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46900000028

第28章 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

这篇演讲是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发表的。

1862年7月,在南北战争中,北军统帅米德率领军队在葛底斯堡和敌人打了一仗,打败了敌人,取得葛底斯堡大捷。在葛底斯堡之战中,武装起来的黑人以及他们作战时的英勇顽强表明黑人并不比白人逊色,从而坚定了林肯对于这个国家并非白人所独有的信念。因此,当他接到邀请,要他在葛底斯堡新公墓落成仪式上讲几句话时,便欣然同意了。

实际上这次公墓落成仪式并没指望总统能来,公墓委员会主席给社会各界发出邀请,其中给总统、内阁的请柬更多地带有礼节性。公墓落成仪式定于11月19日举行,已安排好由着名演说家E·埃弗雷特在那天发表演说。这是主戏,其他都是配戏。

而总统却出人意料地答应前来,这期间可能约翰·福布斯9月给总统的一封信起了相当作用。

福布斯建议总统“及早地抓住机会,也抓住往后出现的任何机会”去告知人们“这场战争并不是北方反对南方,而是人民反对贵族”。林肯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之初就表明过类似的观点,不过,福布斯说:“如果你能像对待黑人问题那样也同样地强调这一方面,那么你就会同样地使人们把这方面的论点牢牢地铭记在心上。”

这的确是值得考虑的。然而林肯却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加以准备。两周时间,他不仅要准备好发言稿,同时还得考虑太平洋铁路工程问题,因为该工程马上就要正式开始,他更须花时间准备致国会的年度咨文,像通常一样,那必须是长篇大论。林肯几乎利用了他能利用的一切闲暇时间来思考发言稿,甚至穿衣、剃须之时也在思考,在离开华盛顿之前总算有了份初稿。

不过好事多磨。

18日,当他准备前往葛底斯堡的时候,他的小儿子病了,这使得总统夫人如惊弓之鸟,因紧张而颇有些歇斯底里。总统这时似乎也有些神思不定,10月下旬,他曾在巴尔的摩长老会会议上说过“有时,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的孤注一掷的说法仍然是:上帝是我唯一的希望”之类的话,现在,据总统夫人事后谈及,总统在去葛底斯堡的时候,似乎越发想到宗教方面的事情。林肯觉得必须去葛底斯堡,便决然上了火车,随行的有西沃德及拉蒙等人。

到达后,斯坦顿来电,他的小儿子塔德感觉好多了,各战场亦平安无事。林肯放下心,同时安心修改讲稿。

第二天,高瘦的总统骑着一匹小马从葛底斯堡出发,前往公墓。至少有一万五千人参加了典礼,很多人前一天晚上因没有住处而唱着闹着过了一夜。埃弗雷特迟到了一会儿,但他仍然自信地面对听众,发挥一个演说家的雄辩特长,口若悬河,一气讲了差不多整整两个钟头。

然后由拉蒙请林肯上台。

林肯从外衣口袋里掏出讲稿,戴上眼镜,略一扫视,便开始讲话。这讲话并不完全根据讲稿,但两者差别亦不太大。与埃弗雷特的演讲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林肯的演讲只花了三分钟的时间,以致一个摄影记者甚至没来得及调整好三角架,而那些等着听总统演讲的人们也才刚刚伸长脖子。但当林肯的演讲刚结束,一万五千名听众个个眼中都噙满泪水,同时给林肯报以热烈的掌声。

真正让林肯觉得快乐的是埃弗雷特,他于次日即写信告诉总统“如果我在两小时内所讲的东西,能像你在两分钟内所讲的那样触及这个集会的中心思想的话,那我就十分高兴了。”林肯一看,精神大振,随即回信说:“昨天,从我们各自的身份而言,你不得不做长篇演讲,而我又不得不做短篇的讲话。我感到高兴的是,按你的判断,我的微不足道的讲话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失败。”

一般说来,对于不重要的信,林肯很少及时答复。埃弗雷特的这封信并非有关国计民生,而引致总统即刻作答,可见林肯的高兴程度。

讲词精要

八十七年之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块大陆之上缔造了一个新国家,它在自由之中孕育成长,奉行着人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当前,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今天是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在此集会,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英灵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我们又不可能奉献这块土地,我们不能使它神圣化。曾在这儿战斗过的勇士们,不管是牺牲了的还是在世的,已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

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长久记住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全世界将永远忘不了勇士们在这里所完成的功业。

倒不如说,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在这里把自己献身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对于我们,在这里倒是应该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从这些光荣的烈士身上吸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那已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烈士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的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使这一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妙语佳言

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在此集会,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英灵安息之所……但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我们又不可能奉献这块土地,我们不能使它神圣化。曾在这儿战斗过的勇士们,不管是牺牲了的还是在世的,已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

对于我们,在这里倒是应该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从这些光荣的烈士身上吸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那已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烈士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的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使这一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演讲技巧

这篇演讲之所以取得成功是有道理的,它词语运用简洁、凝练、准确,判断正确。如演讲开头一段“八十七年之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块大陆之上缔造了一个新国家,它在自由之中孕育成长,奉行着人人生来平等的原则”就是由一系列准确而鲜明的词语组成的。如“八十七年之前”、“先辈们”、“新国家”等重要概念,都能在人们的心目中找到具体的表象,表述非常明确。而“我们的先辈们在这块大陆之上缔造了一个新国家”一句,是关系判断,非常明确。同时,这篇简洁的演讲词中还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感情真切、深沉,饱含着林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因此能深深地打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共鸣。现今,这篇演讲已经被铸成金文,作为英文演讲的典范之作,存放在牛津大学。杰出的演讲家,总是非常注意遣词造句,苦心孤诣,字斟句酌,选用那些能准确恰当地表达思想内容、蕴涵着真挚动人感情的词语,用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去叩动听众的心扉,拨动他们的心弦,并引起共鸣。林肯的这篇演讲讲完之后,成千上万的听众眼含热泪。除了其中蕴含着深挚而丰富的情感因素之外,这篇演讲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林肯对演讲词的精心推敲、锤炼。

逸闻故事

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的林肯没有读几天书就休学了。但他从来没有放纵自己,尽管他所受的教育是断断续续,但却使他对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继母带来了几本书,有《鲁滨孙漂流记》《伊索寓言》《圣经》《辛巴特水手》,还有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似乎是一套五卷册文库,这些让他着了迷,他随时将书带在身上,一有空闲时间就津津有味地沉醉其中,尤其是《圣经》,他看过多遍,他对《圣经》内容极为熟悉,尽管他从来不是教徒,却能熟练地引述其中的句子或者故事。

他不像邻人的孩子,他总是带着本书,甚至会在刚干完活的时候就仰躺在地读起来,因而,雇主们常常认为他很懒,这使他的父亲汤姆颇为恼火,为此他甚至有一次怒火中烧,一掌将他和他的书打得老远。但这却阻挡不住小林肯求知的欲望。因此,1824年秋天,当阿泽尔·多西来这一带办学的时候,亚伯又一次入了学,学校很远,每天早晚,不管是彩霞满天,还是风雨交加,都可以看到他在鸽子溪一带行走的身影,那是他上学而去或是放学归来。当时,在那个拓荒时代的僻远农村,纸张极为稀少而且奇贵无比,他不得不用木炭在木板子上做练习,写满字的木板可以刮后再用。贫穷的人们受教育充满艰辛,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一点,他甚至不在意他的熊皮裤子又紧又短地贴在瘦长的腿上,贫穷和不在意导致他不修边幅,这种习惯伴随了他一生。他甚至没有课本。语文方面的课文取自《圣经》,算术课本却买不起,于是,他借了一本课本,抄写在他省下来的纸上。他读到的书还有威姆斯的《富兰克林的生平》《哈姆雷特》《裘里斯·恺撒》等。

同时,他还设法读到了杰斐逊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莫里斯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葬礼上的发言,长达近五百页的印第安纳州修正法典也使他读来津津有味,对他起了重大影响的还有司各脱所编《演说法教程》,这使他用心揣摸起语言表达的特征。

他对演说和法律的兴趣改变了他的生活。为了学习演讲,他曾经徒步三十英里,去一个法院听律师们唇枪舌箭的辩论。他欣赏律师们的雄辩口才、绘声绘色的辩护和雄浑有力的手势。

他听着听着,便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有时还学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有时福音传教士也曾云游来鸽子河垦区,他便兴致勃勃地赶到布道现场,聆听教士们扣人心弦的说教,观察他们舒卷自如的手臂,回来后也模仿着学将起来,并自以为是人生的最大一乐。为了练就口才,提高演讲水平,他还曾对着树干、树桩和成遍的玉米林演讲过多次。他终于取得了成功。在竞选议员与总统之前,他就曾经在法庭上作过多次辩护演讲,几度轰动全国。

同类推荐
  • 人际沟通交流技巧

    人际沟通交流技巧

    本书以解读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技能一(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能二(非语言沟通)、技能三(护士的交谈与沟通)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情景的安排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及学习支持等活动组织教学。
  •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我的青春我做主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我的青春我做主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有一种智慧叫以退为进

    有一种智慧叫以退为进

    本书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一种做人处世的生活态度,以退为进。用举例说明的方式阐述了当人们遇到工作生活的困难时,与其盲目冲动,不如退而思策,等待时机。
  • 职场头三年

    职场头三年

    工作头三年,有的人颗粒无收,有的人硕果累累……成功的人,他们在头三年都做了什么?本书融合了李开复、唐骏、俞敏洪的成功经验,以他们在现实工作中的智慧表现为范本,从职业定位、认识社会、搞关系、说话做事的方法到职场抗挫力……都给出了科学的指导。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本书遵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真谛,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精彩的事例和精辟的说理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成为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旨在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从而帮助读者走向成功,成就完美人生。
热门推荐
  • 谈笑看吴钩

    谈笑看吴钩

    读天道剑影,品侠客人生;观江浪传奇,唱沧海一笑。江湖秋水多,谈笑看吴钩!“谈笑看吴钩”一语出自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乃是一种安贫乐道、笑傲江湖的人生态度。作者个人一偏之见,便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随意、超然、自由自在。“吴钩”本是吴地的一种月形弯刀,后来多指锋利的兵器,男儿报国杀贼的利器。本书中“吴钩剑”亦即主人公叶天涯的佩剑。叶天涯本是一个淳朴的农家子弟,一直平平静静地种田过活,不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降临,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后来被一户有钱人家收为牧童。数年之后,不意之间惊觉一切都是阴谋诡计。恩仇难了,风波险恶,小小少年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其实本书便是一个“求不得”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历尽人间回头我依旧未变

    历尽人间回头我依旧未变

    这本书主要讲述我一生经历的事情,欢迎大家来看
  • 过客

    过客

    他们行走在广袤而且残破的古老地图。道途艰险,风景如同婴栗,绝艳诱人。人世间的寻找和等待,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拘囿,却终是有着一条永远无法穿过的河流。
  • 武侠世界的穿越之旅

    武侠世界的穿越之旅

    来自末世的张谷,因一枚玉佩开始了一段段武侠世界穿越之旅。倚天屠龙记中,如果张无忌没有父母双亡,那会是什么样;小鱼儿与花无缺中,江玉燕如果过得不那么悲惨,她的命运又将如何?天下第一中,为何好人会落得惨死,就不能好人有好报么;水月洞天中,平庸的人真的会甘心么;玄心奥妙诀中的金光国师真的做错了么?命运会改变,那是因为有了变数。本文无女主,提前说明。
  • 什么都是你以为

    什么都是你以为

    本以为已经结束,却又相遇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神秘的组织,灰暗中给你一个蜡烛,却说是阳光。2016年8月,我们在大学里面认识…
  • 末笑空谈百年生

    末笑空谈百年生

    她是九重之巅俯瞰众生的嫡系弟子。本应一心向着大道前行,却因一次邂逅折离了半生。纵使隔着仙与魔的界限,她依然不顾一切的冲破。却终落的遍体鳞伤。封闭心门,她依然可以骄傲的活着。可终是抵不过另一个人到来。数十年的守候,那人为她抗下一切风雨。但有种爱是入骨的毒,会使人疯。直到后来,她众叛亲离,一无所有。拔剑直指向他。灭族之仇,杀师只恨。他依然笑的风华绝代。“你若想杀就下手吧。”长剑滑落,这一生终究是错......
  • 印法参同

    印法参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你一世安然无事

    许你一世安然无事

    7694年,人类过度开采资源,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各国人口数量极速下降,在这一年资源开始迅速枯竭。曾经显示屏内中出现的末日真的来临。于此同时仅存活下来的人类中出现了一小部分异能者,简称s。而一位s在一夜之间便迅速掌控了这个世界,并开始大肆的开采资源使地球加速枯竭。大家给他了一个称号"撒旦"。其余s为了对抗这位"撒旦"启动了x计划,只是末世依然没有改变,但这位"撒旦"以结束末世的条件向众s要一个女人当老婆。众s:?????
  • 不能相恋的人

    不能相恋的人

    假如爱有天意,请让天使守护我们的爱情;谢谢,再见,对不起。