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5100000047

第47章 移民村长成了“末代皇帝”(1)

大约是上午10点半钟,我走进省政府移民办刘主任的办公室,这时,他正在开一个小会,两个副主任和规划处长、安置处长都坐在那里,见我进来,刘主任说,咱们的会小休一下,我先跟焦市长说话。

每次到省移民办(以下简称),刘主任总是破例接待,他知道,眼下济源移民任务压头,工程进度是以倒计时计算的,不敢有丝毫怠慢,特别是我果敢的做出对规划的变更决策,用刘主任和省移民办其他领导的话说,这项变更为济源的移民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了规划中潜伏的隐患,为使这项变更得到更好的落实,国家计委又特为济源追加了300多万元的安置资金,我正是找刘主任说这笔资金尽快落实的事宜。由于前段时间的合作十分默契,特别是对济源市9000人出市安置变更为留市安置的大事上,我感激刘主任鼎力的支持,他感谢我为了工作,敢以铤而走险的作为。从那件事以后,我们之间已是无话不谈了。

当我与刘主任正在交谈时,突然得悉,市政府大门被五里沟村的100多个农民围堵了。怎么搞的,我已计划明天下五里沟村现场办公,就等不及了,又来堵门。我告诉政府办公室,通知下冶乡的书记和乡长,叫他们把人领走,有什么问题留下几名代表到政府说事。接过电话,我对刘主任说,得马上回去,不然,怕老百姓继续围堵政府,弄得乱哄哄的,影响很不好。其实,五里沟的事就是要求七个居民组全部迁移下山,且要整建制安置,他们不同意将村子拆散安置。就这个要求,现在实在达不到了,因为实在找不到成大块的地方了,只能是根据地块大小见缝插针的安置他们。

刘主任说,就是有成块的大片地方,也不一定就要整建制的安置他们。河北省的移民经验是“异地远迁,分散插花”。他们这样的安置方法,一旦搬迁以后,移民就很安定,不会与当地的农民闹矛盾,更不会无事生非。

我琢磨这事,悟出个中的道道。把一个上千人或七八百人的村子拆散了,分成几个部落,再将他们插入异地另外的村庄,在那种格局下,移民当然的成为了少数,自然就不会故意寻事和无事生非,除非遭到不能忍受的欺侮。说话间,时钟已11时了,我说得赶紧回去,刘主任不再挽留,送我走出办公室,说,要不是你急着回去,中午应该聚一聚的。我说,确实是放心不下,那么多人堵住政府大门,要不,我也想趁共进午餐的时间多交流交流呢。

果然不出所料,当我的车开到市政府时,门口依然被围堵得水泄不通,这时时钟正指着午后1时,政府的秘书长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解堵门的农民,乡里的领导也过来了。我下了汽车,向大门口走来,人群里边有人说,焦市长来了!焦市长来了!当我走到了这群人身边,刚刚停下脚步,没有想到,一百多号人齐刷刷地鼓起掌来,边喊道,听焦市长指示——

这种掌声,一点叫我高兴不起来,心想,这群人里是有能人,他的这种策划分明是在争取我,争取我对他们的期望投赞成票,为他们说话。不然,我就太不领情了吧,我挥挥手,意思是别再鼓掌,对大家说,同志们辛苦了,天这么热,我扫一眼一个个汗流满面地在灼热的阳光下站着、坐着、蹲着的农民,又说,大家还没有吃午饭吧,这样吧,你们选出四名代表,到二楼会议室跟我说事,其他的老乡该忙啥忙啥,都跻到这地方,不是太窝工了嘛。

“听焦市长的,我们听焦市长的。”随着这声音,100多号人就撤离出大门口,集中到大门东侧商议一番,四名代表就选出来了,在秘书长带领下进入迎大门口的楼房,其他人自然都散去了,政府大门畅通了。我与四名代表走进二楼会议室。秘书长已把通信员叫来,为每个人端上杯凉白开,没等我开口,四名代表就说,要不是焦市长你来了,我们非把政府的门堵到天黑不拉倒的……

接下来这4个人轮流说了一番,还是早就说过的两个问题,一是五里沟的七个居民组一定得一块下山,不能迁下来一半,留在山上一半,活生生地把五里沟村分成两下;二是五里沟从山上搬迁下来必须整建制地安置,村名不能取消,村干部维持原状,最多只能把居民组调整调整。五里沟是我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村庄,说啥也不能叫它灭在我们这一代后生身上啊!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说,焦市长,你知道村里的人都说俺是啥?说俺是末代皇帝,说老祖宗留下的五里沟江山都毁在俺这末代皇帝身上了,说俺这面相就是个弄不成事的败家子,一脸霉气相,早知道会有今天,说啥也不会选俺这个球货做村委主任!唉,说心里话,俺要知道会有今天这事,就是倒贴钱俺也不当这球村委主任。唉,这事弄得俺在村子里连头都抬不起来。焦市长,这回要是真把五里沟弄散了,俺可一点脸面也没有了,贝青等着老百姓把俺咒死了。说话的人就是五里沟的村委主任。

一个说罢,一个又接上来:

焦市长,咱都拍拍良心口想一想,他大峪乡的东坡村为啥能整建制地搬迁下来?俺五里沟村为啥就不能整建制下来,再拍拍良心口说一说,他们大峪乡的大横岭村的几个居民组为啥都能搬迁下来,俺五里沟为啥要留一半在山上后靠?他大横岭有啥****能耐,是他种的地好?还是他养的畜牲好?实际上,大横岭村的几个在水位线之上的居民组,到底能否作为移民下山,也正在商磋研究,尚未定夺,不知这人从哪里得来的这个信息。

这人的话还言犹未尽,又一个接上了嘴,反正俺五里沟的人这回是铁了心啦,要是不叫俺整建制的全都下来,俺七个居民组就都不下山,等着水库蓄水把俺淹死去球……

对五里沟人给我的面子(他们的100多号人能很快撤离政府大门),我还是很感激的,他们是在午后上班之前就撤离得干干净净了,大多的人返回山上了。这时候,我必须耐着性子,听这四位村代表把话讲完讲透。尽管这些问题对于我已属老生常谈了,但每每烫一次“剩饭”,就有新的感觉,甚而会有不同的认识。五里沟的故事,已经使我发现了农民的精明,其实农民的智商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只要你与他们真正的沟通了,共事了,你才会了解他们。

我记得很清,是1997年的春天,我刚接管移民工作不久,就从不同渠道转来了五里沟的许多材料,材料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五里沟村如何山清水秀、位置优越、且矿藏丰富、土质肥沃又面积辽阔(人均耕地面积1.6亩)。村民们不是种田能手,就是养殖业内行,还有不少商品意识强的农户,资产已超百万元,至于丰富的矿藏为村子带来的经济发展,更是令城里人刮目相看了。

这部分材料写的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目的很明白,既然我们五里沟的自然条件、天然资源及现实生活水准如此之好、之高,国家给予的赔偿当然得与之平衡吧。对小浪底移民工程,国家有明文规定:“移民搬迁的新址,原则上不能低于搬迁前的生活水准。”不能低于原来的生活水准,其实就是要求安置新址要高于原来的生活条件。

材料的第二部分是五里沟人的要求。大致意思是希望安置在本市位于平原的乡村,并尽可能的保持五里沟行政村的整建制。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五里沟人愿意将本村划分为二至三个居民组,分散安置进本市的平原乡镇。材料中特别强调的是:“五里沟人坚决不走远走高飞的路子,坚决不离开故乡济源,坚决不到济源以外的任何地方安家落户。”我记得很清楚,那材料最后写到,我们五里沟人祖祖辈辈就在济源繁衍生息,我们与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我们的亲戚、朋友、乡邻,还有我们的习惯、爱好、风俗,都使我们无法与济源分离割舍,现在的济源市正在高速发展,在前进腾飞,从县级市飞跃成了省辖市,难道成了省辖市的济源就不要我们五里沟了吗?我们热爱故乡、故土,我们坚决不离开美丽富饶的愚公故乡……

为了强调他们对济源的热恋,有几份材料的措词特激烈偏颇,甚至写到,谁要叫他们离开济源,移迁外地,他们就与谁斗到底,誓死不迁……有一幅大标语写到,“宁在济源死,不到外方生!”那是一幅白布黑字的长长横幅被一部分移民扯着,站在市委大门口上访的情景。当时济源移民规划方案有9000人出市安置,五里沟人大概揣测,他们就是这倒霉迁往异地的9000人中的村子,所以就与一些村民联手反复持续地上访。那时候,只要能不离开济源,即使将五里沟分散安置,也不是不可以的,有他们书写的材料为证。

如今,9000人出市安置的方案改变了,他们可以放心了,不用再为出市担忧,就开始新的计划,坚决整建制地搬迁安置。这叫什么?这就是“得寸进尺”。

细想想,得寸进尺有何不对,人嘛,都是往高处走,往好处努力的,既然已经得到了寸,当然向更高的目标——尺进军了。这也是五里沟人的聪明之处。倘若在1997年他们就提出诸多苛刻的条件,也许他们连寸也得不到的。

面对精明的五里沟人,我不想道出,你们曾经同意过分散安置的,何以如今又要整建制呢?我想如果这样直白的质问他们,效果不会好的。况且,也显得政府太小家子气,政府应该宽容一点,应该允许人家有点反复。我还在想,如果真得能弄出一块大点的宅基地,叫他们整建制下来,搬迁肯定会顺一点。不管怎么着,当下我先不能表态,先把他们劝说回去,日后专门研究他们的问题,待拿出一个完整的可行性方案时,再说。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为济源的9000个移民由出市变更为本市安置所做的工作,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资本,一种为做这些移民思想工作的资本。我很有信心,有信心做通他们的工作,当然这要费大力气。

这次对话,一下子对了三个多钟头,直到下午五点多钟,五里沟的四名代表方离开了政府。

五里沟的确使我遇上了新的难题,难的是他们的七个居民组,真正会被水淹没的地方是四个居民组,另外三个居民组则在水库水位线之上。也就是说,即使小浪底工程完工,水库蓄水之后,这三个居民组的房舍、耕地、依然如故。可是,虽然这三个居民组未被水淹,他们的生存条件却有了改变。其中之一是他们下山的路没有了,被水淹了,若要出村,就得从山上迂回绕道,盘旋曲折地走出去;其二是先前村里的小学没有了,因为那小学校在低处,被蓄水淹没了,娃儿们再上学,就得往远处的外村学校就读;其三是买东西、看病都不如原来方便了;还有其四其五……

村民们要求,不能把他们这三个居民组撂在山上,他们要随另外四个居民组一道下山去,这也是村支书和村委主任的强烈要求。想一想,一个村庄,虽然很小,其实也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小国里的庶民少了,小国里的“国王”还有什么意思?

我和移民局长与下冶乡的头头们来到五里沟,也是想到现场亲身体会体会,了解了解,在水位线以上的三个居民组,到底有没有生活条件。是啊!方圆一带蓄水以后,五里沟大部分地方被淹没在水库里,虽然靠水位线以上的三个居民组未被淹没,他们却再也不像先前的生活状态了,一出家门,面前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原来徒步可到的地方,就得绕道或乘船行驶。将这三个居民组搬迁下来,无疑是有道理的。可是,在对移民调查登记的过程中,这部分人并没有作为移民登记,因为他们的生活场地并没有被淹没,所以也就没有计划这部分人的各项移民资金。如今,要把他们列为移民,首先应争取国家的认可,另外还得在济源市为他们划出生活用地,这是一项任务很重的系统工程,我在斟酌个中的巨大成本和可能性。而像五里沟这样的分散在高高低低的地势中的移民村,并非仅此一家,这样一做,肯定有连锁反应,移民村的相互攀比就接踵而来。实际上,在五里沟之前,大峪乡的大横岭村也存在同样问题,我曾去过那里观察,那些虽没有被淹没的的自然村子,也在强烈要求把他们作为移民村进行操作,他们已预感到,未来的困难和难以“医治的后遗症”。我准备把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省里和国家水利部反映,以争取使他们作为合法移民,能享用国家的各种补偿。其实,大横岭村比五里沟的条件还要恶劣,一旦水库蓄水,那地方确实难以生活,实事求是地讲,当时在我和移民局长的心中,已倾向于他们的要求了。

接下来,五里沟人为实现自己的想法,一直在东奔西走,上下活动。他们找过省级领导和********,省里的领导曾为他们写信说情,********对他们也倍加关心。大约是在三个多月以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把五里沟的并不被水淹没的三个居民组定为移民,争取到了国家应该补偿的各项移民资金。看来,五里沟的七个居民组一道下山安置不成问题了。可是,五里沟人并没有在达到这种目的时而满足,他们要整建制地搬迁安置。

然而,这时候,已不像移民工作刚开始时那样,安置乡土地尚多,无论往哪个地盘安置,都很容易找到连成大片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做出决定,对五里沟的移民进行分散安置。

五里沟村听说要将他们拆散安置,就不下山建房,一家家按兵不动,稳坐“泰山”。在这种情况下,下冶乡向我请示,由乡政府做主,为马上要搬迁的四个居民组建房。本来,政府专门为移民建房的事下过文件,改以往的公建为私建,以避免公建住宅引发的“后遗症”。谁知下冶乡的五里沟竟然与政府顶牛,按兵不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同意下冶乡为五里沟公建房的请示。

五里沟人不下山建房,自有他们的道理,如此分散安置,将四个居民组分别插入了平原乡的四个村子,五里沟的村名也就销声匿迹了,先前的村支书、村委主任和其他村干部,一下子变为了平头村民,所以他们竭力反对,并做着最后的“抵抗”,企图情况会有转机。特别是那个被戏称为末代皇帝的村委主任,眼看“皇位”坐不成了,又失面子又失实惠,他的怨气、怒气更大,就运用浑身解数,拉住一切能拉住的力量,形成一股与政府意旨相抵触的“势力”。

一场新的较量开始了,政府的力量渗透到了一家一户,采用着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微笑地讲着大道理,讲着迁移下去的诸多好处,一方面严肃地警告这些村民,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若是因为五里沟人的迟迟不搬迁,影响了小浪底水库的蓄水进程,到时间别怪政府不客气。

四个居民组此刻似乎已众志成城,百人一心,下山搬迁可以,必须得整建制地下,一定得保留“五里沟”这块村牌,村民众口一词,目标一致。实际上,一家一户的农民并不一心,特别是那些不是村干部,又与村干部没任何瓜葛的村民,他们并不在乎有没有五里沟这块牌子,他们也不在乎谁做村长、谁当支书,甚而有人压根就对村干(部)十分不满意,十分有意见、有看法……

同类推荐
  • 纪忆

    纪忆

    从出走到回归,从回忆到纪念,这并非仅仅是一场与青春和爱情有关的盛宴,而是一代风华正茂的人在这个风华正茂的时代里正在进行着的生活。亲情、爱情,以及心灵的一种矛盾和挣扎,都在人生必经的路上,我们无处逃遁。即便是远走他乡,即便是放纵身体,依然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因为心如果不复曾经的单纯、明澈……
  • 文明

    文明

    《文明》作者是小说家杜哈曼,他知道现实从来不会单纯,不但沉沦中有伟大,惨剧中还有喜剧。人的愚蠢、怪僻、虚荣,以及偶然的播弄,一经他尖刻辛辣的讽刺,在那些惨淡的岁月与悲壮的景色中间,滑稽突梯,宛如群鬼的舞蹈。《文明》所描写的死亡,纵是最丑恶的场面,也有一股圣洁的香味。但这德性并不是死亡的,而是垂死的人类的。就是这圣洁的香味格外激发了生命的意义。《文明》描写死亡,实在是为驳斥死亡,否定死亡。
  • 上海山庄

    上海山庄

    故事发生在上海一幢威尔士山庄式的花园洋房里。亿万富翁林仲权之次子——医生林海宁是一个幸福的男人:他高大帅气、为人厚道、业务精湛、前途无量,妻子柳莺美若天仙、温柔贤惠,女儿林小琳智商奇高、漂亮可爱……然而,他渐渐发现,在令人艳羡的生活里,在妻子的款款柔情里,却处处充满着谎言,充斥着阴谋,宁静之下,却暗流涌动,甚至,他最疼爱的女儿也是阴谋的产物……柳莺的童年非常不幸,她的生父出生于上海滩的名门,家境十分富裕,但他被一场阴谋夺去了全部家产,一病不起,含恨而逝,母亲再嫁后,柳莺又遇到了更大的不幸……从此,她便生活在仇恨里,报复是她生命唯一的主题。
  • 诡异房客

    诡异房客

    四年前一连串复杂离奇的命案,一名精神病人牵涉其中,而他的证词是真是假?左庶四年后接受委托,却被黑暗中的毒藤所缠绕,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深潭之中,一双恶魔的眼睛正在远处注视着他,他究竟能否揭开一具具尸体下的阴谋呢?凶手在密室中布下天罗地网,下一个受害者又将如何死去?当一道道人生哲理的选择题摆在你的面前时,究竟该如何取舍呢?
  • 无限趋近于爱

    无限趋近于爱

    相亲第13次后,“只要有人娶,我就嫁。”齐瞳倔强地站在青春即将干涸的河床上孤注一掷,却有王子问她:“你说过的话,当真?”当命运再次以颠覆的面具在她面前翻云覆雨,她在婚姻的温床前断然做出决定:“我们,离婚吧。”那个契约者却宣称:“谁敢动我的女人!”那么地,不容拒绝……她曾以为,在爱过、错过之后,自己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可是,在他霸道的怀抱中,她如何能够否认,爱,已经无限趋近……
热门推荐
  • 别有韵斋

    别有韵斋

    我给我的书房拟了个名,叫做“别韵斋”。之所以以这为名,是希望我的袅袅之音中,有一缕别样的凡响,证明“我”的存在。我将在这里记录真实的人生,记录我们这个时代中一个普通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所喜、所悲……我想,茫茫人海中,总有几个人会和你同行,总有一些人会和你同感,总有一些人和你同梦,也总有一些人和你同悲同喜……那么,请卸下一天的疲劳,捧一杯清茶,走进别韵斋,且听且看且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并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 亿万毫升泪水

    亿万毫升泪水

    雨佳,你知道么,我真的很爱你......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泪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倾城的日记本上。倾城想不到,自己曾经深爱的女人竟如此背版了自己。当看到女朋友雨佳与那刑刊在床上激烈床战时,倾城崩溃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这两人,一个是自己的心爱女友,一个是所谓的好兄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座奇侠

    星座奇侠

    神创造了星座神也创造了人当神远古的力量逝去星座的封印将被人解开于是,一场关于星座能量的争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展开。超能力,爱情,救世,到底何为第一?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

    相遇是一种缘。在车水马龙的世界里,我们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便是我们前世积攒的一段缘,话说:“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遇见”我们从相逢到相遇再到相知之间历经了太多的故事,渐渐的熟知,我们一起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相伴着走出了一段唯美的路途
  • 那个最恶的崽

    那个最恶的崽

    最恶的崽?当然是5122!也不知道谁家小哥哥可以善良一次,出来收了这个恶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