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72700000005

第5章 变化

古人缀文,最忌复沓。刘勰之论练字也,戒同字相犯,是其事也。欲逃斯病,恒务变文。《左氏传》于同一篇中称举同一人者,名字号谥,错杂不恒,几于令人迷惑,斯为极变化之能事者矣。

一、能动的变化

甲 名词

子 私名

天 人名

(一)

《左传》僖公元年云: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挐。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树达按:季友即公子友也。

(二)

又僖公十年云: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冬,秦伯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树达按:郤芮即上文之冀芮也。

(三)

又僖公十五年云: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

树达按:子金即瑕吕饴甥,其字也。又称吕甥。

(四)

又僖公十七年云: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公许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

树达按:卫共姬即长卫姬,公子无亏即武孟,易牙即雍巫,皆一人二称。

(五)

又僖公二十四年云: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

树达按:子余,赵衰字也。

(六)

又宣公四年云: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慼。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及令尹子文卒,斗般为令尹,子越为司马,贾为工正,谮子扬而杀之。子越为令尹,己为司马。子越又恶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阳而杀之,遂处烝野。将攻王,王以三王之子为质焉,弗受,师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伯棼射王汰辀,鼓跗,著于丁宁;又射汰辀,以贯笠毂。师惧,退。王使巡师曰:“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

树达按:越椒,椒,子越,伯,同一人也,四称。斗般,子扬,同一人也,二称。贾,伯嬴,同一人也,亦二称。

(七)

又襄公六年云: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

树达按:子荡即乐辔也,变称。

(八)

又襄公九年云:冬十月,诸侯伐郑。庚午,季武子、齐崔杼、宋皇郧,从荀罃、士匄,门于□门,卫北宫括、曹人、邾人,从荀偃、韩起,门于师之梁,滕人、薛人,从栾黡、士鲂,门于北门,杞人、郳人,从赵武魏绛斩行栗。甲戌,师于氾。令于诸侯曰:“修器备,盛糇粮,归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围郑,郑人恐,乃行成。中行献子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知武子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人。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诸侯皆不欲战,乃许郑成。

树达按:中行献子即上文之荀偃,知武子即上文之荀罃也。又按: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繁称篇》云:“尝读《左氏春秋》而苦其书人名字不为成法也。夫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此则称于礼文之言,非史文述事之例也。《左氏》则随意杂举而无义例,且名字谥行以外,更及官爵封邑焉。一篇之中,错出互见,苟非注释相传有受授,至今不识为何如人。是以后世史文莫不钻仰《左氏》,而独于此事不复相师也。”按以实用言之,章说诚是矣。然作《左氏传》者意在求美,后人之误解与否,非所计及,其求美之意之切,亦可推见矣。

(九)

金文《公贸鼎》云:叔氏吏(使)安?白(伯),宾□马辔乘,公贸用□休鲜,用乍(作)宝彝。

树达按:与公贸为一人,名□字公贸也。

地 国名

《孟子·梁惠王下篇》云: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句践事吴。

树达按: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三《鬼方昆夷□狁考》云:“据《大雅·绵诗》本文,则太王所事正是混夷。此《诗》自一章至七章皆言太王迁都筑室之事,八章云:“柞□拔矣,行道兑矣,混夷矣,维其喙矣。’亦当言太王定都之后伐木开道,混夷畏其强而惊走也。太王所喙者既为混夷,则前此所事者亦当为混夷。孟子易以獯鬻者,以上文云‘文王事昆夷,’故以异名同实之獯鬻代之,临文之道,不得不尔也。”

人 氏名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云:子我盟诸田于陈宗。

树达按:下文云:“所不杀子者,有如田宗,”彼言田宗,则陈宗为变文明矣。

物 地名

《史记》卷九十五《樊哙传》云: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灌废丘,最。

树达按:《索隐》云:“废丘即槐里也。初言槐里,称其新名,后言功最,是重举,不欲再见其文,故因旧称废丘也。”

丑 公名

(一)

《易·蛊卦》云: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树达按:考即父也。

(二)

《诗·小雅·六月》云: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树达按:言王又言天子,天子即王也。

(三)

《左传》襄公三年云: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午,祁奚子。)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赤,职之子伯华。)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树达按:《正义》云:官位一也,变文相避耳。

(四)

《左传》昭公三年云:晋韩起如齐逆女,公孙虿为少姜之有宠也,以其子更公女而嫁公子。

树达按:公女即公子也,变文耳。

(五)

《左传》昭公十六年云: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

树达按:孔疏云:“贾人即商人也。行曰商,坐曰贾,对文虽别,散则不殊:故商贾并言之。”树达按:此变文以辟复也。

(六)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树达按:杜注云:“经者,道之常。”孔疏云:“此传文于天言常,则地亦常也;于地言义,则天亦义也。复言天地之经,明天地皆有常也。”天有常明之义,地有常利之义也。既言天之经,不可复言地之经,故变文称义。既言则天之明,不可复言则地之性,故变文言因;因之与则,互相通也,正是变文使相避耳。

(七)

《礼记》二十一《杂记下篇》云:升正柩,诸侯,执绋五百人。大夫之丧,其升正柩也,执引者三百人。

树达按:郑注云:“升正柩者,谓将葬朝于祖,正棺于庙也。绋引同耳,庙中曰绋,在涂曰引,互言之。”又按此节文仅二十五字,其变化至多。绋引变文,一也。大夫云“大夫之丧”,而诸侯不云“之丧”,二也。诸侯先云“升正柩”,后言“诸侯”;大夫则先云“大夫之丧”,后云“升正柩”,三也。因叙述先后不同,故大夫云“其升正柩也”而诸侯但云升正柩,四也。“执引”下有“者”字,“执绋”下无之,五也。

(八)

《礼记》二十五《祭统篇》云: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

树达按:郑注云:“纯服亦冕服也,互言之尔。纯以见绘色,冕以着祭服。”

(九)

《周礼·地官·大司徒》云: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树达按:郑注云:壤亦土也,变言耳。

(十)

《穀梁传》隐公元年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也?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

树达按:范注云:“公,君也。上言君,下言公,互辞。”

(十一)

《国语·楚语》云:观射父曰:“天子禘郊之事,王后必自舂其粢;诸侯宗庙之事,夫人必自舂其盛。”

树达按:韦昭注云:“器实曰粢,在器曰盛。”上言粢,下言盛,互其文也。

(十二)

《国策》卷二十六《韩策》云: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

树达按:今兹谓今年也。

(十三)

《国策·赵策》云:赵以七败之余,收破军之弊。

(十四)

《管子·小匡篇》云:戎车待游车之弊,戎士待臣妾之余。

树达按:王念孙云:“弊亦余也。”详见《经义述闻·周礼》。

(十五)

《淮南子·主术篇》云:兵莫憯于志,而莫邪为下;寇莫大于阴阳,而桴鼓为小。

树达按:高注云:寇亦兵也。

(十六)

又云:夫寸生于□,□生于日,日生于形,形生于景,此度之本也;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

树达按:高注云:宗亦本也。

(十七)又《说林篇》云:绦可以为□,不必以□。

树达按:高注云:亦。

(十八)

《汉书》卷三十四《黥布传》云: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

树达按:张晏云:往年与前年同耳,文相避也。

(十九)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史皇孙王夫人传》云:妪(王妪)言:“名妄人,家本涿郡蠡吾平乡,年十四,嫁为同乡王更得妻;更得死,嫁为广望王乃始妇。”

树达按:上言妻,下言妇。

乙 代名词

子 自称

(一)

《书·大诰》云: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树达按:我朕并用。

(二)

又云:予惟往求朕攸济。

树达按:予朕并用。

(三)

又云:越予冲人,不卬自恤。

(四)

又云: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

树达按:上二例予□并用。

(五)

又《仲虺之诰》云: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树达按:予台并用。

(六)

又《盘庚中篇》云: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

树达按:予我并用。

(七)

《诗·邶风·匏有苦叶篇》云: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树达按:我皆吾也。

(八)

《论语》五《公冶长篇》云: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九)

又六《雍也篇》云: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十)

又七《述而篇》云: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十一)

又九《子罕篇》云: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十二)

又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十三)

又十七《阳货篇》云: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十四)

《左传》庄公十年云: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

(十五)

《庄子·齐物论》云:今者吾丧我。

(十六)

《汉书》卷四十九《爰盎传》云:吾与汝兄善,今儿乃毁我。

(十七)

《左传》桓公六年云: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

(十八)

《孟子·公孙丑篇》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十九)

又云: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二十)

《汉书》卷三十九《萧何传》云: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树达按:以上诸例皆吾我并用。

(二十一)

《庄子·秋水篇》云: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树达按:此例予吾并用。

丑 对称

(一)

《书·盘庚上篇》云: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

树达按:汝乃并用。

(二)

《诗·小雅·巷伯篇》云: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树达按:尔女并用。

(三)

《左传》宣公十五年云: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树达按:尔而并用。

(四)

又昭公六年云: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

树达按:女而并用。

(五)

《礼记》三《檀弓上篇》云: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无罪也!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汝何无罪欤!”

树达按:尔汝二字并用。

(六)

《礼记》二十五《祭统篇》云:若纂乃考服。

树达按:注云:“若乃犹女也。”按若乃义同变用。

(七)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传》云:汝知而心左右手背乎?

树达按:汝而变用。

(八)

又卷七十《张仪传》云: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树达按:若而汝并用。

(九)

又卷四十一《越世家》云: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

树达按:而若并用。

寅 他称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云: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

树达按:彼夫变用。

丙 动词

(一)

《诗·小雅·采薇篇》云: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树达按:维与斯皆为也。

(二)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云:赋车籍马。

树达按:孔疏云:“赋与籍俱是税也,税民之财,使备车马,因车马之异,故别为其文。”

(三)

《左传》昭公元年云:赵孟视荫,曰:“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后子出而告人曰:“赵孟将死矣。主民,玩岁而愒日,其与几何!”

树达按:杜注云:“玩愒皆贪也。”

(四)

《左传》昭公四年云:申无宇曰:“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民其居乎?民之不处,其谁堪之?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树达按:“处”与“居”同义,变文以避复耳。

(五)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云: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树达按:迁移变义同。

(六)

《论语》九《子罕篇》云: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树达按:上言曰,下言云,曰云同义。

(七)

《淮南子·原道篇》云: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

树达按:高注云:“化亦变也。”

(八)

又《俶真篇》云:夫疾风□木,而不能拔毛发。

树达按:高注云:“□亦拔也。”

(九)

又《精神篇》云:是故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

树达按:高注云:“袭亦入也。”

(十)

又《道应篇》云:善治国家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

树达按:变易义同。

(十一)

又《说山篇》云:象解其牙,不憎人之利之也;死而弃其招箦,不怨人取之。

树达按:高诱注云:“怨亦憎,变文耳。”树达按:高特于此言变文以起例,知注凡言某亦某者皆变文也。

(十二)

又《说山篇》云:膏之杀鳖,鹊矢中猬。

树达按:高注云:“中亦杀也。”

(十三)

又《说林篇》云:跖越者或以舟,或以车,虽异路,所极一也。

树达按:高注云:“跖,至也。极亦至,互文耳。”

丁 状词

(一)

《仪礼·士冠礼》云: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二)

又云: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

树达按:吉令皆善也。

(三)

《论语》十三《子路篇》云:为君难,为臣不易。

(四)

《淮南子·氾论篇》云:存亡之迹若此其易知也,愚夫蠢妇皆能谕之。

树达按:高注云:“蠢亦愚。”

戊 副词

(一)

《庄子·逍遥游篇》云: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树达按:成玄英疏云:“彷徨,纵任之名;逍遥,自得之称,亦是异言一致,互其文耳。”

己 介词

(一)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树达按:上言训之于,申儆之于;下言训之以,于亦以也,互文耳。

(二)

《大戴礼记·朝事篇》云:礼乐谓之益习,德行谓之益修,天子之命为之益行。

树达按:谓亦为也,互文耳。

(三)

《韩非子·解老篇》云: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

树达按:老子于作以,韩非变文言之。

(四)

《史记》卷百二十五《佞幸传》云: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五)

又卷百二十四《游侠传》云: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六)

《汉书》卷八十一《张禹传》云:上车驾至禹第,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

树达按:以上三例皆以用二字并用,用亦以也。

二、被动的变化

甲 避复

(一)

《易·乾文言》云: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树达按:疏云:“上云进德,下复云进德;上云修业,下变云居业者,以其间有修辞之文,故避其修文而云居业。”树达按: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云:“自汉以来,作文者即有回避假借之法。”据此例,周人记孔子语已然矣。

(二)

《书·尧典》云: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树达按:《孔传》云:“鸟,南方朱鸟七宿也。”《孔疏》云:“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此经举宿,为文不类。春言星鸟,总举七宿;夏言星火,独指房心;虚昴惟举一宿,文不同者,互相通也。”崔适《史记探源》卷二云:“孔疏言小误。若是,则总举七宿,何独于春,自有惟宜于春之故。盖火为十二次之一,若春亦举其一次,乃为鹑火,与三方之一名者不同。虚昴皆七星之中,若春亦举中星,当曰日中星星,二字同文,又与三时星名不类,故曰星鸟,此可见古人修辞之诚。”树达按:崔说甚确,犹未尽也。郑注云:“星鸟,鹑火之方;星火,大火之属。”仲夏为大火之次,既可省称星火,然则鹑火亦可省称。然若省火称鹑,乃与鹑首鹑尾相混;省鹑称火,又与仲夏之星火复重。然则星鸟之文,不惟如崔说避二字之复叠,不称星星,又以避仲夏星火之文,不称星火。古人属辞之精,信可谓惨淡经营矣。

(三)

《诗·商颂·玄鸟篇》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树达按: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卷四云:既云“降而生商”,下自不得云“宅商土芒芒”。易商为殷,文字宜然。按阎说是也。冯景《解舂集》驳阎说,此由冯不知古人修辞术耳。按此章商芒为韵,故知言殷所以避商,故不入能动的变化而入之此。

(四)

《周礼·地官·州长》云: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亦如之。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

树达按:贾疏云:上云岁时,皆谓岁之四时;此云岁时,唯谓岁之二时春秋耳。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者,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二十二云:贾说是也。州社有仲春仲秋两祭,此经不著时者,以下文云春秋会民而射于州序,变文以避重复也。

(五)

《左传》成公十六年云: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树达按:蹲,聚也。札亦甲也,变文耳。《广雅释诂》四云:札,甲也。

(六)

《国策》卷五《秦策》云:商君为孝公平权衡……功已成,遂以车裂。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垦草创邑……勾践终棓而杀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树达按:上文云白起,下文变文言白公者,避下吴起起字重见也。

(七)

《庄子·山木篇》云: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树达按:成玄英疏云:“宋是殷后,孔子在宋及周遂不被用,故称穷也。”树达按:此文本当云穷于宋周,变文言商周者,避上文宋字之复也。

(八)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云: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树达按: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云:“本当是附夫子耳,避上文雷同,改作骥尾。”

(九)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载迁《报任少卿书》云: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树达按:《补注》引王启原云:左丘明作《春秋内外传》,兹举《国语》,避上《春秋》字。

(十)

《后汉书》卷五十七《刘瑜传》云:且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绝其道,则水旱为并。

树达按:王氏《集解》引苏舆云:“并即隔并,隔并见陈忠郎□诸传,避上隔字,因省言并。”

(十一)

《魏志》卷十九《陈思王植传》云: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

树达按:裴松之注云:“秦穆公有赦盗马事,赵则未闻。盖以秦亦赵姓,故互文以避上秦字也。”

又按:赦盗马事见《淮南子》。《史记》卷九十七《陆贾传》云:“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汉书》卷六十三《燕王旦传》云:“赵氏无炊火焉。”赵氏皆指秦言,是陈思所本也。

(十二)

谢灵运《述祖德诗》云:弦高犒晋师,仲连却秦军。

树达按:《日知录》卷二十一云:“弦高所犒者秦师,而改为晋以避下秦字,则舛而陋矣。”树达按:弦高犒师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十三)

刘知几《史通》卷六《叙事篇》云:魏收《代史》,吴均《齐录》,或牢笼一世,或苞举一家。

树达按:魏收著《魏书》,而称《代史》者,避魏字之复也。吴均著《齐春秋》三十卷,见《梁书》卷四十九均本传。

(十四)

杜甫《诸将诗》云: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树达按:《汉武帝故事》云:邺县有一人于市货玉杯,吏疑其御物,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乃茂陵中物也。霍光自呼吏问之,说市人形貌如先帝。《南史》:沈炯为魏所虏,出之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其略云:“甲帐珠帘,一朝零落;茂陵玉碗,遂出人间。”即此事也。按杜用此事,改玉碗为金碗,以避上文玉字耳。

(十五)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云: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至宝元中,则曰“皇宋通宝。”近世钱文皆著年号,惟此二钱不然者,以年号有“宝”字,文不可重故也。

乙 避嫌

(一)

《书·舜典》云: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树达按:《日知录》卷二云:“月正元日格于文祖之后,而四岳之咨,必称‘舜曰’者,以别于上文之帝也。至其命禹始称帝曰,问答之词已明,则无嫌也。”树达按:文已云帝乃殂落,则“舜曰”即改“帝曰”,宜可无嫌矣,而必以“舜曰”之称,介于前后解释不同两“帝曰”之间,古人属辞之慎密,真可惊也。

(二)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云: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

树达按:《日知录》卷二十三云:樊、郦、绛、灌,三人皆姓,而周勃(绛)独爵,以功臣周姓者多也。汾阴侯昌,隆虑侯宠,魏其侯定,成侯□,高景侯成,博阳侯聚皆周姓。

(三)

又云: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树达按:淮阴侯亦姓韩名信,故避称淮阴侯以别于王韩之韩信。

(四)

《汉书》卷六十六《王?传》云:?昭帝时代车千秋为丞相,封宜春侯。明年,薨,子谭嗣;薨,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莽篡位,宜春氏以外戚宠。

树达按:师古注云:“若云王氏,则与莽族相涉,故以侯号(宜春氏)称之耳。”

(五)

《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云:骏子崇征入为御史大夫。是时,成帝舅安成恭侯夫人放寡居,共养长信宫,坐祝诅下狱。崇奏封事,为放言。

树达按:《外戚恩泽侯表》,安成恭侯乃王崇,适与本传之王崇同姓同名,故班氏特称其爵谥,不著其名,所以避嫌也。

(六)

《汉书》卷九十《酷吏·严延年传》云:延年后复劾大司农田延年持兵干属车,大司农自讼不干属车。事下御史,中丞谴责延年:“何以不移书宫殿门禁止大司农,而令得出入宫?”于是覆劾延年阑内罪人,法至死,延年亡命。

树达按:此文叙严延年劾田延年事,二人同名相混,故下文于严延年则称其名,而于田延年则改称大司农,所以相避也。

丙 避讳

(一)

《左传》昭公八年云:自根牟至于商卫。

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三云:定公名宋,盖昭公事纪于定公之世,讳宋为商也。

(二)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云: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齐。

树达按:此为鲁宗人衅夏对鲁哀公之辞。薛齐皆举国名,宋独不举国名而以商为代者,以哀公父定公名宋,故避之也。本宋林尧叟说。

(三)

《五代会要》云:晋天福六年二月,敕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先等修撰《唐史》,仍令宰臣赵莹监修。开运二年,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纪志列传共二百二十卷,并目录一卷,赐监修宰臣刘昫、修史官张昭、直馆王申等缯彩银币各有差。

树达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六云:“‘前朝李氏书’者,避晋高祖(石敬瑭)嫌名,权易之耳。”

丁 表异

(一)

《周礼·地官·遂人》云: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以乐昏扰甿,以土宜教甿稼穑,以兴锄利甿,以时器劝甿,以疆予任甿,以土均平政。

树达按:郑注云:“变民言甿,异外内也。”贾疏云:“案大司徒小司徒主六乡,皆云民,不言甿,此变民言甿者,直是异外内而已。”树达按:异外内者,六乡在王国百里之内,六遂在王国百里之外也。

(二)

《书·洪范》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树达按:《正义》云:“润下炎上曲直从革,即是水火木金,体有本性;其稼穑以人事为名,非是土之本性。生物是土之本性,其稼穑非土本性也。爰亦曰也,变曰言爰,以见此异也。”

(三)

《诗·豳风·七月》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树达按:《毛传》云:“一之日,周正月;二之日,殷正月,三之日,夏正月。”《日知录》卷五云:“《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四)

《周礼·地官·大司徒》云: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正岁,令于教官。

树达按:郑注云:“正月之吉,周正月朔日也。正岁,夏正月朔日。”贾疏云:“《周礼》凡言正岁者,则夏之建寅正月;直言正月者,则周之建子正月也。”

(五)

《谷梁传》隐公二年云: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

戊 避实

(—)

《汉书》卷四十四《淮南厉王长传》薄昭《谏厉王书》云:昔者周公诛管叔放蔡叔以安周,齐桓杀其弟以反国。

树达按:韦昭云:“子纠,兄也。言弟者,讳也。”树达按:韦言讳者,以文帝是厉王之兄,故不欲言弟杀兄耳,非为齐桓讳也。

(二)

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中云:宋景文与兄元宪少时尝谒杨大年,坐中赋《落花诗》。元宪云:“金谷路尘埋国艳,武陵溪水泛天香。”景文云:“将飘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文公以兄为胜,谓景文小巧,他日富贵亦不迨其兄,且不当更用“落”字也。

(三)

《朱子语类》卷百三十九云:东坡《墨君堂记》只起头不合说破竹字。不然,便似《毛颖传》。

树达按:《毛颖传》不说破笔字。

(四)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云:秦会之丞相卒,魏道弼作参政,委任颇专,且大拜矣。翰苑欲先作白麻,又不能办,假手于士人陈丰。丰以其姓魏,遂以“晋绛和戎”对“郑公论谏”。

树达按:晋大夫魏绛和戎事,见《左传》襄公四年。此云“晋绛”。避实说“魏”字也。

(五)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炼字下语,最是紧要。如咏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又用事如曰“银钩空满”,便是书字了,不必更说书字。“玉箸双垂”便是泪字了,不必更说泪。如“绿云缭绕”隐然髻发;“困便湘竹”分明是簟。正不必分晓,如教初学小儿,说破这是甚物事,方见妙处。

己 谐音

子 协韵

(一)

《易·同人·爻辞》云:九五,同人先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传》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云:同人之先,谓同人之先号咷而后笑也。直者,正也。《说文》:“直,正见也。”《文言》曰:“直其正也。”《曲礼》:“直而勿有。”《郊特牲》:“直祭祝于主。”《郑注》并曰:“直,正也。”以中直也者,以中正也。《讼》象传曰:“讼元吉,以中正也。”《豫》象传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艮》象传曰:“艮其辅,以中正也。”是也。同人九五位居中正,故曰中直。变正言直,以与克为韵耳,其实一也。

(二)

《诗·鄘风·柏舟篇》云: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树达按:《毛传》云:“天谓父也。”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一云:母则直曰母,而父则称之为天,此变文协韵之例也。

(三)

《诗·小雅·蓼萧篇》云: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树达按: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一云:《周易·说卦传》:“离为日。”而虞注于《未济》六五及《夬》彖传并云:“离为光。”于《需》彖辞则曰“离日为光”,是日与光义得相通。此言远国之君朝见于天子,故曰“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并以天子言。不言为龙为日,而曰为龙为光,亦变文以协韵耳。传训龙为宠,则已不得其义矣。

(四)

《诗·大雅·公刘篇》云: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树达按:庐旅与处处义同,语语与言言义同,诗人自有复语耳。以上下文处处言言语语文例推之,正当言庐庐,而言庐旅者,以庐是平音,故改用上声“旅”字,以与“野”“处”“语”协韵耳。音韵学家有疑古无上声者,观此诗知古人确有平上之分矣。

(五)

《左传》哀公九年云:宋公伐郑。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

树达按:《日知录集释》卷二引阎若璩云:“不曰伐齐与宋而变文言姜言商者,取与上文阳兵协韵也。”下文言伐齐则可,敌宋不吉,不用协韵,便直称齐宋本号,则可见矣。

丑 调声

(一)

《晋书》卷九十二《赵至传》至《与嵇茂齐书》云: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梁生适越,登岳长谣。

树达按:《日知录》卷二十一云:“梁鸿本适吴,而以为越者,吴为越所灭也。”今按:顾说是也。此因吴为平音,不谐,故改之耳。

(二)

李白《行路难》诗云: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安足道。

树达按:《史记·李斯传》记:斯受刑时,顾谓其中子曰:“此时欲出上蔡东门牵黄犬,岂可得哉!”此改黄犬为苍鹰,盖亦以谐音耳。顾氏《日知录》云:此及杜诗之金碗病与谢诗同。

(三)

王维《老将行》云:今日垂杨生左肘。

树达按:《庄子·至乐篇》云:“俄而柳生其左肘。”变柳为杨,以叶音也。

(四)

《五代史》卷二十八《李袭吉传》载袭吉为晋王为书论梁云: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树达按:此用石勒语。《晋书·载记·石勒传》记勒语云:“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此改老拳为尊拳,亦调平仄耳。

同类推荐
  • 开封,开封

    开封,开封

    李俊功著《开封,开封》为文鼎中原,河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 朱自清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本书精选了朱自清五十余篇经典散文,不仅有《荷塘月色》《春》等名篇,还收录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柏林》等多篇中外游记。根据不同内容,本书精心划分了四个专辑,这里面有《背影》中他对父亲的爱,有《儿女》中他对子女的爱,有《我是扬州人》中他对家乡深深的爱,等等。不显山露水,却深沉厚重。读他的文章,能充分感受到他的谦虚、诚恳、纯正朴实,浸透在每一个篇章、每一段文字里。
  •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陈世旭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陈世旭的60多篇作品,包括:“森林”、“河谷”、“三清山”、“李白墓碑”、“园博园”、“洞经音乐”、“常山高士”、“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像鱼那样生活”、“学会遗忘”、“文学天地”、“古怪一族”、“自律四戒”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远山朦胧

    远山朦胧

    本书收录了《入世》、《葫芦村往事》、《轻点,隔墙有耳》、《小屋》、《烟忆》、《那颗星……》、《走出大山》、《书的往事》、《丧失》、《旧村》、《少年同窗》、《最后的窖》、《风沙又起》等三十多篇抒情散文,语言凝练、含蓄、质朴、畅达。
  •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选进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鲁迅研究的论文,绝大多数都公开发表过,分为人格篇、作品篇、比较篇、文化篇、研究之研究篇。作者怀着对一个永生的民族魂的敬意,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表达了一个50后不同凡响的鲁迅观。这是一本热爱鲁迅的人必读的书,也是不同时代读者阅读鲁迅应该参考的一本书。
热门推荐
  • 孤狼傲月

    孤狼傲月

    一个孤独的少年的经历一个脱离了狼群的孤狼如何用自己的利齿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混乱王朝
  • 俱灵人

    俱灵人

    天地万物,生而有灵。人猎生灵,剥其灵而养己!……故,养灵之道,谓之杀戮道。
  • 家有某宝

    家有某宝

    一家活宝欢乐多!一加二等于二加一,你爱我等于我爱你。
  • 我的青春期妹妹

    我的青春期妹妹

    刚进入高中的理想生活,却被青春期烦恼,没想到竟然和十年未见的哥哥同居一室,之后……。后来了几个“妹妹”这就是传说中的“后宫?”不用怕这有哥哥在!安心吧!…………
  • 血族——枫之约

    血族——枫之约

    她,是力量被封印的吸血鬼。18岁时,她遇到了那个黑发红眸少年,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印,也就此解开。他,是魔王撒旦,待人永远一张冰山脸,但在那个蓝眸女孩面前,却第一次乱了情绪。“隐儿,1001朵红玫瑰,代表我爱你一生不变。你身后的双生树,代表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不等女孩反应过来,男人便把玫瑰塞到她手里,随后单膝跪下,右手多了一枚钻戒,“这枚钻戒,是我给你的承诺,隐儿,你愿意嫁给我吗?”男人的眼底,是满满的深情与宠溺,他静静地等着。“我愿意!”女孩伸出了手。男人一把抓过女孩的手,将钻戒牢牢套在她的无名指上:“答应了,就不许反悔哦!”
  • 墨染倾城意

    墨染倾城意

    世人皆知昭阳长公主自幼锦衣玉食集万千宠爱与一身,没想到所爱非人,上一世把自己活活作死。重活一世,慕倾城深切感悟到要站到权力巅峰,灭渣男除白莲。权力财富才是王道,管他什么爱情。?江湛挑眉:“那我是什么……” 慕倾城看着如狼似虎的某人:“你?你是我玲珑骰子安红豆,相思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 江承衍遇见慕媛媛,喜媛媛为疾,药石无医,世不遇媛媛,生又无可喜。 【1V1宠文,双洁,高甜】
  • 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刘文东’必须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只有变强了他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过上一个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为了能让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过上完美生活他曾经历‘千辛万苦’但他却从未放弃过那心中最初的梦想。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从这里开始。。。。。
  •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本书为重庆文学院策划的报告文学集。辑录了重庆25位知名作家深入彭水电站工程第一线,记录的当地苗族土家族同胞兄弟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动人颂歌!
  • 重生之国民妖精

    重生之国民妖精

    “这件事情,真的不是我做的!”“不要再想让我信任你!”这些只是陷阱的开始。“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深黑的海底,她成为怨气的化身吞噬贪吃神兽乘黄。“你以后可以在海里呼吸了!”“我竟然变成这副模样,就像妖精转世!”神秘船只,让她找到宝藏。同时,遇到了另一个他……他如骄阳的烈火!她如千年的寒冰!如此极端两人如何相融相助?古集宝典打怪升级,商业运作游刃有余。九死一生后,真像呼之欲出……“伤我杀我欺我之人,待我归来,定要你们付出代价!”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