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89200000022

第22章 倦游归鲁(1)

孔子已经六十三岁,是名闻天下的大学者,被人们尊为当代圣人。他桃李满天下,各国争相礼聘。弟子中在卫出仕为官的最多,孔子也把卫国视为第二故乡,他准备四度返回卫国去看看。

卫灵公已去世三年,现在由他的孙子卫出公主政。他也很盼望孔子能来协助他。

当时担任卫国蒲邑宰的子路,听说老师来到,高兴万分地前来迎接。

子路问孔子说:“如果卫君请您协助他治理国政,您首先做的是什么?”

孔子说:“第一步当然是正名号,使得职务和名义相称,名称和实际完全相符。”

子路说:“您也算得上是迂腐了。做事何必先从正名定分做起呢?”

孔子乘机教训他说:“子路啊,你怎么如此地粗鲁!你要知道,君子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大都暂放一边,不妄加反对。你要知道,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能顺理。说话不顺理,事情就不能成功。做事不成功,礼乐就不能兴起来。礼乐不能兴起,刑罚就不能用得适当。刑罚不适当,人民就会因慌乱而弄得手足无措。”

“所以,君子先定下名分,在道理上才可以说得过去。话说得过去,事情才可以办得通。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不敢随便苟且的啊!”

当年子路被任命为蒲邑宰,在他赴任以前,向孔子请示施政方针。因为他过去在鲁国虽曾做过季氏的家臣,但在他国任职这还是头一遭,心中不免有几分紧张。

孔子告诉他的只有简短的两句话:“先之,劳之。”

意思是,为政者必须先以自己做榜样,吃点苦头,才能使百姓敬服。

子路又再追问说:“其次呢?”

“无倦。”

意思是,做任何事,都得有始有终,不可怠惰偷懒。

孔子知道子路的性格豪爽而急躁,所以又再叮咛说:“蒲地的人生性凶顽,你得小心注意才是。你在态度上必须谦恭谨慎,你以诚意对待他们,他们就会信服你。处事要公正、宽大,不可滥施刑罚,多关心他们的疾苦。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勉之,勉之。”

子路谨记老师要多多关心民间疾苦的言论。因此,到任以后首先赴各地视察。他发现该地经常有水患,于是决定先修水利。

他和老百姓一起工作,早出晚归,比一般老百姓更勤勉、更辛苦。而且还自掏腰包去慰劳他们,百姓们都感激不尽,个个奋勇尽力,丝毫不懈怠。

孔子听到这件事,就派人去告诉他,说他处理得不当。

子路一肚子的怨气。子路心想:我自己和百姓们一块儿工作,已经够辛苦的了;我看到百姓们饿着肚子抢修堤防,就自掏腰包让他们吃饱了,才有气力工作;却不料,老师反认为我处理不当,我真百思不解,必须去问个明白。

当他见着孔子,孔子早已知道他的来意,还没等他开口,就和蔼地对他说:“你心里有疑问,我知道。我并不是说你兴修水利有什么不对,而是说,百姓们为了预防灾害而从事于地方建设,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工作,你应该向上面报告。上面会通知下来,将谷仓中的米谷分发给工作的人,表示为政者也重视这件事。”

“可是,你现在的做法等于是说,君主不仁,只有你才是仁慈的圣人。万一有人向君主进谗,说你是沽名钓誉,甚至诬陷你争取民心,图谋不轨,那就危险了,你懂吗?”

“原来如此,为政还真不易呢!感谢老师的指点,我已经懂了。”

这一次,孔子再来卫国,子路就邀请孔子到蒲邑去看看,以便再听取老师的指示和教诲。

孔子命子贡驾车,前往蒲邑。一路上只见河流畅通,道路平整,四通八达。

孔子不觉赞叹着说:“子路一定很勤谨而得人和。”

车子进入蒲城时,孔子又夸奖说:“子路做事,既切实又宽厚。”

车子到达子路住宅的庭院时,孔子又说:“子路管理有方,临事勇断。”

子贡听到孔子连续不断地夸奖,心中不免有点疑惑。他说:“您还没有听到子路的报告,就连连赞叹不止,可否请您说一说您的观感?”

孔子微笑着说道:“我们一路走来,看到阡陌分明,毫不凌乱,而且河流、沟渠畅通,道路平整而四通八达,可见子路做事谨慎勤勉,深得人心。进得城来,看到城墙及各项建筑都很坚实,林木也很茂盛,这表示子路做事切实宽厚,不做表面文章,虚应了事。最后看到他住的庭院,整洁、静肃;仆人们礼貌周到,殷勤接待,可见他管理有方,临事勇断。这样可观的成绩还不值得夸奖么?”

孔子从不轻易夸赞别人的,尤其是自己的弟子。恭立一旁的子路听了孔子这席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平时挨骂最多的就是他。

现在再来叙述鲁国的情况。

从前,在鲁国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齐国在威胁着他们,现在南方又多了一个吴国。

吴国,周朝初年泰伯居于此,位于江苏省无锡。传到梦寿时称王(公元前585年),国境日益拓展,包括淮、泗以南至浙江省嘉湖。传至夫差时,为越国所灭(公元前475年)。

当时的吴国和楚国同被中原人士视为蛮夷之邦。

本来,中原各国的诸侯曾有约定,如果没有堂堂正正的理由,是不能互相侵犯的。

可是,被视为蛮夷之邦的南方新兴国家,例如吴、楚等国,他们却不理这一套,只要能开疆拓土,管什么名分不名分。

其中最蛮横的就是吴国,经常以武力侵略邻近小国。不但如此,甚至还想称霸中原。

当年,齐景公和鲁国会盟于夹谷,就是因为生怕吴、鲁结盟而威胁到齐国。

如今,吴国已经吞并了鲁国南方的一些小国,正企图用合纵连横的策略达到称霸中原、取得盟主地位的终极目标。

当时的局势日益紧张,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各国为了应付当前危机,都急于征聘人才,以图富强而捍卫国土。孔子的弟子多半被各国礼聘而去。

孔子的弟子受教于孔子,都想实现孔子的政治理想。因此,也都全力以赴。这些人有的能文,有的能武,也有的文武兼备。

孔子自身由于一天天老迈,已不想出来做官。他以在野身份协助弟子们从政,做他们的精神支柱。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吴国的势力越发扩张,鲁国已经深受威胁。鲁哀公七年时,吴国和鲁国在郎城(山东省峥县)举行会谈。吴国强行要求鲁国以百头牛、羊、猪作为献礼,这是超越了当时礼制规定的数字,鲁国慑于吴国的威势,只好如数奉上。

吴国又要求季康子亲往吴国去谈判,季康子深恐前往受辱,幸亏借用了辩才了得的子贡去交涉,才获得外交上的胜利,总算把事情应付过去。

第二年,吴国出兵攻鲁,幸有七百名英勇武士拼死抵抗,吴国只好退兵。孔子的弟子有若曾经参加了这次战役,建立了不少功劳。

这时候,阳虎在晋国企图帮助卫国的流亡太子蒯聩回国继位,他本想出兵伐卫,但又顾及鲁、卫是兄弟之国,晋若出兵伐卫,鲁必前来相救。后来,他心生一计,齐、鲁本是世仇,现在可以游说齐君索回汶阳之田。如果鲁国不答应,就出兵去讨伐。

齐简公果然被说动,派使臣去鲁国索要汶阳之田,鲁国自然不答应。于是,齐简公命国书为大将军,高无平、宗楼为副,率领兵车一千乘向鲁国进发,直到汶水扎营,并派人去下战书。

季康子马上召请冉有来商量对策。

冉有说:“国难当前,我愿率军出战。另外再派伯牛去通知仍在卫国的孔子,请他从旁协助,以解鲁危。”

季康子非常高兴,立即任命冉有为左大将军出发御敌,派樊迟为车右。

樊迟也是孔子的弟子。他精通战略,尤其精于箭术,几乎百发百中,他为车右,与冉有合力抗齐。

大军浩浩荡荡开到汶水,渡河命令一下,士兵们个个奋勇争先,誓死保卫疆土。

冉有亲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营。齐军措手不及,只落得弃甲丢兵而逃,冉有紧追不舍直到数十里外,才鸣金收兵。

齐国的国书,本不是什么名将,经此一战,溃不成军,早已吓破了胆,赶紧收拾残军并派人返国告急。

这时候,孔子也已得到消息,派遣子贡到齐国去向权臣陈恒游说,希望他能罢兵休战。

陈恒的内心本来也就希望国书战败,好趁机削弱他的势力,子贡既来劝他罢兵,正好趁此收场,于是一面奏请齐君下令撤回军队,一面遣使到鲁国去重修旧好。

当冉有班师回都时,季康子亲迎于郊外,两人执手庆祝,并设宴庆功。

酒过三巡,季康子满面笑容地问冉有说:“恭贺你旗开得胜,但不知你这种军事才能是无师自通,出自天性呢,还是学来的?”

冉有答道:“是向孔子学的。”

“孔子怎懂得军旅之事?”季康子有些惊讶。

冉有说:“孔子是无所不晓的学者,文武均通。我只不过学得一些战法而已,至于韬略还谈不上呢!”

季康子除了欣赏冉有那种功高不居的谦逊态度外,对孔子也格外地钦敬和仰慕。

这场战事是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发生的,孔子时年六十八岁。

季康子一心想请孔子回国,他和冉有商议说:“我想邀请孔子回国,你以为如何?”

冉有说:“多年前,夫子任大司寇时的政绩,想必您也略有所闻。如想请他老人家回国,万万不可以一般人的态度对待他,否则,再多的俸禄他也不会接受的,而且要有始有终,不能听信小人的话,不能冷淡他而受诸侯的窃笑。”

季康子说:“我知道了。”

且说卫国的孔文子(孔叔圉)和孔子本是旧交。孔子一直认为他是一位贤人,每次来到卫国,必定会去看他,也常常住在他家里。

这一年,文子家里正在闹家务纠纷,文子计划要杀害他的女婿,他向孔子请教,并请孔子帮忙。

孔子大感意外,深悔过去看走了眼。他回答文子说,家务纠纷,外人无法置喙。

孔于叹息着说:“鸟类能够选择栖息的树木,树木岂能选择鸟类?”

文子看出孔子已有离开卫国的意思,赶忙向他致歉说:“我之所以一再坚留,并非是为了我自己,而是希望您能协助年幼的卫出公,这完全是为国家着想,请不要因为我家的私事而愤然离开。”

孔子被他这么一说,倒有点左右为难,幸亏鲁国使臣来到,才替孔子解决了这个难题。

当年在鲁国国内,最反对孔子的是公宾、公华、公林三个人。这次季康子奏明鲁哀公要重用孔子,为了表示诚意起见,鲁哀公特地命令他们三个人带着厚礼前往邀请。

孔子正好借此摆脱文子的苦缠,毅然返回已经离开十四年的鲁国。

一些在卫国从政的弟子,听说夫子即将束装归国,也都纷纷弃官相随。

孔子对鲁哀公和季康子的为人早有印象,他们的邀请虽然情意恳切,但孔子心里并未寄予太大的期望。

不过,一别故乡已有十四年之久,如今能有机会回去一趟,孔子仍然掩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已决心结束流浪的生涯了。

公元前484年,也就是鲁哀公十一年的秋天,孔子返回阔别已久的故乡,一路上感触万分。

孔子回想这十四年间辗转于各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也遇到几次意外的惊险。而自己的政治抱负始终未能有所施展,甚至遭受猜忌,险遭杀害,流落到郑国时还被喻为丧家之犬。

至于那些自命清高的隐士们,他们歌咏、嘲讽,如今想想,倒还蛮有人情味,不由得感到惋惜。

将届古稀之年的孔子,他的政治见解早已成熟,对政治生涯也看得很淡,他觉得不朽的事业应以教育为先。

想着,想着,已经抵达曲阜郊外,弟子冉有等人早就等候多时。

对一般百姓来说,孔子终于返国,这让他们雀跃不已。当年孔子任大司寇时的政绩,他们记忆犹新。他们一致认为今后又可重见政和邦宁的安乐日子了。

至于鲁哀公和季康子他们又是怎么想呢?目前鲁国处在两强之间,北有世仇的齐国,南有新兴的吴国,一南一北,虎视眈眈;国内则政纲废弛,国力日弱,尤其是与各国间的外交更是一个难题。为了应付客观局势的需要,有时不得不和一些国家缔结密约以暂保平静。可是,事情一旦暴露,难免不受责难,尤其是虎狼般的强国们更是得罪不起。

他们认为孔子在各国游历多年,对各国的政情必然有深入的了解,应该能对这个棘手的难题提供宝贵的意见。

鲁哀公和季康子均认为可以问政于孔子,但不准备让他实际秉政。

鲁哀公第一天接见孔子的时候,开头一句就问孔子说:“请你告诉我一些为政的道理。”

孔子答道:“很简单,用人的时候,必须加以选择。选用优良的官吏,政治必然会上轨道。”

话虽然简单,却语意深长。

有一次,季康子向孔子问政。

孔子说:“选用正直的人,摒弃邪恶的人,百姓自然会服从。如果在上的人都是正直之士的话,那么在下的受到感化,也都会变得正直了。”

季康子鉴于盗窃案件日增,就这件事请教孔子。

孔子干脆坦白地告诉他说:“遏阻盗风的首要之途是无欲、戒贪,只要自己不贪得无厌,即使你奖赏别人去窃盗,他也不会干的。”

季康子想用重刑来改变社会风气,孔子不客气地说道:“在上的人,决心为善为正,做一个好榜样,人民就可安居乐业,风气淳朴,社会安定。居上位的好比是风,下面的百姓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就会顺势弯倒下去。只要在上的好德乐善,老百姓还会做坏事吗?”

同类推荐
  • 汪精卫第三卷

    汪精卫第三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冷静的判断、敏锐的观察以及超凡的军事才能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从一介布衣走向权力巅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决绝以及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借鉴。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二)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二)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民营企业家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在三十年的时间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几度风雨,顽强成长,民营企业家的形象和地位也几度浮沉,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变化。为了展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风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心得,同时分担他们的忧虑和困惑,思考他们的得与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编写了这本《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热门推荐
  • 《为你醉生梦死何所谓》

    《为你醉生梦死何所谓》

    他是月老院子里生长千年的一棵桃花树,而她仅仅是一株生长百年的野花,连内心自己来历都不清楚的野花,他平静的生活,平静的心,因为她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被冤枉扁下凡间,他痛苦万分不知她是否知他心,选择跟随她或者忘记她他又该做何选择。
  • 洪荒道统

    洪荒道统

    洪荒毁灭后,道统流转到另一世界。仙道世家少年,心中藏着一个大世界无数纪元的智慧结晶。青莲摇曳,太上紫气,元始三宝,灵宝截经,又有教外别传,极乐寂灭,菩提妙法。洪荒道传,会在另一个仙道世界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 爱情的海洋

    爱情的海洋

    台湾作家[楼雨晴]的免费全本小说《爱情的海洋》。
  • 她总在我心里晃悠

    她总在我心里晃悠

    宋执是什么人,京都工藤大学在读生,宋家独子,京都太子爷。这位爷和所有权贵并无任何不同,他喜欢强权欺人,喜欢高高在上,喜欢别人仰视望他,直到遇到了南欢,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一个破旧花店旁晃悠,宋执想了想,大概是那个女孩子眼眶弯弯,问先生您需不需要花。不,可能更久之前……【显山显水伪装超好大狼狗+扭扭捏捏脾气超好偶尔暴躁小仙女=护短和鸡飞狗跳的日常】真是好奇怪,我的少年总是跋山涉水来爱我。
  • 闪婚成爱,总裁太腹黑

    闪婚成爱,总裁太腹黑

    婚礼现场,她拖曳婚纱,淹没在祝福声里。屏幕上,却播放出未婚夫与情人火辣四射的啪啪啪。满场哗然,她这滞销的老姑娘,赔了老公又折地皮,站在礼台上成了最大的笑话。腹黑总裁大手却伸过来,“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可以一起惩罚这对儿狗男女。”“惩罚?”“我们成婚,让他们成为笑话!”她怎能与这样精于算计的腹黑男过一辈子?“只婚礼,不登记,不包生孩子,我失去的,你得帮我讨回来!”“成交!”她自以为赢了一回,却一脚踩中总裁先生的陷阱里,跌得一颗水晶心细碎细碎……
  • 邪王追妻:嫡女反策

    邪王追妻:嫡女反策

    凌夜王朝,丞相之家沈家,沈一陌穿越到了沈澜陌的身上,成为了丞相家唯一的嫡女。为了报仇,她斩杀同父异母的弟弟,毒害姐姐,虐死后母。开设酒楼,开设赌场,势要成为四国的首富。培训杀手,不为称霸天下,只为称霸武林。当她救了他之后,从此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恋。伤我男人?我夺你皇位。欺我男人?我杀尽你全家。抢我男人?我让你此生只能在尼姑庵度过。携手笑看天下。
  • 重生之都市神灵

    重生之都市神灵

    吕飞被人陷害得罪罗斯柴尔德家族,被逐出家族。得三眼神族传承回到二十年之前,以无敌的姿态碾压欧美贵族,向哈布斯堡致敬。率领家族斗士,灭神庭,平教会,杀狼人,尊霸天下。读者请加群:322157286,本人也在做公益事业。
  • 公主来种田啦

    公主来种田啦

    她天生对农业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白手起家,各种农业被她玩于手掌,绚烂无边。一朝穿越,让她成为刚出生的澜帝之女,父疼母爱,众人高捧的明珠公主。拥有现代思想的她,被宠坏的她,听到她最爱的父皇为她赐婚,一怒之下当众拒婚,被澜帝斥责后,委屈之下,书信一留,离家出走!澜帝:怎么样?满满可是知错了?侍卫:回皇上,公主如今已是整个玄梦大陆首富,并且……在乡下已经成亲。啪!某皇上慌了,手中奏折掉在了桌上。澜帝:备马!占山为家的某女,坐在山顶最高层,瓜果蔬菜环绕着,磕着瓜子,调戏着一旁的美男,小日子简直太美了。美男看着笑的狡黠的女人,想到方才探子的来报,好看的眸子精光一闪。
  • 我对你不是三分钟热度

    我对你不是三分钟热度

    传言西大那个开限量版玛莎拉蒂,满身奢侈品的仙女校花攀附的大腿翻了,因为她水性杨花,被金主大大抓到了养小白脸。整个西大都沸腾了。男生惋惜校花那样一张脸竟然是这样的人,女生则是一阵快意觉得校花真面目被揭露。谁知道,谣言传出还不到一个小时,传闻中的小白脸开着迈巴赫来到学校宣誓主权了。而那个传说中已经翻船的金主大大则是开了场记者招待会,冷冷的反问:“我抱一下我女儿,有什么问题?”
  • 狂女惹不得

    狂女惹不得

    她,不,是他!极品校草,为人吊儿郎当,放荡轻浮,见到有点姿色的美女,口哨声就不由自主的从性感双唇中飘出。谁知道他真正的是雌是雄?当身边的美男一个接一个,他的身份就快爆光了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