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9300000020

第20章 社会·人口(2)

伊斯兰教非常注重人类的团结合作精神。这种团结协作就是今天和谐社会需要的元素。伊斯兰教的协作精神就是要建立统一的社会合作体,以实现其崇高的目标,因此他要求穆斯林具有协作意识。《古兰经》云:“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49:13)伊斯兰教命令彼此互相协作是一种需要,分成若干宗族和民族也是真主考验人类的需要,他们都是真主的创造,都是真主的仆民,所以禁止伤害非穆斯林。正如《古兰经》云:“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60:8)总之,穆斯林讲求互助、互爱,这是与伊斯兰教关于“行善”的道德观密切相关的。作为穆斯林应把行善施舍视为对真主履行的一种“善功”,因此,伊斯兰教要求我们一人有难,众人相助,决不吝惜个人一切。所以,穆斯林在把握伊斯兰教原则的基础上,以“善”为契合点,与非穆斯林建立兄弟友谊,是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所遵循的友爱原则。

总之,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特别是诚信友爱的思想,与我国当前积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社会和谐和伊斯兰教诚信友爱的精神将互相补充,统一于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之中。

从恩霖(1964~),男,回族,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助理,讲师。

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社会文化变迁

——以宁夏银川市为例

马宗保

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变动过程,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这个历史性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超过75%,到20世纪末,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6%。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6.09%,到2004年年底达到了41.67%。参照诺瑟姆(Ray. M.Northam)“城镇化过程曲线”可知,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宁夏1994年的城市化率为16.8%,2004年增长到了41%。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回族总人口为986万余人,其中西北地区481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48.8%。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区域自治地方。截至2004年年底,宁夏回族人口为196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4.6%。本文试以宁夏银川市为例,对回族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进行初步考察。

一、银川市城市回族人口现状

(一)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1.概念界定。城市化一词是我国学术界在20世纪70年代从英文词汇Urbanization翻译过来的,又译为“都市化”或“城镇化”。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镇的集中,城镇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现象,可以从各种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基于该定义并结合回族与城市的传统关联,本文对回族城市化的观察和讨论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第一,银川市行政区划内外的回族人口向银川市区的空间流动和非农业化;第二,在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银川近郊乡村回族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非农业化;第三,在银川城市的现代化改造、布局调整和功能提升过程中,银川市区古老回族社区的变动。本文所要考察的区域主要包括银川市三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

2.银川概况。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它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银川市行政区划面积708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9.2平方公里。下辖三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两县(永宁县、贺兰县)一市(灵武市)。截至2004年年底,银川市总人口1377924人,户平均3.1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3729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99%,非农业人口为84063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1.01%;汉族人口995379人,占总人口的72.24%;回族人口360446人,占总人口的26.1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2099人,占总人口的1.60%。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3.46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40.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为11∶45∶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157元,地方财政收入13.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5元。

3.问卷调查。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银川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该问卷是我们在承担国家民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研究”和北京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银川子项目时完成的。全部问卷采用调查员在被访对象工作现场随机询问填写的方式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回收问卷1986份,回收率99.3%,其中有效问卷1856份,有效率92.8%。

(二)银川市城市回族人口现状

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基本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率。统计部门在计算城市人口时通常采用两种不同的统计口径,大口径以市辖区、建制镇全部人口(不含市辖郊县人口、建镇所属村委会人口)计算;小口径以市辖区、建制镇非农业人口计算,即市镇非农业人口。本文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使用大口径统计。按照现有相关界定,城市人口统计一般不包括城市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笔者认为,流动人口虽然不属于城市常住人口,但这个群体毕竟在城市里居住和生活并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至少他们正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对这部分人口也将给予同样的关注。

1.回族人口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川市回族人口的城市化水平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据第四次(1990年)和第五次(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银川市回族人口为126639人,其中城市人口59045人,占本市回族总人口的46.62%;2000年银川市回族人口为233066人,其中城市人口118319人,占本市回族总人口的50.77%。2004年,银川市回族总人口为360446人,比2000年增加了127380人,这部分新增人口主要为2002年划归银川市管辖的灵武市的回族人口。由于灵武市是宁夏北部地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回族聚居县,城市化整体水平较低,所以2004年银川市回族的城市人口比重回落到了45.75%。

尽管银川市回族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呈逐年提高的态势,但其发展速度与银川市城市化整体进程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据银川市统计局统计公报,1990年、2000年和2004年银川市城镇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3.72%、75.01%和55.02%,而同期回族城镇人口的比重分别为46.62%、50.77%和45.75%。由于官方统计资料中少数民族人口信息不够完整,我们对回族城镇人口的统计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但根据一些零散资料推断,上述统计接近真实情况。

2.银川市回族暂住人口。暂住人口一般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暂时居住和生活的那部分人口,由于他们未获得当地(如某一城市)的户籍成为当地常住人口,所以又被称为流动人口。早在1995年,银川市就出台了《银川市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其中对暂住人口的定义是“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市市区内居住、从事各种职业和无职业的人员”。银川市的回族暂住人口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银川市的回族流动人口大约为1000人,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到2000人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回族流动人口增长较快。1998年,全市统计在册的暂住流动人口48802人,其中回族约有5000人。截至2005年10月份,银川市流动人口总数已达到147770人,其中回族人口约为15000人。

二、回族城市化的途径和动力

(一)回族城市化的途径

从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银川市回族人口城市化的途径是指回族人口成为银川市城市人口的方式和过程。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可知,银川市回族人口城市化的途径主要有5种:

1.历史上迁入银川的回族人口。回族是我国历史上较早入居城市的少数民族,在我国很多城市里都有古老的回族社区,银川也不例外。银川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建为城市的时间最晚也可以上推到宋夏时期。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大夏国,史称西夏,银川遂成为西夏政权的都城。1944年1月,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据文献记载,元朝时期已有回回人留居银川。到了明朝,银川城里已形成了回族聚居的社区并修建了从事宗教活动的清真寺,这就意味着银川回族的城市化从明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清朝前期,银川城内有4个较大的回族社区,“宁夏(指银川)城内穆斯林户口超过半数”,可见当时银川城内回族人口数量之多。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城内回民多数被驱赶到城外居住,所以后来又在城关形成了4个回族社区。民国时期,马家军阀主政宁夏后,回族的社会生存环境有所改善,城内回族人口数量逐渐增加。1949年银川解放时,城内外共有8个较大规模的回族社区,主要有礼拜寺巷、羊市街、哈家巷、西哈家巷、马府街、敲牛巷、纳家巷、羊肉巷,大致分布在今天的胜利街、解放西街、富宁街和新华街一带;主要清真寺有城内的西小寺(后并入中寺)、中寺、东大寺(今银川七小一带)、新华寺和城关的南关大寺、北关大寺、东关大寺和西关大寺等。我们把1949年以前不同历史时期迁入银川的回族人口称为银川世居回族,他们是银川市最早的回族市民,因此又被称为“老银川”。尽管这部分较早进入城市的回族人口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范畴,但讨论回族的城市化问题不能忽略他们,因为在银川市城市现代化改造中,这部分人口可能会面临着再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

2.20世纪50年代的群体性移民。从宁夏解放到20世纪60年代,相继有较多数量的外地人口迁入银川市。在自治区成立前后,为了推动自治区现代工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各省区市抽调一批科技、教育、文艺、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和产业工人来宁夏参与自治区的建设工作。据统计,从1958年年初到自治区正式成立的10个月时间里,从全国各地调到宁夏参加生产建设的各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就有7万多人,其中也包括许多回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和产业工人。这些人口大部分被安排在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工作和生活。在1952~1958年的7年时间里,银川市人口增加了107660人,平均每年增长17943人,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主要是相继迁入银川的外地人,其中回族人口大约有2万人。

3.不同时期零散迁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回族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一定数量的农村回族人口或原来工作、生活在自治区其他城镇的回族干部、工人,通过毕业分配、招工招干、工作调动等途径迁入银川市,成为城市居民。

4.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农转非”人口。银川市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功能单一到不断现代化的过程。解放初期的银川市城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截至2004年年底,银川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89.2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的近30倍。银川市较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扩建分别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近几年。由于银川郊区有较多数量的回族人口居住,每次城市改造和扩建都会征用农村土地,因此失地回族农民转为城市户口,成为城市居民。

5.由暂住流动人口而成为城市常住非农业人口。根据银川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的结果推算,银川市近年来的回族流动人口数大致保持在15000人左右。据银川市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估计,银川市每年大约有10%的流动人口办理城市常住户口,成为正式的银川市民。参照这个比例计算,每年由流动人口转为银川城市居民的回族人口应该在1000人左右。这部分转为城市居民的回族人口多为在银川经商成功或找到固定工作并有固定收入、固定居所者。

(二)银川市回族城市化的动力

回族城市化的动力是指回族人口向城市流动并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化的各种推动因素。城市化的动力问题是城市化研究领域的焦点论题,目前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成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可知,银川市回族的城市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农村推力和城市引力。乡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受到比较利益的驱使。人在经济活动中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劳动和非农业劳动的最终报酬是不一样的。农村人口之所以要进入城市,就是因为他们对到城市打工的收入有比较乐观的预期,他们相信到城市打工比在家从事农业劳动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正如托达罗(M.P. Todaro)所说,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是一个农业劳动者决定他是否迁入城市的重要原因。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是相对的,推力主要是农业劳动收入低和农业劳动人口的过剩,拉力主要来源于城市非农业劳动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的就业岗位。

同类推荐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风俗探幽

    风俗探幽

    风俗既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情趣的领域,又是源头幽远、寓义奇奥的文化现象。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及文化功能的相应变化,风俗也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使其传统的象征意义变得更为奇曲而隐秘。《风俗探幽》共分岁时篇、人生篇、丧葬篇、土木篇、俗信篇,从中国古风今俗中选取了60个有趣的事象,加以寻源探幽,释义揭谜,以充分展示中华风俗的俗雅、平奇、显隐交并的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一部认知中国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形象读本。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国学”一说,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出现过“寻根”热潮,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热潮遂至今。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探索,记录了浙江多年来走在前列的非遗保护历程和实践,是读者了解浙江非遗工作的一个窗口。全书主要分为四讲:第一讲为学法讲义,第二讲为论坛讲演,第三讲为会议讲话,第四讲为市县讲评。
  • 历代诗歌

    历代诗歌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妄怨哇的短篇小说

    妄怨哇的短篇小说

    收录我的短篇小说,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你们!对啦!这里是bg言情,多为少年青春,每篇结局悲喜不定。感谢阅读!(不出意外的话每月一更,谢谢大家!)
  • 我是神仆继承人

    我是神仆继承人

    回家参加老爹葬礼的李小林意外的知了自己家族世代传承的秘密,摇身一变从一个连名牌手机都买不起穷屌丝变成了一个拥有上亿遗产并且神通广大的神仆继承人,然而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般美好,自己在担任神仆继承人的时候还必须时刻履行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无情、冷血却又不能将秘密分享给同伴的怪人。
  • 我吃你家大米啦

    我吃你家大米啦

    【1v1炒鸡甜双洁两小无猜欢喜冤家】作为微胖界的一员大将,陈安琪自认身材还过得去但是,为什么每个人看到她第一反应就是“你该减肥了”?就连那个说好不嫌弃自己的青梅竹马也成天跟在身后喊“肉球”?她森森的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对于胖子的恶意对此,陈小胖妞只想说一句:我胖我吃你家大米了?【让陈安琪受伤的第一个瞬间】陈安琪:哇,这衣服好好看!我想要!陈爸爸:琪琪呀这衣服别的小姑娘穿上叫娇小可爱,你穿上就叫珠圆玉润了,乖,咱不买~陈安琪:……你是亲爹对吧=_=【让陈安琪受伤的第N个瞬间】陈安琪:你说你当时是为了我学的跆拳道,那你怎么知道我就一定会跟你在一起呢?赵彦文:(笑)我连你都能抱起来,别的小姑娘怎么可能抱不起来?接下来的画面过于血腥残暴,请大家自行想象~总而言之这就是一篇温馨的青梅竹马文,作者亲妈不虐人~
  • 天命红颜殇

    天命红颜殇

    一个尚书府的官家千金,一朝沦为宫女,在这乱世之中,可否活到最后。回首时,亦不过是非成败转头空,唯权字而已。那一把古剑,那其上镌刻的小字,“得此剑者得天下,御此剑者御天下!”,那一抹惊艳绝伦的笑,在她的唇边绽放。她想她懂了,而他也会懂的……“这尘世间的一切浮华,那些年的美好年华,终究也都比不过那一朵‘曼珠沙华’。”“这一世,我要的不是其他,我真正要的,是与你,携手共度红尘……”……“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小伙伴们可以加入这个QQ群哦,313291376,群里人都很好的呢⊙?⊙!)
  • 尘冥秘事

    尘冥秘事

    二零二零年的九月份,炎热的夏天已经悄悄走过,经过半个月军训洗礼,晒成黑炭的李小凡,百无聊赖的躺在宿舍里边在床上打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情的幸福起点

    爱情的幸福起点

    爱情是幸福的起点,爱人是一生的陪伴。与我的爱人长相厮守,慢慢到老。
  • 雪球专刊第027期:投资血泪史

    雪球专刊第027期:投资血泪史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思以前投资犯过的错误,知耻后勇,尽快对自己的投资进行完善,近期对2007年入市以来的投资损益进行了详细的总结。2007年4000点左右盲目进入股市,站在了A股历史制高点6000点,2008年在市场惨烈下跌继续大幅亏损,2009、2010年休战两年,2011年再次小资金试探性参与,2012年再次大规模短线交易竟然奇迹般取得了9%的收益,2013年投入股市的资金再次达到历史最高,痛苦的是亏损了38%。
  • 太白纪略

    太白纪略

    五胡放马中原,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司马白应劫太白经天,每于危机倾覆,力挽狂澜!慕容之危,七战七捷;云中之危,摘星揽月;成蜀之危,千里赴难;荆襄之危,横御山河;三吴之危,擎天镇朝;中原之危,南征北讨;御衡无惑,止戈为武!一生争战,只为家园安!QQ书友群619763997
  • 同学是怪物

    同学是怪物

    他,带着普通人类的记忆重生。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类女孩。他与她的相遇使得一段尘封千年的记忆被唤醒。他们的相遇能否不再重演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