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16000000019

第19章 武信君纵横天下(下)

【前311年,齐王宫】

秦惠王见识到了忽悠大神张仪三寸不烂之舌的厉害,于是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国

张仪见到齐湣王说:

“天下彊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彊赵,南有韩与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彊士勇,虽有百秦,将无柰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後,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秦赵战於河漳之上,再战而赵再胜秦;战於番吾之下,再战又胜秦。四战之後,赵之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是何也?秦彊而赵弱。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原大王孰计之也。”

——《史记:苏秦列传》

其实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并不是特别晦涩难懂。如果是小学生,请参考以下翻译:

“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其父兄兴旺发达、富足安乐。然而,替大王出谋划策主张合纵的人,都为了暂时的欢乐,不顾国家长远的利益。如今秦、楚两国嫁女娶妇,结成兄弟盟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赵国的军队全部出动,渡过清河,直指博关、临淄,即墨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国家一旦被进攻,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国,也不可能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齐国一直号称东方强国,然而张仪却千里迢迢跑到齐国朝堂之上好好的教训了一番齐王。字里行间哪里是在游说,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了。那齐王会如何反应呢?

齐湣王说:“齐国偏僻落后,僻处东海边上,不曾听到过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齐国是东方大国,可谓是东方最强的诸侯了。但是此时齐王为什么对张仪那么客气呢?也很简单,苏秦已死了,维系合纵的纽带没了,而楚国韩国也和秦国结盟了。虽然他也深知秦齐必有一战,但是眼下自己更应该提防的是燕赵这两个老邻居。此时不宜得罪秦国。

【前311年,赵王宫】

张仪离开了齐国,向西到赵国游说(吓唬)赵武灵王。

张仪到了赵国之后,开始大肆买通赵王左右亲信,宣扬秦国要联合齐魏攻打赵国。因为大家都知道张仪刚刚出使齐国返秦,路过赵国,所以都信以为真。

张仪忽悠赵武灵王说:

“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於大王。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行於山东,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军於渑池,原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原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齐国,而自令车裂於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籓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岂可得乎?

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於邯郸之东;一军军成皋,驱韩梁军於河外;一军军於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必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遇於渑池,面相见而口相结,请案兵无攻。原大王之定计。”

大致意思是,张仪见到赵武灵王,忽悠他说:“秦王怪罪您听信苏秦之辈,合纵与秦为敌,如今秦国相约齐国、韩国、魏国的军队,准备进攻赵国。所以我不敢隐瞒真实的情况,先把它告诉大王左右亲信。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与秦王在渑池会晤,面对面,口头作个约定,请求按兵不动,不要进攻。希望大王拿定主意。”

赵武灵王一听秦国要联合齐魏攻打自己,吓得脊背发凉,又听到张仪愿意出面调解,心理才长舒了一口气,赶忙起身拜谢道:

“先王之时,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寡人居属师傅,不与国谋计。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幼,奉祀之日新,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原变心易虑,割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適闻使者之明诏。”

赵武灵王说:“哎呀,那都是奉阳君蒙蔽先王干的错事啊,如今我年幼继位,也知道错了,这就“割地谢前过以事秦“。”

张仪一听,嗯,认错态度不错。

【前311年,燕王宫】

张仪仪又向北到了燕国,游说(忽悠)燕昭王说:

“大王之所亲莫如赵。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於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於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其姊闻之,因摩笄以自刺,故至今有摩笄之山。代王之亡,天下莫不闻。

夫赵王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王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且今时赵之於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是西有彊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原大王孰计之。”

张仪先给燕王说了一个关于赵国先主赵襄子的故事,说的让人毛骨悚然。对,你没记错,就是哪个把智瑶头盖骨当酒壶的那个赵襄子。

张仪说:“如今大王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过去赵襄子曾经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王为妻,想吞并代国,约定在句注要塞和代王会晤,就命令工匠做了一个金斗,加长了斗柄,使它能用来击杀人命。赵王与代王喝酒,暗中告诉厨工说:‘趁酒喝到酣畅欢乐时,你送上热羹,趁机把斗柄反转过来击杀他。’于是当喝酒喝到酣畅欢乐时,送上热腾腾的羹汁,厨工趁送上金斗的机会,反转斗柄击中代王,并且杀死他,代王的脑浆流了一地。赵王的姐姐听到这件事,磨快了簪子自杀了,所以至今还有一个名叫摩笄的山名。代王的死,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赵王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是有明确见识的,那还能认为赵王可以亲近吗?

然后张仪用燕赵的旧恨挑拨离间说:“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首都来劫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

最后,张仪威逼利诱道:

“如今,赵王已经到渑池朝拜秦王,献出河间一带土地奉事秦国。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将出动武装部队直下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而且,现在的赵国对秦国来说,如同郡和县的关系,不敢胡乱出动军队攻打别的国家。如今,假如大王奉事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赵国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等于西边有强大秦国的支援,而南边解除了齐国、赵国的忧虑,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燕王曰:“寡人蛮夷僻处,虽大男子裁如婴兒,言不足以采正计。今上客幸教之,请西面而事秦,献恆山之尾五城。”燕王听仪。仪归报,未至咸阳而秦惠王卒,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闻张仪有卻武王,皆畔衡,复合从。

燕昭王吓得不轻,态度十分低调的说:“我就像蛮夷之徒一样处在落后荒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汉,都仅仅像个婴儿,他们的言论不能够产生正确的决策。如今,承蒙贵客教诲,我愿意向西面奉事秦国,献出恒山脚下五座城池。”

【前311年秦国境内某客栈】

背景:“张仪归报,未至咸阳,秦惠王薨,子武王立。”——资治通鉴

张仪游说各国取代了极大的成功,自信满满的回国,没想到还没到咸阳就听到噩耗,自己的老领导去世了。张仪忧心忡忡,命令众人先不着急赶路,而是选择在途中的一家客栈暂时安顿下来,并派人先回咸阳打听情况。夜间,张仪的两个司机在喂马时详聊。

“咱相国这次可立了大功,回去大王一定会重重有赏吧,到时候相国一高兴没准给咱加薪水呢。以后吃饭都可以多加个鸡腿了”年轻的马夫说。

“加薪?我看你高兴的太早了,我看呐,不失业就不错了!你知道相国之前为什么那么着急赶回咸阳,现在为什么突然缓下来要在这休息几天吗?”年长的马夫说。

“对哦,之前一直催促着赶路,这快到了却突然又不走了。为什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武王继位,听说武王从作太子时就不喜欢咱相国,这次虽然有功,回去能不被怪罪就是天大的喜事了,还想什么赏赐?做梦吧你。“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年长的马夫说的一点没错。这个秦武王是个粗人,从小天生神力,喜欢刀枪剑戟,驰骋疆场。秦惠文王嬴驷给他取名“荡”,取荡平六国之意,可见对他寄予厚望。不过单一个名听起来还算霸气,无奈姓嬴,“淫荡”听起来就不太好听了。但他确实对得起秦武王的“武”字,他曾经在做太子的时候就跟谁司马错入蜀平乱,后又参加过多次战役,继位之前就已经战功赫赫了,所以他更喜武将,直性子,不喜欢张仪耍嘴皮子那一套。等他继承王位,很多当年对张仪不满的大臣又纷纷开始对对他说张仪的坏话:说什么“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求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此时,夜已深,张仪的房间还枯灯未灭。张仪再一次心神不宁,难以入眠。他在思考,如果秦武王真的要对他动手怎么办?之前有秦惠文王宠幸,他一向也没把朝中很多大臣武将放在眼里,得罪了不少人,如今秦武王继位,自己的小命也如同这枯灯一般,奄奄一息。他想到了被车裂的商鞅,他也想到了被车裂的苏秦。他的命运又当如何呢?本来他在六国口若悬河,意气风发,朝堂之上三言两语让对方君臣上下战战兢兢,低声下气,可以说是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多次陷入敌国死牢之中而能谈笑自若,但是此时身在秦国,高床软枕却坐卧不宁。咸阳,前几日自己还一心想回到这个让自己功成名就的福地,去向秦惠文王报喜邀功,连夜赶路也不觉得累,只觉得走得太慢了。没想到这几日快到咸阳却又觉得步履维艰了。

秦武王虽喜武,虽然名叫嬴荡,但并不是淫荡昏君。他虽然不喜欢张仪,但是也知道张仪为秦国立下过很多大功,而且还是秦国相国,秦惠文王临死前肯定也再三嘱咐让他信任重用张仪。所以他一时并不会对张仪下手。

张仪的探马回来报告了打探来的的情况,张仪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当张仪的车马返回咸阳,街上已经没有了上次归来时候迎接的仪仗。咸阳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酒肆茶馆,秦腔老调。然而一切又是那么的陌生,陌生的让他感到,这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热闹大街,透着一股股的寒意。当他路过城南,当年商君城南立木,用以取信于民的那根木头还在,然而

坟前叶落树成木,一年一度杜鹃声。

回首城南木犹在,孝公商君两不知。

——《商君》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咸阳秦王宫】

背景:诸侯们听说秦武王不喜欢张仪,秦国很多大臣们也日夜不停地诋毁张仪,都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又恢复了合纵联盟。

张仪回咸阳真是度日如年,每日都十分低调,没想到才短短一年,自己苦心经营的连横政策已经土崩瓦解,而此时,齐国又派人来责备张仪,说张仪对齐王无礼,很多许诺也无法兑现,如今齐王要拿张仪问罪,张仪在哪国,齐国就要发兵讨伐哪国。张仪知道自己这个咸阳不能再待下去了。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就趁机对秦武王说:“我有个不成熟的计策,希望献给大王。”

武王说:“说来听听。”

张仪回答说:“为秦国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变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听说齐王特别憎恨我,只要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出动军队讨伐它。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大梁去,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齐酣战,大王就利用这个间隙扬言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出函谷关而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是成就帝王的功业啊。”

大家是不是觉得张仪这番话很熟悉,对,就是当年他建议秦惠文王不要伐楚而是东出挟持天子,这是一步损招啊。秦武王到底有没有听进去我不知道,但是秦武王肯定也不想张仪留在秦国了,早就看他不顺眼了,碍于先王重托,而且张仪目下也没犯什么大错才没杀他,如今他自己要走,求之不得。

于是,秦武王准备了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到了魏国。

【前310年,魏王宫】

背景:齐湣王听说张仪在魏国,果然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哀王很害怕。

张仪对魏王说:“大王不要担忧,我让齐国罢兵。”

魏哀王虽然也听说秦武王与张仪不和,但是秦武王并没有公开罢免张仪,听说此时还如此高规格的送张仪到魏国。所以魏王一时也没敢对张仪如何。但是齐国果然发兵来打魏国,魏王自然就要找张仪商议,他本以为张仪会派人向秦国求救,没想到张仪派遣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再借用楚国的使臣到齐国。

楚国使臣对齐湣王说:“大王特别憎恨张仪;虽然如此,可是大王让张仪在秦国有所依托,也做得够周到了啊!”

齐湣王说:“我憎恨张仪,张仪在什么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么地方,我怎么让张仪有所依托呢?”

楚国使臣回答说:“这就是大王让张仪有所依托呀。张仪离开秦国时,本来与秦王约定说:‘替大王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变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齐国特别憎恨我,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派出军队攻打哪个国家。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国和齐国的军队在城下混战而谁都没法回师离开的时候,大王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而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是成就帝王的功业啊。’秦王认为他说的对,所以准备了兵车三十辆,送张仪去了魏国。如今,张仪去了魏国,大王果然攻打它,这是大王使国内疲惫困乏而向外攻打与自己建立邦交的国家,广泛地树立敌人,祸患殃及自身,却让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让张仪有所依托’呀。”

齐湣王赞同使者的说法,就下令撤军。

可见张仪最终在秦国的利益和自己的小命面前,选择了自己的小命。其实完全可以理解,这也是他看透了兔死狗烹的无奈选择吧。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未解之谜,既然张仪已经失势,为什么楚国还买他的面子,愿意派使臣帮他去齐国传话呢?楚怀王难道那么大度不嫉恨张仪三番两次戏耍他吗?笔者查遍正史也没找到只言片语的记载。可能历史的真相已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猜测,和以往他趾高气昂的到各国指手画脚不同,张仪此次肯定花了重金大礼去游说的,而且肯定去之前做了很多宣传工作,说之前秦武王和他张仪不和之类的留言都是空穴来风,秦武王还是分器重他张仪的,所以才如此高规格的又派他出使魏国。这个门客冯喜也肯定是他千挑万选的,这个时候选的这个人,不仅要能力出众,更是要忠心耿耿,不然携巨款潜逃了,兵荒马乱的上哪儿找去?事实证明,张仪没选错,而冯喜也没选错。他不辱使命,成功的说服了楚王借的使臣,又跟着使臣去齐国让齐国退了兵,保住了魏国,也就是保住了他主人张仪的一条小命。这件事,让冯喜青史留名。重点是,留的不是千古骂名。

张仪出任魏国相国一年以后,于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死在了魏国。

有人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张仪、苏秦之辈,按照儒家孟老先生的标准,实在不能算得上大丈夫,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小人,但相比于什么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这些所谓战国四君子而言,也实在是纵横捭阖的君子。他们与那个时代的很多空谈以博虚名的伪君子不同,他们不在乎当世人对他们的看法,只在乎君王是否对他们信任,他们甚至也不在乎史官会如何记录他们的言行,后人会如何对他们唾骂,他们更不管什么孔孟宣扬的君君臣臣的封建道德。他们是实干家,以天下为棋局,以诸侯为棋子,赌的是自己对天下形势的判断,对各国厉害关系的掌握。他们知道如何利用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制衡彼此,也知道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所以他们才能纵横天下,无往而不利。

一子落地是非定,岂见纵横黑白杀!

【番外篇,陈轸的故事】

说到陈轸,资治通鉴对他记载较少。这里补充两则《战国策》上面关于陈轸的故事。

《故事一:画蛇添足》

话说,陈轸原本在齐国当官。楚国派大将昭阳伐魏,连破八城,进而攻打齐国。楚国兵锋所向,魏齐不敌。陈轸为齐王出使,前去拜见昭阳。意图很明显,希望对方退兵。让一个胜利在望的将军退兵,敌我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可谓天方夜谭。然而,陈轸不但去了,还真的就让昭阳退兵了。

陈轸以齐使臣名义见到楚国大将昭阳,再拜之后祝贺楚军的胜利,然后站起来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

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

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

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

陈轸就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但楚王却不可能设两个令尹!我愿意替将军打个比方。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先,把一壶酒赐给门客。门客相顾商议:‘这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享用却有余,让我们各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请饮此酒。’有个门客率先完成,取过酒杯准备先喝,就左手持杯,右手又在地上画了起来,并说:‘我还可以为蛇添上足呢。’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夺过他手中的酒杯,说‘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便喝了那酒。而画蛇脚的最终没有喝到酒。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夺其八城,兵锋不减之际,又移师向齐,齐人震恐,凭这些,将军足以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

昭阳认为他的话有道理,果真撤兵回国了。

《故事二:两虎相争》

后来陈轸来到秦国跟张仪争宠,有一次,张仪对秦惠文王说:“陈轸作为秦国大臣,经常向楚国输送情报。我不能他共事,愿大王驱逐他,如果他逃往楚国,愿王杀之。“

秦惠文王一听,很生气,立刻找来陈轸问:“听张仪说你想去楚国?”

陈轸一听,一身冷汗,他知道此问的分量。如果他回到稍有差池,不仅以后难以再取得大王的信任,甚至可能人头落地。他随机应变道:“对啊,其实不光张仪知道我打算去楚国,连路人都知道我想去楚国。”

秦惠文王大怒道:“寡人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背秦投楚?”

陈轸说:“当年伍子胥忠于吴国,所以天下人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臣子;曾参侍奉其母,天下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也有这样孝顺的儿子。如果我陈轸不忠于秦,楚国怎么会想得到我?我这样忠于秦王,尚且被您怀疑,只好投奔楚国了。”

“好吧,看来是我错怪先生了。”

秦惠文王虽然这么说,但是还是对陈轸起了疑心。和张仪不同,张仪是在楚国受到了奇耻大辱,在困顿之际,才投奔秦国的。而陈轸在齐国好好的又跑来秦国。虽然话里说忠于秦国,但是秦惠文王也听得出来他其实有抱怨之意。

秦王最终拜张仪为相,陈轸便去了楚国。楚国并不足够重视他,而且派给了他一个苦差事,又让他出使秦国。

陈轸到了秦国,秦王问他:“你离开我,去了楚国,有思念寡人没有?”

陈轸说:“大王听过越人庄舄吗?他在楚国当了大官。楚王想知道他还是不是惦记着越国。有人说这个很容易判断,庄舄刚好生病了,病人最容易泄露自己的思念之情,听他说的是楚话还是越语,不就知道他想的是楚国还是越国了吗。结果一听,果然还是越语。我虽然被赶到了楚国,可我说的还是秦话。”

秦惠文王哈哈大笑,高兴的点了点头。

陈轸接着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遭一顿大骂。他又去勾引那个年轻的妾,得一时欢畅。这个楚国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偷情者:‘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愿意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人们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要娶她为妻,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贰,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秦国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会收留我吗?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王一听,整个人舒服了,谅解了陈轸,顺便让他帮忙解决一个问题。

原来,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快要打了整整一年。秦王想劝解,可是文武大臣意见不定,有的说劝什么,让他们打;有的是劝解有利。秦王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

陈轸说:“大王想必也听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卞庄子想杀老虎,有人劝他,说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必然会争起来。到时候,他们打得不可开交,您再上去,必定两头老虎都拿下。果然,一头牛不够两只老虎分享,他们打了起来。强大的那只老虎伤了,弱小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去,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不但得到两只老虎,还得到杀两头老虎的名声。”

秦王一听,明白了。最后韩魏斗得两败俱伤,秦国才出兵,大获全胜。

同类推荐
  • 翠碧青剑

    翠碧青剑

    我们现实的生活总是骨感的,有时即使努力了也不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却只会失败。其实在遥远古代人们所面临的烦恼其实与我们相似。严格意义上讲,在历史当中武侠世界的江湖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那些神乎其神的武功秘籍。武侠小说也并不是向我们传递好勇斗狠的秉性。武侠小说是想向我们传递社会的正能量与正义的。所以请跟我一起踏上这正义的道路吧。
  • 锦衣神捕之西凉神话

    锦衣神捕之西凉神话

    声名显赫的镇西侯突然失踪,名震江湖的凌云城主孟铸突然死亡,两件震惊江湖的案件暗示着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出身名门的西凉捕头霄白城在一次比武后身份突然发生变化,等待他的将会是福还是祸,镇西侯失踪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杀死凌云城主的幕后凶手终究是谁?一系列的疑问困扰着霄白城,他能否拨开重重迷雾,找到答案么……
  • 春秋路远刀行客

    春秋路远刀行客

    血海深仇,付之一刀。他原以为能远遁江湖,不问世事。可天下之大,人人各怀鬼胎,竟无他尺寸容身之地。奈何奈何!
  • 五噫剑

    五噫剑

    古有先贤传后世,后有机缘继奇遇!纷繁之世,无虑少年,突遇家国巨变,天理循环,缘定于斯,步入江湖,将开启怎样的人生与家国情怀?传统武侠小说,讲述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典。本书融合了文学与武侠小说的元素,汲取了评书,传奇的养分,学习了金庸,古龙等前辈的写作手法,还有对历史的评判与反思,力图尝试出一条武侠创作的新路子。书中没有虚空无据的无聊幻想,只有居于现实的文学的夸张和宏扬的理想。本书所叙各武林宗教派别,多数皆是真实历史背景人物,更带读者体验古老历史传统及民俗风情秘密传说!一部武侠,一点历史,一些民俗,一点评书,一点哲思,一份文学。拒绝与其它网络小说的同质化,不水字数,不糟蹋读者时间,让书不是越读越空虚,而是越读越有回味,读而有所获得感,在娱乐文娱中体验文学的魅力!
  • 星源英雄传

    星源英雄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使其牛逼,使其牛逼………还是使其牛逼;钢铁一开始就是炼成的,主角似乎一直是无敌的。一个大魔王的流浪记,一段不着调的传奇。
热门推荐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征途岁月

    征途岁月

    岁月是把杀猪刀,带走理想梦想,让人无可赖何,唏嘘感慨万千。为什么走上黑暗,年少。为什么又要哭泣,背叛。为什么突然放手,厌倦。为什么重出江湖,梦想。为什么呼风唤雨,执着。
  • 王者荣耀的故事

    王者荣耀的故事

    在一个叫王者荣耀的世界中,有着许多王者。他们有着强者之力,弑神之力,爆破之力。这三种力构成了两大部落,由曹操和刘备对敌,常年发生趣事和战争……
  • 易烊千玺之陷落美好

    易烊千玺之陷落美好

    某人死死盯着唐皓宇扶着唐文文的手。唐皓宇打了个冷颤唐皓宇OS:我连自己妹妹都不能碰了???
  • 刀王

    刀王

    2014年,第一部关于刀的精品小说!刀是兵器中的霸者,霸者天下,舍我取谁,这正是刀的魅力;刀以雄浑、豪迈、挥如猛虎的风格而驰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少年魂穿神秘异界,重修古武学,错练了古代僵尸王的炼体术并不知情,看其如何踏上神秘异界的巅峰王座,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一代杀神!承诺:上架当日200更,每天四更!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求订阅!求月票!
  • 紫黑曼陀罗:摆脱傀儡命运

    紫黑曼陀罗:摆脱傀儡命运

    小时候的她,纯真可爱;长大后的她,冷漠妖娆。一切,只因一个命运牵绊。为寻傀儡手链,她来到樱妦学院,看到了小时朋友筱龄,可惜她已经不记得自己;亦看到自己的大哥哥陌流寂;夜?一个关心他的冷漠男生,曾经跟她在一起训练的男生。但是,不只如此,好像,四大校草,都爱上她了呢!但是,她毕竟只是紫色傀儡娃娃。可是,当爱情真正来临时,她是否可以摆脱傀儡命运?做回最真的自己?
  • 锦瑟云端,一顾倾城

    锦瑟云端,一顾倾城

    恍惚间,锦瑟似乎做了很奇怪的梦。一群面目可憎的半兽人疯狂的追赶她,她逃到毫无退路的悬崖边上,一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就在她以为自己肯定要粉身碎骨的时候,却坠入了一个很柔软的地方,这份柔软竟然有几分熟悉。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凶神恶煞的巨蟒,它张开血盆大口向她咬来,钻心的疼痛让她几近昏厥。就在失去意识的最后那个刹那,她仿佛看到了一名从天而降的白衣少年心疼的把她抱起,温柔的对她说,有我在,别怕,别怕…唯美的校园纯爱,虐心的都市纠缠,冰释前嫌后的甜蜜相守。复杂的身世,解不开的情仇,意外的真相。欢迎来到锦瑟云端,一顾倾城的文字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背景

    背景

    《背景》是作家易清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余致力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公安机关工作的经历,以及他所在的政治部宣传处(小说中一般称二十四处)其他人的官场沉浮。《背景》通过原生态的真实现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一个具体可感的“二十四处”,这是一部非常耐读的通俗小说,但是作者却保持了高贵的大师情结。从语言、情节、结构、到主旨,作者都尽力做不让小说落入俗套。从而能在众多类似题材的小说中脱颖而出。
  • 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本书分别介绍了历史、职场、管理、谈判、人际关系、商场、投资、爱情等方面的博弈技巧,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了各种博弈的规则与理论,以便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存的技巧和成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