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0400000002

第2章 误区二忽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可不察的家教误区

1. 是谁埋没了“爱迪生”的才能

--令人警醒的案例

下面是一位名叫郜军的高中生写给《中学生学习》杂志的一封信:

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温顺的孩子,我很听他们的话,从不违抗他们的命令,即使心里有委屈,我也尽量不表露出来。

因为我每当告诉父母自己的一些想法时都得不到支持,得不到肯定,反而遭到嘲笑和训斥。我成了一个只埋头读书、没有好奇心、没有想像力、没有创造冲动的循规蹈矩的“乖孩子”.

我很刻苦(因为我没有别的爱好),但学习成绩平平,最差的一门课是物理。

而且我还有一个毛病,对机械类的东西本能地反感,一接触到齿轮、轴、传动、力这些字眼,我的眼睛就会条件反射似的躲开,有时甚至会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开始我没在意,后来这个毛病越来越严重了,我不但学物理时躲避这些字眼,而且学数学、几何时,碰到可以联想到这些字眼的概念、题目也有一种莫名的烦躁和恐惧。

一天,我从电视台一个谈话节目里知道,有一种病叫“强迫症”,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强迫症。这成了我一块心病,却又无法向人诉说。听说得强迫症的人都有发病的起因,有的人是因为受到了什么刺激,有的人是因为受到了伤害,而且这种刺激和伤害往往都发生在童年。

我仔细回忆自己的童年,我想找到这个毛病的病根,开始,我一无所获。后来,我想起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让我很受刺激的事。

那件事发生在我3岁那年。对于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神奇的。看汽车在街上跑来跑去,我会想,它为什么会跑呢,它吃什么呢?看电扇转动着送出阵阵凉风,我会想,它为什么会转呢?为什么转出来的是凉风而不是热风?按一下电视机的开关,里面就会出现图像,画面上的人不但能走能跑还会说话,是谁在指挥他们呢?总之,那个时候的我,脑子里有无数个为什么。

一天,爸爸上班去了,将手表遗忘在客厅的茶几上。那是一块镀金的手表,是妈妈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我好奇地拿起来左瞧右瞧,发现里面有一根针在“嘀嘀哒哒”地走动着。它为什么会走动呢?它“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呢?我很想知道里面的奥秘。

我从柜子里抱出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有锤子、扳手、改锥等工具,我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才能将这块手表打开,拿扳手试了试,不行,又用改锥试了试,还是也不行。我拿起锤子敲了敲表壳,没想到表壳一下就裂开了,露出了表盘上的针。我很高兴,我想做一个试验:将针拿下来,看它还会不会有那种“嘀嘀哒哒”的响声。整个上午,我都陶醉在拆表的快乐里。

中午爸爸下班回家,一眼就看到了摊开在茶几上被我拆得七零八落的手表。他气得脸色煞白地冲过来,一把将我从沙发上拎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顺手抓起一根皮带,一边骂着“败家子”,一边狠狠地抽打我。我疼得哇哇大叫,抱着头在地上乱滚。他一直到打累了才罢手。

那时,我已疼得连哭的劲儿都没有了,我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背、手臂、臀部、腿像被按在火里烧一样疼。爸爸扔下皮带声色俱厉地说:“记住,以后再敢乱动东西,小心我砍断你的手。”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见我遍体鳞伤,她惊呆了。得知我是因为拆表挨了打,她也开始责骂我,她一边给我身上涂紫药水一边告诫说:“以后不要乱动家里的东西,再乱动,你爸爸会打死你的。”

那天晚上,我睡在床上无论侧身还是平躺,浑身上下都火辣辣地疼,一直到下半夜才好不容易睡着。迷迷糊糊中,我梦见父亲恶狠狠地拿着一根鞭子在背后追我,我拼命地跑啊跑啊,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跑到了悬崖边,再也无路可走了,脚下是黑糊糊的看不到底的深渊。我吓得大汗淋漓地从噩梦中惊醒。

这个可怕的情景后来曾反复出现在我梦中,每一次我都吓得大喊大叫地从梦中惊醒。

那是我受到的最严厉的一次惩罚。我知道了惩罚的滋味,也知道了如果干了父母不高兴的事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深地加重了我的这种恐惧。

那时我已经上小学了,好像是上二年级。有天晚上我在灯下做作业时,台灯突然不亮了。妈妈过来看了看,说是灯泡坏了,她拿来一个新灯泡换上了,并随手将坏了的灯泡扔在垃圾桶里。我心想,灯泡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亮了呢?我一边做着作业,心里却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做完作业,我悄悄在垃圾桶里找出了那只坏了的灯泡。我将它放在灯下仔细观察,发现是里面的钨丝断了。如果将断了的钨丝重新接上,这只灯泡还会不会亮呢?如果能亮,就不用买新灯泡了。

我沉醉在自己的设想里,丝毫没发现父亲进了房间。他见我没睡觉,手里把玩着那只废灯泡,很不高兴地说:“一只废灯泡有什么好看的,快睡觉!”

我激动地举着那只灯泡,对他说:“爸,我想了一个办法,说不定能把这个灯泡修好。”

“什么,你能修灯泡?别白日做梦了。”他将嘴角朝一边扯了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我兴奋地告诉他说:“只要在灯泡上打个孔,将里面的钨丝重新接上就行,我已经想出了打孔的办法。”

爸爸的眉头拧成了一座山,他说:“不要尽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好不好,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说着,他从我手里夺过那只废灯泡,重重地扔进了垃圾桶。我听见了玻璃碎裂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对家里的东西不敢碰不敢摸,我不敢有好奇,不敢问“为什么”,我成了一个循规蹈矩、听话的“乖孩子”.

我的循规蹈矩,畏缩不前;我思想的懒惰,想像力的贫乏;我的动手能力差这些显而易见的缺点,无一不是那个伤痛留下的阴影和后遗症。

这种忧虑一直困扰着我,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成绩,我已经上高一了,我对自己的未来缺少信心,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郜军同学的信,足以让许多家长深省。每个孩子的成长进步,都是在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驱使下开始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是孩子开启智慧的火种,也是人类创新进步的源头。父母不经意的限制,也许会因此而扼杀了一个未来发明家的出现。当然,孩子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犯错误。这使得一些家长常常产生错觉,并会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造的萌芽,对他们的异想天开或一笑置之或随意地加以嘲笑。其实孩子因为好奇而不断“犯错”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想像的过程,作为他们的家长或者老师,不应像郜军的父亲那样拿着剪子按照自己的判断标准去修剪,而应该多给孩子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当他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冒出来后,要及时浇水、上肥、给足阳光,让它茁壮成长。

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孩子都曾像郜军同学那样,因为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而不小心惹了祸,遭到了父母的责骂。其实,父母应当走出这一误区,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由地从事他们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想像力和创造力将使他们享用终生。

2. 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难以成才

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位父亲问自己的儿子:

“一个聋哑人去一家五金商店,他想买一些钉子。因为不能说话,只好打手势,他双手配合做了一遍钉钉子的动作,售货员却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了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的意思并给他拿来钉子。正在这时,又进来一位盲人,他想买一把剪刀,盲人是怎样做的呢?”

儿子很快用手指做了一下剪东西的动作,得意地说:“盲人这么做。”

却见那位父亲大声斥责道:“笨蛋!盲人可以直接说‘我买一把剪刀。’他又不是哑巴。”孩子脸上兴奋的表情不见了,很委屈地低下头。

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确实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脑筋急转弯”在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用新奇巧妙、意想不到的念头替代常规思维。上述这位父亲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做法本来很好,只可惜他太急功近利,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为发明家,一句“笨蛋”有可能就此扼杀了儿子所有的创造性、积极性。

同样的例子:树上有10只鸟,用枪打掉一只,还剩几只?回答剩9只是错的,应该一只不剩,因为其余的鸟都惊飞了。也有人辩驳说剩9只是对的,因为它们惊呆了;还有说剩一只的,因为这一只是打掉的那只鸟的妈妈,她不忍心飞走。

其实,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方式有很多种,可我们很多家庭的做法往往背道而驰。

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孩子随意支配,似乎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规定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种绝对的专制权直接导致孩子们失去独立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谈何创造呢?

另一方面,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关爱又会走向另一极端:娇纵溺爱、放任自流,他们不论是非,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没有原则性地为孩子操劳,不让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结果使孩子形成依赖性,遇事没主见或固执己见,因而失去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许多父母已然把自身的思维方式习惯地固定成了一个模式,并且积极地按这种方式去复制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多问为什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凡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书上怎么说的就怎么做……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强劲的动力,人们之所以崇尚科学、发明家,因为每一次发明都提高了生产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一场工业革命;爱迪生发明电灯,给黑夜带来了光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使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电视、电脑、网络信息……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到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而今又迈入信息时代,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反映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一般会有发明、创造、革新、革命、创意等。而创造素质的培育,正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联合国文件指出:“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缩小差距,消除差距。”

西方哲学家在谈到中西民族思维特点时,也爱用这样的比喻:东方人的思维像《易经》中的太极图,封闭而和谐;西方人的思维如基督的十字架,呈放射状态,开放而发散。这也许是中国封闭式思维的本源吧?

我们先不考证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老师和父母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尽管在心理上,他们推崇科学,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但在实际做法中,他们却将科学家、发明家神圣化,认为这是天才的行径,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只要有“出息”

就行,所谓的“出息”,仅在于考个好大学、谋份好工作之类的自我满足感。无论在言行、思想还是学习上,所有不围绕这一最终结果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他们理想中的好孩子,是“听话”的孩子,完全服从父母的意志,走父母为他们设定的路。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不安本分、常常异想天开的“坏孩子”,则加以嘲笑甚至是打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来找他,告诉他自己的一块很值钱的金表被孩子拆坏了,他把孩子臭揍一顿,打得孩子讨饶。

陶行知听罢不禁拍案而起,惋惜道:“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朋友一脸惊愕,不知其意。陶行知说:“孩子拆金表,说明他对机械感兴趣,是很可贵的创造力,一只金表怎么能同它相比呢?”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你把孩子和金表一块带到修表店里去,让孩子在一边看修表师傅如何修理。这样,修表店就成了课堂,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创造力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力。有人认为婴儿毁坏玩具,便是创造力思维的最初体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个性。

在法国,鼓励学生犯错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有个孩子见鸡蛋能孵出小鸡,便异想天开,认为卵石也能孵出小鸡。老师没有否定他的念头,而是鼓励他做试验,结果当然可想而知。这个失败胜过老师的讲课,让孩子真正明白了为什么。

美国教师更是注重鼓励孩子活泼自由的天性。有位美国女教师参观上海某幼儿园,看见孩子们背着手,整齐地坐在小凳上唱同一首歌,看到孩子们做整齐划一的体操,觉得不可思议,她觉得孩子们受到了精神压抑。

我国中学生的书面知识拥有量在世界上领先,可创造素质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社会的创新、民族的创新、国家的创新、企业的创新,归根到底是‘人’

的创新,人是创新的主体。”而我们做父母的,是否该创新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3. 孩子的创新意识需要父母呵护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花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钱买来的玩具,用不了几天,就被孩子弄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

此情此景,父母会怎样呢?

有相当数量的父母,轻则批评,重则斥骂,更有甚者,揍孩子几下,以解心头之恨。但父母是否意识到,玩具对成人与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成人习惯性的“求同思维”,使他们一拿到玩具便先翻看说明书,然后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去操作,寻求最佳玩法;孩子呢,则要“求异”,喜欢凭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自由地选择玩的程序与方法,寻求最快乐的玩法。换句话说,孩子对玩具的兴趣不仅在于学会如何使用,更重要的是“探究”.从玩的过程中了解玩具为什么会转、为什么会发声、为什么会发光,等等。如果父母一味地限制孩子对玩具的摆弄,或以骂、吓、打的方式对待你那正专心致志地拆装玩具的孩子,那么,你所做的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摧残他的创新意识。

类似的情况,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如果父母与小孩一起外出,父母会发现孩子往往喜欢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地方,还时不时地去踩踩路上的积水。

通常,父母会责怪孩子,责怪他不安分地走路,还老是去踩那些不干不净的东西。

然而,父母错了。别以为孩子小,不懂得比较,不懂得选择。心理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孩子是带着喜欢观察复杂事物、操作复杂过程的偏爱而出生于世的。所以,对孩子来说,平坦的大路单调乏味,缺乏刺激。相反,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可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丰富的感受。不仅如此,孩子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也从中慢慢地扎下了根。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走自己选择的富于变化的路,孩子的主见与创造性思维或许就这样被父母活生生地从孩子身上推开了去。

心理学家曾经列出了创新个性的20多项特征,其中包括性情开朗、思考问题深思熟虑、不容易受事物左右、对将发生的事有预见性、人际关系好、健谈、能不断提出新想法、好奇心强、对问题敏感、有洞察力、有幽默感、喜爱智力活动、推理能力强、顽强地对待难题、喜欢提出假设、爱好新事物、有灵活应用的能力、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有逻辑性、能指导别人的工作、通晓自己活动领域的最新动向、独立性强、喜欢从多种角度看问题,等等。

假如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与这些创新个性特点相对照,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的孩子,也具有那么多的创新个性!

有人发现,创造性强的人,往往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像个孩子。

这二者的确有许多相通之处。

但为什么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身上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会慢慢地泯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父母在很多时候对孩子的限制过多了。这不仅磨灭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也使孩子的个性趋于呆板,创新能力难以得到锤炼。

所以,孩子不大敢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因为父母常常会以“小孩子懂个啥”、“去去去,你没看到爸爸妈妈正忙着吗”

等来应付他。

孩子不大会有幽默感,是因为父母常常会以“太出格了”、“别那样不正经”、“油腔滑调的像什么样子”等来打击他。

孩子不大敢去探究,是因为父母常常会以“太危险”、“别弄坏了东西”、“怎么可以这样做”等来阻止他。

孩子不大能独立自主地提出一些新假设、新方法,是因为父母常常会以“这样的思路怎么行”、“教科书上可不是这样说的”来否定他。

虽然创新能力可以一步一步地加以训练,创新个性也可以慢慢地加以培养。但这都需要创新意识为前提。而体现在孩子身上那涌动着的、可贵的创造潜能,正是创新意识产生的本质之所在。

教子忠告:

儿童是天生的破坏者,同时也是天生的创造者。家庭是儿童创新意识的土壤。作为父母,要像呵护幼苗成长一样,为孩子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责任。当有人大声疾呼要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有关教育专家认为,这首先得剖析一下究竟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还是父母的心理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父母这一维度来多做一些宣传、预防与矫治工作;同样,当我们都在认真地思考着孩子们的创新水平为何不如国外儿童时,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问问自己:

这,难道仅仅是孩子本身的责任吗?

现代家教的科学方法

1. 不要忽略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父母都习惯于要求孩子听话、守规矩,而对于孩子的顽皮好动则动辄训斥,如不安心学习,甚至予以打骂。其实,许多孩子的顽皮好动,这儿摸那儿瞧,正是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表现。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鼓励,就会使孩子建立起创新意识。许多创新人才都是在小时候就有了创新意识,长大了才做出成就来的。下面是有关专家就生活中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提出的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出于兴趣和好奇心,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不管孩子提问多么的幼稚,或多么难以回答,家长都应认真倾听,必须避免不屑回答、轻视、厌烦的态度。聪明的家长听完提问之后会这样做:“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把我都难住了,让我好好想一想。”“我们讨论一下好吗?”“咱们一起看看书。”“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如果你能想办法弄清楚再告诉我就好了。”有的家长会有以下不当的说法:“你哪儿那么多为什么呀?”“你别烦我好不好。”“我不知道,问你们老师去。”“你别瞎想、胡想,好好念你的书去。”“这都不知道,书都白念了。”不同的态度、做法会在孩子心理上产生相反的效果。

(2)支持并指导孩子进行没有危害性的创新尝试孩子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并进行尝试。家长应认真思考,作出判断,如果对孩子的身心没有危害性因素,应该给以支持并进行指导。中国发明家协会副会长张开逊教授,小时候背着妈妈把妈妈心爱的皮鞋当小船放在河里,并不断加石块,最后沉掉了。妈妈知道了,先是生气,因为损失了皮鞋,这是常理,也是必要的;紧接着给孩子讲有关浮力的道理,这就教育了孩子,创新尝试是好的,但要思考减少损失的问题。教育部一位领导同志曾讲过一个例子:一个小女孩把养的昆虫放在窗台上,被妈妈扔在地上,还被狠狠地打了一巴掌。他说,这一巴掌可能打没了一个爱迪生。

(3)引导、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创新往往从想像开始,特别是创造性想像。每个孩子都有想像的天赋,童话中的神奇想像对孩子最具吸引力。许多孩子小时候常常用画、用语言、用制作表达自己的想像。家长要学会欣赏、正确评价孩子的想像。有一个小女孩从小想像丰富,家长给以鼓励,她用语言表达出来,成了很美的句子,11岁就出版了诗集。

有的家长总批评孩子“异想天开”“胡思乱想”,这是不妥的。家长应该思考: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想像,怎样鼓励、指导他,使他的想像力更完美更丰富。

(4)与孩子共同关注具有创新意义的人和事物这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十分有好处,应该在家庭生活中成为经常性的关注内容。

①自觉地关心、学习具有创新精神人物的事迹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活、工作中,经常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出现。家长不能漠然视之,而应该有关注的热情,该听的要听,该看的要看,该说的要说。对孩子的关注,家长应肯定、支持。有时候,孩子比家长知道得多,家长要虚心当“小学生”,听孩子讲一讲。

不妨想一想,孩子脑子里创新人物事迹多了,对他树立人生追求目标,产生创新欲望大有好处。

②支持孩子参观科技展览和各种新成就展览会这些展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有的孩子进入展览会流连忘返,有的孩子走马观花。对走马观花的孩子尤其要加以引导,选择适合孩子水平的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引起孩子的思考并尽力寻找答案,让孩子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中产生兴趣,激发其创新的欲望。

③关注少年儿童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典型这样的典型,每年都出现不少,传媒中常有报道,还有专门的书籍。例如,《十一颗小智星》、《小发明火花》、《小发明故事》等。有时,有的典型并不是在学习上门门功课都好的。有一个男孩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做了一个实验,解剖青蛙,把青蛙的心脏拿出来观察,然后写了一篇小论文《青蛙的心脏离开身体还能跳动吗》,受到科学家的好评。如果总批评这个孩子学习不好,少干与学习无关的事儿,这个孩子的发展会如大人所愿吗?当然,全面发展又有创新精神的典型更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教子忠告:

家长在心目中要缩小自己的孩子与典型之间的距离,切切不要认为孩子不行,也不要说:“你比人家差远了。”“你不行,别好高骛远。”

2. 父母要乐于欣赏孩子的创造

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拥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在这些潜力中,创造力是属于最有价值的能力。如何将孩子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这种潜在创造力所迸发出的火花,并加以培养。在儿童时期被发现、激发和调动起来的创造欲望,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方向。

好奇、好问是儿童普遍的心理特点,对孩子提出的难题、怪题,大多数家长都会漫不经心地以“等你读书就知道了”、“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等回答而敷衍过去;对孩子最初表现出的兴趣倾向,也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岂不知,儿童的某种好奇、问题、兴趣中就可能是某种创造力的最初的闪现,而由于父母的失察和敏感性的缺乏,一颗刚出地平线的创造明星就湮没了、陨落了。

对孩子创造力的火花敏于发现、乐于欣赏、善于培养的家长,就会托起一颗耀眼的明星。

第35、36届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银牌得主王海栋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王海栋对数学发生兴趣是从幼儿时代开始的。一次,他舅舅带来一本苏联教科所编的一年级《彩图数学》,作为礼物送给王海栋。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幼儿竟对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外辅助教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又是看图画,又是数数字,爱不释手。

妈妈是老三届高中生,她很敏锐地发现小海栋对数学有特殊的兴趣,于是就经常陪他一起说话,而且谈话的内容日趋“数字化”:

“9+3=?”妈妈问。

“12.”小海栋迅即报出准确答数。

“9+1+2=?”妈妈又问。

“还是12.”妈妈的问题拐了一个小弯,没有难倒小海栋。

夏天吃西瓜,也成了数学练习。妈妈把一块西瓜切成三份,一家三口高兴地吃起来。

“海栋,”妈妈又问,“你今天吃了多少西瓜?”

小海栋眨了眨眼睛:“三份中的一份。”

“怎么写呀?”妈妈大大地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这下孩子被难住了。彩图数学书上有图,怎么写,是妈妈出的附加题。她看孩子答不出,便郑重地告诉他:“应该写成1/3.”

有时王海栋也向妈妈“反击”,出“难题”.

一次做“7-4=?”的题目,海栋马上做出来了。

“妈妈,”海栋提问了,“那么4-7=?”

妈妈惊讶了。一个幼儿竟问到了负数概念,远远超出了幼儿教程的范畴。妈妈在惊讶之余,非常欣赏儿子数学思维的深度和敏捷,大大夸奖了儿子一番,高兴地向他解释了负数的概念。

幼儿园老师对海栋的父母说:“午饭时,别的小朋友急着吃饭,海栋却饶有兴趣地数着每人碗里有几片冬瓜!”老师还抱怨说:“海栋怎么还问有关分数、负数的题目呀?”幼儿园老师说的“怪事”正是海栋对数学的迷恋;幼儿园老师的抱怨正是海栋超常数学才能的反映。王海栋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从来没有请过家庭教师,但他们很注意孩子的兴趣,省吃俭用,创造条件让其得到发展。爸爸说,海栋初一学政治,我给他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他并不感到枯燥,这对训练他的逻辑思维很有好处。小学五年级时,海栋学计算机,我们花798元买了中华学习机,后来又买了台电脑,这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投资,我们做家长的从不吝惜。

王海栋的父母,我们虽不能断言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可以说是一流的、优秀的。王海栋是华东师大二附中唯一“梅开二度”,荣获金牌、银牌的选手,为祖国、为五星红旗增添了光彩。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海栋不仅具有杰出的数学才能,而且有远大的理想和健全的人格。他热爱劳动,爱好体育,有健康的体魄;他兴趣广泛,乐于助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其实许多孩子都可能有王海栋那样的潜能,但他们在幼年时却被家长忽略或者湮灭了。所以,教育专家指出:对待孩子们的所谓“创造”,父母不仅不要打击,而且不能漠视和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家长要对孩子的创造力的萌芽具有敏感性,敏于发现是培养的前提。

那些缺乏教育责任心和教育知识的家长、缺乏创新意识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创新”行为视为反常。他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只有家长、老师让做什么孩子才能做什么,回答问题不能越标准答案雷池一步。

几年、十几年整天就是上课、做作业、考试,孩子不能接触大自然,不准做自己喜欢的事,无法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目标只有一个:升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长此下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全被磨灭殆尽,还有何创造力可言?

3. 启发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生活中,家长总喜欢要求孩子死读书,一切按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考试考得好就行。基本上很少有家长会考虑要去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孩子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有关专家指出:“将来的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很难真正取得成功的,因此每一位父母,都不可忽视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我们平时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呢?

(1)指导孩子丰富信息储备信息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材料。头脑中的信息量的大小,关系到孩子的创新思维的质量和水平。科学、技术专家们最怕信息不灵,该掌握的信息没有掌握。创新与对领先信息的占有率关系十分密切。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信息,基础知识学好了,会帮助学生吸收新的信息。

①鼓励孩子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广泛吸收新信息知识互相联系,不必担心孩子课外知识多了影响课内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是否有目的、有计划充实孩子的头脑。孩子吸收信息有两类。一类是无意性吸收,一类是有意性吸收。无意性吸收是随机性的,遇到、听到、看到什么就吸收了,而有意性吸收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孩子很小,无意性的多,有意性的少,靠家长多安排、引导,随年龄增长,要培养孩子有意性吸收信息的习惯。

②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地记忆知识信息近些年,有一种观点,认为凡能在读物、工具书、电脑网络中查到的知识信息都不用记忆。这种观点有片面性。因为头脑的信息只有储存足够的量,人的思维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知识信息储存量多、全面而有逻辑,是高水平思维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这一点家长和孩子都应明白。思维是加工信息的加工过程,信息贫乏,加工什么?

③指导孩子养成通过文字积累资料的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一方面要用脑记,另一方面要用笔记,二者结合。用文字积累资料的方式方法很多,读书眉批、读书笔记、剪贴、卡片、日记等,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给这些方法。而且对积累的资料定期(寒暑假、双休日)进行整理。

④通过信息网有目的地访问专题资料网站,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有条件的家庭、学校在孩子小学中年级以后,可以教孩子有目的地通过电脑网阅读、收集信息,特别是专题资料,这是一个更大的宝库,孩子感兴趣的重要资料应下载并不断分类整理。

以上是积累信息的主要方法。前述,参观展览、学习典型也是积累信息的好机会。吸收、筛选、整理、记忆是掌握有效信息的几个基本步骤。

(2)引导孩子加工信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在信息碰撞中产生的,没有信息碰撞,头脑里有再多的信息也用处不大。中国过去有“两脚书橱”的说法,是指有的人,读书很多,博闻强记,但食古不化,只能重复,不能创新。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信息碰撞、集中加工的过程,因此没有创新。增加信息碰撞的频率,增加信息加工的广度和深度,有两种方法值得重视。

①经常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鼓励孩子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生活、学习中,必然会有许多问题出现。通过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会形成一种好习惯,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要使孩子认识到:人,生来就是不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这是一种人生责任,是人生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对于孩子发现的有创见性的问题和有创见的方法,应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特别提醒那些为孩子“包打天下”,经常替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您必须转变观念,不可剥夺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解放孩子,首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

②指导孩子记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小学中年级孩子已经有用文字记录的能力,家长应指导孩子用文字(包括图画、图形)把自己异想天开的许多想法记录下来。孩子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是一个新奇故事,也可能是想像中的什么东西。孩子通过日记、周记、卡片或其他办法记录下来。每次记录时可多可少,关键是坚持。

孩子主动给家长看,家长要认真看,并给以肯定、指导性评价。

孩子不给家长看,不必勉强,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尤其是年龄大些的孩子,更要得到孩子的允许。

(3)培养孩子求异思维的习惯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发展求同、求异思维都是必需的。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在培养求同思维方面花的力气大,有时甚至带有强制性,这不利于孩子的创新素质的发展。培养孩子求异思维有两个界限必须划清楚:

其一,按照正确教育方向、教育计划该做的事情不做,不是求异思维,那是懒惰和片面兴趣的反映。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的孩子严重偏科,或者不顾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基本训练,或者任性胡为,是不能鼓励的,应该纠正。

其二,面对正确教育的反抗行为、逃避行为不是求异思维,是品行不良、个性偏差的反映,不能允许。

我们说的求异思维是指什么呢?是指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与常规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解决措施和方法,目标是解决问题。至于能否真的解决,要经过实际检验。有些求异思维的内容,一下子不能检验,应该保留,不能轻易否定。

4. 鼓励孩子多质疑、多问难

平时,不少父母对孩子出于好奇地问这问那总会表现出厌烦。因此,他们不是不予理睬就是予以搪塞。有些没有耐心的父母甚至训斥孩子胡思乱想、不守规矩。其实,这些父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教育专家指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大多都有质疑问难的习惯。因为他们与一般孩子的思维不同,他们惯于逆向的发散性或侧向性的思维,所以他们的问题特别多。而要想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创新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的质疑问难,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对孩子创新素质的形成非常重要。无数科学家的发现或发明的事实证明,上述的三种思维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前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思考为什么东西都要落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空呢?经过悉心的研究,他创造性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国古代的李时珍对古书上说的大豆能解毒产生疑问,于是给狗吃了毒物,再吃大豆,结果并没有救活。后来,他又做了不少试验,才发现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显得出来。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这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家长应怎样来培养孩子质疑问难的习惯呢?

(1)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家长应该结合家庭的生活、劳动、娱乐、交际等情境,激发子女发现问题,引导子女提出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明天要举行亲朋聚会,在家长阐明了聚会的目的、意义、形式等大致情况后,可让子女谈谈哪些细节问题还需要明确,具体操作时将会碰到些什么困难,用什么方法省时、省钱地解决这些问题,道理何在,等等。家长可适时对其合理地进行评判。

(2)随遇而问,引而不发家长要鼓励子女独立地“创造性”地解答,但要自圆其说。在多种答案中,要有根据地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阐述最满意答案的缘由。家长不要急于评论孰优孰劣,对子女能提出多种的、新奇的、意外的、综合的、策略性的答案要予以激励。例如,一位父亲与孩子夏天在大树下纳凉时问孩子什么是幸福时,孩子讲了许多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的优越和乐趣为幸福后,父亲要求结合目前的情境谈幸福。孩子环顾了一下周围事物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是幸福。”然后父亲要他讲讲其中的道理,于是劳动的伟大、为别人着想、老年人要为青年人谋幸福等一系列哲理通过孩子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最后还联系到自己说“年轻就意味着幸福”,“年轻人为老年人服务也是幸福”,并决定加入“少年社会服务队”.家长在随意问时,设计问题的原则应当是:一要小而具体;二是新而有趣;三要有适当难度;四要富有启发。

(3)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地循循善诱对某些事物家长可采取扩大、缩小、替代、重组(改变程序、速度、位置)、颠倒、组合等观点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在面临习惯性的划一思维模式时,家长可问孩子:“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答案吗?”“这件事跟什么事相仿,本质上有何差别?”“你的回答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如换一个角度思考又如何?”“你的回答是在哪一个层次上说的?”等等。

家长要指导孩子善于联想和发展想像力。联想和想像是逼近创造的原型启发,是科学家发明创造必备的心理品质。人们从鸟的飞翔想像人在空中飞行,终于发明了飞机;从海豚潜水的本能联想人在海底探宝,发明了潜水艇……要丰富子女的联想和想像,父母应尽量扩大子女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把知识与经验联系在一起,把概念性的东西与形象性的东西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多让孩子接触社会,拥抱大自然,增加现实生活中体验的知识和原理的机会,从而伸展他们想像的翅膀,延伸知识成为现实,或延伸现实成为知识。此外,家长还应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包括文艺、科普等方面的读物,使他们获取较多的间接经验,在创造性活动的有机组合中发挥作用。

5.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

一个自信的孩子,首先必须具有头脑清醒、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独立思考是思维极其重要的品质,是孩子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能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思考、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把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放在教育的首位。因为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独立做事,才会“我要干”.美国教育界认为在学校只强调掌握读写能力而不会思考是不行的,这样不利于他们正常发展。必须掌握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思考功。

他们认为,鼓励孩子们动脑--创造性地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己作出决定,这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在美国的学校,教室内到处可见挂着“走向独立解决问题的道路”、“记住聪明猫头鹰的话:’思考‘”等巨型标语,孩子戴着的纸帽上写着“思考”,穿的汗衫上印着“我是一个小思考家”,处处提醒孩子去思考。

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应当让孩子早一点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最初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的,他们还不善于思考,总是说:“妈妈说……”、“阿姨说……”、“老师说……”.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早一点从“别人说”转化为“我认为……”、“我主张……”、“我说……”.“别人说”表明孩子只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我说”则表明孩子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能够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大多在于他们敢于否定前人的,甚至是权威性的结论。牛顿力学在当时是没有一个人怀疑的,爱因斯坦却敢于向它挑战,结果创立了相对论。

我们的孩子常有这样的观念:“大人讲的就是对的”、“书本上讲的就是对的”,这种与美国孩子相反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妨碍了他们创造性的发挥。

教子忠告: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大胆地怀疑。这样当他们发现前人有什么谬误时,就敢于付诸行动向权威挑战。

同类推荐
  • 孕期红绿灯

    孕期红绿灯

    280天的怀孕历程,既是幸福的,也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孕妇在从准备怀孕到受孕至临产这一段时间,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烦恼,为此,编者急准妈妈、准爸爸们之所急,对孕前准备时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四个时间段中的妊娠安全问题做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了哪些事情该亮红灯,应当刹车禁行;哪些事情可以亮绿灯,能够安全前行,以解释她们的困惑与烦恼。本书通俗易懂,观点明确,指导性、实用性,适合孕妇及家人阅读。
  • 孩子最需要的100个引导

    孩子最需要的100个引导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了解孩子的人,是父母;真正引领孩子要走过人生最关键的路的人,也是父母;当然,真正经历过人生风雨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人生爱憎是非的人,还不父母。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所赋予孩子成和匠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更周全了。父母称得上、也有权利作为孩子一生的伟大指导老师。孩子美好的人生开端,来源于父母良好的人生指导——愿所有的父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担当起指导的重任!
  •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的素质教育,一刻不能放松!著名教育大家陶行知语:“要理解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由飞翔!
  • 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本书全面指导家长如何与男孩顺利高效地沟通,如何疏导男孩的极端负面情绪,如何做好男孩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的情感向导,如何培养男孩具备杰出男子汉的品质等。
  • 女儿不懂妈妈要说

    女儿不懂妈妈要说

    青春期的女孩儿像朝气蓬勃的花朵,她们既单纯又容易叛逆。心理和生理的微妙变化让她们既好奇又害怕,而涉世未深也会让她们难抵一些危险的诱惑。
热门推荐
  • 奉天密码

    奉天密码

    奉天密码是王拓之在网络刊登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经过三十年的沉淀积累,凭借生活经验和阅历,希望能够写出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文字。文中加入了现代,玄幻,都市,穿越,悬疑,热血,情义,爱情等多种元素,是作者一直想要实现的一个愿望。就让王拓之带你进入他梦想中的世界,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郑重声明:本文仅在起点首发,并存稿于本公会论坛,目前为止,其他网站刊登发表《奉天密码》均为复制,并未得到本人授权。王拓之大黑熊熊太阳鸟网游公会总会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外匪仙

    天外匪仙

    伙计!千万别学蹦级,要不会先扎进长江里,然后看到不应该看到的东西,接着因为一点点的小贪心,踏上一条后悔走上的路!为男人的面子不得不学会逞强。遇上巧合的巧合,假如是您!您会如何?人要承认都很贪心,人要承认也很花心。更要承认还都有点沾沾自喜的小聪明!但是男人哪个不想让自己活的更好?有便宜不占是傻蛋!这是老爸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老祖宗说的。假如摆在你面前就有个让你从小人物变成大人物的机会?你能不想想吗?
  • 恶魔的守护:错位童话

    恶魔的守护:错位童话

    “易辰睿!”“你老公我在这儿呢!”易辰睿一抹坏笑看着坐在地上怒气冲天的小丫头。“你你你你你!不准备把我扶起来吗?”如果她不这么说他都忘记了这个小丫头此时还坐在床边的地上,因为他很喜欢这么居高临下的看着她。易辰睿一下子把她托了起来抱住了,“怎么样?这回我的老婆大人满意吗?”某恶魔依旧妖孽的坏笑道。“你起开啊!我还没原谅你把我摔在地上呢!”她依旧气鼓鼓的样子。“对哦,既然没原谅,那么,怎么样才能原谅我呢?要不然,今天我任你处置?”易辰睿嘴角扬起一抹笑,把这个不依不饶的小人儿放到了床上……(本文男女主对彼此一心一意,身心健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想自由

    想自由

    新书《想自由》刀斩其身心灭其魂毅磨其志坚锻其骨修练不只修身更于修其心/毅/坚杨硕奇幻穿越到一片辽阔的名叫自由大陆这里生活着人族大陆各地神族占有天界人族拥有自由大陆兽族执掌兽谷魔族独霸魔窟神族与人族联盟抵抗兽魔联盟的攻击另有中立种族精灵族占有神圣森林看杨硕如何在这片广泛的异界大陆演绎!
  • 郎戈当你难过的时候请转身

    郎戈当你难过的时候请转身

    我叫孟梦,他叫郎戈。那年他来我家,我们初相识,随着妈妈,爸爸的相继去世,真相浮出水面,我本不是孟家女,而他确是孟家儿。故事由此展开了虐心的情感纠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怎么突然无敌了

    我怎么突然无敌了

    孟浩天赶上了一个穿越的潮流,而且尽然穿越到自己的小说里去了,这太tm爽了当发现穿越成了一只狗,孟浩天真的是痛苦流泪啊,但是我有系统,还能发育一波。孟浩天也开启了坑主角之路
  • 血怒神皇

    血怒神皇

    误食丹药,绝世功法,逆天武技,各种困难注定伴随他一生,这一路走来造就巅峰至尊,宗派林立,群雄逐鹿,谁能笑到最后,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