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38100000028

第28章 存在、语言与现代反思(1)

十三、在之诗

———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新论

近一个世纪以来,郭沫若因其早期诗歌具有“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①的诗思与形式而被阐释成为中国新诗的真正奠基人,这一结论自然是可信的,而且实际上已被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读者所接受。然而,阐释者从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这一外在角度对郭沫若早期诗歌“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形成根源的解释,则偏离了作为个体的诗人创作时的真实心境,以至于对诗人早期诗歌的解读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空洞的时代话语。

翻开郭沫若早期诗歌,一个极为醒目的事实是以死亡为诗题或抒写内容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死的诱惑》、《火葬场》、《死》、《湘累》、《凤凰涅槃》、《Venus》、《夜步十里松原》、《夜》、《心灯》、《炉中煤》、《司健康的女神》、《胜利的死》、《棠棣之花》、《好像是但丁来了》、《地震》、《石佛》、《太阳没了》、《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以及稍后的《瓶·第四十一首》、《怀亡友》、《如火如荼的恐怖》等。这些诗中反复出现的一些核心意象是:生命、死亡、坟墓、幽光、灵光、囚牢、地狱、孤舟、战栗、黑暗、夜、火、缥缈的天、地底,等等。显然,死亡是他当时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

注释:①郭沫若:《论诗三札》,《文艺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17。

他的第一首诗《死的诱惑》,写于1916年,表现的是生的烦恼所激起的一种自杀冲动,死对于诗人来说被理解成为摆脱痛苦的终极方式。1919年创作的《死》同样将死看成“真正的解脱”途径,将它比作“情郎”,不过此时诗人的内心却充满矛盾,“我心儿很想见你,/我心儿又有些怕你。”诗人开始意识到死亡的恐怖。同年,在《夜步十里松原》中,他禁不住地吟道:“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置身古松原远望大海“白茫茫一片幽光”,绝望的体验令生命战栗。这一时期,诗人整个被死亡所缠绕,死之恐惧与绝望驱使他不停地思考、写作,死之思与体验成为其诗抒写的基本内容:“我这瘟颈子上的头颅/简直好像那火葬场里的火炉;/我的灵魂儿,早已烧死了!”(《火葬场》);“黑暗的夜!夜!/我真正爱你,/我再也不想离开你。”(《夜》);“我怕我睡了去又来些梦魔来苦我。他来诱我上天,登到半途,又把梯子给我抽了。”“我立在破灭底门前只待着死神来开门。”“我们魂儿战栗不敢歌”(《湘累》);“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笔立山头展望》);“我把你这对乳头,/比成着两座坟墓。/我们俩睡在墓中,/血液儿化成甘露!”(《Venus》)。他在想象中体验死亡,在死亡威胁中书写自我与死亡的关系,死亡的自觉不断强化自我的无力感。

生存的有限性使人无法回避对于死亡的思考,但死亡意识的自觉在不同个体那里发生的年龄段不同,郭沫若是在二十几岁的青春期思索死亡问题的,是什么促使他在人生花季体验无法逃避的死亡威胁呢?1923年,他谈到了这一问题:“寄居异乡,同时又蕴含着失意的结婚之悲苦的我,把少年人活泼的心机无形中倾向在玄之又玄的探讨上去了。民国五六年的时候正是我最彷徨不定而且最危险的时候。有时候想去自杀。”①现实的失意落魄使他想到自杀,希望以死亡解脱人生悲苦,这样死亡意识在他年轻的心灵中出现、生长,他开始思索玄之又玄的生命存在与死亡问题。自杀是主体的自觉行为,而必死无疑则是与人的主体意识无关的天理:“把我们的心眼睁开内观外察,我们会知道我们才是无边的海洋上一叶待朽的扁舟,我们会知道我们才是漫漫的黑夜里一个将残的幽梦,我们会知道我们才是没破的监狱内一名既决的死囚。”①“待朽的扁舟”、“将残的幽梦”、“既决的死囚”表述了诗人对于生命有限性的无助体验与根本绝望,诗人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之中。

注释:①郭沫若:《太戈儿来华的我见》,《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334。

于是,如何摆脱死亡恐惧,便成为困扰诗人的“玄之又玄”的问题,冥思的结果是:“科学不能答应我们。答应我们这种问题的权能,在他的职分之外,也怕是在我们人类智力的范围以外。”②诗人意识到近代以来被视为神话的科学对人的生命现象充其量只能做一些技术性的分析,未能给出一个根本的答案。对科学的失望使诗人将思考转向了形而上和宗教的层面:“形而上学者假拟出一个无始无终的本体,宗教家虚构出一个全能全智的上帝,从而宗仰之,冥合之,以图既失了的乐园之恢复;但是怀疑尽了头的人,这种不兑换的纸币,终竟要失掉了他的效力。”③显然,哲学史上那些抽象的“本体”论无法说服他,宗教也难以消除他的存在恐惧。他这里所说的宗教实为基督教,他因受过现代科学洗礼,主观意志力又非常强,所以不相信基督的上帝之说:“不相信那缥缈的天上,/还有位甚么父亲”(《地球,我的母亲》),上帝无法拯救他。

注释:①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82。

②③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83。

怎么办?他没有停止玄思,终于发现必死无疑的“既决囚”只剩下三条路可走:“第一,便是自然的发狂;第二,便是人为的自杀;第三,便是彻底的享乐。”①他深知历史上忧其命至于发狂者、自杀者不计其数,而没有发狂和自杀的人,大悟一番后便大都走上“享乐”之途。郭沫若是一个执著于生活的人,他没有自杀,亦没有发狂,而是选择了“享乐”作为生存方式。在他看来,“享乐”分积极和消极两种。所谓消极“享乐”就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日月为一种眼不能见的存在所剥削”,想到“身死之后,一切事业终归于己无有”,便即时行乐,沉湎于酒。中国古代诗歌对此有大量的记载,如《古诗十九首》第三首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刘伶的《酒颂》、李白的《春夜燕桃李园序》均表现了“浮生若梦”“唯酒是务”的思想。在郭沫若看来,“酒便是他们的上帝,便是他们的解救者。”“他们正于饮酒的行为之中,发现出一种涅槃的乐趣。”②然而,这种消极的“享乐”未能解脱郭沫若的生存困惑,他无法由此获得一种生的平静与满足。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积极“享乐”的存在方式。

什么是积极的“享乐”呢?他如此解释:“想陶醉于一种对象之中,以忘却此至可悲怜的自我。司皮诺若(Spinoza)陶醉于神,歌德陶醉于业,便是积极的一种。”显然,他所谓的积极享乐由“神”与“业”所构成。

注释:①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83。

②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85~288。

“业”是佛教术语,指一切有意识与目的的行为。郭沫若这里所谓的“业”指的则是歌德浮士德式的存在行为。歌德的宇宙观是“泰初有业”,认为“宇宙自有始以来,只有一种意志流行,只有一种大力活用。”由这种宇宙观演绎出来的人生哲学就是:“让汝一生成为业与业之连锁!”①歌德的“业”就是不断地追寻某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这种“业”在郭沫若那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诗歌创作。郭沫若曾说雪莱的诗是雪莱的生命,而他之所以翻译雪莱的诗就是要使自己成为雪莱。诗是雪莱的生命,所以也就是郭沫若的生命。郭沫若是以诗歌创作为“业”,以图充分领略自我内在的痛苦,宣泄胸中郁积,尽情燃烧自我,探索人生秘密,希望由此体验到一种“绝对的自由”,②以忘却悲怜的自我。

然而,他深知这种“业”仍是一种现世行为,无法令人真正获得一种超越死亡的体验。所以,他没有仅仅在现实生活层面思考问题,而是设法为“业”注入某种形上的内容,使其获得超越性。这种形上的内容就是神。是什么神?他说得非常清楚,是“泛神”。

何谓“泛神”?“泛神”原出现于16、17世纪的西欧,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神学观,代表人物是荷兰的司皮诺若(Spinoza)和意大利的布鲁诺。它将神视为非人格的本原,认为神与自然界相等同,本体即神,神即自然,否认神是自然界的创造主。郭沫若是如何理解“泛神”的呢?他为何要为“业”注入“泛神”?他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底表现,我也只是神底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人到无我的时候,与神合体,超绝时空,而等齐生死。”③显然,他既把握住了西方“泛神”论的基本思想,但又作了自己的阐释,提出了“我即是神”的看法。“我”的出场透露这段话的重心其实在后面部分,即“人到无我的时候,与神合体,超绝时空,而等齐生死”,就是说他言说“泛神”不是作一种抽象的理论探讨,而是要将它引入“业”中,使之获得超越性,以解决困惑自己的生死问题。

注释:①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84。

②郭沫若:《雪莱的诗》,《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93~294。

③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74。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郭沫若的泛神思想时,往往只引用这段话的前面几句,而舍弃了后面的“人到无我的时候,与神合体,超绝时空,而等齐生死”。这无疑是断章取义,没有把握住郭沫若言说泛神的真实心境与目的,自然也就没有看透“泛神”对于郭沫若的原初意义。

在那段话的后面,郭沫若继续写道:“人到一有我见的时候,只见宇宙万汇和自我之外相,变灭无常而生生死存亡之悲感。万物必生必死,生不能自持,死亦不能自阻,所以只见得‘天与地与在他们围周生运动的力,除是一个永远贪婪,永远反刍的怪物而外,不见有别的’。此力即是创生万汇的本源,即是宇宙意志,即是物之自身———Dingansich。能与此力瞑合时,则只见其生而不见其死,只见其常而不见其变。体之周遭,随处都是乐园,随处都是天国,永恒之乐,溢满灵台。”而“人之究竟,唯在此永恒之乐耳。欲求此永恒之乐,则先在忘我”。①显然,郭沫若“泛神”论的内在思想资源非常复杂,它以西方原初的泛神论为基础,化入了王阳明的“万物一体”的宇宙观、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同时还融入了大乘佛教“无住涅槃”的境界。②

注释:①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74~275。

②郭沫若那时不仅喜爱王阳明与庄子,而且受其母亲影响,对佛教也有所认同。

以这种“泛神”为灵魂,“业”便获得了一种巨大的能量,追求 “业”的过程便真正成为一种“享乐”,这种“享乐”实际上就是一种超越性体验,用郭沫若的话说就是:“人生一切的痛苦都要在他内部的自我中领略,把一切的甘苦都积在胸中,把自身的小己推广成人类的大我”,“把一己的全我发展出去,努力精进,圆之又圆,灵不偏枯,肉不凌辱,犹如一只帆船,既已解缆出航,便努力撑持到底,犹如一团星火,既已达到烧点,便尽性猛烈燎原”,①其核心是“灵不偏枯”、“肉不凌辱”,也就是进入“无我”境界,“与神合体”,“超绝时空”而“等齐生死”。这种超越性体验对于主观意力非常强的郭沫若来说,事实上是没有太多逻辑可言的,是中外多种思想资源所形成的结构性力量将正为生死问题所困的诗人导入这种超越性境界的,它有如一种天启。其实,在人类的情感、精神生活中,这是一种普遍性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宗教信仰,它是非理性的,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是没有太多道理可言的。

这种形上的存在体验,诗人在《凤凰涅槃》中借阿拉伯神话作了诗化的表现。诗歌开篇“小引”写道:“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菲尼克司死而复生、不再死的神话与诗人的存在体验相契合,不仅为他的言说提供了场景与对象,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体验与形上认识。

注释:①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创造社资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284~285。

诗中的凤凰即诗人自己,诗歌对决定凤凰生命存在的时间作了清晰的展示:“他们的死期将近了”、“他们的死期已近了”、“死期已到了”,这是无法逃避的时间宿命。正是这一宿命使凤凰质问自我生命所寄生的宇宙空间为何如此冷酷、黑暗,为何养育生命又将生命推向死亡深渊,使生命在绝望中感到宇宙有如“屠场”、“囚牢”、“坟墓”、“地狱”,为何到处是“死尸”,使生命仿佛“一刹那的风烟”,使“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在孤独无援中不知“到底要向哪儿安宿?”,他悲愤地质问宇宙来自哪儿,为什么存在,而且“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时间意义上的死亡问题无法解决时,诗人便将它纳入空间去思考、探索,将对时间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宇宙空间。而对诗人这一系列的质问,宇宙天地不应,实际上天地也无法回应,因为它们无法改变生命必死的现实。其实,发问只是绝望中悲愤情绪的表达,诗人并没有指望天地作答,质问体现了一种不屈的意志,他要自己驾驭死亡,自己选择死亡的方式,也就是集香木自焚,这样死亡就成为人的意志控制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自我控制主要还不是体现在死亡方式的选择上,而是死后的更生。“凤凰更生歌”是全诗的重心:“死了的光明更生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凤凰更生”意味着在质问宇宙空间后成功地逃离了时间的控制,人战胜了时间,或者说打破了时间宿命。所以在诗歌结尾诗人用了很大的篇幅,抒写凤凰更生后的欢唱情绪,它们在灵魂深处体味到自我生命的新鲜、净朗、华美、芬芳,感到从未有的热诚、挚爱、欢乐、和谐,体验着自我的生动、自由、雄浑和悠久,这是一幅生命死而复生的壮观图景。

正是因为现世的死亡问题被解决,诗人写作此诗时才获得了一种天启般的神秘体验:“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的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就那样把那首奇怪的诗也写了出来。”①这是人战胜时间宿命时的一种情绪释放状态,一种生命更生时的阵痛,是人的意志力充分释放时的胜利感。注释:①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郭沫若全集》(16),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17。

同类推荐
  • 素颜之美

    素颜之美

    《素颜之美》包括爱之禅、爱之初、爱之季、爱之切、爱之歌几部分内容。收录了沈力男多年来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跨度较大,有青春之作,也有中年时期的作品。选录的诗的风格,也是霄壤之别,韵与无韵,新体与旧体,诗词杂陈,都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相同的是诗人真情的投入,真与爱。读这样的诗集,能够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一方属于自己的纯净角落,发现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为纪实文学。通过对不同职业、文化、出身的汽车驾驶员的群体采访实录,记述了不同年代、不同阶层“有车族”在人生路上的独特经历,其中有新一代驾驶员,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士,有驾驶“红旗车”的首长司机,有当代老板、白领,还有普通老百姓正在实现的“轿车梦”……表现了纷纭多彩的都市生活。
  • 相思莫相负

    相思莫相负

    隐世才女白落梅,执温润的笔法,继续演绎宋词里的悲欢离合。是谁在月下立雪听香?是谁在梨花细雨里等待佳人?是谁在江尾盼望夫君归?漫漫长路,相思莫相负。愿君知我心,莫和相思一并缺席在梦里。就让我们带着厮守终身的爱人,沉醉在白落梅的文字里,梦回宋朝。
  • 西西弗神话(译文经典)

    西西弗神话(译文经典)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透彻和清晰的阐释。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味上可与之相媲美。
  • 经典外国文学:佛罗斯河畔上的磨坊(英文版)(套装共7册)

    经典外国文学:佛罗斯河畔上的磨坊(英文版)(套装共7册)

    George Eliot's novel The Mill on the Floss, orginally published in 1860 as three volumes. Maggie Tulliver is the protagonist and the story begins when she is 9 years old. Maggie Tulliver's entire life has been spent in the shadow of Dorlcote Mill on the River Floss with her beloved older brother, nuoha.com Mill on the Floss is the story of Maggie Tulliver's search for love, and acceptance by her family and community, and of her need for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growth. 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older brother Tom, and he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 Philip Wakem and with Stephen Guest constitute the most significant narrative threads. Misunderstood Maggie Tulliver is torn. Her rebellious and passionate nature demands expression, while her provincial kin and community expect self-denial. Based closely on the author's own life, Maggie's story explores the conflicts of love and loyalty 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desire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A classic work of 19th ce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这游戏有毒

    网游之这游戏有毒

    一个有毒的游戏,玩着玩着就有病了。女神被荼毒成了女神经后,使出洪荒之力只为完成一个心愿,将神坛上的装逼犯,拉下来踩在脚下!!!
  • 反派我只想罢工

    反派我只想罢工

    明奕机缘巧合下与某一神奇的组织达成协议,开始了她穿梭于各个时空的旅程。但是……这旅程是不是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样?明奕内心崩溃:“所有人都满级之后你再入场去打,你打个(芬芳)啊!摔桌!我要罢工!”系统:“请宿主保持镇定,不要悲伤,不要惊慌。”等系统看清某人的操作后——系统:“宿主你是开了挂吗!剧情是这么走的吗?”明奕:“我哪有开挂啊。”系统:“淦!那你哪来的实力一挑五啊!”再然后,等某人解锁了一揽子商城、好友、大厅等功能后——系统:原本我是一个正经的系统,我也以为我能有一个正经的宿主,现在,我只想我的统生不再出现明奕这两个字众世界主角团:我们也是!不是很正经快穿文,女主美强惨,男主女主相互扶持,强强1v1。
  • 穿越之三国风云帝王觉醒

    穿越之三国风云帝王觉醒

    一个全能少年在现代身份显赫,14就拿到物理学的博士位获得诺贝尔奖,18岁拿到了军事、政治、历史、化学………………等显著成就,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人的天才少年。成为全球少女的偶像全家以他为荣。但在一场雨中的一本奇异的中国小说经典之下开始了他纵横三国的传奇旅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就是召唤兽

    我就是召唤兽

    一种神秘的力量将一个现代社会的人召唤到了异界,他的面前只有一个半哑少女和一本烧毁一半的旧书,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他究竟在哪里,随即传来的吼声又是什么...
  • 纪先生的一往情深

    纪先生的一往情深

    她以为她这一辈子在也遇见不一个值得她所爱的人了,但直到她遇见了纪博远。余生请多指教我都纪先生
  • 手术直播间

    手术直播间

    一个外科的小医生,一不小心得到了系统加持,横扫医学界,妙手回春,活人无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医小毒妃:冷帝宠上天

    神医小毒妃:冷帝宠上天

    本是嫡女的风韵寒,却因为废材体质受尽冷眼,无人依靠,满心爱慕的未婚夫却爬上了自己最信任的姐姐的床,还将自己囚禁,容貌被毁,手脚尽断,被最信赖的两人双双背叛,最后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重生一回,她不会在让自己任人宰割,她是来自地狱的魔鬼,不惜一切只为复仇,本是无心人,却意外捡回一个爱装酷的小孩子,口口声声叫自己“娘子”!扮猪吃老虎,这笔买卖也要看你受不受得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沉溺

    爱沉溺

    他是一味沉溺,却永远不会醒悟,原来,自己可以完全的拥有她,如若遗憾,不求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