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500000022

第22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9)

壶林书院乾隆二十一年(1756)知县马瑹、邑绅杜枢、王锡琠、郭恒等在旧址上重建,捐银1000两交商营运,以作膏火费,功未竟而去。知县陈诚继为落成,改名壶林书院。因唐元宗诗“壶关宠旧林”,壶关又名“壶林”而名。计大门1座,二门1座,北厅3楹,东西耳房4楹,厢房10楹,厨房2楹,规模具备,但膏火之费尚阙如也。乡耆秦学珍捐纹银1000两,又历年积利银640两,并交当商,按月一分五厘生息;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汪勋念前项生息不敷,与贡生王长龄等续捐元银1710两,净余纹银1060两,发当商,按月一分二厘五毫生息,旧新本金每年共得利银394两7钱1分。择邑绅之公正者经管,署内礼房均不经手,所有一切师生脩膳膏火及院内一切花费,年终开列清册交署过目,以备查考。书院有地14亩半,每年收租钱4000文,亦为掌教脩金、生童膏火等。书院功课为每月两课,一次为官课,称同课;一次为私课,称齐课。同治八年(1869)将书院移建于县署偏西。光绪二十九年(1903)壶林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

武乡县

鞞山书院旧址在鞞山之麓,向名鞞山书院。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高鉷建。有学田15顷,收租260石,发当商膏火本钱4000串文,按月一分生息,每年应得息银480串文。山长由知县直接聘请,举人魏守经、张锦心、冯翰清等先后担任。学生多则二三十,少则四五不等。入院需经考试,分别给予不同膏火。书院功课一般每月只有两课,定在每月初二与十六或初五与二十五举行,一次为官课,由县署出题阅卷;一次为私课,由掌教山长出题阅卷。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后又改为女子高初等小学校。

有《鞞山书院怀古》。

沁县(原沁州)

铜鞮书院沁州州属书院,地址在考院南侧,乾隆十四年(1749)知州雷畅于明察院废址创建。分内外院,内院中为讲堂3间,左右耳房各1间,东西廊各5间;外院东西廊各3间,南房6间,中门1间,大门1间,额题“铜鞮书院”。有自记:“……然则仍冠以铜鞮何也?盖以羊舌氏食采于是也。羊舌氏,晋贤大夫,舆图所纪,代有沿革。而铜鞮之名,特着于春秋至于今不替,岂非以人重哉。尔多士生长于斯,果其景仰前贤,克自树立,以底于明体达用之学,不徒以科第擅长,是则余之厚望也夫。”(春秋时晋置铜鞮县,这是沁县建制之始。晋悼公封铜鞮为大夫羊舌食邑。汉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分铜鞮为四县,铜鞮为今沁县。历经沿革,至明洪武初年废铜鞮入沁州。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州姚学瑛于后院增建正房3间,东房3间。清道光十九年(1839)知州穆克德发动三县乡民捐银10000余两,修整考、书两院。经过重修增建,共计讲堂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西下厢房各3间,外院东西房各3间,大门二门各1间,内院屏门1座,南房4间,偏院1所,正南房各3间。铜鞮书院有发当商膏火本银1500两,按月一分生息,每年应得息银180两,作为书院膏火费。民国元年(1912)铜鞮书院停办,所有举子转入月岭山铜川书院就读。以书院地基改建为沁州中学堂。

有《铜鞮书院记》,雷畅撰文。

《铜鞮书院经费记》,姚学瑛撰文。

铜川书院(吴琠号铜川)在月岭山,原为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吴琠读书处。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州人募捐,由琠后裔将故址修葺,建成书院,以吴琠号铜川而名,由于吴琠的声名,又被称为“吴文端公书院”。“建正厅3间,以祀公,东西耳房各3间,用备村之人士肄业讲诵焉。共为一院,峙以门楼,门之外东偏即旧屋,其西偏亦建茅屋3间,如南向相配,两屋之中稍南复建大门3间,以司关键。庚子值岁旱,工半而止。雍正二年甲辰(1724)选拔又卒。明年,公之孙、今孝廉圣功始续修之。正厅暨两门加以藻绘,周围缭以垣墙,复于大门之外建坊,额曰‘吴文端公读书处’”。书院建成后供十三村村民子弟就读,铜川书院在清代声名远播。铜鞮书院停办后,邻州各县学者慕名前来。民国三年(1914)停办。

有《吴文端公书院记》,司马灏文撰文。

沁源县

琴泉书院在县东门外琴泉楼下。原为义学名楼泉书院,年远废弛,屋宇坍塌,清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刘鲲改为书院,重修后院房5楹,添修东西厢各5楹,补修前院正房5楹,东西厢各3楹,门面房5楹,榜曰“琴泉书院”。据《列仙传》记载,赵国琴高真人善弹琴、游泳,经常游于沁河、汾河之间。琴高真人居住的山沟,称琴泉山;山上有琴高真人庙,庙前有一泓名灵泉;琴高真人居住过的山村得名琴泉村;琴高真人经常喝酒的酒楼名琴泉楼。书院以此而名。院内有五堂:名养正、观德、修道、考课、文会。乾隆年间陆续捐入、添置学田地100余亩,岁收租粟48石9斗;当商存膏火本银1823两,每月一分二厘行息,每年共得利钱275千352文,闰月另算,均作为脩膳膏火之资。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改义学为琴泉书院碑记》。

9、晋城市

晋城市区

古书院始设年代当为北宋治平三年(1066)著名理学家程颢为晋城令时建多所社学,亲为士民子弟句读,这所社学为规模最大而被后人称为书院,地址在城北。书院坐北朝南,依势而建,中高四周低,为一座长方形城堡式建筑,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古朴庄严。南面为先后两次修筑的阁楼,四周有女儿墙,东西有书院河和小桥河,三面环水,有望河亭。立亭内居高临下,仿佛登科及第。书院北还有书院湖和官义庙等。金大定年间曾修建,后以兵燹,书院废。只留下了一部分,定名为社学,其他部分流失民间,形成了“古书院”村落,此地今仍名“书院村”,古书院矿之名即因矿址在古书院附近而名。

体仁书院(曾名张公书院、文昌书院、明道书院、体仁书院,为泽州州属书院)

文昌书院原址在泽州府治北张公祠之左,亦名张公书院。明万历间泽州知州王所用在古书院的遗址上为程颢所建诸乡校之离府治阳近者再建,名文昌书院。有东西斋,集士子肄业其中,并捐地24亩作为经费。以时察其勤惰,加奖惩。天启元年(1621)建书院文昌阁并立“古书院”石碣一块,现存于书院内。

明道书院原文昌书院,后用程颢之字,更名为明道书院。

体仁书院原明道书院,崇祯间巡盐御史杨鹗檄捐田33亩,以学田收益作为办学经费之补充,更其名为“体仁书院”,“曰此先贤遇化存神之地也”。崇祀周子濂溪、程子明道、伊川、张子横渠、邵子康节、吕氏进伯、吕氏东莱。顺治十八年(1661)创建了程子祠并立碑“宋晋城令程明道夫子之神位”。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伦可大拓修,陈廷敬有记。乾隆七年(1742)重加展拓。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县(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知县捐银4260两,系各县自行交商生息,与每年帮捐银共840两有奇,以备脩脯膏火工食等项。

明道书院乾隆四十六年(1781)知府姚学瑛重修体仁书院,又于书院东偏置买废宅,添建堂5楹,厨房1所。再易名为明道书院。凤台等五县帮捐,定额每年五县共解银185两6钱,作为书院经费补充。嘉庆三年(1798)嘉庆二十四年(1819)相继重修程子祠,并立有碑刻一通,说明书院村命名的由来。光绪二十八年(1902)明道书院改为中学堂。

泽州县(原凤台县)

怀仁书院为原泽州府属书院,旧在县治东北关帝庙东。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知府林荔建,并捐俸设脩脯膏火。后来者不继而废,年久失修,月课亦废,基址圮毁。

晋城书院清光绪七年(1881)凤台知县张贻宦捐银200两,购买上元巷民房两院作为书舍课士之所,爰易旧名,额曰“晋城书院”,又以经费无出,禀请上司拨到盐商官本钱3000贯,窑炉商以工代赈钱3000贯作本生息,岁生息银240两、钱360千文以作经费,并定章勒石。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回辙书院地址在县南关天井关,天井关为孔子回车之地。孔子的第十九代孙孔昱,为了纪念孔子,在天井关修了一座文庙。据《泽州府志》和《凤台县志》记载,天井关文庙始建于东汉建宁二年(169)是当时天下仅有的两座半文庙之一,仅晚于曲阜孔庙一年。以后历代屡有修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程颢为晋城令,大兴乡学,对天井关文庙有过修缮。元至元九年(1272)修。明朝,天井关文庙又重修数次。有明万历年间泽州太守、山东临朐人冯瑗重立的石碑,上书“孔子回车之辙”。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回辙书院”,袭封衍圣公大宗主举事之员孔衍珻由中州陟太行,过天井关,见有其圣祖庙在,下车瞻拜。咨明山西督抚,札委寄居泽州候补尼山书院学录孔兴鉴专管回辙书院祀典事。并有一碑,碑记中记载有清康熙年间孔衍珍捐地32亩,生息以供膏火,乾隆四十九年(1784)泽州知府姚学瑛重修,将庙前旧坊所书“泮宫”改为“回辙圣迹”。1943年日军将天井关文庙付之一炬,修筑了炮台。

有《天井关回辙书院札》,孔衍珻撰文。

高平市

晋城书院在县治西。明弘治元年(1488)知县杨子器建,名曰“正蒙社学”,乡人称之为书院,后圮。嘉靖十四年(1535)县丞孙应奎将旧址重修扩建,计前堂5楹,匾曰“春风”;后堂5楹,匾曰“仰止”;以祀程明道,而左右皆有小堂3楹以翼之;号舍20余楹,以为诸士子藏修之所;他如仪门、角门、碑亭、厨房之类,咸各有成度;外建大门,为纪念宋晋城令程颢兴教化之风,遂易名为“晋城书院”。久废。

有《晋城书院记》,姜润身撰文。

宗程书院为泽州州属书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梅建为知州之时,因晋城书院废,“即欲造一课士书院,以继遗意,而名之曰宗程”。“……于是葺旧宇,筑新舍,肄业之所咸备焉,此东一院也;北为厅事,厅右旁有厢,南为临巷之大门,门左右有簃屏墙列于门之外,是为中一院;此院之西植松二十余株,而筑墙以蔽之,拟砌池蓄水作亭于池上,以移守泗州之期迫乃寝,两院书舍凡三十有五间……书院以宗程名,愿诸弟子凛凛焉,惟程是宗也”。不久亦就圮。乾隆三十九年(1774)高平知县傅德宜以崇正书院(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年1757年,邑绅士陈润太等建崇正书院,亦称南书院)简陋,重新修葺宗程书院,易额曰“崇正书院”。此时两崇正书院俱存。道光四年(1824)知县李联蒙重修书院,于迤西别购民舍38楹,重建斋室、讲舍、庖湢等,仍以旧名,称宗程书院。年久复倾败,荒芜不可居。同治五年(1866)知县龙汝霖重修。书院经费:道光时文庙工竣,余钱2000缗,发当商,岁息以一分,增内课生3人,月廪钱1200;内课童3人,月廪钱600;外课童2人,月廪钱400。同治四年(1865)知县复以廉俸银550两发当商,岁仍以一五为息,增生童内课5人,外课5人,月廪如初。每月之初三日为官课,由县尹主讲;每月十三日、二十三日为馆课,由院长主讲。而院长脩金120两,膳金60两,门役膳夫之薪等也有定额,不足则由知县补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崇正书院(南书院)院址在宗程书院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邑绅士陈润太、崔文煌等通共捐银3250两,呈请设立书院,经知县陈封舜详明上宪,巡抚傅恒命名为“崇正书院”。输银3250两交盐典商,按年一分六厘之息,作为师生脩脯膏火之资。乾隆二十三年(1758)奉文减息,遂以一分五厘起息,始定内课生童10人,月廪银9钱;外课生童16人,月廪银4钱。乾隆三十九年(1774)知县傅德宜以其简陋,将宗程书院改名“崇正书院”,原崇正书院也就被称为南书院。乾隆四十九年(1784)知县毛振翮改崇正书院为行台,南书院遂荒而不治。道光四年(1824)知县李联蒙重建宗程书院,南书院遂废,后创为节孝祠。

函阳书院院址在建宁镇西。明万历十九年(1591)高平进士郭东以亲老疏请终养回乡,资助建函阳书院,招延文士讲学,又名“石堂会”。

阳城县

泮宫书院也叫泮宫讲堂,院址在县治东南角。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县尹赵绳祖主持创建。赵绳祖亲为生员统制儒服,经常到书院视察教学情况。有时还登台讲学,勉励学子上进。后废。

映奎书院在县治东南化源里西。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知县王良臣主持创建。建讲堂5楹,聚生童讲学,颜曰“映奎”,因与奎星阁楼相连而名。岁久渐圮。康熙八年(1669)知县都甫“集邑中之绅衿合力修建,阁旧2层今起为3,旧4面今拓为5,堂旧5楹今左右增各3楹,名虽重修,实同创举。又各出资修书舍数十楹以待后之学者”。映奎书院易名为“聚奎书院”。后来邑绅士将书院改建为三贤侯祠,祀明阳城县知县王良臣、安伸、杨镇原。同治十年(1871)知县赖昌期以三贤祠旧址建濩泽试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有《重建奎星阁聚奎书院记》,田六善撰文。

《聚奎堂三贤侯记》,陈宏度撰文。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中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钱与民俗

    钱与民俗

    自从社会进入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代,钱就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在中国帝制稳步行进的历史中,国家货币在大多数时间都强硬地执行着控制经济、引导经济的职能。在社会生活中,钱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钱,人们相互争逐、抢斗、厮杀、暗害。唐代诗人罗隐的《咏钱》诗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小人”把“钱”作为行恶的“梯媒”,可能确实是常见的情形。“愁肠”、“睡眼”一句,说到钱可以消释愁苦,可以振奋精神。而豪门贵族的“狼虎性”的形成和暴露,也往往是和对于钱的疯狂追逐相关的。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热门推荐
  • 豪门强宠:黑化总裁太撩人

    豪门强宠:黑化总裁太撩人

    正值春日,江都的傍晚微凉。但洛蓁蓁的心却很热。想到马上要见到男朋友了,她的心就像……
  • 将星吕绮玲

    将星吕绮玲

    简短讲述一代女将星,温侯吕布之女的人生事迹。
  • 原来我这么孬

    原来我这么孬

    十万年前,荒古帝尊被爱人极乐仙尊和兄弟逍遥仙尊背叛,身死道消。十万年后,荒古帝尊残魂重生,而昔日的仇人已经得道飞升,昔日的血海深仇,深深地铭记在心。等着吧,贱人。………我原谅你了。 (看完前四章,你会发现我的简介就是个屁。)
  • 客栈里的神奇客人们

    客栈里的神奇客人们

    我,一个优秀的向上青年,决定要开一家“老娘的客栈”。可是谁能告诉我,这住的都是些什么大神,能不要拆我的房子吗?鸡飞狗跳的日子,匪夷所思的日子,当红娘的日子就这么展开了,还有我一直在意的那个预言,头疼啊!!也是在填《触不到的灵》的坑,期待一下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六道真魔

    六道真魔

    一道真魔传承引六道诛魔,人道仙人无辜受牵身毁道消,一缕残魂坠入地狱,誓入魔道成就真魔。别人练功费时费力费财,叶炎练功各种吸。负面情绪,吸吸吸。魔源本源,吸吸吸。恶意恨意,吸吸吸。什么?你居然害怕我?恐惧的情绪那可是大补。”来吧,让我感受到更深的恶意吧,让恐惧在飞一会儿。“
  • 灵云图

    灵云图

    灵云大陆,润泽万物,神魔厮杀,血染岐山。一宫,二殿,三重山,无冕之地鬼脉天。境界:入灵,气灵,归灵,玄灵,心灵,空灵,融灵,元灵,天灵,帝灵。
  • 女屌来袭:校草大人可否安好

    女屌来袭:校草大人可否安好

    他,是鼓乐高中的霸气校草——集傲娇与暖男于一身她,是转校来的极品女屌——初生牛犊不怕虎吗?刚转来第一天就惹了大麻烦——校草大人拎着被墨染黑的白色外套死死的盯着她。总之有那两人同时出现的地方,总有无数的路人围观......当校草碰上女屌,就不只是擦出火花了...而是...大爆炸!!!!!!
  • 御姐当自强

    御姐当自强

    这是一个血腥的开始。“这……不是手术室……”“血,满屋子的血!”穿越的方式似乎平凡,却给我留下了满脑子的疑团。这小丫头片子究竟干了什么破事!让我收拾剩下的烂摊子!三国纷争,美男在侧?既然没法改变事实,不如把上辈子要做的事情都做个遍!大夫?不够!商人,勉强!要不……弄个女王当当?-------------------------------------言情?搞笑?还有医学知识!第一人称?别怕!且看“吐槽神”威武御姐,带着她的中医魂,救死扶伤,横行霸道!
  • 超级修仙系统

    超级修仙系统

    潘辰重生到了大神满天飞的仙侠世界。获得了一个叫“超级修仙系统”的东西。主线任务,支线任务,日常任务,做完就给丰厚的奖励,炼丹画符,制宝种灵田,不用向那些眼高于顶的大师讨教,照样能事半功倍。专属称号,修为称号,成就系列,包罗万象各有专攻,只要满足条件,珍宝够量,它还能升级法宝,修复损伤,灵魂绑定。仙家小城,走出了一名让满天神魔震惊,拥有诸天灭世实力的变态修士。PS:本文非恶搞小白文,如果要调戏作者,请先观看,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