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6100000023

第23章 礼仪上的学问(一)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

中国古代社会早期,人们尚不知桌椅为何物,那时帝王、老百姓皆席地而坐,这就是所谓的“两膝着地,以尻着踵而安者为坐。”这种坐姿对于行跪拜礼,是很方便的。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以跪拜作为一种礼节,自然而然地得以巩固。这种情景在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甚深的当今的日本还能看到。日本人在“榻榻篾”上两膝着地,以尻着踵而稍安为坐。当他们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就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着地,很自然就构成了一个跪拜动作。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各种礼仪礼节也日益繁冗化、规范化、经典化。仅跪拜礼一节,就被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等种类。不同社会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跪拜礼都是不同的。对于挤身官场的人来说,更要熟习这些礼节。清谚云:“做此官,行此礼。”下跪、叩头、请安、站班、端茶送客等,是官吏常行的礼节。否则无法做官,更别想升官。清代讽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有个典吏卜士仁,曾说到叩头等礼节的重要及熟习这些礼节的过程:“至于说是做官的规矩,那不过是叩头、请安、站班,却都是历练出来的。任你在家学得怎么纯熟,初出去的时候,总有点蹑手蹑脚的;等历练得多了,自然纯熟了。”

“稽首”是最隆重的跪拜礼。贾公彦注疏《周礼》说: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礼。”《尚书·舜典传》也说:稽首,首至地,臣事君之礼。”可见,稽首”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要求施礼者跪拜于地,要停留(就是“稽”的意思)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才称“稽首”。如《左传》所记“殽之战”,秦国将领“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被俘的臣子)衅鼓(以血涂战鼓来誓师),使(臣)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永远不忘恩德的意思)!这是为晋国所俘的秦将向晋国国君谢罪,故用稽首之礼。

这种礼节后来发展成“一跪三叩”、“三跪九叩”的国礼。前者是下僚对王侯施行的大礼,并“山呼”吾王千岁,千千岁,如在宫中见皇帝,则要三跪九叩,山呼舞蹈,皇帝万岁,万万岁。到了清代,大臣向皇帝奏事都必须跪着,不叫起则不敢起。光绪时的军机大臣钱应镈就因上了年纪,有一次跪奏后竟病倒多日。为了应付跪礼之苦,大臣们也想出了一些办法。其一是:“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语为率,并须简浅明白,不须上再问。”其二是用厚棉絮做成护膝裹住膝盖。其三是平时练习下跪,以锻炼耐久力。清书载,军机大臣钱应镈和王文韶皆备有棉絮护膝,每临奏事便裹在膝上。王文韶高龄之时,每天在家里都要练习下跪。光绪末年,慈禧要做寿,李鸿章为准备见“老佛爷”的跪礼作准备,便事先每日在总督署中练习三次跪拜礼。

下跪,叩头,也是下僚对上司表示极为恭敬的礼节。行跪拜礼时,人们俯首低视,双手下垂及地。至于“膜拜”,则是“举两手,伏地而拜”,比之现代的举手投降姿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有的下僚为巴结上司,表明心迹,便在下跪叩头时极尽卑躬屈节,逢迎献媚之能事。有个县令,在知道自己的一个同乡升任巡抚后,便前去巴结,禀见时,他竟从仪门膝行至堂上,然后叩头如捣蒜,直到额上隆起大包。

“顿首”,是地位相等的人们通常用的礼节。南朝梁代丘迟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与陈伯之书》,文章开头道“迟顿首陈将军足下”,结尾又是“丘迟顿首”,引来一些现代人的议论,认为身为临川王的谘议参军兼领记室(相当于秘书)的丘迟,在劝叛将陈伯之投降的劝降书中,一再口称叩头,未免过于卑躬屈节,也与信中斥责对方忘恩负义并晓以大义的内容不相称,慨叹这是文章美中不足之处。

其实丘迟这种措辞相当得体,认为顿首就是“叩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顿首与大礼“稽首”就不同了,施礼者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只作短暂的接触,就立即举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也即“顿”的意思),在古代官场的跪拜礼中是较轻的,属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相交的一般礼节。丘迟信中这样用,表示普通的礼貌,是恰当的,保持了不卑不亢的态度。

“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面上。行礼的方法是拜跪在地上后,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引头至手,这是先秦时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发展到后来,至尊无上的皇上怎么会屈尊给臣下“空首”呢?

跪拜礼发展到清代,又出现了被称为“打千”的旗礼。所谓“打千”,要求左腿抢前一步,屈右腿半跪,右手半握拳下伸。这种礼节原为满族八旗兵所用,因而称为旗礼。后来发展成奴才向主子请安,衙役向官吏回事或下属向上司禀安常用的跪拜礼。如《官场现形记》就形象地描写了彭知府怎样给上司黄观察打千请安的:“彭知府是久仰(黄观察)大名的,究竟他是本省的上司,不敢怠慢,立刻放下袖子,走上一步,请了一个安,口称‘卑府今天早上到大人公馆里禀安。

中国古代官场的跪拜礼节是很繁冗的,除了上文所谈那几种主要形式外,为官的坐主位,下属叩头,身不动,只嘴上说“罢了”等等,为“受礼侧身起立还一揖,为“受半礼同僚对请安,对作揖,对叩头,为“还礼”;躲开为“拒礼”、辞礼”,表示谦让,坚决不敢受礼。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繁冗的礼节在世界文化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明尊卑,别贵贱,序长幼,分宾主的。在官场上,这些繁冗的礼节才真的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跪拜礼外,下面再介绍几种官场礼俗。

有一些特定的场合,奴才、衙役、下官要遵照法律的规定或传统习惯,用“趋”,即快步走的方式向主子、官吏、上司表示恭敬。

作为一种礼仪,“趋”在吉、凶、嘉、宾、军等“五礼”中,是屡见不鲜的。据《论语·乡党》记载:有一次,孔子应鲁国国君之召去接待外国的贵宾,他神色庄重,不但拱手弯腰,而且“趋进,翼如也”。意思是快步前行,姿态漂亮得像舒展翅膀的鸟儿。这是迎宾礼中的“趋”。另一次,孔子去朝见鲁君,他上殿跪拜后,又“趋进,翼如也”,退归班位。进一步说明了用“趋”的场合。作为军礼的“趋”,便带有武士风度,据《左传》载,晋、楚鄢陵之战时,晋国将领郤至遇见楚君,他立刻跳下战车,“免胄而趋风”,即摘下头盔,快步如飞地走向楚君致敬。而战国时的触龙去见盛怒之下的赵太后时,他的“趋”,却既不儒雅,也不英武,而是“徐趋”,话画出一副步履维艰,老态龙钟的模样。

《史记叔孙通列传》还描写了百官的群“趋”情景。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在殿上大晏功臣,他的将领们乘醉喧闹,甚至拔剑砍柱,弄得刘邦下不了台。于是,那位老谋深算的老儒叔孙通便出来制定“朝仪”了。使“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把汉高祖喜的心花怒放,不禁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在这个庄严隆重的朝仪中也有“趋”。当皇帝出后宫登宝座之前,赞礼者高喊一声“趋”,郎中们便执兵器夹陛而立,大臣们便在殿门内循序而进,按文东武西排列好,恭侯皇帝到来。在这里,“趋”不仅是动作,而且是口令。

随着封建皇权的加强,“趋”的内涵更加大了,还要求加上低头弯腰,用小步快走呢。

“趋”作为官场的礼仪,士大夫们都必须遵循,如果“入朝不趋”,那就是皇帝给臣子的特殊优待了。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载,萧何就受到过皇帝这种礼遇。此后,汉末的曹操,曹魏末的司马师,东晋末的刘裕,北周末的杨坚,唐末的朱温等人,也都享有“入朝不趋”的特权。不过已失去礼敬功臣的初衷,而变成权臣夺位的前奏了。自宋以后,君权愈尊,臣位愈卑,“入朝不趋”的特例更属罕见。到了清朝,仍然保持“趋”这种礼仪,属下要见上司,臣下朝见君王,都要放下马蹄袖,急行数步,再跪下参拜。

请安又叫禀安,这也是官场常见的礼节,除了“跪安”“打千”外,还有一种叫“请圣安”。凡遇钦差大臣过省,该省的凡够得上请圣安的文武官员都集于署衙,望阙行礼,恭请圣安。这时,官僚们一齐跪定,巡抚、将军居首,口报:“某官臣某人,率领某某人,恭请圣安。”然后叩头下去。钦差照例回答过。

官吏们还常常给皇帝写请安折。折中不呈公事,独问“安好”而己。其实这些请圣安的官僚们的个人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站班”也是官场一个重要礼节。清朝有下属定期谒拜上司的规定,到时,下属赶早赴上司官衙,专候长官升堂,下属便侍立西侧,称为行“站班礼”。官场也常常有庆贺、祭祀、迎送等礼仪活动,下属就必须先到上司所到之处作准备,等候上司来后行站班礼。官员们常为站班礼而奔忙,十分辛苦。有一副对联专咏站班:“寒城跑路,满面尘风;古庙站班,一身明月。”这写的是上司要到庙宇祭祀,官员得起早赴庙站班,披一身明月,染满面尘灰。清朝有个官员将形容翰林生活的诗句“一年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只早朝”,改为“终朝事业惟跑路,毕竟功名只站班”。道出了这种礼俗的辛苦和无谓。

端茶送客是一种起于宋代,盛行于清代的官场中通行的一种送客礼节。上司接见属吏时,如觉得没有必要再谈下去,或嫌其久坐,又不好下逐客令,便端起茶碗略啜一口,表示自己所言已毕,客人该走了。此时侍役见长官茶碗一端,就高呼“送客”,下属就应立即告辞。如果长官不举杯,属吏即使已白事毕,也不敢告辞,清代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里就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官场礼节:胡镜孙求见藩台,“见面之后,藩台心上本不高兴,胡镜孙又嚅嚅嗫嗫的说了些不相干话。藩台气极了,便说‘老兄有甚么公事快些说。兄弟事情忙,没有工夫陪着你闲谈。’胡镜孙碰了这个钉子,面孔一红,咳嗽了一声,然后硬着胆子说出话来。才说了‘卑职前头办的那个戒烟善会’一句话,藩台已把茶端在手中,说了声‘我知道了’,端茶送客,胡镜孙不好再说下去,只得退了出来。”这实则端茶逐客,由此可见这种礼俗的一斑。

送礼是一门学问。不仅名目繁多,且有一定的规矩和诀窍。在古代官场中不懂送礼之道是不可想象的。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礼物有轻重。估量厚薄,权衔轻重,这中间大有讲究。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送礼是两方面的事,有送的,有收的。不但要权衡送出去的,而且要估计人家送来的。自己又该如何回礼,这中间大有学问。送礼在古代官场中极为盛行,一般来说,主要有朋友间的馈赠、红白喜事的贺仪、过年过节的礼物和钻营结纳的送礼等,各类礼品的赠送视不同情况又有差别。

纯属友谊情感的馈赠最为常见。古代官员们常常互赠小礼品,或一首诗,或一本书,或自己心爱的佩玉……这些小心意,小馈赠,本谈不上什么礼物。但俗谚:“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哪怕是屑小玩物,不值一提的,只要能表衷曲,也就可以了。这种馈赠在朋友间广泛流行。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送钱未免就太俗气了。因而相知好友只要聊表心意,那份深情厚意,尽在不言中。

红白喜事的送礼较为复杂,也较为慎重,中间有非常繁琐的规定。在古代,娶亲、嫁女,祝寿是喜事,叫作“红喜事”。死人是丧事,也当喜事办,叫“白喜事”。遇到这些“喜事”,亲戚朋友、同僚下属都要送礼。但不同的人送的礼不同。亲戚有远近,朋友有亲疏,甚至品级的大小也有影响。下属的礼是不能超过上司的,否则上司给比了下去岂不很丢面子?送礼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娶亲嫁女的贺客多送些画屏、玉器之类的东西,祝寿时寿面寿桃是必需的,而且都要成双成对,以示吉祥。古代官场中举也是喜事,“同年”或老乡绅都要送礼。《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乡绅们纷纷前来贺喜,有送银子的,有送房子的。当然,这些送礼,“礼”的成分多,而“情”的成分少。

古代官场过年过节要送礼,而且非常复杂。亲友之间要送,上下级之间要送,甚至宫廷中也要向王公贵戚家送,不过不叫“送”,叫“赏”。《红楼梦》中袭人告诉宝玉“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还有端午节的礼也赏了。”官员间年节的馈送有一定的“尺寸”。《官场现形记》写州县衙门馈送上司的规矩:“向来州、县衙门,凡遇过年、过节,……做属员的孝敬都有一定数目;甚么缺应该多少,一任任相沿下来,都不敢增减毫分。”可见当时送礼不但是习俗,而且形成了规矩。有的上司甚至还利用过年过节送礼来打下属的“秋风”,送一点不值钱的玩意儿,换来丰厚的回礼,送礼为名,图利是实。这就把送礼庸俗化了。

同类推荐
  • 我在大宋二三事

    我在大宋二三事

    呃,反正不知怎么到了北宋,还成了方仲永的儿子,是不是这个名字很熟悉?没错,就是那个千古笑话兼职反面教材《伤仲永》的主角。成了方仲永的儿子就要找王安石报仇,报什么仇?《伤仲永》是王安石写的,你说报什么仇?刚过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豪强抢走做了女婿,穿越就发媳妇,小日子美滋滋,他惊恐的发现他老丈人就是那个传说中专门和包拯对这干的庞籍庞太师?王安石成了他的敌人,司马光成了他的二哥,苏轼苏辙成了他的同学,一个个的大牛都太牛逼了,闪耀的光环差点刺瞎他的狗眼。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作为一名宅男,穿越,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穿越到武大郎身上算怎么回事?身材短小,面目丑陋?我呸,我武大郎堂堂七尺男儿,玉树临风!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传奇,且看我武大郎如何风生水起!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扣扣群:204644135
  • 小王为世间

    小王为世间

    空架历史类小说,更新质量贼慢,主要就是图个乐子。(??ω??)有现代元素,也有仙侠元素,主角非穿越。
  • 环岛

    环岛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虚构的故事。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真实的故事。
  • 红楼之豪门才子

    红楼之豪门才子

    说好的红楼万花丛,贾瑜却来到了孩子堆。。。。
热门推荐
  • 满回塘

    满回塘

    仓库的门被寒风吹得“嘎吱——嘎吱——”响,“我就是宙斯的新生。”一个柔弱又平淡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他转过身,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你要是,早点回来不就好了。”
  • 渡劫

    渡劫

    少年叶落,天资聪颖,家人遇害,为给亲人报仇,踏上无尽仙路……
  • 我有一颗通灵珠

    我有一颗通灵珠

    莫方记得他接受过这样一处访问:记者:“你好,如果给您一个重来的机会,你希望是什么?”莫方:“嗯……我希望我姐不从来不在我身边!”莫雪:“小方,想吃竹笋炒肉丝吗?”莫方:“其实我是开玩笑的,好笑吗?我希望我姐永远在我身边!”记者:“不是从业那个从,是重新那个重!”莫方:“那我希望我投胎的时候重来一次,让我选择一个好去处,我希望我可以补充一下这门高深的学问!”莫雪:“你本来就不是亲的,如果你想的话,我帮你怎么样?”莫方:“哎哟不要这样,说什么重来不重来的,如果有的话我选择当我姐的亲弟弟!”记者:“恭喜你,你的愿望实现了!”莫方:“别,我要改,之前说的都是真的,我不希望我姐在我身边,更想去重新投胎,并且永远不靠近她!”记者:“我开玩笑的,我幽默吗?”莫方:……
  • 快穿之做个普通人

    快穿之做个普通人

    快穿、脑洞、家长里短、打脸想写啥写啥哈哈哈
  • 特工阿尔的美剧史诗

    特工阿尔的美剧史诗

    因为变种人的存在,我觉得这世界就够刺激了。谁想到几年后duang!duang!duang!的又蹦了各种各样拥有奇怪的能力的家伙们。世界太危险了,长官我要退休。“闪灵”神盾局资深特工———阿尔-柯特兰
  • 无限之希望

    无限之希望

    活着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一次意外使主角进入了主神世界,为了一个承诺,他选择了留下喜欢科幻+推理请看第一章喜欢网游+奇遇请看第二章喜欢魔法+智战请看第三章喜欢武侠...........四..喜欢...................喜欢作者与本书请提意见和评论—————————————————————————————ps:(建议从第二幕开始看,谢谢)
  • 无限寻真

    无限寻真

    枪斗术!乌绝一现,弹丸直飞八百里!至道刀!墨缺一闪,匹练横扫十万魔!死萝莉控,枪刀双绝,纵横无限寻真路。
  • 叛逆校草恋上丑丫头

    叛逆校草恋上丑丫头

    他桀骜不驯,世人眼中的叛逆校草,龟凭纠出众的长相被封为坏坏梭校草。而她却是众人口中说的丑丫头……一次丑丫头的华丽蜕变后会变成怎样呢?—次老师的安排,让他和她成为了互相帮助的童鞋……这是本孩子第一次写小说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哦!,谢谢!加QQ群:511037237欢迎哦,进来聊天(??ω??)??
  • 钱钱欲动

    钱钱欲动

    这个了无让钱钱很不爽!明明是个和尚,头顶居然还长毛;长毛就算了,头发居然比她的还柔顺;有柔顺的毛这也没什么关系,明明是她累死累活无薪无酬的帮他洗衣盛饭倒夜壶,居然顶着一张温文无害的脸到处招摇撞骗说:她、欺、负、他。如此妖孽,天理不容。所以,老衲你就从了师太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