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4600000037

第37章 文人书法论坛(13)

也许有人会说,上述三种原因,古已有之,并非今日始。问题在于,古代没有“书法家协会”,因而,“官本位”很难向书法群体渗透。古代的官员,大都把书法当作怡情养性的“馀事”而已,与升迁无关,与职称无关,与金钱无关。也就是说,书法基本上是纯粹的,很少有功利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担任官员,对书法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今天则不然,各级书法家协会名义上是“群团组织”,实际上官方色彩非常浓厚,进入书协领导层的“书法家”,也难以自抑地以“书法官员”自居。当一个人把自己定位成“官员”的时候,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和“文人”无缘,何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原本就不是文人。而当一些官员们在春风得意之余,把目光投向书法,那目的,恐怕不会是苏东坡式的儒雅,也不会单纯是为了把签字练得更自如一些。

靠书画卖钱,自然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只不过在长期经历计划经济、短缺经济之后,文人们穷则思变,一旦商品经济大潮来临,书画可以卖钱,对金钱的渴望特别强烈罢了。当一个书法家把“润笔”看得很重的时候,当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印刷一般写字卖钱的时候,他的身上、他的作品中文化含量下降也自在情理之中。

三、传统文人理想和文人内涵的时代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需要什么样的文人和文人书法?非常遗憾,我很难回答。我只能说,我心目中的文人,应该具有传统文人的儒雅之风、刚谔之气、闲逸之趣。也就是说,我心向往之的是传统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传统文人注重抒发个人灵性,挥笔为文作书,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诚如扬雄所云:书者,心画也。又如蔡邕所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心有所动,而通过毛笔挥洒抒发,该是何等痛快。书法者,抒发也。

在传统文人心目中,文人就是文人,不是工匠。蔡君谟云“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焉而已,岂若一技夫役役哉。”故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连给皇后书碑文也敢坚辞,因为在蔡君谟看来,这是技夫之职,非儒者所为。他之所以敢于抗旨不书,是为了维护文人的尊严。阎立本既是朝廷官员,又是画家,但是,当有一次内侍当众宣他作画时,他非常难堪、非常痛苦,感到是一种屈辱。因为他认为他固然会作画、可以作画,但他决不是供使唤、供差遣的“画工”。陈洪绶也一样,一心向往庙堂之高,当崇祯皇帝终于召用他,却是让他做画工时,他坚辞不受。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传统文人是清高的,有尊严的,非“技夫役役”者流。

传统文人往往不修边幅,不受约束,率意而为。王献之“人有求书,罕能得者,虽权贵所逼,了不介怀。偶其兴会。则触遇造笔,皆发于衷,不从于外”。贺知章晚年尤放诞,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每醉辄属文,笔不停辍。罗隐失意东归时,有人告诉他,同船有朝官,罗隐便说:“是何朝官,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罗隐有所不知,像他这样才高傲物者,是当不了“朝官”的,而那些只能当“朝官”者自然也当不了文人,不知衮衮诸公当日煊赫今安在?

真正的文人,即便不以书名世,也定然格调高雅。朱长文《续书断》评韩愈:“退之虽不学书,而天骨劲健,自有高处,非众人所可及。”评欧阳修云:“永叔虽不学书。其笔迹爽爽,超拔流俗。”《宣和书谱》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

真正的文人,书法是博学之后颐养性情的“馀事”,因而无意于工而工。赵壹《非草书》云:“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这一份“余暇”,何其珍贵!

话说回来,时代在发展,文人的内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封建社会,文人往往和士人是同义词。在民国时期,文人队伍比较庞杂,既有清末的遗老,又有旧学功底较深的高官,也有旧学和西学兼擅的一批知识分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书法水平相当高,堪称文人书法的典范。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书法也变成了一门专业,似乎很难成为“馀事”。传统文人的土壤日渐消解。特别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作家们先天不足,又大都已经用电脑写作,保守的也只是用钢笔,甚至圆珠笔写作,书法水平严重滑坡,更不要说琴棋书画了。也就是说,在古代,作家、诗人定然是书法家:在近现代,不少作家、诗人同时是书法家;而现在,作家、诗人和书法家越来越分离了,很多作家、诗人不是书法家,甚至不会写毛笔字,而书法家队伍中也缺少作家、诗人。这也是“文人书家”、“文人书法”稀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或许,用原有的文人和文人书法的标准来要求,已经勉为其难了。在特殊的时代,应该赋予“文人书家”和“文人书法”以特殊的内涵。

我只想说,在有关方面强调“文化建设”,提倡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的时候,所做的举措往往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很少有人会想到如何从尊重、弘扬文人情怀着手来重视文人。可以设想,在文人稀缺、缺席的情况下的“文化建设”,将会如何寂寥。时代需要文人,需要文人书法家,这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历史的需要。当然,作为文人,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具有时代性。

或许,当今书坛其实不乏文人,当今作家队伍中也不乏文人书法家,只是我孤陋寡闻,知之甚少的缘故。那么,我承认我之所见,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已;我之所言,只是痴人梦呓,一派胡言罢了。如此则诸君大可不必当真,只需一笑了之就行了。

文人书法必将形成

方英文

文人书法这个概念,据说过去没有,是个新鲜事物。既然是新鲜事物,那就要琢磨一下这个称谓的来历。某次,给别人写了几幅字,正摆在客厅晾干,门被敲响,进来几个书法界的朋友。真是一个好机会,当即诚恳地请他们现场点评,辅导。他们夸奖说:“挺好”,“有悟性”。实际上我心里太清楚我自己的半斤八两,充其量也就是个爱写几下毛笔字的发烧友而已,更清楚行家们仅仅是出自礼貌和怜悯,才表扬我的。不过无论真表扬还是假表扬,都是让人高兴的事,因为我始终坚信:吹捧使人进步。于是我继续问行家们,我这么写下去,有没有前途?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并总结我的特点说:“文人书法嘛。”

后来,多次与其他的一些爱写毛笔字的作家、教师、记者等交流闲聊时,他们说他们的字也被行家们称作“文人书法”。由此可见,文人书法这个称呼,并非出自文人本身,而是出自正宗的书法家之口。很显然,文人书法,属于正规军对于游击队的称谓,目的是不让游击队过于尴尬。再往白里说,所谓文人书法,是指非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书法从业人员之外的,多少有点文化影响的人,所写的毛笔字。

而历史上却不是这样。历史上凡被称作书法家的人,首先,一定是想当然的文人,或者说,是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换句话讲,他们只有在文化造诣方面特别出众,人们才有兴趣驻足目光品味他们的字,越品味越有味道,随之将他们请进书法家的殿堂,以供后入朝拜与临摹。看来,历史上被称作书法而流传后世的东西,其最初,并非它们很书法,而是因为它们很文章。一句话,多半的书法,甚至全部的书法,都是由于书写内容的经典,值得传播而传世下来。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作书圣?《兰亭序》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帖?首先,《兰亭序》本身,即是高格卓绝、品貌旖旎的美妙文章。其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业已成为不朽的中华成语;至于“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更是中国人对于相对论的最早的感悟,并且诗意地表达出来。人们在不断诵读兰亭时,发觉兰亭的字也照样是高格卓绝、品貌旖旎。就是说,《兰亭序》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内容与形式完美于一体的非凡瑰宝,并且,首先是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崇高的地位。于是过去了几百年后,到了天才辈出的唐朝,书圣,这个书法行当里至高无上、只此一家的技术职称,就归于王羲之了。假如王羲之所写的内容不是他自己的创造,而是别人的,比如他书写的是屈原的《离骚》,或是曹植的《洛神赋》,他就是写得再怎么落英缤纷、流风回雪,哪怕在事实上真的达到了中国书法圣人的境界,书圣这一名号,大概也不会给他的。更有司空见惯的例子,有多少人写过“大江东去”、“北国风光”,请问哪一个成了传世名作?可见书法,历来不是孤立的艺术,孤立的写字,抓起笔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明月几时有”,或者一辈子主攻龙、虎、剑、寿、神、气等几个有限的汉字,可能写得非常好看,但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苏东坡。我想,黄庭坚的字,米芾的字,欧阳询的字,甚至距离我们最近的于右任的字,或许还比苏轼要好些,至少在某些局部方面要好些。但是,尽管如此,他们都压根不能跟苏轼相提并论。立体的苏轼,令后世所有的作家、书家以及绝对多数的文化人,无不心仪向往、高山仰止。因为没有哪个作家、书家、文化人有苏轼那样辽阔的境界、博大的修养、浩淼的趣味,更没有苏轼那样的经历。他的正业是国家大事,他经常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纲要”(所谓“策论”),并依此而鸣世。有一家史学观点认为,中国文化的真正高峰,在宋而不在唐,大概正与宋代出现了苏轼这样不可复制的文化伟人有关。就苏轼个人而言,他的荣辱沉浮,是与一个王朝的兴衰变迁紧密连在一起的,与他所同生时代的民众的欢乐与悲伤连在一起的。他简直是他那个时代的气象台。他提起毛笔,不是要赋诗填词写书法,而是要抒发他的情怀,表达他对人生与世界的看法。是的,人生就是表态,并在表态之后付诸实践。苏轼写过一首《石苍舒醉墨堂》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君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这仅仅是探讨书艺么?当然不是。

立体的苏轼,正如他自己描绘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后人,不管做人还是吟诗为文,以及如何应对人生之顺逆,都能从苏轼身上获取极大的启示与营养。就算如此,我们所能得到的,也照例是苏轼的“只字片纸”——此目的甚至未必能够达到。对苏轼而言,赋诗填词也罢,游山玩水也好,完全是个“余事”。而历史发展到现代,所谓工业社会吧,人们的分工是越来越细了,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文艺团体和协会。一个人拿着固定工资,衣食无忧,两耳不闻窗外事,清早起来就琢磨文章,或者操练书法,将“余事”完全变成了“正业”。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究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利弊如何?我是不敢妄言的。有记者问我:专业写作和业余写作哪个更好?我反问道:夫妻生活与红杏出墙哪个更吸引人?

当然,我丝毫没有鄙薄专业作家和专业书家的意思。事实上,专业书家的字,就是比吾们绝大多数“文人书法”要好,要好许多倍。我举右军兄、东坡兄两位文化巨人为例,是否要说明只要文章写得好,字也就一定跟着好呢?不是的。不过在古人来讲,大抵是文章好了字也就相应的好,因为古人写文章用的就是毛笔。我们知道,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写出大量的文字。量多了,质就可能引起飞跃。这里也仅仅只是一个“可能”,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写了很多文章,字也顺带着写好了;一种是文章多而字依旧平平。这里有一个关键,关键在于这个能把文章写好的人却未必同时也有把字写好的禀赋。杜甫的文章是没说的,“光焰万丈长”嘛,但是他的字呢?恕我孤陋寡闻,没见哪个书法史上提及他,但这丝毫不会动摇他的“诗圣”地位。不过我又想了,杜甫即便够不上书法家,想来他那字也不至于太差。

可见,就算你是个很了不起的诗人作家,字本身不怎么好,还是不能称作书法家的。同理,你的字纵然很好,可你不会写文章,就是能写却又写不出档次,在其他行当你也没有卓著的成就,那你的好字就很难为世所公认,常会被历史遗憾地埋没掉。就是说在你的字的背后,一定要包含(机遇)或多或少的“事”或者“史”,才可能享受千秋垂顾。于右任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我是看过真迹的,以为算不得上品,其书,也未见得怎么“法”。然而,它首先是,它出自据说五百年才会出一个的书法巨匠于右任之手,而且它所写的内容,又是于右任自己的赋或骚,是从于右任心灵深处喷涌出来的巨大的悲伤与忧患。如此的悲伤与忧患,不是于右任独有的,而是千百万中国人所共有的隐痛。最最重要的是,这个短短的,仅仅56个字的,绝对原创的书法作品,记录了一峡裂两岸的“国有殇”!所以说,从纯粹的书法观赏角度看,它虽难称上品,但它却奇迹般地超越了上品,几近于神品、仙品了。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王朝更替(上)

    王朝更替(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前言几百年前的欧洲人对于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渴望和幻想。于是渴望一睹东方风采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挥别亲友,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漫漫长途。多年的旅行之后,一本风靡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了。里边详细记录了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不仅为欧洲人缔造了一个“黄金梦”,也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而对于遥远的东方人来说,欧洲到底是一个什么摸样,在过去漫长的几个世纪里,我们都难以窥其全貌。当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时,不仅是平头百姓,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对这个鼻子高高,满脸络腮胡的外国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他长得和中国人不……
热门推荐
  • 仙魔大礼包

    仙魔大礼包

    人家穿越成青葱少年,一群漂亮MM等着。李隆庆穿越成一半百老头,早已儿孙满堂。婚姻,抚育儿女的任务已经完成,李隆庆只需要为自己率性而活。一个神秘的礼包,让他走入了仙,魔,妖存在的世界。在这个奇妙的世界,李隆庆是继续做一个宅男,还是做一个宅仙?
  • 韶华归来

    韶华归来

    曾经的她,心地单纯,如白云盘里美好皎洁的明月,在遭遇了挚爱的背叛,无情的陷害,从云层跌落泥沼,不知世事黑暗的千金大小姐,折去一身傲骨,面目全非……涅槃之火没能将她烧死,她便是浴火重生的凤凰……她说:这是她命好!再次归来她心狠手辣,她妖娆妩媚,如盛开的罂粟……只为复仇,就算世人皆骂她,却有一个他……他说:你不要脸!不过我比你更不要脸!他说:既然你这么热情,我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他说:你还活着……他说:花花,我的花花……他说:我来娶你!
  • 醉酒到天明

    醉酒到天明

    一个又一个短篇小故事组成。有江湖,有爱恨,有天下,也有一隅桃花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智慧(智慧背囊16本)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智慧(智慧背囊16本)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一则小故事蕴含着一个大智慧:蜘蛛创造的奇迹是执著的结果。智慧,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字眼,它对于人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是充满智慧的,那么你就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人生,改变生活,改变一切你现在的不足与不满状态……
  • 踏破青冥

    踏破青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蓓根的五亿法郎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蓓根的五亿法郎

    本书由凡尔纳的两部作品组成,即《蓓根的五亿法郎》和《天边灯塔》。1878年,流亡中的巴夏尔·格鲁塞用安德烈·洛里这个名字寄给赫泽尔一部名为《朗日沃尔的遗产》的小说。赫泽尔要求儒勒·凡尔纳负责重写这部小说,这就有了现在的《培根的五亿法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城虐恋:校草大人放过我

    倾城虐恋:校草大人放过我

    她原本的微笑如春风的女孩经受男友的出轨,闺蜜的背叛,让原本微笑的她变得冰冷,她逐渐不相信爱情是他让她冰冷的心慢慢融化,可他却是伤他最深的
  • 倾城虐恋:何耐我们如此

    倾城虐恋:何耐我们如此

    一次偶然的贵族聚会,她他相见了,十年后英皇贵族学院她他相见了,他没有认出她,她以特招生的身份进入,同班,她人如其名冷,不愿意与之争执,她的性格深深吸引着他,他却发现冷漠是她的面具,当他去追求她时,她,去当兵了,当她回到学校,当第一贵族找到了她,她的记忆恢复,成了第一继承人,她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