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9400000035

第35章 维吾尔族餐桌“三朵奇葩”

维吾尔族人家的餐桌,从来都是极具诱惑力的,一道道精美的饮食,仿佛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彩、芳馨扑鼻,养眼不说,还直吊人的胃口。

刚出炉坑的热馕、吃着过瘾的拌面、回味无穷的抓饭,被誉为我们传统饮食“吉祥三宝”,这两年我分别以《心爱的馕》《拌面传奇》和《抓饭的味道》为题,进行过专门介绍。而另外三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面肺子、玉古尔和雅普玛,我则将它们比喻为维吾尔族餐桌“三朵奇葩”,同样让人垂涎三尺、想一“吃”为快。

准确一点说,面肺子后面还应该有米肠子,这两样是天生绝配,缺一不可,历来受到人们一致推崇。肺软嫩,肠糯鲜,加之面筋有嚼劲,如果再捣点蒜泥,泼点辣子,那味道一直从舌尖蹿到胃底,浑身都爽。

小时候乡下穷,家里养几只羊,就像老爷一样伺候着,直到喂得尾巴大而圆,磨盘一样压得羊儿直喘气,这才找个附近单位,恋恋不舍将羊儿卖了,贴补家用。剩下一副羊杂碎,买主嫌收拾起来麻烦费事,宰了羊后就索性扔到我家,我们五个孩子这才像过节一样,等着母亲快快把美食端上桌。

后来生活慢慢好转,家里养的羊卖的少,留的多,享用面肺子和米肠子的几率就一下子提高了,我不但吃得津津有味,还从中看出不少奥秘和门道。

实际上羊杂碎是一个广义概念,除去头和蹄子,还有五脏六腑,有一锅煮的,也有分开做的,做法不一样,风味就大相径庭。尤其是头和蹄子,连皮带毛的,除非用火烧火燎,否则收拾不干净。一开始先将头和蹄子扔进火里烧,等皮毛刺啦啦烧焦变黑,再用火钳夹出,这时候火棍也烧红了,于是一手握住头或蹄子,一手握住火棍来回熨烫,几次之后,头蹄由乌黑变作焦黄,还没下锅,就已馋得人直往肚里咽口水了。

同样面肺子、米肠子也是如此,不下一番苦功夫,就做不出那种独具特色的风味。特别是面肺子做起来工序复杂,清洗、切割、灌浆、挤压,甚至连针线活都用上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创造。

记得那些年父亲宰羊,母亲一定不忘再三嘱咐,不要弄破了肺子,我们再按要求到河边翻肠倒肚,把该洗的部分彻底清洗一遍,剩下的事情就全部交给母亲了。而母亲则不慌不忙,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按顺序依次完成各道工序,而且不时将好奇的我们驱赶至远处,意思是孩子眼睛毒,看多了肺子就破了。

维吾尔族生活中有许多禁忌,表现在饮食上就有不少,譬如吃饭时必须铺上餐布,不然就得不到福气。灌面肺子也是如此,除去当事人旁人看不得,因而母亲每每灌面浆时,先要在羊肺子上苫一块布,免得我们跑进跑出坏事。

然而毕竟都是母亲的孩子,朝夕相处中受到潜移默化,包括灌面肺子、做米肠子,到头来还是被我们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具体讲:一个先决条件是保证原材料完好无损,继而就是由里至外干净卫生。一副羊肺子,刚从羊肚子取出,仿佛抹了胭脂,一片粉红,而且形状偏小;到出锅时则完全变成白色,体积也膨胀了几倍,探究其原因就是“吐故纳新”。

所谓灌面肺子,就是体现在一个“灌”字上,为了确保“渠道”畅通,应事先取下小肚,一针一线缝在肺气管上,然后一边将清水灌进肺子,一边通过挤压,将残留血水排出。继而再将洗好的面筋以及植物油、食盐和诸如孜然等“达尔达曼”(调料),依照上述方法不断注入肺叶,随着锅中热气沸腾,整个屋子都弥漫着香味。

相对而言,做米肠子就省事多了,只要将羊肝、羊心和胡萝卜切成碎丁,加上些许清油和作料,就万事俱备了,当然了,主料还是大米。需要说明的是,就像母亲做抓饭一定要用擀面杖捣孔放气一样,米肠子煮至半熟时,也要找来钎子之类的针状物,扎孔放水排气,不然肠子还没熟就已胀破在锅里了。

和面肺子一样,玉古尔也是维吾尔族传统饮食之一,并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历史巨著《突厥语大词典》中留下记录,作为一个条目专门介绍。

仔细一想,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玉古尔和面条混淆在一起,实际上这是两个概念,虽说都是切面,然而叫法却不一样,面条我们称作“绥依阿希”,直译就是“汤饭”。另外粗细程度也不一样,玉古尔切面要求精细,而“绥依阿希”则粗细不一。关键是汤料有着实质性区别,一个先炝锅,后添水,一个却事先备好肉汤,再放入相应材料,相互一对比,质量就有了差异。

孩提时代多是“瓜菜代”,粗粮多、细粮少,吃得最多的就是包谷馕和“乌麻什”(苞谷面糊糊),更无奈之下就是土豆和糖萝卜(甜菜)煮在一起,吃一次面条并不容易,即便是十天半月吃一次所谓的“玉古尔”,因为少了肉汤这个“硬指标”,味道就大打折扣。

真正意义上的玉古尔,从和面开始就十分考究,首先原料必须是精制白面,而且根据人数多少,备好相应数量的鸡蛋,掺和在一起。同时面还要和得硬一些,然后经过反复揉擀,使面达到要求的薄度,等面稍饧一会儿,再切成银丝状等候下锅。

当然,先要炖一锅新鲜连骨羊肉汤,确保肉汤原汁原味,随后将切好的肉丁、皮牙子(洋葱)、食盐、黑胡椒末,放入滚沸的肉汤中。稍等片刻,当肉丁快熟之际,再将切好的西红柿、恰玛古放进去,5至10分钟之后,最终把银丝面下到锅里。

最后一个程序,在盛饭之前,再放一撮芫荽,这才一碗一碗端到达斯特汗(餐布)上。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玉古尔也与时俱进,开始放一些辣椒和醋,有汤有面,有色有味,看着赏心悦目,吃着提神解乏,尤其受到长途奔波者和身体不适者的青睐。

说起吃玉古尔,有这样两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刚从乡下搬进城里,一天有个朋友非要带我去二道桥一饱口福。当我跟着他走街串巷,来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胡同,看到一个小饭馆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一问才知道这是个玉古尔面馆。

我占座位,朋友排队,不一会儿,两大碗热气腾腾的银丝面就端了上来,我就觉得一股诱人的香味,顺着鼻腔往里送,顿时浑身舒松、胃口大开,瞬间沉醉到那种特有的风味中去了。

不曾想,除了玉古尔,一人还有一份馕包肉,馕是经过再次加工的,既松软又烫手,仿佛抹了一层油,光亮光亮的。而馕上面那一块肉,则是上好的腿把子,鲜嫩的紫肉、纯白的筋,吃起来才叫过瘾。

还有一次是父亲过世的时候,因为正值寒冬腊月,吐鲁番的亲戚赶过来的时候,已到了晚上,一个个眉毛胡子上结了一层霜,好在家里已经准备好了满满一大锅玉古尔,接二连三端到亲戚面前。一路劳顿、饥寒交迫的亲戚们,似乎一下子从悲痛和无奈中挣脱出来,一人捧着一碗玉古尔狼吞虎咽,一阵工夫头上都好像蒸笼一样,冒着热气。期间就听一位长者深有感触地说:“感谢真主,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玉古尔!”

提起吐鲁番这个名字,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葡萄,实际上吐鲁番的饮食也独具特色。据说雅普玛就源自吐鲁番,翻译过来是“盖”的意思,不过不是“锅盖”盖上锅,而是“面饼”盖上肉和菜。

这种吐鲁番维吾尔族地方风味,有“波拉克雅普玛”和“皮特尔雅普玛”两种,二者的区别是:一个是发面,一个是死面。“波拉克雅普玛”原材料包括:连骨肉、胡萝卜、土豆、南瓜、豇豆、大白菜等,一般情况下,一次只选择其中两到三种。

具体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然后放入锅中炒,随后再炒上述蔬菜,掌握火候注入一筷子深清水。这时,事先和好的面也快饧好了,揉巴揉巴成为大“面饼”状,盖在滚沸的肉菜之上,然后再盖上锅盖。需要说明的是,和面必须放酵母,不然,就不称其为“波拉克雅普玛”。

而“皮特尔雅普玛”,所选蔬菜也不外乎上述几种,只是在“面饼”的做法上有所不同,一是和面不放酵母,二是“面饼”分层状。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雅普玛,招待尊贵客人的时候,剁成块状的不再是羊肉,而是一律换成了鸡肉。

我对雅普玛情有独钟,每次母亲做雅普玛的时候,我就早早端着饭碗,围着锅台来回转,还不等八成熟,就急不可耐一遍遍掀锅盖,母亲就不乐意了,一边拍打我的手,一边高声叫嚷:“不勒麻依嘟,恰勒皮西嘟!”意思是这样不行,会夹生的,于今一想,还止不住“扑哧、扑哧”笑呢。

雅普玛的独到之处,一是肉菜和面饼焖在一起,各种味道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二是货真价实,吃着管用,尤其是那些壮劳力,一顿吃扎实,一整天都有劲。不像那些汤汤水水的饭食,吃了上顿坚持不到下顿,心慌得很。三是颜色搭配好看,面饼发起来,又白又暄,南瓜则黄灿灿、软绵绵,肉就更不用说了,红亮红亮、肥而不腻,不要说吃了,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今年陪母亲去了两次吐鲁番,才真正领教了什么叫家乡特色。刚从这个亲戚家炕上下来,另一家已经在门口等候了,几乎都用雅普玛招待,“波拉克雅普玛”和“皮特尔雅普玛”轮着来,而且都是鸡肉的,土鸡、火鸡还有斗鸡,一顿接一顿,吃得腰都弯不下来了。

同类推荐
  • 创婚日记

    创婚日记

    《创婚日记》还原了一个人——一个男人。在对性的物质交换中挣脱,在对爱的悲观失望中苏醒。关于生活,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关于事业,我们总要进取拼搏……关于爱情,我们要做高傲的天鹅……关于婚姻,我们要有如水的包容才能唱胜利的凯歌……
  • 第四种权力

    第四种权力

    一个社会,不管它多么物欲横流、拜金媚俗、道德沦丧,但媒体必须永远保持着清醒和良知。媒体必须永远能正确地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值得歌颂的,什么是需要鞭挞的。许多人会用纯真的善良去面对最黑暗的事物,而记者能做的就是,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道屏障,让善良永远不遭受邪恶的伤害,让真诚永远不受到无谓的欺凌。
  •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

    在徐则臣的《雪夜访戴》里,王徽之不仅是一位风流倜傥、好玩好色、满腹诗书的文人雅士,同时也是一个善于作秀、渴望荣誉、投机钻营的名利之徒。作家揭示了他在自由与名利之间的矛盾和痛苦,为了摆脱家族阴影的费尽心机,把一个真实的、两面的魏晋名士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品用的是以古讽今、以今鉴古、古今交融的写法,幽默、睿智、好读,是一篇意味无穷的新历史小说。
  • 魔窟十年

    魔窟十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员肖强借助父亲的袍哥舵爷地位,成功地打入国民党的高级特务机关,和敌人展开了巧妙的斗争。在‘特务”生涯里,肖强海“袍哥”、当上门女婿、抓情报、策动军队谋反,等等。小说充满了浓烈的传奇色彩。
  • 我们像野兽

    我们像野兽

    《我们像野兽(修订完全版)》是作家何顿的最新长篇力作,一贯以贴近市民风格著称的作者此次演绎了八十年代七个美院毕业的大学生的浮世生活:从八十年代校园的梦想到现实的幻灭,从为了生存而辛苦辗转到曲尽心机志得意满,展示了一代人在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与世俗生活的复杂纠葛、他们的情欲爱恨、他们的生活与事业,通过他们二十年间的生活轨迹,投射了大变动时代的一代人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的变迁。语言浓郁的长沙风味更为作品增色。所有从八十年代和非八十年代走出来的人将看到自己和自己那一代人的历史。
热门推荐
  • 掉了色的文字

    掉了色的文字

    一章一篇小短文,随笔小故事。真真假假我说不出,你可以自己来分辨。#献给幸运的少数人
  • 梦陨星辰

    梦陨星辰

    乱世再临,邪魔群现,这是梦的转变?亦是星的陨灭。小小少年穿越异世,记忆深处的功法有来自何处?青年赛上奇异现,遇神秘人赠来自永恒时光中的不灭神剑。且看小少年如何披荆斩棘,刺破苍穹。“天又如何?我的目标不是这天,而是这茫茫的无尽星空······”“我要变强,不仅为了我自己,还为了我该守护却没来得及守护的东西”
  • 最后的礼物之初心

    最后的礼物之初心

    在爱情的道路上,最大的过错就是错过。黎沐樱大胆的追了,因为你不追怎么知道他不喜欢你呢?所以,她赌了一把。夏宇会接受她吗?但是,她不知道,她的命运在这一刻反生了大的转折,她的人生变了。刘莹孀的挑衅,洛姿的冷眼,阮皖的劝阻,李霖安的追求,夏宇的无奈······她,该怎么办················
  • 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这个女子要逆天

    这个女子要逆天

    她是北冥家不知几小姐,人太多,算不清,但生性懦弱,空有一身修为,因一次魔兽森林之行,摔下山坡,从此香消玉殒。她是现代雇佣兵的王牌杀手,铁血无情,却被同是雇佣兵的他所害。穿越而来,废材也张狂!超级废材?修得逆天神术,成为绝代丹师,古往今来阵法第一人,神兽可以统御万兽是吗?她统御神兽,名震四方。啥,你要抢神兽?好吧,姐就站在这里任你抢,啥,你抢不了?那么就休怪姐的魔兽大军无情,从此,魔兽化为滚滚洪流,所向披靡,她睥睨天下,这也叫废材?你脑袋里装的是浆糊吧?他是一帝国王爷,高深莫测,邪恶而又腹黑,却跑到她们这个穷山恶水的地头来,看见她后,从此眼睛再也不肯为别人转动。
  • 无敌王妃:调教花心美王爷

    无敌王妃:调教花心美王爷

    她只想回到十岁的样子重温母爱,没想到自己研制的机器竟出了问题将她送到陌生的国度,胖妈妈,不受宠的将军府小姐。当朝王爷为救她命丧水潭,胖妈妈为了她将一生至宝留给她后驾鹤西去,她本不想涉入这一切,可偏偏有人逼她入局,既然如此,她又何乐而不为!
  • 星甲狂潮

    星甲狂潮

    银河历元年,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终于走出太阳系,迈向银河时代……在这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人类进化的方向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开发自身的强大,也不是一味的追求外力的帮助;一种崭新的途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单兵武装与异能力量的结合,科技与生命的交融,星甲由此诞生。激烈又热血的战斗,友情与爱情的交织,梦想与奇迹的诞生,尽在星甲狂潮。
  • 魔物回收计划

    魔物回收计划

    魔物图鉴封印失衡,各类魔物重出于世。人间,又要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嗯……大概不会……
  • 穿越之杀手至尊

    穿越之杀手至尊

    生活系武侠,主角不太正经,一番江湖游历,在深藏不露之人的设计下,在各方的角逐下,在主角的恶搞下,阴阳际会,完全成了瞎扯淡。只是一路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和现在的江湖,也许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 赤瞳拽妃

    赤瞳拽妃

    睡个觉就直接睡穿了!穿就穿吧,我堂堂21世纪的特工杀手会怕吗?可谁知道却穿到了魔幻世界,还偏偏穿到了一个废物身上!我蒙着丝巾去见皇帝,谎称自己丑,反而因为这种特别被他看中,封我为妃。这年头还真是什么样的男人都有!啊,可以穿回去?好吧,那我就带你一起穿到现代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