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500000023

第23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10)

止园书院(南书院)位于阳城县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庄)止园内,是陈氏一族共用的家族书院,初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止园书院在皇城相府城外南侧,因而又称为南书院。书院坐北朝南,自成体系,且毗邻止园,月洞门将书院与止园分隔成内外两个空间,环境清幽,形成了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空间。在紧邻高大城墙的月洞门旁,立有“南书院”的石碑,书院为两进院落。第一道门为随墙门,第二道门为如意门,两道门之间形成一方通向院内的狭长的过渡空间,显示了止园书院较强的封闭性和私密性。止园书院建有“悟因楼”、“清立堂”、“崇典阁”。悟因楼有二层,一层为书院中待客场所,二层为陈静渊的住所。陈静渊为陈廷敬的孙女,婚后不久就因丧夫孀居而回归娘家。依当地风俗,出阁的女儿不能长期与家人同住,陈静渊只能以客人的身份住在悟因楼二层。“悟因”二字就是取“悟却前因,万虑皆消”之意,为陈静渊父亲所题,以此来劝慰女儿。悟因楼以北为“清立堂”,是康熙皇帝为陈廷敬所题匾额,以此褒扬、勉励陈廷敬以清廉立身。陈氏一族为纪此殊荣,将匾额悬挂于厅堂中,并加以修缮,称此堂为“清立堂”,以示沐泽圣恩。清立堂为南北过厅,起联结和分隔前后两进院落的作用,主要用来敬奉康熙的墨宝以及诸代祖先的著作,供后世子孙瞻仰,是书院中级别、规制最高的建筑。厅堂以浮雕手法刻满了精美的历史典故,有“精忠报国”、“李广射箭”、“孟母三迁”等,檐柱悬挂有长幅楹联:“读古人书须设身处地一想,问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清立堂以北,正房为三层阁楼,一层为陈氏子弟读书的教室“旧知书屋”,“旧知”就是“旧又所学,循序渐进”之意。室内北墙悬挂孔子像,师生在每月初一、十五上香,以求“文圣”眷顾。西墙挂《弟子规》,以严格的学规教条约束学子的言行。正房二层为书院藏放书籍的“崇典阁”,三层为印刷刻版书籍之处。明清两代,由于重视教育,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逐步成为山西的文化巨族。从书院走出登上仕途的陈氏子弟共有38人,其中举人19人,进士9人,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陈廷敬是其中的杰出者。有感于教育对家族未来的重要,陈廷敬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对止园书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同文书院在县治之西(今太岳烈士陵园处)原系察院旧址,清乾隆七年(1742)知县谢廷瑜创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镜山书院建成,同文书院停办。

仰山书院(原名镜山书院)

镜山书院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王正茂购买本县人士司农田六善的镜山堂遗址,改建为书院,名“镜山书院”。

仰山书院后又易“镜山”为“仰山”,“取《史记·孔子世家》赞意:俾学者仰止景行,希贤有藕,非徒以析城、麻娄诸峰环列其前远肆瞻眺已也。”嘉庆二十五年(1820)院宇颓圮,知县王塬协同绅士燕山等人捐银800两,对书院进行维修扩建。同知潘为杰捐银800两增修,建成前院讲堂5间,平台1座,门房3间,门楼1座,后院大庭东西房9间,东院正庭3间,东房10间,为生童肄业之所。道光二年(1822)知县梁昌和捐廉集资,定奖赏之例,查核实在之项。共有元银500两,纹银100两,俱月息一分五厘;通年连闰共收市平银117两;有制钱430千文,月息一分存当生息;有田数十亩,均作经费。嘉庆、道光间知县王塬、梁昌和陆续增置经费,维持书院活动。书院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教育会。

有《重修仰山书院碑记》,王塬撰文。

海会别院海会寺在阳城北留镇,北距皇城相府1公里,是一座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在海会寺中,有一处不起眼的院落。然而在明清两代,这里曾出现过一位大学士、三位尚书、几十名进士、几百名举人,是当时阳城一所辉煌的书院。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张慎言、清代刑部尚书白胤谦都曾在这里读过书,削职归隐的张慎言还在这里收徒讲学。从明至清,这里也是文人骚客聚会赛诗之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樊南诗社”、“梅花诗社”、“七逸老人诗社”,留有大量的诗篇。

白岩书院在阳城县城北部町店镇。白岩书院的前身是白岩寺听经殿,位于崦山西南侧的山坳中,自成一院,有听经堂、寝房、厨房、茅厕等起居设施。明景泰甲戌年(1454)杨继宗会试落第后,只身来到白岩寺听经殿读书,经过三年苦读,终于明天顺丁丑年(1457)进士及第。他逢人便说,是白岩寺成全了他。当地的读书人对白岩寺趋之若鹜,来到白岩寺的听经殿专心读书。此时的白岩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白岩书院。而给白岩书院披上传奇色彩的,则是清顺治丙戌年(1646)的“十凤齐鸣”。清初,县城内一位王秀才屡试不第,就抛却了个人的功名欲望,来到白岩书院讲学。他的门下正好收取了田六善等十名学生。王秀才把自己扬名科考的理想寄托在这十名学生身上。他率领众生每天爬上听经殿背后的悬崖的崖顶,再顺着悬崖从顶端裂开的石缝钻下来,来到悬崖正中的山洞里,吟诗习文。这个山洞里,十一副石桌石凳排成两排,正好摆满整个山洞。顺治丙戌年,十名学生一起上京赶考。出榜之后,竟然都榜上有名,为报师恩,在阳城县城十字街西口高建牌楼一座,上书“十凤齐鸣”。于是,县城里的“十凤齐鸣”与崦山白岩寺的“石缝齐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一段尊师重德、发奋成才、知恩图报的佳话。

陵川县

陵邑书院也称陵邑讲堂,在城外东南原庙学旧址,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孙必振和县丞、训导、典史等捐银850两建成。孙必振自记:“……学右建书院一所,后讲堂5楹,东西两廊6楹,南厦5楹,亦余捐俸独成者。是役也,始于康熙十年九月二十四日,告成于康熙十二年八月初一日……”大学士陈廷敬亦有记。后改为孙公祠,祀孙必振。继而改为三贤祠,祀孙必振、王宏远、陈封舜。后又改为四贤祠,祀孙必振、王宏远、陈封舜、施敬胜。

有《邑侯琅琊孙公讲堂碑记》,陈廷敬撰文。

望洛书院清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陈封舜欲创建书院以振兴文风,贡生王慎修愿将己宅三层,共47间捐出,永远作为书院地址,呈请巡抚允许,并赐名“望洛书院”。取“遥望洛阳,思念程颢”之意,因“陵川昔为明道先生教化渐被之地,可即名为望洛书院,俾各士顾名思义,敦崇实学,以期仰副圣朝作人雅化可也”。聘归安人严炳元为山长。交发当银2500两,按年实收息450两,除馆师脩膳外,可给25名应内肄业生童膏火费,更取外肄业生20名。复购贮经史子集若干卷,诸生披览不需外求。

有《创建望洛书院碑记》。

《指施书院屋宇记》,范泰恒撰文。

陵川书院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县王笃祜将望洛书院旧址还给王慎修,另于县署之东,捐官地3亩1分,重建书院。计讲堂6间,其旁各有门墙通内外,又左右生徒肄业舍各2间,左右碑亭、榜亭各3楹;二门3间,左右角门各1间;二门外肄业舍东西各3间,讲堂左右16间,后左右各3间,可藏什物;寝室后别为门墙庭径。建成后率绅士迁望洛书院于内,改名为“陵川书院”,祀郝经。并在城外置官田若干亩,以资膏火。嘉庆十二年(1807)知县罗俊改建,移郝经位于文昌宫东寝室。咸丰四年(1854)知县钱济元增置经费并立定《书院出息银两条规》。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第一高等小学堂。

文忠书院(棣华堂书院)在陵川城北县学西,是元初大学士郝经所在的郝氏家族的住所。院中栽种了一株棠棣树,取《诗经·小雅》“棠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义,给住所取名曰:“棣华堂”。郝氏家族在金代时,已成为当时郡里的望族。家族成员业儒匮德不仕,历代教授乡里。如郝经的爷爷郝天挺,考中进士,两次参加了金朝的廷试不中,因早衰多病,又厌于功名,就返回乡里,以教授为业。“远近俊茂多从之学。其教人以治经行己为本,莅官治人次之,决科诗文则末也”。他的人品和威望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四面八方许多莘莘学子不惜劳苦,负笈而来,拜在他的门下,其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当时的名士。元好问就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元至正年间(1341—1368)达鲁花赤蒙完普化因郝氏棣华堂故基创建书院,名“文忠书院”,塑郝经像于内,春秋享祀。为郝氏子弟读书处。清康熙十四年(1675)陵川知县孙必振重修棣华堂书院,再塑郝经、郝文忠像于内。

有《完公遗爱碑》,王敷典撰文。

贞白书院在古贤寺侧,明嘉靖年间知县袁淮建。具体情况不详。

沁水县

凤原书院在西关北巷,明万历六年(1578)知县扈文魁建,名凤原书院,因凤原岗在县西,县治居其麓而得名。明末清初毁于战事。

碧峰书院院址设在城外东北碧峰山麓东岳庙侧,旧址无存。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金世麟捐银500两,集资500两,主持修建,名碧峰书院,以“取其方位在东,受气最先且居本邑雄胜,有拔地倚天之象也”。计有房大小36间,“堂曰‘沁邑考亭’,昔晦庵居建阳,有考亭明经论道;诸士子号为‘南州阙里’,盖以孔子比之也;今之命名亦窃比于朱子之意云;进步云台,翰林院藏书处曰‘云台’,取其入乎诗书之囿,含英咀华为凤凰池上客也”。书院堂楹户宇、墙壁门栏指列次第,其经营更有条而有理。知县公余亲至书院,考证经书,讨论文艺,数年未曾或辍,士夫以为美谈。书院设有院董会,成员多为地方绅士,院董会负责山长的聘请、经费的募集和管理。书院课程分斋课、官课、诗赋课等,每逢月之三、八即为应考日,由山长命题考试。自创建起至光绪四年(1878)止,官绅与民陆续捐集银2300两,钱450千文。光绪六年(1880)知县秦丙煃拨入修志余资银200两,查出历年书院余资银100两,均发当商,岁生息银260两,钱45千文,以作经费。又有历年书院余资购置地77亩,岁收租谷为生童膏火。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建修碧峰书院记》,吴伸撰文。

10、临汾市

尧都区

晋山书院原平阳府属书院。院址在府治东北莲花池(原平阳中学堂,今临汾一中)旧在治东,元泰定二年(1325)邑人石彦明建为义学,后改为录事司。洪武初改为县学,永乐初改为县治。弘治三年(1490)知府杜忠又建书院于府治东北永利池上,名晋山书院,聘本邑名儒张昌为院长。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府王楠改为三太守祠。康熙十年(1671)知府刘仪恕重建书院于城内水利池畔(今临汾一中院内)仍名“晋山”。书院荷亭水榭,曲庑回廊,雅致宜人。康熙三十四年(1695)毁于地震,遗址无存。

平阳书院(旧名正谊书院,改平阳书院,也有称其为平河书院者,平阳府属书院)

正谊书院院址在东关遇公门外,初临汾士子捐款建阁,上供梓桐帝君,四面立书舍厨灶,为诸生会文之所。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临汾县知县宫懋言将其改建为正谊书院,每月设酒礼肴核课士其间,后渐废弛。雍正七年(1729)知府樊钱倬、县尹徐三俊因府署晋山书院毁于地震,遂将正谊书院加以修理,作为府属书院,历任知府相继延师督课。

平阳书院原正谊书院,乾隆三十年(1765)知府徐浩大加扩充,使之讲堂书舍门阶户壁具备,长廊幽径,曲沼平台,竹木荫翳,芝荷纷披,并更名为“平阳书院”。又令临汾绅士捐银6000两,发之商贾,使生什一之息,光绪二十三年(1897)知府又捐集本银5000两发交钱当盐店三行,按月一分生息,遇闰照加。二十六年(1900)因书院经费仍属不敷,陆续捐集银6975两9钱,钱1040千文,先后发商,通年一分生息,遇闰不加,计有闰之年统共收息银1967两9钱5分,息钱104千文,无闰之年统共收息银1874两2分3厘,息钱104千文,均作为肄业诸生膏火费。书院重金礼聘名师讲学,江苏常熟举人方钺,福建举人陈德先,浙江举人胡兆崧,河南举人卫济出等,为士子所推崇。光绪二十九年奉文改设中学堂。

有《平阳书院碑记》,徐浩撰文。

《平阳书院碑记》,巡抚和其衷撰文。

龙吟书院院址在临汾金殿村,创办于明万历间,汾河西桑湾村名儒桑拱阳曾讲学于此。

河东书院原龙吟书院,明天启年间改建于县城内,其余不详。

霍州市

霍山书院

正学书院旧在霍州北门外太清观东,始建时间无考,疑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霍州学正曹端(永乐时任霍州学正,设教课士18年,昌明理学,奖掖后进)任书院山长。后圮。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知州褚相在书院旧址复建。有端范堂3楹,暨门坊2座,左右房舍依次而列,名曰“霍山正学书院”。嘉靖四十二年(1763)李春增修,后复圮。仅存地基。

有《童子箴》,霍州书院山长曹端撰文。

《新建霍山正学书院记》,知州褚相撰文。

霍山书院乾隆十二年(1747)知州陈钧改建书院于北门外延庆洞之西祠,名为霍山书院。祀明学正曹端。陈钧死后因州无公馆,竟作差使行台。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州胡观海重建公馆,复兴书院,使诸生得专心肄业其中。时只存膏火银1749两,乾隆四十六年(1781)拨入桥工余银400有奇。乾隆四十八年(1783)知州单燽增拓书院,倡捐复集银1450两,共银3200两发商生息,以作经费。嘉庆十四年(1809)知州叶峻嵋因公挪用不能弥补,邑人董朝朴等联名呈控,后任知州顾绍先倡捐集银3200两如旧数,又续捐银800两,后任知州筹捐银5600两,合共银10000两发商,按月一分生息,每年收息银1200两,遇闰照加,以备每年束脩膏火之资。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为中学堂,宣统元年(1909)高等小学堂附设在内。

有《霍山书院崇祀曹曰川先生记》。

《示霍山书院诸生》,李培谦撰文。

《霍山书院新立章程》。

汾西县

凤池书院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原名不详。后屡毁屡建。清康熙八年(1669)知县蒋鸣龙以县治“城脉来自西山……厥形若凤”,遂改县城名为凤城,学宫北边的泊池更名为凤池。康熙十一年(1672)又捐钱修建书院,未竣而去,名儒侯七乘续成,名为“凤池书院”。院址在县城东门南侧凤池旁,故名。有魁楼1座,窑洞房10余间,侯自任山长,课士其中。历任知县屡次修葺,增建讲堂3间,砖窑洞3孔,生童斋舍30间。旧有王府公地一区,地瘠租薄,除完粮外余钱数千,作为补葺之资,月课奖赏由官捐给,使书院得以延续下来。光绪三年(1877)知县于钟德寓于书院,大祲时自尽于魁楼上。魁楼因此改为公祠。宣统元年(1909)改为高等小学堂。

襄汾县

同类推荐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历代寓言

    历代寓言

    本书汇集先秦至清代寓言数拾则,分为“修身明镜”、“察情法门”、“宦海怪状”、“人情冷暖”、“智者风采”、“举贤学问”、“哲理采撷”七个部分,各篇由寓言原文、译文组成。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嫁给西藏

    嫁给西藏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 中华节俗

    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
热门推荐
  • 逍遥游:吾名哪吒

    逍遥游:吾名哪吒

    穿越?不是~重生?不是~反穿?不是~书穿?不是~那你是怎么跑到那去哒?死神送我去的~怎么送你去的?一脚踹过去的~你脾气咋样?不好~咋没爆发?操他妈的嘴都没动一下就把我踹过去了!我来的及爆发吗?!她,神界英明神武的神主,竟被那死神一脚踹到殷商历练去了,且看她如何恢复实力去踹回死神的!
  • 医疗革命(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医疗革命(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普知识”丛书,主要精选现代前沿科技的各个项目或领域,介绍其研究过程、科学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使青少年站在当今科技的新起点寻找未来科学技术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追求新兴的未来科学技术。
  • 帝女谋之凤起天下

    帝女谋之凤起天下

    腹黑高冷禁欲系男神VS心怀阴谋为达目不择手段的智慧型女人九岁,她目睹母亲惨死,指骂父皇不仁被打入冷宫。争斗,陷害,谋划,算计,看尽世间百态!因此,当顾莫阏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时,便明白了强者生,弱者死的道理。筹谋多年,她王者归来。算计父兄,毒死宫妃,剥削朝臣,挟天子以令诸侯,登上了权利巅峰!可到头来,却算计不过丞相顾莫阏的一颗真心。“嫁你,你娶是不娶?”当她一身嫁衣,站在他的面前。他毅然转身:“不要。”淡淡二字,挥袖而去。于是,第二天礼部侍郎家的儿子成了乘龙快婿。她蜷唇轻笑:“你不娶,我照嫁。”顾莫阏一生从不沾染任何一件闲事,却几次三番的在夜晤歌濒临绝境的时候将她救出生天。他为她每一次的决策推波助澜,帮她铺平脚下的每一步路,却因为二十五年的魔咒将她推向绝望的边缘。三年后,他伸手,将她从火刑架上解下。“娶你,嫁是不嫁?”她冷笑:“不嫁!”他笑,亦如她当年的傲慢,伸手将她扛在肩头。“由不得你。”
  • 终末旅途

    终末旅途

    一颗天降的陨石,开启了蔚蓝星球进化的密码,在末世,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 神仙大佬在都市

    神仙大佬在都市

    天神司武炎与众神打败天帝,但司武炎厌烦宫廷事务,把职权重新交给天帝,自己优哉游哉的穿越到大学生身上,从此,美女上司,校花萝莉,源源不断的从身边涌来......(作品内容纯属虚构,请不要与现实混交)
  • 钞级仙二代

    钞级仙二代

    赵云天,高二时失踪,十年后回归。手握数不尽的金钱财富,因为他是天界财神的儿子,地地道道的钞二代,然而十年的经历却让他却喜欢随性的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要长生只要你

    不要长生只要你

    什么,老爹要我嫁给一个粗莽大汉?我才不要,逃家去也,不信姑娘我成不了诛妖降魔的大神!什么,定好亲了准新娘跑了?我倒要看看她能跑多远。没想到小妞还不错嘛,待我偷偷地跟着她,看她想要做什么。当菜鸟法师遇到外表风流公子实则一流驱魔师,他们谁能收服谁?
  • 今明延年复清雅

    今明延年复清雅

    最初不过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不过愿执尔余生愿卿皆好;可!叹惜!与卿一生不过大梦一场;愿下世与卿再遇不在错过携手共渡白头同棺椁我这一生究竟爱哪一个,与他是三年恋情,与他是三年婚姻,纠缠于他们之间犹豫不决,力求谁也不伤害,可到头来却伤害了所以人
  • 惘之途

    惘之途

    2020年1月1号,刘富贵去西四环桥下的彩票店,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张二十二倍的体育彩票大乐透,地上捡了一个别人扔的一个烟头,随手扔进店内的垃圾桶,来到西四环的桥边,坐到边沿,默默的看着手机小说,等着跳下去,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