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9200000011

第11章 忆美人 爱不由己和顺治帝的出家之谜

爱情传说

福临6岁当皇上,7岁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铁骑的护卫下入关统一了天下,之后长期在多尔衮和生母孝庄太后的管教之下生活。虽然只是个小孩子就当了天下之主,但福临的生活并不如意。

福临登基之初年纪很小,正是贪玩的时候,母后的管教却非常严格。清晨起床读书做功课,然后上朝听朝堂议政,晚上请安睡觉,顺治小皇帝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母后孝庄太后的生活也不如意,孤儿寡母两个人要应付朝野的明枪暗箭,又要压制声名显赫的摄政王多尔衮。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福临身上,希望儿子能成长为一位强大、勤政又聪敏的伟大帝王。所以,孝庄太后对福临的管教之严格,可想而知。

小孩子不知道大人的苦心,加上孝庄和福临母子俩缺乏深入交流(孝庄太后太忙了),福临开始在心中埋怨母亲。这种埋怨进而演变成了隔阂,影响了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关系。

终于,在婚事问题上,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矛盾公开化了。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虚岁14岁的福临到了可以迎娶皇后的年龄。孝庄太后给儿子安排了一个新娘: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孝庄太后安排侄女做皇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宫廷中多一份助力,增强自己的势力。当年8月,顺治册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在马背上长大,性情张扬;福临从小谨慎生活,醉心孔孟之道。福临夫妻俩性格不合,时常发生口角。

后来顺治实在受不了了,吵嚷着要废黜皇后。孝庄太后大惊,自然是百般阻挠。最后,顺治皇帝不顾反对,绕开母后,要大学士冯铨查阅并奏报前朝废后的历史故事。顺治废黜博尔济吉特氏的意思很明显了。当冯铨等大臣得到了孝庄太后的“关照”,反问顺治废后的理由时,顺治皇帝大怒,指斥“皇后无能”。礼部尚书胡世安等18人分别具疏力争。顺治皇帝力排干扰,强硬地让诸王大臣会议讨论废黜皇后事宜。诸王大臣会议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暂缓废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仍居中宫。顺治坚持己见,奏报孝庄太后,要求废掉皇后。事情到了这一步,孝庄太后也不好公开挽回了。最后,孝庄下懿旨,降皇后为静妃。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孝庄太后并没有放弃,又在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给儿子安排了第二个皇后。这位皇后同样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还是博尔济吉特氏,当时只有14岁。孝庄先安排她来做王妃,两个月后让顺治册封为皇后。不用说,孝庄太后又安排了一个亲戚来做皇后,目的还是和原来一样:政治斗争险恶,多一个自己人就多一份力量啊!可惜,顺治和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还是性格不合。顺治对婚姻不自由非常不满,婚后不久就训斥了新皇后。好在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性格圆通,颇能委曲求全,孝庄太后则一开始就强硬支持新皇后,顺治这才没有再废掉皇后。

至顺治驾崩,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稳居皇后之位。顺治死后,博尔济吉特氏又活了56年,直到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才病逝,享年77岁。

在博尔济吉特氏委屈圆通的时候,顺治遇到了真正让他心动的女人,就是董鄂妃。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宠遇有加,可这位董鄂妃的身世却是清史的一桩疑案。

《清史稿·后妃传》说董鄂妃出自栋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董”是“栋”的汉音。董鄂妃约在18岁时入宫,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被册立为贤妃,后又被加封为皇贵妃。这样的记载不可谓不清楚,可惜后人一般都不相信这段记录。

许多历史学家根据当时传教士汤若望的记录和旁证,对董鄂妃的入宫作出了“具体描述”:董鄂妃原来是福临异母第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妃子。这个博穆博果尔年纪轻轻,毫无功绩,却在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突然飞黄腾达,被封为亲王。人们相信他的王妃董鄂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说董鄂氏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过人、善解人意,被顺治皇帝看上后,两人恩爱了起来。不想,此事被博穆博果尔发现了。回家后,董鄂氏遭到夫君的斥骂。事情闹大了,董鄂氏哭了,顺治也恼了。博穆博果尔的突然荣升,被认为和这则被揭开了的“绯闻”有关。博穆博果尔于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7月暴亡,不知道是激愤而死,还是自寻死路。为丈夫服丧期满后,董鄂氏就被迎娶进了紫禁城。整件事情弄得类似当年唐高宗迎娶父亲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唐玄宗霸占儿媳妇杨玉环的传奇故事。

在民间,人们既不相信《清史稿》的说法,也不认同历史学家的考证。民间说法是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这个说法从清朝一直流传至今。

董小宛,生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从小因家境贫寒堕入娼门,后来成为秦淮名妓。她和陈圆圆年代相同,经历也类似,同列“秦淮八艳”。明朝末期,烽火连天、生灵涂炭,秦淮河两岸照样莺歌燕舞。歌姬舞女依旧翩翩起舞,书生公子们还是以激流清议,追求声色为时尚。在一片吴侬软语、满桌美味佳肴中,歌姬有“秦淮八艳”,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们也被评出了“江南四公子”。来自扬州如皋的冒襄(字辟疆)就有幸入选了。冒襄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殷实,文采飞扬,又懂得怜香惜玉。他科举考试不太顺利,但考场失意,情场得意,很“博爱”,和许多歌姬舞女诗书往来、眉来眼去。

秦淮河两岸从来不缺才子佳人的故事。董小宛第一次见到冒襄,就钟情于他。可惜当时冒襄玩兴正浓,和当时多名美女传出绯闻来,据说还有陈圆圆。后来陈圆圆被外戚田畹买到北京去了,开始了另一段故事。董小宛则好不容易逃脱了田氏的搜罗,决心从良,结束卖笑为生的日子。终于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也有说是崇祯十二年的),董小宛在姐妹和恩客的财力支持下为自己赎身。一艘花船载着名妓董小宛,来到了冒府。冒襄阅遍天下美色后,最终被董小宛感动了,娶董小宛为妾。婚后,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冒襄文采风流,却不拘小节,又不善理家。冒家有园池亭馆之胜,冒襄很喜欢在家里招待宾客,满足那种人文荟萃、四海来宾的感觉。冒家客无虚日,终于家道中落,冒襄“怡然不悔也”,和董小宛隐居不出。

冒襄和董小宛两人将隐居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两个人都有很深的文学修养,情感细腻,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清晨,两个人去收集花瓣柳叶尖上的露水,然后花一个上午来煮水泡茶,再花一个下午来吟诗品茶;到了晚上,董小宛运用巧思妙想,把平常的食材做出各种雅致的菜肴来;深夜,董小宛会静观皎洁的月光透进窗子在房间里移转。

平静美好的生活很快被清军入关给破坏了。冒襄不愿意降清,又不敢参与抗清,就带着董小宛踏上了流亡寄寓之路。如皋的冒府在战火中毁灭,冒襄夫妻守节,誓不降清。

南下的清军统帅洪承畴素闻“秦淮八艳”之名,占领江南后要搜罗这些美女。董小宛在战乱中没有了音讯,人们就说董小宛被洪承畴搜罗走了,进献入宫了。也有说董小宛是被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的。清初的大诗人吴梅村写了八首诗,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其中就有:“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仓黄过渡头。钿合金钗浑弃却,‘高家’兵马在扬州”;又有“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人们相信这是委婉地说董小宛的去处。而冒襄本人也在《影梅庵忆语》中写道,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3月底自己梦见董小宛被人抢去,并说董小宛在同一夜里自己也梦见被人抢走了。由是,人们更相信董小宛在清兵入关后,被抢入皇宫,成了顺治的宠妃董鄂妃。

民间传说富含悲剧色彩,情节曲折,可惜不是真的。首先,真实的董小宛死于战乱中。江南陷入战乱,冒襄、董小宛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董小宛劳累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病死,时年28岁。冒襄悲伤欲绝,把爱妾安葬在如皋影梅庵。历代文人多有凭吊。而晚年冒襄以写字卖文为生,因为坚守气节而声名鹊起。其次,清廷规定满汉不通婚,更不会允许顺治皇帝迎娶汉族女子董小宛了。对于从江南送来的陌生女子,孝庄太后和朝野大臣肯定会群起攻击的。在这点上说,董小宛不可能是董鄂妃。第三,顺治皇帝和董小宛年龄相差过大。两人相差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4岁。董小宛去世的时候,顺治皇帝刚好迎娶他的第一位皇后。

综上所述,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爱情传说仅仅是传说。董鄂妃和董小宛是一南一北两个不相关的人物。关于董小宛被清军掳掠入京的传说就和同期盛传的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婚事一样,都兴盛于江南。南方对明朝的灭亡和清兵的蹂躏最接受不了,反清意识最严重。清朝严厉镇压了南方的反抗,南方的文人就从思想观念上继续反清。这方面就包括在清朝皇室的生活问题上制作了许多“传说”,比如说了许多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坏话,说了洪承畴等人掳掠名妓董小宛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当事人不可能留下记录,而且许多事情原本就是皇室忌讳的,即使有相关的事情也不可能被记录下来。这也为明末清初盛产传说创造了土壤。

家庭不幸

我们再来看顺治和董鄂妃相遇后的恩爱生活。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10月,董鄂氏生下一位皇子。这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但小皇子在3个月后就夭折了。这件事对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打击太大了。顺治帝追封这个儿子为荣亲王,在儿子的墓碑上刻着:“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这里的“第一子”不是年龄上的第一个儿子,而是心目中的第一子。顺治皇帝最珍爱董鄂妃的儿子,最看重这个儿子。爱子夭折,让生活本已不顺的顺治皇帝心里更加不顺了。

这时候,佛教进入了顺治的精神世界。佛教始终是生活不顺者的精神良药,非常适应顺治当时的需要。顺治皇帝召见了著名和尚憨璞性聪。顺治问:“从古治天下,皆以祖祖相传,日对万机,不得闲暇,如今好学佛法,从谁而学?”憨璞性聪回答:“皇上即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所以天下至尊!”和尚的回答很讨巧,顺治皇帝信以为真。既然自己有慧根,就好好学佛吧。顺治学佛后,与当时名僧交往密切,其中最受顺治信任的是浙江和尚玉林琇。顺治一度拜玉林琇为师,从他那里得了“行痴”的法名(一说是顺治皇帝自己取的)。玉林琇引荐了木陈忞、玄水杲、茆溪森等和尚与顺治皇帝来往。顺治皇帝都以礼相待,一起讨论佛法,请教疑难。

慢慢的,顺治皇帝产生了出家的念头。他在西山慈善寺墙壁题诗云:“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顺治还曾对木陈忞说:“朕于财产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弩党亦风云聚散,没甚关系。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他对江山、财富、妻妾都看开了,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而已,已经留不住他了。可是顺治对生母孝庄太后还有留恋,觉得得尽到孝道,所以还没有出家。

董鄂妃也跟着顺治皇帝信佛学佛,但佛学的力量还是没有医治好她的丧子之痛。儿子夭折的打击损害了董鄂妃的健康,她的病情逐渐恶化。顺治皇帝着急了,采取一切措施,力图挽回爱妃的生命。他诏示天下,遍寻名医;派大臣广祀百神,大赦天下,还亲自到西山碧云寺为董鄂妃祈福。不幸的是,董鄂妃还是在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8月逝世了,年仅22岁。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顺治皇帝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地寻死觅活。宫人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防止皇上自杀。

顺治皇帝辍朝五日,追封董鄂妃为“端敬皇后”。他为董鄂妃大办丧事,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命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皇帝亲撰行状,说董鄂妃对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实际情况是董鄂妃和孝庄太后的关系很紧张);说董鄂妃“事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这是实际情况);说董鄂妃“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董鄂妃的确知书达理)。

悲哀过度的顺治还下了两道过分的命令。第一是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的所有官员,还有公主、命妇齐集哭灵。不仅要哭,还要哭得悲伤,“不哀者议处”。孝庄太后不赞成。她对董鄂妃的死就没有顺治那么悲伤,难道还要处置太后?最后在孝庄太后的坚持下,顺治收回成命。顺治怕董鄂妃在另一个世界没有人服侍,想把原先伺候董鄂妃的太监、宫女30余人悉行赐死。在大臣们的劝阻下,这条“人殉”命令才没有被执行。

因为董鄂妃信佛,遗体要火化,就由茆溪森和尚在景山主持董鄂妃的火化仪式,顺治亲自为董鄂妃收取骨灰。

董鄂妃的死,成了顺治皇帝郁闷压抑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爱妃故去,顺治皇帝觉得尘世已经没有可以留恋的了——包括不喜欢董鄂妃的孝庄太后也不值得留恋了。他的思想越来越消沉。

我们看顺治皇帝的一生,“不幸”是个关键词。福临一出生就是父亲皇太极众多儿子中的一个,而且是庶出的小儿子。他本不受父皇喜爱和宗室吹捧,却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突然成了大清朝的皇帝。当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逝世,引发激烈的皇位之争。最有希望得到皇位的是福临的大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福临的十四叔、睿亲王多尔衮。双方剑拔弩张,各拉起一帮人来斗得死去活来。斗争的结果是福临作为一个折中人物得到了两派的认可。年仅6岁的福临就成了顺治皇帝。这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

福临的皇位是侥幸得来的,所以他在位后要“还利息”。一方面是放弃自己当皇帝,支持福临的叔叔多尔衮在福临皇帝生涯的前7年出任摄政王,把持军国大政;一方面是临危出马、拉拢多尔衮拥戴福临的生母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为了儿子当上皇帝、当好皇帝,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把巨大的期望值压在了福临的身上。在内外两个强势人物的注视之下,顺治的皇帝生涯是苦闷、无助和没有乐趣的。

摄政王多尔衮对福临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多尔衮把持朝政后,一度以“皇父摄政王”自居,粉墨登场扮演了许多应该由顺治扮演的角色。在多尔衮一党的监视下,福临甚至连见孝庄太后都没有充分的自由。民间盛传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暧昧不清的“传说”,愈来愈盛,最后传到了顺治的耳朵里。顺治皇帝的难堪之情,可以想象。谢天谢地,摄政王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暴亡,年仅39岁。顺治皇帝随即在第二年正月亲政。第二个月,顺治就对多尔衮进行反攻倒算,给多尔衮追加了十大罪状,抄没家产,削其封典,撤其享庙,诛其党羽。

对多尔衮,顺治可以“痛打落水狗”。但对生母孝庄太后,顺治却无计可施。孝庄太后为了儿子顺治,忍辱负重,付出了许多,顺治对母亲的这一点很感激。可孝庄的强势,干涉了顺治的权力、童年、少年、日常生活和婚姻幸福。顺治很不满,却无计可施。比如孝庄太后对顺治皇帝专宠董鄂妃就很不满。她希望儿子多亲近自己的族人女子。所以,孝庄太后和董鄂妃的关系很不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顺治死后,董鄂妃的牌位进不了太庙,祭祀规格立即降低,也没有推恩惠及外戚。因为当时孝庄太后还活着,力主降低董鄂妃的地位。

民间传说中有多个孝庄故意对董鄂妃(董小宛)“找茬”的段子。比如说孝庄惩罚在宫中唱南方小曲的董鄂妃,又比如很多人相信董鄂妃是触怒孝庄皇太后被赐死的。虽然这些传说将董鄂妃认为是董小宛,没有历史依据,但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孝庄太后和董鄂妃的紧张关系。

顺治夹在爱妃和生母之间,很为难。他的感情站在董鄂妃一边,却帮不了爱妃抵御太后的刁难。如此纠结的结果是顺治对孝庄太后的亲近感越来越低,心理越来越逆反。

如今,心爱的董鄂妃死了。顺治决定出家修行。爱妃死后的两个月中,顺治皇帝和佛教走得更近了。他先后38次拜访茆溪森的馆舍,论禅论佛,有时还彻夜交谈??最后,顺治向茆溪森提出了一个要求:“为我剃度为僧。”

剃发未出家

顺治的剃度请求,让茆溪森大吃一惊。和尚为皇帝剃度,前所未有,哪个和尚敢操刀啊?茆溪森就不敢,还反复劝阻顺治。顺治不听,坚持要出家为僧。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10月,固执的顺治皇帝在西苑(今中南海)万善殿让茆溪森和尚为其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他剃了头发。

之前,“皇上要出家”的消息已经成为爆炸性新闻在宫廷和朝堂上流传开了。大臣们劝阻不了皇上,孝庄太后也知道劝不了儿子。他们就不在顺治皇帝身上打主意了,而是从茆溪森身上找到了突破口。孝庄皇后下令,火速将茆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召回京城,挽救皇权危机。

玉林琇匆忙赶到北京。当时顺治皇帝已经剃发,但还没有正式出家。玉林琇就命人取来干柴,扬言要当众烧死敢为皇帝剃度的弟子茆溪森。顺治皇帝出面说情,玉林琇转而劝阻他放弃出家的想法。顺治皇帝问:“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舍弃王位出家了吗?”玉林琇回答:“佛祖和禅祖是悟立佛禅。现在最需要陛下在尘世护持佛法正义,护持一切菩萨的寄身处所,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修行不一定要出家。顺治这才答应不出家了。一场皇权风波就此平息。

作为补偿,顺治皇帝让宠信太监吴良辅替自己在悯忠寺出家为僧,名义上自己还是出家了。

然而,民间盛传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还言之凿凿地说顺治皇帝是在五台山出的家。原因是董鄂妃的去世让他悲痛欲绝,加上对尘世绝望,所以就舍弃龙椅出家了。理由则有很多。首先,顺治皇帝在茆溪森为他剃度之后的两个多月后就被宫廷宣布驾崩,病因没有公布;其次,顺治皇帝的陵墓中没有顺治皇帝的尸首,而只有一个骨灰坛;第三,继位的康熙皇帝成年后频繁驾临五台山,令人生疑;第四,顺治皇帝的“遗诏”无情地自我批评,几乎自我否定了,让人怀疑不是顺治的本意。和之前的“绯闻”传说一样,顺治出家的传说也很盛,成为清朝一大疑案。

同样,认为顺治出家的理由没有一条是直接的、有力的证据。即便所有理由合起来,也不能证明“顺治出家”这个事实。

根据《清世祖实录》的记载,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一,顺治皇帝免去群臣的新年朝贺礼仪。当日,皇帝本应该祭祀太庙,结果却派官员前往代为行礼。皇上又出什么事情了呢?第二天(正月初二),《实录》正式记载顺治身体不适。也就在这天,顺治让宠信的太监吴良辅作为替身,出家当了和尚。

初四,朝廷正式宣布皇帝患病。初五,紫禁城各宫门所悬的门神、对联全部撤去。

初六,顺治传谕,本应皇帝参加的大享殿(祈年殿)礼仪,改派官员代祀,令礼部列出代祀官员的名单。皇上身体不适不能去太庙祭祀,还可以说得通,可连近在宫中的大享殿也去不了了,说明顺治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同日,皇帝传谕赦免京城内十恶死罪以外的一切罪犯。根据《清圣祖实录》(康熙的实录)补正,在初六日顺治皇帝召原任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到养心殿,奉旨在乾清门撰拟“遗诏”。这也从另一面证明了顺治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

正月初七凌晨,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年仅24岁。

宫廷没有公布病因。当时宫中传谕全国“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这是民间为避痘讲究的迷信做法,人们推测顺治皇帝是得了“天花”。可以相信,顺治皇帝的确是病逝的。也许是因为病逝时间和剃度时间过于接近,加上太监吴良辅顶着顺治的名号出家,才给人“顺治出家”的错觉。

而现存的顺治皇帝《遗诏》,黄纸墨迹,保存完好。在大臣代拟、顺治认可的遗诏中,顺治皇帝作了深深的自责,包括热衷汉族文化习俗、没有对太后尽孝、与亲友隔阂等,还承认自己在董鄂妃死后“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顺治皇帝自责的内容,和孝庄太后对顺治帝的不满惊奇地吻合。有人据此认为遗诏是假造的。

实际上,感情细腻的顺治皇帝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这是皇帝很难得的品质。而顺治就经常把自然灾害、社会****归于自己的“政教不修,经纶无术”,屡次下诏自责。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朝廷正式统一全国,顺治皇帝竟然拒绝大臣祝贺,认为没有必要庆祝战争结束。一年后,顺治皇帝在祭告天地、宗庙时,对执政的17年做过简单的总结。整个总结都在自谴自责中度过,还下令官员不要给自己上庆贺表章。所以,顺治皇帝在遗诏中的自我批评,也在情理之中。

历史学家黎东方在《细说清朝》中对顺治的系列疑案作了一个结论:“顺治的确有出家的意思,而且剃了头,但是未曾能够真的当了和尚,便死于天花。”

顺治皇帝的大殡,是按照佛教礼节进行的。玉林琇等和尚亲临葬礼;顺治尸体被火化,茆溪森和尚亲自为顺治遗体秉炬火化。就这样,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匆匆走完了并不如意、让民间疑云重重的一生。

慈安与奕?之死

同治帝后

安德海之死

权力搭档

世间不如意之事

同类推荐
  • 唐朝好厨子

    唐朝好厨子

    李二:“小林子,今儿晚上吃什么?”“陛下,您跟谁俩呢,换个称呼咱们还是朋友好吧。”长乐:“小林子,我要吃炸酱面!”“好嘞,公主。马上去下面。”李二...这是一个二把刀厨子穿越唐朝的故事。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双史记

    双史记

    穿越的家伙们对于历史,世界,家庭以及个人的各种危害,伤害和迫害。穿越小说的伤心史。喜欢穿越小说的读者慎入。当然,也许也会有很多的欢乐以及废话……献给所有精神世界一片混乱的人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血色之恋

    tfboys之血色之恋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长大了,成熟了,这个社会就看透了。累了,难过了,就蹲下来,给自己一个拥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同情你,怜悯你。你哭了,眼泪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那么你只有流着泪去微笑。我错了,真的错了,我错就错在爱上了你!
  • 十一岁成长录

    十一岁成长录

    一个十一岁姑娘因为孤单,写的一篇小说,谁知道这篇小说什么时候更新完,或许是她不想再写的时候,也许是她离开人世的时候。似乎是日记,也是一个十一岁姑娘的成长记录,在这段历程中,姑娘尝过了酸甜苦辣咸,在一个普通家庭中的一切一切,都在这篇是小说,也是日记的长篇文章中了解到。因为故事时而悲伤,时而开心,所以作者会用轻松的语调来写。希望大家喜欢。
  • 万宗王者

    万宗王者

    林夕云和童超然为万宗大陆仙魔两盟盟主,二人相爱相杀,相互辅助,共同肩负着万宗大陆的安危。然而,二人五百年的寿命大限将至,可预言中的灭世魔王二十年后才会苏醒。于是,二人准备作法渡劫,突破寿命极限。不料,作法过程中遭奸人暗算。两位王者不甚坠入时空漩涡,来到一个新的世界。一个高楼林立,车辆拥堵,噪音遍布的现实世界。而仙盟盟主林夕云未能保住自己的肉体,他的元神投胎在这个新的世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石凡。石凡,这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高中生,这个遭受了过多歧视的少年,能否在两年之内,完成觉醒,重回王者巅峰!一年一度的登癸考试就要来临,石凡能否摆脱平庸之身,一战成名?而新世界里,秋原、徐阳、花文明、洛雨寒……这些因石凡而阴差阳错卷入万宗江湖的凡界青年,又将开启怎样的冒险之旅?万千宗门,兴尽终有衰亡日;仙魔英雄,穷途常伴同醉人!欢迎大家入坑,《万宗王者》!
  • 海棠和铁桦间的爱恋

    海棠和铁桦间的爱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这是产生在一段“灵魂互换”间的爱恋,17岁的高中少女“范莼欣”一次事故中与一位29岁叫“许海”的大叔意外相遇!他俩之间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末秋

    末秋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当我的混蛋父亲进入监狱的一刹那,我知道我是母亲的全部,一次机会我回到了国内,开始了我以为平凡,而又快乐的青春,可他出现了。
  • 我在部落当大佬

    我在部落当大佬

    你好!原始社会。黄天予带着现代信息回到了最初的原始社会,发现修仙秘密,打开地球与异域的联系,探索未知的领域,神奇之路随之开启。。。
  • 走最野的路子

    走最野的路子

    疑似误食,误打误撞进入了异世界,要求完成任务才能回到原来的世界,路途坎坷。沙雕小说,快乐自我。
  • 逆风行云

    逆风行云

    少年余类跟着文教习陆长欢识字以来最大的梦想是可以尽情观看各种佣兵传说游记,对修炼并没有兴趣,直到一直以来暗自倾慕的师姐陆轻蕊突然离开,余类不淡定了,然后又一个妖孽诞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乾坤圣武

    乾坤圣武

    死亡带来新生,叶孤穿越到武道为尊的世界。一个人,一道信念,面对整个世界。这一世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一道惊雷,一块奇玉,走上一生无敌之路,只有强者才能成为秩序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