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9300000009

第9章 文化·历史(9)

1942年11月4日晚上,白先生刚到重庆,就想立刻去见时在重庆的哈德成阿訇。由于阿訇已经睡了,第二天方见到。从这一天起,两人天天见面,无话不谈。谈到《古兰经》翻译问题,白先生将他写的研究《古兰经》的文章《纯真篇义证》给阿訇看,征求他的意见。谈到教育问题,阿訇说:我们需要一个大学校,在这里培植我们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认为白先生在中央大学开设伊斯兰文化讲座课,是设立这种大学校的先声。阿訇私下对白先生说:我们心里总觉得云南亲近些,重庆不是我们常在的地方。1942年12月底,阿訇离开重庆飞往云南,白先生亲到机场送行,心里觉得非常依依。阿訇由昆明转沙甸,和马坚一起译经,生活清苦,不幸染病,于1943年10月25日辞世。消息传到重庆,中国回教协会决定给哈德成树碑纪念,碑文《哈德成阿衡墓表》由白寿彝撰成,登在1944年的《中国回教协会会报》上,先生另撰成《哈德成阿訇》,亦刊于同年的《中国回教协会会报》上,追念和哈德成的交往及所受教益。1988年,云南纪念哈德成诞辰百年、逝世45周年时,白先生将《哈德成阿衡墓表》略加改动,交云南纪念大会,并将题目中的“阿衡”改为“阿洪”。《哈德成阿衡墓表》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哈德成阿衡墓表》辑入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回族金石录》,两文都是珍贵文献。白先生著《中国伊斯兰经师传》中有《哈国桢(德成)》一节。

白先生和臧克家的结识有些偶然。1942年冬,白先生去看望居住在重庆张家花园65号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老乡姚雪垠。臧和姚“同室寝床”,因而结识了臧克家。臧见白先生一身蓝布长衫,朴实忠厚,温文尔雅,从此二人成为好友。40余年后(1985年)臧克家赠白寿彝先生诗:“苦忆山城三纪年,嗷嗷八口一蓝衫。晚晴白发春风里,常记流年未敢闲。”并附记:“抗战期间,与白寿彝同志订交于山城重庆,岁月日增,而友情弥笃。当时寿彝执教中央大学,蓝布长衫,仆仆风尘,八口之家,生活困窘。”短短数语,表述了白先生当年在重庆的清苦生活。1947年春,白先生到达苏州,因工作忙将编辑《文讯》月刊的工作,交时在上海的臧克家负责。臧在白先生协助下完成《文讯》1947年、1948年的编辑工作,成为他们学术合作的结晶。1948年年底上海白色恐怖,臧克家处境危急,全家生活困难,白先生助其渡过难关。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两人交往不断,成为文史界的佳话。

白寿彝先生引古人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善于学术交往,从交往中获益,是白先生学术上成功的原因之一。

1943年在重庆中央大学一年,白先生完成许多工作,1944年2月云南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颁给先生教授聘书,白先生回到云大执教。

四、从昆明到苏州

1947年3月13日,白寿彝先生全家9口离昆明赴苏州。先生1939年到达昆明,时年30,离开昆明时年38。云南8年(其间1943年在重庆),先生在回族史、伊斯兰教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丰收。表现在:

1.先生到云南之初,即收集杜文秀起义资料,成《咸同滇变传抄史料初集》,寄上海出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书稿无下落。先生继续校集,增加内容,最终成果《咸同滇变见闻录》上下册,1945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第一部回族专题史料,它的出版标志着回族史料学的诞生。先生还收集杜文秀起义的弹词和小说,丰富杜文秀起义的文学资料。1940年,云南翻印何慧青《杜文秀建国十八年之始末》,出500册单行本,先生为单行本写了《题何慧青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之始末〉》。1946年,杜文秀起义90周年,先生写《丙辰九十年》纪念。可以不夸张地说,白寿彝是云南回民起义研究的先行者。

2.先生的《中国回教史》未完成,已成三章又丢失两章,但先生以后完成并出版《中国回教小史》、《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及一系列文章,如《中国伊斯兰之发展》、《伊斯兰在中国之发展》、《云南伊斯兰史略》、《西北回教潭》、《柳州伊斯兰与马雄》(原名《柳州回教考》)、《明清间中国回教学术运动》、《纯真篇义证》等。先生研究清真寺及其碑刻,代表作有《跋吴鉴〈清净寺记〉》、《跋〈重建怀圣寺记〉》。还修改旧作《从怛逻斯战役说到伊斯兰教之最早的华文记录》、《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等。

3.先生一贯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连载于《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及《回教文化》的《滇南丛话》9篇,是研究云南回族伊斯兰历史人物的奠基之作,此外有《云南教胞在历史上的贡献》、《赛典赤·赡思丁考》、《赛典赤·赡思丁传》、《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与云南的德化及武功》、《赛典赤·赡思丁后裔考》。云南以外,有《明末两回教史家——詹应鹏与张忻》、《读桑原藏〈蒲寿庚考〉札记》,以及虽非专写人物但以人物为主的《两浙旧事》等,还有上面提到的《哈德成阿衡墓表》、《哈德成阿訇》。先生与人完成的《回教先正事略》60卷,成为后来他撰写《中国伊斯兰经师传》和主编《回族人物志》全四册的初稿。

4.先生重视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与研究,成立伊斯兰文化学会,出版“伊斯兰文化丛书”,在重庆中央大学开设伊斯兰文化课,在《月华》发表《回教文化研究之意义》,在重庆回教文化座谈会上讲《回教文化四十年》,在由昆明赴苏州途经广州时的欢迎会上讲《中国回教文化运动中的工作趋向》。他和马坚共同恢复《清真铎报》,到明德中学上义务课,去沙甸调查时到养正学校讲课。他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是“打算专给回教高小初中学生阅读或做教材用的”。他还编辑《回教中学图文补充教材》、《穆氏文选》,促进回族穆斯林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满载这样的丰硕成果(请注意,这里谈的仅仅是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方面,不包括先生的其他学术成果和教学活动),先生告别云南赴苏州。行前,《清真铎报》全仁和云南大学回教同学会设宴为先生送行。《清真铎报》报道说:“白寿彝教授,三月十三日,离滇飞穗,金德宝君同行。本报全仁及云大回教同学会均设宴欢送,情绪热烈,盛况空前。”“情绪热烈,盛况空前”八个字,表达了云南穆斯林对白寿彝先生的敬重,对他八年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智慧研究回族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到达广州后,广州回教界于16日在清真寺开欢迎会,百余人参加,白先生在会上作《中国回教文化运动中的工作趋向》的学术讲座。“十七日乘车赴鄂,转往苏州”,陈焕文夫妇、熊振宗等“到站欢送”。到达汉口后,白先生全家及同行人员在汉口中山公园合影留念,后由水路东下于4月1日到达苏州。

《中国伊斯兰史存稿》336页《再跋〈重建怀圣寺记〉》中说:“1946年春,离昆明赴苏州,途经广州。”这是白先生记忆上的错误。离昆明赴苏州,途经广州,是1947年春,具体说是1947年3月13日离昆明,1947年4月1日到达苏州。

先生到达苏州后的学术活动和学术创作,将在下文《白寿彝在苏州》中恭述。

李松茂(1934~),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

不该丢失的记忆——渤海回民支队老战士的口述历史(一)

赵慧

前记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参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民众之多、地域之广、斗争形式的多样和深入,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渤海回民支队就是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支回族抗日劲旅。这支队伍自1940年8月1日在位于渤海之滨的津南鲁北地区——河北省沧县(今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清真寺大殿前宣告正式成立,到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整整五年间,一直跃马横戈,驰骋冀鲁战场,与日寇英勇作战,为抗日救国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五年内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100多次,攻克敌人据点20多个,歼灭日伪军2300多人,缴获火炮20多门、机枪10多挺、长短枪2600多支,其他战利品不计其数。部队也由初建时的18人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拥有2320人的强大的回族武装队伍。

抗战胜利后,这支队伍几经改编,当初曾为抗击日寇会聚到回民支队旗下的老战士们先后奔赴各条战线,而由大队长刘震寰率领的一批回支成员于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干部,来到宁夏,为宁夏的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天,仍然健在的渤海回支老战士们年事已高,当时献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峥嵘岁月显得久远而依稀,但是那一段生活、那一段生命,对于所有渤海回支老战士来说,都是永远的记忆,这记忆承载着回支老战士生命的辉煌,凝聚着回支老战士不灭的情结。

老战士的口述历史就是留住这记忆、再现这辉煌、铭记这情结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历史是人类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反思。记录历史的方法很多,而口述历史则是以“抢救活史料”的特点,成为对已有文字死资料的一种很好的补充。今天健在的渤海回支老战士多已年老力衰,抢救这部分活史料,意义非常,他们的口述将给我们留下无法后补的珍贵史料。以下内容是我多年来对渤海回支老战士采访记录的一部分。

在回民支队的日子里

口述:张树金

整理:赵慧

时间:2005年8月9日、12日;2006年8月12日,2007年10月3日

地点:银川市宗睦巷张树金家

张树金,曾用名张书文,男,回族,1927年1月26日出生。河北沧县徐市河东村人。1940年4月参加抗日战争,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任回民支队青年干事,1943年任回民支队一大队副支队书记,1944年任教导队队长。随后不久,被派到手枪队做政工人员,后为副指挥员。抗战期间,一直在回支部队。抗战胜利后,随部队挺进东北,参加土改工作,后打辽沈战役,又南下广东。1950年春任保卫股股长,参加广西剿匪,任桥梁二团政治主任。1951年4月由柳州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斗。1952年夏调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秋任铁道兵二师后勤部政委。1954年任铁道兵干部学校干部处处长,同年8月调任中央民族学院党办主任。1961年12月调宁夏工作,先后任自治区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宁夏展览馆馆长,银川毛纺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宁夏高级法院副院长,宁夏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离休。

我家是贫农,家里很穷,但在村里辈分大,就是俗称的“穷大辈”。村里有事,一般找我家商量,由我家做主。我弟兄四人,我是老三。大哥在国民党冯玉祥部队,打过天津,卢沟桥事变中牺牲了。二哥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我8岁时,母亲病故,家里穷,吃饭难,姥姥把我领去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了继母,父亲开始做买卖,主要是卖盐、贩牛,秋天用大车拉白菜去沧州,这样把我和继母也带到沧州。在沧州,我还在一个饭馆当过小跑堂的。后来我又回到徐市的家,当时已是八路军的张文林带我当了兵。后来我才知道张文林是津南支队六大队的文化教员。这时上级决定成立回民武装,刘震寰正在筹备这件事。

震寰的宽厚正直团结了各方抗日力量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刘震寰就常在我家住,他与我家里人都很熟。后来张文林带我当了兵。不久,我就成了新成立的由刘震寰任大队长的冀鲁边区回民大队的一员。刘震寰在当地威望很高,他为人宽厚正直,很受百姓拥戴。他善交朋友,尤其是能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抗日。他率领的回民武装成立后,不少土匪慕刘震寰之名,不再当土匪,来找回民支队投降,跟着刘震寰打日本鬼子。刘震寰带着部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朋友接待,包括一些被胁迫当了日本的维持会会长的人,由于同刘震寰的私人关系好,也常常是好吃好喝招待刘震寰和他带领的回民支队。我记得刚成立的回民支队缺少子弹,刘震寰就出面找汉奸李景文要子弹,明说就是为了打鬼子。李景文原是救国军,和刘震寰认识,俩人关系也好,后来李景文投降了日本人,当了汉奸,指挥一个据点。刘震寰以私交为基础出面为回民支队要子弹。李景文很为难,告诉刘震寰据点里的武器、子弹都是有数的,鬼子要检查的,刘震寰做好李景文的工作,决定制造假象迷惑鬼子。1941年春节,老历年三十晚上,刘震寰带部队攻打李景文据守的常廓据点。据点内外枪声不断,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刘震寰便带着部队撤了。随后,李景文派人从据点给回民支队送出一车子弹,而对日本人,就以这次战斗的消耗品报账敷衍了过去。刘震寰宽厚正派的秉性影响带动着各色人物、各种势力,出色地调动了广大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消灭敌人,壮大自己。

赵高庄子战斗

1943年夏季,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刑仁甫叛变以后,冀鲁边区的敌我斗争形势更加残酷、激烈。1943年下半年,日寇从政治、军事上对我抗日军民的围剿一直没有间断过。敌人的“扫荡”队在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内,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日夜寻找机会与我军作战,进入秋季以后,冀鲁边区政治和军事形势对我抗日军民来说都暂时处于低潮。特别是1943年年底,渤海回民支队(原称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后改为渤海回民支队)二大队在高家寨一仗失利后,敌人错误地认为我军已失去抵抗能力,一面以书信劝诱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投降,一面发公告缉拿刘震寰,“悬赏千元光洋”。当时我军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一般不与敌人打硬仗。由此,敌人在我抗日根据地内横行无忌。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在渤海沿岸白皑皑的雪原上,敌人在抗日军民缺吃少穿的困难时期更加嚣张,更加疯狂。群众将敌人的罪行看在眼里、恨在心上,迫切希望我抗日部队给敌人一次狠狠打击,我军为了打击敌人也在设法捕捉战机。

1944年初春的一天夜晚,回民支队进驻渤海沿岸的赵高庄子。日寇“扫荡”队已集中住在赵高庄子以西约10余华里的敌人据点周围的几个村庄。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住在赵高庄子的消息很快被敌人得知,日寇认为久已寻求的战机已得到。敌人也知道赵高庄子村东临渤海,北、西、南三面全是一望无际的辽阔海滩,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如果我军白天转移,敌人便可以利用比我军多几倍的兵力与火力优势歼灭我军。当敌人异想天开地认为胜利在握时,便毫无顾忌、气势汹汹地向赵高庄子扑来。说来有趣,敌人这次行动的战斗序列、部署与以往完全不同,以往都是伪军在前打头阵,而这次日军认为有胜利把握,便把伪军摆在后边,自己在前面打头阵。

同类推荐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求实创新(下)

    求实创新(下)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破碎龙魂

    破碎龙魂

    上古世纪,黑暗世界撺出异种生物,涂炭生灵,吞噬万物。为捍卫世界,龙族浴血奋战,死伤无数。龙王以生命为代价,封印黑暗之道。因而龙魂破碎,一损俱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戏说隋唐之卦师传奇

    戏说隋唐之卦师传奇

    卜卦、相面、抽签、易数、解梦、测字,你们会的我都会,我还会十二星座。什么?你没听过?想学啊?我教你啊!
  • 叛逆不是我们的错

    叛逆不是我们的错

    一个平淡的青春期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叛逆不是贬义词!是对我们青春最好的一个诠释!
  • 愿与今生

    愿与今生

    世间以你皆美好——这世间的好,要有你所在才美好。属于这个词用于她和他之间太浅,爱若能以一言而概之,那是世间的法则,而不是她和他之间的愿与今生。
  • 慢慢长生路

    慢慢长生路

    何处是仙途,慢慢长生路。小镇的少年在听过了那么多山水故事,看见了御剑飞过的男男女女。对那外面的世界越发的憧憬,对那所谓的长生越发的向往......
  • 最终超进化

    最终超进化

    女丧尸:愚蠢的人类,怕了吧?姑奶奶能进化!李墨:拥有游戏系统,你觉得我会怕你?等着,看我去游戏世界升个级,最终超越你的进化!嗯,没错,最终超进化!《七日杀》游戏系统系列丛书第一部。
  • 千面妖姬

    千面妖姬

    一人千面她是光之女,他是暗之王。她的痴爱狂爱,他的淡情冷性。为了得到他,她付出了一切,永坠黑暗在所不惜。是宿命的悲哀,还是错位的命运,才彼此相欠。同床异梦、各怀鬼胎、忽远忽近、若即若离、你进我退。多年精心编织的是骗局还是梦境?
  • 规培医生

    规培医生

    医生,居全球最受尊重的职业排行首位,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故事的主人公曾经也这么认为,而真正做了医生才知道,这是一个高投入、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当下,医患纠纷呈不断上升之势,医患关系已经紧张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曾经被赞美称“医者仁心”的医生们,处于“人人自危”又“人人自保”的两难中,这种尴尬的环境又加剧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在这种情况规培医生政策运应而生。2015年之前,是否规培、规培年限、规培方式在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医院各有差异,不少医院借此机会让医学生成为了廉价劳动力,他们做着最多的活,却拿着最低的工资。本书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同学们就是这段时间里制度模糊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