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17100000017

第17章 别了,廉价石油(1)

历史在重演--石油生产能力又一次没有跟上消费量。原因很简单,似乎总是这么简单:在开采能力、精炼能力、运输能力提升方面投资不足,供需不平衡。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的喷气式战斗机分头袭击了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西奈的阵地和以色列北部边境。地面上,阿拉伯的炮火排山倒海地射向以色列。这天刚好是犹太日历上最庄严的日子--赎罪日,在这举国赎罪的神圣的日子,以色列军队也要放下武器诵经祷告。警戒被解除了,以色列人无法抵御埃及和叙利亚军队的苏式武器攻击,而埃及、叙利亚还在从苏联获得补给。开战几天后,以色列人向美国总统尼克松求救。白宫随即空运补给到以色列,以色列人借此在西奈反击成功,抑制了埃及人的攻击。

开战10天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最终决定利用“石油武器”,宣布石油减产和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此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曾以此再三威胁西方,却从未真的实行过。汽油价格飞涨了40%,加油站前汽车排起了长龙,一些加油站不得不贴出告示:“抱歉,今天没有汽油。”9月份还卖2美元一桶的石油,到11月涨到了11.65美元。其经济影响触及整个欧洲和日本,美国更是不知所措。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甚至意识不到美国要靠到处进口石油,更不要说主要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了。

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至今让美国人记忆犹新。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忘了(要么根本不知道),其实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禁运对抬高价格几乎毫无影响。早在战争之前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石油供应已经比几十年来都要吃紧。美国各大油田的可开采量已经日益萎缩。石油公司没有能力产出更多,尽管需求在持续增长。1971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尼克松政府实行石油价格管制,不鼓励对石油生产和开采进行投资,同时鼓励美国消费更多石油。自1970年,美国石油进口翻番,买家和炼油厂开始尽其所能满市场找石油,从而抬高了油价。

那是一个卖方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手里有石油出售。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取代得克萨斯州成了美国主要的石油供应商,其中一些国家奇怪它们干吗要让美国人来左右石油市场,它们要靠控制石油致富。这个卡特尔中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本来是抵制“石油武器”的,但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维也纳会议上,沙特最终还是同意了。开战之前的1973年9月,在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召集了世界主要的石油公司交换意见,要提高油价。实际上,战争爆发时,沙特代表团正在返回维也纳的飞机上,直到着陆时他们才得到消息。就在10月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与石油公司碰头考虑提高油价(当时每桶3美元):石油公司提出油价提高15%,每桶约涨45美分;石油输出国组织要求涨100%。不到4天,谈判中止,石油公司的执行官们请求用两周多的时间再算算账。10月18日,在科威特城召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另一次会议上,输出国们决定单方面宣布提价70%,油价达每桶5.11美元。沙特石油大臣对代表团的一个同僚说:“我们的商品,我们做主。”

他错了。这个商品--石油才是真正的主人,随后数周、数月发生的事情无疑证明了这一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计划实施不到一个星期,战争双方就宣布停火。10月份急吼吼的石油禁运到12月份就缓和下来,次年3月被取消。石油输出国组织希望从高价格中兑现自己的收益,不愿意让政治因素进行干涉。1974年1月,经过谈判,埃及从西奈半岛撤出;到5月底,在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叙利亚签署了秘密协定。其后10年,石油价格持续上扬。尽管从很多电影片段上还能看到,在石油和汽油价格飙涨之后,总会出现“大石油公司”或“阿拉伯国家”(有时候是二者一起)的镜头,但是,石油变得比出产它的公司和国家都强大。每个人都被卷入到了市场中,受供应和需求的支配,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而不论谁试图控制市场。

2004年“石油危机”

2004年,石油价格从6年前的每桶不到10美元冲上40美元,这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美国汽油价格越过了每加仑2美元,政治家们又一次开始高声指责石油公司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官员说,他们希望油价每桶28美元,石油输出国组织则说每桶35美元合适。

双方都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在现实世界,石油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而同时美国经济和亚洲经济增长比其15年来都增长得更快,石油消耗量已经超过供给量。在现实世界,过去的35年来只找到了一处“大象油田”,那是1999年在哈萨克斯坦的里海近海找到的,但因为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并没有对世界石油供应增长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最年轻的精炼厂也超过了20岁,更多老厂关闭。在现实世界,一旦“不可预见的”战争和恐怖活动成为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可预见的事,就会威胁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

实际上,在现实世界,要是算上通货膨胀因素,连续上涨的油价在2004年夏秋季即便冲到每桶50美元也不算贵。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石油震荡”期间,按2004年的价格算,原油价格达到了平均每桶87美元。商品投资者必须生活在受供应和需求支配的现实世界中--供需才是价格的主要原动力。到2004年秋天,石油市场供需数字很简单,但意味深长:

供应=每天8 350万桶--还在萎缩。

需求=每天8 240万桶--还在增长。

一些搞石油的行家将此后更高油价称为“完美风暴”。无可辩驳的简单事实是:石油行业的基础已经改变。世界上许多主要的和产量最大的油田都逐渐衰竭,而民意测验显示,美国人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大轿车,不愿意为节约能源付出痛苦的代价。欧洲人正在更多地买车,印度和中国的新贵们也急于驾车上路,同时在家享受新式冰箱、电视等家电。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先前有一份报告说:2004年全球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了230万桶,是1980年以来上升最快的一年。在其8月份的报告中,国际能源署提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几乎已经是在全力开采--“有效的”剩余生产力每天仅剩50万桶(包括伊拉克、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印度尼西亚由于政治原因、罢工原因耽搁而积攒的剩余产量)。200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推测每天能有700万桶的储备能力。储备力下降意味着:如果石油生产国为了攫取高价带来的收益全力开采,就会在高油价和更高的油价之间犯错误,最终只能捞到极薄的边际收入。国际能源署的最新估计展示了这一暗淡前景:

需求(2005年)=每天8 400万桶--还在增长。

供应(2004年)=每天8 350万桶--最大产出。

国际能源署报告称,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生产国在2004年年底另外贡献每天120万桶。数字已经很明白,即便世界上所有的石油生产国开足马力开采,石油还是会供不应求。猛然间,世界看到了这种供求极端不平衡的商品,催生了一个典型的长期商品大牛市。让我们进一步看看石油供需等式两边的情况吧。

供 应

1956年,美国壳牌石油公司的一名资深科学家--如今大名鼎鼎的金·哈伯特(King Hubbert)递交了一份学术论文给一群地球物理学家,论文预测美国本土石油产出将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达到顶点。人们都以为他疯了。美国曾是19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资源国。到1970年,美国每天开采石油960万桶,而当时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还不及美国的一半。石油充足又便宜。金·哈伯特成了一个笑话--正是这个疯子预言了美国今天将用完石油。

但是哈伯特笑到了最后。现在每个人都对“哈伯特顶点”感兴趣,这位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理论正逐步得到验证。美国本土石油供应在1973年达到顶点,到1981年,美国的石油公司在本土48个州的油田产量都不及原来的1/3。沙特成了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而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大石油和汽油进口国。现在美国绝大部分石油靠进口,这削弱了国家安全,加大了令人不安的贸易逆差。即便加上阿拉斯加,美国石油产量也在持续萎缩。1986年,美国的油田平均开采量是每天868万桶;到2001年,产量下降了33%,只有580万桶。1988~2002年,仅阿拉斯加的石油就减产50%。这些数字表明美国对境外石油的严重依赖,非常严重的依赖。到2004年,美国每天进口1 300万??石油,超过了用量的60%,是1975年进口量的两倍。美国的经济增长现在全压宝在境外石油上了。

金·哈伯特已经预言在先。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似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注意到除阿拉斯加州之外美国本土石油供应走向萎缩的人。今天,世界上有一群新“哈伯特”,他们是专业的地球物理学家和能源分析师,他们预测说,全球的石油供应已经过了顶点。这一次,同样没有人想听这些。

他们不主张说石油要用完了。就算在人类结束了对地球的统治之后,世界上都一定还有石油储量。他们说那些容易开采的石油,那种注水就能开采上来的石油,正在枯竭。而另一种石油,业内叫“非常规石油”,难找也难开采,要变成可用能源则成本高昂。那些令人称道的石油钻井“技术革命”,无论在重大发明或产量提高方面都没有结果。实际上,新式钻井技术的进步,无非是简单地把容易开采的石油加速吸干。

没有人精确地知道今天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石油,或者将来会有多少。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经济对石油如此依赖。当然也没有哪个人,无论是美国政府里的人还是石油行业的人,能准确知道未来20年市场上究竟能提供多少石油。石油生产国报告其开采能力;石油公司报告它们有多少“储备”(也就是它们找到的能卖到市场上的石油量),还有它们希望发现到的石油;然后联邦政府提供给我们对供应和需求的估计(当然,是基于石油国家和石油公司告诉它的数字)。

换句话说,那些由成年人臆测出来的荒唐数字在2004年终于真相大白:世界第六大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承认虚报了20%的油气储量,数月之后又把这个数字修订为22%。该公司同意支付1.2亿美元罚金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另支付3 100万美元罚金给英国金融服务局。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巴索公司(El Paso)也承认自己夸大了40%的储量。至少,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和埃尔·巴索公司对在美国和英国的股东和政府监管部门作出了解释。当沙特石油大臣告诉我们,沙特人在现有的开采能力下能保持继续开采数十年,我们则没有独立的资料去证实他们的说法。

独立评估机构披露的产量让石油前景更加暗淡。例如,2001~2003年间,根据《金融时报》上德意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世界15大石油公司中,只有6家能够为它们的石油储备找到替代储备。实际上,德意志银行估计最主要的石油公司砍掉了27%的勘探预算。

所以问题仍然存在:国外的石油有多少?将来石油供应是否足够?从历史上看,当油价上涨时,白宫和国会就会把目光投向“我们的朋友沙特人”,以此搞到更多石油,保全他们的颜面。沙特石油大臣简直就是能源方面的美联储主席:如果油价上涨,他就拧开龙头增加供应,让价格回落到合理的水平;如果油多了,沙特人就会限制生产。这种“指挥”控制的日子可能快到头了。现在一些地球物理学家和石油分析师得出结论:沙特油田正越过哈伯特顶点。

沙特之辩

地球物理学家和石油分析师估计,石油输出国组织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一半多,占全球石油供应量的1/3还多。到2004年秋,石油输出国组织报告说它已将石油产量从每天2 350万桶提升到2 600万桶,还准备开采更多。沙特阿拉伯是其中唯一主张剩余生产力的石油生产国,建议石油输出国组织维持每天800万~900万桶的剩余生产力。沙特石油官员声称他们可以在48小时内加速生产,让日产量另外增加200万桶,照这种水准可撑到2009年。他们还说,到2015年沙特将启用新油田,每天能开采200万~300万桶,甚至更多--这种状况能持续50年。另外,沙特人声称他们已探明的原油储量有2 600亿桶,是全球石油总供给量的1/4还多。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国“报告”的储量都令人置疑。在那时,伊拉克报告储量增长了174%(我们知道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的可信度如何),委内瑞拉提出了262%的增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声称其储量涨了202%,伊朗报告有62%的增长,沙特58%,科威特44%。根据《英国原油统计观察》(British Petroleum’s Statistical Review),按行业标准, 1980~2002年,中东和委内瑞拉报告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增长数加起来有3 730亿桶,基本上占2002年全世界石油增长的70%。问题出来了: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石油储量日益枯竭的时候,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储量反而在增长?

据地球物理学家研究表明,对于一般水平的油田,其产出每年递减4.8%。2000年,全世界石油日产量7 700万桶。如此计算,到2005年,现有油田日产量将为6 000万桶;到2010年,4 700万桶。美国油田产量萎缩已经30年了,英国的储量正在锐减。2004年,分析师预测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不算俄罗斯)石油净增长为零。

同类推荐
  • 团队培训游戏全书

    团队培训游戏全书

    本书以案例形式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取得成功,在当今充满挑战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孤立的状态。但是在今天复杂的社会中,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单独完成所有的事情。成功的关键就是:个体、团队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灵活的合作。
  • 陕北资源性企业管理研究

    陕北资源性企业管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陕北资源性企业研究概述、陕北资源性企业的组织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物流电子商务和财务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文化研究、陕北资源性企业与环境保护。
  • 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

    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

    ”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这句话被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家所认可,我国的华为、长虹、联想、远大、春兰等一批大型企业曾以军事化管理闻名,美国西点军校更是商业领袖的摇篮之一。要想让企业像军队一样高效,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军事化管理。《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从战略战术、情报收集、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十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军事化管理的独特理念,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帮助你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把军人的“野狼”习性和“亮剑”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学会军队的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探索精神、服从精神……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你打造“少人高效”的一流团队!
  • 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管理要简单,要少制造管理行为,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向读者讲述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变革和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势,内容精彩、案例新颖、理论透彻,是领导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无数成功销售精英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电话销售功底对销售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电话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销售员对电话销售技能的合理运用与发挥。《电话销售细节全书》总结了众多优秀电话销售人员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对成千上万奋战在一线的电话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销售问题进行了全面盘点。它巧妙地将电话销售理论、方法与情景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希望广大电话销售人员通过阅读《电话销售细节全书》,能够切实提高技能水平,迅速提升自己的业绩,用完美的结果去温暖人生。
热门推荐
  • 予你一纸时光情书

    予你一纸时光情书

    “你为什么要出现在我和希桐的婚礼上。为什么要走进我的房间爬上我的床。”安简阳一愣,声音满是暴怒:“你有孩子了?”“是的,陆逸鸣的。我从来都没有爱过你。”叶璇玑自嘲的笑,她不能暴露孩子的身份。后来她被害坠楼。再次醒来的时候,她怔怔的看着安简阳的脸。“你是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冤家路窄:盟主请自重

    冤家路窄:盟主请自重

    她,异世一缕孤魂穿越而来,从落魄乞丐到世人皆知的青楼东家,此生最大目标便是:美人,Money,当她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馍馍,又将掀起怎样一场皆笑啼非的戏幕。某王爷自信满满连夜安排绑架,隔夜却一丝不挂被绑自家门前;某太子坚持不懈三顾茅庐,却次次遭遇大暴雨,终是感染风寒卧病不起;某盟主狡诈一笑,半夜翻窗而入直接扑倒;她大惊:盟主请自重,在下只喜欢女子某盟主妖孽一笑:没事,我也只喜欢女子的
  • SRLN组织

    SRLN组织

    SRLN组织会时刻关注全世界的天才,吸纳进组织
  • 天后穿越到古代

    天后穿越到古代

    她凭什么得到王爷的宠爱?凭什么成为唯一的公主?凭什么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就凭她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打得过流氓,卖得了萌,比的起腹黑。重要的拼得起爹,娘太彪悍。不服来战?她战不了,放王爷上。
  • 引领互联网时代

    引领互联网时代

    重生在1995年,我是商界的一棵毒苗,不死的小强!....这是一个互联网刚开始的时代,我将引领整个互联网时代!----我的目标:进军互联网科技,超越巴菲特!----以下有三大注意:第一,合伙人注意:在我这里没有回扣、没有红包、没有后门、没有假账....第二,应聘者注意:我这里面试不要经验,只看潜力和志向!第三,风投注意:公司融资,绝不出卖控股权!
  • 煞图

    煞图

    一个轻松的故事,一个暖心的故事,仅此而已。
  • 良人在此,快来抢

    良人在此,快来抢

    小时候,她不就是给了一个要饭的一个面包,一件衣服嘛?为何要饭的变成了学霸少年,本认为他是高冷的,结果…萧云瑶道:“我渴了!”只见某条忠犬立刻把水递了过来!
  • 萌货老婆:老公,要亲亲

    萌货老婆:老公,要亲亲

    在某一天,某时间,小草上了自己暗恋的帅哥。但是上完了后,立马后悔......“老婆今天晚上有空不!?一起滚床单。”帅哥腹黑的甩了甩头发。“滚!”小草愤怒的说道。某人一听,立刻坐在某女的大腿上:“老婆现在如何!”小草一听,立刻感觉头上有乌鸦飞过......
  • 龙行鲛人泪

    龙行鲛人泪

    300年前,半鲛白罪杀入海底,与鲛王妃容思同坠炼狱。300年后,日月城主之女辰慕竟被发现半鲛身份。鲛人的追杀,人类的驱赶,天下之大,竟无人容我!幸之,遇到宁王林卿,携手化龙,从此再无鲛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