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6900000022

第22章 大禹谟(2)

[疏]“禹曰”至“乃功”正义曰:禹因益言,又献谋於帝曰“呜呼!帝当念之哉!”言:“所谓德者惟是善於政也。政之所为,在於养民。养民者,使水火金木土穀此六事惟当修治之。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修和六府三事,九者皆就有功,九功惟使皆有次叙,九事次叙惟使皆可歌乐,此乃德之所致。是德能为善政之道,终当不得怠惰。但人虽为善,或寡令终,故当戒敕之念用美道,使民慕美道行善。又督察之用威罚。”言其不善当获罪。“劝勉之以九歌之辞。但人君善政,先致九歌成辞自劝勉也。用此事,使此善政勿有败坏之时”。劝帝使长为善也。帝答禹曰:“汝之所言为然。汝治水土,使地平天成,六府三事信皆治理,万代长所恃赖,是汝之功也。”归功于禹,明群臣不及。传“叹而”至“怀之”正义曰:“於”,叹辞。叹而言“念”,自重其言,欲使帝念之。此史以类相从,共为篇耳。非是一时之事,不使念益言也。禹谋以九功为重,知“重其言”者,九功之言也。传“言养”至“六府”正义曰:下文帝言“六府”即此经六物也。六者民之所资,民非此不生,故言“养民之本在先修六府”也。“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襄二十七年《左传》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即是水火金木土,民用此自资也。彼惟五材,此兼以穀为六府者,穀之於民尢急,穀是土之所生,故於土下言之也。此言五行,与《洪范》之次不同者,《洪范》以生数为次,此以相刻为次,便文耳。六府是民之急,先有六府乃可施教,故先言“六府”,后言“三事”也。传“止德”至“善政”正义曰:“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故所以率下人。“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为縻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为民兴利除害,使不匮乏,故所以阜财。“阜财”谓财丰大也。“厚生”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三者和”谓德行正、财用利、生资厚。立君所以养民,人君若能如此,则为君之道备矣。故谓“善政”,结上“德惟善政”之言。此三者之次,人君自正乃能正下,故以“正德”为先;利用然后厚生,故后言“厚生”。“厚生”谓财用足,礼让行也。传“言六”至“之致”正义曰:上六下三,即是“六府三事”,此总云“九功”,知六府三事之功为九功。“惟叙”者,即上“惟修”、“惟和”为次序。事皆有叙,民必歌乐君德,故九叙皆可歌乐,乃人君德政之致也。言下民必有歌乐,乃为善政之验,所谓和乐兴而颂声作也。传“休美”至“而已”正义曰:“休,美”,《释诂》文。又云:“董,督,正也。”是“董”为督也。此“戒之”、“董之”、“劝之”皆谓人君自戒劝,欲使善政勿坏,在此三事而已。文七年《左传》云,晋卻缺言於赵宣子,引此一经,乃言:“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言“九功之德皆可歌”者,若水能灌溉,火能烹饪,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穀能养育,古之歌咏各述其功,犹如汉魏已来乐府之歌事,歌其功用,是旧有成辞。人君修治六府以自劝勉,使民歌咏之,三事亦然。传“水土”至“不及”正义曰:《释诂》云:“平,成也。”是“平”、“成”义同,天、地文异而分之耳。天之不成,由地之不平,故先言“地平”,本之於地以及天也。禹平水土,故“水土治曰平”。五行之神,佐天治物,系之於天,故“五行叙曰成”。《洪范》云“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彝伦攸斁”,禹治洪水,“彝伦攸叙”,是禹命五行叙也。帝因禹陈九功而叹美之,指言是汝之功,明众臣不及。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言己年老,厌倦万机,汝不懈怠於位,称总我众,欲使摄。格,庚白反。朕,直锦反。耄,莫报反。倦,其卷反。颐,以之反。厌,於艳反。解,于卖反。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迈,行。种,布。降,下。怀,归也。言己无德,民所不能依。皋陶布行其德,下治於民,民归服之。种,章用反。降,江巷反。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兹,此。释,废也。念此人在此功,废此人在此罪。言不可诬。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名言此事,必在此义;信出此心,亦在此义。言皋陶之德以义为主,所宜念之。

[疏]“帝曰格”至“念功”正义曰:此舜言。将禅禹帝,呼禹曰:“来,汝禹。我居帝位已三十有三载,在耄、期之间,厌倦於勤劳。汝惟在官不懈怠,可代我居帝位,总领我众。”禹让之曰:“我德实无所能,民必不依就我也。”言己不堪总众也。“皋陶行布於德,德乃下洽於民,众皆归服之,可令皋陶摄也。我所言者,帝当念之哉!凡念爱此人,在此功劳,知有功乃用之。释废此人,在此罪衅,知有罪乃废之”。言进人退人不可诬也。“名目言谈此事,必在此事之义而名言之。若信实出见此心,必在此心之义而出见之”。言己名言其口,出见其心,以举皋陶,皆在此义,不有虚妄。“帝当念录其功以禅之”。言皋陶堪摄位也。传“八十”至“使摄”正义曰:“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曲礼》文也。如《舜典》之传,计舜年六十三即政,至今九十五矣。年在耄、期之间,故并言之。郑云:“期,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之道而已。”孔意当然。传“迈行”至“服之”正义曰:“迈,行”、“降,下”,《释言》文。又云:“怀,来也。”来亦归也。种物必布於地,故为布也。传“兹此”至“可诬”正义曰:“兹,此”,《释诂》文。“释”为舍义,故为废也。禹之此意,欲令帝念皋陶。下云“惟帝念功”,“念”是念功,知“废”是废罪,言念、废心依其实,不可诬罔也。传“名言”至“念之”正义曰:“名言”谓己发於口,“信出”谓始发於心,皆据欲举皋陶,必先念虑於心,而后宣之於口。先言“名言”者,己对帝让皋陶,即是名言之事,故先言其意。然后本其心,故后言“信出”。“以义为主”者,言己让皋陶,事非虚妄,以义为尚。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于予正。或,有也。无有****正。言顺命。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弼,辅。期,当也。叹其能以刑辅教,当於治体。治音稚。当,丁浪反,又如字。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虽或行刑,以杀止杀,终无犯者。刑期於无所刑,民皆命於大中之道,是汝之功,勉之。懋音茂。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愆,过也。善则归君,人臣之义。愆音牵。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嗣亦世,俱谓子。延,及也。父子罪不相及,而及其赏。道德之政。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宥音又。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辜,罪。经,常。司,主也。皋陶因帝勉己,遂称帝之德,所以明民不犯上也。宁失不常之罪,不枉不辜之善,仁爱之道。辜音孤。好,呼报反。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使我从心所欲而政以治,民动顺上命,若草应风,是汝能明刑之美。

[疏]“帝曰皋陶”至“之休”正义曰:帝以禹让皋陶,故述而美之。帝呼之曰:“皋陶,惟此群臣众庶,皆无敢有干犯我正道者。由汝作士官,明晓於五刑,以辅成五教,当於我之治体。用刑期於无刑,以杀止杀,使民合於中正之道,令人每事得中,是汝之功,当勉之哉!”皋陶以帝美己,归美於君曰:“民合於中者,由帝德纯善,无有过失,临臣下以简易,御众庶以优宽。罚人不及后嗣,赏人延於来世。宥过失者无大,虽大亦有之。刑其故犯者无小,虽小必刑之。罪有疑者,虽重,从轻罪之。功有疑者,虽轻,从重赏之。与其杀不辜非罪之人,宁失不经不常之罪。以等枉杀无罪,宁妄免有罪也。由是故帝之好生之德,下洽於民心,民服帝德如此,故用是不犯於有司。”言民之无刑非已力也。帝又述之曰:“使我从心所欲而为政,以大治四方之民,从我化如风之动草,惟汝用刑之美。”言己知其有功也。传“弼辅”至“治体”正义曰:《书传》称“左辅右弼”,是“弼”亦辅也。期要是相当之言,故为当也。传言“当於治体”,言皋陶用刑,轻重得中,於治体与正相当也。传“虽或”至“勉之”正义曰:言皋陶或行刑,乃是以杀止杀。为罪必将被刑,民终无犯者。要使人无犯法,是期於无所用刑,刑无所用。此“期”为限,与前经“期”义别,而《论语》所谓“胜残去杀”矣。“民皆合於大中”,言举动每事得中,不犯法宪,是“合大中”即《洪范》所谓“皇极”是也。传“愆过”至“之义”正义曰:“愆,过”,《释言》文。《坊记》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作忠。”是善则称君,人君之义也。“临下”据其在上,“御众”斥其治民,简易、宽大,亦不异也。《论语》云:“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是临下宜以简也。又曰:“宽则得众。”“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是御众宜以宽也。传“嗣亦”至“及也”正义曰:“嗣”谓继父,“世”谓后胤,故“俱谓子”也。“延”训长,以长及物,故“延”为及也。传“辜罪”至“之道”正义曰:“辜,罪”,《释诂》文。“经,常”,“司,主”,常训也。皋陶因帝勉己,遂称帝之德。所以明民不犯上者,自由帝化使然,非己力也。“不常之罪”者,谓罪大,非寻常小罪也。枉杀无罪,妄免有罪,二者皆失,必不得民心。宁妄免大罪,不枉杀无罪,以好生之心故也。大罪尚赦,小罪可知。欲极言不可枉杀不辜,宁放有罪故也,故言非常大罪以对之耳。“宁失不经”与“杀不辜”相对,故为放赦罪人,原帝之意,等杀无罪,宁放有罪。传言帝德之善,宁失有罪,不枉杀无罪,是仁爱之道。各为文势,故经传倒也。“治”谓沾渍优渥,洽於民心,言润泽多也。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水性流下,故曰下水。儆,戒也。能成声教之信,成治水之功,言禹最贤,重美之。儆,居领反。重,直用反。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满谓盈实。假,大也。言禹恶衣薄食,卑其宫室,而尽力为民,执心谦冲,不自盈大。假,工雅反。尽,津忍反。为,于伪反。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自贤曰矜,自功曰伐。言禹推善让人而不失其能,不有其劳而不失其功,所以能绝众人。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丕,大也。历数谓天道。元,大也;大君,天子。舜善禹有治水之大功,言天道在汝身,汝终当升为天子。丕,普悲反。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无考无信验,不询专独,终必无成,故戒勿听用。听,徐天定反。可爱非君?可畏非民?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民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民叛之,故可畏。言众戴君以自存,君恃众以守国,相须而立。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有位,天子位。可原谓道德之美。困穷谓天民之无告者。言为天子勤此三者,则天之禄籍长终汝身。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好谓赏善,戎谓伐恶。言口荣辱之主,虑而宣之,成於一也。出如字,徐尺遂反。好如字,徐许到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魔鬼男友,求放过!

    魔鬼男友,求放过!

    问:堂堂总裁是个小奶狗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凌玖久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经历这样一个坎……难道总裁不应该是那种高冷霸气腹黑的吗……偶然的一次聚会遇见他之后似乎什么都变了。“苏太太,还想跑去哪?”“苏太太,你喜欢我哪一点?”凌玖久看着自己面前放大的俊美脸颊,突然萌生出了“想要一巴掌呼死他”的冲动。“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自从遇见彼此。他温暖了她的岁月,她装点了他的年华。
  • 默默地路过你的全世界

    默默地路过你的全世界

    心花为他开,却又为他凋谢,默默的路过他的全世界。
  • 替身巫女:废柴鱼儿要逆天

    替身巫女:废柴鱼儿要逆天

    “世界……我要成为你的新娘!”小鱼儿在对世界一见钟情之后,在心里暗暗的许下了愿望。“啧,你说你这人已经活的够艰难的了,干嘛还要选择地狱模式呢?”良夏一面嗑着瓜子,一面漫不经心的说道。【本文并非灵异向,请各位放心】
  • 九阙神羽

    九阙神羽

    【文章大改】玄宇大陆,正义为道,强者为尊。小小少女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站在了大陆的巅峰,天花乱坠的赞美之词数不胜数,五日不到,不计其数的骂名接踵而至。阙羽:“小魔头,他们容不下你,那我也容不下他们了,不如我们联手,将他们一一铲除!”阙尘:“好”
  • 创世神脉

    创世神脉

    所世今生半生叹,血脉今生同相连。同脉之人皆被灭,所幸留一嫩芽生。崛起之日万人挡,他欲毁世又创世。他,掌握着众人之生,他,又掌握众人之死,他若生,众人可活,他若死,众星皆灭,为报万世之仇,孤独的少年降临在这个充满无尽斗争的武道之界,开始了他漫长而又艰辛的复仇创世之路,残遭灭绝的一脉,在他手是又是否的重现昔日的光辉,让我们拭目以待。
  • 故事营销(上)

    故事营销(上)

    曾经有人说:现代企业要突破销售的瓶颈,必须先突破市场这一块巨大的坚冰。因为长期的千篇一律的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已经使所有消费者感到麻木,甚至是回避。在这样一种毫无新意的营销理念下,要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只是企业界与营销人员的美好梦想而已。如何破冰?这样一个问题无疑是所有企业和营销人最关注的话题。事实上,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做不好的营销。
  • 猫猫不是妖

    猫猫不是妖

    你可知九命么?相传,曾犯十恶之罪的人如若有幸会被选中成为九命。九命,是罚,亦是恩。九命者,一世九命,却也比常人更易丧命,常尝死之苦痛,更者,需如此受十世人世生老病死、爱恨别离,世世悲惨,生生孤苦,此乃天罚。天恩者,十世之后天惩结束,可脱离苦海,如常人一般投胎转世,不受无尽炼狱折磨。
  • 超次元世界中的赛亚人

    超次元世界中的赛亚人

    在频死状态获得赛亚人血脉,无敌了,无敌了……
  • 小白老婆我的饭呢

    小白老婆我的饭呢

    早已经习惯了夏白荷带午餐的顾东辰终于在下午快上班的时候等来了两手空空的夏白荷。顾东辰终于怒了。“夏白荷,我的午餐呢?”顾东辰冷冷的问。“咦,你还没去吃午餐?我今天去相亲,所以没带多余的饭菜。再说,我又不是你的谁,没义务天天为你服务。”夏白荷表示自己很无辜。顾东辰饥肠辘辘,咬牙切齿的想总有一天要让夏白荷心甘情愿。多年以后,顾东辰满脸温柔,“小白老婆,我的饭呢?”夏白荷冷冷的回:“我不是你老婆,也没有你的饭。”顾东辰指着满桌美食,“那这些是给谁吃的?”夏白荷顺口胡诌:“给狗吃的。”顾东辰看了一眼惊呆在现场的两萌娃,淡然的说:“原来老婆还记得我属狗,还给我生了两只狗儿。”夏白荷......
  • 将军威武:前方有情敌

    将军威武:前方有情敌

    天元十年南蛮国大举进攻天元国,天元大将穆奕三奉旨讨伐南蛮。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天元国和南蛮国的最后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禀报穆将军!派出去的斥候带回了南蛮的最新消息!”大涨外面的守卫士兵走进大帐,跪下对着穆奕三恭敬地说道!“让他进来回禀。”穆奕三看着军事地图,左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关口,指腹不停地摩擦着。“是!”守卫士兵走了出去。“禀报!将军,前方有情敌!”听到这句话,穆奕三抬起头,看着眼前满脸带着泥土,看不清面貌的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