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6600000003

第3章 《三字经》(2)

③批蒲编:西汉人路温舒家贫,在水泽边放羊时砍蒲草编成本册,当做书写文字的纸张。批:劈分。削竹简:西汉人公孙弘幼贫,在竹林中放猪时将青竹削成竹片,向人借书抄在上面苦读。

④负薪:汉朝人朱买臣靠砍柴为生,挑柴时将书放在柴草担上边走边读。挂角:隋朝人李密给人家放牛,他把书册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⑤苏老泉:苏洵,别号老泉,宋代着名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与长子苏轼、次子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⑥正字:官名,负责校勘书籍。刘晏七岁时唐玄宗泰山封禅(在泰山祭祀天地),刘晏所献颂文深得唐玄宗称赞,授官太子正字。

学习提示

纵横古今

《三字经》是在南宋理学兴盛的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本小书在我们已知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未能进入主流,但却并未影响该书数百年来在民间及社会各个阶层中受到普遍推崇的实际状态。探其究竟,700年来的流变与传播历程中,很多学者致力于对它进行大众化的传播。

元初编就的《三字经》在流行过程中,不断有人对其内容加以修改,涌现过不少的改写本。如明末黄周星的新编《三字经》,道光间连恒的《增补注释三字经》,光绪间焦轩氏着,王晋之、张谐之重订的《广三字经》,以及后来章太炎的《重订三字经》等。其历史部分先后几次补进了近现代的内容。其中又以章太炎的修订影响最为深刻。

章太炎的《重订三字经》作于1928年。由于当时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宣扬孔孟等封建思想为主的《三字经》被作为重点的批判对象。尽管支持并参与了维新运动,早年还流亡到日本接受过一些西式的教育,章太炎对《三字经》不仅没有像刘半农那样将文言文定义为死人的文字,反而亲自修订、大力推崇《三字经》。修订后的《三字经》当时于各地报纸多有刊载。

除王应麟和章太炎符合普世价值传统的编写修订之外,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借国家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体,以及民主法制出版社强大的支撑,对《三字经》进行了目前最大众化的传播,使《三字经》在当今的思想语境下,获得了新的生命。

《三字经》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它更漂洋过海到了海外。南宋末年,《三字经》首先被传到日本,成为日本人的汉学启蒙读物。日本人结合自身文化的发展,对《三字经》进行改编、注释以及翻译。此外,还模仿《三字经》创作出不少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新作品。

《三字经》自18世纪初为东正教驻京布道团成员知晓后,100年间在俄国翻译出四个译本。流传后世的是俾丘林1829年的汉俄文对照本。20世纪以后,更多的俄国学者则直接把中文版《三字经》作为原始文献。

19世纪初,《三字经》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相继流传至英国、美国和法国。其中来中国的第一位基督传教士马礼逊于1812年出版了《中国春秋》英文版,内容包括《三字经》和《大学》。在马礼逊的倡议下,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刊的《中国丛报》于1835年刊载了《三字经》,使其走向了美国。法国籍犹太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儒莲于1864编辑了拉丁文版的《三字经》。他还喜欢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将《三字经》《千字文》这样歌诀式的启蒙读物,作为文言基础教材,让学生学习汉语。另外,英国外交官、剑桥大学汉学教授翟理思于1873年出版的第一部汉英译作《两首中国诗》中收录了《三字经》和《千字文》。1900年,翟理思的《三字经》重译本推出,在序言中他说,对于“希望掌握中国书面语,希望养成汉语思维习惯的外人而言,《三字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外国学生如果模仿中国孩子的做法,也整本书背熟,就能掌握好中文”。

(本部分写作参考:谭建川.《三字经在日本的流播与衍变》,西南大学学报,2010.1;伍宇星.《三字经在俄国》,学术研究,2007.8)

百家争鸣

1.成书年代和作者的争鸣

《三字经》的成书时间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张子开先生认为《三字经》早在公元10世纪中叶就已具雏形。欧阳光先生认为《三字经》的产生年代应在南宋后期。也有学者认为《三字经》是明代前期无名氏所作。更多的专家学者(如张志公、熊承涤、孙培青、徐梓、来新夏等)则认为是成于宋末元初。还有学者认为,《三字经》在成书过程中与其他蒙学读物之间存在着间接或直接的因果关系。

有关《三字经》作者的归属也一直是个学术和历史“公案”。有关《三字经》的作者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是王应麟说。这种说法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二是区适子说。这种说法最早源于明代黄佐。明末番禹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清代的恽敬,广东学者凌扬藻均持这种观点。三是黎贞说。清代着名学者,《四库全书》馆史部主持人邵晋涵持这种观点。赞成此说的人不多,影响也不大。四是粤中逸老说。清光绪年间陈灿在《增订发蒙三字经》中曾谈到此观点。

2.《三字经》思想传承的争鸣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认为,《三字经》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关键词,传承的是孟子一派的儒家思想。而经学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教授则认为,如果不了解朱熹的“道问学”,以及所谓朱子学在元、明、清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那也很难说明《三字经》到底是传承哪派儒学。

3.《三字经》使用价值的争鸣

《三字经》在我们曾经已知历史的各个阶段因被看做“村塾所传”的陋本,而未能进入主流童蒙读物的行列,但各朝各代仍有很多学者都致力于对它的研究、增补和推广。其中以王应麟、王相、贺兴思、章太炎、钱文忠为代表。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都是明清以来重要的启蒙读物,在道德劝诫、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传统语文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中小学生一开始不明白其内涵,久而久之就能起到文化熏陶和思想润泽的作用。

而以刘绪贻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民本思想,没有民主思想,反对孩子们诵读《三字经》。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规定,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结果引发了巨大争议。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轰轰烈烈的中小学生“读经热”有盲目跟风和利益驱动的弊端,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断章取义,营造“世外桃源”,而是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形成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湖北大学教授、评论家刘川鄂认为,《三字经》《论语》等国学作品,是在农耕时代留下来的作品,其中有些内容是“道德利令”,是在一种不平等的身份和心态中进行的,它与现代意义上的人道关怀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利于现代个体人格、公民意识的培养。学生应该辩证性地读中外经典,而且对精华要结合实际,才能古为今用。

4.《三字经》是否为儒学的争鸣

《三字经》算不算“儒学”的普及读物,早有争议。章太炎等学者把《三字经》当做“家塾”的教科书,有些将它当做“读经”的入门教材,借助某种威权强行推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则认为《三字经》不能称之为儒学,因汉唐经学已非古典儒学,明清官方理学,也非两宋道学,更不可泛称儒学。

(本部分写作参考:《三字经》岂能是国学——朱维铮教授访谈录;李健明.《三字经》主要版本内容研究,2008.8;李健明.《三字经》作者细考,2007.8;许然,卢莉.略论《三字经》在海内外的传播,2009.6)

星星点灯

[1]李逸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中华经典藏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3月

推荐理由:此书中国古代蒙学系列着作的代表,内容遵从经典,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具有可读性。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

推荐理由:钱文忠教授为中国文化大师季羡林的入室弟子,他对经典《三字经》的通俗解读,立足当下现实,存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3]喻岳衡.三字经·千字文.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9月

推荐理由:岳麓书社的《传统蒙学丛书》影响广泛。王践先生的评注,引用资料翔实,文字流畅,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相关链接部分更是一个创举,可以启发读者联想,增益见闻。

同类推荐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国学”一说,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出现过“寻根”热潮,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热潮遂至今。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 中国人文思想

    中国人文思想

    “生存竞争如此激烈,而我又是如此普通,我注定了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这是挫败者的哲学。“成功的快乐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应该勇敢地面对希望的阳光。”这是成功者的哲学。作者在这本书里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主张现代人要洗净种种文明带来的污染,恢复人性的光彩,过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生活。现在我们常说回归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在哪里,就深藏在我们的人性之中,就是我们自然的未受污染的人性。怎样充分完美地实现人性,是人生哲学的任务。人生哲学是什么?作者不希望大家把它理解成枯燥的课本中的文字。在作者看来,哲学就是关于生活的道理、想法,聊哲学,读哲学,就是探询生活的意义。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千古奇案

    千古奇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忘掉忘不掉

    忘掉忘不掉

    对于你来说,记忆是什么样的存在?是痛苦,是美好,还是平淡的…生活啊,总是让我们累计着这样那样的记忆。
  • 小砸随我回家

    小砸随我回家

    女主被算命的说过不过25,命有一劫。女主是21世纪的一个穷人家姑娘,穿越到了丞相的女儿身,开始她奢侈败家女的生活!
  • 爱劫难逃:狠宠替身妻

    爱劫难逃:狠宠替身妻

    三年前,一场盛大而又梦幻的婚礼,新娘没有出现……最后,为了两家的颜面,她代替同胞妹妹嫁给了自己倾慕多年的男人……原以为,他爱的只是她的脸,只将她当做那人的替身。却不想,他最爱的人,一直都是她……
  • 永恒与自由

    永恒与自由

    仰望星空,那广阔无垠的宇宙给了我们太多的幻想,可是这无边的宇宙中究竟有着什么?人类看似孤独的生活在地球上,安静的繁衍生息。然而生命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的进化当中,进化的尽头是什么?成神吗?
  • 毒医宠妃

    毒医宠妃

    前世太子戏、嫡姐欺,死而复生无奈嫁残废。一朝穿越,惩后母、整后宫,妖孽狂妃惊艳震山河。嫁个残废又如何,辱我夫者,我必除之!意外的是,残废不废,腹黑霸道独爱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变成全民公敌怎么办

    变成全民公敌怎么办

    飞升游戏系统崩溃,数百万玩家无法回归现实世界,身为首席设计师的苏云,一夜之间,变成游戏中的全民公敌。无论走到哪里苏云都会被追杀,追杀可以,至于能否成功,就要看他们的本领了。“虽然是我创造的这个世界,让你们留在这里,无法回归,但是这个罪,不是我一人制造的,我也在试图挽救,也只有我能带你们回去。”“所以我不会任由你们宰割,不管是你们之中的谁,不信我,想出手,那就来吧!我苏云就在这里等着你们。”路人A:“别听他的,他又在胡扯,反正都出不去了,大家一起上,送苏大设计师去空洞。”路人b:“你两年前就是这么说的,现在还是这样,我信才有鬼呦。”路人c:“冲啊…什么情况,苏大设计师你别跑啊,你不是说在这里等着我们吗?你又跑是什么意思?”
  • 凤煮九天之风华初露(下)

    凤煮九天之风华初露(下)

    据北燕国宫中传闻,王后凤浅仗着娘家得势,横行霸道,肆意欺凌,掌掴邻国公主,脚踹王上奶娘,惹得后宫佳丽怨声载道。凤浅她亲爹,当朝丞相凤苍感慨万千:我家闺女虽然很凶,但她脑子也笨啊;我家闺女虽然琴棋书画样样不通,但她能惹事啊;我家闺女虽然让我操碎了心,但王上还是不喜欢她呀。凤浅得知广大子民对她的不良印象后,十分纳闷她一个入得了厨房,上得了朝堂,挡得了杀手,解得了奇毒,养得了娃的低调女子,怎么就混成了这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教授,谈个恋爱,可否?

    教授,谈个恋爱,可否?

    当高冷教授遇到不知羞耻的小萝莉是什么感觉?叶希看到程晏东第一眼的时候,就被他的美色吸引了,为了采访任务,她一步一步的接(撩)近(汉),各种死缠烂打,只是……她不是为了任务嘛?怎么好像有点离不开他了呢?考古学系教授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决定,大概就是因为一时的心软答应了这小妮子的采访邀请。不过……她睡着的样子还挺可爱的。
  • 花开花红花落

    花开花红花落

    气流?还是强的?什么啊?有没危险啊?这几年空难可是多多啊的,怎么搞的嘛?自己的心思可不想死的的,自己的心思的美好人生才过了24年啊的!老天的,你现在就来找自己的心思是不是过分啊?还没等自己的心思想好下一个问题只觉得眼前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