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8300000032

第32章 《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9)

3)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史记》卷一百七)

4)寡人虽不肖乎,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战国策》卷三十一)

“X未若Y(之)R”式:

1)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卷十三)

2)某平生也费了些精神理会易与诗,然其得力则未若语孟之多也。(《朱》卷一百四)

李吉华对“未若”句式的历时发展情况作了考察:

“未若”句的出现年代与“不若”句相仿上古已有应用,句式主要是“X未若Y”。汉魏六朝时,“X未若Y之R”句出现,在实际语境中,“未若”句往往与“不如”句同现。唐五代到宋,“未若”句在句式和功能上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元时“未若”句急剧减少,明清时则基本绝迹。如:

上古:

3)病未若死,祗以解志。(《国语》卷十一)

4)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韩非子·难三》)

汉魏六朝:

5)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三国志》卷六)

6)无当之玉碗,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抱朴子·外篇》卷四)

7)故博其施者,未若防其微;勤其求者,不如寡其辞。(《抱朴子·外篇》卷四)

唐五代宋:

8)子曰:“佛偈云:‘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祖堂集》卷一)

9)子贡言无谄无骄,孔子但云仅可而已,未若乐与好礼,子贡便知义理无穷。(《朱》卷二十二)

元代:

10)婆娑一庭虽是小,未若贫而乐。(《全元曲·无名氏散曲》)

(3)“莫”类否定式

“X莫如/若Y”句式:

1)问:“穷理莫如随事致察,以求其当然之则。”(《朱》卷一百一十九)

2)学者莫若且理会自反,却见得自家长短。(《朱》卷三十五)

3)又曰:“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尤切。”莫急于教人,然且就身上理会。(《朱》卷十八)

(4)特殊语用句式

有“X难得似Y”、“X那得似YR”、“X如何似得Y”几种表达方式:

1)程子说:“孟子为孔子事业尽得,只是难得似圣人。如剪彩为花固相似,只是无造化功。”(《朱》卷二十七)

2)未说道有甚底事分自家志虑,只是观山玩水,也煞引出了心,那得似教他常在里面好!如世上一等闲物事,一切都绝意,虽似不近人情,要之,如此方好。(《朱》卷十二)

3)适之问如何似得这般话。(《朱》卷四十四)

4)欧公大段推许梅圣俞所注《孙子》,看得来如何得似杜牧注底好?以此见欧公有不公处。”或曰:“圣俞长于诗。”曰:“诗亦不得谓之好。”(《朱》卷一百三十九)

(三)“似/如/若”字句相关问题研究

(1)“XR如/似Y”式产生的时代

向熹指出:“用‘形容词+似’表示两个比较项之间的程度差别,这种比较句式产生于唐宋。”他示例如:

1)虎踏雪泥稠似印,风吹白浪大于山。(唐·白居易《舟行阻风寄李十一舍人》)

向熹指出:“用‘比较结果+如’表示两个比较项之间的程度差别,这种比较句式偶见于上古,唐宋应用渐多起来。”如:

2)人之困穷,甚如饥寒。(《吕氏春秋·爱士》)

针对有些学者认为唐代就已经有“X+R+如/似+Y”差比句了,主要根据的是诗词的对比。如:

3)本寺远于日,新诗高似云。(唐·姚合《赠供奉僧次融》)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贝罗贝提出了质疑,并指出“X+R+如/似+Y”应当是到了宋代才成为差比句。魏培泉同意贝氏的看法,他指出:“因为和差比句相对仗的句子未必也是差比。此外,文献中可以肯定为‘X+R+如/似+Y’差比句的,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他用‘绿’作R的例子。目前可以判定为最早的差比句例是属于北宋的例子。”

(2)“XR如/似Y”成为差比句的原因

太田辰夫指出“差比的‘如’是由表示平比的动词‘如’转成的。可能是因为‘如斗大’的平比句产生,‘大如斗’为了与之区别而用于差比”。认为“X+R+如/似+Y”用作差比句,一般的看法是由平比的“X+R+如/似+Y”转成的。

对于平比的“X+R+如/似+Y”如何会变成差比句,冯春田认为是仿照上古汉语的“X+R+于+Y”。他认为由“如”“似”取代“于”可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于’字结构作补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在发展了的语言系统里,它存在着变化更新或被淘汰的可能;由于‘於(于)’字结构在内容上包括的范围较大,不符合语言要求明确化的特性,所以在差比句式里就由通常用于比较的‘如’‘似’(均为动词)替代了介词‘于’。但是,由于旧有的‘R于Y’式本来就可以形成差比,所以‘如’、‘似’用在‘于’的位置上也就弱化了它作为动词的词性。所以,近代汉语的‘(X)R如/似Y’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局部(或部分)更新了的差比句式。据文献调查所得的用例看,‘XR如Y’和‘XR似Y’唐五代未见,但自宋代开始就有了较多的例子。”“‘如(似)’字句同‘于’字句一样,在‘如(似)Y’后出现补语受到很大局限,但是差比句式在意义上的基本特点是性状或程度的差异性比较,它需要差比结果的多样化的表现;显然,‘如(似)’字句同‘于’字句一样,无法比较灵活地出现表现这种结果的形容词或副词补充成分”。

魏培泉认为冯春田的解释只是指出“X+R+如/似+Y”有较多的发展空间,却不能说明它为何会走向表示差比的路上去。对于原因,他有自己的看法。

其一,特定词汇和“X+R+如/似+Y”差比句的产生间是有关联的。“X+R+如/似+Y”转为差比句是由动词“胜”开始的,和一般差比句的R用的形容词不一样,它已自具差比的意涵。无论有没有“于”,都不影响它的这个内涵。继“胜”之后成为“X+R+如/似+Y”差比句的R的词可能是“强”,考察文献,“强如”在宋代远不如“胜如”常见,但从元代以后就有压倒“胜如”之势。由于“强”是形容词,易于由此再推扩到其他的形容词上,于是“X+R+如/似+Y”以此为始而逐渐地取代了“X+R+于+Y”差比句。

其二,因为“如”产生音变而读同“于”的缘故,所以“胜如”会接替“胜于”,而不是借由其他的途径。

(3)“X+R+于+Y”被“X+R+如/似+Y”取代的原因

有的学者认为“X+R+如/似+Y”之所以能取代“X+R+于+Y”,是因为古代的介词“于”脱落的缘故。

魏培泉认为动词后的“于”固然在中古汉语时期就已经大致消亡,但这不必定是“X+R+于+Y”差比句没落的原因。中古汉语动词后的“于”的没落有其结构性的原因,当时表示所在和所自的介词组基本上已是位于动词前,而表示终点的“于”也由“到”“着”“与”等所取代,这种变化和所谓的时间序列有关。用于差比句的介词“于”既与这个发展不相干,也就没有理由一定要跟着脱落。介词“于”趋于没落不一定会导致“X+R+于+Y”差比句消失;即使消失也不一定要由“X+R+如/似+Y”或“X+比+Y+R”来接替。理由如下:

其一,在魏晋南北朝已经没落的介词“于”在近代汉语文献中仍然持续用作甲型句的比较词。其二,现代方言甲型句的比较词还有用“于”的。其三,即使“于”省略了成为丙式,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维持下去。以现代汉语方言为据,如果有比较副词或数量补语,即使没有“于”也可以构成差比句。

关于导致“X+R+如/似+Y”接替“X+R+于+Y”的原因,魏培泉认为主要的原因应是“于”的多义性与表达的局限性使它很难适应近代汉语的需求。上古汉语的介词“于”功能本来就很复杂,要得到适切的解读往往要依赖句中及句外的其他成分。“X+R+于+Y”要作为差比的表式,R能用的词相对上就较为有限,否则很容易导致歧义。不仅能用的单音节词有限,双音节词更几乎不能用,要纳入更复杂的词组大概就无法解释为差比句了。“X+R+于+Y”在表达差比上还有一项不大能配合近代汉语的地方,那就是X项和Y项在传统上多为简单的名语。相对的,“X+R+如+Y”是由平比句来的,它的X项和Y项本来就常用较为复杂的名词组或动词组,此时一个句子中经常会含有较复杂的词组。“X+R+于+Y”差比句不但R的用词很有限制,X项和Y项一向又不大能接受复杂的词组,这双重的缺陷加起来,就使得“X+R+于+Y”差比句很容易让其他功用较强的句式给取代了。

(四)“X+比+Y+R”取代“X+R+如/似Y”的原因

魏培泉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为语义的因素。“X+R+如/似+Y”易有歧义;第二个是社会因素。

三、“不及”句

(一)“X不及Y”式

(1)孟子不及颜子,颜子常自以为不足。(《朱》卷九十三)

(2)但众人说得,自是不及圣人说话。(《朱》卷二十一)

在比较词“不及”之前出现修饰成分“远、大、决、更”等。

(3)道夫问:“看老苏文,似胜坡公。黄门之文,又不及东坡。”曰:“黄门之文衰,远不及,也只有《黄楼赋》一篇尔。”(《朱》卷一百三十九)

(4)《国语》辞多理寡,乃衰世之书,支离蔓衍,大不及《左传》。(《朱》卷八十四)

(5)若散文,则山谷大不及后山。(《朱》卷一百四十)

(6)如这五事,众人岂不见得。但说时定自是别有关窍,决不及圣人也。(《朱》卷二十一)

(7)至于颜子“三月不违仁”,又如何其余更不及此?(《朱》卷三十四)

比较词“不及”之间可以插入“能”,如:

(8)旧来说,多以圣人天地之所不知不能及鸢飞鱼跃为道之隐,所以易入于禅。(《朱》卷六十三)

(9)盖自孟子之后,荀卿诸公皆不能及。(《朱》卷十六)

“不及”表示差比的现象产生于上古,如:

(10)有虞氏不及泰氏。(《庄子》卷三下)

(11)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春秋》卷六)

汉代以前表示比较时句法形式上仅限“X不及Y”式,往往没有明确的比较点。汉代开始,“不及”句出现了“X+比较点+不及+Y”的形式,如:

(12)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五)

(13)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

(二)“X不及YD”式

恭父问:“‘颜渊问为邦’,此事甚大,不知使其得邦家时,与圣人如何?”曰:“终胜得孟子,但不及孔子些。”(《朱》卷四十五)

“些”表示比较差值(D)。

(三)“X不及YR”式

(1)“颜渊、季路侍”一段,子路所以小如颜渊者,只是工夫粗,不及颜渊细密。工夫粗,便有不周遍隔碍处。”(《朱》卷二十九)

(2)邵伯温载伊川言曰:“向惟见周茂叔语及此,然不及先生之有条理也。”(《朱》卷一)

(3)又如西旅之獒费了太保许多气力,以此见武王做工夫不及成汤甚远。先生所谓“观诗书可见”者,愚窃以为如此。(《朱》卷二十五)

(4)当时不特门人知孔子是圣人,其他亦有知之者,但其知处不及门人知得较亲切。(《朱》卷四十四)

(5)武侯气象较大,恐宣公不及。(《朱》卷一百三十六)

(6)仲舒读书不如衡子细,疏略甚多,然其人纯正开阔,衡不及也。(《朱》卷一百一十六)

比较结果(R)可以是多种语言形式,在例(1)中为形容词,例(2)为述补短语,例(3)为状心短语,例(4)为述补短语。

例(5)(6)中,语序有所调整,为“YPR,X不及”形式。

(四)“X不及Y之R”式

(1)盖他心量不及圣人之大,故于天下事有包括不尽处。(《朱》卷五十五)

(2)先生批云:“此一条论得甚分明。昨晚朋友正有讲及此者,亦已略为言之,然不及此之有条理也。”(《朱》卷四)

构成比较结果(R)的语言形式有形容词,如例(1),或述补短语,如例(2)。

关于“不及”句,李吉华(2009)对其在近代汉语的发展情况作了考察:

唐五代,“不及”句出现“X不及Y”与“X不及YR”并存的局面。宋代,该句式在句尾还可出现表程度的补充性成分。元明清时期,“不及”句在形式上不断完备,出现了“X不及Y”、“X+比较点+不及+Y”、“X不及YR”等多种句式。近代,“不及”句的比较项可以由小句充任,但用例较少。例如:

唐五代:

(3)沩山云:“子向后传吾声教,行步阔狭,吾不及子也。”(《祖堂集》卷十八)

(4)心空不及道空安,道与心空状一般。(《祖堂集》卷二十)

宋代:

(5)又如西旅之獒费了太保许多气力,以此见武王做工夫不及成汤甚远。(《朱》卷二十五)

明清:

(6)智深焦躁道:“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水浒传》第四回)

(7)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8)宋江亲自与他陪话,说道:“我这兄弟王英,虽有武艺,不及贤妹……”(《水浒传》第五十一回)

(9)贾母听了,点头道:“……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10)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红楼梦》第四十回)

(11)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像不同。(《红楼梦》第二回)

(五)“X未及Y”式

(1)《集注》云:“仲弓未及颜子,故特告以操存之要。”(《朱》卷四十二)

(2)颜子只据见在事业,未必及汤。(《朱》卷九十三)

该式中古始见:

(3)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卷二)

(4)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其劳也。(晋·习凿齿《晋书》卷二六)

(六)“XP如何及得Y”式

该式为特殊语用句,其例如:

觉范诗如何及得参寥!(《朱》卷一百四十)

四、“比”字句

(一)肯定式

(1)“X比YR”式

1)广问:“荆公之文如何?”曰:“他却似南丰文,但比南丰文亦巧。”(《朱》卷一百三十九)

2)孟子比孔子时说得高。(《朱》卷十九)

3)问:“孟子比《论语》却易看,但其间数段极难晓。”(《朱》卷十九)

4)直卿曰:“张子语比释氏更有穷理工夫在。”(《朱》卷九十八)

比较结果(R)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例1)是形容词“巧”,例2)为述补结构,例3)为状心结构,例4)为述宾结构。

比较结果(R)之前出现有修饰性成分“是、自是、大、稍、甚、煞、较、更”等,例如:

5)隐,是恻然之后隐痛,比恻是深。(《朱》卷五十三)

6)横渠说:“孟子比圣人自是粗。颜子所以未到圣人处,亦只是心粗。”(《朱》卷四十三)

7)“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比“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固是大相远。(《朱》卷三十四)

8)“游于艺”一句,比上三句稍轻,然不可大段轻说。(《朱》卷三十四)

9)“某老矣,无气力得说。”时先生病,当夜说话,气力比常时甚微。(《朱》卷一百四)

10)颜子地位比诸子煞有优劣,如“赐也闻一以知二,回也闻一以知十”,此事争多少!(《朱》卷三十一)

11)徐思远玉山人。与汝谈,比诸人较好。(《朱》卷一百四十)

12)庄子比邵子见较高,气较豪。(《朱》卷一百二十五)

13)李清臣文比东坡较实。(《朱》卷一百三十九)

现代汉语差比句常用差比副词“更”,构成“X比Y更R”格式,据黄晓惠的研究,这种用法可能是在唐代才开始,示例如:

14)帝比初亡心更悲。(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卷八十四)

在比较结果(R)之后,出现了比较差值(D),如:

15)前辈说禹与颜子虽是同道,禹比颜子又粗些。(《朱》卷九十三)

16)恻隐比三者又较大得些子。(《朱》卷五十三)

17)若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但比王都差少耳。(《朱》卷七十八)

18)尧时昏旦星中于午,月令差于未,汉晋以来又差,今比尧时似差及四分之一。(《朱》卷二)

19)某看,却是诸侯来,便教他助祭,此是祭毕临遣之辞,当在“大告武成”之下,比前辈只差此一节。(《朱》卷七十九)

20)而太宗以下,又自分两等,濮园者尤亲,盖濮邸比那又争两从也。(《朱》卷一百一十一)

21)问:“如此说,则是日比天行迟了一度,月比天行迟了十三度有奇。”(《朱》卷二)

22)遂如其语为之,比成推算,比前所计之费减十之三四。……会其直,比抛降之数减数倍。(《朱》卷一百三十二)

23)日亦日一周天,起度端,终度端,故比天道常不及一度。(《朱》卷二)

比较差值(D)可以是量词、数词、数量短语或形容词,对应的比较结果有形容词、动词两种。例15)的比较结果和比较差值为“粗——些”;例16)为 “大——些子”;例17)为“差——少”;例18)为 “差及——四分之一”;例19)为 “差——一节”;例20)为“争——一度”;例21)为“迟——一度”;例22)为动词“减——数倍”;例23)为“不及——一度”。

同类推荐
  • 大唐神仙太子

    大唐神仙太子

    中国上下五千年,唯汉唐以强亡。且看穿越到初唐的现代人李宸与刘洋能闯出一个怎样的新唐朝。
  • 天定录

    天定录

    宋室衣冠南渡的第十个年头,也即是公元1137年,伪齐刘豫大举南侵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女真铁骑依然在千里故疆纵横驰骋,耀武扬威!此时宋高宗正驻跸江左,以察天意,赵鼎暂时让贤,张浚刚刚上位,秦桧还没攒够祸国秧民的资本,而岳飞尚未意志消沉,一切为时未晚,大事尚有可为……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不借助现代科技的调查记者,如何在窥破一系列历史真相的同时,合纵连横,披荆斩棘,一步步扭转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跟着穿越者吴益,重返八百年前的历史现场,见证那个时代的铁与血,悲与歌,渴望与挣扎,激荡与沉沦,感受最真切的呐喊和力量!
  •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楚汉争霸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楚汉争霸

    一场群雄逐鹿争霸赛,一盘沙场起兵对弈棋。始皇帝驾崩,铁马帝国迅速瓦解。草根混混、寂寞英雄、落魄贵族、流氓无赖纷纷登场,各方势力彼此消长整合,铺设历史轨道。风云变幻中,天鹅王陈胜,谋士张良,酒徒郦食其,阴谋家陈平,亚父范增,刽子手夏侯婴……演绎各出人间悲喜剧。作者学识造诣精深,笔法诙谐有趣,以《史记》、《汉书》作原本,全景再现刘项争夺统治权历程。读来酣畅淋漓,掩卷开怀大笑,慨叹人物命运,思量历史传承。
  • 梁宫秋

    梁宫秋

    一个大梁,架空的历史。一个先生,现代的公子。一个故事,有笔有你我。
  • 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本书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编者通过简明的体例、通俗的语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讲述了这100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出每件大事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简约大方的版式、美轮美奂的图片、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了解历史大事、把握历史大势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愉悦的审美感受。
热门推荐
  • 韩娱之偶像军团

    韩娱之偶像军团

    krystal:“欧巴,我就是喜欢你。李元哲:“秀晶啊,你知道我喜欢你姐姐。”krystal:“我不管,我就要和你一起。”李元哲:“......”-----------------------------------------------李元哲:“西卡,我们交往吧!”杰西卡:“.......”李元哲:“干嘛不说话?”杰西卡:“哼。”李元哲:“你不说我就当你答应了!”
  • 我可不是仙

    我可不是仙

    从吴明遇到那个美丽的少女开始,他的生活就不再平静。仙人想要收他为徒,将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只想和捡到并养育他的姐姐在一起。只不过,命运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便不会停下来。带着封禁之力的右眼,可以灭除邪气的金炎,天生通晓阵法之道。这一切,都不像是一个平凡少年该拥有的。除此以外,他的姐姐似乎懂得一些常人不知道的东西。不管怎样,仙、俗最终都和他产生了紧密的联系。PS:前三章为倒叙,讲的本书第一部分的最后安排,不想提前知道结果的读者,建议从第四章开始阅读。如果有读者读完前两章觉得难以接受,建议看一下QQ阅读置顶书评。最后,本书的世界格局并不小,大家不要被开局的世界给影响,想看的东西,像是龙啊、炼丹什么的,都会有的。
  • 乔卫

    乔卫

    一次冒险经历,让他的人生故事开启新的一页!深山中的怪异叫声,是野兽的怒吼,还是牺牲品的哭泣声?美丽迷人的少女背后竟然暗藏着不为人知的震撼!让生命创新的重组实验,是给人类开辟新的未来,还是送去毁灭的句号?湖面突起的怪物,在天空高高飞翔的人类,来自远方的两位“客人”……一连串的光怪陆离接二连三出现在他的城市,是异样的巧合,还是恶魔的处心积虑?当这一切过去,换来的却是另一深处的魔鬼般的嘲笑声……踏入《乔卫》的世界,让他亲自告诉你,人生也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冒险!
  • 很久之前喜欢你

    很久之前喜欢你

    暮年的颜惜年回忆悠长岁月中的众多回首,那年的惊鸿一瞥,依然让她心动无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凰君

    凰君

    穿越来的君悦运气不太好,被当作人质困在别人屋檐下。一天,追求她的人问她:“你想要这天下吗?我打来给你?”君悦嗤之以鼻:“不能吃不能喝的,还得担心别人来抢地盘,要来干嘛?”她老爹问她:“孩子,你想要这天下吗,想要自己去打。”君悦赶紧摇头:“太累,而且容易死死翘翘。”后来,再没有人问她要不要天下了,君悦仰天长啸:“老子要这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戏说血莲劫

    戏说血莲劫

    明明科技发展才是正途,玄术都是邪魔外道,为什么还要将科技造物赶尽杀绝?因为一切都是阴谋......
  • 我的绝色小侍女

    我的绝色小侍女

    欺吾者,杀之。欺吾之侍女者,当万劫不复!
  • 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

    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商务谈判概述、商务谈判的准备、商务谈判的开局和报价、商务谈判的磋商和终结、商务谈判的语言与思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