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9600000023

第23章 逸事(8)

蹴鞠比赛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前两种有球门,白打则不设球门。“双球门的直接竞赛”是汉代蹴鞠的主要形式,且被用于军事练兵,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环绕场地。比赛双方出场队员各12名,各守一座类似小房子的球门,比赛中允许身体直接接触对抗,如同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单球门间接比赛”脱胎于直接对抗,唐宋时期较多见,主要是作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规则为“鞠城”中央设球门隔断,并于球门上立两尺多高的“风流眼”,双方球员各居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球穿过风流眼多者为胜。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有点类似于今日的毽球和街头足球,主要是以踢球的花样和技巧取胜。据考证,三种形式中“白打”历史最为久远,因形式灵活,开展得也最为广泛,有一人到十人场户等多种形式。比赛时的技巧亦称“解数”,每一套解数又与自由体操相似,由自选系列动作组成,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为其起了诸多风雅生动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临苗”就在今日的山东淄博地区。《史记》和《战国策》中的记载都表明,在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体育娱乐形式,在民间广为盛行。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西京杂记》上载刘邦建汉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未央宫养老,然而刘太公出身市井,多以斗鸡、蹴鞠为戏,不耐宫中寂寞。于是刘邦命人在长安城东百里处,仿照故乡沛县丰邑的规模建起新城,又把原来丰邑的住户全部迁来。刘太公移居新城后,又开始以“斗鸡、蹴鞠”为欢。由此看出,汉以前的“蹴鞠”多是下层市民游戏,而此后则成为贵族阶级的新宠。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据说汉武帝很喜欢观看蹴鞠,《汉书》记载他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很像今日的球星。《西京杂记》中还写道,汉武帝平定西域时曾获一胡人俘虏,此人精于蹴鞠,身长善跃,技术十分了得。汉武帝经常看他踢球,连群臣的劝谏都听不进去,想来这个胡人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外籍球员”了。

汉朝人也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的方法,在军队中广泛展开,汉代名将霍去病就曾于军中组织蹴鞠运动以练兵。由于这项运动的盛行,当时还出现了专门的研究著作《蹴鞠二十五篇》,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它列为兵书,归于军事训练技巧一类。刘向在《别录》中说得更为明确:“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西汉时一个狂热足球爱好者的逸事: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以为然,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故事结局虽然悲惨,却也使得项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史可查的狂热“球迷”。蹴鞠不仅是男子的运动,从出土的汉代石像及拓本上也能看到女子蹴鞠的身影。河南南阳出土的石像中,一女子蹴鞠者正在舞乐伴奏下两脚各蹋一鞠,与其他乐舞表演者同台表演,其高髻长袖更显姿态优美。

三国时蹴鞠仍为重要军体项目,魏武帝曹操即是蹴鞠的高手,也是位超级“球迷”。《魏略》称有个叫孔桂的人很会博弈、蹴鞠,“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太平御览》中引《会稽典录》说:“三国鼎峙,互兴金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在军事训练中,蹴鞠已经上升到和骑射同样重要的作用了。

到了唐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蹴鞠运动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一是在球体的制作工艺上有所改进:汉朝以来的“鞠”以两片熟皮缝制,为内填以毛或其他杂物的圆形实心毛丸,这似乎更像橄榄球。到了唐朝则把缝合的球壳片数改为八片,使球的外形更圆,还发明了把动物鳔泡“嘘气闭而吹之”,做成最早的气球,这比11世纪英国发明的气球早了三四百年的时间。二是出现了执行新规则的游戏形式:东汉时李尤写的《鞠城铭》中介绍了必须有身体接触的直接对抗蹴鞠赛,唐朝则出现了无须身体接触的间接对抗蹴鞠赛。在此规则下,军事训练的功能被弱化,更倾向于单纯的身体锻炼与休闲表演,这是蹴鞠作为体育游戏项目的进化。随着球体与规则的改良,至唐朝时有越来越多的女子参与到蹴鞠运动中来。她们多数不参与间接对抗,而以花样、技巧的“白打”为能事,尤其在清明寒食节这天,蹴鞠成为女子们应节的运动。当时的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写道:“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唐朝是诗歌的黄金年代,蹴鞠这项综合了军事训练与社会时尚的运动,除了上述王建这首外,于时人诗中屡见不鲜。如“诗佛”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写“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清明》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韦庄在《长安清明》中说“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应物在《寒食后北楼作》中道“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等等。

唐玄宗一度迷恋蹴鞠,史载当时有个蹴鞠高手叫姜皎,玄宗未登基时就十分喜爱他,做了皇帝后更封姜皎为“殿中少监”,多次召他到“卧内侍宴,私以后妃连榻”,也就是允许他与后妃床挨着床睡。唐朝末年纲纪败坏,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几任皇帝在理国上无所作为,却对蹴鞠运动更加情有独钟。唐朝的第14位皇帝文宗李昂一度欲中兴唐朝,但他毫无魄力,连喜欢蹴鞠也不愿直接参与对抗,而是爬上“勤政楼”俯身观看,及至最后受制于家奴宦官,无力阻止“甘露寺之变”这一惨剧的发生。唐僖宗则好蹴鞠而不疲,并以此为傲,丝毫不在意当时已混乱异常的时局。他在位不久即发生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

宋朝蹴鞠进入了有史以来最鼎盛的时期。其一,球体的工艺继续改良,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以“熟硝黄革”做原料,“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制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实料轻裁”,规格“碎凑十分圆”。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有40个不同品种,每个品种各有独到之处。

其二,社会上出现了专以踢球技艺维生的蹴鞠艺人。据史料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无论皇宫官家还是市井瓦子,都有精擅蹴鞠的名人,其名号亦多有流传。甚至在南宋时期,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齐云社”,又称“圆社”。这种类似于今日足球俱乐部的蹴鞠组织,专事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他们有一套严格的筛选、训练球员的规章制度,也对球员的利益加以保护,达到一种产业化的双赢平衡。时谚有云:“若论风流,无过圆社”,“齐云一社,三锦独争先”。

其三,有宋一朝偏“文治”而轻“武功”,基本取缔了蹴鞠于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带有对抗性的间接比赛也较少见于史书,有记载的绝大多数为“白打”。宋人白打技术基于唐朝的发展,已臻炉火纯青,能者“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而使“球终日不坠”。宋代蹴鞠家总结出了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膁等“十踢法”,歌诀云:“肩如手中持重物,用背慢下快回头。拐要控膝蹲腰取,搭用伸腰不起头。控时须用双眼顾,捺用肩尖微指高。拽时且用身先倒,右膝左手略微高。胸拍使了低头觑,何必频频问绿杨。”这些蹴鞠的诀窍法门很多与现代足球暗合,可见当时足球技艺的发展程度。

其四,蹴鞠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全民运动,上至皇帝、公卿、贵族、官宦、士人、举子,下至百姓、平民,无不以蹴鞠为乐,可以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太宗赵光义,都是蹴鞠的狂热粉丝,宋徽宗时的画院待诏(即高级宫廷画师)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宋太祖、宋太宗和近臣赵普、党进、石守信、楚昭辅蹴鞠的情景,当然前文提到的宋徽宗也是最典型的“蹴鞠皇帝”。为君者倡导这种风气,臣下也就效而为之。曾做过宋朝重臣的李邦彦、王延龄均是当时闻名朝野的蹴鞠魁者。天子与达官贵人都喜爱蹴鞠,自然应运而生了一些“不学有术”的钻营小人,他们以蹴鞠技能作为“攀高枝”的砝码,甚至视作入仕之道。除了广为人知的高俅外,如此者不乏其人。宋人刘攽的《中山诗话》中记载,当时有个姓柳的进士踢得一脚好球,但官运很差,于是他谋划着以自己的球技打动同为“球迷”的当朝宰相丁谓。他探听来丁谓一般都在后花园踢球,便算好时间每天于墙外等待机会。也算得上“皇天不负苦心人”,一次丁谓的球果然飞了出来,柳进士上前拾起球顶在头上,不顾门房阻拦直奔丁谓而去。见到丁谓后他跪拜于地,又拿出拜书呈上。丁谓一见是个陌生人,自然不为所动。柳进士随即将头上的球滑落至腰肋间,却不使其落地,亮了几手绝活。这丁谓是蹴鞠的行家里手,看后既惊且赞,便收其做了门下的宾客。这个柳进士名为柳三复,他弟弟便是宋朝著名的风流词人柳永柳三变。

走过宋朝的黄金时期,蹴鞠在元、明、清三代逐渐衰落,乃至消逝。元朝为异族入主中原,将原南宋汉人名为“南人”,处于社会最底层,兴于汉人中间的蹴鞠运动自然难逃被挤压排斥的厄运,且蒙古人推崇骑射,统治时间短暂,又多处于作战征伐状态,自然很难对蹴鞠产生兴趣。在此种社会状态下,蹴鞠的生存环境骤然缩窄,最后竟沦为青楼歌姬招揽客人的一种职业技能。元代著名曲作家萨都剌在《妓女蹴鞠》中写道:“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到了明朝,朱元璋明确规定严禁军人蹴鞠,并下旨“蹴鞠者卸脚”,此时蹴鞠只能在民间看到了。清政府入关后,同元朝统治者一样无法适应汉人的习俗游戏,同时出于巩固统治考虑,防止结党聚集,对民间的蹴鞠活动也开始禁止。顺治皇帝曾口谕禁止踢球,蹴鞠要“即行严禁”,后来乾隆皇帝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自此蹴鞠运动走向了绝路。到清末民初时,全国上下已经没有一个会蹴鞠的人了。

中国传统足球没落消亡,反观西方的现代足球却一步步风生水起,成为风靡全球的第一运动。今日之中国足球队常被人讥为“鱼腩”,屡战屡败,“男足”“男足球员”已近乎贬义词。痛苦的中国球迷能吹嘘的,也只是我们这早已消亡的“足球渊源”,不过相信很多人心中,至今仍在做着“蹴鞠雄起”的美梦。

链接一: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文学名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祖籍河北昌黎而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是贞元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于南方贬谪处生活14年,最后死于柳州。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

欧阳修(1007—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在政治和文学方面均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欧阳修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创作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婉约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还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同类推荐
  • 西楼起东风

    西楼起东风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青州陈家有子其名为珏。志立于江南道,家道中落失去一切,也得如东风一般吹遍江南道。
  • 将镇

    将镇

    方家家书曾言:思卿犹如长江水,奈何军令重如山。
  • 诗人性格与政治追求的矛盾

    诗人性格与政治追求的矛盾

    屈原,古今中国失意文人的精神偶像。大凡文人都想知遇明君,实现理想抱负,有所作为成就,流芳后世。成则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败则孤芳自赏、愤世嫉俗。然超越屈原精神境界者不多,屈原是后世文人精神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 批判史学的批判--刘知几及其

    批判史学的批判--刘知几及其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刘知几述评”,包括“导论”、“刘知几生活的时代氛围”、“刘知几史学批评方法论:历史的批评”三部分内容。下卷为《史通》引用文献考证,按照四部分类法及时间顺序对《史通》引用文献逐一进行考证,具体体例是先列书名,次记引用条数,以便定量分析。
  • 征宋

    征宋

    穿越北宋,巧遇杨家虎将,比肩折家英豪!沙场征程遍天舞,小楼笙歌夜夜春!铁蹄踏冰原、驻马饮黄河!醒时手握天下权,醉后只在花丛眠!一个穿越小子的成长经历!一首铁马冰河的英雄长诗!一曲马革裹尸的志士悲歌!一段天地乃合的旷世爱情!等你共同见证!
热门推荐
  • 未来圣佛

    未来圣佛

    一个贫民窟的孤儿,在一次检索垃圾的时候,偶然得到了一个上古神器。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机甲满天飞的世界,他又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 吾为灭神生

    吾为灭神生

    何为天天道乃集万物众生意志所体现规则执行者超脱于万物之外世间万物皆在天道意志之下存活那天能否被灭神魔乃世间感悟大道者存在也视天下凡人皆为蝼蚁神魔很牛X吗?那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斩神嗜魔!!!
  • 君自远方来

    君自远方来

    白家有多少财富?白燊不清楚,只知她母亲喜欢用钻石和珠宝堆砌自己,在外人看来,那是几辈子都享用不尽的财富。白燊自出生起便被寄予厚望,骑马、射箭、礼仪、书画,名门淑女该学的不该学的,她都学了。原以为日子就这样平平无奇的度过。不过同白绮一样,到了适婚的年纪,听从家中安排嫁人。然而,祖父突然离世,祖母相继去世,使得白家陷入云谲波诡之中。白燊,亦是被卷入其中。文有两卷,前一卷女士在国外。第二卷在广州。
  • 少林那小子之无悔的错爱

    少林那小子之无悔的错爱

    故事简介:阿真从少林寺学成下山,却从师父写的信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及自己身上背负着血海深仇。阿真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想要回到少林寺,亲自问师父这件事的真相。不料无意中,师父的信被仇人的女儿阿雁捡到,交给了她爹,于是她爹便带着手下赶往少林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几番交手撕杀下来,阿真的师父及师兄们都被杀死,他也身受重伤,陷入昏迷。由于阿雁与阿真之前的遭遇,使得她对阿真一见钟情,爱慕不已。她用性命相要胁,救下了阿真。在她的细心呵护照料下,阿真渐渐恢复,可是他们却因为仇恨没有办法在一起,双方都无比煎熬和痛苦。阿真经过半个月的身体恢复和刻苦练功,觉得报仇的时候已到,便决定下山去了。在下山的中途,遇到了早已在那里等候的仇人。又是几番撕杀过后,到了最后两人的对决,就在仇人使出最后致命一击的时候,阿雁冲了过来,挡在了阿真的前面,被一掌击倒在地。就这样阿雁死在了阿真的怀里。阿真伤心欲绝,抱着她向山下走去。仇人因为亲手杀了自己的女儿而气急攻心,再加上他本身已身受重伤,不一会儿,便吐血而亡,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所谓善恶终有报,只是时辰未到。
  • 从海贼开始的异世界穿越

    从海贼开始的异世界穿越

    小伙意外穿越到海贼世界,会与路飞他们产生怎样的碰撞?纯属写来打发时间
  • 她只喜欢有钱的

    她只喜欢有钱的

    〖本书又名《论如何勾搭有钱大佬》〗常乐就喜欢像韩潇那样有钱又帅的,而韩潇却讨厌像常乐那样又穷又拜金的女人。勾搭上他的好哥们,屡次三番纠缠他,被拒绝后还厚着脸皮试图勾引他,真是个不要脸的女人,而他是绝不会接受这样的女人!韩潇是高傲的,而常乐是卑微的。『文案废,具体看文吧。』其实三观还是正的,女主也就拜金虚荣点……以及脸皮厚点也没啥可说的但男主就讨厌她那样的。╤_╤〔人名地名背景均为虚构!勿深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来没离开

    从来没离开

    一直以来,都是你先离开的。这一次,我想先离开。尽管我始终没有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