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8400000054

第54章 新文化运动中的忏悔意识 (3)

把自我纳入到否定对象之中而加以否定:这就是鲁迅“反传统”思想的终极体现。对于个体来说,这种深刻自知无疑将赋予自身巨大的精神痛楚,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难以将自身作为自身活动的否定前提的。自知主题标示着鲁迅“反传统”的激烈程度,同时又引申出了“罪”与“绝望”这两大精神特点。“罪恶感”来自鲁迅对自我与传统的关系的自省:既然中国的历史传统是“吃人”,中国文明是食人者的厨房,那么自我作为一位无法摆脱传统的反叛者,同时也就成为“吃人者”的共谋。汪晖:《个人观念的起源与中国的现代认同》,《汪晖自选集》,第173~17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对“共谋”的意识,正是确认道德良知责任的共负原则的表现。在上文我们已经说过,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他们注定是相关的。我们在借用基督教“忏悔”概念时,也借鉴基督教文化中的道德责任共负原则。这一原则早已被德国的哲学家和天主教思想家舍勒(Max Scheler)阐述得十分清楚。舍勒说,一个理性的人的全部存在和行动,既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责任自负的个体现实,同样也是某个集体中有意识的责任共负的现实,这乃是一个理性人的永恒的理念的本质。从这一观念出发,他所阐明的道德原则是这样的:

第三条伟大的道德和宗教原则,叫做道德—宗教的相互关系原则,或曰道德责任共负原则。这个原则的内容并不是那些对任何一种世界观都理所当然的老生常谈,诸如,只有当我们自觉地承担一定的责任时,我们才对该义务和这事负责,云云。这条原则的内容还不仅如此,它还说,如果我们不去谴责别人的过失,而是去想想自己的过错,那么,我们对别人的过失就处理得较好。毋宁说,道德的责任共负原则认为,我们应该真切地感到,我们在任何人的任何过失上都负有责任;它还指出,即使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到我们的实际参与的尺度和规模,我们天生地在活生生的上帝面前,作为自身内责任共负的统一体的整个道德领域为道德和宗教状况的兴衰共同负责。见刘小枫主编《二十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第1088页。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忏悔意识并不是宗教意识,但是它却与宗教的道德共负原则相通。我们把忏悔观念引入文学,也正是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们所以负载着人间的大悲恼和大关怀,就是他们意识到:我们在任何人的任何过失中都负有责任。

也许是发现鲁迅《狂人日记》中“我亦吃人”的罪感和小说最后“救救孩子”的呼吁,日本着名的鲁迅研究家竹内好把《狂人日记》确定为“赎罪文学”。而竹内好的学生,也是着名的鲁迅研究家伊藤虎丸则进一步用佛教的“终末论”的视角来阐释《狂人日记》。伊藤虎丸说:“竹内好氏的《鲁迅》为我国研究鲁迅的出发点。他从《狂人日记》背后看到了鲁迅的‘回心’(类似于宗教信仰者宗教性自觉的文学性自觉),并以此为‘核心’确定了‘鲁迅的文学可以称为赎罪文学’这一体系。”《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第17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伊藤虎丸和竹内好一样,把鲁迅文学的“核心”视为“回心”(回心是佛学概念,意思是通过忏悔过去的罪恶而获得救赎),因此,把鲁迅的文学视为一种“赎罪文学”,认为鲁迅的可贵之处乃是“有罪的自觉”。伊藤虎丸说:

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狂人当初所感受到的恐怖,只不过是本能的、感觉的。但是,随着作品的展开,这种恐怖愈来愈变成了“被吃”的死的恐怖。死,开始只是自己的死,但不久就推而广之,被当做“四千年吃人”的死来理解了。小说末尾,主人公觉悟到“我也吃过人”的死的意思,再一次和自己本身联系起来。这种死,至今已不再是生命的完结的死了,而是一种社会的、人格的死了。随着死的恐怖在小说中的展开,从单纯的本能的恐怖,变成了社会的、人格的恐怖。小说主人公的自觉,也随着死的恐怖的深化而深化,终于达到了“我也吃过人”的赎罪的自觉的高度……在这里,死,并非作为预料生命完结或者消失的含义来使用(鲁迅离开东方的无常观似乎远了一些)。与其说理解死在于生,不如说觉悟到生在于死。小说末尾,主人公觉悟到自己的存在负担着“四千年吃人履历”的重担,已经把死作为和现在的生的本身是不可分割的这一事实来理解了。这恰好同“所谓终末,并非预想到这个世界的末日,而是说,这个世界说到底乃是终末的”这种理论是完全一致的。而且,这种死的形式,必须说,的的确确是终末论的死。《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第135~136页。

伊藤虎丸对《狂人日记》的解释是很独特的解释。他认为,小说的主人公已彻底地感悟到死,也彻底地感悟到世界的终末,但这种对终末形式的死的彻底感悟,没有使他放弃责任,反而使他获得再生的自觉,即达到“我亦吃过人”的赎罪的自觉。这种自觉才导致他发出拯救世界末日、关怀未来生命的呐喊:救救孩子。

日本现代这两位认真执着的学者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正确地指出鲁迅的《狂人日记》乃是忏悔文学、赎罪文学,深刻地看到《狂人日记》中“我亦吃过人”的罪感意义,这比只看到《狂人日记》的谴责、控诉意义的学人实在深刻得多。但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忏悔意识与赎罪意识是不是宗教维度上的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则值得商讨。事实上,《狂人日记》中的罪意识,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罪意识,而是历史维度上的罪意识。即它所感悟到的罪,并非佛教也不是基督教意义上的存在之罪,而是一种历史之罪,即四千年封建礼教所积淀的历史之罪。这种历史之罪也正是祖辈文化与父辈文化的罪恶。

孔夫子只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符号,“五四”运动时期,这一符号承担着全部历史罪恶。“五四”运动,事实上是一次大规模的审父运动,即审判祖辈文化、父辈文化的运动。所以他们称之为“刨祖坟”运动。历史之罪,这是当时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发现,其发现的内涵是:作为人,我们被抛入历史之中,而且无可选择地被抛入中国历史文化中,而被“仁义道德”包装起来的中国历史文化,包含着吃人的巨大罪恶。这种罪恶形成中国人民的集体无意识,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在被吃的时候也不知不觉带上“我亦吃人”的罪恶,因此,要从这种罪恶中解脱,不是像基督教那样,必须回到父亲(上帝)那里,而是要与父亲决裂,批判父亲所创造的旧文化,结束以父亲为本位的时代,开始一个以孩子(幼者)为本位的时代。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的忏悔意识即“自悟其罪”的意识与宗教意义上的忏悔意识,有其相同点,也有巨大的区别。其共同点都是把自我纳入否定对象之中,都是一种否定性意识,而且都感悟到道德责任的共负原则,在罪感中体认到良知的召唤。但是,其区别则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有两点:

第一,宗教意义的忏悔完全是心灵性的感悟,它不是理性的认知与判断。但“五四”运动对父辈文化的历史之罪的认识,却是一种感性经验即生存痛楚上升起来的理性认识与理性行为。他们的批判也是理性的批判。当时的批判者找到的批判武器,是被称为科学理性的“生物学真理”,即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确信孩子是父亲的进化物,是人类进化链上更进步的一环,喊出“救救孩子”的口号是充分符合科学理性的。而“二十四孝图”所表现出来的牺牲孩子的所谓“孝”道,那才是反科学反理性的。父辈、祖辈文化的罪恶,也正是反理性的罪恶。

第二,基督教的忏悔意识,有一绝对的参照系,也可以说有一绝对的尺度,这就是上帝,就是基督。有这一绝对的神圣价值尺度存在,忏悔方可成立。中国古圣贤的反省不同于宗教意义的忏悔,也在于它缺乏一种绝对的价值尺度可以作为参照系。反省是从人到人的思虑过程,忏悔则是神到人的过程,即以神为尺度的自审过程。“五四”运动时代的忏悔意识没有神圣价值这一绝对尺度,没有以神圣的文本作为参照系,他们的忏悔不受上帝的监督,也无须对上帝负责,而是对历史负责。关于这一点鲁迅说得很明白:

但有时也想:报复,谁来裁判,怎能公平呢?便又立刻自答:自己裁判,自己执行;既没有上帝来主持,人便不妨以目偿头,也不妨以头偿目。鲁迅:《坟》(杂忆)。《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同类推荐
  • 怀石逾沙

    怀石逾沙

    第二卷内容以《岛》前期散文和《最小说》前期专栏为主,那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经历很多挫折,也遇到很多变故。书名逾沙二字,取自成语逾沙轶漠,形容跋涉了很多路途,经历了很多事情。而怀石,则是指这段岁月的跋涉,尤其沉重,负担着心中的壁垒,依然艰难地前行。
  • 守脑如玉

    守脑如玉

    咪蒙,被彭浩翔评价为最幽默的年轻作家。她能把一切正经的题材写得不正经,她能在一切真善美中解读出恶趣味,她能把一切高雅化成庸俗。本书内容分为八个部分:爱情、亲子、剧评、书评、影评、历史、妇道、怪癖。请相信,这是一本正经的黄书,最佳厕所读物,旨在颠覆、瞎掰、扯淡、有趣、好玩。
  • 中国当代诗选

    中国当代诗选

    《中国当代诗选》由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周瑟瑟寄著名翻译家、孔子学院拉美中心执行主任孙新堂共同编选,收入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诗人的诗作:顾城、于坚、严力、西川、伊沙、沈浩波、周瑟瑟、臧棣、韩东、肖开愚、多多、王寅、蓝蓝、安琪、李成恩、蔡天新、赵丽宏、鲁若迪基、秦菲、刘畅、许立志、舒冲、龚航宇、梅尔、健如风等。从朦胧诗、第三诗歌到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口语写作,以及“80后”等年轻诗人群体的个人化写作,中国当代诗歌的走向,异彩纷呈,蔚为壮观,生命意识与日常经验,语言实验与先锋精神,成就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写作。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热门推荐
  • 世界珍稀动植物博览

    世界珍稀动植物博览

    本书着重选取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从可爱的树袋熊到英武的白头海雕,从国宝级的大熊猫到被誉为“活化石”的扬子鳄,从食肉的猪笼草到结面包的猴面包树,从美丽的银杏树到魁梧的红杉……
  • 爱情撩人

    爱情撩人

    虽说在爱情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幸福,也没有什么永恒快乐和悲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爱情和婚姻一样,只有经历酸甜苦辣才会完美,没有谁能躲得过风雨般的冲涮,又有谁没有走过坎坷的路,凡是真爱过的人又几人没有被情伤过被爱灼伤过呢?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游戏。有聚有分离,有哭就有笑。有缘不见得就有份。有爱不见得就能相守。
  • 宠物小精灵之璀璨人生

    宠物小精灵之璀璨人生

    这是一本纯正的小精灵同人小说,不带任何系统,故事的开始是从巡护员培训学校开始,通过主角的不断专研和探索逐渐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巡护员,当成功后巡护员的身份似乎并不能满足主角的内心,因为巡护员的特殊性,让这个职业很少亮相在众人面前,即使是首席的巡护员也是一样,为了能更具有影响力,让自己的精灵体验更具色彩,主角慢慢的从巡护员尝试着向其他领域职业中渗透转型的冒险故事。
  • 超流武

    超流武

    不小心一下把自己练到了很强很强怎么办?
  • 武炼仙尊

    武炼仙尊

    携带仙尊道法,穿越异界,勇战四方。让敌人恐惧,让天地颤抖,让日月臣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炫斗灵辉

    炫斗灵辉

    焚天极炎,露雪寒霜,几万年后的炫灵系中的炫灵大陆,再次掀起一片灵仙狂潮,这里没有神奇的魔法,没有邪恶的巫术,只有绚丽的灵气!
  • 青鸿凌

    青鸿凌

    籍籍无名的教书先生一飞冲天,问鼎江湖事,谈笑朝堂中。面对江湖异客和朝堂鹰犬,赵青淡笑道:“我有三剑,长青,飞鸿,凌天,你选择被哪一剑所杀!”
  • 妖女成凰,邪王绝宠嚣张妃

    妖女成凰,邪王绝宠嚣张妃

    “启禀殿下,圣都的人都说诸葛小姐是丑颜妖女,怎么办?”亲卫甲急匆匆来报。“再去加把火,让天下的人都认为她是废物一枚!看还有谁会和本王争池儿。”萧亦月邪魅一笑。“殿下,不好了,诸葛小姐带着朱雀神兽闯进王府,扬言要火烧凌云殿!”亲卫乙满头大汗,战战兢兢。“传令下去,备好火把,本王要与池儿一起看火花。”萧王殿下满眼兴致阑珊。“启禀殿下,太子、国师还有无痕公子都去诸葛侯府提亲了!”“什么?谁给他们的胆子!走,把池儿给我抢回来!”萧王殿下暴走。
  • 穿越到古代姐是潮流

    穿越到古代姐是潮流

    小李子:“皇上,皇后娘娘发烧了。”皇上:“皇后没有好之前朝中大事由寇丞相打理。退朝。”小李子:“皇上皇后娘娘总想着出宫。”皇上:“朕退位了当太上皇,太子登位。寇丞相辅佐小皇上”小李子:“太上皇,皇后娘娘仙去了。”皇上:“药准备好了吗?我要去找她了,黄泉路上太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