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6100000029

第29章 通简(1)

“世本无事,庸人自扰。惟通则简,冰消日皎。”

把他做一下译文:“世上本来没什么烦恼的事情,只是一些庸人自己扰乱自己。只要通晓了人情事理,处事就变得十分简捷顺当,就像太阳出来冰消雪化一样。”

人,活简单点是挺好的。

(第一节)通简之术

一个人如果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那就只能自己受罪。冯梦龙说得多好,世本无事,庸人自扰。只有通简不足以通晓人情世事,只有通简方能举世阔达,只有通简才显人生之大智慧。

朱博是西汉成帝时的一名官吏,他原本是武官,不懂得做文官的规则条文。在他做了翼州刺史后,到所属各郡去看望部属,在通往郡县的路上,有好几百个官吏、民众拦着道路,叫喊着要告状,官府里同时也都挤满了前来告状的人。

从事官是个狡诈的小人,于是就把情况向他汇报,请求他暂时留在那里召见那些告状者,等事情结束了再出发。其实他是想以此来观察、试探一下这位新任上司的办事能力,也是故意给朱博难堪。

朱博虽然是一名武官,可是他心中却非常明白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他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然后走出去上了车去接见告状的人。另外他派那位从事,在门外贴出告示,告诉全县官民:凡想告县丞、县尉的,由于不属于本刺史直接管辖的事,请他们到各自所辖的郡守那里去反映;凡想告二千石俸禄的郡守、长史的人,待本刺史巡视回去后,请他们到我府中反映;老百姓被上级官吏祸害和告发盗贼、对簿公堂的,都请他们到所辖郡县的有关部门主管那里去反映。朱博做出这一果断的安排后,那些拦路的三四百人好像神仙指教般马上散去,这件事让在场官民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朱博的应变能力是如此的强。

后来,朱博慢慢了解到,果然是那个老从事教唆百姓聚众闹事,朱博就将那个人杀了。可见,朱博不只是在领军上有一套,而且在管治上也很有办法。

朱博的能力还不止这些。朱博在当左冯翊时,长陵大姓中有个叫尚方禁的,年少时曾和别人的妻子通奸,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官府的功曹接收了他的贿赂,不但没有革除尚方禁的官职,反而还调他作了守尉。朱博听到此事后,就找了一个借口召见尚方禁,看见他面颊果然有伤痕。朱博于是退下左右的人,悄声问尚方禁,说:“你脸上是什么伤啊,为何如此严重?”尚方禁自知朱博已知晓了他的事,只好将被砍的情况说出,并叩头谢罪。朱博笑着说:“男子汉大丈夫年轻时犯这种过失也是难免的,我打算给你刷洗耻辱,你能够自愿为我效力吗?”尚方禁听了又喜又怕,答道:“小人自当尽死力报效。”朱博又命令他不得泄露今天的谈话,以后如果发生了什么事,都要统统记下来并报告于他。此后朱博就把尚方禁视为亲信,把他当做自己的耳目。尚方禁也不分昼夜地不断揭发郡中的盗贼及其隐藏的坏人,很有功效。朱博于是提升他任了县令。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朱博召见功曹,把门关上,将收尚方禁贿赂等事说开,几次痛斥他的过错,给他纸笔,让他自己写检查,“只要贪污受贿一分钱,都要记上,不得有隐瞒,若有半点欺诈之言,杀头无赦。”功曹非常害怕,就把自己一桩桩贪赃、奸情、贿赂等事宜,一一写出。朱博知道了他的犯罪实情,叫他仍然就座,教育他要改过自新后,拔出刀来,把所记下的罪状削成碎片,并打发他仍任原职。功曹听后,吓得浑身直打哆嗦,从此再也不敢有贪赃收贿的念头。

朱博不愧是一名做官的高手,做事果断,处事坚决,究其原因是他通晓做官的通简之术,不懂为管的规矩成了他最大的优点,把事情做简单了,想简单了,一切都会顺其自然,马到成功的。

汾阳王郭子仪是唐德宗时的一员大将,他的王府宅邸坐落在亲仁里,通常情况下都是府门敞开,任人出出进进,从不加过问。有一次,他的一个部下将领要离开京师去镇守边疆,前来郭府告别。他看见郭公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让郭公又拿毛巾、又端洗脸水,就像使唤仆役一样。过后,郭公子弟们实在是想不通,老师是朝廷的大将,怎么能让人看到他的这副模样呢?于是就都前来劝他。可是郭公却根本听不进去,认为这一切并没有什么。

他的弟子们便笑着说:“大人功业显赫,但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地位高低,谁都能进入你的卧室。我们都认为,即便是伊尹那样的大圣人、霍光那样的权臣也不会像您这样。”

对于他们的一番高论,郭公笑着对他们说了一段话,使人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的用意,你们看看现在我的状况,我的马匹吃国家草料的有500多匹、我的部属、仆人吃公家皇粮的也有1000多人。往前走,再没我的位置;往后退,也没有可仗恃的途径。如果现在我修筑高墙,紧闭门户,与朝内、朝外人不相往来。一旦与他们结下怨仇,就会有人诬陷我怀有二心。再加上那些贪功邀赏、陷害贤能之徒空编事实,旁听附会,把假的硬说成真的,那我们家族人将化为齑粉,到那时将后悔莫及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无懈可击,四门大开,任凭进入,即便有人想用谗言加以毁谤,他也找不出借口啊!”

郭公的一番话,听得子弟们都拜倒在地,心中对郭公的远见很是钦佩。

可见,郭子仪是懂得为官之道,更懂得处事之道,懂得把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让别人找不到把柄。

唐德宗时,一到祭祀皇陵的日子,就下令禁止官民屠杀牲畜。有一次,郭子仪的家仆违反了禁令,犯了杀生的过失,被人上报到了皇上那里。

上报这件事的人是金吾将军裴婿。有人对裴婿说:“你只图一时痛快,就一点也不为郭公留有余地?”裴婿却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他留有余地!因为郭公一向德高望重,受人尊重,可是皇上才刚刚即位,他必定认为朝中官员都结成朋党,依附于郭公,而郭公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对他的小过错进行为难。以表明他并不让人害怕,这难道不是为了郭公好吗?”

像裴婿这样的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益友,也是郭公的通简之术的成品和回报。为人臣者,郭子仪堪称极品。他做事往往能看得开,不管是别人的恩也好,怨也好,他都把事情往简单的方面想,不去报复那些伤害他的人,可见郭子仪为官为人的磊落胸怀。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奸臣鱼朝恩,他派人偷偷挖了郭子仪祖宗的坟墓,想看看墓中有何宝物,结果一无所获。郭子仪知道这件事后,从泾阳镇回到朝廷后,重新安葬了祖先。皇上去参加了吊唁,郭子仪痛心地哭道:“长期以来,臣带兵打仗时,不能禁止部下兵毁他人坟墓,现在别人掘了我家祖坟,这是上天对我的谴责,并非人为的祸患。”皇上听到这些话后,对郭子仪非常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很感动郭子仪的大度。

经历了挖坟事件后,鱼朝恩又想害郭子仪。有一次,他备下酒席宴请郭公,大家都知道鱼朝恩的这顿饭是居心叵测的,是想害郭公。于是有人就对郭公说这十分不利,部下们愿意穿戴铠甲陪郭公前往,以防万一。郭子仪没有答应,只带了几个随身的家僮到鱼朝恩家去了。

看到郭子仪到来后,鱼朝恩很是吃惊。惊愕地问道:“为何随从的车马这么少呀?”郭子仪便很坦率地告诉了他所听到的人言人语。鱼朝恩惶恐地说道:“若不是像郭公那样贤明的人,能不怀疑我吗!”郭子仪精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像鱼朝恩那样的人也会被他的盛德所感化。可见,只要是真正的君子,其威慑力是小人也不能躲避掉的。如若不幸遇见小人,发挥通简之术,不必和他一般见识是最好的方式。

明朝穆宗隆庆年间,贵州土司安国亨、安智因为结下冤仇,就相互领兵厮杀,贵州巡抚以叛逆的罪名把他们都上奏给了朝廷。于是官府派兵前来征剿,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就要激成更大的暴乱。

朝廷另换了一任巡抚阮文中前去平定叛乱,阮文中在赴任以前,先去谒见内客首辅高拱。高拱对他说:“安国亨本来是被坏人挑起仇恨,杀了安信,致使安信的母亲疏穷、兄长安智怀恨报复。他们彼此结怨,互相攻击,都是出于双方仇恨的心理,仅凭一面之词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原来的抚台偏信安智,故安国亨心存疑惧,而不服从官军捉拿,于是抚台就上奏朝廷说安国亨要反叛。要论叛逆,应当是指反对朝廷。如今却是夷族人之间的自相仇杀,和朝廷有什么关系呢?纵使拘拿他,他不出面,也仅仅是违拗了巡抚而矣,而巡抚就马上奏向朝廷,轻易发兵捕杀,夷兵能束手就死吗?虽说官军、夷兵各有伤残,但还没有听说安国亨有领兵拒抗的迹象,如果一定以叛逆论处,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官员中有人变着法子欺瞒朝廷。地方上有事,隐瞒不报,这是一帮无事生非、邀功取宠的人干的;还有的人将小事变成大事,甚至无中生有,一开始就虚张声势,作为请功的资本;后来小纠纷激成大乱子,用以证明自己以前的说法,这哪里是忠心为国呢?你这次去调查到真实情况后,应平心静气地处理这事,把叛乱的罪名给他们去掉,只判他仇杀和违拗抚台的罪名,那样他们必定会出庭,听候审理。这样,才能体现出国法的严正、天理的公道啊。如今那些当官的,只喜欢在前任官员遗留的事务上多增加些名堂,以此来出出风头,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干。这是没出息的男子干的事情,不是君子的风度。你不要学他们,而是要努力奋进啊!”高拱的一番劝导,让阮文正有种播开乌云见天日的感觉,心中已经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件事了。

阮文中到贵州后,经过明察暗访,事情果然和高丞相说的一模一样。于是他公布了五项命令:

一、责令安国亨交出挑拨离间的犯人;

二、照夷人的风俗,责令安国亨赔偿安信等人的人命损失;

三、责令分开两个地方安置疏穷、安智母子;

四、罢免安国亨贵州宣慰使的职衔,而由他儿子安权接替;

五、从重处罚安国亨,用来惩罚他的罪恶。

决定公布后,安国亨看到安智住在省城中,疑虑不但没有解除,反而更深了,他害怕巡抚将他引诱出来后把他杀了。于是他还像以前那样领着军队,始终不肯出来接受审讯,却向朝廷上书,申辩自己的冤情。阮文中拘泥于外界的舆论,就再次上书,请求剿灭安国亨。高拱考虑到征剿不是良策,可不征剿又有损国威,就向兵部授意,批准阮文中的奏请,同时派吏科给事贾三近前往勘察。高拱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得很灵活,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吏部官员奉命前来勘察的消息传来后,安国亨高兴地说:“我是愿意听候勘察的,巡抚必然不敢随便杀我,我可以明辨自己的是非了。于是安国亨交出了挑拨离间的小人,自己到省城受审。阮文中的五项命令全部答应,并愿交出白银三万五千两,赎取自己的罪行。但是安智还不答应,直到阮巡抚惩罚了挑拨离间的人,他才服从了。安智的管事职务也被罢免了,随他母亲被安插在一起。在科官到达贵州之前,事情就已经妥善地处理好了。

当时的朝廷对于土司,都用夷人的法令来牵制他们,其根本制度和内地不同的是,土司们世代享用富贵,没有无故叛逆的道理。但是当地的办事官员经常性地剥削、残害,或做事情处理不当,激起了事端才反叛的。

有时候,土司的造反是情有可原,他们大多数不是真的造反,只不过他们想要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力。像安国亨这一件事,如果不是高拱全力主持,势必会兵戎相见,即使侥幸获胜,也必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用这样高昂的代价去战胜一伙自相仇杀的夷人,会被历史当做一场笑料的,高拱作为一代名臣,的确有其高明的地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明孝宗的时候,云南的思叠对朝廷有反叛之心,不服从朝廷的教化。当地的官员都打算发兵讨伐,当时的兵部尚书马文升上书说:“如今朝廷内外的财力物力都处于疲劳困乏的局面,灾情变异更是连续不断,凭什么要出兵讨伐?应该从京都选派一名朝臣前去宣谕、安抚他们。”

倪文毅却说:“用兵之法,即使是实力不足时也要显示出实力雄厚。按先生说的那样,那不是向天下人显示出朝廷软弱无力吗?思叠听到后不是更加轻视我们吗?派遣朝中大臣抚谕,成功了当然很好,假如抚谕他们不听,那我们岂不是处于被动地位,束手无策了。不如暂且派一名藩臣中有声誉、有威望的人前去,思叠可能就会服从;如若他还不服,再商量派兵讨伐也为时不迟。”他的这一思想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皇帝也不希望兵戎相见,因为战争只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带来社会的动荡。

参议郭绪和按察副使曹玉二人被选中前去抚谕。十多天后,他们到达金齿地界,卢参将率领军队,在距离他所据守的地点还有二程多路的地方安营扎寨,他派人到思叠那里去通告朝廷的意思。可派去的人都被对方拘禁起来了。卢参将带领军队退到千崖,遇见郭绪,把情况都告诉他,并告诫郭绪不要急于去见思叠。稍等一下,看看以后的情况怎么发展再说。

郭绪说:“我蒙受国家恩惠,称言报答国家,如果像您说的那样去办,我哪里还有身为大臣的气节?当年苏武到匈奴十九年,尚能生还,何况思叠是远远不能与匈奴相比的。万一不能生还,那也是我这个做臣子的分内的事。”

旁边还有人劝谏郭公说:“苏武当年去匈奴时是满头黑发的青年,到了满头白发时才返还,您现在已是白发如霜了,难道还要等到头发变黑了才回来吗?”郭绪却正气凛然,坚定了要去的决心。

这天,曹玉生病了,郭绪就一人骑着马,带了几个随从到思叠那儿去。走了十多天才到南甸,道路很难走,无法骑马,于是便踏着荆棘,徒步攀登向前。又过了十多天,来到一处大泽地,戛都的土司官员给郭绪牵来一头大象,郭绪便坐在象背上继续前进。沿途中头上烟雾弥漫,地下流沙漫漫,天气昏暗,路途很是艰险。

然而,郭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完成这次的使命,于是更加不顾条件的艰苦。又过了十天,来到了孟濑,离金沙江只有一个驿站的路程,郭公就派人拿着檄文过江,告谕他们朝廷对他们有招安的意图。而且朝廷派来的官员已经到了。

夷人看到了檄文,顿时面面相觑,觉得不可思议,说:“朝廷的官员也能来到这里,这在历代是不可能的,也许是一个骗局,我们要去看看虚实。”

于是他们就派出夷兵,率领几万匹的象马,乘着黑夜,渡过金沙江来到了郭绪驻扎的地方。他们拿着长矛、弓箭,把郭绪的住所围得像铁桶一般。

有一个官员是跟着郭绪作翻译的,看到这样的场面,顿时哭了起来,“贼兵这么多,不过一天半日就会把我们烧死的!”

听了这个官员的话,郭绪大怒,斥责道:“你这不是在提醒他们怎么对付我们吗?”于是拔剑指着他说:“明日过江,有谁再敢说这样的话,我一定按军法处置。”

同类推荐
  • 女人细节全攻略:注重细节的女人最幸福

    女人细节全攻略:注重细节的女人最幸福

    国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的命运就取决于某个不为人知的细节。”细节很小,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其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女人对细节的把握是一种气质的凝聚,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女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一种有力的资本。本书将告诉女性朋友如何通过你的一颦一眸、一举一动去彰显你独有的女人魅力,如何把握住爱情中、婚姻中、职场中、社交中的种种容易被你忽视的细节,从而成为一个独立、快乐、自由、幸福的都市小资女人,过上让人称羡的、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来还要发生的种种的问题。愿书中的这些故事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一丝快乐,把难言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让我们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读懂领导

    读懂领导

    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个对工作认真、对自己认真的人。领导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领导无处不在,领导不仅仅是一个职位,领导更是一个过程。领导不仅令存在于工作中,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自身也都处处存在着领导,并时刻都在进行领导活动。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时代,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各种处世技巧的枷锁带来的桎梏,人们需要一种更接近本质的东西来打破这种从一出世便开始缚着人的各种经验和教条。所以,在本书中,我们竭力摒弃那些自称是决胜秘诀的愚不可及的言语,我们不是要使作为读者的您掌握某种肤浅的处世技巧,而是希望您可以从技巧中掌握另一种东西——方法论,这正是可以打破“经验枷锁”的东西。
  • 聪明的女人要会读心术

    聪明的女人要会读心术

    《聪明的女人要会读心术》由华君编著。《聪明的女人要会读心术》内容如下:唯有读懂人心,才不会把谎言信以为真;唯有读懂人心,才能了解人、认识人和善用人;唯有读懂人心,才会防范和制伏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每天学点儿看透人心的策略和技巧,可以让聪明的女人在瞬间内读懂人心,用最智慧的方法为自己积蓄人脉和资源,从而在人生舞台上左右逢源,驾驭人心……"
  • 中国谋略之隐身道

    中国谋略之隐身道

    懂得隐身的人,之所以有很强的心理定力,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和掌握了生活的定律:“当你经常被人指责的时候,说明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对手,因为他最早发现你的过失;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使你强大起来”。懂得隐身的人,最懂得韬光养晦的策略,他不会冲动行事、我行我素,亦定然是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自信面对未来的人。这样的人生,一定是最智慧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最后一座不孤城

    最后一座不孤城

    我们就像是那微小的尘埃,面对命运的安排是那么的无能为力。我们两个人的爱情路是那么的漫长,似乎是无止境的,你在一端,而我却在另一端。我们约定好了,如果有来世,我们一定要做最平凡的我们,那时候,你等我,我等你,我们一定要在一起。如果你毁约,如果你反悔,那么,我诅咒你,我诅咒你找到一个你更喜欢的人,开心的,毫无遗憾的过完你这一生。
  • 至尊帝君之逆天神医

    至尊帝君之逆天神医

    一朝重生,为报前世之仇她,是尊贵无双的帝后他,是神秘贵为九五至尊的帝君她一步步,手刃敌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她重新做回皇朝的帝王,却不曾想遇到他……
  • 且听长安风雨

    且听长安风雨

    沈卫渊依旧一身红衣,她伤的太重了,只能扶着墙,一步步往宫外走。这一次没有人再拦着她。不知道走了多久,左脚已经踏出宫门,正要踏上右脚时,倒在地上,可她还是拼命地挣扎着,她想把自己挪出宫门。“沈卫渊,你这辈子也别想走。”一直在暗处待着的苏安九将沈卫渊一脚踹回了宫门内。沈卫渊抬头看他一眼,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不!”苏安九抱起身体逐渐发凉的沈卫渊,眼泪就那么流了下来,脑袋胀痛,很想吐。他抠着嗓子眼,吐出来的全是血。他不相信沈卫渊会死,也不敢松手,他怕一松手,沈卫渊又要走。
  • 贴身医少

    贴身医少

    “师傅,我这就要下山了吗?”叶风受师傅之命,前去为李家大小姐治病,可是,慢慢的,却发现,找到了有关自己身世之谜,最后,他会何去何从。
  • 致以光辉的

    致以光辉的

    以空想特摄为蓝本探讨“英雄”的意义,以不久的将来为舞台,来自不同世界存在的需求差异为主要矛盾的众生相故事。
  • 不做质子妃——凤阙

    不做质子妃——凤阙

    她是新皇钦点的后,身负家族兴衰荣辱。大婚当日,错上花轿,乱了那个人的姻缘。他是别国质子,她是丞相嫡女。本是皇后的她,成了他的质子妃。到底是天意弄人,还是人弄人?她和他和他,美人、君主、质子,是情缘?或是阴谋?
  • 学医八百年

    学医八百年

    “外科医生可受女孩子欢迎了!”因为老爸的一句话,齐林义无反顾的进入了医学院。这一学,就是800年。当他结束800轮回正式开始作为一名光荣的医务工作者,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 姊妹花儿朵朵开

    姊妹花儿朵朵开

    林家三姊妹,大姐文玉、二妹文静、三妹文雪,个个如花似玉,花容月貌。一个是海归音乐钢琴老师,一个是幼教老师,一个是小学老师,一心扑在培育祖国花朵事业上。花儿朵朵开,人生瑰丽,前程似锦。还都想有个如意郎君,幸福美满小家庭,美梦都能够成真吗-----
  • 关于美妙人生

    关于美妙人生

    女主角在纽约生活,是一家国际律所的普通上班族。纽约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女性,她们拥有各自的美妙人生。
  • 乌鸦觅食

    乌鸦觅食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只饿了三天三夜的乌鸦,四处觅食的故事。最终,乌鸦能否成功找到食物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