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428600000054

第54章 恨无力老种归天 巫神兵郭京欺君

【恨无力老种归天~巫神兵郭京欺君】

诗曰:

罢兵洵上策,试问可诚然。

竟弃三军力,空抛半壁天。

上林无旅雁,绝哉有啼鹃。

羞见龙泉剑,飞光牛斗前。

话说小鞠鞢亲至建宁城下,扣壁与杨震喊道:“汝父夺我居所,破我兵马,掩我骨肉,我忍死到今日,只为复仇而来。杨子发你无退路,若举城降我,我当全汝性命。”杨震手扶垛口,见小鞠鞢离城不远,取弓箭急射,小鞠鞢持盾遮挡,箭不能伤,咬牙切齿,令兵马攻城。

建宁城守兵不满百人,杨震与战士相约,杀敌一人,赏钱若干,府库帑竭,继以家人衣服、珠玉,官吏士卒无不感激效死。

杨震与小鞠鞢相战十余日,终因矢尽力乏,被敌攻入城中,杨震与子杨居中、杨执中力战阵殁,全家皆死,唯有长子杨沂中从征河北独免。次年,杨震父宗闵亦为王事死于长安。杨震时年四十四岁。建炎二年,朝廷诏令赠武经郎。此为后话。

宋少帝得知麟州建宁砦失守,河北又屡传败报,心急如焚,急命尚书左丞王辨随同康王赵构出使斡离不军,王辨推辞不受。王辨又上书劝言天子领兵亲征,少帝一怒将王辨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乃命冯澥代其随康王出使金军。

却说太原陷后,种师道再起巡边,至河阳,思道:“河北不保,金军必大举入侵,京城四战之地,难以坚守。”乃上疏请天子临幸长安,以避其锋芒。朝中大臣以为种师道畏怯,又请天子将种师道召回。师道内心悲愤,既至京城,旧病复发,不能朝见天子。

直至十月末,种师道病重,在卧榻上与妻尹氏徐徐言道:“吾一生无愧天地,然则不能用残躯驰骋疆场,驱除外寇,实乃恨也!九泉之下,见到我弟师中,不知有何话说。”言罢而卒,终年七十六岁。师道有子二人,名种浩、种溪,皆死于师道之前。

天子亲临祭奠种师道,悲痛哭泣,加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至建炎,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种师道本种家将门之后,种记之子,容貌魁伟,美须数尺,能使百余斤双金锤,颇有后汉马援丰姿,曾立功于西边,世人皆知其忠义。

史官曾论种家将道:“宋惩五季藩镇之弊,稍用逢掖治边陲、领介胄。然兵势国之大事,非素明习,而欲应变决策于急遽危难之际,岂不仆哉。种氏自世衡立功青涧,抚循士卒,威动羌、夏,诸子俱有将才,至师道、师中已三世,号山西名将。徽宗任宦竖起边衅,师道之言不售,卒基南北之祸。金以孤军深入,师道请迟西师之至而击之,长驱上党;师中欲出其背以掩之,可谓至计矣。李纲、许翰顾以为怯缓逗挠,动失机会,遂至大衄,而国随以败,惜哉!”

后黄道周有述赞说种师道:

老种师道,宋末主兵。

非贯不悦,即忤蔡京。

帝问边事,不败为精。

来则以应,妄动事生。

辽功未立,近扰先惊。

扬言援至,前击后冲。

敌渍斩获,城功始成。

再征臧底,斩惰先登。

师才八日,敌已削平。

辽乃邻也,伐之何名。

白沟战败,转互相倾。

再起河北,或止勿行。

师道及进,直压敌营。

帝闻而喜,虏惮而停。

平仲心忌,战以速争。

种请少缓,帝亦不听。

既而战败,功罪无凭。

大都乱世,良将空称。

既病而死,方痛抚膺。

老种师道死后,天子仍忌谭稹,乃令聂昌籍没谭稹家财。此时西夏趁乱攻陷怀德军,知军刘锉、通判杜诩世战死。

再说磁州知州姓宗名泽,字汝霖,浙江婺州义乌人,此时已六十六岁。宗泽出生之时,母刘氏梦天空雷电大震,光烛其身,翌日而生宗泽。

宗泽自幼豪爽有大志,沉毅懂兵法,后为进士出身,又屡调大名馆陶县尉、衢州龙游县令、晋州赵城县令、莱州掖县知县、登州通判。

后朝廷遣使由登州出海上,同女真约“海上之盟”,谋求夹攻契丹,宗泽与人言道:“天下自是多事矣。”由是以病退居东阳县,结庐山谷之间,著书欲要终老。直至靖康,由中丞陈过庭等人举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出使金国。

宗泽与人说道:“此行不生还矣。”有人问其故,宗泽回道:“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宗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天子乃不遣宗泽,命为磁州知州、加封河北义兵都总管。金军攻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宗泽蹑后袭击,斡离不遣数千骑攻打磁州,宗泽披甲登城,令壮士用神臂弓将金军射退,开门纵击,斩首数百人,所获羊马金帛,尽赏军士。

一日,宗泽正在修葺城墙,亲随报说康王出使金军,一行人等路过磁州,已至城下。

宗泽叫声:“快随我出城迎迓。”乃引从者数十人出城迎谒康王。

康王见了宗泽,翻身下马,笑道:“多时不见,公仍风采依旧。”

宗泽亦笑道:“不敢,千岁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乃上前见礼。

康王伸手扶住道:“公旧在京城,多蒙教诲,犹如我师,怎敢受此大礼。”宗泽乃邀康王与冯澥等人同入磁州府衙,命人摆酒接风。

酒过三巡,宗泽问康王道:“殿下此次何往?”

康王道:“金人使人来朝,必使亲王赴其军中,方欲讲和。故而奉皇兄御旨,出使金军,斡旋休兵之事。”

宗泽捻须熟思良久,与康王道:“肃王赵枢一去金营不归,今敌又诡辞以致大王,愿停止勿行,否则恐祸及于身。”

冯澥一旁冷笑道:“你懂什么?此乃陛下旨意,谁敢违佞。”

康王道:“话休如此说,我与宗知州乃忘年之交,公明言相告,必不害我。”席散后,康王遂回相州,宗泽出城相送,冯澥不敢阻碍康王,只得回了朝廷,报之天子。

却说天子忽听康王未到金营便就退回,甚是恼火,罪责冯澥,将其罢免。

数日后,天子升坐早朝,集京中百官议论敌情,百官面面相觑,不发一语。天子怒道:“尔等平日,口快舌长,牙尖嘴利,今日怎都没了言语?想那金人长驱直入,朕不求卿等身临沙场,冲锋陷阵,只愿出个良谋,退去那伙鞑子,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右建议大夫范宗尹字觉民,出班说道:“王云使北还京,言金人必欲得三镇,依微臣之见,不如弃三镇与金人,金人知足,必不南犯。”

唐恪、耿南仲、聂昌皆出班道:“臣等附议。”

开封士曹赵鼎闻听此言,出班大喝范宗尹等人道:“祖宗之地绝不与人,庸才何敢发此议论!”

这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四岁父死,由母亲樊氏教育成人,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后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才能,擢为开封士曹,为人刚正不阿,今日听范宗尹之言,难抑心头怒火,因而出班大骂。

中书侍郎何栗亦道:“三镇,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地亦来,不割亦来。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

天子道:“朕决意不再割三镇,范宗尹竟敢议割祖宗基业,且归家反省,无宣不得入朝。”乃罢范宗尹。

未过数日,忽报金国右副元帅斡离不军已至黄河外,天子急令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兵十二万拒敌。

折彦质字仲古,别号介之。祖居云中,折家第七代名将,乃折可适之子,已四十六岁,文武双全,有勇擅谋。今日得令,匆忙整军出征。

折彦质于路行军,探马报说斡离不正攻魏县。折彦质与众将道:“魏县在内黄北,乃大名府重地之一,万不可失。”而令兵马急行,渡河北上,来救魏县。

折彦质北救大名途中,斡离不已破魏县,留诸将奔睹、那野、赛剌、台实、当海、忽鲁、雏鹘失、阿里刮分出大名府。令诸军渡河,攻降临河县、大名县,又破德清军、开德府。斡离不再命大将阿里刮引精骑三千先趋汴梁。

折彦质刚渡黄河,已知阿里刮军到,猝不及防,急使前军六千人迎战,阿里刮军来势甚猛,两军交战,宋军既溃,折彦质无奈,只得回军黄河南岸扎营。斡离不知宋军不堪一击,攻取胙城,令诸将分渡黄河。

却说天子已尽知战况,复命刑部尚书王云随康王赵构再次出使斡离不军,许割河北三镇,奉衮冕、车辂,尊金国狼主为皇叔。康王行至磁州,州人多恨和议,击杀王云,迫使康王复还相州。

此时金军已悉数渡河,折彦质兵溃,提刑许高亦兵败洛口,枢密院李回以万骑防守黄河,众溃而归。斡离不命杨天吉、王汭、孛堇撒离栂入汴京言于宋少帝,欲尽得河北之地。京师戒严。

却说汴京城内有一破落户,姓郭名京,充任禁卒,自在军中聚众妖言:“曾拜林灵素为师,学得道法,能唤神鬼六甲之兵,可擒金国二帅,使金人有来无回。”同知枢密院孙傅得知,亲到龙卫军中寻之,并告知天子,天子半信半疑,因道君皇帝做主,拜郭京为成忠郎,赐金帛数万,选六甲正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屯于天靖寺,日夜操演,以御金寇,许退敌之日,封以重赏。又命耿南仲使斡离不军,聂昌使粘罕军,许画黄河为界,欲使金国退兵。

斡离不并未应允,率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兵,共八万人马,直扣汴京北城下,驻军刘家寺。天子暗中遣人持腊书出城召兵,又约康王及河北守将来援,多为斡离不逻兵所获。斡离不大怒,令完颜兀术攻打通津门,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出兵焚金军营寨,斡离不选五千劲勇之夫,令当海、忽鲁、雏鹘失统领将范琼击败,宋军遂闭门不出。

再说粘罕自破太原,分遣大将撒剌荅夺天井关,破宋兵万人,攻河阳城;令左右副将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五万军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潼关,以绝大宋西军向东勤王之路。粘罕自提大军八万降平阳府、威胜军,克隆德府,攻泽州,知州高世由归降粘罕。粘罕又攻怀州,知州霍安国不降,怀州城破,粘罕杀知州霍安国、通判林渊、钤辖张彭年、都监赵士詝、张谌等人。

粘罕已得怀州,与左右汉人谋士高庆裔、时立爱道:“前次南征,斡离不先我一步,今番不可落后。”

时立爱道:“若取汴京,应先破颍昌府,使汴梁无援,方可。”粘罕听之,亲率大军渡河,分兵取颍昌,自引军往汴京与斡离不会兵。

却说南道总管张叔夜与子张伯奋、张仲熊率兵一万三千勤王,在颍昌府与粘罕军相遇,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拼死突入汴京,至玉津园,天子甚喜,以张叔夜为延康殿学士。天子知粘罕由西路而来,更是惊惧,令刘韐为四壁防御使,尚书右丞孙傅为守御使。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一,斡离不军攻善利门,宋统制姚仲友领兵抗敌。此时刘韐坐弃军,降五官,管宫祠。朱伯友弃郑州获罪,降三官罢免。西道都总管王襄因惧粘罕,弃西京洛阳而逃。燕瑛也欲弃河阳,被乱兵所杀。河东诸郡,或降或破殆尽。京城东壁守御官辛亢宗因抗敌不利,被都民所杀。

正是:

狼兵围城无计施,北走燕山携两宫。

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越汉

    越汉

    “汉末腐败透顶,内忧外患重重。”“朝堂外戚干政,平羌往复出征。”“灵帝亲掌朝政,宦官弄权成风。”“州郡赤地千地,不现五谷丰登。”“赋税徭役不止,百姓依靠成空。”“豪强兼并土地,门阀似恨民生。”“天灾人祸并存,苍黄掀起纷争。”“纷争引出乱世,乱世枭雄横空。”“豪杰并起逐鹿,烽火造就英雄。”“谁人平定四方,清河深水藏龙。”“横扫天下诸侯,神州再复太平。”“若问此诗出处,尽在本部书中。”······乱世三国,战火不休,金戈铁马,征战九州,遥敬日月一杯浊酒,平定四方横扫诸侯!
  • 黄袍我加身

    黄袍我加身

    “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魂飞千年,生逢乱世,重生成为后周太祖郭威三子郭信的私生子,誓要扫平乱世,踏灭胡虏,无卖地求荣,无岁币议和,无靖康之耻,无崖山之殇……
  • 藏龙传

    藏龙传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背景不是中国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讲诉米小米,徐清风,张正从小到大的三兄弟在遭遇巨变,以米小米的视角来叙述三个人走上不同道路的故事。
  • 水法圆明镜揽瓷香

    水法圆明镜揽瓷香

    2013最世文化扛鼎小生哲蛮新作,——水法圆明——系列第一季,镜揽瓷香,剥离红袖,起点风云再起,百万点击,名家推荐,云中书城震撼出版,一成不变的治愈系,借古鉴今的屈辱历史,架空与幻想并存的真实故事,文艺青年的最高荟萃,尽在这里。水法·圆明
  • 民间太子

    民间太子

    穿越的展天是人人唾弃的私生子,而罪魁祸首却是当朝膝下无子无女皇帝老儿。意外发现遗落民间的骨肉,老皇帝本想让其远离朝廷是非,无忧无虑过一辈子,无巧不成书,且看展天如何玩转情场官场战场,逐步登上权力的巅峰。请大家多多支持,本书绝对坚持更新,一天两章,绝不断更。现在正在冲击新书榜,位置岌岌可危,请大家多多帮助,准奏在此拜谢!65253856准奏的书友群,有意愿的兄弟们可以加群讨论,谢谢
热门推荐
  • 今生注定遇见

    今生注定遇见

    苏沫和冰凡两个因为家庭原因,到了圣樱学院就读,在几个月的学习生涯中,他们两遇到了真命天子邱少泽和冷元勋。
  • 腹黑大小姐

    腹黑大小姐

    墨影门宗主墨琉泪,狡黠腹黑,足智多谋。墨府大小姐墨琉泪,倾城容颜,与世无争。因为一盘生死棋局,她,变成她!拳打伪善大娘,脚踢虚荣妹妹!最惊悚的出场方式:从灵堂棺木爬出——你以为我想?最无良的未婚夫婿: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的——我不相信!重生异世——发家致富,齐奔小康!天欲灭我,我先逆天!但是——“娘亲,腹黑什么意思啊?”“就是肚子里有很多坏水!”“那娘亲一定喝了很多坏水吧!”o(╯□╰)o
  • 媚者无双

    媚者无双

    她在大婚的时候被人掐‘死’,醒来后已经被人装棺,她的丈夫正在灵堂上和小妾做造人运动。她趴在棺材沿上指点,“夫君,你这姿势不对,应该再深些,再用力些,才容易生儿子。”男人一抖,她惊讶道:“原来不是姿势不对,是东西太小。非礼勿视,非礼勿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沫情仲

    花沫情仲

    掌握他人生死,腹黑霸道的少爷,世家手下的一座皇家校园,被父命令来管理。”不是她来巴结我,是我选中了她“
  • 鬼帝绝宠废材嫡小姐

    鬼帝绝宠废材嫡小姐

    她,华夏古武世家家主,医术超群。一朝穿越成了北月国四大家族之一的苏家废材嫡小姐,再次睁开眼睛之后,她的双眸,寒光四射,风华尽现。他帝国的三皇子也是神秘莫测的鬼帝,冷血无情。当她遇到他,且看他们如何擦出爱情的火花。
  • 君如故,沉香辞

    君如故,沉香辞

    初见他时,他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她仅是一条刚修得神识的普通小鲤鱼,她满腔执念,为寻他不惜忍受几生几世抽筋扒皮之苦,可她终于与他并肩而立时,却发现自己已经遍体鳞伤……当仇恨,谎言,欺骗与罪恶交织,她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离别是为了重逢

    离别是为了重逢

    离别太悲伤或许离别不是永远快乐永存世间或许离别只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 时空卷轴

    时空卷轴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三纪元,种族的纷争、王权的争夺、政治的游戏、魔法的矛盾、暗鬼的崛起都让本应平静的世界开始破碎。一个异人从出生开始便注定他将不平凡。从懵懂的少年到发髻斑驳的老者,他让第三纪元变得闪耀。随着他的逝去,第三纪元也画上了圆点。时空卷轴也记录着他不平凡一生。
  •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是中国人的《圣经》。自问世以来,便被古代的读书人视为必攻的经典书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