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5400000113

第113章 这是在和平环境中,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紧张战斗

1966年10月31日,聂荣臻乘坐专机,来到了核试验基地。这是聂荣臻第一次踏上罗布泊的土地。随行人员有钱学森、李觉、张震寰等。

接下来的几天,聂荣臻参加了基地庆功大会,坐直升飞机在核导弹的弹着区上空进行了视察,看到地面被烧成了玻璃体,说明核导弹威力惊人。

在基地的日子,聂荣臻在小范围内多次谈到他的感受。他说:“原子弹除继续突破大当量的以外,要搞小型化,搞地下试验。氢弹我们要搞百万吨级的,千万吨级的再等等看。运载工具,主要不搞轰炸机,飞机花钱多,不易进入敌空,即使两倍音速的飞机也很困难。我们超越了机载阶段,外国人也看出来了。敌人就是怕导弹,现在不只是政治上、心理上的问题,而是军事上的问题。所以这次响不响是有历史意义的。”

他还说:“苏联撤走专家,逼我们自己搞,这是好事。没有修正主义这一手,我们不会发展这样快。苏联专家在时,保密搞得很神秘,对自己人神乎其神,照那样是搞不出原子弹的。”

他又说:“不能依靠外援,躺在外援上,过去连石头都从苏联运来。走自己的路,并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不要外国书籍,不要参考国外技术了,那是蠢人!为什么不利用人家的成果?”

众人久久回味着聂荣臻的话。

聂荣臻还说:“另外,你们注意到了吗?尖端,可以带动一般,两弹研制和试验促进了其它工业的发展。毛主席说:要有、要快、要超。因此,我们还要继续突破,要加快速度。”

11月3日,聂荣臻等人乘直升飞机来到罗布泊戈壁滩深处的孔雀河畔。在这里,一座已经建造起来的铁塔,耸入云端。铁塔下,四通八达的电缆沟,也已经开挖好,电缆已经铺了进去,连接着许许多多的工号。这些工程,是为氢弹原理试验而秘密准备的。这也是聂荣臻此次来核基地的主要目的。

聂荣臻问:“这座塔,和第一颗原子弹那座塔,差不多吧?”

程开甲回答:“这座塔要高一些,原子弹那座高102米,这座高110米。”

聂荣臻又问:“氢弹原理试验,爆炸威力要比我们第一颗原子弹大好几倍,采用塔爆方式,安全吗?”

程开甲回答:“当量大,爆点低,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沉降会显著增多。为了尽量减轻它对场区下风附近地区的影响,我们反复论证后,决定下一步对塔基半径230米内的地面,用水泥和石块做加固处理,以便减少地面松土震入烟云。我们用常规炸药做过一次爆炸模拟试验,这样做,相当于把铁塔加高约60米。”

聂荣臻满意地点点头:“核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张蕴钰介绍说:“这座铁塔是华北金属结构厂加工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那个厂乱了套,任务都停下来了,总理发了火,又派部队进驻,才按时完成了加工任务。”

程开甲还介绍说:“氢弹原理试验的工程量大,共有大小工程113项,需要铺设电缆1400多公里,很多工程即将完工。”

聂荣臻满意地说:“核试验基地的同志,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出了大力。你们动作快,氢弹原理试验,就能够加快进程。”

不远处,有施工的队伍。聂荣臻等人赶了过去,正在施工的人,认出了聂荣臻,喊一声“聂帅来了。”人们纷纷围上来,有部队官兵,也有技术工人。人们七嘴八舌,喊着“聂帅好”。张洁就在人群中。张蕴钰请聂荣臻给大家讲话,聂荣臻同意了。张蕴钰赶紧叫人搭个简易主席台。聂荣臻说:“不用了。”

聂荣臻走向一辆放下后挡板的卡车,张蕴钰一挥手,几个战士过来,连拖带拉把聂荣臻扶上车厢板。那天有五级风,气温降到零下,67岁的聂荣臻站在车厢板上,讲了半个小时。他说,几天前刚刚进行的两弹结合试验,响在罗布泊,却打在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心上,我们爆炸的是物质原子弹,它产生的巨大威力,却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弹,这个伟大的力量,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强烈地震动着全世界。西方人说,中国取得了闪电般进步,像神话般不可思议。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来源于广大科学家、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的无私奋斗!你们参加了这次试验,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夜以继日地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保证了这次试验任务的完成,这是你们的光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是全国人民的光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

人们热烈地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这天傍晚,从场区回到基地的张洁,头一件事就是来马兰烈士陵园看看丁健飞。冷风嗖嗖,陵园里黄叶飘飞,没有一个人影。张洁来到丁健飞墓前,伸出手,把墓碑上的黄沙拍打干净,从随身带的军用挎包里,拿出一瓶酒,一个酒杯,两个苹果,放好。然后打开酒瓶,斟满酒杯。她有很多话想对他说,就拣重要的说了。她告诉他,两弹结合任务圆满结束了,不用再牵挂了,好好休息吧。本来约好,任务一完,就结婚的,就当今天是咱们大喜的日子,好吗?来,你的妻子张洁,敬你三杯酒。

她端起酒杯,往坟上洒了三杯酒。她的眼里,洒下两行清泪……

这时候,陵园门口,停下一辆小车,聂荣臻、张蕴钰下车,走了过来。两人久久望着张洁的背影。张洁感觉到什么,猛地回过身来。张蕴钰说:“张洁,聂帅来看看丁健飞。”

聂荣臻从张蕴钰手中接过一束很朴素的小花,缓步走到坟墓前,弯腰仔细地把花放在墓碑上,然后,立正,抬起手臂,向着墓碑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

张洁哭了:“聂帅,我代丁健飞,谢谢您老人家。”

聂荣臻说:“丁健飞和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你们在罗布泊,经历了风风雨雨,这是在和平环境中,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紧张战斗啊!丁健飞不幸牺牲了,我和你一样难过。我是67岁的人了,在我眼里,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哪个孩子没了,我这个做老人的,心里都受煎熬,对不对?孩子,以后还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人生就是这样,只要活着,就得坚强。你看那胡杨树,大漠胡杨,什么困难都压不倒它。”

聂荣臻眼里噙着泪。张蕴钰悄悄抹去眼角的一颗泪珠。张洁拼命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用力点点头:“聂帅,我坚强,我永远都会坚强,请您老人家放心。在罗布泊生活过的人,再大的苦都能承受。”

聂荣臻欣慰地说:“这就好,这就好。”

黄昏,聂荣臻提着拐棍,在营院里散步,看上去步伐很轻快。基地副司令张志善陪着他。张志善说,您走了有10里路了。聂荣臻说他一点不觉累,来这里没几天,血压降下来了,精神也好,吃饭也多,睡觉也香。这里真安静,全国恐怕已经没有这样安静的地方了。张志善告诉他,基地除了文工团有人开始闹,秩序基本是正常的。聂荣臻说,但愿这里能够多安静一些日子。

临开核基地之前,聂荣臻召集开了一个小会,地点在马兰招待所他住的套间。他说:“为氢弹原理试验而秘密建设的工程设施,我们都看过了,工程速度之快,令人满意。两弹结合搞完,氢弹成了当务之急。李觉同志,张蕴钰同志,现在外面不太平,氢弹到了节骨眼上,千万要抓紧,一旦放松要误大事!”

张蕴钰表示,核基地保证按时完成试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李觉却面有难色,他汇报说,青海基地那边,一切都乱了套,党委被造反派踢开了,他这个院长,说话恐怕也没人听了,副院长吴际霖成了“三反分子”,遭到造反派扣押,人给打得不成样子,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主要专家遭到围攻,科研难以进行下去。他还听说北京那边,彭桓武、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人也受到冲击,家属被株连,还有的家被抄了。又听说刘杰也上了批斗台,部里也乱了。还有,很多工厂停产,工人参加“四大”,氢弹装置所需要的核部件,无法生产……

当天深夜,聂荣臻给周恩来发出一封电报,大意是:“进行氢弹原理试验的工程建设进展很快,11月下旬可全部准备完毕,力争在12月或明年1月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否则明年2月以后,基地的气候条件会变坏,基地的工作也不好安排。”

与其说是聂荣臻担心气候条件影响氢弹原理试验,不如说他更担心政治气候变坏,从而影响整个的国防尖端科研计划的实施,不光是氢弹,当时还有卫星、核潜艇等等,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都在节骨眼上,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一来,大家都有风声鹤唳的感觉,如不抓紧,有可能半途而废,葬送在这场政治风暴之中,因为越是拖下去,以当时的政治气候而言,越是难以把握。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周恩来、聂荣臻等人不是抓得那么紧,氢弹,包括人造卫星、核潜艇等等,就不知要拖到啥时候了。

此时在北京的周恩来,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漩涡中,他当然明白,聂荣臻所说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指政治气候。时间紧迫,如果现在不抓紧突破氢弹,就会犯下历史性的错误,这项工作必须放在第一位。因此,周恩来指示二机部,无论如何困难,都要抓紧进行氢弹原理试验的准备工作。

李觉离开马兰时,聂荣臻再三交待,让他回去后,无论如何要稳住青海那边的局面,氢弹原理试验,不能推后。李觉表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把这口气用到氢弹试验上。

李觉离开后,聂荣臻和钱学森做了一次长谈。聂荣臻忧心忡忡地说:“我抓国防科研10年了,三年经济困难,苏联撤专家那时候,都不像现在这样,心里焦虑得很。政治气候会影响整个国防尖端科研计划的实施,氢弹,还有卫星、核潜艇,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一来,想不受影响已经不可能。如果因此而彻底搁下来,将来子孙后代会怪我们的!”

他们说起卫星的事。钱学森说:“卫星那边,情况和氢弹差不多。卫星技术复杂,工程庞大,涉及多个研制机构,尤其是科学院,是搞卫星的龙头,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科学院闹得很厉害,赵九章、钱骥等很多科学家被当成‘牛鬼蛇神’,受到冲击,批斗、游街、反省,科研工作,都被迫停下来了。”

聂荣臻说:“卫星决不能半途而废!三年自然灾害时,已经下过一次马,难道这一回,还要下吗?真要那样,中国的人造卫星,不知要拖到啥时候了。也许等我见马克思那一天,也看不到卫星上天了。真要是那样,我不甘心!”

钱学森说起卫星研制遇到的困难。就说卫星的名字吧——东方红——按说寓意很好,毛主席像太阳,人人敬仰。这个命名很明显,突出了政治意义。但这里也潜藏着一种非常敏感的政治风险,如果成功了,皆大欢喜;但是,一旦失败摔下来,可能就是一场可怕的政治事件。卫星上天后,会奏响《东方红》旋律,一旦因电池寿命等技术原因,旋律停了或者跑调,可能也会被追究是否故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聂荣臻沉默了许久,才说:“这些可能性都存在。但这个卫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是中国人挺进太空的第一步,是一个伟业,一个壮举,无论有多大的风险,都值得去冒。”

这话让钱学森眼睛一下子湿润了,点点头:“我懂了,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聂荣臻又说:“在风浪中推进,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学森,我带你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想听听你对卫星研制的意见。”

钱学森认为,现在卫星工程最大的困难,是测控网,不建好测控网,就是卫星研制出来,也没法上天,上去也没用。科学院的701工程处,是专搞测控网的,已经在打砸抢中陷于瘫痪状态,工程处的专家们更是人心惶惶,无法正常工作。得想个法子,把这支队伍保护好。

聂荣臻说起不久前,总理给他打电话,说科学院乱了套,总理希望国防科委加强对运动的领导,绝不能让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冲击701的正常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卫星测控网的问题解决好,也就是把701工程处的专家们保护好,让他们一心投入科研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聂荣臻决定,再去一趟导弹基地。

按计划,聂荣臻的专机应该从核试验基地直接返北京,可他临时决定,途中在导弹基地落一下地,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1966年11月17日,一架伊尔—14飞机降落在导弹基地的专用机场。李福泽、栗在山、张贻祥等基地领导去接机时,摸不清聂荣臻突然到来是为了什么。

见了面,聂荣臻说:“我这次来,是有件要紧事和你们商量。”

聂荣臻告诉他们,现在科委机关和北京的研究院都乱了,为了不影响整个卫星发射试验的进度,卫星地面观测台、站的筹建工作,想把它交给导弹基地管。李福泽、栗在山顿时愣了,面露难色。李福泽说,卫星测控系统,工程浩大,技术复杂,其难度不亚于再建一个发射基地。

聂荣臻说:“我回北京后,让总参发个文件,各个台、站的工程建设,由各大军区组织实施。你们只负责站址勘选、设备安装等业务工作。”

李福泽急了:“可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力量,肯定不行,远远不够!”

聂荣臻说:“科学院的701工程处,现在已无法正常运转,干脆交给你们。701的技术力量,能够胜任工作。”

李福泽一听更急了:“聂老总,这方面的工作,难度非常大。701工程处,属于地方单位,任务协调、人员管理相当复杂,让基地来接管,是很困难的,我们吃不下!”

钱学森也急了:“科学院的人现在正忙于搞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北京没法安安静静搞测控网建设,照目前这个样子,卫星的事,恐怕三年两载都难以走上正轨。”

栗在山说:“接管701,我们就担心消化不良,误了大事。”

聂荣臻说:“你们不妨先吃后吐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先接收过来,慢慢消化,以后情况好了,再交出去也行。”

李福泽等人仍在犹豫。聂荣臻动情地说:“同志们,实话说,现在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但不管困难多大,我们的人造卫星,一定要如期发射!现在再不抓紧卫星观测台、站的建设,就赶不上了。我知道你们难,所以专门跑来,和你们商量,你们就算帮帮我,帮帮钱学森,帮帮中国的卫星吧!”

聂荣臻的话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李福泽一一朝基地的常委们看去,没人说话,都在点头。李福泽有些惭愧地说:“聂帅,我们刚才不该犹豫的。为了中国的卫星,再难,我们干!”

离开导弹基地之前,聂荣臻特意来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自基地开始建设以来牺牲的所有烈士。冷风呼啸,沙尘扑面,聂荣臻拄着拐棍,在李福泽陪同下,在上百座坟墓间缓缓走动。转了一圈,聂荣臻说:“李福泽,有件事情我想拜托你。请你想着,在这儿也给我留块地方。”

李福泽愣住了,不知说什么好。

聂荣臻说:“人总有一死。将来,我来这里,来陪这些士兵、科学家、工人……”

李福泽被强烈地震撼了,他眼里噙着泪,用力点点头。

1992年,聂荣臻去世后,部分骨灰安放在了他亲笔题写园名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之中,在他的身侧,陆陆续续安葬着他过去的老部下们——孙继先、李福泽、栗在山、高震亚等等。这也许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墓地,因为这里安葬的,既有元帅,也有将军、科学家、普通士兵和职工群众。

同类推荐
  • 万历假才子

    万历假才子

    丁乾来了,在万历年间,他卖科举参考书、结识徐文长、张居正等大佬,甚至参与萨尔浒之战……,他的左右铭是:可以猥琐卑鄙、但绝对不能没有骨气。
  • 红警在大唐

    红警在大唐

    “这是哪里?有人没有!”“叮!指挥官你好,红警基地助手999号为您服务!”只见原本虚无的四周,缓缓凝聚出一个异常科幻的屏幕,声音正是从屏幕中发出。“你是谁?红警基地助手是什么?”叶子墨缓缓转头,看着屏幕中出现一个身着现代军装,明眸皓齿的绝色佳人!心中不由放松几分。
  • 穿越战国当说客

    穿越战国当说客

    秦正穿越到战国末期,在纵横捭阖的乱世,靠一张嘴游说天下。战国七国关系错综复杂,战乱不断,政治家的阴谋诡计更是让许多黎民百姓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秦正如何在这样的大争之世中生存,为使得天下安定,他将布谋天下的大计,破张仪连横之术、解苏秦合纵之局。说客(shuike):指游说之士;善于用言语说动对方的人。人的所有器官最具攻击性和杀伤力的,不是尖牙,不是拳脚,而是舌头。世界上最让人提心吊胆的,不是刀剑,不是枪弹,也是舌头。
  • 我家少爷太凶了

    我家少爷太凶了

    地狱之花,曼珠沙华!二十一世纪急诊科医生,魂穿古代!郑煜本想安安静静做个逍遥快活的小侯爷,调戏调戏身边的小丫鬟,却没想到身中剧毒,无药可救。不管怎样,重活一世,也要开心一点嘛!希望就在明天。热血江湖,庙堂纷争。家国情怀,女儿情长!看郑煜如何携剑游走于江湖和庙堂之间,谱写一段段凶悍的故事。
  • 琳琅灿目

    琳琅灿目

    永和年间,大理寺少卿崔璨通过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渐渐揭开事情的真相。其间,琳琅阁李桑柔似敌似友,相疑相知,分分合合的感情牵绊令人唏嘘。
热门推荐
  • 寒门锦绣

    寒门锦绣

    流苏六岁丧母,被父亲买入吴府,成为吴府家奴十六岁时为小姐陪嫁进入韩府吴府十年中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她以为身在韩府亦是如此却没想到因为生性风流的姑爷的一句调笑她被小姐记恨在心,自此,她生命中的波涛起伏爱恨嗔痴才要开始……且看原本善良柔弱受尽欺辱的寒门女子如何一步步掌握命运,把握幸福。
  • 跨界攻略

    跨界攻略

    大家好,平行世界的白君文是个练习时长两年半的个人偶像练琴生,平时喜欢唱、跳、rap和钢琴。后来他激活了一项异能,可以来往于地球娱乐圈,可以推开不同的门,进入不同的时代,接触不同的人。然后发现自己所在的平行世界超low的,学个十二平均律回去都能吊打。人生,终于敞开一道新的门。
  • 科学疯才

    科学疯才

    一个身体羸弱被人不断欺负的少年,为了强壮而当兵,却命运的被帝国第一科学怪才相中,从而成了一代科学怪人。在强者如林,神族、魔族、兽族、精族、妖族等各种传说当中才有的种族肆虐的时代,在仙术、魔法、斗技、奇门异术横行的年代,这样一个羸弱到了极点的少年,究竟保住自己微弱如蝼蚁的小生命?又如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早安,校草

    早安,校草

    第一次“啊血!!!”“不就是摔了一跤吗”第二次“啊血!!!”“怎么了”“我大姨妈来了”第三次“啊血!!!”“从小到大怎么都是这句话能换一种吗?”ps:这是木瓜的第一本书不好见谅,本文纯属原创!!!切勿抄袭!!!
  • 夏日弦歌之潇潇弦音

    夏日弦歌之潇潇弦音

    也许,很多时候,在别人看来轰轰烈烈的爱恋不过是最简单的爱恋,只是有时候多了一点等待,多了一点包容,多了一点原谅,多了一点耐心……然而往往是因为某些猝不及防,玻璃般澄明的爱情就这样破碎了……墨潇潇的七年,夏弦的五年,林雪音的九年,情归何处,还是都归尘土?静寂如斯的红颜带来感天动地的友情和爱情故事!
  • 末代余光

    末代余光

    丧尸?还是变异种?世界上怎会有这样的东西,我们都不从得知。不过现在,倒也没有人会去在意了。他们更关心的是,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吗?
  • 成仙狂人

    成仙狂人

    一段无奈的仙侠修真,一段奇异的异世见闻。屠仙灭魔只是为了活下去和守护那些想守护的人,也只是为了回到这个蔚蓝的星球。
  • 第一侍女

    第一侍女

    烈日炎炎下,季侍女正在辛勤地种菜。季侍女翻了翻土,“王爷,咱们能不能不种芹菜了,种点别的?”某王爷赏了她一眼,“想吃什么?”季侍女兴奋地掰着指头数,“茄子啊,西红柿啊,朝天椒也可以啊。”某王爷画笔一顿,吩咐管家,“照清,你去看看,只要不是她刚才说的,都可以买。”季侍女闻言差点一锄头扔出去,“王爷,其实我刚才说的,都不是我爱吃的。”这话说的一脸严肃,无比恳切。某王爷微微一笑,可倾城,“很好,那些也不是本王喜欢的。”PS:本文轻松向,偶有小虐大虐出没。主角1V1。
  • 我命在天

    我命在天

    她是个小三的女儿,非法的父亲不知道她,合法的父亲不承认她。于是从童年时期她的生活就充满了变数。在与青梅竹马的伙伴谈婚论嫁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原来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 花烬

    花烬

    一朝穿越,她居然来到了一个异世大陆。这个风云变幻的大陆上,唯有变强才是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唯一出路。可是有没有人能给她解释一下,为毛得到了一个如此逗比的老师,别人的老师是七老八十,仙风道骨。为什么她的老师是个天山童姥!说好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好队友呢?为毛是神马都不知道的呆萌少年,为毛是一脸猥琐的萝莉控,为毛是个傲娇的女王,又为毛是个不会讲话的二愣子!?生有强大天赋却被人封印,只能在苏家做个小仆人。爸妈都是俊男美女没错的,可是人魔的差距真的能用爱情来填满吗?人魔界限永恒,千年轮回,谁是谁的劫,谁又是谁的缘......我,花烬,既然来到了这里,就一定要成为一代女王,去改变那所谓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