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1100000043

第43章 多元的信仰 (3)

我们不妨将中国社会的宗教力量与夏威夷群岛的火山力量进行一个比较。在夏威夷群岛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分布着大量沉寂多年的火山。人们只能从坑洼而又草木茂盛的火山坑上,隐约地看到一些以往火山爆发的痕迹。而夏威夷群岛的东南部的火山却很活跃,平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威力无比。在中国的某些古老地区,那里的人几乎从不到寺庙里祭拜。而在其他省份,当这种崇拜在别的地区正处于最辉煌的时期,在这里却不为人知,但是如今这种偶像崇拜却非常红火。然而,人们很容易被类似的这种表面现象所误导,并且极有可能将它的实际意思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对此重新调查研究,然后才能得出坚定无疑的结论。

孔子曾提出一条建议:“敬鬼神而远之”。毫无疑问,当今那些信奉孔子理念的人,仍然会把“敬而远之”作为一种在对待中国“万神殿”中众多互不相容的神灵的最谨慎的办法。如果将中国人与蒙古人或者日本人进行比较的话,可以说,中国人是没有什么宗教偏见的。因为中国的寺庙的门上常常写着这样一句古老的话:“祭神如神在”。普通人,仅仅依靠其本能就能够领会到“如”这个词所表达的不确定性。以下两句说法中包含了几个“如”,而这些说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大部分人的心态:

“祭神如神在,如不敬,也无碍。”

“祭神如神在,如不敬,神不怪。”

比“敬而远之”所表达的含义再进一步的,就是在形式上的尊敬神,人们按照特定的方式举行特定的仪式,仅仅是为了保证那些仪式之外的结果。

中国人对于庄重的感觉,还是十分陌生的。无论如何,我们都有必要谈论一下“得体”,否则庄重感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非常清楚中国人的宗教崇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不是按照传统习俗搞点仪式,那么就是一次交易行为——有多少供品就有多少好处。很多地区都把“老天爷”看成具体的人来崇拜,并具有唯一性,完全排除其他的神——这也是宗教崇拜的真实含义。一个中国人总是对询问他们为何按时祭祀这个“人”的人说:“我们的吃穿可都靠他啊,”即便有人对存在“老天爷”这种说法感到半信半疑,但是别人那样做着,他也会跟着那样做;而且这是从老祖宗那里世代传下来的,难道会没有用处吗?习惯于作表面文章的中国人,对待宗教仪式的态度也是一样。有一副贴在寺庙柱子上的略带讽刺意味的对联,非常巧妙地证明了这一点: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中国人对于神灵的态度,就像西方盛行的保险制度一样,完全是为了安全。最主要的态度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神灵,也就没有什么作怪的力量了;如果真的存在神灵的话,若发觉自己被人怠慢,神灵就会对人施行报复。听说,人类有的一切动机,神灵也同样具备。

人们常说,如果向寺庙祭献羊头的话,就能够心想事成。但像“三皇”这种不能带给人们某些特定恩惠的神灵,很少会受到供奉;而能够“还愿”的观音与战神庙,香火异常旺盛。

中国人把对神灵的崇拜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有益而无害”的,而且现在,他们的一些想法已经到了让我们不能苟同的地步。他们经常说:“信之则有,不信则无!”这样的话。我们说这话时的语气,就如同在说:“相信皇帝存在,他就存在;不相信,他就不存在。”这种推论,中国人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们却似乎不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来认识这一点。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朝圣者,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旅途中进行朝拜,每走一步,就做一次朝拜。如果问他们为什么愿意让自己如此辛苦,他们会告诉你,有许多拜神的人都不是真心的。所以,他们觉得有必要用这种苦行来证明自己的诚心。不管我们如何来评论这种行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曾经谈及的中国人互相缺乏信任的事实,在这种朝拜行为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有这样一张照片,上面是一群北京附近寺庙里的和尚。而这张照片,正好反映出了他们如蛇一般狡猾的性格。可以想象,这些人所过的生活,与他们表面上所暗示出来的,其实相差不远。

中国人同其他民族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是一样的,习惯将神灵想象成他们自己的样子,这种想法倒也不无道理。因为中国有许多神灵就是其崇拜者的同乡。我曾看过一张以观音菩萨的名义告知世人的布告,上面说:天庭收到一份柬,说人世间已经不再像从前了。“玉皇”听后大怒,将大大小小的神仙都痛斥了一番,其中的原由就是他们并没有用劝诫去改变世人!据称,当时的人类是被一群魔法无边的妖魔鬼怪所包围控制的,但是这些妖魔鬼怪竟然可以被人类收买、奉承、引诱,而且他们也是十分容易哄骗的。中国人在做买卖的时候很是能起劲地讨价还价,但是在对于他们所祈求的神灵时,他们竟然也想从他们身上弄点好处。如果人们将捐款用在修庙上,他们也许会得到好运。有时人们只捐了二百五十文,却写上捐了一千文。因为他们认为写上多少,神就收多少。在修庙的时候,人们会用红纸将每位神的眼睛遮上,这样一来,神就看不到周遭的混乱和人们的不敬了。如果一个村庄的边缘有一所宗祠,而这里又是盗贼们分赃的地方,那么人们一般会把大门封起来,这样,神灵便可以在大门里与天地宇宙尽兴地交流了。

中国人在表现人定胜天上的理念上,有一个典型事例。每到年终岁末,灶神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在这一年中的行为情况。为了不让灶神爷在玉皇大帝面前泄漏自己的罪行,人们常常在他的嘴上抹点粘糊糊的稀糖,阻止他告状。同样,为了让男孩子长命百岁,大人们常常给这个男孩子取个女孩子的名字,这样一来,那些没脑子的妖魔鬼怪就误以为他真的是个女孩子,这样这个男孩子便可以安度余生了。贝德禄在谈到四川某人在杀害女婴之后,就会烧一些冥币来安抚地狱里的神明,这些冥币就是给那些神明用的。

送子观音庙与其他庙宇的最大不同就是这里是妇女经常光顾的地方。有些送子观音庙里摆放着许多小泥人,它们有的是做成小男孩的样子,有的是小女孩的模样。它们大多是放在送子娘娘的手臂上,当然它们也像货物一样摆放在架子上。中国妇女在走进送子观音庙后,一般会吃下标志小男娃性别的部分,以示确保生的是男孩。而庙里之所以会有很多的小泥娃,人们认为是那些经常进庙许愿的妇女带来的。在她们临走时,人人都要带走一个小泥娃,而且还要偷偷地将它藏好,带回家。假如妇女真的如愿以偿,生了个男孩,那么这位妇女就要到庙里还愿,在她偷走的小泥娃的地方放上两个小泥娃。经常出海的中国人认为,海上那令人恐惧的台风都是恶魔制造出来的,这些恶魔专门利用台风使船只遇难,然后将其捕捉。据说,出海的人在出海前,习惯于做一艘与自己的船一模一样的纸船。当波涛汹涌到极点时,把纸船放入海中,这样就可以蒙骗那愤怒的水神,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这只就是他们想要的船,人们便可以乘着真的船避开狂风大浪了。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每当人们碰到类似霍乱等致命的传染病时,人们便将六七月份看作是新年进行庆祝。这样一来,瘟神便被人们蒙骗住了。他只能认为是自己算错了年历,于是便打道回府,这场瘟疫也就不治自息了。因为这是人人皆知的风俗,所以人们常常将“秋二月”解释成“永不”的意思。在对神的欺骗方面,还有另一种方法:让一个人钻到桌子下面,将桌面正中央挖一个洞,让这个人将头从洞里伸出来。这样做,神就会以为人类真的用人头作供品,于是便降福于人类。而桌子下面的这个人,只要在一小段时间之后把头缩回来就可以了,然后人们便可以享受这份神降之福了。

我们还知道一件事情:某个村庄因为决定将当地的庙宇改建成学堂,因此要把神像从庙里移出来。当他们将神像搬出庙宇的时候,人们满心希望能够从神像的心中找到一些“银子”,这样他们便可以用这些钱支付这件事的花费。但是,这些头脑简单的乡下人并不晓得他们所崇拜的神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这个塑像人的种种做法。因此,当他们搜寻到这座神像的中心时,他们只找到了一些不值几个钱的锡块!毫无疑问,在一定时期,那些和尚或道士的确在神像里藏了些珍宝,但是由于当时不少寺庙被盗,神像不是被全盘盗走,就是当场捣毁。那些信奉神灵的人竟然会对神如此粗暴,简直令人无法理解。我们还听说另一件事:有一位知县曾审理过一桩与一个和尚有关的案子,据称这个案子里还牵扯到占据着这个寺庙的如来佛。当这位佛祖被传唤到知县面前,叫他下跪的时候,他没有这样做,于是知县大怒,命令衙役打了他五百大板。不料,这位佛爷被打成了一堆尘土。于是知县对他作出了缺席的判决。

每当土地干枯,无法播种的时候,中国人都会像神灵祈求赐予雨水。当祈祷了很长时间仍不奏效时,他们就会换另一种方式:把神灵请出庙,让它亲身体验干旱的滋味。有的时候,人们也会不加掩饰地对神灵做出一些不满的动作,他们的这种做法用一句话来形容最为恰当:“三月、四月不修屋,五月、六月骂水神。”

我们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当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在中国的某个城市传播开来的时候,所有的居民都认为是当地的一个神灵在使坏。于是,他们一起把神像砸碎了。这件事情只是我们听说的,并不是亲眼所见,因此,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它的真实性。但是,砸毁神像的行为却非常符合中国人对神灵的看法。

对于上述事实,可能会令那些不熟悉中国人的素质的人,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根本不会有任何宗教信仰。当然,这种人的想法也是最自然不过的,因为的确有人曾这样断言过。密迪乐先生在他的《中国人及其叛乱》一书中,就古伯察先生的某些过于宽泛的概括进行了一番谴责。密迪乐先生认为其说法是:“对人类的高尚生活所作出的毫无根据的诬蔑”。

同类推荐
  • 媒介素养引论

    媒介素养引论

    今天的我们,被各种媒介包围着,特别是以电视和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更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电子媒介的普及,宣告了以单一的印刷文化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宣告着我们身处一个“读图时代”和“影像时代”,而且身处一个全方位传播、多媒体介质、流动迅速、信息增殖迅猛的时代。如今的社会状况,已经与上世纪初的媒介环境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媒介素养概念,却对今日身处复杂多元的媒介环境中的现代人,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

    落脚之城:我们的明天在哪里

    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身处珠三角城市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城市这艘大船要驶往何处?本书从城市之间的PK入手,将各个城市之间的文化、经济、环境、人才、传媒等等因素纷纷摆上台面,作一番有趣的比较,生动呈现了各大城市的真实面貌和潜在空间,揭示了城市发展的去路,让我们得以看清我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我们的未来又往何处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入聊斋世界

    穿入聊斋世界

    才子、佳人、侠客行……鬼魅,妖狐,崂山门!仙子落凡尘,鬼狐话聊斋。画皮、促织、红玉、青凤、婴宁……带进你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精彩缤纷的世界……---------------其实,这是苏越行走在聊斋的故事,一个坚持自己本心,仗剑天涯,挽红颜,醉知己,努力寻找属于自己‘道’的悠闲生活。一样的聊斋,不一样的故事。PS:向经典致敬。
  • 嚣张大小姐之异界崛起

    嚣张大小姐之异界崛起

    堂堂校园风云人物,竟不小心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好吧,在这个喝口水都可以穿越的世界里,已经没什么奇怪的了。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穿越到一个必死无疑的女配身上?且看本书女主如何翻云覆雨,逆改天命。
  • 师弟你这么安逸真的行吗

    师弟你这么安逸真的行吗

    穿越到修仙世界最想做什么?当然是追求一见钟情的女神啦。毕竟在原来的世界里,张逸是一个单身狗,从来没有得到过女子的温柔。愿我心中的精彩,也恰是你之所爱。
  • 平山冷燕

    平山冷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网都在和影帝抢媳妇

    全网都在和影帝抢媳妇

    江泽,大名鼎鼎的影帝大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他从来没有传出过任何绯闻直到有一天……工作人员在给他上妆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人给他打了电话,备注金主大人!紧接着,某男淡定的接起了电话:“金主大人,请问您打电话有何贵干?”“亲爱的小伙子,你的金主大人已经回国了,请立刻马上来接机。”“好的老婆大人!”众人沉默……原来影帝大人已经结婚了。。。悲伤。。。直到“嫂子”出现……“金主大人,缺腿部挂件不?”某女曰:养一个影帝够了,其他人就算了。某男默。。。
  • 梦回六月

    梦回六月

    “我很丑时,你是我的世界;现在我漂亮了,成你的世界行不行?”“我一直在找你。梦里都和你在一起,那么开心地经过教室和草地,梦醒了,我们还能不能回去?”他和她,偶然间分离,他一直找她,最终是一声长叹两行泪!人生的路口该怎么抉择?韩国丑姐和中国靓妹,谁更能得到真正的爱情......白富美拒绝了高富帅,能否得到想要的幸福?一群离开了体制的年轻人,能否靠热血点燃人生?
  • 特种兵公主:本妃天下无双

    特种兵公主:本妃天下无双

    当特种兵穿越,遇到妖孽的王子。当冰冷的利刃,遇到嗜血的獠牙。一个吻,足以动心。一滴血,亦能动情。说冰冷,谁是彻骨冷血?说无情,谁能真正无情!不过是,情未至深处爱未浓。天上地下,神族妖孽,我只与你,上穷碧落下黄泉!
  • 傲剑天道

    傲剑天道

    自古以来,人类所居住的地方分为三界:天堂、地狱、人间,一名饱受其辱的男孩:陆羽,通过重重困难,最终称霸世界。
  • 最强兼职教师

    最强兼职教师

    本来在五台山菩提寺生活得好好的,没事就下山打点猎解解馋,没想到二师兄一封求救信传来,师傅没动,反把林逍踢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