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77000000013

第13章 文化卫士不言倦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姨妈郑月娥的溘然长逝,改变了赵泰来的命运。否则他应当会在承袭中国绘画的道路上行走得更远、更深一些。

赵泰来从悲痛中慢慢恢复过来后,郑重地打开了姨妈遗留的那封信。信是写给她母亲伍丽芳在英国一位亲戚的,上云:“我现今离死亡已经不远了。我去世后,母亲伍丽芳遗传给我名下的所有物业,包括伦敦的房产及郊外的那座庄园全部由我外甥赵泰来一人继承。请您见此信后带赵泰来到律师事务所办理遗产接收手续……”

两年前,郑月娥曾领着赵泰来去过一趟伦敦。不懂英文的赵泰来跟着姨妈,一会儿乘火车、一会儿坐地铁,跑遍了大半个伦敦市,弄得他晕头转向找不到北。只有二区那座写有“腾龙阁”三个中文字的公寓楼,伦敦北郊风景如画的农庄,还有在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旁边那间不足40平方米的袖珍公寓,给他留下还算清晰的印象。

此时赵泰来的内心,仍然充满着在绘画方面继续探索下去的热情。他找到一位相熟的律师,委托这家香港律师楼办理姨妈在香港物业、财产的继承手续,这位律师同时告诉赵泰来,有一位富豪想购买豪园这套房子,出价四百多万元。

律师怂恿说:“现在香港的楼价也就是二三百元一呎,人家开出近千元的高价,赶紧卖吧。哪里有咁大只蛤乸(广东话“蟾蜍”)随街跳的?”

赵泰来想,“我一个人也住不下这么大间屋子”。前几天在北京碰到中国侨联的秘书长林芳声,他告诉赵泰来说:“北京有不少名人的字画,都是在“文革”中作为‘四旧’被红卫兵抄家时缴上来的,现在又不知道这些字画当时在哪家没收的,有些人又去世了,退都没法退回去。现在他们正在合计该如何处理这批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人的字画”。赵泰来当时就很想把它们都买下来。可是囊中羞涩,也只能作罢。“不如我把豪园卖了,用这笔钱去买那批画?”赵泰来经过一番思索就把房子卖掉了。台湾国泰美术馆过来几个人,他们都和郑月娥相熟,知道她收藏不少清代的古玉,想在台湾办个古玉展,也就花了四百多万元向赵泰来买了一大批古玉玩件,满载而归了。

一个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大富豪,手上抓着近千万元的港币,这笔钱该如何花?做什么用途呢?赵泰来想都没想就作出决定:买街铺、办画廊、出画册、搞画展。他找回那位律师,请他帮忙物色临街铺位。经过一番考察,赵泰来看中了中环电车路(即德辅道中)鸿德大厦一楼的位置,眼都不眨就把全层铺位买了下来。

这里是香港的金融中心区,犹如纽约的华尔街和伦敦的金融城。摩天大楼一栋挨着一栋,如石屎森林般把原本还比较宽敞的德辅道中挤压成一条狭窄的小巷。几乎所有外资、港资及中资银行,以及华洋大财团、大百货商场都压缩在这短短一公里多的马路两侧,使得香港中环的楼价跻身于全球最昂贵之列。

赵泰来居然敢在寸土寸金的中环买下一层街铺开设画廊!可见他严重缺乏起码的营商头脑。他固执地、清高地做着传承中华古老文化事业的痴梦,使他错过许多对于普通香港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一夜暴富的机遇。

香港德辅道中是这座国际都市金融、商业的中心区域,赵泰来把画廊开在这里。

开画廊需要收藏数量可观的名人字画。赵泰来飞到北京,通过马来西亚华侨出身的林芳声秘书长,约来一批书画鉴赏家一块合计收藏书画的事。齐白石女弟子王玲云的妹妹当时在北京医院做医生,她跟齐白石的四公子交情颇深,也认识赵泰来的父亲赵世民,于是也热情地参与进来。

这时是1978年的冬季,中国内地粉碎“四人帮”已有两年了,但整个中国仍旧在徘徊,人们的思想仍旧禁锢在“文革”“极左”的桎梏中,古文物字画仍属于封资修的“四旧”行列。

赵泰来问:“能不能用齐白石儿子齐良迟的名义把这些画买回来呢?”卢光照、王雪涛等人都支持赵泰来的想法。王雪涛说:“这些年把画家们都整惨了。不要说我们这些画家的画被批判为‘黑画’,就连部队画家,常年生活在边疆搞创作的黄胄,也被批判为‘驴贩子’。早两年为生活计,我天不亮就跑到潘家园街上摆摊卖画,哪里有人买呀?不得已,我只能是两块钱卖一幅还送一幅哩!有机会把齐白石的画弄到香港去,保存一幅算一幅,也总比留在这里被烧掉好啊。”

大家商量后,决定以齐良迟的名义将两百多幅齐白石画作由赵泰来带到香港举办画展。赵泰来请荣宝斋的师傅对字画作了鉴定,办好了出关手续,他扛着好几大捆字画返回香港。

回到香港,赵泰来见到香港《南华早报》的陶爱玲女士,她是一位热心中国文化的资深报人。她对赵泰来说:“这么多齐白石的画光摆在你的画廊里没有影响力,我看还是应该办个画展,搞得隆重些,让香港老百姓都来认识祖国文化的精粹。”

经过紧张的策划和筹备,1981年赵泰来和陶爱玲等人合作,挑出了两百多幅齐白石的画作,在香港中环的富丽华酒店举办了齐白石画展。

那个历史时期,香港很少有人认知大陆的画家,更不懂得那些作品的文化价值。整个画展期间十分冷清,除了几位台湾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侨胞买去了几幅扇面外,很少有人前来光顾。和左邻右舍的珠宝店、欧洲名牌时装店相比,那可真是门可罗雀。

赵泰来不甘心,也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一天,他遇见北角华丰国货公司郑林生总经理,于是就上前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个位置摆几幅画?”郑经理一看那些画就说:“你这是哪个画家画的,怎么画得那么黑啊?”

“这是一个很厉害的画家画的,很有特色的。”赵泰来赶紧解释说。

“那就挂几幅试试看吧!”郑经理有点半信半疑。

于是,赵泰来就拿了几幅李可染的四尺山水画摆在华丰国货公司最好的位置上。眼瞅着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幅画都没卖出去,郑经理有点急了。三个月后郑经理碰到赵泰来,拽住他就说:“你摆的是什么画啊,摆了三个月都无人问津。赵少昂不是你的老师吗?很多人都认识的呀,干嘛不摆他的画,起码他的画还能卖几张啊?摆什么李可染的画,这么好的位置标价1200元都没人买,真是浪费了!”

好友陶爱玲、古宣辉、彭家禧、陈恒忠等人知道这个情况后也很焦虑,他们纷纷为他出主意。一天,陶爱玲请赵泰来前去文华酒店的咖啡厅见一位中年人,她向双方引荐说:“这位是香港新华社摄影记者唐理奎先生,这位就是赵泰来先生。”

寒暄过后,唐理奎说:“我刚刚编辑出版了《祖国的关怀》画册,那是为介绍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北京参与国事活动而办的。”

赵泰来说:“这本画册我买了一本,内容很丰富,对港澳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介绍很详尽,反响很好。”

唐理奎继续说:“我没想到出画册的动议会得到七位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中有五位领导人还专为画册题了词。”

赵泰来说:“我记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题:‘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题:‘祖国的关怀’;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全国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邓小平题:‘热爱祖国’;全国政协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邓颖超题:‘爱国精神代代传’。”

《祖国的关怀》是唐理奎主编发行的一本画册,得到五位中央领导的亲笔题词。唐理奎看了看这位比他小二十多岁的香港人,却这么关心时势,心里不禁有了一层惺惺相惜的好感。他继续说:“这些题词表达了国家领导人对港澳同胞的关怀并寄予厚望。为了永久纪念这些有历史意义的题词,也为了传承题词中的精神,我就从题词中选其共含的‘祖国’一词,在德高望重的费彝民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准备在香港创建‘祖国出版社’。我担任总编辑负责筹办,已经搭起了出版社架构,并向香港新闻出版署递交了申请手续,现在就缺一个办公地点。听说赵先生在中环的画廊有宽裕的地方,能否出租给我们?”

赵泰来立即说:“出版社也是做文化的,我们请都请不来,还说什么租不租的?我们现在就走过去看看,唐先生要多大的地方,我就给多大地方,租金一分钱不收!”1985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姬鹏飞(左)亲切接见祖国出版社唐理奎社长(中)、赵泰来名誉社长(右)。

唐理奎,江苏盐城人,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政府和新闻机构工作,是一位资深的摄影记者。他曾跟随多位中央领导出访国外,足迹踏遍世界各个角落,可以称得上是位阅人无数的老行尊。像眼前这个干练豪爽的年轻人,他还是头一遭遇见,不由从内心产生感激敬慕之情。

姬鹏飞为香港祖国出版社题写的牌匾。在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后,1983年“祖国出版社”正式在香港成立,时任国务委员兼港澳办主任的姬鹏飞为出版社题匾,还亲切接见了祖国出版社唐理奎社长和赵泰来名誉社长。赵泰来心情很激动,他握住姬鹏飞的手说:“我是赵世民的儿子,您还记得我父亲和您在法国一块留学过吗?”姬鹏飞当时已经快80岁了,听了赵泰来的话,眯起眼睛想了想说:“记得,记得!你父亲当时是我们那班同学中最洋气的啰!”

当时的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赵泰来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香港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没有受到那场浩劫的正面冲击,大多能够得以保留。例如,中华民族的各种习俗得以完整传承;宗教文化精深,影响力大;金庸、梁羽生等具有浓郁中华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的武侠小说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弘扬中华文化元素的影视歌曲众多,远超内地。香港又在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受到西方文化和各类思潮的激烈碰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本土风格。只不过香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因而忽略了文化赵泰来与妻子陈卓宜以文结缘,这是他俩在香港举办画展时的亲密合影。

保育工作,造成了文化遗产的流失。

赵泰来为此做了大量的补救工作。

从80年代初起,赵泰来利用自己的藏品,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举办了二十多次画展,其中包括“中国近代名家及唐伯虎绘画展”、“中国名石展”、“广东画家画展”、“齐白石画展”、“徐伯阳藏画展”、“现代画家展”、“中国历代书画及古董展销会”、“中国古今名画展”、“海外藏中国历代书画展销会”、“中国古今历代名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展”、“岭南画展”、“中国近百年名画家作品展”、“西欧艺术品展”、“唐卡展览”、“道教文化展”、“赵泰来博士彩墨画展”等,引起很大反响。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观看唐伯虎画展后赞誉说:“没有想到这样大型的中国画展是由这么年轻的人筹办的。”赵泰来以一人之力,以顽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神,硬是孤独地在香港这个“文化沙漠”上开辟出一片中国传统文化的绿洲!

赵泰来经常听到一些议论,认为香港可以容纳西方文化、流行文化,但却很难容纳传统的中国文化。他认为这是香港殖民化在文化上的表现,他坚信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容纳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只不过现实社会中追逐眼前利益的人太多,甘心寂寞做文化的人太少了。

香港有不少人都喜欢收藏文物和古董,赵泰来想这些东西除了私人珍藏外,还可以拿出来展示给大众欣赏,让大众都能养成一种宁静淡泊的风气。80年代初,苏富比、佳士德等拍卖行在香港相继成立,但他们只拍卖外国的东西,很少拍卖中国的艺术品。

赵泰来就去找佳士德拍卖行的远东主管史班沙,对他说:“你们为什么不拍卖中国画?”

“中国画有艺术价值吗?”这个外国人惊讶地问道。

赵泰来说:“中国画的艺术价值大得很呢!”

史班沙问:“何以见得?”

赵泰来凭借自己多年绘画经验和体会,向他介绍说:“中国幅员辽阔,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中国的绘画就扎根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它选用独特的材料工具,采用独特的作画方法,恪守独特的审美标准,追求一种独特的艺术情趣、意境和内蕴,经过经年累月的发展,成为一种稳定、成熟并独具特色的艺术。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水彩画一样,都是世界艺林中一棵参天大树!”

赵泰来认为由于宣传不够,许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画,以为大写意就是中国画,认为画中国画不费工夫,所以中国画在国际上卖不出好价钱。其实,写意画只是中国画的一种,比它历史更悠久的工笔画,细腻工整,并不亚于西方的油画。于是他一改不喜欢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习惯,多次在香港电台、电视台主持中国艺术品鉴赏节目,联合一些机构举办中国艺术品鉴赏讲座。

80年代初赵泰来就在香港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中国画的悠久历史,提倡收藏中国古代文物,认为中国艺术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应占一席之地。文章出来后就被人讥为“九唔搭八”、“痴人说梦”。但在赵泰来的努力下,这两家拍卖行还是逐渐接受了中国艺术品,开设了中国书画部。

赵泰来把出版画册作为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他知道在香港出版画册是一个赔本买卖,出得越多亏得也越多。但他仍义无反顾、不惜血本、一出再出。从1980年起,他认真整理家族遗留的大量书画,编辑出版了《郑板桥兰花画选集》、《五百年名画古玩选集》、《总理遗嘱》、《国父金石集》、《中国散失在海外的历史名画》等藏品画册。

加入祖国出版社后,他更是劲头十足,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统筹策划出版了不少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和画册。

赵泰来加入祖国出版社后,积极统筹出版宣传中华文化的部分画册、图书。

他和唐理奎等人合作出版《全国政协画册》、《全国人大画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图册》等大型画册;还有《齐白石书画研究集》、《中国历代名画选集》,赞助出版《香港特区授勋纪念画册》、《香港特区授勋年鉴2008》、主编出版何振樑先生的《艰辛的辉煌——申奥日记》、《贵州助学行》、《一代风云人物:1949—2009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及简介》、《中国人大五十年:第一届—第十届全国人大瞬间纪事》,还有纪念5·12汶川地震的《5·12国殇四川大地震》等。

80年代初,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倡议编撰《当代中国》丛书,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历时17年,共有10万人参与,这一浩瀚的工程终于在共和国60周年大庆前夕完成。丛书全套125卷,共211册(包括一本纪念册),文字多达1亿,图片3万幅,内容共分23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政法、社团、对外交往等。其内容涵盖年份由1949年至2009年,展现了当代中国国情全貌,内容极为丰富全面,资料翔实,是一部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巨大文献,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和信息库。

该丛书的权威性还在于中央领导往往亲自指导或编写,并且以确证的数字讲出事实,不溢美、不掩过,大量的资料数据都有存史价值。

在该套丛书编写过程中,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地方工作时,曾担任过《共青团卷》、《贵州卷》及《西藏卷》的指导工作,江泽民、陈云、薄一波等前任国家领导人亦曾为该丛书题词。

赵泰来出巨资协助出版《当代中国》丛书海外限量版2009套(每套211册)捐赠海内外。这是赵泰来(左二)与国务委员刘延东(右二)一起为捐赠仪式揭幕。

为了让全世界人士及华人华侨更清晰地了解中国成功及发展的历程,赵泰来以香港中华文化产业集团主席的名义,出巨资印刷出版了《当代中国》海外限量版2009套。他首先赠送了703套给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另外还赠送给内地的机关、大学、图书馆及外国领事馆,还有港澳台及海外的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希望人们能从书中了解中国国情,把历史传给下一代。

“文化无国界。我希望中国文化可以输出海外市场,与世界接轨。我希望这套巨著也可以放在各国的博物馆,让全球华人华侨都可以见证战后中国是如何站立起来的!”赵泰来在捐赠仪式上如是说。

赵泰来作为忠实的文化卫士,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在香港文化界艰辛地写下了厚重的一页。

同类推荐
  •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本书是萧乾先生对于自己大半生的回忆录,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在大时代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和改变。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 读懂王国维

    读懂王国维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热门推荐
  • 绝对群星之影刃

    绝对群星之影刃

    2047年反射战争爆发后,世界电竞界的格局重新洗牌,一队有着超强天赋的少年准备再战游戏界,去弥补自己终生的遗憾。(非爽文,纯科幻向)
  • 中老年人该怎么吃

    中老年人该怎么吃

    本书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饮食需求,从食品营养专家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及相关知识,科学地回答了中老年人究竟应当怎样吃才能实现健康长寿的一系列问题。
  • 安全教育高二(上)

    安全教育高二(上)

    《安全教育》系列编写的是孩子安全教育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 我能看见声望值

    我能看见声望值

    赵全只是一个很普通本分的大一新生,他的人生目标很简单,搞好学习,找好工作,再娶个城里媳妇儿。然后有一天,上通识课的赵全打了个盹,醒来发现了所有人的头上都出现一行神秘数值,从此,他的人生节奏就开始发飙了……
  • 无妄阴阳

    无妄阴阳

    幼失双亲的少年,独自进入深山历练生存。得道书,夺宝药,斗魔尊。入宗门,斩妖兽,坠异域。神魔锻体,神兽化形。五行仙环在手,勇闯极天幽冥。红颜相忘于江湖,白猿授艺在峡谷。人族、妖族、魔灵族,任我驰骋。凡界、仙界、阴阳界,我自独行。沧海横流道心不变,日月轮转砥砺前行。
  • 礼仪金说3:服务礼仪

    礼仪金说3:服务礼仪

    在我国古代礼仪典籍《礼记》中有道:“礼之以和为贵。”作者也一向认为:讲究礼仪,意在善待别人;推广服务礼仪,意在营造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
  • 男人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男人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男人一个强大的词汇,男人大多以事业为立身之本,为此不惜透支自己有限的身体,于是就形成了四十岁之前拿命赚钱,四十岁后拿钱来买命的现状。有的人忽视健康,或者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不会有任何问题,或者工作忙没有精力去关注他,爱护他,这都走入了健康的误区,正是在身体尚未出问题的时候,才应该去保护他。为此我们编写了《男人的保健细节和养生》一书,本书从男人的生理构造,心理保健,饮食养生等诸多问题入手让更多的男人了解男人爱护自己的身体,希望此书给所有男人带来健康幸福。
  • 蜀愤

    蜀愤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三国梦——三国一统之后不久,即是五胡乱华。如果“汉”字大旗仍在,又怎么会让胡人肆虐?蜀汉也是汉。蜀汉灭亡之际,姜维、赵广、诸葛瞻、诸葛尚、李球、黄崇……无数人以身殉国,军中更是“将士咸怒,拔刀斫石”,我们尚在为国奋战,为何君主却降?得人心如此却难逃败亡,怎能不让人愤懑。历史上的刘禅,何尝不是个可怜人?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若不是赵云,连他自己都差点死在乱军中。他有聪明才智,可惜却没用在治国上。
  • 家有毒妃不好惹

    家有毒妃不好惹

    某妃“王爷,我渴了”某王“本王喂你喝水”某妃“想死吗?谁特么让你用嘴了”某王“老婆生气也这么可爱呢”侍从内心cos:让不让单身狗活了!狗死的时候没有一对情侣是无辜的!
  • 杀道无边

    杀道无边

    卑微如蝼蚁者,如怀着一颗疯狂的心,亦敢叫青天换日月,亦能让日月无光!如何看一位懦弱的地球少年,在这玄幻的世界中掀起无边杀戮!在无尽的轮回之中掀起一段传奇,卷起无尽的血雨腥风!唯杀者无敌,唯杀道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