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33600000025

第25章 贞观制度:开明政治的典范(3)

张蕴古被杀不久,李世民经过一番冷静的反省之后,深感后悔。他对房玄龄等人说:“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

李世民之所以责怪大臣们没有及时谏诤,正是因为他认识到:即便张蕴古确有徇私,论罪也不至于死,自己显然是在盛怒之下办了一桩错案。

为了汲取教训,杜绝此后类似错案冤案的发生,李世民随即下诏,规定今后“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贞观政要》卷八)具体而言,就是凡判处死刑的案件,即便是下令立即执行的,京畿地区内也必须在两天内五次覆奏,其他州县也至少要三次覆奏,以确保司法公正,避免滥杀无辜。

此举是对“三司推事、九卿议刑”的死刑复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随后,这项“五覆奏”的死刑复核规定就被纳入了《永徽律》,成为正式的成文法。后来的《唐律疏议》对这条法律的执行做出了详细解释和严格规定:凡是“不待覆奏”而擅自处决死刑犯的官员,一律处以“二千里”的流刑;即便经过了覆奏,也必须在上级的最后一次批复下达的三天后,才能执行死刑,若未满三日即行刑,有关官员必须处以一年徒刑。

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唐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之严及其对待死刑的态度之慎重。

贞观五年,李世民在做出“五覆奏”的规定后不久,发现许多司法官员在审判中完全拘泥于法律条文,即使是情有可原的案子也不敢从宽处理。虽然如此执法不失严明,但李世民还是担心这样难以避免冤案,于是他再次颁布诏令,规定:“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政要》卷八)也就是说,门下省在复核死刑案件的时候,凡是发现有依法应予处死但确属情有可原的,应写明情况直接向皇帝奏报。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贞观法治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制订一部严明而公正的法律需要执政者具备一种卓越的政治智慧的话,那么在执法过程中既能贯彻“法理”又能兼顾“人情”,就不仅需要执政者具备卓越的智慧,更需要有一种悲悯的情怀。

在李世民身上,我们显然看见了这种悲悯。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又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更是把这种难能可贵的悲悯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纵囚事件”。

贞观六年的十二月末,年关在即,李世民在视察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时,想到春节将至,而这些犯人却身陷囹圄,不能和家人团圆,顿时心生怜悯,于是下令把这些已判死刑的囚犯释放回家,但规定他们明年秋天必须自行返回长安就刑。

相信在当时,肯定有很多官员为此捏了一把汗。

因为要求死刑犯守信用,时间一到自动回来受死,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且这批囚犯的人数足足有三百九十个,其中只要有十分之一不回来,各级司法部门就要忙得四脚朝天了。况且,在把他们重新捉拿归案之前,谁也不敢担保他们不会再次犯案,这显然是平白无故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到了贞观七年(公元633年)九月,三百九十个死囚在无人监督、无人押送的情况下,“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资治通鉴》卷一九四)。

李世民欣慰地笑了。

他当天就下令将这三百九十个死囚全部释放。

这个“纵囚事件”在当时迅速传为美谈,而且成为有唐一代的政治佳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中就有“死囚四百来归狱”之句赞叹此事。

然而,也有许多后人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是李世民为了树立自己的明君形象而表演的一场政治秀。北宋的欧阳修就专门写了一篇《纵囚论》进行抨击,说李世民此举纯粹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他说,这种标新立异的事情只能“偶一为之”,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那么“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所以欧阳修认为,真正的“圣人之法”,“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也就是说,真正好的法律必须是合乎人之常情的,没必要以标新立异为高明,也没必要用违背常理的手段来沽名钓誉。

欧阳修的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这种“纵囚”的事情要是经常干,那法律就变成一纸空文了。不过话说回来,李世民也不会这么愚蠢,他断然不至于每年都来搞一次“纵囚”。平心而论,“纵囚事件”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作秀的成分,但是如果认为此举除了作秀再无任何意义,那显然是低估了李世民,也错解了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这么做,最起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要让天下人明白:刑罚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众所周知,“刑罚”只是社会治理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其目的不仅是对“已然之罪”进行惩戒,更重要的是对“未然之罪”进行预防。从理论上说,如果采取道德教化的手段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刑罚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当那些死囚都能遵守“君子协定”,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返回,那起码表明他们确实有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决心和行为。既然如此,李世民取消对他们的刑罚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个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就像李世民一直在强调的那样,“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弥足珍贵的。就算有人犯了罪,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也并不因此就在他身上有所减损。而且整个社会,上至执法者,下至普通百姓,都有责任和义务挽救这些失足的人,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重新做人。其实法律真正的本意也正在于此。当然,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很简单的,而改造人的生命却要困难得多,但是后者绝对比前者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李世民的“纵囚”举动,实际上就是凸显了上述理念,只不过他采取的是一种最典型、最特殊、最不可复制的方式而已。

由此可见,“纵囚”事件绝不是李世民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更不是单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在“宽仁慎刑”的立法思想的基础上,把“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贞观法治精神发挥到极致之后必然会有的一种结果。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按照贞观一朝的立法思想和法治精神,假如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允许的话,贞观君臣就完全有可能将这种“宽仁慎刑”的法治进行到底,最终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废除死刑”的结果。

其实,我们这个假设并不是没有历史根据。

——天宝初年,唐玄宗李隆基就曾秉承贞观的法治精神,一度废除了绞刑和斩刑。他在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发布的一道诏书中强调,这是为了“承大道之训,务好生之德”(《册府元龟·刑法部》)。这项刑法改革后来虽因“安史之乱”而中辍,没能延续下去,但足以表明贞观的法治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几乎与唐玄宗大幅度削减死刑同步,日本平安王朝的圣武天皇也于神龟二年(公元724年)停止了死刑的适用,将所有死罪降为流罪,从而开创了日本刑法史上347年无死刑的奇迹。而日本此举,无疑受到了唐朝的影响。日本学者桑原骘藏曾经说过:“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与精神上,皆依据唐律。”

时至今日,限制死刑、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理性程度的标志。

自从19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人权运动的发展,限制并废除死刑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据有关学者统计,截至2001年,在全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中,在法律上废除死刑和事实上停止死刑适用的国家已经达到123个,占总数的64%;保留死刑的国家只有71个,占36%。在欧洲,“废除死刑”甚至成为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此外,在美国,联邦法律虽仍保留死刑,但已有12个州废除了死刑。

在这些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虽然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废除死刑,但是在“少杀、慎杀、防止错杀”这一司法原则上无疑具有普遍共识。而我国同样是将“慎用死刑和逐步减少死刑”作为刑法的改革方向,并且已经有很多法学家提议,希望我国最迟能在2050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后实现死刑的全面废除。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尽管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变化,但是直到今天,“宽仁慎刑”的贞观法治精神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而这种精神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同类推荐
  • 小小公子混异世

    小小公子混异世

    前世小人物,二世登绝顶。且看他一步一步逍遥人间
  •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创造历史的人是在时光沙滩上留下脚印”。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到今天的飞船造访月球,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可以说,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探索史与奋斗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发展史的分析与观察也更为细微、更为拓展,从而又让人们挖掘、发现了历史更多、更玄奥的谜团和疑问……
  • 横刀立马闯三国

    横刀立马闯三国

    道不完的三国,数不尽的风流。一部三国演义,多少风流人物,且看立马横刀,何人一战
  • 三朝元老

    三朝元老

    被学术界誉为“最有前途”的年轻人王晶,因飞机事故而丧生。正当他感叹自己辉煌的一生就这样葬送的时候,王晶发现,他回到了古代,成为了山西朝阳堡千户王林正的儿子,王义。只不过,他是一个私生子。1572年,年仅十岁的明神宗朱翎钧刚刚登基,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在位将近48年……张居正还未成为首辅,冯保还没有成为掌印太监,高拱还未下台……就是这个时候,王晶重生了!…………………………………………………………三朝风云变幻,唯我独坐高端。本叹人生憾,岂料今朝赚。…………………………………………………………
  • 张晨阳传奇

    张晨阳传奇

    一部被忽略的家族史,一个英雄的传奇轶事,一篇荡气回肠的民国故事,一场虐心的旷世情缘,尽在——家族秘史之张晨阳传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热门推荐
  • 迷失在象牙塔里的爱情

    迷失在象牙塔里的爱情

    临近毕业,怪事频发——女生失踪;教授昏迷;导师家的诡异电话不断;……要想解开一连串的谜底,就必须找到柳如丝,可她又在哪儿呢?
  • 我活在黑暗边缘

    我活在黑暗边缘

    意外“穿书”的夏而奕被迫活在这个悲惨原身夏种行身上,只看了一半书的夏而奕十分后悔……随着故事的展开,本书谜题也将如同封尘的宝藏,揭晓。
  • 家有匪婆

    家有匪婆

    女特警金熙一朝变身成匪,免费的异世旅行并不美。都说做土匪没有前途?那就认祖归宗做良民吧。就算大宅门里很多是非,勾心斗角谁不会?**玩腻了宅斗,再添点儿消遣、只当休闲。美玉空间种草提香,一手经商一手玩枪,自有银子滚滚入账。只要不惹到我头上,一切好商量;若是非得招惹我,不怕吃枪子儿的你就顶风上!************花儿的新书也都过来了,《嫡女攻略》、《杠上花开》都是完本,《贵女有毒》火热连载,欢迎跳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仙与爱情

    神仙与爱情

    一个人渴望神仙的自在,一个神仙渴望人类的爱情,当他们互换身份,结局会如何?
  • 最具人气的台湾小吃

    最具人气的台湾小吃

    本书综合介绍了台湾夜市的分布及特色,将小吃按蒸煮、煎炸、特色卷饼分类,荟萃了79种火爆台湾当地的美味小吃,既有贡丸、蚵仔煎、咸酥虾等传统风味,又有酸奶炸鸡、金薯甜葱饼等经台湾本土创新的品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小吃的制作材料、工具和方法步骤。文中配有烹调取胜小贴士,读者可轻松掌握烹饪技巧,足不出户尽享台湾特色佳肴。
  • 华榭辞

    华榭辞

    人都说少年不识愁,怎会为风月伤情。可当他默默地藏身花下,注视前方纤细背影时,却忽然不敢多看上一眼。她就如同明媚的太阳,容不得丝毫侵染,沾不得丝毫污秽,干净得连多看一眼都算是亵渎。那么多的少年愁,那么多的风月情,每个人都曾孤独得不愿抬头,不愿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可是总有个牵绊他一生的声音闯进耳朵,自此抽丝剥茧,再不愿为其他人歌唱。人活着总需要个理由,也许是多看一眼牵挂的人,一眼就足够。后来呢……后来,那些旷世的爱都散落在泥尘里,星星点点,像是缀进了沉黑的夜幕。
  • 琉璃逆神

    琉璃逆神

    一百年前,聂当和白舞娇因摩诃琉璃玉双双坠入轮回,一百年后,再世的白舞娇与重生的聂当又因摩诃琉璃玉而重遇,可惜白舞娇却失去了往事记忆,聂当又会发现什么,漫天诸神,又为什么不断的扰乱世间秩序呢?南北乱世,争斗无穷,人,妖,半神出世,风起云涌。乱世之中,看聂当如何冲破九霄,撕裂神道!
  • 鉴圣

    鉴圣

    我叫李子墨,别人说我是一堆烂泥,但我有天眼,能鉴宝赌石,烂泥也可以站在世界之巅,成为让人仰望的星辰。别人说我是废物,但我能赚钱,能探矿寻宝,废物也可以成为世界首富,废物也可以面对星辰大海。别人都说我是渣渣,但我能在南海建渔场,能为国戍边,渣渣也可以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渣渣也可以拥抱日月星辰。
  • 封妖籍

    封妖籍

    六道轮回,五行阴阳皆生于道,阴阳两道本应一体,不应有分。自古天地生万物,既有阳,亦有阴,阴则有妖,遂有上古三大妖圣曰:混沌魔猿,灵妖白泽,妖帝帝俊,坐下十大妖王曰:牛,鹏,猿,蛇,蝎,龙,虎,狼,鹿,豺,妖乱四起,应孕封妖门给混沌的大地带来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