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2100000028

第28章 大宋王朝的全面解读(5)

雍熙三年(986),宋王朝大举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潘美的副将,又以王侁、刘文裕率兵加以接济。各路军马相继攻下了云、应、寰、朔四州。不久,太宗下诏让四州的民众内迁,并令潘美等用军队护送。当时,契丹的国母萧氏,与大臣耶律汉宁等率兵十多万,再次攻陷了寰州。杨业于是对主帅潘美等说:“现在辽军气势很盛,应该避其锋锐。朝廷只是命令争取这几个州郡的民众,只要领兵从大石路出来,先派人秘密地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时候,让云州的民众先出来。然后我们的军队进驻应州,契丹肯定会来阻挡,这样便可让朔州的民众出城。之后我们的军队直奔石碣谷,并派遣一千多名弓箭手守住谷口,用骑兵从中路支援,这样,三州的民众,便可万无一失了。”王优当即反对说:“率领几万精兵而如此惧怕敌人,肯定会遭人笑话,倒不如从雁门关的北川直接向敌方发动进攻。”刘文裕对王侁的意见表示赞同。杨业坚持认为这样不可以。王优便挑衅地说:“您向来被称为无敌,现在看见敌人气势嚣张,您却逗留不战,是不是有反叛之心呢?”杨业迫不得已,只好违背自己的意愿,主动请缨,担任前锋。将要出征的时候,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战肯定会不利,不过既然各位将领都以为我是贪生怕死而避让敌人,那么我就请求担任先锋,以表达我对朝廷的忠心。”接着又指着陈家谷口说:“您和各位将领应当在那个地方部署步兵和弓箭手,作为支援,等到我转战到这个地方,您就下令夹击敌人而营救我们,否则,我方将会全军覆没。”

潘美和王优于是率领士兵部署在陈家谷口。过了几个时辰,王倪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契丹佯装败走,王优想争战功,随即率领部下离开谷口。潘美不能制止,于是也令部队沿着灰河的西南方向行进了二十里。顷刻,王倪听说杨业战败,马上又挥兵逃遁。杨业孤军奋战,从中午战到傍晚,果然来到陈家谷口。杨业一看谷口空荡无人,抚膺大哭。只好率领部下再次全力出击,在自己身上有几十处伤口,士卒将尽的情况下,杨业还亲手杀了百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遭受重伤,不能前进而被敌人俘获,杨业的儿子延玉也英勇战死。杨业于是叹息说:“我为奸臣所追,以致战败,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因此绝食三天而死。杨业死后,太宗深为痛惜,并下诏褒奖。王优、刘文裕则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杨业为将忠烈武勇,颇有智谋,又能和士卒同甘苦,所以深受部下的爱戴。朔州战败后,他的部下还残存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和我一同战死也于事无补,倒不如各自逃命去吧。”部下泪流沾襟,却没有一个肯离去,因此没有一个生还的人。

宋太宗为什么说“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寇准(961~1023),字平准,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寇准年少英迈,通晓《春秋》三传,十九岁中进士第。太宗取士有一个习惯,中进士者必须当面考核,年纪太小的人往往会被斥退。寇准进士及第前,有人便教寇准增加年龄,寇准愤怒地说:“我正处进取之际,怎么能够欺君罔上呢?”中第后,被太宗授为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不久,擢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寇准曾在宫殿中上奏陈事,言语不合太宗的旨意,太宗愤怒地站了起来,寇准拉住太宗的龙袍,让太宗重新坐了下来,事情解决了,才让太宗离去。太宗事后非常嘉赏他,曾对左右说:“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淳化二年(991)春天,大闹旱灾,太宗召见近臣谈论时政得失,其他大臣都认为这是天命,唯独寇准认为这是刑罚不公平导致的。太宗极为生气,拂袖进入禁宫。顷刻,又召见寇准问其不平具体表现在哪里?寇准说:“陛下如果把二府之官召来,我便把这件事说出来。”太宗即令二府官员王沔入殿,寇准于是说:“不久前祖吉、王淮都违法受贿,祖吉受贿少而被诛,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受贿至千万,只是杖打一顿,仍然恢复了他的官职,这难道还公平吗?”太宗责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因此太宗知道寇准可以大用。随即便拜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寇准与张逊一向不和。有一天,寇准与温仲舒同行,在路上碰到一位狂夫高呼寇准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张逊相友善,所以把这件事告诉了张逊,张逊立即向太宗禀奏。寇准让温仲舒作证,张逊则让王宾启奏,争执特别激烈,互揭短处,太宗发怒,贬谪了张逊,寇准也罢知青州。太宗素来器重寇准,寇准外任后,太宗颇为想念,常常郁郁不乐,曾对左右说:“寇准在青州还好吗?”左右回答道:“青州是一个好地方,应该不会很苦。”过了几天,又问这个同样的问题。左右揣知太宗想召还寇准,于是对太宗说:“陛下时刻不忘寇准,听说寇准每天纵酒,不知是否也在想念陛下?”太宗不语。第二年,仍拜寇准为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995),太宗又加封寇准给事中。当时太宗在位已经很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君,太宗颇为恼火,把冯拯贬斥到岭南,朝廷内外再也没有谁敢议论这事。寇准刚从青州召还,入见太宗,太宗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寇准:“我的诸多儿子中到底哪一位可以继承皇位?”寇准回答道:“陛下为天下选择未来的君主,与妇人、宦官谋议,这不可以;与亲信的大臣谋议,也不可以;这件事只有陛下您自己单独决定。”太宗沉思了许久,屏退左右,对寇准说:“襄王可以吗?”寇准说:“知子莫如父,陛下既然认为可以,愿立即决定。”太宗于是立襄王为皇太子。庙祭回来的路上,京师的人们夹道欢庆,说:“真是少年天子。”太宗听后不高兴,召见寇准说:“人心忽然之间全都归属太子,我将处于怎样的位置?”寇准称贺道:“这才是国家的福祉。”太宗才高兴起来。

至道二年(996),太宗在南郊祭天,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得加官晋爵。寇准平时看中的官员,大多得到了请要的官职。冯拯愤怒,上奏太宗寇准擅权专任,又上陈岭南官吏升迁不平的事实。广东转运使康戬也上言说吕端、张洎、李昌龄都是寇准引荐,因此寇准得以胡作非为,败乱朝政。太宗于是引见寇准,并说到冯拯的上奏,寇准自我辩解。太宗说:“如果是廷辩,那么你便有失执政的大体。”寇准仍然力争不已,又拿了中书省的判决来到太宗面前,太宗更加不高兴,因而叹道:“鼠雀都能知道人的意思,何况是人呢?”因此谪寇准知邓州。

为什么说丁谓“几败国家”

丁谓(966~1037),字谓之,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丁谓年少时与孙何友善一同拿着文章去拜谒当时的文坛盟主王禹偁,王禹偁大为惊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间始有此作。所以当时人将他与孙何并称“孙丁”。淳化三年(992),丁谓登进士甲科,被任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景德五年(1008),丁谓因防河有功,被封为权三司使,掌管财政大权。

大中祥符初(1008),真宗商议封禅泰山,未作出决定,真宗问丁谓经费是否够用,丁谓回答说有余,因此封禅之事得以最终确定。接着,真宗又准备修建玉清昭应宫,以存放“天书”。对此,许多官员上谏反对。真宗召见丁谓询问,丁谓说:“陛下拥有天下之富,建筑一宫侍奉上帝,用来祈祷陛下的后代。如果群臣中还有谁反对,就这样回答他。”宰相王旦秘密上疏劝谏,真宗如法回答,王旦再也不敢议论了。后来,祭祀汾阴,修建会灵观,再建景灵宫等,丁谓都担任了主要的角色,浪费了不少朝廷的财政开支。

真宗天禧三年(1019)六月,王钦若因事罢相,寇准再次入相。丁渭本来是寇准的门生,这时已当上参知政事,并且事奉寇准非常谨慎。有一次,同僚会餐,羹汤沾到了寇准的胡须上,丁谓立刻起身,来到寇准跟前仔细地把它擦干净。寇准很厌恶他的为人,便讥笑他说:“参知政事是朝廷的重臣,怎么能够为上司擦胡须呢?”丁谓因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天禧四年(1120),寇准欲以太子监国,由于计划不太周密,被丁谓等告发寇准试图谋反,寇准因此被贬到岭南,丁谓最终爬上宰相的位置。

仁宗即位,丁谓又进封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被再贬,并且凡与寇准友善的官僚,丁谓把他们全都逐出。由于仁宗年幼,政事大多取决于刘太后。丁谓于是私下勾结内侍雷允恭。这样,翰林学士拟订的制诰,雷允恭都先让丁谓过目,然后才进见。因此,二人狼狈为奸,肆无忌惮。随后,雷允恭为山陵都监,负责真宗陵殿修建,但因择地不当而受罪。丁谓极力庇护雷允恭,为刘太后所知,刘太后便与仁宗在承明殿召见大臣冯拯、曹利用等,并对他们说:“丁谓身为宰相,却与宦官交结。况且,丁谓以前依附雷允恭奏事,都说他与你们议定,因此奏章都得以批准。更为罪不可赦的是,负责营建真宗的陵殿,却擅自迁移地方,差点误了大事。”冯拯等上奏说幸亏太后与陛下发觉了丁谓等的奸邪之状,这真是国家的福祉,于是贬降丁谓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不久,丁谓作奸犯科的旧事一一败露,因此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因为丁谓而受牵连的官僚自参知政事任中正以下有十多人。

不过,丁谓为人机敏,有智谋,记忆力超人,几千字的文章,均能过目不忘。而且喜欢做诗为文,至于绘画、下棋、博戏、音乐等,无不精通。但是他的才智不用于正道,而是勾结小人,残害忠良,贪财贪权,贻误国家,所以史官评价他说:“党恶丑正,几败国家,(丁)谓其尤者哉。”

“鱼头参政”谓谁

鲁宗道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县)人。年少丧父,寄养于外公家,他的几个舅舅都是习武之人,因此对鲁宗道颇为轻视。鲁宗道更加发奋读书,进士及第后,被任为濠州定远尉,调为海盐县令。海盐县的东南原来有港口,引导海水到城邑之下,年久岁深,港口被泥沙堵塞,失去了功效,鲁宗道因此征发县里的壮丁疏理,不久就完工了,人们得到了极大便利,而这个港口则被改名为“鲁公浦”。天禧元年(1017),擢为右正言。鲁宗道利用职务之便,对朝廷大事多有议论,真宗对他颇为厌烦。一天,真宗召见他,他乘机上言道:“陛下用我,难道只是想猎取纳谏的虚名吗?我自己对尸位素餐感到羞耻,还是请您罢免了我吧。”真宗对他安抚了许久。过了一段日子,在宫殿的墙壁上写下了“鲁直”的字样。随即授鲁宗道为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

仁宗即位后,迁鲁宗道为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他在任内精简办公程序,严厉惩罚为非作歹的官吏。当时,章献太后临朝执政,问鲁宗道说:“你认为唐代武后与高宗相比,谁更有能耐?”鲁宗道回答道:“武后是唐代的罪人,差不多断送了国家社稷。”章献太后沉默了许久。这时又有官员请为刘太后家立七庙,章献太后向辅臣征询意见,没有谁敢回答。鲁宗道站了出来,说:“如果为刘太后家立七庙,那么皇上又该如何处置呢?”章献太后觉得有道理,于是接纳了鲁宗道的意见。

仁宗在朝时,朝廷的高级官员多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鲁宗道不平地说:“馆阁应该培育天下英才,岂能只是纨袴子弟独受恩泽的地方。”枢密使曹利用此时恃权骄横,鲁宗道在仁宗面前屡屡指摘他。因此,皇帝国戚及朝廷高级官僚都很害怕他,把他视为“鱼头参政”,这是从他的姓中取得,而且还包含了他为官言事就像鱼头一样鲠直的含义。

鲁宗道为人刚正,嫉恶少容,遇事敢言,不拘小节。这还表现在他担任谕德时,有一次曾微服在外边的酒店饮酒,真宗有急事召见他,使者到他家等了许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把情况告诉他后,又对他说:“如果真宗怪罪下来,我将如何回答?”鲁宗道对使者说:“你就实话实说。”使者又疑惑地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您又当获罪。”鲁宗道又说:“饮酒是人之常情,而欺君却是滔天大罪。”真宗果然责问使者,使者就原原本本按照鲁宗道所说的做了回答。真宗又诘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道:“有朋友从乡下赶来,我家贫困,没有酒食款待他,因此就请他去酒店了。”真宗因此认为他忠实,可以大用,曾把这件事告诉太后。后来,太后临朝执政,鲁宗道因此被委以重任。

为什么说蔡齐“从容一言绝女后相踵称制之患”

蔡齐(988~1039),字子思,祖籍洛阳(今河南洛阳)。蔡齐以状元及第,真宗见他风神俊伟,举止端庄,于是对宰相寇准说状元得人。仁宗朝,蔡齐被召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章献太后死后,留下遗嘱让杨太妃为皇太后,与仁宗共同裁定军国大事。朝廷百官都前往祝贺,唯独蔡齐让御史台的官员不要跟随而去,并且亲自去见宰相说:“陛下正值年富力强,周知天下情伪,如今刚刚亲自执掌政事,怎能让后妃们又相继称制执政呢?”于是否决了让杨太妃参预执政的遗嘱。这就是史官所说的蔡齐“从容一言绝女后相踵称制之患”。

“神将”说的是谁

高继勋(958~1035),字绍先,祖籍燕(今北京)。高琼不仅晓达军政,而且善于教子,他的儿子高继勋、高继宣、高继忠等在当时都很有名气,以高继勋最为有名。咸平三年(1000),王均在益州叛乱,高继勋以崇仪副使为益州兵马都监,提举西川诸州军巡检公事。招安使雷有终给高继勋分兵五百,让他进攻城东的二处大门,适逢叛贼进攻弥牟寨,高继勋引兵出战,在嘉州大败了敌方。雷有终又给继勋增派精兵再次进攻这二处大门,顷刻攻破,在城上飘扬起官兵的旗帜。雷有终于是领兵向天长门进发,王均派兵抵抗。战斗到傍晚时分,雷有终打算让军队稍为修整一下,高继勋进言道:“敌方气势窘迫,应该火速进攻,才不会丧失战机。”便亲自率领骑兵与敌方激战,高继勋身上多处负伤,鲜血流满了铠甲,战马也战死了,但他更换战马后又继续驰入敌阵,奋勇杀敌。这时,人内都知秦翰前来支援,敌军只好退保子城。当天夜间,敌军想趁机逃遁,被高继勋探知,设计全歼了在逃的敌军。

后来,高继勋徙屯岢岚军。契丹聚兵五万驻屯草城川,高继勋登高探望后,对军使贾宗说:“对方军队数量虽然众多,但战阵混乱,缺乏战斗力。我方士兵虽少,但可以以奇取胜。依据我的意见,先在山下埋伏士兵,敌方见我方势单力薄,必会急速进攻。我引诱他们向南行进,等到时机成熟,你们乘势前后夹击,敌军肯定大溃。”契丹军队果如高继勋所料,当被引诱到寒光岭的时候,宋军全力出击,契丹军队首尾不顾,死伤人数达一万多,余众只得狼狈逃窜。

高继勋性格谦让,胸有谋略,善于抚恤和驾驭部下,每战必胜。他在蜀地之时颇有威名,被当地人号为“神将”。

为什么尹洙说狄青是“良将才”

同类推荐
  • 我在大梁当元帅

    我在大梁当元帅

    意外穿越大梁的小子,遭到各方势力追杀,逃命之际躲入军营,却不想卷入战场,以一个小兵之身驭百夫长之权,带领一百弟兄破城池斩敌将,最终登上勤王军元帅的宝座,坐拥天下军权、掌生死大事,成就一代儒将的神话。
  • 花腰傣传奇

    花腰傣传奇

    小说通过虚构了一个花腰傣族人与世隔绝的“落仙之境”,能让人长生不老的“长生石”、能让人起死回生的“仙灵草”、能载人飞行于仙灵海上的“灵鹫鸟”等情境,通过刀金与王教授两人的奇遇,刀金与傣族公主阿佩拉的爱情故事,将历史上秦始皇为求长生而派人四处寻仙的故事与花腰傣民族的历史结合,讲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相映衬的花腰傣民族的传奇故事。小说融合了时下流行的盗墓题材、兼具科幻原素,将花腰傣传奇经历放置于真实历史的框架中,虽然故事虚构却又显出几分历史的真实感。作者对于该小说寄予的希望是想通过一个奇异的故事来展现花腰傣民族的神秘性与传承性!
  • 宋朝之裂变

    宋朝之裂变

    九个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北宋,因看不惯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国家积贫积弱、被周边小国欺辱的局面,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一步步走上权利的高峰,随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强国强军的序幕。疆土扩大导致与当时的欧洲强国所接壤,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对弈就此展开……
  • 歌尽梅花

    歌尽梅花

    长槊血洗霜尽染,一朝歌尽园中花;少年重生于五代之末,孤苦无依,历经艰辛,一颗善心却难解天下苦难;唯有金戈铁马,踏碎旧世,得让苍天再立。一手持剑,折服天下江湖之枭;一手执笔,画真清明上河之势。赵京娘,千金情意,眸含秋水道诀别。娥皇女,待字闺中,遥醉舞破恨来迟。花蕊夫人,避暑水晶殿,风来暗香木兰花。萧燕燕,牙牙学语,池塘岸边数白鹅。我欲上天揽日月,敢叫天下换新颜。别说我小清新,霸气文!没有沉寂,就没有爆发?这是一个烂好人,好到烂,然后!最终拿起宝剑杀人,杀到手软的故事。
  • 宋起波斯湾

    宋起波斯湾

    无助的悲伤与茫然的血泪,除了希望我们还有什么?当大宋的旗帜在夕阳下黯淡无光,当蒙古铁蹄欲践踏整个亚洲与半个世界的时候,流落在黄沙漫漫土地上的大宋皇族,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希望。宋起波斯湾,一种绝然不同的希望!
热门推荐
  • 而叙凡尘

    而叙凡尘

    他是一缕残魂,在这浮世凡尘中游历千年。一路走来,他明晰了人世,晓畅了人心。世事冷暖,皆已尝遍。而后,附身于一具尸体中,开了一家名叫而叙的店,一切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都市最强天骄

    都市最强天骄

    叶远道,武力值不详,智力值有点变态,家族背景堪称彪悍,却以局外者姿态选择冷眼旁观,喜欢关心一下小萝莉的身体发育状况,偶尔扮猪吃老虎,有一点并不张扬的小坚持和小理想。那一年,大风大雨大潮,大厦将倾。那一年,有佳人素衣抚琴唱霸王,他一剑绝尘而来。江山如雪,美人如画,你要天下,我打下一座送你便是!
  • 无独有只藕

    无独有只藕

    青峰山上长居红狐狸半坡水下残鲮鲤所谓半道邻居热热闹闹半余日百年修来金童身爆笑之日常~
  • 妖灵怪谈

    妖灵怪谈

    他们不是死人,但也不算活人,他们混迹在人群中,却又远离尘世,他们在光明中生活,却在黑暗中追寻,他们神通广大,却命运多舛,他们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注定被人遗忘,他们没有亲人,鲜有朋友,孑然一身,游离在世界边缘,作为上天的棋子,等待着宿命的降临。
  • 一江祸水

    一江祸水

    作弊当皇后,难道这是时尚,当了皇后要学习,难不成这是规矩,亲爱的皇帝小老公,你要帮妻帮到底,虾米,摄政王自告奋勇要来做我的小蜜,亲人啊,一江春水化为祸那不是我的本意,女人终究要自强自立。我不弃坑、不弃坑、不弃坑来不弃坑!!!
  • 引路人之长明灯

    引路人之长明灯

    幽冥的引路人,不灭的长明灯,竹笛奏响的乐章勾起曾经的回忆。昔日的朋友,如今的敌人,谁是被选中的引路人?谁又是彼岸花下被掩盖的森森白骨。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眸倾天下:迷你女神医

    眸倾天下:迷你女神医

    紫微星现,天下大乱!值此乱世,谁主沉浮?他,阴鸷冷酷,誓夺天下的西楚国君——西门擎天?他,豪情万仗,心系天下的北燕太子——北堂霁枫?他,邪魅妖饶,游戏天下的南珠国君——南宫孤月?他,温文尔雅,抛弃天下的东齐王子——东方明旭?他,剑胆琴心,英俊潇洒的江湖第一公子——上官雨晨?当他们遇见沉着淡定,无欲无求的她时。似乎一切都变了!
  • 越仙缘

    越仙缘

    叶青玄原本是一位高中生,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旅游中意外的跌落山崖,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代的修仙门派轩辕门中,却意外的卷入到了正道与魔教的争斗中。
  • 三朝贤后:离殇

    三朝贤后:离殇

    大元年间,盛传,南有莫离惊魂,五官鹃秀,形体若纤,集天地之美,文雅静谧,有雪莲之清素,傲梅之骨气,亦如孤峰绚含神秘,过往不问,淡而优雅洁素,温则慈眉善目,绝世佳人,独一无二,实为天下女子之典范,男子梦中之妻,老少皆喜,素为一代佳人。北有仲之瞩目,文韬武略,温文尔雅,聚世间之刚,飒爽英姿,有猛虎之威慑,雄鹰之独孤,亦如大海之广阔深沉,来去不留,强而雄霸四洲,静则温雅独立,盖世英雄,举世无双,却为天下男子之代表,女子之归宿,妇孺皆知,乃为倾世英雄。
  • 穿越后我权倾朝野

    穿越后我权倾朝野

    前一晚还是那个天天熬夜加点苦逼上班的北漂草根女钱倾,万万没想到,一觉醒来权倾朝野,上古帝国女王,万人之上,一人之下(上面还有个太上女皇),有吃有穿,啥啥都不愁。唯一不好的是,有个未婚夫,谁叫这个身份原主人抓周时一不小心抱住了他呢。最气人的是,未婚夫还不喜欢她,没事没事,我也看不上他。钱倾一直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