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2100000018

第18章 读诗笔记三札(3)

四川是一个移民大省,客家文化是入蜀的移民文化中尤为鲜艳的一朵奇葩。而龙泉,则是全川“客家人”最集中的区县。据龙泉驿区博物馆1999年的统计资料知,龙泉的“客家人”达28万人,约占全区人口的50%,龙泉区的“客家人”又占全成都“客家人”总数的50%。龙泉的洛带镇被称之为“西部客家第一镇”,蜚声海内外的“客家学术研讨会”每年也都在龙泉举行。这每年一度的研究成果,都在不断地充实着龙泉新世纪地域文化的宝库,也为龙泉居住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客家民系是我国汉民族众多民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和很有影响的民系。笔者插队在成都“东山”(龙潭公社)当知青时,曾有幸在客家人居住区生活了整整10年,3600多个日夜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艰苦创业、敬宗睦邻、爱国爱乡、包容重情的“客家精神”之魅力。客家籍书画家邱笑秋曾写过这么一首乡情诗:

豫闽粤川皆我家,

勤耕苦读勇开发。

乡音无改东山下,

百里桃林香客家。

笔者认为,客家人这种勤劳动、爱生活、善包容、重感情的优秀品质,是建设龙泉新居住区生活方式的重要精神源泉。

客家建筑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并注意与当地优秀建筑文化和川派园林艺术的结合。许多客家建筑的优秀遗产都在龙泉区,如洛带镇的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再如十陵镇青龙村的碉楼民居——“周家老院子”、柏合镇二河村套院与祠堂一体的“钟家大瓦房”等等。研究民居的专家们情不自禁地感叹说:“世纪之交,在成都东郊有这样古风犹存的群体,实乃奇事”。

此外,在龙泉洛带镇东山坡上的四川联合经济学校之中,至今还保留着奇异的移民古树景观,一株株编了号的红豆木古树巍然屹立。这些树木是清前期从广东入川定居龙泉的客家人从岭南带来种植的,两百多年来,不仅老树挺拔葱绿,还繁衍了新的小树。红豆树远离热带在龙泉扎根繁衍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每当山风撼树,枝叶的沙沙声仿佛就是在吟诵王维那流传千古的《相思》绝唱: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我们坚信,善于保护优秀传统积极进行文化交流的龙泉人,一定能在新世纪中创造出具有龙泉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新型最佳居住区。

2002年3月25日

说明:

2002年3月25日,成都市建委和龙泉驿区政府联合举办了“龙泉——二十一世纪成都最佳生态居住区建设研讨会”,万科老总王石等到会作了演讲。由于老朋友(龙泉区房管局局长)的数次邀请,笔者也赴会作了专题发言,本文即当时撰写的发言稿。2002年4月9日《成都晚报》刊登了这篇文稿,但对文中关于“地理(风水)优势”部分作了删减。为如实反映当时发言的内容,此文在收入本书之时,笔者作了复原。

乐哉仁者居 清深趣有余

——古人的美居理想与择居标准①

常言道:“安居方能乐业”、“有恒产者有恒心”。重视居住与购置家产,甚至把家宅看成是荫庇护子孙的百年基业,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一。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可移气,养可移体,大哉居室”、“居善地,心善渊”和“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孟子、老子和荀子的以上四句名言,都讲的是住宅的重要性。所以,汉代的刘熙在《释名》中解释说:“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此后,南北朝的王征又在《黄帝宅经》中则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楷模,非夫博明贤而能悟斯道也”,“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若安,即家代吉昌;若不安,即门族衰微”,“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也就是说,在当今我们经常引用的英国名言“人造住宅,住宅造人”(丘吉尔语)发表之时的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就是已经把居住的重要性说得十分透彻了。

几千年来,在社会变革和生产发展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在为美好的居住理想而一代又一代地奋斗着,特殊的地理与文化环境,也逐步形成了民族的优秀居住传统和灿烂的居住文化。诗歌,作为时代的镜子,“感于事而发乎情”,便自然而然地记录了先辈们的居住状况与追求。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历代诗词文赋,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在居住条件的创造与进步、居屋形式的形成与演变、居住文化的衍生与提升方面的追求与努力。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孟子·滕文公》曰:“下者为窠,上者为营窟。”杜甫在《五盘》诗中对古人的这类居室的描写是“好鸟不妄飞,野人半窠居”。到了后来,既有“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②和“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③之类的宫室官邸,也有“荜门不启扉,环堵蒙蒿榛”④和“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⑤之类的民居草庐;既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⑥与“十亩之宅,五亩之园”⑦的文人宅院,也有“庭院深深深几许”⑧与“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⑨之类的官宦府第。虽然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居住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历代流传下来的成千上万首栖居诗中,对宫廷官宦豪宅进行描写的相对较少,大量诗文主要都是在反映民间宅第、山居村舍的建筑形式、居住习俗与生活情趣。所以,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先贤们对居住理想的追求。根据自己读诗之感受,我把古代文人的择居标准和居住理想归纳为“三择”(择地、择境、择邻)和“三求”(求静、求安、求雅),分以下六点叙之:

一、择地

古人常说的“卜居”,即“择地居住”之义。“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既是当今房产开发的首要原则,也是几千年来国人择居的首要标准,即明代王君荣《阳宅十书》所说的“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恶也”。用今天的话来说,择地,就是住宅地势和地理位置的选择。

唐代诗人白居易、张九龄、李峤都曾写过贤者择地而居的诗句(“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讲的都是《庄子·秋水》中关于“鹓鶵非梧桐不止”的故事。清代的乾隆皇帝也说过,“山无曲折不致灵,水无波澜不致清,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为高下,故因山构屋者其趣恒佳”⑩,这强调的是屋基地势之选择。即明人王君荣在《阳宅十书》中所说的“凡宅,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和清人吴才鼎《阳宅撮要·总论》中所说的“凡城市地基贵高”。所以,晋诗曰“山居是所乐,世路非我欲”,唐诗曰“站在最高处,千家恒眼前。题诗饮酒后,只对诸峰眠”、“草堂列仙楼,上在青山顶。户外窥数峰,阶前对双井”。关于地理位置,老子的观点是“居善地,心善渊”。以下几句诗文,可以看成是对古人心中的“善地”之注释。

丘壑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唐·白居易《中隐》)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唐·杜甫《秋野》)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唐·杜甫《寄赞上人》)

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学居仙。

(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

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宋·张伯端《悟真篇》)

福地安居自在,松间闲步烟萝。

(元·尹志平《西江月》)

锦城幽栖处,悠然远俗嚣。

种菊开三径,横琴咏九皋。

(元·赵善瑛《卜筑》)

凡结园林,无分村郭,地偏为胜。

(明·计成《园冶·园说》

出城相去路三里,闭户独眠书半床。

(明·王紱《静趣轩》)

这些诗文,用唐代医圣孙思邈《千金翼方》的话来解释就是:“择地,山林深远固是佳景,独往则多阻,数人则喧杂,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用明代园艺家计成《园冶·相地》的标准来描述,即“足徵市隐,犹胜窠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用今天的话来讲,即距市中心不远,生活方便,但又可隔断喧嚣,居住品质高的区域(即配套齐备的城边或近郊)才是最宜居之地。

二、择境

即选择宜居的生态环境,力求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这里,笔者从以下10首诗中作了摘句: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国·曹操《龟虽寿》)

窠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晋·张华《情诗五首》)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晋·陶渊明《饮酒》)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唐·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

桃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唐·杜甫《卜居》)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唐·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元·张养浩《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人间何处宜闲住,除却桃源,便向潇湘去。

杨柳桃花千万树,不须更觅深深处。

(明·杨基《蝶恋花·卜居》)

仙人自爱楼居好,六面山屏晓镜妆。

(清·沈曾植《西湖杂诗》)

上述诗中的“卜宅”、“卜居”、“卜筑”中的“卜”,即“预测”、“选择”之义。从诗句中的“风寒”、“阴雨”、“草木”、“林泉”、“林塘”、“山水”、“柳桃”可以看出,古人择居,注重的是气候暖湿及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孟浩然和张养浩的“卜筑因自然”和“天与安排”两句,便将“天人合一”融入了居住标准之中。

三、择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中华大地妇孺皆知的两句成语。据《左传·昭公三年》记载,“谚曰:‘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而“孟母三迁”的故事,则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择居标准的最通俗的诠释。这一点,也充分地反映在历代栖居诗(文)中。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晋·陶渊明《移居》)

孟母迁邻罢,将军辞令初。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

(唐·李峤《宅》)

居必择邻,行必依贤。

(唐·皮日休《足箴》)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扫洒潭中月,他时望德邻。

(唐·独孤及《答李滁州忆玉潭新居见寄》)

楚山有高士,梁园有遗老。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

(唐·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人生孰若安居之乐?

(宋·辛弃疾《新居上梁文》)

左右前后惟此君。德不孤,必有邻。

(宋·杨万里《赵平甫幽居八操·竹斋操》)

高山流水知音许,古木苍烟入画图。

(元·马致远《任风子》)

不见古人卜居者,千金只为买乡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他年买宅成高隐,只傍孤山处士家。

(清·梅枚《秋水园看梅花》)

境以居人重,情因遇故深。

(清·俞南史《过顾茂伦村居》)

上述十四句关于“择邻”的诗文,与如今我们强调的“买房就是买居住品质”,即强调居住区的居民素质、区域品位完全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现代的这些新的居住理念,实质上就是在我国优秀居住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继承与弘扬。

四、求静

“静”,即:安静、静止、平静、娴静、安详、洁净。“至虚极,守静笃”,是老子的重要主张,以“静”修身养性,也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如《论语·雍也》的“仁者静”,《庄子》中的“静然可以补病”,《礼记》中的“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淮南子》中的“君子之道,处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落实到宜居上,《左传》说得更加具体“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古人对“清静之境”的描述与追求,也体现在歌唱住所和咏吟居住环境的大量诗句之中。笔者大略地翻阅了一下自己能搜集得到的资料,仅从晋代到元代的诗词中,咏“清静”之诗句就有数百上千之多。而令人意外的是,对“清静之境”描写最多的诗人竟然是生活在宫廷乐舞及群臣与后妃丛中的宋太宗赵光义。在他的《缘识》等诗中,就有“清秋寂静华堂深,听之令我思沈吟”、“高山树叶翠森森,寂静因中道最深”、“寂静半斜闲,看书心更好”、“寂静人歌咏,愚情岂易知”、“玄元一气不相监,清静如存意马衔。大隐居鄽迷小道,绝巅顶上白云岩”等等。虽然,从遣词与意境上看,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名句,但却也反映出即便是尊为“天子”的帝王,其实也是喜欢幽静环境的。因此,寄情于山水的文人雅士们则更是留下了咏唱“清音”、“清静”、“寂静”、“幽静”的大量栖居诗篇。笔者根据自己的偏好而摘录下来的有以下十来句: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晋·左思《招隐二首》)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闹。

(唐·王维《桃源行》)

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檀栾。

(唐·王维《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趣。

(唐·白居易《闲居自题》)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宋·苏舜钦《沧浪静吟》)

只将清静为真乐,合住春秋岁八千。

(宋·崔敦礼《鹧鸪天》)

自今师古训,念念贵清静。

(宋·陆游《小疾自警》)

仙官道家妆,静处立标格。

(宋·李石《腊梅二首》)

世俗不知幽静处,神仙隐在有无间。

(宋·白玉蟾《题上清法堂壁》)

乐恬淡、清静家风,一片灵台莹如洗。

(元·宋德方《雨霖铃 鸣鹤余音卷一》)

清静安居堪久计,住一日,胜千金。

(元·尹志平《江城子 别樊山先天观道友》)

不俗。不俗。清静志坚仙福。

(元·马钰《无梦令》)

居山寂静、悄悄实潇洒。

(元·王哲《心月照云溪》)

这些诗句中所说的“闲居日清静”、“ 寂无城市喧”、“静中情味世无双”、“乐恬淡、清静家风”、“ 只将清静为真乐,合住春秋岁八千”等等,实质上都是前人对幽静环境宜于居住和健康的经验总结与宜居理想的描述。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噪音会影响人的睡眠与情绪,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住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所以,一贯坚持反噪音污染的美国博士罗伊斯先生将噪音称为“现代瘟疫”。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来看中国古人咏幽静环境的诗篇,不禁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之中确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与继承的宝藏。

五、求安

“安”,即:安全、安稳、安适、安逸。“平安是福”,这是中华民族世世相传的一句俗语。辛弃疾在《新居上梁文》中的名言“人生孰若安居之乐”,更是体现了中国人代代追求的居住理想。

关于“安居”,唐代诗人写的是“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宋代诗人写的是“安居岂城市,避世必林泉”、“迟日香生草木,淡风声和琴书。安”;元代诗人写的是“神气和同,子母得安居”、“福地安居自在,松间闲步烟萝”、“ 满目青山似画图,道人于此即安居”、“ 清静安居堪久计,住一日,胜千金”、“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这些诗词所描写的“安居”,即社会安定、环境安静、邻里和睦。

客观地讲,由于中国民居(尤其是城市贫民和乡间民居)多为竹木结构,加之受居住习俗与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确不如西方石材结构的建筑牢固。以杜甫之宅为例,就经不起风雨的袭击,出现了“卷我屋上三重茅”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境。但并非古人不讲求居屋的建筑质量,如宋代的苏轼就曾赞曰:“华堂夏屋有吴蜀之巧”,古代的文人们也在一些栖居诗中表现了自己对屋室建筑质量的追求。以下5首描写建房和拆迁之诗,便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唐·韩愈《石鼓歌》)

况兹是我宅,葺艺固其宜。

平旦领仆使,乘春亲指挥。

(唐·白居易《春葺新居》)

幽居有忙事,为竹绕墙隅。

雨后青葱否,风前安稳无。

(宋·曾几《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

同类推荐
  •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话题大多涉及他对生活方式、电影等媒体的看法以及国外见闻的思考。他从身边小事入手,以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电光石火般让人幡然惊醒。我们在他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领悟着他思考的姿态、深切的人文关怀、平实豁达而宽容的理性精神。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烟雨醉双城

    烟雨醉双城

    本书是一本爱情诗集,是以诗和散文诗的形式写的情书,是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童话,在作者的浅唱低吟中,表现出了一种态度,一种幸福,一种对未来的祝福,作者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爱人之间两间的相思与牵挂,对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怀。
  • 穿越黄昏小巷

    穿越黄昏小巷

    初无定质,闲闲地说来。言辞之将尽,则又柳暗花明,水出峡谷……命意,属辞,密实无痕。一丘一壑,风景可人俨然人工修造也,然而又确实是自然天成也。如风系影,一个眼神,一声轻唤,便见好风洒洒如阳光,阳光脉脉如叙话,淡淡平常事,却通了人心。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全球戒备之异人崛起

    全球戒备之异人崛起

    邵野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却在毕业酒宴的那晚出了车祸,自此他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用一把扇子就能制造超级飓风的张风;跑的比跑车还要快的李艾伦;自带制冷的司徒寒;还有柳如玫的那两条比人还要聪明的蛇.....当然还有那些邪恶黑暗的敌人。——这个世界需要英雄——这个世界需要邵野。
  • 婚宠之娇妻不乖

    婚宠之娇妻不乖

    这是一个闷骚大叔宠妻如命的故事。霍正霆,亚洲霍氏集团赫赫有名的首席,A市最英俊帅气的黄金单身汉。夏紫溪,一个不怕一切的路人,平凡到被扔到人群里都找不到的那种,却唯独入了那个如神袛一般男人的眼。第一次见面,她一脚踹开他包厢的门,拉过他的领带,指着他的俊脸,霸气地宣布,“你,只能娶我。”醉酒后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被他放在了心上,他宠她如命,她毫无防备地交出了自己得真心,可是到最后,她才发现,一直口口声声宠着她的男人,竟然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然后,她转身离开,一走就是五年。再相见,她闯入他的房间,撞破他的好事,将他全身看了个遍,顺带好心地提醒他,“大叔,这种事做多了以后会不行得哦,还是得悠着点。”
  • 绝代妖骨之倾国倾城

    绝代妖骨之倾国倾城

    你是佳人,遗世独立,你有倾国的笑,倾城的美,然而绝世的容颜,却带来乱世的劫。胭脂的味,其实是一种说不出的悲。
  • 恐惧黎明

    恐惧黎明

    所有在本书当中发生的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逻辑的事件,一律要看成合理的、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且非常慢热。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且非常慢热。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且非常慢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逍遥异能侠

    逍遥异能侠

    受伤深重的甄柯逃到了江南,不经意间进了子镇郑家,被郑家小姐郑裳和少夫人江婵所救。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的甄柯,因祸得福,不但恢复了自己的武功和神通,还结识了众多的美女。最终他杀死自己的仇人,抱得如许的美人回归山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是一本随意的书

    这是一本随意的书

    这是一本随意的书,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看到它。目前,它写的是漫威。
  • 霸王留姬

    霸王留姬

    这是一个穿越而重新崛起的故事。神功无敌,刀枪不入,包罗万象。杀杀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