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0700000015

第15章 从自强到变法(2)

除了中央,地方上也办了很多实业,这些实业大多都跟具体的人物有关系。曾国藩去世比较早,他的贡献主要是筹办了金陵制造局和主持了派遣留美幼童计划,但前者并没取得很大成就。比较出色的有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虽然偏远了一点,但还是很不错的。左宗棠当时是闽浙总督,当时闽浙总督驻节福州,如果是驻节杭州的话,这件事可能会办得更好一点。我曾经去看过福州船政局,有工厂、码头、学校、海军,基本建成了一个自足的体系,因此其成就还是值得表彰的。李鸿章的贡献主要是江南制造总局,就是今天的江南造船厂,此外他还有很多其他贡献,比如继承了金陵制造局,还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它在当时就能挣钱,到今天仍然存在。除了这些领军人物以外,当时全国各地都开办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洋务企业,但挣钱的不多,据说一度只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挣钱,后来这两处办着办着就也开始赔钱了。不过,从整体来看,毕竟办洋务已经成为一时风气,当时许多地方官办洋务的口气都是很大的,他们都希望直接从西方引进最先进的机器,开办规模特大的工厂。比如后期张之洞要办铁厂时,就声称要办亚洲第一大钢铁厂。他在当两广总督的时候就想创办,后来在采购机器时,他去湖北当湖广总督了,于是工厂就挪到汉阳了。幸亏挪地方了,要是当时在广州办铁厂,肯定是困难重重——广州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矿,而当时炼铁既需要铁矿,也需要焦炭,幸好在湖北及其周边有这两种原料。张之洞的豪气在当时并不是个案,地方官员都希望花大钱、办大事,没有钱就去截留海关的收入。有几年,十分之九的海关收入都被地方截留去办洋务了,中央政府对此也没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截了就截了,政府还不能拿地方这些人怎么样,因为他们势力都挺大的。

当时也办了一些教育事业,比如福州船政局附属的船政学堂,这是很有成就的。起码我们现在知道那里出了一个严复,还有甲午海战中死去的那些烈士们,比如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等,他们都是从这个学堂毕业后留洋,然后再回来的。后来的中国海军基本上由这个学堂奠定了基础。还有中央的同文馆,不过这个成就就很差了。到后来同文馆招收的学生主要是旗人,我看齐如山描述他们当时在同文馆的生活,真是太舒服了——每月八两银子,而且每天管三顿饭,早餐还会送到门口,正餐都是七个碟子八个碗,吃得不高兴就可以砸东西、闹学潮,如果来同学了还可以叫厨子免费做几个菜。这像是学校吗?这么好的条件,那些学生自然啥都不想学了,天天混日子,不把学习当回事。学俄文专业的学了九年,还没把俄文字母背下来,英文馆好歹出了几个翻译员,但也是乱翻译。严复留学英国时常去使馆,发现同文馆的高材生张德彝,连日常对话都应付不下来。总之,同文馆的成就是很差的,最有名的毕业生可能就是齐如山,但也没让人感觉到他有什么外语上的成就,只知道他参与了京剧改革,梅兰芳的成就跟他是有关系的。齐如山帮着把京剧改革得更为文雅,使其具有很强的歌舞性,改得更适合外国人的口味,所以外国人当时特别喜欢看梅剧。当时外国人来北京有三样事情必须做,就是上长城、看故宫、观梅戏。

此外,在上海有一个广方言馆,好像成就也不大,似乎也没有出什么牛人。江南制造总局有个翻译馆,这里的成就倒是很大,它出了很多书,我们中国最早的数理化课本都是从那里出来的。有许多传教士在编译所干活。让现代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翻译者在对译外国的字母符号时,常常借用中国的传统表达方式。这些书看起来很有意思,比如用甲、乙、丙来对应西方人的X、Y、z;处理二次方的时候,直接在字符的右上角写“平方”,而不是按照西方惯例写一个小“2”。在化学课本中,翻译者也都按照近似的发音,生造了许多中文汉字,然后将各种化学元素对译,钾钠钙锰铝什么的都是当时译的。总之,翻译馆为当时的思想启蒙做了很多事,不过说实话,效果并不太好。

当时也有了一些回国的留洋学生,但他们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自强运动从整体上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开明官员的实践中,还没有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科举没有变,考的还是八股、四书文,这是当时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所遭遇的最大问题,科举不变,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就不会变。而只有当一个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进入体系之内,成为文化人的一分子,大众才会对他有好的评价,才会尊重他。国外回来的人其实什么都不是,他们要想赢得社会的尊重,进入仕途,必须去考科举。所以尽管严复从英国归来之时已经名满天下,后来他进入天津水师学堂任总教习时已经官拜四品了,但因为他没有考取功名,他那考取了举人的堂叔就可以嘲笑他。严复受不了奚落,于是每年都辛辛苦苦地回家参加乡考,然后又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来回折腾。但这哥们儿比较倒霉,一直考不上,直到1903年清朝要搞新政,开经济特科,朝廷决定让严复来当主考官,严复说自己连进士都不是,该怎么主持进士考试呢。于是西太后就赏了严复一个进士。严复到此时才扬眉吐气。

戊戌维新以后,尽管全国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但从这些学堂毕业的学生照样都要参加科举考试,比如鲁迅和他弟弟跑到江南水师学堂去学习,中途也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有次考秀才,鲁迅考到一半不想考了,但他第一轮考试考得很好,名次排得很靠前,所以他突然弃场让家人很着急,于是鲁迅的家里人就雇了个枪手帮他继续考。当时对科举的笃信不仅仅存在于民间,就连水师学堂这样的新式学堂里也这样。周作人曾回忆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的监督就会挂牌出来,庆祝一番。由是可见,当时社会的整个风气还是沉迷于八股文之中,洋务只是少数人的一种补充学习,更多的人是无心留意的,他们根本不问这个东西。地方主导的变法很重要的缺陷在于,缺乏改变全局的力量。如果当时能够把科举改成经济特科,或是改成考“甲平方加乙平方等于丙平方”之类的玩意儿,可能效果也会大大不一样。但当时这一项恰恰没有引起士大夫的关注,科举对于士大夫来说是一项核心的东西,如果它没有变的话,整个士风也很难发生改变。八股文依然是士人的主题,如果某个学生进新学堂学了一些ABCD,还会受到嘲笑,一些腐秀才专门编了一些玩笑八股来讽刺他们。士风不开,就使得当时的变法只能停留在表面。

所以这次运动普遍缺乏精英的参与。军队都是练兵不练官,淮军当时最洋化,连喊“立正”、“稍息”都是用英语,但他们只是练兵,对将官的培养还是老一套办法,这种军队是谈不上现代化的。虽然拿上洋枪了,但组织方式仍然陈旧,到战场上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洋务运动时期有个英国军官到中国来考察,他写的笔记很有意思,他疑惑为什么英国人用得很好的装备到中国人手里就变了样。当时中国用的还是前装枪,需要先把火药压进去,然后拿一根通条伸到里面去捣实。西方人的做法是让枪口朝外,这样万一火药不幸爆炸了,也只是直接朝外射出去,对人没什么危害。但中国士兵却不同,都喜欢眼睛看着枪口,然后去捣实火药,这不是玩命么。最有意思的是,当号令一排士兵举枪准备射击时,很多人的眼睛都是随便看,看哪里的都有,就是不看前面,然后“嘣”的把子弹打出去就算完事。这英国军官觉得好笑,哪有这样打枪的,但这却是当时中国军队普遍的现象。到后来中国人开始使用后膛枪了,直接压子弹,最初弹匣容量不一,八发、九发、十三发的都有,后来比较统一的就是五发了。但中国人上战场仍然喜欢乱放枪,噼里啪啦地就开始放,大家都拼命地放,看没看到敌人无所谓,反正就是密集地放,弹如雨飞啊。义和团的时候,清军和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一名英国记者就曾写道,天天看见头上的子弹飞,反正也打不到人。中国人打枪不瞄准真是太普遍的现象了,所以后来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讨逆军交火时,英国《泰晤士报》的驻中国记者,曾担任过袁世凯政治顾问的莫理循在一旁观战,他说两边打了几百万发子弹,但一个人也没打着。他因此揶揄中国军队,说干脆以后恢复弓箭算了,还能给国库省点银子。当然,他的说法夸张了,但按历史的记载,段祺瑞讨逆时双方的确也就死了十几个人。几万人的军队打了半天,机关枪哐哐响,炮也轰了,飞机也登场了,最后就这么一个结果。可见莫理循的说法还是有所依据的。日本人甲午战争之所以能够节节胜利,与这也有很大关系,日本人发现了中国军队的这个毛病,就先让中国军队放枪,放一会儿子弹就没了,然后他们一冲锋这边就垮了。

也就是说,这种洋务的引进,很多时候就是装样子。但洋枪洋炮对付国人、镇压内部的农民起义是足够了,因为叛乱的人在武器上不如政府军队,有洋枪就足够把他们吓唬住。当时军事现代化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对内维护统治的稳定。工业上也是,本土的只有低级技工,高级技师都是外国人,因为精英不愿意参与,顶多也就是工人有点技术。当时很多新办的企业都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机器,但只有洋人技师才能够操作,中国人一般只能打打杂。今天所谓的洋务人才,其实只有翻译人才。洋务工业不仅要花重金购置机器,还要给洋人技师支付高额的薪金,而生产的产品因为成本和质量等原因,很难与洋货争夺市场,因此到后期这些企业基本都是赔钱的。

同类推荐
  • 三国兴汉传

    三国兴汉传

    现代青年肖七意外穿越到乱世三国某家将天子从曹操手中抢来,看看咱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给马腾送个智谋人士让他来死磕曹操再在曹操那安插个能人某也玩玩无间道对了,还得给猪脚送个美女姓什么好?黄还是......鼓舌新书《三国小猎人》今日上传,欢迎各位朋友捧场。此书继续,坚持完本。
  • 晚唐伪皇子

    晚唐伪皇子

    别人穿越是帝王将相、豪绅氏族,我穿越是边军战败小卒别人穿越是盛唐,我穿越是晚唐吐蕃未和亲,东西突厥也没被干掉,辖嘎斯更无从谈起节度使十五道耀武扬威你问盛唐时候他们干了点啥,我怎么知道你问我现在该怎么办,只能求活,求活,再求活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武昌起义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武昌起义

    1911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步走向倾覆。这一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湖北省城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它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
  • 绝世凶医

    绝世凶医

    三年前,兰凌雨爱上了孤煞寡命的兰玉,为替她改名逆天命而为,不惜被上古邪医血脉的侵蚀,性情大变成为凶医,最终被反噬而死,神识被李沐晴用灵玉封锁。三年后,兰凌雨含着碎玉重生在另一个身体里,却失去了前世的记忆,两人再次相遇,兰凌雨还能否恢复记忆?再次与心爱之人相爱?旧日敌人卷土重来,他能否取回绝世医术?保护好兰玉?昔日的阴谋总会被揭穿,真相终会浮出水面!“哪怕与世界为敌,我也会救你回来!”
  • 穿越在大唐的日子

    穿越在大唐的日子

    主角林一峰无意间穿越至唐朝,化作前朝太子的孙子杨德祖,对抗五姓七望门阀世俗,纵横大唐。
热门推荐
  • 逗皮

    逗皮

    天将降爱情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看财产,没钱不扯淡。
  • 品牌营销8大实战攻略

    品牌营销8大实战攻略

    本书适合于企业经理人、品牌管理者、品牌经营策划机构以及其他对品牌塑造与品牌营销有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凭借专业、权威、实用的独特优势,以期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营销理念和操作方法,为企业增强品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 佛儒同修

    佛儒同修

    一个生下来与常人迥然相异的书呆子,偶得佛家与儒家传承。一步步拨开命运的迷雾,原来他是。。。
  • 奥游法师

    奥游法师

    漫游诸世界,探索着生命的起源与意义。这是一个法师的故事。
  • 暗生愫

    暗生愫

    一场3年暗恋用两个星期给出了结果只要你敢迈出一步,从此满心欢喜便只有你
  • 无良师妹

    无良师妹

    普通的女孩秦冰因为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一篇不合心意的小说,就发了个帖子大骂一通发泄心里的郁闷。结果,报应来了。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那本被自己吐槽的书中的小炮灰配角身上。各种心酸之后,秦冰无奈的接受了这种事实,脚踏实地的前行。看看普通女孩秦冰从小炮灰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心路历程。
  • 重生敖丙

    重生敖丙

    【起点五组签约作品】女娲娘娘:什么轩辕坟3妖?谁阿我人都不认识!【敖丙】:这女人,说翻脸就翻脸!姜子牙:其实老夫的法力也非常高强啊!【敖丙】:嗯,比五代弟子强多了!申公豹:我这人最忠义了从来都不背叛领导和组织。【敖丙】:那你到底属于那头的?纣王:孤王一定会体恤百姓,爱国爱民的。【敖丙】:不指望您了。。。闻仲:我觉得自己以后会很雷人啊。【敖丙】:预言帝!不解释!武王姬发:我才是全剧的主角阿。【敖丙】:打酱油的又来了!看得顺眼的兄弟顶起来,小七求支持!O(∩_∩)O~!
  • 苹果烟七

    苹果烟七

    甜到你心花怒放????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呀!
  • 惊了时光艳了尤殇

    惊了时光艳了尤殇

    讲述了尤殇在大学里的生活,友情、爱情、亲情虽然有瑕疵,但是支撑她努力前行的力量,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尤殇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女孩儿,慢慢蜕变成一个成熟女人,本文小虐小甜,趋于平淡生活。
  • 末世重生之林雪

    末世重生之林雪

    她,前世为他付出一切,却不得善终,重生归来,这一世,她发誓定要让那对狗男女不得好死,这一世,她要活得潇洒,只是,在她准备复仇时,这个冒出来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