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5600000019

第19章 顶着作家头衔的贪官

顶着作家头衔的贪官

当官的作家,现在很是不少。县处级官员中,作家数不胜数,就是省部级官员中,少说也得有几十位作家。作家是离不开生活的,跟群众有着自然联系,对于民情民意民生比较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来看,我赞成有更多作家当官。

这些官员中的作家,有的是先成作家后当官,有的是先当官后成作家,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区别,其实来路完全不一样。就拿加入作家协会来说吧,前一种比之后一种入会要困难,前一种可以说是完全靠笔杆子拼出来的,后一种则不然,在一定程度上职位也起着作用。再从入会的动机上看呢,前一种完全是追求兴趣,后一种难说没有装风雅成分。对文学真正有兴趣的官员,把业余时间都放在写作上,歪门邪道的事情就想得少;拿文学充风雅的个别官员,业余的时间关注在别处,写作也就成了装点门面的事。

作家这个职业或称谓,早些年还算比较神圣,曾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现在再没有人这么说了。不过也好,不然显得过于沉重,压在头上支撑不住,对于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会形成思想压力和负担。何况如今的文学,商业化、金钱化、官僚化倾向,在某些时候也有表现,再没有过去那么圣洁。

但是不管说与不说,作为拿文字给人看的人,在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上,总还是要有所担当才好。既然跟文字结上缘,首先在做人做事上,自己都要有所约束,读者才会对你信服,你写出的文字才受人尊重。前不久我们从雾灵山回来,送我们回北京的司机师傅,知道我们是文学编辑,就主动跟我们闲聊天儿。这位四十出头的年轻人,大专毕业后开出租车,现在做汽车维修保养。说到他读的一些文学书,以及他知道的当代作家,丝毫都不隐讳地说:“某某作品不错,人品不怎么好,我对于一个作家,更看重他的人品。”我们听后十分感动。

现在有个别作家,不仅是人品不好,而且灵魂也不很干净,完全玷污了作家称号。最近,中国作家协会开除五人会籍,其中一个(因贪污受贿判刑)我曾经见过,当时任山西省霍州市委书记,那年邓友梅、姜德明我们几个人去灵石县,在邻县任职的他知道后,特意赶过来找到我们,请我们去他那里看看,还给我们送了他出版的书。我是做出版工作的,他出的几本书我一看,就是自费出的书,用纸好打扮得花里胡哨,正常出版的图书讲成本,出版社不可能搞成这个样子。这就是当官的作家,比之一般纯作家的优越性,被我称之为“文路顺畅”。

何谓“文路”?即,诸如出书、入会、开研讨会、请编辑吃饭、活动评奖,在这类为文的路数上,办起来就比较顺手、方便。比如,用公款(实为纳税人的钱)出两三本书,再借助自己的职务之便,找两个人一介绍就入会了,他也就成了作协会员。在名片上堂而皇之地印上“作家”二字,甭说,会给他的身价增高不少。再把“自费”出的书,往下属单位一摊派,还会挣一笔大钱,真可谓名利双收啊。一般的写作者就无此方便了。考虑到头上还有个作家头衔,自己又无时间写作或者文才殆尽,雇枪手或者让秘书代写作品,在个别官员作家中也不为鲜。

倘若仅仅这样成为作家也倒罢了,起码还知道顾及情面,可怕的是成了作家当了官,跟其他有劣迹官员的劣迹比,作家中的贪官几乎无一例外,有用金钱打通文路的劣迹。比之不是作家的贪官,更有讽刺意味和丢人现眼。比如,还有一个中年官员作家,据说也因贪污事揭出被“双规”,只是还未见被中国作协开除会籍。其实,此人的散文、书法都很不错,如果一门心思放在为文上,即使有朝一日退了休,我想都不愁没有事情干。不承想灵魂也如此龌龊,最终丢了官也断送了文运。听说(仅仅是听说)他自己交代的罪过,其中有一项就是用金钱,到北京贿赂某项文学奖评委,想让自己某部作品获个国家级大奖。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这就是作家贪官,比别的贪官的独特之处。

有的进入官场的作家,偶尔还貌似怀念文场,如有时碰到过去同道,会轻声地叹口气说:“唉,还是那会儿好啊,无官一身轻,想写点儿就写点儿,现在没那么自在啦。”其实谁都知道,如今的社会岗位,最好的莫过于当官,不然作家不会放弃写作去当官;同样可以装门面的文学也有诱惑力,不然当官的也不会往作家圈里钻,这两者一旦运用好了身价就会增值。当官的有了作家头衔,就会显得有些文气,作家当了有实权的官员,就会大大提升知名度。我觉得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局外人无必要大惊小怪,当事者也不必故作深沉和玩玄虚。

对于官员作家来说,关键是当了官有了权,不要忘记作家的社会责任,放弃作家应该有的尊严,跟其他有的官员一样去腐败,这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毕竟文学还有着净化社会风气的功能,毕竟在道德方面读者对作家还有期许,何况不当官的作家是绝对的多数,有社会责任心的作家是绝对的多数,让成千上万的同道给你陪绑挨骂,文学还怎么面对社会、历史和读者?!作家官员千万要自爱和自重。如果实在约束不住贪欲,就索性放弃作家头衔,找个有财路的地方去混。

2009年8月27日

领导者更应该讲道德

现在一说讲道德,就是冲着群众来,好像只要群众讲道德,我们的社会风气就好了。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儿,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儿,被人们多多少少忽略了,这就是领导者的道德。从人数的多寡来说,群众的比例是要大些,广大群众都讲道德,是会造就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从对道德的影响力,以及对道德的带动来说,领导者道德观念的强弱,领导者道德行为的好坏,更有着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

从对道德理念的解释上讲,道德就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它没有领导和群众之分,跟法律一样应该人人平等。如果说跟法律还有区别的话,那就是道德对领导者的规范,似乎更容易受到群众的监督。法律有时还受到别的因素制约,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审理,它的公正与否群众不得而知。道德的标准在群众心中,道德的行为在群众眼里,对于缺道少德的官员,群众可以直接地审视。这在规教官员的品德上,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几乎完全可以这样肯定,大凡贪官、坏官犯法之前,首先是在道德上败坏,群众发现后敢怒不敢言,直到他受到法律的惩处。例如,为官者经常的口头禅,动辄就说“为人民服务” ,可是,是真的这样做,还是假这样做,这并不涉及法律问题,却有个为官的道德准则。试想现在揭露出来的那些大坏官,倘若仍然没有被送上审判台,他们在主席台上讲话时,喊起“为人民服务”的口号,绝对比正常为官者更响亮,即使群众发现他的言行不一,你也只能骂他是个两面三刀,丝毫影响不了他当官升官。因此,对于正常的领导者来说,遵守不遵守为官的道德,比之遵纪守法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能够基本遵纪守法的官员不少,完全恪守为官道德的却不多。原因是道德只是个良心标准,而没有实际的死硬条款约束,许多为官者往往是在不经意中,或者是没有清醒意识到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踩在道德的红线上。为官者自己未意识到,群众却看得真真切切,在未涉及法律时也只能议论,这实际上就是从道德上谴责。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官员,听到这种议论会表示高兴,并在行动上彻底予以改正,缺少官德的人仍是一意孤行,最后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叫德不正迟早必触法。

说起来总是让人觉得有点儿遗憾,现在光是在官员中讲遵纪守法(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却很少或根本不讲规范道德。好像官员的道德都很完善,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可以算是个好官员了,就有资格跟群众讲道德了。事情恐怕绝没有如此简单。

殊不知,有的平日里没有为官道德的人,他在遵纪守法上并不糊涂,在道德准则上却缺乏自觉,难道这就是一个好的官员吗?依我看,绝不是。不信就看看自己身边的官员,有的简直就是个“败家子”,由于为官道德的不检点,政府多年在群众中的威信,就在他的手中给败坏掉了。从某种情况上来讲,这种人比坏官贪官更可怕,因为,坏官贪官犯法会受惩处,在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让群众出了气自然也就减少。

而这种无道德的官员他不犯法,再怎么着你都对他毫无办法,结果是恶劣的影响就像顽症似的,渐渐地败坏着我们正常的肌体。正如群众在私下议论时所说,这样的官员就像是癞蛤蟆,落在人的脚面上——不咬人却恶心人,比被咬上一口两口更讨厌。可见这种缺少道德的官,已经被群众痛恨到了何种地步,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注意吗?如果等到这些人发展到不可救药,再来用法律惩处势必为时已晚,对国家对他们本人都无益处。

依我看,无论在什么时候,触犯刑律的人总是少数,而不讲道德的人总是比较多,这其中也包括那些官员,因此,当我们进行人的素质教育时,千万不可忘记道德的规范。尤其不可忽略对各级官员道德的规范。官员们位踞一方、手握重权,话可以这么说也可以那么说,事可这样做也可那样做,这样那样也许并不违法乱纪,却有个道德的标准在里边。违反了道德标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同样很可怕吗?

2006年9月5日

数字背后的政治

我的小孙女刚刚一周岁,当问她几岁的时候,她就会直直地伸出食指;当问她有几颗牙的时候,她又会张开拇指和食指。这就是说,即使全然不懂事的孩子,都知道一就是一、八就是八,这就是数字的真实概念。至于数字在数学家眼中,那就更是分毫无差的了,不然数字何以会成为科学。

那么数字是否还有别的含义,它所代表的量数是否还会有变化,尤其是数字竟然还会成为政治,这是我活到这么大头次知道。这还得感谢前副总理陈永贵,否则我依然还得像个小孩子,认为数字就是无法改变的死物,更不晓得它还会成为政治。而数字含量的可变性,数字属性的政治化,这个发明家不是别人,正是这位“憨厚的永贵大叔”。他在数学上的“成就”,比他的本家陈景润教授,更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所获得的报酬当然也就更大——位居国家领导人。

君若不信,请看1999年第3期《百年潮》杂志上,范银怀文章《大寨“内参”引起的轩然大波》,虽说不像当年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写得那么详尽生动有趣,但是它同样会使人有所领悟和启发。要说这道“政治数学难题”,其实并不比“哥德巴赫猜想”复杂,当时就被一些农业劳动模范解开,只是因为它有政治因素在内,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向世人宣布罢了。

考虑一般读者未读到这篇文章,在这里先把范先生的文章,作些简单概括的内容介绍,或者叫做说说这道“政治数学难题”。   1964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以较长篇幅表彰大寨先进事迹,并正式树立大寨为全国农业典型。会后毛泽东特意请陈永贵吃饭,称赞他是一位“庄稼专家”,勉励他不要“翘尾巴”,并对陈永贵寄予厚望。就在这时一篇反映大寨干部抵制“四清”运动,少报耕地面积的新华社记者写的《内参》,摆在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面前。这篇《内参》所反映的问题,最早提出来的人,是跟陈永贵一样的“庄稼专家”李顺达等劳模。这些劳模为了认真向大寨学习,在参观大寨时提出疑问,诸如:1962年灾情严重怎么还能增产13%?来大寨参观的人多,接待任务重,还要开会,怎么还能一年干300个劳动日?如此等等。因此这几位劳模对陈永贵报的大寨耕地802亩表示怀疑。有关领导和部门就想实际丈量。于是有人就说:“说大寨耕地不实是个严重政治问题”,“大寨是毛主席树立的旗帜,横加挑剔是不是企图砍旗?”为了捍卫大寨这杆旗帜,为了维护毛泽东的威信,这件事也就搁了下来。数字变成了政治。陈永贵的大官照样做,大寨“经验”全国照样学,农民照样是吃不饱肚子。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恢复以后,1980年11月中宣部指示,对大寨耕地进行认真核查,结果是960亩以上,比陈永贵说的802亩多了158亩以上,与李顺达等人怀疑和测算的数字接近。

这件事情的前后过程,远比我讲述的复杂,因为这中间还贯穿着毛、刘二人对“四清”的看法。这大概正是数字成为政治的所在,简单事情变得复杂的原因。详细情况请读者阅读这篇文章。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一直在想:假如没有拨乱反正,假如不提倡实事求是,全国仍然在学大寨,那我们的农业会真的上去吗?继续让善于造假搞鬼的人把持政权,国家的风气会真的好起来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没必要再多评论了。值得深思并需要提出的问题是:现在还有没有陈永贵式的人物?他们新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这样的人为什么在中国会得势?这倒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社会学命题。

笔者没有机会接触官方人士,对于官场的事情也无兴趣,对于此事也就不便说三道四。不过有一点我倒是想说说,这就是干部的政治品德。我们现在任用干部考察时,看在运动中的表现多,观个人的平常品德少,这样一来的结果,往往会使个别投机分子,在政治上捞取资本,在骗得职位后干坏事。笔者认识的一个人,原来不过是个小干部,就是在两次运动中,表现得所谓积极,便连跳几级成了人物,在单位掌握了实权。结果随着地位的变化,谋私的机会逐渐增多,贪婪本性便暴露出来,在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所幸他在的不是个有权势单位。倘若是有个机会,或者在重要机关,即使成不了陈永贵,起码也混个更大的官。像这样的缺德之人,能指望他不说假话吗?能指望他为人民服务吗?所以我觉得,对于干部不能不看运动中表现,更不能光看运动中表现,还是要全面地看待一个干部。回想过去政治运动当饭吃的年代,有些好干部就是这么被打倒了,有些坏干部就是这样被重用了,这不能不说是个教训。

数字之所以会变得假,就是因为干部品德假,科学之所以会变成政治,就是因为政治不讲科学。这就是“憨厚”的陈永贵,用960亩耕地假冒802亩,说在灾年300天增产13%,这些政治神话给我们的启示。他的副总理头衔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不把他的“业绩”弄真实了,不把他生存的环境理清楚了,今后恐怕还要出现这样的“憨厚”人,做出缺少“憨厚”的事情。

1999年3月10日

另一种座位也该让

很有一些时日了,报刊都在议论,城市公交车上,年轻人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位。从道德角度上看,更多的言论表示,尊老爱幼是美德,当然应该给老人让座;从实际情况考虑,也有人另有看法,认为年轻人工作很辛苦,不给老人让座可以谅解。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让不让座全凭每个人感觉,就像那首歌中唱的“跟着感觉走”。你实在累了就不让,你良心不安了就让。公交车上让与不让座位,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绝对不会受到任何责难。这说明社会的宽容。

我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人,我知道,在我年轻那会儿乘公交车,见老年人如果不让座位,四周就会有谴责的目光,这之后许多天都要内疚。同样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那时候的老年人都非常客气,先是一而再地表示感谢,他下车时见你还在车上站着,总得叫你过来把座位再让给你。一次正常的乘车让座,折射出来的社会风气,我这辈人今天想起来,心里都是温暖如春。令我完全不曾想到的是,那时看似很平常很正常的事,如今竟然拿来重新讨论是与非,而且要跟荣辱观联系起来,真不知这是社会进步还是倒退。

后来我认真地想了想,类似让座这种事情,不能木匠斧子一面砍,光拿年轻人的行为说事,老年人做得又如何呢?不客气地说,如今我也是个老年人了,我就知道一些跟我年纪相似,甚至于比我年龄还大的人,从正式职位上退休之后,又在什么学会、基金会领导位子主政,还美其名曰“发挥余热” 。而且有的人的“余热”也真够足的,一发挥就是十几二十年,等待晋升机会的年轻人都退休了他还在“发挥余热” 。这种做法果真是发挥“余热”吗?其实只是叫得好听点儿而已。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顺耳点儿叫“发挥余威”还差不多,因为有此本事的都是过去有官职的人,在位时就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退路;说得刺耳点儿就是“偎被窝”“赖座位”,倘若跟公交车上让座相比,是老年人不给年轻人让座,这种风气更坏、更可怕、更无益于社会进步。

当然,凡事也不能完全一刀切,有的是某方面专家,给个位子指导工作;有的退休后身体尚好,在某个组织管点儿具体事,这也可以视为正常,但是,应该得有个年龄底线,总不能无限期“发挥余热”吧。何况有的都到了老太爷辈儿了,出来开会走路摇摇晃晃,坐在主席台上犯困打盹儿,足见“热量”已经渐尽,还不把位子让给年轻人干,就未免太过分太说不过去了。老年人本该受到的尊重,这些人根本不会得到。像这样占位不愿动的老年人,纵然有一百个官位头衔,也只能像个守财老地主数钱,私下里自己偷着乐。人活到这个份儿上还有什么意思。反之,有些老年人格外受人尊重。为什么呢?一是他们人品高尚,二是他们不讨人嫌,三是他们未“占座位”,四是他们提携后人,这种老年人谁都愿意亲近。

如今什么职位什么行业,都有个时间和年龄限制,诸如基金会、学会职务,难道就是“江河万古流”吗?总得蓄点儿新水吧。过去谈到不干事的官员,有句话叫“占着茅坑不拉屎” ,现在这些“发挥余热”的官,我不敢说“占着茅坑不拉屎”,起码不会拉得比年轻人“顺畅” ,还有什么理由不把位子让给年轻人?如果说当官也要本钱的话,那么什么是最大本钱呢?恐怕最根本最大本钱还是年龄,所以才有“干部年轻化”的提法。

是时候了,应该限定“余热”发挥者的年龄,就像公共汽车上的购票标志,不然会有更多年轻人等座等到老。对于那些退休后在群众团体机构任职的官员,不妨说一声:“老领导、老同志、老爷爷,对不起,您老人家也应该让让座了。拜托,拜托。”

2007年1月6日

胡长清的皮包之谜

男人夹着名牌皮包,出出进进各种场合,在今天非常普遍。皮包里都装着些什么,外人当然无从真正了解,倘若你知道这男人的身份,猜一猜也会八九不离十。譬如,这男人是个律师、法官,皮包里装的应该是状纸,倘若,这男人是个大学教授,皮包里装的应该是讲义;要是,这男人是个地产商人,皮包里装的应该是合同,如此等等。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推论,大致是不会怎么有错的。

那么,像胡长清这样的省级干部,一个地方百姓的父母官,在没有认定他是个坏人之前,让你猜测他随身带的皮包,里边装的会是什么东西,相信你一定认为是文件,而且准会毫不犹豫地猜测,是关乎国计民生大事的密件。这也完全符合人的正常思维。常言说得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被说成“人民公仆”的人,一个拿着百姓血汗钱的官员,当然应该日夜思谋造福人民才对。他的皮包里还能装别的什么呢?

善良的百姓,天真的百姓,我们的想法看法,这回可就完全错了。

据媒体最近报道说,胡长清那个名牌皮包里,经常装的东西是这么几样:几沓钞票,一个假护照,两个假身份证和两瓶“伟哥” ,这四样东西是如何来的,我们暂且不必多说,他作为高官想弄这些,比之咱们老百姓易如反掌。至于这些东西,他会怎么用,倒是应该大有说道。钞票挥霍享受,八成不成问题。“伟哥”嫖娼玩女人,大概也不会猜错。假身份证为隐瞒官身,好像也可以理解。至于假护照干什么用,这就不得而知了,干脆就先不必管它啦。

我想说的是,一个地方政府重要官员,随身带着这些东西,他终日想的是什么,有点儿时间都在干些什么,这不也就一清二楚了吗?幸亏这种人在高官中,只是个别的而且暴露出来了,否则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把权力给这样的所谓高干,期望他做好工作,期望他造福一方,那简直是痴心妄想,更是对老百姓的天大嘲弄。由此也就提出了个问题,我们在使用或提升干部时,如果光是注重政治条件,而忽略道德品质的好坏,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恐怕就多少会是种欠缺。

现在中央提出“以法治国” “以德治国” ,这是相当正确的措施。然而,治国以法也好,治国以德也好,都得靠人来做,如果人——尤其是重要官员,既不懂法规又缺道德,那怎么能够担当如此大任呢?国家政权交给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放心吗?纳税人的钱让这些人支配,能够让

同类推荐
  • 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事情

    散文作家苇岸全部关于自然主题的作品结集,包括其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放蜂人》等。全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些散文内容涉及蚂蚁、蜣螂、胡蜂等昆虫;麻雀、苇莺、杜鹃等鸟雀;麦子、白桦等植物;日出、大雪等物候……以最美的汉语描画出最壮丽的万物,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阿勒泰的角落

    阿勒泰的角落

    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随家庭不断迁徙的动荡生涯、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风沙肆掠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本应厚重、贫瘠、苍凉的生活,在李娟独树一帜、灵光闪闪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若无意指认那在伤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们本来的生命,那么,总还有别样干净明亮的生命,等着人去认领。正是凭借这部作品,李娟得到刘亮程、王安忆、朱天文、李敬泽、陈村等诸多文学大家的推崇,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获得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及第四届天山文艺奖。
  • 战将楚大明(上)

    战将楚大明(上)

    《战将楚大明》是一部讲述楚大明同志一生主要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是一本有利于继承部队优良传统,激发革命英雄主义,完成军队当代职能、使命的好书。
  •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通过作者本人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切观察和体会,主要从两个角度娓娓道来作者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全书分两辑,上辑通过作者儿子在美国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历,对美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和小留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和家长及社会的相互互动进行了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的描绘。作品的第二辑题名为美国风情录,作者用短小精干的篇幅对美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展示和分析,读来清新可喜,生动有趣。书中通过留意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轨迹,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启示,值得读者细细体会。
热门推荐
  • 庶女为后:重生弃后狠绝色

    庶女为后:重生弃后狠绝色

    前世,她为了他,而选择离开洛家甚至不顾一切,并嫁给他,一个不被人看重的男人,他是庶子,与她是同一身份,可是没有想到,她选择的竟然是一个不良之人,尤其是当她竭尽全力扶他登上了皇帝宝座时,他竟然动了杀她之心……在她被浸猪笼时,一道白光闪现,随即她醒了过来,而且发现自己竟然是睡在了石凳子上,甚至手变小了,顿时她明白过来了,她是重生了,面对前世的恨和仇,她决心要变,绝不会再找这个不良之人!
  • 星的同桌

    星的同桌

    江峰是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少年,在亲人的帮助下来到一所新学校上学,只是由于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他在这个新集体里受到欢迎,很快就融入了班级,他刻苦努力,不断进步,几年后终于如愿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 少女的手帕

    少女的手帕

    》》》》》》》》》》》》》》》》》》》》》》》》》》》》》》》》》
  • 早安晚安一日三餐

    早安晚安一日三餐

    “我想写一个故事,以“我”开始,以“我们”结束”———————————“过来。”“?”“有事想和你谈谈。”“……”“有一场跨越六万人的恋爱想和你谈谈。”“六万?”“六万。”———————————“有人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我想我的答案你也会想知道。我不想以一个守护者的身份陪伴在你身边,我想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守护你。就好像……骑士固然很好,但公主都只会爱上王子。”
  • 哎哟,手机大人别闹了

    哎哟,手机大人别闹了

    我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手机,结果却结识了一个删不掉联系方式的神仙?没想到他转来我们班,长得真的很帅。学霸同桌爱上了我闺蜜,我闺蜜爱上我哥?我另一个姐妹和一个神秘转学生莫名其妙的在一起了?那个神秘转学生居然是某人的哥哥?天啊,这都是什么情况啊哎呦,手机大人别闹了
  • 进击的巨龙

    进击的巨龙

    在这片龙族主宰的大陆上,人类蜷缩在一处狭隘的山谷里苟延残喘。当所有人都习惯了在巨龙的阴影下忍辱偷生时,却有一个少年妄想着有一天冲出峡谷,将凶残恐怖的巨龙赶尽杀绝。“我……一定要……杀光所有的龙!”洛炎在黑暗与鲜血中起誓,在屈辱和泪水中选择了毕生追求的信条。
  • 赤炎魔心

    赤炎魔心

    懒人看上去很颓废,但是并不代表很懦弱,只要心智坚定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 妖异花神君

    妖异花神君

    缘结一启,唯有化形。“为什么你要用缘结?”“因为这样你才能听懂我说话。”“我会保护你。”“我相信你。”
  • 尸山肉海

    尸山肉海

    冷血大叔和天真萝莉的末世奇缘,为求生艰难前行,永不回头。
  • 妖妃别逃

    妖妃别逃

    一个是狐妖,一个是万丰集团CEO,两个不同的种类,去彼此爱上了对方,他们能否突破世俗障碍走到一起呢?子弹射向了夜忘风,可白千千里夜忘风太远了根本来不及,“怎么办,我不可以失去他,他不能死!”白千千来不及想那么多了,只见她拔掉脖子上的项链,身后立刻出现两条毛茸茸的大尾巴,狐尾巴快速挡在了夜忘风的身前,此时,夜忘风瞪大了眼睛看着远在十米外的白千千,两个人就这样互相看着,谁也没有说话。白千千无声的流下了眼泪。“对不起,只要你活着,我愿意付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