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0600000004

第4章 蒋介石评说古、近代人物(3)

蒋介石以岳飞“作之亲”的道理来教育部属,强调上下级之间“声应气求”,在当时的条件下有其合理性,而且在其后的东征诸役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蒋介石治军思想的封建色彩,这从黄埔军逐渐演变成为蒋介石一家之军可得到证明。同时,蒋介石将“牟兵爱戴长上,亦必如子弟爱其父兄”这一“作之亲”的道理,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思想,反映了他的唯心的英雄史观。

正因为如此,在30年代初,蒋介石继续要其部下效法岳飞,以“剿灭”红军,声称:“如此训练部队,才能成为好军队,成为父子之兵,恪尽安内攘外的责任”。可是,他非但不能“战无不胜”,反而遭到最终的失败。

文天祥

“……尤其是文天祥忠君爱国的精诚和崇高伟大的人格,更不只江西一省之光荣,实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人格,并为整个民族万古不变的光荣。”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卷,第846页)

“……他所手撰的正气歌,不但发扬了我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精神,而且为我千秋万世的后代子孙,立下了忠奸顺逆决然画清的标准。”

(同上书,第二卷,第2553页)

〔文天祥〕(1236—1282)南宋爱国将领。江西吉州庐陵县(今吉安县)人。1273年,元(蒙古)军大举南下,南宋面临灭顶之灾。文天祥应诏勤王,组织勤王之师,担当起救国救民的责任。由于朝廷指挥失当,常州、平江(今苏州)等地相继失陷,临安被围。1276年初,文天祥被任命为丞相兼枢密使,在与元军谈判时被扣,但他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在元军押解文天祥北上的途中,逃脱元人,重整旗鼓,再举抗原旗帜,1278年12月被俘。而对元军的诱降,文天祥以诗言志,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过零丁洋诗》。后元军每次劝降,文天祥都不为所动。1282年12月,被元军杀害。

〔解读〕

作为一名终生受儒学道统影响的,权力欲极强的统治者、军人,蒋介石向来把对自己的贤与不肖作为评价下属的一个标准,因而对忠君爱国的历史人物都推崇备至。他认为:三国时的关羽,宋朝的岳飞,明朝的史可法等诸先烈,这些人都是讲义气,为维持中华民族的人格而死,一般的部下,都甘心与他们同死,都跟着他们来为国效忠;因而几千、几百年以后,个个都晓得他们,都崇拜他们。在这类历史英雄人物中,被评价最高的莫过于文天祥。

1934年,蒋介石在《立志为学与服务》一文中,这样写道:

如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陆象山,其道德、文章、事业,无不是出类拔萃,彪炳千古;尤其是文天祥忠君爱国的精诚和崇高伟大的人格,更不只江西一省之光荣,实为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人格,并为整个民族万古不变的光荣。

1957年,蒋介石在《说士气》一文中,又这样评价文天祥:

迄乎文天祥身当国破家亡之世,虽在刀锯鼎镬和利禄权位威逼利诱之下,仍一本其耿耿精忠,宁死不屈。他所手撰的正气歌,不但发扬了我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精神,而且为我千秋万世的后代子孙,立下了忠奸顺逆决然画清的标准。

从字面上看,蒋介石对文天祥的评价不乏公允;但其功利性的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爱国是应该的,无可厚非,但忠君思想则是一种封建糟粕。这里蒋介石却把爱国与忠君等同起来。出于维护蒋家王朝的目的,他和历代统治者一样,都需要人们效法以尽忠君爱国之职的文天祥。他1934年评价文天祥,旨在要求部下为他所谓的神圣事业成仁取义;1957年又一次提及,则是由于从大陆退居孤岛的蒋介石时刻想“反攻大陆”,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像文天祥那样,有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要用“士气”去动员民众,激励民众。

王安石

“我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在秦汉以前则推周公,至于秦汉以后的政治家,所最佩服的就是王安石。他能够根据我们中国政治的原理,拟具切中时弊的计划,举办新政,改革社会,建设经济,来救济当时宋朝的贫弱,可是他的缺点,就是没有健全的干部,也没有注意训练,不知道怎样来实行,所以结果完全失败。我们今天训练干部,就要把王安石的失败作为前车之鉴,一方主要效法他那种不计功过,不避劳怨,为国奋斗的精神;同时对于他做事不注重方法、步骤,不知道训练干部,考察干部的缺点,更要注意,切实补救。”

(蒋介石:《推进地方自治之基本要务》1940年5月1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宋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变法内容包括理财和整军两个方面。因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两次被迫辞职。宋神宗死后,新法全被废除,王安石也在忧愤中死去。

〔解读〕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以其“富国强民”的措施和思想,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蒋介石一生在其著作和言论中多次论及王安石,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从以上蒋介石评说王安石的原文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特别推崇王安石,称其为秦汉以后值得佩服的政治家,是由于王安石能根据中国传统政治的原理来改革社会,救济宋王朝的贫弱。

蒋介石和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有其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非常尖锐。所以蒋介石特别推崇王安石实行变法,增加国家实力,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举措。蒋介石和王安石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在于如何稳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当然,这一作为对王安石的评价也不乏其要求加强经济、政治建设,增强国家实力,以抵御外侮的积极内容。蒋介石在抗战时期所实行的地方自治和县政建设,就是对王安石“保甲法”的仿效。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蒋介石认为“他缺乏健全的组织和人事,来贯彻新政的主张,”“就是没有健全的干部,也没有注意训练,不知道怎样来实行”。实际上,王安石当时是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的。他为了克服变法的阻力,保证新法全面实行,进行组织上的大规模调整。他将反对变法的主要人物孙责、吕公著等相继罢出朝廷,而重用了曾希、沈括等一批改革派,分掌要职。另外,还通过对太学的整顿等措施,培养大批专门人才。所有这些对新法的推行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是不准确的。

成吉思汗

“实为我们中国军人应该效法与崇敬的第一等模范英雄。”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卷,第2533页)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政治家。出生于蒙古气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189年,被部分蒙古尼伦部的部落首领拥戴为汗。通过每年征战,于1204年统一蒙古。1206年,全蒙古的奴隶主贵族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就此成立。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兵先后征服了西辽、畏兀儿,迫使西夏臣服蒙古。接着于1211和1215年两次大举向金进攻,直打到黄河北岸,占领了中都(今北京)。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西征,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罗斯地区。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1227年病死在西夏清水县。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解读〕

蒋介石在困顿台岛之后,面对大陆人民政权的稳定和“反攻大陆”的无望,台岛内“恐惧”、“愤怒”、“疑惑”之气迭起。于是,蒋介石亲自出马,在1957年3月12日主持陆军指挥参谋学校开学典礼上,大讲特讲要清除项羽式的“恐惧”、“愤怒”、“疑惑”。在把项羽作为反面教材的同时,推出了成吉思汗这一正面形象,借以激励将士发扬“在绝望中之奋斗”的军人精神。

蒋介石认为,“恐惧”、“愤怒”、“疑惑”三者,“乃是军人精神和心理上的最大障碍。”他将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勇将项羽和成吉思汗做了对比,指出,“二位英勇无比的名将,其平生战绩乃是众所周知”的,但“结果完全不同”。并从二者“所制的歌词的气概与精神”,推导出他们“胆力的强弱”与“事业的成败”。项羽的歌词充满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恐惧”、“愤怒”、“疑惑”的气氛,成吉思汗西征时的歌词:“上天与下地,俯伏啸以齐,何物蠢小丑,而敢当马蹄?”则充满了“自信、勇敢与镇定的心理,诚不失为一首英勇壮烈的歌词,正与项羽的歌词意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进而在贬斥项羽是“一个最无志气的懦夫”的同时,给予了成吉思汗极高的评价:“因为他既有这样一个战胜一切的信心,自然不会再有恐惧、愤怒与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实为我们中国军人所应该效法与崇敬的第一等模范英雄。”

很显然,这时的蒋介石已将成吉思汗作为自己的偶像寄托和精神支柱了。

张居正

“王安石以后最大的政治家,就是明朝的张居正。他的主张法制,其‘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精神和办法,尤其可以作后世的模范……他那种政治家的风格和非常的事业,是我们所应景仰效法的。”

(蒋介石:《推进县政与政治建设》1936年3月13日)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1567年,张居正以吏部左侍郎入直内阁,1572年任首辅。在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另还裁减官员,减少支出,并以名将戚继光为帅加紧练兵,充实防御力量,以抵御鞑靼贵族的侵犯。同时主持黄淮水利,均见成效。

〔解读〕

张居正任首辅时,正是明王朝中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的年代。在江河日下的背景下,张居正分析了明王朝的五大弊政——“宗室骄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匾”,并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在政治上,张居正主张“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以此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他还针对当时“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姑息为政,办事推诿的腐朽吏治,进行了整顿。他强调“用人唯才”,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裁撤许多冗官。

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国家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即一般贫民由于负担过重,大量逃亡,所以国家收入大减。为解决此问题,他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庄田、民田、职田、军屯田等,一律丈量。结果,查出了大量豪民隐占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在一起征收,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过去按户丁出力的徭役,现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另外,还规定“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即农民可以出钱代役,由官府雇人承应;田赋征银——田赋中除政府需要征收的米麦以外,其余所有实物都改为用银折的;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由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办法。

此外,张居正主政时期,还对蒙古族采取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政策,缓和北部边关的危机;并任用专家治理黄河、淮河,造福人民。

作为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受到蒋介石的高度赞誉。蒋介石称:“王安石以后最大的政治家,就是明朝的张居正。他的主张法制,其‘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精神和办法,尤其可以作后世的模范……他那种政治家的风格和非常的事业,是我们所应景仰效法的。”蒋介石的评价有拔高之嫌。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张居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的。他以触动大官僚地主的一些眼前利益的方法缓解农民的不满,给农民一些相对自由,也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张居正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程度是极有限的。

王阳明

“我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我求学做事的根本。”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7月)

“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睡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

(蒋介石:《中国的立国精神》,1932年6月6日)

总理所讲的“知难行易”的知,同王阳明所讲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知,其为知的本体虽有不同,而其作用是要人去行,就是注重行的哲学之意,完全是一致的。

(蒋介石:《自述研究革命哲学经过的价》,1932年5月)

〔王阳明〕(1472—1528)即明代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今绍兴)人。弘治年间进士。武宗正德初,以论救人官载铁等,忤刘瑾,谪贵州龙场驿丞,后称庐陵知县,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漳南、大帽山诸役,定宸濠之乱,升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其学始以默坐澄心为主,晚年专提致良知之学,世称“姚江学派”。著有《王文成全书》。

〔解读〕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思想对后世思想影响至深且巨,为封建统治阶级历来所颂扬。“致良知”,“知行合一”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主体。他的“心学”也浸淫了蒋介石,成为其“求学做事的根本”,以及他“力行哲学”的基础。蒋介石一生最崇拜的儒家人物,首推王阳明。

蒋介石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我是自18岁,从读顾葆性先生时候起就开始研究的;以后五十年来,更曾读了再读,研究了再研究,他的《传习录》与《大学问》这两个小册子,真是使得我百读不倦,心向神驰,不知其乐之所止。”又说,对他曾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本书,其中之一便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他说:“我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我求学做事的根本。”

蒋介石推崇王阳明,除了对其哲学思想的认同外,还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蒋介石把王阳明的心学奉作是中国的立国精神。这在他1932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说得很明白。他说:“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在,经过中日战争与日俄战争两个战役之后,割我台湾,占我琉球,并我朝鲜,现在来侵占我们的东三省,居然在世界上称为五强之一。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残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国,抛弃了自己固有最良的武器”,“我们要复兴中国,完成革命”,“就是要把复兴中国,抵抗日本的紧要武器,拿住在我们手里”。

同类推荐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

    一曲《橄榄树》红遍海峡两岸,让人们记住了三毛,这个有着流浪意味的名字。三毛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流浪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以“流浪”为主题的书被奉为“永恒的经典”。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 民国一枝花

    民国一枝花

    她出身大家闺秀却胆大包天:杀过人,闯过城,别的女人过几辈子未必能遇上的事,她全都见识了,干了。同样念着列女传和三从四德长大,怎么就和别人不一样?面对毫无事业心的纨绔子弟丈夫沈孝儒,没败家,也没本事发家;阴险狠毒的管家杨静安;尖酸刻薄的侧室冬梅……又逢丧子之痛,她近乎伤心欲绝,接踵而至的苦难泯灭了她所有雄心,但无论命运如何翻云覆雨,她都能运筹帷幄,接招,她依然能够恢复本色,话锋犀利丝毫不减当年!她的眼里时常会闪现出凌厉的锋芒,她可以把六月飞雪唱成了四面楚歌,身临绝境却能绝处逢生,危急关头总能转危为安,她是一个商界奇女子,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代,她却可以界运筹帷幄,撑起一个家族,保护一座城的百姓。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热门推荐
  • 仙帝纪

    仙帝纪

    他年我若为仙帝,众生皆有成仙时!落拓少年从抚育自己成长的书院覆灭阴影之中走出,手握上古圣人秘传书卷,引领三千道门,对抗人道正统,朝廷皇权,一步步踏上天人两道的至高巅峰。三千大道,皆可成仙!六界轮回,我为正统!
  • 隐形守护者之彼岸之途

    隐形守护者之彼岸之途

    当方子文穿越到《隐形守护者》的世界,看他如何游走于各方势力间,完成自己任务,拯救身边的人。QQ书友群群号:943869102
  • 稚子无谋

    稚子无谋

    也许就是你的人生但也是我的人生有好有坏但勉强吞咽
  • 我买下一座城只为养龙

    我买下一座城只为养龙

    一夜间我从泥潭中爬出,竟是因为一条龙!??(本作品可能存在大量海字数现象)
  • 华梦录

    华梦录

    是谁流下那传说中的鬼泪?又是谁在九龙榻上安然入睡?当沉封千年的古墓被人打开,乾坤镜里上演了那不为人知的往事。一个个花容月貌的女子,一位位叱咤风云的儿郎,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朝争,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有那一颗颗伤痕累累的心脏……天降离乱,又有谁能安定天下,还这山河锦绣荣华?
  • 魔尊大人求独宠

    魔尊大人求独宠

    穿越而来我以为身边人是良人,才发现都是假的,最终只为一人而,是毁灭还是另一种救赎。
  • 正中其怀

    正中其怀

    这是一个女主坚持不懈,终于挖通了去男主家的地道的故事
  • 总裁你是不是有病

    总裁你是不是有病

    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师,她出师以来秉持自己的原则从未失手,直到遇到雨夜不能眠的粟大总裁……说好的不近女色呢?说好的信任,说好的约法三章呢?总裁大人,你有病我可以治啊?
  • 符文密码

    符文密码

    S院考古研究所的杨宏开教授带领五人小组对一座尘封千年的神秘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让人意想不到的怪事却接二连三——文物所的顾雨红意外中毒,小组成员奠其声离奇毙。接着杨教授也蹊跷地死在墓穴内……各种疑问也接踵而至,墓室门上出现的神秘符文代表什么含义?棺中只有衣袜,尸骨缘何离奇消失,道家真的会仙解吗?夜半传出的诡异童音,童子像里暗藏什么玄机?这一系列怪异的事件无不令人毛骨悚然。为了揭开杨教授的死因以及地下墓穴的神秘面纱,年轻的考古工作者于晓陆与颇雨红等人,冒着死亡的危险,潜下了千年古墓的地下深洞中,不料却遭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离奇事件……真相扑朔迷离,结局也许会令你瞠目结舌……一起来翻阅《符文密码》吧!
  • 艾克卡

    艾克卡

    这是一个当代美国汽车大王的故事,也是一本美国金融巨子感人肺腑的传记。这部传说谈的人和事纯属大洋彼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艾克卡的个人奋斗史。世人如此称赞艾克卡,崇拜艾克卡,迷恋艾克卡,他的书在世界各国印了上千万册,这是不足为怪的,这足以证明人的能量是无限的,人的感情是没有国界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进步,社会在发展中走向成功的里程碑。艾克卡这个成功者是在逆境中成长的,他攀登的每一步都会出了汗水、心血和代价,有时甚至是屈辱的代价。他曾尝试过从珠穆朗玛峰被人一脚踢下来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