷可怜我,叫我连人带蒿上了车。舒服得叫人家大爷就叫得没个完。你说,那叫甚?

“14岁时到烧缸的窑下掏炉灰渣子,上头是上千度的火,下边是热烘烘呛人的灰渣。头上戴的草帽不断被掉下的红炭圪垃烧下窟窿。掏满两箩头,就用担杖挑起,爬着陡坡往出送。一回一回把炉渣出完了,自己也成了热水里逃出的半死小老鼠。那当儿躺在地上喘喘气,真是美受死了。你说,那叫甚?

“15岁上,冬天赶着毛驴车到长治火车站送陶缸,挣那一趟5毛的工钱。路上下起了雨夹雪,返回时坐在空车上,穿的单衣实在顶不住冷,就拾了个草包裹在身上。后来冷不冷也不知道了,反正下半夜回到家的时候是不会下车了。哥哥把自己往下抱时,只听得身下哧啦响了一声,原来是裤子和车板冻在一块了。母亲哭着把自己搁到火台后,叫喝了碗热水。过了一会儿,浑身那种舒服劲儿,真是没法儿说!你说,那叫甚?

“因为家穷,上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靠不住。可也不知为什么,自入了学就一直当干部。小升初、初升高,也是老考全学区前几名。老师表扬,村人夸赞。就觉得天下数自己行!心里比灌了蜜还甜。你说,那叫甚?

“考上壶关一中,要念高中了。学校相中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学杂费全免。可总得交点吃饭钱呀。母亲到处去借,可人家都怕她穷寡妇借起还不起。母亲是个要强人,没借上钱,就把几个破盆里栽的半红尖辣椒摘了,又把院里两棵小枣树上刚红了脐圈的青枣打下,用篮子装上,领着自己到川底村庙会上去卖。一共卖了4块钱,总算有了进一中吃饭的底垫。装着那4块老大的钱,饥呀渴呀累呀什么都不觉了。在回家的十来里路上就没好好走一步,全是蹦跳着回来的。高兴死了啊!你说,那叫甚?

“靠着母亲喂鸡,靠着自己节俭,从艰辛拮据的学校生活,走上毕业分配的第一站——大南山煤矿,这是我人生天壤之别的变化。那年腊月,我穿着矿上发的工作衣,坐着矿上的汽车,把过年分的煤炭、大米、白面、猪肉带回家时,大半个村的人都过来瞧稀罕,许多老人大发感慨:赵家寡妇老婆子受死受活,总算熬出来了,可要享享福了。那天晚上,母亲高兴得哭了大半夜,我的心就跟着母亲的哭泣激动了大半夜。你说,那叫甚?

“后来……”保忠正欲接着往下说,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于是就抢过他的话说,“后来,你就踏着艰苦朴实的步子,兢兢业业地往前走。听说你几乎就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总是那么风风火火、乐乐观观。是不觉得辛苦,还是不在乎辛苦,或者说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

“当然不是。谁也知道,只要干工作,就不会不辛苦,就不会不遇作难事。只不过是在往前走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坑坑坎坎,只要一想到小时候受过的那些苦,作过的那些难,就什么都不在乎了。每闯过一道艰难困苦的难关,每越过一处步履维艰的坑坎,随之而来的就是幸福……”见他越说越动情,越说越感奋,我生怕他的眼泪抑制不住,溢出来不得劲儿,就赶忙岔开了他的话,说,“你这个年轻人啊,用当今流行的话说就是有点‘另类’。你用提问式的好几个‘那叫甚’,把什么是幸福这个抽象问题回答得如此具体明确,如此别有见地,我向你探讨这个话题,显然是多余的了。”

保忠说:“不,这是个重要的话题。什么是幸福?很难用一句话做恰当的定义。要我说,我经历的那各种艰辛之后的感受,就都是幸福。所以,我活了这么大,小时候不说了,就从煤矿当技术员到二轻局写材料,到煤炭局当干事,到县政府办当秘书,到环保局当副局长,到店上当镇长、书记,再回到县上当农业局局长、农委主任,整整30年了,可以说一贯是与幸福为伴的。为什么?因为有过痛苦。没有痛苦就无所谓幸福。人生没有痛苦,就等于一张白纸。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幸福就给了我感恩社会的愿心,给了我面对繁难的乐观,给了我工作争先的推力。所以每当我取得一些成绩,或得到什么表彰,心里的成就感就会转化成一种浓重的幸福,就会生发新的动力,继续争先前行。”

听着保忠如此泛论,我只有点头的份儿。然而我觉得我似乎并没探到他的内心世界的实底,于是便不管话入耳不入耳,向他说,“有人说你好出风头,好争第一,难道真是不图名气、前程,而是图得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幸福感受?这话谁相信!”

“我自己相信就够了。”保忠轻松地笑道,“现在的人谁不想争第一?哪个不求上进?只是真正的想法有别,内在的目的不同而已。如果一个人掂起来是一圪堆,放下是一卜滩,干事不想争先,只想着怎样幸福,那幸福从何而来?又何谈幸福感受?”

“好!你这个年轻人原来有这样深重的传统观念。”我有些激动了,“难怪县委党校叫你去给新提拔的科级干部讲课。”

保忠说:“传统观念不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也不能全都丢掉。丢掉了,就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否定,就意味着背叛。可要没边没沿无根无底地追求所谓幸福,必然会滋生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杂念,那就太可怕了。”……

话越扯越远,再扯下去真要海阔天空了。正不知怎样结束交谈时,保忠的手机响了。他起身到一旁接罢电话,返过来说:“不好意思,今天就聊到这里吧。一位老领导叫我有个事,我得过去一下。”我起身告辞时,下意识地问道,“你工作头绪这样多,忙得风风火火,还顾得和老领导们接触?”保忠感慨道:“正是因为工作头绪多,才离不得老领导。他们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参谋。我做的工作大多是在他们指导下进行的。所取得的成就也好,成绩也好,都是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上得来的。在店上镇,我是李国强书记的学生。来到农业局、农委,老局长马书勤、赵德芳是我的老师。那些老技术员、老职工都是我的顾问。我永远忘不了他们给我的教导与支持。”

好个赵保忠!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尊重前任领导和老同志,能以此影响自己的同事与下级,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智慧,就是一种气度,就是一种能力。难怪他的工作干得顺当,干得成效斐然!

要告辞了,总觉得这次对保忠的探底还有好些不到位处,只好再找机会了。但心中忽然冒出的一个问题,却使我不得不来个回头看。我四下环顾,但见两边墙壁上挨次挂着各式各样的锦旗、奖匾:“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长治市粮食生产先进县”,“长治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先进县”,“长治市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壶关县创先争优先进单位”……我虽没细数,但约莫怎也有50多个。同时还有老百姓送给他个人的锦旗,旗面上分别题写“服务三农送温暖,办事到家为人民”,“冒风寒下乡抗灾,为百姓降低损失”……由此及彼我不禁就向保忠说,“集体荣誉这么多,你作为领军者,个人的闪光标记也一定不少,还有哪些?得让我观赏观赏。”保忠顿了顿,拉开书柜,腼腆地说,“在这里塞着,也没个甚。”我将那证书翻了翻,有“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长治市筑路功臣”,“长治市优秀共产党员”……十来个本子大小有别、名堂不同,但那红灿灿金晃晃的光华,都给保忠质朴的本色印染了亮点。临出门时,职业习惯促使我厚颜向保忠提出了一个极宜拨动人的敏感神经的问题:“咱实话实道,如今的干部政策谁都明白。赤兔马也好,千里驹也好,任你再能扑腾,反正到时候都得放归南山。所以就难免有支吾将就、虚与应酬之类的现象,可你还蹬着脚跟实打实地干,你觉得你……”

“这无所谓。”保忠莞尔一笑说,“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我就快升入‘大二’了,离毕业没多远了。到时候一镰割下去,谷子、莠子都得离地。那是无需去想的事。我想的是,‘毕业’之前不仅要照样发力,而且要步步加力,直到最后一站也不会放慢脚步。别的什么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所有关爱过自己的人,对得起培养教育自己的领导和帮扶过自己的朋友,对得起自己的人格,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管到什么时候,只要心中无愧,胸怀坦然,精神充实,不虚此生,就足够了。”……

听此言,不禁使我想起了去年春天应原县长、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诗人、文友刘德宝之邀,与保忠小聚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假日,但也是春季诸般农活正忙、护林防火关键之际,那天保忠特意自己驾车,拉着老上司在全县主要地段视察了一圈,回来叫我小聚时,刘君对我说,“保忠其人啊,真是个工作狂,可就没见他说过个人前程之类的事。所以我在赠他的一本书上签了这样八个字:‘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是的,保忠爱岗敬业,工作激情如火,思想境界不俗,可写一本颇具可读性的书。想来这书他自己会以独到的笔触来书写的。

也是巧了,这次交谈后不久,3月30日的《长治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刘婷婷写的通讯,标题叫《赵保忠:一腔热忱为百姓》。3500多文字,加7幅彩色照片,满满排了一整版。这满满的一整版,铺展着十年九旱的壶关大地现代农业的蒸蒸日上,陈述着壶关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坚实步子,呈现着新型农民喜获丰登的欢欣鼓舞,显示着壶关人在干旱田野的底本上,以科学创新之笔书写丰登的伟大创举!

2012年7月

同类推荐
  •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资深旅日作家俞天任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 我的书(8):插翅的想象

    我的书(8):插翅的想象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8),汇集童话主题图书的作者访谈,包括《小王子》何超等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艺术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艺术

    哈罗德·品特为当代英国戏剧的旗帜性人物,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戏剧家。他的作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热演于英国戏剧舞台之上,直至今日。同时,这些作品也成为了许多其他国家、地区剧院的经典演出剧目。品特的独特魅力在于他作品的丰富性和隐晦性。该书探讨了哈罗德·品特戏剧的艺术特点,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品特戏剧的结构,语言,人物设置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无论是涉及的主题,人物的类型,或是语言的风格等,都有独到新奇的一面。通过阅读此书,希望品特在国内能被更多人了解,有更多品特作品在中国的舞台上被演绎。
  • 沧桑十年

    沧桑十年

    本书作者是著名作家,书稿内容主要反映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所经历的一些往事。
  • 匿名区1+1系列(全集)

    匿名区1+1系列(全集)

    精选自中文互联网平台九年来扣人心弦的匿名故事,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世间冷暖,有逆境成长,精心打造或温暖、或治愈、或遗憾、或励志、或感人、或幽默、或启迪的“复合味”情感故事。为什么匿名的故事更好看?遗憾事乃世间常有,难为情是世间常态,这样多重复杂的情绪,既动人,又有回甘。我多羡慕他们,如果可以一条路走到头,谁想翻山越岭?谁不想多懵懂几年,还可以被称为孩子,还有资格犯错,还有机会被原谅,更不要说有大把的机会。但我们不行,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热门推荐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凯始爱上夏天

    凯始爱上夏天

    清晨的阳光是美好的,就如同我们的青春一般,有时是暖暖的,有时是炙热的,但是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一年,她遇见了他,认识了他,熟悉了他,直到爱上他。“爱情中最大的过错是错过,还好我们相遇了”她一直庆幸着他和她没有错过。夏天的风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薄荷味,她知道,他一直在她身边,从未离去……
  • 通房丫头

    通房丫头

    成亲当天,她被扔了出去。在她最无助的时候,他来了。她以为可以找到温暖的怀抱了。他夺去了她的处子之身。却没料到……他说,“你只是我的通房丫头,只不过因为你是个雏儿,所以我对你还有点兴趣。”这么决绝。从天堂掉到地狱。
  • 人类之微型时代

    人类之微型时代

    一觉醒来,陈坤的世界观彻底被摧毁颠覆了。(按照以前标准算的话)篮球大的苍蝇,婴儿拳头大的蚂蚁,珠峰一样高参的大象....这是一场人类和一切生物的洗礼,这个世界将与众不同。有时候绝望往往是曾经一直梦寐以求的开始——陈坤
  • 装甲构造

    装甲构造

    好吧,其实简单讲,就是呆萌呆萌的主角因为意外被异星产物砸到异界的故事。PS:这一本科幻文哟,科幻啊~~,顺便一提,这是一本不会完本的小说,基本上作者君不死,更新不止吧!
  • 水木亦舟:爱豆有毒会上瘾

    水木亦舟:爱豆有毒会上瘾

    沐一一第一次遇见苏亦舟的时候,那是在高三的时候。按照沐一一自己的话来说,苏亦舟是长得贼好看的,无人能比,未来一定会成为大明星的,所以我要做他第一个粉丝。木一一第一次表白:苏亦舟拒绝了:他说道:“我志不在江洲。”在遇见,沐一一已是知名小说网站白金大神,而苏亦舟是不温不火的三四线男演员。沐一一再次表白,苏易舟又拒绝了,他说道:“我现在以事业为重。。。”....沐一一:“别人都说女追男隔层纱,而我追他隔着整个世界,为什么这么难呢。”闫妮妮:“因为你追星啊,你不是隔着整个世界,而是隔着一个屏幕,压根就不在一个世界。”
  • 侍寝胖妃:压垮你的床

    侍寝胖妃:压垮你的床

    “胖妞胖妞?哼!再叫我胖妞,我就……用我无敌的身体压扁你们!”她——雪倾城,身为公子的侍妾,居然连见上公子一面都难,悲催到极致!“这是什么东东?血人?啊?不要压我啊!”她还没有看清楚,已经被他一个纵身压过来,两人一起滚下山去。谁说胖没有好处的,亏她这一身肥嘟嘟的肉肉,不然早就摔个稀巴烂了。咦,这帅哥好帅啊,可惜了,不说话,应该是个哑巴,叫什么名字?只见他大笔一挥,潇洒的在桌子上竖着写了三个字——林蛋大?还林大蛋呢!嘻嘻!原来都不是,是楚中天呀!这家伙貌似很有钱呀!还有那么多妃子,难道他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拯救幽幽妹

    拯救幽幽妹

    职业生涯坎坷无比的一流AD选手秦崇奉穿越了。新的世界里,他认识的知名选手在这个世界都变成了可爱的少女!无论是背叛过他的队友,还是他忠诚的历任辅助,亦或是他的师傅和前辈,连LOL所有世界赛事都拿过冠军的传奇选手也变成了美艳不可方物的少女!美少女犯错,上帝也会微笑。秦崇奉决定原谅这些人,前提是…...(笑)
  • 吃货饶命

    吃货饶命

    阿彪:“小北,这有一块顶级矿石。”小北:“是吗?让我先尝尝”阿彪:“小北,我刚淘了一把顶级武器”小北:“我帮你看看硬度”嘎嘣,嘎嘣。阿彪:“小北,这些可都是宝物,你怎么能吃呢?”小北:“宝物?我的眼里只有食物”且看一个吃货如何在大千世界靠一张停不下来的嘴,掀起的腥风血雨还有啼笑皆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