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4600000038

第38章 文人书法论坛(14)

春节时你到乡村转转,会发现不少的春联是相当好的,也不乏书法家之品位。但是没有人承认那是书法家,因为有权颁发“书法家证书”的人,生活在大都市里,并且历来嫌贫爱富。讲述历史的人,只有在他们觉得你这个人确实应该提及时,才会“顺便”发现你的字,如果你的字不错,他们就想办法让你的字传世。历史就是这么“瞅红灭黑”,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世的选家,大约跟既往的选家一样,只就“名人”的范围遴选。字再好,不是“名人”,他先就撇了。所以说,书法不能唯书法而书法,而是做人第一,做事第二,写字作文当在第三位最恰当。

我曾读过一个观点,说书法艺术是所有艺术里的最高境界的艺术。对此癔语,正常人是无法认同的。小的以为,世间所有的艺术,都是平等的,互补的,不存在孰高孰下。中学老师讲,一般都要强调他代的那门课,是所有课里的最重要。我们知道,这是瞎说,这是由专业自恋派生出来的胡说八道。一个爱吼秦腔的人,在他的眼里,别说是书法艺术有多么伟大,就是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在这个嗜好吼秦腔的人看来,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也算不得什么艺术的。我们爱一件事,必定赋予这件事极大的意义。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不能就此去降格别人的爱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书圣教导我们要培育一颗包容博爱的心。

传统的书法,内容与形式是血肉一体的,文人既可书法,书家也同擅文章,只存在一个哪方面更突出的评判。现代社会,由于书写工具的变更,书与文逐渐剥离开来。书家多半不够文人,文人多半作书难看,这恐怕是一个现实。文人书法的兴起,表明文人对于古典美学的怀念,是由民族复兴这一大背景诱发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文人书法是能够成立的。你可以瞧它不起,认为它压根不是书法,但你不能忽视它的面积广大的客观存在。况且写文章,呕心沥血,穷尽思维,所换来的酬劳,实在羞于报出。更沮丧的是,写文章不能抄袭,重复自己也照样耻辱。而几幅字,背死几首唐诗宋词,明火执仗地盗窃古人的知识产权,一挥而就,重复地一挥而就,便可换来银子数千上万。简单的审美反倒值钱,文人们为何不也来刷它几笔呢!不刷白不刷。

书法作为特有的国粹之一种,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喜爱,是潮流所致。这现象看上去新鲜,其实是少见多怪。人类的创新能力其实是有限的,速度也不是太快。庐山的“美庐”别墅里,有一台冰箱,蒋介石与宋美龄使用过的,据说是中国最早的冰箱,距今快八十年了。别说八十年前,就是三十年前,中国有几个人知道冰箱?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洋玩意儿遍地皆是,人们就要发腻,就会本能地目光收回,跑进祖宗的库房里翻箱倒柜。于是一个作家,一个教授,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或者一个人文情怀很浓厚的官员,一个仅仅觉得写几下毛笔字就很愉快的普通人,便展纸注墨,临帖习书了。正事之余,写几张毛笔字,好呀。至于能不能成为书法家,我觉得不想它为好。想也没用,因为,这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甚至从根本上讲,就不是我们活着的人说了算的。

我的结论是:无论现代文人的书法,还是现代书法家的书法,只能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一部分作品,才算得上“文人书法”。比如鲁迅、李叔同、郭沫若、沈从文、赵朴初、启功等,他们的某些毛笔字,具有双重的审美属性,即内容的独创、形式的别致。活着的范增也算一个吧。同样当过文化部长的大作家茅盾和王蒙,前者的毛笔字就是文人书法,而后者的毛笔字——你看了,真逗。我不知道中国当代作家里还有谁比王蒙更聪明的了,他似乎百科全书、无所不能。无所不能恰是反自然规律的,于是我们看见王蒙写出那么别具一格的毛笔字。

文人书法虽然“其兴也勃焉”,但要达到比较理想的境地,尚需时日。不过文人书法的爱好者们、发烧友们,也不必气馁,如果真想写出好字,真把写字当回事儿,除了认真地效颦先贤外,更应向同时代的书法家多讨教,把那原本属于自家的手艺,虔敬地请回来,请回多少是多少。自家有森林,却不会做木活,不能“产品深加工”,实在可惜。至于专业书法家们,要不要种植一片属于他们自家的树木?那我就不好说了。

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

吴振锋

谁都无法否认,20世纪中国文化的裂变对中国书法传统的影响是难以估计与描述的。本文只是想对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做一些直观简要的印象式描述,借以寻绎书法在整个文化复兴中能否“接着讲”的一种可能性。

一、文化断裂的产生以及对书法的影响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质疑与考问一直没有停止过。发生在20世纪初的文化裂变其动因是与整个民族复兴运动分不开的。许多人都将中国落后的直接原因追溯到传统文化方面,由对政治文化的逆反波及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经历了几十年的痛苦抉择之后,尤其是近20多年来,随着民族整体复兴的到来,反观百年历史,人们对上世纪的这种裂变开始重新认识,并在文化领域内进行着进一步的重新思辨、筛选和整合,这是新一轮的精神复原和重塑,它标志着文化复兴的新轮回的开始。那么,我们把视角移归到书法艺术领域,同样是有其文化意义的。

在文化领域内,清理对书法文化传统影响至烈的重大事件,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一)“汉字革命”

分析上世纪“汉字革命”运动,可知其对书法文化传承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

首先,从物质视角看。上世纪初,硬笔的引进致使毛笔退出社会生活,而到世纪末则以电脑键盘替代了手工书写。在短短的一百年里,由于技术的革命而使人们的书写活动发生了几千年从未有过的“革命性”变革,它的直接作用就是“汉字书写”不再成为人们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而蜕变为一种仅少数人从事的艺术活动。而毛笔失却社会基础,同时也将人们“美用合一”的文化观念消解掉了。如果从正面认识,它催生和推进了书法作为艺术的职业化、专业化、艺术化进程,但其负面却是导致如今“笔墨泛滥”,书法丧失评价标准的一个直接诱因。

其次,从废除汉字、简化汉字到走拼音化道路,直接阻断了书法作为精英文化与大众的亲合。考察中国的文字演变史,文字的变革向来是在人们生活中悄然缓慢地进行着,它是一种漫长而优雅的过程。字体的每一次变化都与物质媒材如甲骨——青铜器——简帛——石刻——纸——刻版印刷等的变化有关。但上世纪初,一种“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的呼声一时成为一种意识占领标志,随后便是新中国两次公布简化字的国家行为。这一文化事件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汉字落后论”的盛行,致使几十年后的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年青一代由漠视中国文字到漠视中国文化,从而使大批的年轻人沦为有知识与技能却缺少文化情调的现代“文盲”。对汉文字的疏远,对汉字书写的陌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不屑,对文化艺术的无知,已成为一种令人堪忧的无法回避的事实。前不久,清华大学校长读不通书画名家篆书作品,而同一所大学的教授在公共媒体上将“小篆”说成“小隶”的笑话,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字书写与生活的这种疏离与陌生,这也是“文化断裂”的一个恰到坏处的注脚。

(二)文言文的“隐退”

一百多年前,黄遵宪率先提出了语言与文字合一的问题,而上溯到1897年,裘廷梁就将民之不兴的罪过归之于文言文之上。到了五四时期,随着对汉文字到古汉语的质疑,白话文运动终于将文言文逐出了文化生活。应该说,文言文的隐退是以废除科举考试为契机的。即使在民国时期仍有人极力挽救文言文的寂灭,但对当时整个民族文化水平不高的民众而言,文言文显然是极不便利了。这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使然。然而,百余年白话文的实践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不同的文化事件并不一定是完全对立的,也不一定是不相容的,同时,也不一定要在它们之中规定出孰是孰非来。比如,在书法的表现形式中,选择竖式书写与汉字的形制有关;而选择古典诗词、联语、警句,则一定与文字内容即文言文中的内在适应性有关。截至目前,汉字横写只是在印刷品中广泛使用,而在书法的书写中,则还没有成功的例子,传统风格的书法作品仍顽强地采用竖写形式。而文言中的纯正、雅洁及语意的丰富性则与书法保留汉字造型美达成默契,中国书法历来讲求“词翰双美”,并将其认定为书法的文与艺在传统文化逻辑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品格的象征,文字内容与书法表现的内在联系、渗透便成为自觉创造的一个重要标志。书法至今都书写文言文、古典诗词,正是因为历史的传统文化基因与规定发生了作用,从而更能体现中国艺术的技道两进、节奏、气韵、格调、意境等文化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地存留了民族审美的诗意性特征。而古代文人“诗书画印”整合的传统和由竖写习惯产生的力感、行气、笔势及章法构成所形成的一整套理法规范与技术传统,既说明了书法的自足性特征,也反映了中华文化承传中的“常”与“变”相互推动,绵延不绝的内在发展规律。若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言文“隐退”,不只是造成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的困难,更是使人们对上述书法表现形式隔膜化的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

    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

    本书从微型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单家集回族农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阐释了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兴衰与国家体制和区域性社会历史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创新与民族优良传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乡村民族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热门推荐
  • 精灵帝国当聘礼

    精灵帝国当聘礼

    我在一堆尖耳朵的精灵里面长大。我的朋友是精灵,我的岳父是精灵,甚至连我的仇人也是精灵!好吧,我只能打败我的仇人,然后用一个统一的精灵帝国作为聘礼,来迎娶我美丽的精灵新娘。嗯……那我的那些异族的红颜知己又怎么办?
  • 暮霭清风

    暮霭清风

    穿越。主要讲女主婚前几天居然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她的容貌不变,但是居然有多数伤疤!!毁容的她,面对这些无常只能平静面对!她该怎么办?她又穿越到那个人的身上?又会与谁有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
  • 战天破

    战天破

    龙潜于渊,蛰伏千年,一朝扶摇于九天而上,绽放自身龙之风采。愿我如龙,遇逆境而潜伏,终有一天绽放自身之光彩。叶家有子,名宇轩,经历重烧后,被地球灵魂进入,在这方天地中如何蜕化,如龙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叶宇轩拥有灵犀妙手,可以转换世界万物,看其在天地中如何称雄,保护身边的至爱之人。
  • 穿越七零暖姻缘

    穿越七零暖姻缘

    【双洁,一对一甜文】一觉醒来,路卿卿发现自己穿越到了70年代,本想包袱款款离开这里,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姑奶奶身上,这还怎么走?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帮助亲友得到幸福,带领全家过上美满生活!至于那个一见钟情的小哥哥,路卿卿搓手:嘿嘿,这辈子你就别想跑了!某男:媳妇,一辈子够吗?主打家长里短的温馨小故事,无空间无异能,喜欢就加入书架吧~~~
  • 魔兽亡族之无名传说

    魔兽亡族之无名传说

    作为一个两脚迈入循规蹈矩生活的WOWer,一个万年TBC时代的死忠,谨以此文纪念我那渐渐远去的对亡灵一族的执迷不悟!泰坦降世、燃烧横行,这个战乱纷飞的尘世.....瘦小干枯佝偻的身躯当如何面对?!生命之歌又当如何谱写?!几番生死间的执着又是为谁?!手中的盾牌就是最好的‘答案’!醉卧美人膝,笑谈人生路,别样的魔兽世界别样的精彩......
  • 竹马你的青梅下凡渡劫来了

    竹马你的青梅下凡渡劫来了

    【青梅竹马,1V1,甜宠,双洁】作为天帝的女儿,历练是迟早要经历的。为了晋升上仙,苏念念决定下凡渡劫!但是……她为何偏偏成了高中生?数学是什么?我不认识它……当苏念念初见卫煜城,就被他的颜值深深吸引。卫煜城:“我是你的青梅竹马。”苏念念:“青梅竹马是什么?好吃吗?”卫煜城:“你可以试试。”渡劫后……苏念念:“爹爹!我不回去了!我要跟我的青梅竹马在一起!”
  • 玉景

    玉景

    飞来一剑斩妖,乾坤摩弄除魔。亿万载之后,无尽时空都在流传一个传说。天外飞来一柄.......
  • 颜雨浮华

    颜雨浮华

    白玉终有微瑕,剪断思念成灰。忘却未必旧由,但恨离宫深醉。华光刹那盛放,心殇独自凋零。我望着他,已知他遥不可及,可却不能抑制住那萌动的芳心。愿至君翻腾成龙,享尽一世荣华;他明明知道,亦于真心错付她人。她如何能做到亦无怨也无悔,漠然地离开了他。错过终是错过,有人把握了她。可她的心,已然死去,那个他愿意又有何用;但那个他愿放弃一生,誓死追随,能否打动她的冷心呢?心愿何兮?终看谁可夺取芳心!
  • 如梦中人

    如梦中人

    当夜幕降临,黑夜笼罩。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你有没有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抚摸着老照片回味着过去的记忆?也许是那些幸福的瞬间,也许是那些不堪的回忆,总会触动你敏感的思绪,或者让你面露微笑,或者让你泪流满面。当你发觉自己很久很久都没有触动的心被轻轻融化,过去的美好就会像巧克力的回味般丝顺。甜中带苦,苦中浸着美好。很高兴,我们即将翻开一段封尘的记忆,一起领略那最美的时光。
  • 比肩并行

    比肩并行

    手术士内,女子静静的看着眼前已死的病人。正打算出去跟病人家属说“我已经尽力了”时。一股引力将她带走了,带她去了另一个与世界平行的大陆,而她靠着自己顶好的运气与智慧闯出了一番天下……并找到了她爱的,爱她的人…她说:“待我与你比肩并行…”他说:“定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