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90100000005

第5章 国务卿与军队

匆忙的波斯湾五天访问接近尾声,希拉里·克林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华盛顿。她第二天还与奥巴马总统有三个会议。不过,此时她不得不在吉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里的贵宾休息室里等一会,因为那架“年事已高”的空军波音757号落地时弄坏了燃料阀,需要维修。她披着红色披肩在休息室踱步,一会儿看看黑莓手机,一会儿僵硬地与记者寒暄。她的助手正忙着打电话,拼命地想给她找另外一架飞机。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援兵终于找到了,是五角大楼中央司令部的指挥官戴维·彼得雷乌斯将军(General David Petraeus)。他那天刚好在沙特阿拉伯,与阿卜杜拉国王在利雅得郊外的营地里一起用午餐。彼得雷乌斯通过军事频道接到了电话,得知希拉里滞留机场,便同意派出较小的波音737前往吉达接她,然后带上几名亲密助手送她回华盛顿。“我说,‘听着,她可是国务卿。’”他跟我说,“估计我们要接的人不少,不过就算再多,也必须得去接。”将军甚至还把飞机后舱那个自己专属的隔间让出来给了希拉里。这一举动相当绅士,也是礼节要求,因为她是飞机上职位最高的政府官员。而且国务卿的标记从那架熄火的飞机上转移到了这架飞机,严格来说,这架飞机现在属于她了。

彼得雷乌斯扔下几条毯子,伸直四肢打算睡一会。“唯一可供我躺平的地方就只有两排座位之间的空隙,”将军回忆道,他对机舱的构造非常了解。希拉里和彼得雷乌斯都喜欢讲这段故事,怎么会不喜欢呢?这可是一次修复管理体系和互利关系的太难得的机会,即使在伊拉克战争的有毒空气中也能够让人捕捉到,它能够巩固希拉里与奥巴马政府战争委员会的关系。作为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成员的希拉里多次访问伊拉克,这使彼得雷乌斯印象深刻,因为这些访问都跟他的军队有关,他几乎每次都要被问到关于反暴动策略的尖锐问题。早在2007年9月,她公开质疑彼得雷乌斯对乔治·W.布什增兵策略的评估,导致两人逐渐疏远。她嘲笑道,要想接受他的结论,“必须要解除怀疑”。彼得雷乌斯认为,作为反战的奥巴马的竞争对手,希拉里这么做显得无比愚蠢。尽管希拉里曾在参议院的衣帽间与将军亲切地交谈过,依然没有阻止她在电视听证会上“插他一刀”。

两人的僵硬关系一直到希拉里当上国务卿后,邀请彼得雷乌斯到她在华盛顿的格鲁吉亚风格别墅里喝了杯调停酒,方才一笑泯恩仇。从那时候起,她和这位出生荷兰的海军上校之间再无芥蒂。

希拉里拉拢军官人心的努力并没有仅限于彼得雷乌斯。她也开始与退休的军队副参谋长杰克·基恩将军(General Jack Keane)走得更近了。杰克·基恩将军是伊拉克增兵政策的智力架构师,也是彼得雷乌斯的导师。他是成长于曼哈顿的纽约客,性格直率,思维独立,喜欢去大都会歌剧院。他过去十年里经常与希拉里一起吃午餐、喝酒、吃晚饭,指导她处理伊拉克、阿富汗以及以色列国家相关的事务。

基恩说,在所有这些谈话中,他们只在增兵计划的问题上产生过分歧,因为希拉里反对增兵。2008年,伊拉克稳定下来了,她对他说:“好吧,杰克,我不得不承认,你一直都是对的。”(不过该国的稳定状况并持续多久。)希拉里还与引导了阿富汗反暴动运动的苦行战士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Stanley McChrystal)取得了联系,后来他在《滚石》杂志上诋毁了奥巴马的所有战时内阁成员而被炒,但希拉里并不同意。“希拉里支持斯坦,”一名助手告诉调查记者麦克·黑斯廷斯(Michael Hastings)。

最重要的是,她与布什政府的留任官员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建立了长久的联盟。两人均来自中西部,都喜欢在结束一天漫长的工作之后喝上一杯烈酒,也都对美国对手的意图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与俄罗斯的第一次高官会议上,盖茨发现他的新同事,即奥巴马的助手,暗示美国将做出一些象征性让步,表明美国有意与俄罗斯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时,最后发言的希拉里直率地拒绝了这一主张,并表示:“我一步都不会让。”

她的坚持给盖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前CIA官员,盖茨曾经指责过CIA没能预测出苏联的解体,并对改变之后的苏联时刻保持警惕心。他当场便认定,希拉里是一个可以共谋大事之人。

“我当时在想:‘这位女士真坚韧。’”他后来告诉我。希拉里的军事文化反映了她天生就脸皮厚,而且在政治方面非常精明。真正的内部外交政策辩论都集中于如何结束那两场战争,而她站五角大楼这一边,可以暂时将国务院从边缘拉回来。在她之前的两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和科林·鲍威尔都在与国防部长或副总统的争论中败阵下来了。

与盖茨拉近关系就能让国务院和五角大楼不再针锋相对,并在应对白宫时结成联盟。盖茨也对西翼的管控和支配不满,但作为一名被盛情挽留的共和党人和布什政府留任人员,白宫对他较为尊重。时任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杰夫·莫雷尔(Geoff Morrell)说:“希拉里国务卿强调并声明了很多事情,大部分都是他都没有想象过,也都远远无法容忍。”

对希拉里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变化而已。就像当初在“9·11”事件后,出任纽约参议员,迫切想建立国家安全保障,现在这位新国务卿也急切地想在战时政府建立自己的切实后援。但她对武装服务的热情植根于传统的世界观,即军队是美国发挥力量的关键。这与奥巴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奥巴马一直都与众将军保持距离,经常抱怨他的指挥官会在派往阿富汗的兵力数量问题上刁难他。他喜欢秘密特种作战多过传统军事行动。

“希拉里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偏传统。”国务院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专项外交政策专家瓦利·纳斯尔(Vali Nasr)说,“她认为当今时代跟里根总统和肯尼迪总统在位时期一样,军事力量是解决恐怖主义、声明美国影响力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原本依赖军事力量的奥巴马转而依赖情报机构了。他们认为,“跟恐怖分子打交道,有NSA和CIA、无人机和特种部队就够了。”CIA让奥巴马在军队使用上同时具有鹰派和退缩性格。

希拉里的老式硬派作风与奥巴马不可预测的新式作风相互冲突。支持盖茨主张撤军3万兵力的主张之前,她也采纳了麦克里斯特尔将军的建议,同意向阿富汗增派4万名以上兵力。奥巴马也同意了麦克里斯特尔将军的建议,不过他在2011年7月下令将士兵撤出阿富汗,希拉里认为此举是个错误。她还支持五角大楼在伊拉克留驻1~2万兵力的计划。奥巴马回绝了这一提议,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没能为伊拉克人争取法律保护,而这一失败让他在伊斯兰国在伊拉克肆意横行之时困扰不已。此外,她还赞成美国介入利比亚,避免班加西的平民遭到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的屠杀。这是她与盖茨唯一存在分歧的地方。他告诫她说:对一个穆斯林国家发起另一场战争,美国得不到任何好处。

希拉里当时最明确的目标,也许就是劝说奥巴马通过这些军事行动。但盖茨的警告不无道理。美国及其盟友并没有制定出驱逐卡扎菲之后的暴行应对方案,奥巴马只能惊恐地看着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至于阿富汗问题,希拉里的选择让奥巴马内阁形成了跨党派议员制胜集团,支持增兵计划。但她也被批为“过度军事化”,就连五角大楼内部亦有此声音。外交和军事都是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关键:需要根除阿富汗政权内部猖獗的腐败,减少邻国巴基斯坦的不断干预等。由于被五角大楼所弃,国务院没能在帮助美国摆脱战争的过程中扮演本该属于他们的核心角色。“我觉得,对盖茨和军队来说,惊喜在于他们本想寻求极左政权,没想到符合他们要求的是国务卿,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务卿竟然比他们还热切。”前情报分析家布鲁斯·里德尔说,他曾分析过奥巴马总统对阿富汗战争的初步审查资料。“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盖茨应该清楚自己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多做一些事情,多派兵力过去,但又非常怀疑这样做是否能起到作用。”

对那些密切关注希拉里生涯的人来说,她对军事力量的青睐一点都不意外。

……

1975年,希拉里·罗姆尼和比尔·克林顿喜结连理的那一年,她说:我曾经踏进过阿肯色州海军招募办公室,想加入现役部队或后援部队。她向招募官说自己是一名律师,愿意为国效力。20年后,她回忆起来说,那位招募官非常年轻,大约21岁,身体健硕。希拉里当时28岁,刚从华盛顿搬到费耶特维尔的阿肯色州大学当法律教师,戴着可乐瓶底那么厚的眼镜。招募官说:“你年纪太大了,视力也不行,而且还是女性。”然后,他又说,“说不定那群狗会要你。”他口中的“狗”是对陆军的蔑称。

1994年,希拉里在国会山的一次女兵午餐会议上说:“那次对话让我觉得非常沮丧。于是我就决定找其他的方式来为国家效力。”

2015年,希拉里在新罕布什尔州与选民共进早餐时也重复了这个故事,但人们一直都怀疑这个故事纯属捏造。她没有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到过这件事,比尔在2008年说这个故事时还把海军和陆军调换了一下。更何况,没有任何文书性证据可以证明这件事的真实性。为什么一名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的专业人士在新婚前后,会突然想穿上制服?希拉里搬到小石头城后,同在阿肯色州大学教书的老朋友安·亨利(Ann Henry)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表示女教师会测试一些部队女性开放的边界职业。“我觉得这个故事不是捏造的,”她告诉我,“这很像她的所作所为。”另一些人则怀疑这是一种颠覆性的反战技巧。毕竟,希拉里在韦尔斯利大学发表过反越南战争的演讲。

很多人都认为她和比尔一样,比尔曾经因为逃避军役、参加反战抗议而被安上反军事的头衔,花了好几年来摆脱这一说法。他为了平息军队里的同性恋歧视,制定了“不问,也不说”(Don't Ask,Don't Tell)的规定,反倒加深了人们的怀疑。甚至连他的军礼也被批不够标准。但希拉里的历史比比尔更复杂。了解她的人都说,她从军的冲动来自传统的中西部成长环境,继承了身为海军军士的父亲的意志。到底是什么,让一名年轻女性在1968年反战抗议高潮时期,从保守派年轻女性变成为自由积极分子,却依然参加共和党会议?

直到18年后当了第一夫人,希拉里才再次接触到军事。从许多方面来讲,生活在白宫就是生活在军事综合体里。总统在椭圆办公室办公时,海军陆战队员站在西翼前面守卫;军事、军务办公室负责医疗中心和电信系统的管理;海军负责食堂;空军则用飞机接送总统。戴维营属于海军设施,第一家庭在那里过周末,海军便会在周边负责安保。希拉里的朋友说,每天都接触身穿制服的人加深了她对他们的感情。

1996年3月,希拉里慰问了美国驻波斯尼亚军队。这次访问在几年后变得声名狼藉,因为她在2008年竞选总统时称:她的C-17军用飞机在图兹拉美国基地落地后,遭到了狙击手的伏击。同行的外交官克里斯·希尔回忆说,当天只有一群孩子将春花花束交到她手上,没有狙击手。不过,她说旅程中非常愉快,那倒不假。她十几岁的女儿站她身边,她还戏谑地开了一名女士和一位年轻将士的玩笑。她说,那次访问“给我和切尔西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拉里进入参议院后,她有了足够的政治理由来关心军事问题。当时,五角大楼已经在充满政治意味的军事基地关闭事件上挣扎了数十年,纽约州已经成为牺牲品。1995年,普拉茨堡空军基地关闭了,不幸的北部城市损失了350个文职工作岗位。纽约人打算守住仅存的几个基地,尤其是在杰斐逊县占地将近10万英亩的第十山地师的大本营德拉姆堡。

2001年10月,“9·11”事件发生后两个月,富兰克林·“巴斯特”·哈根贝克(Franklin "Buster" Hagenbeck)将军邀请希拉里前去访问德拉姆堡。他一个月后被任命为该部门的指挥官,派往阿富汗,和许多人一样,都因为希拉里曾是第一夫人而对她有了先入之见。她出现在他的办公室,带来的欢快时光,让两人都意犹未尽。

“她坐下来,”他回忆道,“脱下鞋,把脚架在咖啡桌上,然后说:‘将军,你知道这附近有什么地方能让一个姑娘喝上冰镇啤酒吗?’”

这句开场白开启了两场战争。2002年春,哈根贝克指挥了“蟒蛇行动”(Operation Anaconda),进入沙伊科特山谷,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成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猛烈袭击,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地面战斗行动。(后因空军和陆军之间的虚假通讯而遭到一些挫折。)将军回到华盛顿向联合参谋长汇报时,希拉里带他去了国会山吃饭,让他汇报情况。他们还谈到了哈根贝克一直很担心的问题,即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准备情况。事实证明,将军与参议员希拉里相比,更倾向于鸽派。他提醒她五角大楼内部演习过的入侵有危险,就像“踢到了一只蜂巢”,他说道。

哈根贝克对希拉里投票授权此次军事行动的举动表示谅解。“她经过了深思熟虑,”他说道,并表示“事情发生之后,她也非常苦恼。”考虑到“大家可能会就增兵计划的影响争论好几年”,他认为她在之后投票赞成伊拉克增兵计划也还尚可理解。但在阿富汗战争的第一年,不管是保卫德拉姆堡还是支持哈利贝克,希拉里都大方地公开支持军事活动,这才是他关心的地方。

希拉里对军事事务的了解真正始于2002年,彼时中期选举,她让比参议院老资历还高几个阶层的参议员在民主党大会上遭遇了大溃败。民主党的国会领导人让她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和武装部队委员会之间二选一。她摒弃了雅各布·贾维茨(Jacob Javits)和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等人选择外交委员会的传统,选择了武装部队。

武装部队主要处理的是世俗事务,如退伍军人福利、选征兵役制等,是共和党鹰派人士如约翰·麦凯恩的领地。但是“9·11”事件之后,希拉里认为武装部队能让她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对一个渴望获得硬实力方面资历的政客来说,武装部队确实是一个完美地练习基地。

希拉里的外交政策顾问安德鲁·夏皮罗(Andrew Shapiro)罗列了10名专家为她提供大战略、国防采办等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比尔·克林顿的国防部长比尔·佩里(Bill Perry)和后任奥巴马第四任国防部长的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等。她很快就会见了年逾八旬的五角大楼战略大师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他在净评估办公室(Office of Net Assessment,简称ONA)任职数十年,因其神谕般的洞见而被称为“尤达大师”。不管多么单调,她都坚持参与每一场委员会会议。其助手后来在C-SPAN3有线电视台的采访中回忆,她当时独自一个人坐在会议室,耐心地向每一位中校提问。

被阿肯色州海军招募官拒绝的30年后,希拉里·克林顿成为军事政策专家。

&

退休四星上将杰克·基恩(Jack Keane)面色沧桑,下颚宽厚,头发如同上了发蜡一样油光发亮,眼睛里闪烁着超级自信。他口才很好,带有一丝纽约口音,阐述观点时“突突突”地跟机关枪一样急促。他是军工行业薪酬较高的人,曾是通用动力的董事会成员,还担任过争议性非常大的黑水国际的策略顾问。虽然他是有线电视将军队伍的成员之一,但他也是福克斯新闻的常驻鹰派,经常上该节目呼吁美国向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等地派更多兵力。他从来都不会在根据军事命令所部署的人员面前退缩,而且对那些部署军事命令的文职人员,如巴拉克·奥巴马来说,还是有些许用处。

他还可能是对希拉里·克林顿的军事事务思维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基恩与希拉里首次见面在2001年秋天,当时她还是参议院新面孔,而他是军队的二把手,在越南、索马里、海地、波斯尼亚和科沃索等地都取得过杰出的战绩。1991年,他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救了年轻的戴维·彼得雷乌斯,自己却胸部中弹,两人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15年后,基恩作为布什政府内部一次“语言叛乱”的领袖而被载入军事史册。

他称,挽救伊拉克鏖战的办法只有双倍下注,该策略后被看成增兵计划。但与希拉里相比,他的建议还是显得更温和。他想让她成为德拉姆堡和另一个纽约机构西点军校的本土支持者。基恩原以为她是聪慧、勤奋、具有敏锐政治嗅觉的人,但她没有向一个挂着机构名义的军队展现出应有的尊重,也没有为士兵及其家属所做的牺牲表示赞同。基恩自信自己能在一英里外看出一个人是不是虚伪的政治家,她没有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阅人是我的一个强项,”他告诉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受骗,只是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希拉里与基恩一拍即合。“她喜欢这个粗鲁的爱尔兰人。”她的助手克里斯·巴德尔斯顿(Kris Balderston)如此说道,他那天目睹了两人的会面。聊了45分钟之后,基恩起身离开,准备去五角大楼与一名波兰将军会面时,希拉里抗议道自己还没讲完,并要求再次约见。“好的,不过得等三个月以后才有时间。”基恩冷冷地告诉她。

希拉里发出沙哑的笑声,并承诺道:“我会处理这个问题。”她果然不背其言,两人在接下来的10年里见了几十次,讨论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威胁和中东地区其他热点问题。有时,他会到她的参议院办公室接她,然后一起到国会山上很受欢迎的餐厅双子座小酒馆(Bistro Bis)里一起喝酒。

她第一次访问德拉姆堡、首次访问伊拉克,都有他作为陪同。曾经有一次,希拉里的助手在参议院的餐厅给他们安排了午饭。她命令他们转移到附近的一家餐馆,露面的时候满脸歉意,表示让将军陷入尴尬的局面,被人看到他和政治人物一同出现在公共场合,并非自己的本意。经过双方协商之后,他们同意回避政治话题。希拉里有一次误碰了该领域,基恩问道:“你确定要问这类问题吗?你绝对不会喜欢我的回答。”

除此之外,其他问题都摆在桌面上开诚布公地谈。2007年1月,基恩在希拉里的参议院办公室里的一场会议里,想说服她接受增兵计划。此前一个月,他已经在椭圆办公室会见了布什总统,建议美国派出5~8个陆军和海军旅,展开城市反暴动活动。他坚称:只有这样才能安定一个被宗派主义冲突弄得四分五裂的国家。基恩受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所托,介绍了情况。不料却触怒了基恩的一些将军同僚,他们不愿意改变方向。

但这对总指挥影响非常大,并迅速增派了2万多名兵力前往伊拉克。希拉里则不那么认为。“杰克,我确信,这个方法没有任何作用。”她告诉他。她预测,那些在伊拉克城市里和镇上巡逻的美国士兵,很有可能会被逊尼派民兵和基地组织的战斗机炸飞。她认为,一旦伊拉克当地人民发觉美国士兵的目的是终止宗派主义流血,他们不一定会再保护美国士兵了。“她觉得我们会失败,”基恩回忆着,“还说可能会造成更多伤亡。”

当然,她肯定也考虑到了政治层面。巴拉克·奥巴马当时正为1月中旬的候选资格做铺垫,特地举行了一场活动,强调自己反对伊拉克战争,而希拉里投票赞同进攻伊拉克。他正在筹集资金,计划在3个月内筹到净款2500万美元,撼动“希拉里之队”的地位,将自己塑造成她的一名强大对手。

希拉里需要迅速开展自己的活动,防止他造成进一步影响。虽然希拉里在伊拉克问题上不赞同基恩的观点,但她还是任命他为正式的国家安全顾问。“因为我尊重你,”他回复道:“所以我不能接受这个职位。”基恩以妻子身体抱恙为由,退出了军队,同样也拒绝了出任该职位(但这并没有阻止唐纳德·特朗普在一次共和党辩论中援引他的话作为专业咨询来源。)。2008年的某个时候,基恩也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希拉里在增兵计划上做出了重大让步。“她说,你说得对,这个方法确实有用,”基恩说道,“关于国家安全的问题,她总是对我开诚布公,非常坦诚。”即使担任了国务卿,希拉里也继续和他讨论问题。2009年,希拉里的助手几次重新安排日程表,为的就是腾出时间来跟他交谈或开会。2010年6月,希拉里发邮件给秘书称:“我想见杰克·基恩,跟他喝上一杯。”他们经常都能想到一块去。基恩和希拉里一样,在叙利亚问题上都更倾向于采取比奥巴马更强硬的干预措施。2015年4月,希拉里宣布参选的那个礼拜之前,向他咨询哪些军事手段可以用来应对伊斯兰国家的战斗机。基恩带着三名年轻的战争研究院女分析师,给她做了2小时30分钟的讲解。除了其他措施之外,基恩还主张在叙利亚的部分地区实行禁飞区,以压制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空中力量,迫使他与反对派团体达成政治和解。六个月后,希拉里公开通过了这一提议,进一步拉开了她与奥巴马的距离。

“我确信,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哪怕情况急迫,这位总统都不会采取军事行动。”基恩告诉我。说话时,他就在位于弗吉尼亚州麦克莱恩的家中,坐在图书馆里,身边摆满了军事史和策略相关的书籍。他对奥巴马的批评并非原创,也不新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希拉里和她的许多政策顾问的想法:“总统遇到的所有麻烦里,有一个麻烦会削弱其外交成就,那就是领导人们都认为他不会使用军事力量。这就有可能让总统和希拉里分裂。她会将军事力量看作是另一种现实的选择,而不是别无选择时的不得已之选。”亲近基恩让希拉里能够及时接触到现役和退休将军组成的非正式人际关系网。最有趣的莫过于戴维·彼得雷乌斯,这位理智的指挥官与希拉里一样野心勃勃,有着艰难曲折和荣耀成就相互交织的人生。两人都被指控机密信息处理不当:希拉里使用私人服务器和邮件地址发送含有敏感政治信息的邮件,事情爆发之后造成了政治丑闻,影响了其总体竞选;彼得雷乌斯将写有机密信息的日记交给其自传作者兼情人。

2003年11月,彼得雷乌斯当时还是指挥第101空中突击师的二星将军时,首次访问伊拉克的希拉里从他位于摩苏尔的兵营总部出发,前往基尔库克的对应安全区,以此减少国会代表团成员。“她有好多问题。”他回忆,“这对战场指挥官来说非常重要。”随后的访问中,升了职的彼得雷乌斯帮助希拉里实施了训练和装备伊拉克军队的计划,为阿富汗反暴动策略做准备。这对双方都有利:彼得雷乌斯与显赫的民主党人建立了关系,希拉里则有了军队的朋友为她抛光形象。“她用了很老土的方法,”他说:“通过建立关系来达到了目的。”

彼得雷乌斯继续说道:“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她在军队里具有明星力量。”

有时候,她被士兵包围,使得其他国会议员被忽视,因而造成了她与这些议员的关系非常紧张。“士兵们会排好队,每个人都想跟希拉里参议员合影。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则回到车里,还会偶尔还会听到:‘希拉里,来这里。’”

2007年初,彼得雷乌斯被送回到伊拉克担任首席指挥官时,他给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的每一位成员都送了一本《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场手则》(The U.S.Army/Marine Corps Counterinsurgency Field Manual),那是他在参观里文沃斯堡(Fort Leavenworth)时参与编辑的一本书。希拉里一页不漏地看完了。在一次听证会上,她还以手册中一个系数为例,提出质疑,即按照人口比例,美国能否派出足够的兵力前往伊拉克,并进行可行的反暴动活动。“我们本来一帆风顺,”将军回忆道,“但是突然之间,哎呦,你瞧!希拉里出现了。”彼得雷乌斯承认:即便增派兵力,也无法让伊拉克的美国士兵与当地居民达到他所推荐的那个人数比例。但他认为,雇佣军可以缩小这一差距,而且后来还加入了受训的伊拉克军队。

“这个问题真够尖锐,”提到希拉里的这个问题时,他如此评价道。

九个月后,等彼得雷乌斯再次回到国会山后,国内政治对这场战争非常不利。他和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Ryan Crocker)都在场,就增兵计划现状进行汇报。两位男士都坚信,增派军队显著地降低了因路边炸弹或其他叛乱分子袭击造成的平民死亡数量。

但是,他们面前竞选国家总统的五名参议员都对这场战争失去了信心。在场的除了希拉里和奥巴马,还有乔·拜登、克里斯·多德和约翰·麦凯恩。除了麦凯恩,其他人都在吵架。将军的朋友——希拉里的攻击最猛烈。“大多数人看来,你所代言的这项政策就是一大失败。”她瞪着彼得雷乌斯和克罗克说道。

尽管希拉里依然认为增兵计划有效,但她依然反对该计划,使得这件事就像当初投票授权开战一样,让她陷入了困境。这一次,她的朋友鲍勃·盖茨把死马医活了。盖茨在回忆录中写道,她向他和总统表明自己立场均出于政治动机,因为当时她正好在爱荷华州党团会议上与奥巴马正面交锋。(他还写道:奥巴马“含糊不清地”表示自己也是出于政治原因而反对该计划。)她接受ABC新闻主播黛安·索耶(Diane Sawyer)的采访,反击盖茨,称他“要么错过了这场会议,要么误解了她的意思,我的确反对增兵计划。”她告诉索耶,她反对该计划是因为认识到了一个事实,即当时的人们不愿意看到战争升级。“这不是选举方面的‘政治’,”希拉里说道,“这是美国社会层面上的‘政治’,才让我做出了如此决策。”

下一次争论是否增兵时,希拉里发现自己境地危险,就没有发表任何保留意见了。

&

“拿几张地图来。”,希拉里·克林顿对助手说。

那是2009年10月初,希拉里刚从白宫战情室回来,与奥巴马战时内阁就是否需要向阿富汗增派兵力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她说,五角大楼采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彩色编码地图,详细地讲解他们将如何在阿富汗部署兵力。对细节的关注让盖茨和他的指挥官看起来准备十分充分。国务院这边则看起来苍白无力。10月14日,第二次会议,国务院展示了自己的地图,介绍了“扩增民力”(Civilian Surge)的部署情况,所谓的“民力”是一支由援助人员、外交官、法务专家和作物专家所组成,随士兵一同被派往阿富汗。

希拉里对地图的痴迷是她思维的典型特征,从她与奥巴马总统首次“和平与战争”的重大辩论就可见一斑。她想受到重视,即使她所在的部门没有五角大楼那么重要。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行“扩增民力”,那是她的朋友即该地区特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的得意之作。一名资深顾问回忆:“她决心把她的简报书弄得跟五角大楼的一样厚实,一样细致。”她还毫不犹豫地插足了五角大楼的事务,干涉了阿富汗部队训练和军事规划投入的细节问题。如果举行这些会议的时候她刚好在国外,她也一定要求远程参与。疲惫的一天里,希拉里去了莫斯科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接着又去访问了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Russian Republic of Tatarstan)。结束了这些行程之后,在回家途中经过伏尔加河上空时,她坐在机舱里,戴着耳机听战情室的会议讨论。

关于这场派兵计划争论的文章有很多,三个月的自我内斗、泄露文件和无数审议意见都将奥巴马塑造成了一名过度条理化的“首席讲师”。这是五角大楼老谋深算的军事指挥官与毫无经验的年轻总统之间的意志交锋,而乔·拜登则在其中扮演了跟奥巴马唱反调的人。虽然这一描述非常精准,但是它忽略了希拉里的作用。

希拉里有盖茨和将军们作背后支持,让他们的提议更加坚定,还用鹰派主义与拜登的怀疑主义形成了对比。但她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张,因为她没有扭转辩论的局面,也没有给辩论带去独特的见解。不过,她对麦克里斯特尔的反对妥协建议寄予了慷慨支持,增加了奥巴马选择的难度。

“只要斯坦开口,希拉里一定坚持支持他,”盖茨告诉我。“她明确表示,她已经准备好支持他的4万兵力要求。然后她又表示,因为有我的建议,她只同意派3万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在增兵的数量上比我还强硬。”盖茨认为,如果他能与希拉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Mike Mullen)、中央司令部司令大卫·彼得雷乌斯等人结成同盟,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那么奥巴马将没有理由拒绝自己的提议。“你怎么可能绕得过国家安全局的四大骑士呢?”杰夫·莫雷尔说道。希拉里从她的军队指挥官联盟里得到的好处,她自然也会给他们打政治掩护。她的前管理暨资源副国务卿汤姆·奈兹(Tom Nides)说:“这是一个肮脏的小秘密。他们都希望她站在他们这边;他们也清楚,如果他们进入了战情室,有她的支持,可以在时局动态中大有作为。她一张嘴,就能改变整个战情室的势头。”

大卫·阿克塞尔罗德回忆,希拉里在一次会议上“把事情理清楚,将他们的意见都串起来了。我确信,他们都会记得那次会议,毫无疑问,她是想满足麦克里斯特尔的所有兵力要求。”不过,希拉里并不是每次争论都能胜出。奥巴马提出了一个关键条件:士兵必须尽快部署好,然后在2011年夏天开始撤离。后来证明,这个截止期限从长远看来比1万兵力的争论更重要。希拉里反对设置撤军的最后期限,认为此举会向塔利班透露美国的底牌,促使他们等待美国撤军。结果,希拉里一语成谶,塔利班真的这么做了。

阿克塞尔罗德说:“其实总统就像走在细如发丝的钢丝一样。那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屈服于那个团队,同意派遣更多兵力。但是,作为交换,他要求他们恪守承诺,限制此次任务的时长。他不愿意签空头支票。最后,关于增派兵力的部署计划被简化了,人数也按照比例缩小了。”希拉里在辩论中的作用也不是没有对她与白宫的关系造成影响。她坚持做盖茨的“应声虫”,给奥巴马的政治助手施加压力,让人觉得她在围困总统,迫使他通过本不同意的军队部署,而这项军事部署可能会给他造成真正的政治危险。据《华盛顿日报》的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报道,希拉里在一次会议上宣布:“总统先生,你所面对的困境……”这里用的是“你”,而不是“我们”,即意味着阿富汗问题是奥巴马的问题,与她无关,再次让人怀疑她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成为他的团队成员。阿克塞尔罗德和伊曼纽尔都采取了拜登那个要求更低的建议。拜登不主张派遣庞大的军队前往阿富汗重建该国,这一举措代价非常高。相反,他提议派出一小支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为打击对象的反恐部队,并加强阿富汗军队的训练。

辩论的最后几天,希拉里发现她与自己的驻喀布尔大使意见不统一。他在增兵计划的意见文件里,表达了跟她不一样的看法。2009年11月6日,驻喀布尔大使卡尔·艾肯伯里(Karl Eikenberry)在一封写给希拉里的长电报里举了尖锐案例,说明了她前两周在与奥巴马的会议上极力支持的麦克里斯特尔提议,“可能会让美国的成本急剧增加,让阿富汗陷入无休止的大规模军事活动中。”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伙伴”,艾肯伯里写道。他表示,倾注更多的士兵和金钱只会徒增美国的成本,“加深对该任务的军事干扰,而多数人都认为仅靠军事手段并不能赢得胜利。”与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建立外交关系反而更有意义,因为巴基斯坦能够为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绝好的机会,让美国成为赛局改变者。

几天之后,这封电报被泄露给了我在《纽约时报》的同事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tt),政府内部的矛盾被公之于众。这种泄密事件在华盛顿屡见不鲜:麦克里斯特尔对战争状态的原始评估、要求派遣更多兵力的文件等,都在2个月前泄给了伍德沃德。这相当于“鸽派”的一次反击。艾肯伯里的不少分析都具有预测性,尤其是在与卡尔扎伊的陈腐合作关系上的告诫。这再次激怒了艾肯伯里,因为他是一名退休三星将军,曾在2005年~2007年间担任驻阿富汗指挥官。希拉里并没有要求他发这封电报。此外,白宫的阿富汗政策调解员道格·鲁特(Doug Lute)曾建议他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前者一度怀疑奥巴马迫于压力才通过了完全没必要的增兵计划。希拉里怒不可遏,担心自己和五角大楼即将胜出的辩论会因此被搅乱。

这段小插曲揭露了希拉里和艾肯伯里之间的“冤家”关系,他可是少有与希拉里合不来的将军之一。作为一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高才生,艾肯伯里非常优秀,但同事们都认为他太过专横。他与她两名最信赖的助手霍尔布鲁克和直接负责“扩增民力”计划的副国务卿的杰克·卢(Jack Lew)都发生了冲突。希拉里与鲁特的关系也一样冷淡,他是另一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陆军上尉,也曾经与霍尔布鲁克发生过冲突。“她喜欢那些吃钉子的人,像麦克里斯特、彼得雷乌斯、基恩等,”希拉里的前助手说,“那些是真正的军人,而不是做文职工作的退休三星上将。”

艾肯伯里希望自己成为阿富汗的地方总督(与麦克里斯特职位相当的文职工作),协调联合国、世界银行与其他非军事机构的工作。他代表的只是美国,麦克里斯特指挥的则是一支多国部队。

很不幸,他与卡尔扎伊的关系被这封电报破坏了。希拉里认为他做此反抗还有其他原因。2010年10月,他被告知不能参加布鲁塞尔的北约会议,但他坚持去了。希拉里和盖茨都希望白宫将他调走,这是一个尖酸最终却失败了的举措。希拉里的书没有提到过,盖茨却将此事的每一个细节都写出来了。盖茨总结道,这位大使“藏匿在白宫的保护伞下。”

艾肯伯里说,不管是盖茨还是希拉里,都没有知会过艾肯伯里他们想趁早甩掉他。虽然他拒绝谈论那份电报,但他怀疑,美国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在那几年之后一直都没有改变过。“阿富汗那样的国家肯定不会崩溃的,而是会再次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核心基地。”他说道,“不过,即使我们已经获得了那么多成功,付出的人力和财政代价也不会太少。此外,在接下来的13年里,我们应该更专注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问题。”

那份电报的核心就是弄清了阿富汗问题辩论会受军事考虑主导的程度有多大。虽然希拉里确实提出了需要与巴基斯坦进行谈话,但她对盖茨、彼得雷乌斯和麦克里斯特等人增派军队的提议表示支持,就意味着她在选择外交方案上底气不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退休将军艾肯伯里更侧重政治考虑。

“她让这个问题的分析结果过度军事化。”麦克里斯特驻阿富汗时的顾问萨拉·查耶斯(Sarah Chayes)说道,萨拉后成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的顾问。2009年,希拉里天真地接受了哈米德·卡尔扎伊的誓言,即阿富汗将会在三年之内成立能够保护主要城市的安全部队,五年内覆盖全国范围。

事实证明,这个时间表根本就是凭空想象出来的。2015年10月,在卡尔扎伊许下承诺的第六个年头,由于这位总统在阿富汗的“暴行”和“暴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奥巴马在其任期接近尾声之时叫停了撤军计划,成千上万的兵力将无限期地留在那里。

希拉里谈了很多有关“扩增民力”计划的事,但从来没有将它变成现实。整个项目都有一种乌托邦似的国家建设氛围,就如她母亲在印度尼西亚的实地调查工作一样,曾被奥巴马蔑视。律师帮助阿富汗建立廉洁的法院,农业专家帮助农民种植可持续作物,公务员帮助政府成立高效的公共机构。到头来,国务院只证明了自己部署民力、发挥项目真正作用上的实力还远远不够。

问题在于制度和文化,希拉里接手的国务院在布什执政期间已经精疲力竭了,而战时的五角大楼却像服了类固醇一样变得非常强壮。国家依然依靠军队来训练新兵,而且行事作风非常奢靡,只不过是“低能”男孩的殖民地——印第安纳乡村里的破旧建筑物群换成了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富汗。

尽管国务院最终向阿富汗派出了大约1250人,但其中700人都没敢冒险跨出过美国驻喀布尔使馆的坞壁。国务院与军方不同,不能命令其外交官执行一些危及生命的任务。管理了10万兵力、开展大型致命军事活动的五角大楼完全不会因为这些局限性而报以同情。

“当时国务院都在想‘他们在刁难我们’,但其实他们并不想那么做,”查耶斯说道,“军方巴不得国务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国务院没有做到,要么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要么就是没有勇气。”

&

除了都来自中西部地区,发音都一样之外,希拉里·克林顿和鲍勃·盖茨没有其他相似之处。他们在政治意见和职业道路选择上都截然不同:希拉里是政治舞台上的演员,而盖茨则是情报黑暗世界里的行家。2007年7月,他们在伊拉克问题上交锋。五角大楼计划从伊拉克撤军,参议员的希拉里要求五角大楼提供一份简报,盖茨的一名副议长无视了这一要求,随后她在与记者的会议通话中大发脾气。盖茨急急忙忙地让送信者给她送去一封道歉信,这才抚平她的“炸毛”。

在他的回忆录里,盖茨给希拉里塑造了一个奇怪的形象。他赞扬希拉里“聪明、理想主义却又务实、坚强、不屈不挠,是一位非常珍贵的同事,是美国在全国各地的优秀代表”,同时,他又指出,白宫盯她盯得很紧。据盖茨说,白宫给她安插了一名不想要的副手,包括一名她认为不听话的大使,就是要把她关在镀金牢笼里。

不过,盖茨和希拉里都很清楚如何驾驭政治风向,而且他们都有充分的理由就阿富汗以外的问题达成一致。2009年春天,盖茨请求奥巴马阻止媒体公布美国军事人员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监狱里虐待囚犯的照片(与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照片类似),希拉里在背后支持他。希拉里刚从巴格达回来,那里的陆军将领雷·欧迪埃诺(Ray Odierno)警告过她,如果这些照片泄露出去的话,会让人觉得军队在借机报复。奥巴马同意了,所以这些照片依然没有被公布。盖茨则游说国会提高了国务院的预算,当作回报。他说,外交官需要学一学士兵做的国家建设工作。

盖茨清楚地看到了“扩增民力”计划的缺陷,但从来没有跟国务院提起过,也不让下属说。希拉里在兵力上给予了他支持,所以要维护与她的关系。辅佐过六位总统的盖茨经验非常丰富,亲眼见过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之间破坏性非常大的战争,里根政府的卡斯帕·温伯格(Caspar Weinberger)和乔治·舒尔茨(George Schultze),以及乔治·W.布什政府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和科林·鲍威尔,所以他决定他和希拉里不能再重蹈覆辙。

他们有一个更大的共同对手:白宫西翼。盖茨警告他的助手,被国务卿抓到诽谤国务院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外交官和战士之间的公开联盟有一个象征符号,而他们就像探戈舞者一样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段关系。2009年10月,两人同时出现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座谈会,在会上替对方都把话说完了之后,一起去了伦敦西区一个别致的蓝鸭酒馆(Blue Duck Tavern)享受舒适的晚餐。在两人抵达餐厅之前,他们的助手都向媒体泄露了消息。

然而,不管大小,这个符号都服务于政治目标。2010年7月,希拉里和盖茨在韩国会师,一起参加朝鲜战争60年纪念大会。他们同行走到非军事区,在跨过边界时故意无视警卫亭里韩国士兵的怒目瞪视。那天晚上回到首尔之后,他们又一起在君悦酒店的酒吧里喝酒,在韩国乐队嘈杂的歌声里谈论东亚问题。那个时候的首尔正陷于极大的困难。

四个月前,朝鲜用鱼雷袭击了韩国的海军护卫舰“天安”,造成46名船员死亡。国务院和五角大楼花了好几个星期争辩,到底如何回应朝鲜的好战姿态,如何稳定忠实的联盟——韩国。希拉里的副国务卿吉姆·史坦伯格提出了一个试验性计划,即派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前往朝鲜东边的水域,进行军事演习。

但是舰队司令罗伯特·威拉德(Robert Willard)(后成为太平洋指挥官)想将航母驶进一个更有侵略性的区域——位于朝鲜和中国之间的黄海。中国外交部长警告美国不要采取次行动,反而让威拉德更想这么做。他给马伦施压,马伦转而给盖茨施压,重新规划了“乔治·华盛顿”号的航线。盖茨同意了,但是他需要总司令为这份可能同时带来严重政治和军事后果的决议签字。

在与总统和几位助手开了周末电话会议后,盖茨发布了决议,改将“乔治·华盛顿”号开往黄海区域,而美国不认为该区域归属于中国。希拉里强烈附议。“我们要一路直上,直取腹地!”她在此的几天前引用了足球界让球员运球直接冲过防守线中间的一句老话。她模仿文斯·隆巴迪(Vince Lombardi)的话让18个月前还对她的老式鹰派作风感到惊讶的工作人员都哈哈大笑。不过,奥巴马不为所动。“乔治·华盛顿”号已经在行进中,改变航线也不像她在飞机上所作的决策那样简单了。

奥巴马说:“我没有让航空母舰与‘呛声’同行。”

段位明显比希拉里的足球暗语更高。

同类推荐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通过序曲至尾声,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知堂回想录(套装共两册)

    知堂回想录(套装共两册)

    本书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细述亲历之近现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五卅、三一八、北伐、清党等,是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必读之作,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〇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时改名“知堂回想录”。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 夜雨夜话

    夜雨夜话

    我坚持认为,大多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等等,只有当其成为写作者一种心理需要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写作。而散文则不然,它更多的是寻常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写散文,而且每个人的散文都是散发着个人气息的并且组成其生命的零部件。正是这样的观点支撑着自己在每当面临的抉择强烈而模糊时,能够稍微安静下来,写一点文字。这些文字尽管散乱且难成体系,但却都是组成我生命的零部件。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红烛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红烛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爱的苍穹下

    爱的苍穹下

    只有回不去的过往,没有到不了的明天。青春的路口,向左或是向右,每一个让人期待的红绿灯处,喜欢猜测未来的呢绒熊都隐藏在繁花之后,等待着给每一个做出抉择的孩子一个小小的惊喜。《爱的苍穹下/成长之书》以亲情、师生情为主,父母和老师是成长中女孩们的阳光,他们给迷茫的孩子们引路,给阴天的迷茫者带来阳光。但孩子与父母的“战争”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歇,代沟、渴求、理解、期望值等等都可以成为矛盾点。我欠你幸福,必由我弥补,我相信唯有情深方可永恒。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去苍老,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学会珍惜。
热门推荐
  • 第一次见你的那个夏天

    第一次见你的那个夏天

    那一年,是我们第一次相见,后来你说你对我一见钟情,我却一笑而过,现在想起来,确实,那是的你和我,明明青涩的不成样子,却还要装成大人的模样,忘记了自己的真实年龄,那时候和你在一起完全是因为年少不懂事,在你说喜欢我时,我的确是一笑而过,但是在听到你要追求他人时,我却不知道自己的心到底去了哪里。
  • 陌上烛麟阡世帝王

    陌上烛麟阡世帝王

    【纯虚构】【作者很懶能更新就不錯啦~】烛麟帝国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有一个传说:几百年前魔物横生帝国几乎惨遭毁灭,帝国之神帝王为保众生召唤创世之神女帝将与魔法有关的一切全部毁灭。神帝王虽用生命换来了烛麟帝国人民的平安但也因此人民失去了魔法。几百年后,经过众人和元老院的努力魔法萌芽苏醒,但这是不是又意味着将来又会再次爆发一场魔法战争呢?
  • 宿主做反派做的走火入魔

    宿主做反派做的走火入魔

    系统懵逼的看着手撕男女主的孙樊。它能换宿主吗?反派也不是这么做的啊摔!好血腥!好可怕!呜呜呜,但是反派值涨的好快。
  • 四家村

    四家村

    一个村庄里的,一个人还是几个人,亦或所有人的故事。
  • 神魔永世

    神魔永世

    神仙打架,妖魔纷争,只有一步一步修炼下去,才能在这乱世中生存,才能洞悉这个世界的背后秘密......
  • 墓里江湖游记

    墓里江湖游记

    二十余年前,风战率领风家七兄弟在江南一带闯出名堂。二十年后风家老七的儿子风十一发现了永生的秘密,而后江湖上的暗杀组织也同样盯上的这秘密,从而展开了一场墓下和江湖之间的故事.
  • 我的舅爷叫红星

    我的舅爷叫红星

    一个小小的豫北县城,总有那么多讲不完的怪事儿。史无前例的蚊灾,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祟?一个神秘的民间教会,究竟是谁在操纵?老房下、山坳中、甚至废弃的火车道上,都有着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稀罕事儿。
  • 魅力背后的心理秘密

    魅力背后的心理秘密

    《魅力背后的心理秘密》导读——为什么相貌普通的男性常比美男子在女性眼中更有魅力?为什么女性的魅力在于吸引力,而男性的魅力在于影响力?为什么微笑是增添女性魅力的超级“化妆品”?你的魅力是可以测试出来的,你知道怎样测试吗?提高魅力需要“身、心、灵”三位一体修炼,这意味着什么呢?让你遇见“魅力四射”的自己,开始阅读吧!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茶花女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茶花女

    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抒写了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对真正爱情的渴望与执着,造就了一段散发着不朽魅力的爱恋。这部永恒的爱情经典歌颂着高贵的灵魂与人性之美,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
  • 校园抓鬼记:紫薇学园

    校园抓鬼记:紫薇学园

    驱魔传人林麒发现了这个校园的不寻常。但已经晚了,白桦林的冤魂、苏家的诅咒、杀人光盘、消失的第四教学楼……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浮出水面,林麒无处逃身了。贪狼、七杀、破军三个煞星降临人间,必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拥有惊天异能力的林麒、赵璇被迫挑起重担,共同拯救这场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