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16000000014

第14章 苏季子悬梁刺股(上)

战国时期,有一位神秘老者,他隐居在深山老林之间,一生从未出山,也无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身世家族。然而,他的四个弟子,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智慧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也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这位高人就是,鬼谷子。

这四位弟子,前面已经说了两位:孙膑,庞涓。这两位鬼谷子先生传授的是决胜千里之道。

接下来要说的是另外两位:苏秦,张仪。这两位鬼谷子先生传授的是纵横捭阖之术。

与孙膑庞涓相比,这对师兄弟相爱相杀的故事,牵动着天下诸侯。让人感觉,天下诸侯,被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的团团转。

【约公元前355年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

背景:苏秦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家贫,自己又无收入,只得常赖在兄长家蹭饭。

一日吃饭,苏秦见桌上并无自己碗筷,心理已然明白,不悦道:“我苏秦今日穷困潦倒,这些时日多亏兄长嫂嫂照顾,这些恩情我都记下了,待日后弟弟辉煌腾达了,定会加倍偿还。”

“如今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没想到兄嫂刻薄的说。

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的收拾东西回家去了,一连几日闭门不出。

其兄见苏秦如此,便偷偷的拿了些食物去看他。推门只见苏秦用一根束带将头发悬吊在房梁上,书桌上还放着一把尖锐的锥子。其兄见状大惊失色,心想这小子莫不是想不开自残了吧。眼看着大腿上还有点点血迹。

“兄弟,你嫂嫂妇人之见,你不要往心里去,弟弟你学文识字求取功名,将来一定比哥哥强!困难都是暂时,不要想不开。”

说着就要去解悬梁的束带。

苏秦一看哥哥的表情,反而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兄长莫动,这是我以后求官晋升的锦绣玉带啊!“

“锦绣玉带?那,那个锥子是?“兄长不解。

“那是我发财致富的通灵法宝。”苏秦笑着说。

“什么玉带法宝,我就你这一个亲弟弟,你可不要想不开,以后我天天给你送饭,你就只要安心读书。我相信你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的。”

苏秦听了哥哥的话心理十分温暖。于是严肃道:“哥哥莫担心,嫂嫂教训的是。我学艺不精,穷困潦倒,连累兄长嫂嫂,非常惭愧。然苏秦之所以读书求学,求的不是经商之学,而是经国之学!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而今我要更加奋发,请再给我一年时间,等我准备好了,就会告辞,再去游说列国。”

后来苏秦哥哥才明白,那条带子是苏秦夜里苦读时,为了防止自己瞌睡,而悬在房梁上的,只要自己一低头,头发好像被人猛地提起。如果这个方法还不管用,他就用那个“法宝”狠狠的扎一下自己的大腿,这样他就又可以恢复精神继续读书了。

悬梁刺股,苏秦下了一整年的功夫,将老师所授之学和自己的藏书全部又理了一遍,仔细揣摩,悉求真缔,终于找到了与游说国君的门道,激动地说:“我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可惜历史上并没有出土苏秦悬梁刺股时用的“锦绣玉带”和“通灵法宝”,倘若真的有,那肯定价值连城了。无论真假,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无数希望通过读书来逆天改命的寒门学子,我相信千百年后,这个故事依然会世代流传。

诗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悬梁岂在黄金屋,刺股哪见颜如玉?

【约公元前338年秦国秦王宫】

姓名:苏秦

籍贯: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人

老师:号称是鬼谷子的学生,未证实。

专业:纵横术

工作经验:无

推荐人:无

周显王拿到苏秦的简历一看,就直摇头。而且苏秦出生卑微,显王周围的臣子也都瞧不起他,没有人肯为他说句好话。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此时,秦孝公已经死了。

大殿之上,苏秦就游说秦惠文王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苏秦本以为这个年少气盛的君主会喜欢自己的献出的“吞天下,称帝业”的言论。然而,他还不知道秦国刚刚处死商鞅,全国上下的贵族势力讳恨游说的人。就算秦惠文王想要东出称帝,也得先缓缓,稳定了国内情绪再说。

秦惠文王说:“多谢先生赐教,然秦国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先生请回。”

正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想在秦成就一番大业的苏秦碰了一鼻子灰,怀恨而去。

【公元前333年,燕国王宫】

背景:苏秦游说秦国碰壁,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可赵国的奉阳君不喜欢他。至于苏秦奉阳君为什么不喜欢他,我翻遍了史料也无从考证,很有可能也是嫌弃他出生卑微,又无进荐之财。苏秦一打听,好家伙,这奉阳君是赵肃侯的亲弟弟,而且出任国相,封号叫奉阳君。苏秦一想,在赵国看来也是待不下去了,于是苏秦又去了燕国。

苏秦在燕国苦苦等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燕文侯。

苏秦见燕文侯说:

“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於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套路一,先夸你的地盘是天府之国。大意是:

“燕国东边有朝鲜、辽东,北边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区域纵横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好几年。南有碣石、雁门的肥沃土地,北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是这红枣、板栗的收获也足够富裕的了。这就是所说的天然府库啊!”

苏秦又说:“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

套路二,你想知道你为什么能安居乐业的原因吗?卖关子,引出赵国的重要性,强调赵国对燕国来说,是抵御秦国入侵的屏障。

“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大意是:燕国不被敌人侵犯的原因,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

苏秦继续说:“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於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於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於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於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套路三:引出为什么要秉持“睦邻友好,近交远攻”的外交政策。

大意是:“秦国要攻打燕国,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远离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秦国也考虑到没法守住它。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只要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会挺进到东桓驻扎了,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到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忧虑百里以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所忧虑了。”

最后总结下,苏秦先一顿溜须拍马,称赞燕国是天府之国,国力强盛,能成大业。激发当朝者的雄心壮志。然后,话锋一转,强调你燕国虽然强,但是还有比你更强的赵国和秦国。他们两家你都得罪不起。但是战国时代不是你不得罪他他就不来找你麻烦的,既然如此,那不如团结离自己近的赵国,来克制秦国。因为如果得罪了赵国,人家分分钟就杀到大门口了,得罪了秦国,他来打你,得跋山涉水,不太方便。而且如果和赵国搞好关系,可以让赵国挡在前面,这样秦国想动武也会有所顾忌的。

经过前几次失败的教训,苏秦这一番慷慨陈词,终于把燕文侯说动了。但是燕文候也是明白人,知道前面一顿溜须拍马的话不是真心的。但是后面提出的“睦邻友好,近交远攻”的外交政策还是可取的。

燕文侯说:“您说的当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又紧靠着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周,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用合纵相亲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国相从。”

燕文侯说到做到,立即给苏秦加官进爵,并赐予车马金玉,让他出使赵国。

想来战国乱世,弱国想在夹缝中生存,如履薄冰。任何时候的政治,都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站队问题。几个列强争权夺利,不站队可能让自己孤立无援。站错队可能又会引火烧身。国与国如此,人与人亦然。

【公元前333年,赵国王宫】

苏秦再次来到赵国的时候,已经今非昔比了。首先是有身份了,不再是一个寂寂无名的草民,而是燕国的使臣了。更重要的是,当年那个讨厌他的奉阳君已经死了。

于是这次苏秦很快顺利的见到了赵国国君,此时赵国国君赵肃侯在积蓄实力,尚未称王。

苏秦就趁机劝赵肃侯说:

“今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

“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危;劫韩包周,则赵氏自操兵;据卫取卷,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壁举兵而乡赵矣。秦甲渡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於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彊於赵。赵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於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後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於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於赵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岂揜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於秦。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前有楼阙轩辕,後有长姣美人,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夫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故原大王孰计之也。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於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於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要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後,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後,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勃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於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翻译过来就是说:

“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穿粗衣的读书人,都仰慕您这贤明的国君施行仁义,都希望能在您面前听从教诲,陈述忠言,为时很久了。虽然如此,然而奉阳君妒嫉人才而您又不理政事,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您面前畅所欲言。如今奉阳君已经撒手人寰,您又可以和士民百姓亲近了,所以我才敢于向您陈述愚见。

我私下为您考虑,没有比百姓生活的安宁,国家太平,并且无须让人民卷入战争中去更重要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当,人民就安定;邦交选择不得当,人民就终身不安定。请允许我分析赵国的外患:假如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人民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秦国攻打齐国,人民也不会得到安宁,假如依靠齐国攻打秦国,人民还是得不到安宁。所以想要计算别国的国君,攻打别人的国家,常常苦于公开声明断绝跟别国的外交关系,希望您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把这话说出来。请让我为您分析这种黑白、阴阳极其分明的利害得失吧。您果真能听我的忠告,燕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湾,楚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桔柚的园林,韩、卫、中山都可以相应地献出供您汤沐的费用,而您的亲戚和父兄都可以裂士封侯了。获得割地、享受权利,正是春秋五霸不惜全军覆没、将领被俘的代价去追求的;使贵戚封侯,正是商汤、武王所以要起兵并采用流放甚至冒着弑君的罪名去争取的原因。如今我让您安然就座,就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两种好处,这就是我希望于您的。

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友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衰弱了就要割地河外,韩国衰弱了就要献出宜阳。宜阳一旦献纳秦国,上郡就要陷入绝境,割让了河外就会切断上郡的交通。楚国要衰弱了,您就孤立无援。这三个方面您不能不仔细地考虑啊。

秦国攻下轵道,韩国的南阳就危在旦夕,秦国要强夺南阳,包围周都,那么赵国就要拿起武器自卫;假如秦国占据了卫地,攻取了卷城,那么齐国一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的欲望既然已经在山东得逞,就一定会发兵向赵国进犯。假如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国的军队一定要在邯郸城下作战了。这就是我替你忧虑的原因啊。

正当这时,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强大的。赵国区域纵横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有常山,南有漳水,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本来就是个弱小的国家,不值得害怕。天下间,秦国最忌恨的莫过于赵国。然而秦国为什么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呢?是害怕韩国和魏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那么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就没有什么名山大川的阻挡,象蚕吃桑叶似的逐渐地侵占,直到逼近两国的国都为止。韩、魏不能抵挡秦国,必然会向秦国臣服。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临到赵国了。这也是我替你忧虑的原因啊。

我听说当初唐尧没有分到过三百亩的赏赐,虞舜也没有得到过一尺的封地,却能拥有整个天下;禹夏聚集的民众不够百人,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周武的卿士不足三千,战车不足三百辆,士兵不足三万,却能成为天子:他们确实掌握了夺取天下的策略。所以,一个贤明的君主,对外要能预料敌国的强弱,对内要能估计士兵们素质的优劣,这样用不着等到双方军队接触,胜败存亡的关键所在早就了然于胸了。怎么会被众人的议论所蒙蔽,而昏昧不清地决断国家大事呢?

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各诸侯国的土地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十倍于秦国,假如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被打败。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难道是可以同日而语的么!

凡主张连衡政策的人,都想把各诸侯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国的霸业成功,他们就可把楼台亭榭建得高大,把宫室建得华美,欣赏着竽瑟演奏的音乐,前有楼台、宫阙,高敞华美的车子;后有窈窕艳丽的美女,至于各国遭受秦国的祸害,他们就不去分担忧愁了。所以那些主张连衡的人凭借秦国的权势日夜不停地威胁诸侯各国,谋求割让土地,因此,希望大王能仔细地考虑啊。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决断疑虑,排斥谗言,摒弃流言蜚语的途径,堵塞结党营私的门路,所以我才有机会在您面前陈述使国君尊崇,使土地扩展,使军队强大的计策。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使韩、魏、齐、楚、燕、赵结成一个相亲的整体,对抗秦国。让天下的将相在洹水之上聚会,相互沟通故有的嫌隙,杀白马歃血盟誓,彼此约定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魏就分别派出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国就切断秦国的运粮要道,赵军就南渡河漳支援,燕军就固守常山以北。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军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齐国就派出精锐部队去帮助韩、魏。赵军就渡过河漳支援,燕国就固守云中地带。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韩国固守城皋,魏国堵塞秦国的要道,赵国的军队就渡河漳挺进博关支援,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去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固守常山,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的部队驻扎宜阳,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魏国的部队驻扎河外,齐国的部队渡过清河,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有的诸侯不照盟约办事,便用其他五国的军队共同讨伐他。’假如六国相亲结成一体共同抵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六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苏秦这一番话如滔滔江水,奔流而出,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逻辑严谨,气势如虹。当然效果也是很好的。

赵王听后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又给了苏秦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可见赵王也是够下本钱了。苏秦此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已经实现了自己功成名就,发家致富的愿望了。

然而此时,秦魏发生了一场大战。而且此战秦国是大获全胜。

“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馀人,禽将龙贾,取雕阴,且欲东兵。”——《资治通鉴》

苏秦恐秦兵太猛,打完魏国又发兵来打赵国。赵国谁嘴上说支持他联合各国抗秦,但是保不准秦国虎狼之师兵临城下,赵王一害怕就把他当见面礼交给秦国了,更别提什么合纵抗秦了。

苏秦想来想去,需要派一个人到秦国去,然而赵国的人苏秦都不熟,思来想去不知道派谁去,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自己跟鬼谷子老先生求学时候还有个师弟叫张仪的,派他去合适。

“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资治通鉴》

具体怎么激张仪入秦的,张仪入秦后是否真的为苏秦合纵带来了更好的机会,我们下集说张仪的时候再为看官细细解读。

同类推荐
  • 异世寻侠

    异世寻侠

    穿越......了吗?可我为什么回想不起“前世”的记忆?刚刚到手的温暖,转眼间在阴谋与强权下失去。唯一的希望,唯一的执念,就是师傅的一句话:寻侠。可是,传说中威震武林,号令天下的那个人,真的存在于世吗?还有......为什么这只猫老是跟着我啊?我说了我是寻侠而不是成为大侠,不要再吃我的武功秘籍还有仙丹神兵啊啊啊!
  • 幻剑传承

    幻剑传承

    这是一本武侠小说,主角是一名刺客,小江湖也精彩。
  • 浮游之乱世少年

    浮游之乱世少年

    岁月如苍狗,人生似浮萍。浪迹天地外,花落梦未醒。
  • 剑痴奇侠录

    剑痴奇侠录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一个小人物为剑而痴,追寻剑道巅峰的故事。
  • 夜暗光犹在之寻仇记

    夜暗光犹在之寻仇记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很丑的人。”“哪种丑?”“没有人愿意真的亲近的那种丑。”“听说他身边有个女人?”“对!”“那女人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很美的人。”“哪种美?”“天上才有的那种美。”“他们不就很亲近?”“真的亲近?”“不是吗?”“你相信吗?”“我突然不知道了。”“你知道夜叉吗?”“听说那是种很丑的鬼。”“男的确实丑。”“女的不是?”“女的很美。”“他们都是夜叉?”“也许不都是。”“怎么说?”“不知道怎么说。”
热门推荐
  • 莫格之夏

    莫格之夏

    苏夏:“嘲笑我考不上国内知名大学?”,苏辰:“谁说的,哥哥现在就去找他!”在一旁的莫格嘴角抽了抽,说好的节操呢?苏夏:“这不是当初的说我笨女孩的那个人吗?”莫格惊了一身汗,拉起苏辰就跑,边跑还边说:“明明是龙凤胎,为什么苏夏就这么可怕……”校园的新生后跟着校草是什么感觉?就是苏夏得意的感觉……
  • 诗经消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诗经消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通过对两千多年来历代解《诗经》之言说的解读、辨析和拣择,以此去探寻《诗经》产生时代的历史图景,以及后世著名解诗人的内心关切和用世情怀。揭示出《诗经》中的诗歌,为什么历代圣贤不将其仅仅作一般文学看待,而确信其中的“微言大义”从而被奉为“经”的道理所在。
  • 鱄人

    鱄人

    山海八荒,乾坤极境,前世为鱄,今生成人。无边大陆,传说没有尽头,忆不得前尘,却承前世因果,究竟什么是第五域
  • 缘起于恶校

    缘起于恶校

    这是一所臭名昭著的学校,这是一个垃圾云集的地方,这也是一个胆大者层出不穷的学校,主角也在这个学校,一系列的事情也让主角成长了不少。
  • 重生魔兽之亡灵术士

    重生魔兽之亡灵术士

    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大学生的吴枫,意外进入魔兽世界,变成了拥有人类身躯的亡灵。混在人类,亡灵与恶魔三大势力之间,凭借身体里面诡异的力量,一步一步踏上王者之巅……
  • 来自心灵的声音

    来自心灵的声音

    人有生老病死,人间有三千疾苦,大自然有四季轮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上天注定你伴我

    上天注定你伴我

    上天注定,你的命里缺我,而我的世界里,缺你!
  • 曲线夺江山

    曲线夺江山

    本是太子,却接到赐死诏书,投河自尽。不想被异国人士救起。实际上是被同名现代人穿越而活。那么他夺回本来属于他的江山吗?
  • 赋之尚武旗王宁星

    赋之尚武旗王宁星

    若想站在巅峰,必定有不一之处,少年宁星在坊中的一连串登峰造极的故事,一触即发!做个公子不行吗?老搞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