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9600000023

第23章 互文性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诗学嬗变(8)

在布鲁姆的视域中,诗歌的影响即诗歌的误读,因而一部诗歌的影响史即是一部诗歌的误读史。他从受前代诗人影响的现代强者诗人中得出结论:“诗的影响——当它涉及两位强者诗人,两位真正的诗人时——总是以对前一位诗人的误读而进行的。这种误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校正,实际上必然是一种误译。一部成果斐然的‘诗的影响’的历史——亦即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诗歌的主要传统——乃是一部焦虑和自我拯救之漫画的历史,是歪曲和误解的历史,是反常和随心所欲的修正的历史,而没有所有这一切,现代诗歌本身是根本不可能生存的。”显然,布鲁姆的研究重心仍然没有放过影响这一传统话题,然而他的出发点和得出的结论与传统影响研究迥异。在传统影响研究看来,前辈诗人处于中心地位,以知识导师的地位对后来者施加影响,使后来者处于附庸地位,后来者只能被动地跟随其后,听从其摆布,后来者的知识范畴走不出前人的阴影。布鲁姆则将主动权交给了迟来的诗人,认为整个文学史是由后来者的误读、修正构成的,是迟到者支配了前代诗人。在名为“阿·波弗里达斯”的修正比中,布鲁姆说:“……我们又一次来到了迟来的诗人被前驱光辉所淹没的学徒期而后他的诗才借助于修正显示出自己的力量。但是,这首诗现在是被认作向前躯敞开的(而过去它确曾是敞开过的),并且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效果:新诗成就使前驱诗在我们眼中,仿佛不是前驱者在写,倒是迟来的诗人自己写出了前驱诗人那颇具特色的作品。”

诗歌的误读来自于阅读对原初意义的不可还原性,阅读是一种延迟的、几乎不可能的行为,阅读即是误读。与克里斯蒂娃用文本间性消解主体间性不同,布鲁姆依然坚持主体的存在,他的互文性是基于人这个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影响而造成的,他所阐释的影响的焦虑就是从心理层面对互文性进行的诠释。通过主体间影响的必然存在,布鲁姆将文本的主体归咎为互文性。为此,他将主体间的影响过渡到了文本的互文性:“影响意味着,压根儿不存在文本,而只存在文本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则取决于一种批评行为,即取决于误读或误解——一位诗人对另一位诗人所作的批评、误读和误解。”如果对这段话作精要的概括,那就是误读即互文性。在《影响的焦虑》第五章“‘阿斯克西斯’或净化和唯我主义”中,布鲁姆再一次强调误读即互文性的观点:每一首诗不仅仅是对另一首诗的回避,而且也是对这首诗本身的回避。换句话说,每一首诗都是对它曾经有可能成为的另一首诗的误译。布鲁姆的误读理论实际上是在心理层面上给互文性提出了依据。

为了证明影响的无处不在及由此引起的焦虑不安,布鲁姆援引了王尔德、马尔罗、约翰逊、歌德、雪莱等人的言辞来论证,焦虑是包括诗人在内的作家群体的集体症候。我们有必要对布鲁姆的援引加以回顾:

王尔德在其《W·H·先生画像》中感叹:“影响乃是不折不扣的个性转让,是抛弃自我之最珍贵物的一种形式。影响的作用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导致事实上的失落。每一位门徒都会从大师身上拿走一点东西。”

影响无处不在。艺术家马尔罗(Malraux)说:“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都是一块墓地,上边铭刻着一千位已故艺术家的姓名。但其中有正式户口的仅仅是少数强有力的而且往往是水火不容的鬼魂。”他又接着说:“诗人总是被一个声音所困扰,他的一切诗句必须与这个声音协调。”诗人约翰逊也曾说过:“由于上一位统治者的政绩,王子的治国之责被加重了。”他还说:“一个著名的作家的后来者面临着同样的困难。”相似的体验出现在以下人物中。歌德曾对爱克曼(Eckermann)说过一段话:“人们总是谈论独创性,但独创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从我们呱呱堕地时起,世界就开始对我们施加影响,这影响一直持续到我们生命的终止。试问:除了精力、魄力和意志外,还有什么可以被称作我们自身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诗人都要受制于人,受制于生活于他所处的时代的前驱。雪莱说:“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受到自然的和艺术的一切客体的影响和改变,受到一切他允许作用于他自己的意识的语词和暗示的影响和改变。”,第110页。

在《对抗:修正理论与批评的个性》一文中,布鲁姆指出最强有力的文本是爱默生的《论无助》,他引用了他迷恋的诗人爱默生的两段阔论:“我们总不能永远对几篇经文、几篇传记顶那么高的价。我们就像死记硬背老奶奶、家庭教师的语句的小孩子,等长大以后,又死记硬背他们碰巧看到的有才气、有个性的人们的语句——不辞辛苦地回忆人家说过的原话……”布鲁姆引用这段话表明我们从出生起至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受他人的影响而生活着的,而等到我们能够从他人意识中独立出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我们又将对他人实施影响,影响于是便陷入代代相替的循环之中。

《影响的焦虑》是布鲁姆的名著,讲的是诗的影响的理论,也就是诗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在绪论中,布鲁姆反复强调他的对象即诗人中的强者:“本书的着眼点仅限于诗人中的强者。所谓诗人中的强者,就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向威名显赫的前代巨擘进行至死不休的挑战的诗坛主将们。”并进而提出强者诗人生命循环的六种修正比。布鲁姆说这六种修正比可以用其他名称命名,也可以更多,只是他认为这六种是必需的,即“克里纳门”(Clinamen)、“苔瑟拉”(Tessera)、“克诺西斯”(Kenosis)、“魔鬼化”(Daemonization)、“阿斯克西斯”(Askesis)、“阿·波弗里达斯”(A·pophrades)。这六种名称晦涩难懂。布鲁姆有意为之,他从故纸堆里挖掘出许多艰涩难懂的术语,行文以晦涩著名,布鲁姆意在以此取胜。但为了便于理解,他还是对它们作了注解,它们分别与诗的误读、续完和对偶、重复和不连续、逆崇高、净化和唯我主义、死者的回归相对应。在这六种类型中凝聚了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的交融,它们的实质接触到了互文性的心理学内涵。

布鲁姆认为死了的强者诗人还会回归,回归在诗歌里、生活里,并能够对现存的诗人造成阴影,产生影响。他反复强调他的研究对象是势均力敌的强者之间的斗争,一如强大起来的儿子与强者父亲之间的斗争,可以联想拉伊俄斯和俄狄浦斯在十字路口狭路相逢情景,二者凭着自己的强势力量而彼此不让,从而剑拔弩张。类似的经历还存在于古希腊亚历山大王身上。国内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序》中就援引了这个例子。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会闷闷不乐,生怕全世界都给他父亲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钱先生由亚历山大王的焦虑症引出他对宋诗的看法,认为紧跟着唐这个伟大的诗歌时代之后的宋诗也必然面临这种精神上的不安,继承前人已经困难,要想超越谈何容易,在守成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疆界,便颇费功力。前代伟大的诗人与后代诗人之间的关系恰似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儿子和父亲的关系,儿子有着弑父娶母的原始冲动,这种主体间的关系体现在文本上便是后文本对前文本的借用、破坏、僭越与重构。

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引用了史蒂文斯的一段话来反证影响的无处不在及其对作者造成的不安:“我非常同情你对我这方面的任何影响之否认。提起这类事总会使我感到刺耳。因为,就我本人而言,我从来没有感到曾经受到过任何人的影响;何况我总是有意识地不去阅读被人们拱若泰斗者如艾略特和庞德的作品——目的就是不想从他们的作品里吸收任何东西,哪怕是无意中吸收。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些批评家,闲了没事干就千方百计地把读到的作品进行解剖分析,一定要找到其中对他人作品的呼应、摹仿和受他人影响的地方。似乎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别的许多人的化合物。”这段话摘自诗人史蒂文斯给诗人理查德·埃伯哈特的信,这种猛烈抨击诗的影响的观点已经在诗人史蒂文斯及理查德·埃伯哈特之间达成共识,他们反感批评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寻找其他作品的影子,认为根本不存在诗的影响。布鲁姆回击了这种看法,他认为这种否认诗的影响的观点,恰恰证明了诗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忧郁症或焦虑原则。与以往影响/独创二元对立观不同,布鲁姆消解了影响与独创之间的尖锐对立,他认为诗的影响并不一定会影响诗人的独创力;相反,诗的影响往往使诗人更加富有独创精神。这就要从诗的影响这一关键词本身入手了解布鲁姆所赋予它的含义。在布鲁姆看来,诗的影响就是诗的误读,他反复强调的一点是:“诗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更多地称之为‘诗的有意误读’(misprision)——必须是对作为诗人的生命循环的研究。”

布鲁姆说:“诗的影响——当它涉及两位强者诗人,两位真正的诗人时——总是以对前一位诗人的误读而进行的。这种误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校正,实际上必然是一种误译。一部成果斐然的‘诗的影响’的历史——亦即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诗歌的主要传统——乃是一部焦虑和自我拯救之漫画的历史,是歪曲和误解的历史,是反常和随心所欲的修正的历史,而没有所有这一切,现代诗歌本身是根本不可能生存的。”这既是从心理层面又是从文学的历史性来强调互文性,从误读中可以看出文学的线性历史性,在时间的长河中经由一系列的误读,不断地对旧有文学传统进行修补与更新。文学的这种时间感同样出现在罗兰·巴特的《批评文集》中,他将文学比喻为一条大船,在海上航行了上千年,经历无数次修补、加固,以至于船体内外没剩下任何原装部件。这是一种将变换寓于时间性的做法,不但表明了文学的历代变更,还透露了文学是一种不断修补的复合体的理念。历史性构成了文学层面的线性互文,这种线性互文类似于我们以往所说的影响研究,这种研究的模式来源于自然科学实证主义。

要之,布鲁姆正是通过对强者诗人的心理机制的考察,提出了本源意义上诗歌是不存在的,现有诗歌只能是对已然存在的诗歌的拼接,所有文本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互文的大网之中。然而,他的互文性与克里斯蒂娃、德里达、保罗·德曼的互文性不同,他将互文性引入作家心理层面,在这个层面云集了多方力量,前辈诗人与后辈诗人为了各自的不朽展开殊死的较量。阅读生来就是误读,创作历来就是互文性,诗歌如此,其他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对于解构主义来说,生产就意味着接受影响及在影响基础上的模仿、抄袭。罗兰·巴特说:“……人们抄袭一个角色,然后通过一种换喻来抄袭一种艺术。我在复制我很想成为的那个人的同时,我开始生产。这第一种愿望(我希望,我全力以赴)为一种神秘的幻觉系统奠定了基础,该系统一代又一代地继续存在,而且经常独立于所热爱的作者的作品。”[法]罗兰·巴特《罗兰·巴特自述》,怀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57页。这似乎表明了写作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巴特而言,模仿纪德就是他创作的开始。为此,他坦言:“纪德式的渊源(abgrund),即纪德式的持久性,还在我的大脑中形成了一种顽固的麇集。纪德是我的原始语言,是我的原始起点(ursuppe),是我的文学饭汤。”除了纪德外,巴特在尼采的影响下的创作直接体现在其作品的题目上,从巴特的《作者之死》、《罗兰·巴特自述》、《文之悦》,读者可以发现尼采的《上帝之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快乐哲学》影子的投射,而《S/Z》的写作方式与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有着共同的片段式钟爱。但是,布鲁姆并不排除独创性,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天赋较逊者把前人理想化,而具有较丰富想象力者则取前人之所有为己用。除了布鲁姆外,保罗·德·曼(Paul De Man)、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的某些思想也体现了互文性向解构主义嬗变的路径。

同类推荐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本书是尚永亮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唐诗艺术》首次结集修订版。用讲座的形式,以诗歌艺术手法为金线,对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进行了串讲。分唐诗特点概说、声律论、立意论、结构论、语言论、比兴论、剪裁论、情景论、言意论、技巧论、时空论、诗画论等十一讲。解读精到而不故作高深,征引广博而无琐碎之嫌,深入浅出,可为大众学诗之津筏。
  •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清平诗选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清平诗选

    《清平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的其中一册,共分为三辑。诗化特征明显、省略成分居多,如此干净利落的语言表达方式,给读者带去轻松畅快的阅读体验。通过描绘象征意义强、变化明显的事物,表现出作者对诗歌写作偶然性的向往与追求。
  •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获茅盾文学奖后的第一本新书。也是作者真正意义上的首部散文集。可谓集才华、才气于一身的智性写作。全书分为五辑,“读与评”“讲与说”“问与答”“序与跋”“人与物”,精选了近年来作者在一些重要论坛的精彩演讲,与批评家、记者的深刻对话,自言自语的序跋,影响至深的一些人与事。其中包括茅奖热点《应物兄》的答记者问,披露写作秘闻与内幕,颇有看点。李洱多年致力于写作技巧与文学理论研究,拥有渊博的学识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其散文焕发出一种智者的风貌,令人回味。此为“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之一。
  • 心灵漫步科德角

    心灵漫步科德角

    科德角是马萨诸塞州一个弯曲而裸露的手臂,它的肩部是巴泽兹湾,肘部是马勒巴里角,手腕是特鲁罗,而普罗文斯敦则是它那沙质的拳头。它背靠青山山脉,脚踩大西洋的马萨诸塞州,像个拳击运动员一样守护着科德角:东北面刮来的风暴被它一个拳头抵挡,并不时地将来自大西洋的入侵者高高举起;它的另一个拳头则随时准备出击,保护着胸部——安角。作者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热门推荐
  • 失忆症患者

    失忆症患者

    失忆的顾澄在X城巧遇神秘女子李心,与她的一番谈话后,她开始怀疑起与自己朝夕相处了三年的丈夫锦言,是否别有用心。而当她开始想起内心深处美好的少年,决定跟随李心回到故城Z时,故城Z,却有更复杂的真相,在静静地等待她们陷落......家族,事故,复仇,回忆,青春,爱情,在这场传奇里被演绎得荡气回肠。每个人的背后,都怀抱着自己的伤疤。有人说,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有爱情的死尸,也有人说大多数人踏在爱情的死尸上,惋惜的只是燃不尽的欲望之火。然而,爱不死,青春不朽,人生永恒。我是王宝木,喜欢听我讲故事,就记得收藏。六万字不多,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幸运。
  • 蓝田日暖遇笙言

    蓝田日暖遇笙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田先生说:“田太太,只能是田太太,除了你谁我也不要。”田太太说:“田先生,未免太不自信了,是你的我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田先生一把搂过她说:“你就是我的,注定了的。”田太太翻了白眼,田先生你确定没有谈过恋爱吗?情话说的脸不红心不跳的……
  • 魔法之魂

    魔法之魂

    战争?我就笑笑,魔法?亦如浮云,科技?不懂......
  • 唯英雄寂寞

    唯英雄寂寞

    最难的才最值得征服,最强者的内心才最寂寞。第一卷英雄寂寞第二卷夕阳萧鼓第三卷十面埋伏
  • 全能大佬不低调

    全能大佬不低调

    沫卿在和系统执行完第一百九十九个任务后,系统告诉她,虚界升级了,而她也多了一个新任务——集齐称号,沫卿表示:完全没问题,才怪!医界圣手,电竞之王,网界霸主,炼丹贤士。。。。。啊啊啊!这称号怎么这么多!集不完啊!而且每开启一个虚界,她就会获得一个异能,人生开挂了啊~抱什么男主大腿!老娘有钱!怕什么鬼!老娘会通灵!咦?男主生气了?不怕!老娘会读心!每天的日常就是——哄男主(啊啊!这特么还是主线任务!)随手虐个渣男,随脚踩个白莲,人生不要太美好啊~系统:咳咳,你还有任务。沫卿:。。。。(我的美好维持不到三秒钟就挂了)
  • 骨钱令

    骨钱令

    龙川墓之行,骨钱令的神秘力量,被贾行云无意间触发,复活了古秦琥珀俑。而八百年前,贾氏先祖曾佩戴骨钱令探过此墓。同样的血脉,同样的地点,不同的结局。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从此贾行云的命运与尚未聚齐的骨钱令副盘纠缠不休。龙川墓中的荷瓣莲,缅北卡寨禁地的血鸦笛,第六,第七块副盘的诡异,似乎都昭示着最后一块副盘的非比寻常。那么,全部齐聚,将会发生什么?妄想复活长生军的古秦大将“赵猛”。不可言明、疑为定界神木的“五子运木”。富有类人情绪的“无头女尸”。拥有因果眼的转世者“明慧”。长有紫色翅膀,被五子运木视为敌人的“传教士”。……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西湖宾馆丢失的琥珀文物“荷叶双雁纹配饰”开始慢慢说起。
  • 我的废物师傅

    我的废物师傅

    你说什么!你要丹药!来啊,来啊,我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丹药,吃了一步登天,我用我的人品担保。什么?不是?难道你是想要灵器?来啊,来啊,我这里有世界上最强神器,保证价钱公道……什么,都不是!难道你……是想要我私藏的本子吗!嗯……虽然我很舍不得,但是为了我的客户,我豁出去了!呵呵,你想要那一本呢。呃……你不买东西,你要拜师,好啊,我就要打算收一个徒弟跟我学技术呢,哈哈哈!什么,你要修仙……您请回吧,我只是一介凡人。废物的师傅与天才的徒弟,反差极大的两人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我的废物师傅》
  • 半世灵异录

    半世灵异录

    我的一生发生了很多灵异事件,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灵异世界!!
  • 阵压

    阵压

    阵法者,天授之。阵法者,理顺万物,道法自然。阵法者,有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之差,有杀阵御阵幻阵遁阵禁阵合阵之别……千万年来,阵法没落。如今,一位身世复杂的少年,无意之中接触了修仙之道,斩仇敌、断情根、灭宗门、诛异族,在冷酷的修炼世界中一步一步踏上一条阵压众生的道路。
  • 斗皇纪

    斗皇纪

    雷蒙大陆,一个以强者为尊的大陆,这里的一切武技都以斗气为基础,实力强大的斗者拥有着毁天灭地的力量,他们掌握着这片大陆的至高权利。雷蒙大陆也是一个魔兽横行的地方,横贯整片大陆的魔兽山脉里生活着数量多到无法计数的魔兽,它们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雷林,一个来自深山老林的少年,从小无法修炼斗气的他,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盗墓贼。一座座上古时期的古墓被雷林一一打开,古墓中遗留着失传已久的远古修炼秘法和绝世珍宝,从此他踏上了一条通天大道!这是一个盗墓贼踏破星辰的故事,一切精彩尽在《斗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